包裹体分析技术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包裹体研究意义
(1)与现代测试技术紧密结合; (2)先进的手段和有效的方法; (3)研究内容:组分、温度、压力、盐度、逸散度、pH值、 Eh值、密度、体积、流动速度、稳定同位素、地热史…… (4)广泛应用:环境恢复、能源地质、流体研究、成矿预 测…… (5)时效性:直观、省时、经济、准确,广泛应用于地学各 领域。
(9)无论是在被包裹前或被包裹后,包裹体与主矿 物间几乎不发生物质的溶解、交换或其它化学反应;
(10)现今所见包裹体的外壁就是主矿物与包裹体 的相界限。由于界限的存在,包裹体与主矿物之间互 为独立。
二、包裹体成因与分类 2.1 流体包裹体的形成 2.2 包裹体形成后的可能变化 2.3 包裹体分类
2.1 流体包裹体的形成 2.1.1 包裹体的形成
从系统角度看,包裹体的最终形成可分为5种情况,即均 匀流体中的包裹体形成、非均匀流体中的包裹体形成、变生包 裹体的形成、次生包裹体的形成以及包裹体形成后的变化等。
均匀流体中包裹体的形成具有代表性。即在一个晶体完整 的结晶过程中,任何阻碍或抵制晶体生长的因素都可造成晶体 缺陷,从而产生包裹体。
1.1 包裹体研究意义 1.1.1 包裹体研究简史
(1)萌芽阶段(公元10世纪-1858)
我国是最早发现包裹体并有文字记载的国家。北宋 (1031-1095)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滴翠珠”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空青者,中空 有水如油,治盲立效…”
在国外有Boyle(1672)、D.Brewter(1823)、 H.Davy(1822)等人都先后在水晶、黄玉、石英、绿柱石中 发现包裹体存在,认为是矿物显微结构的一部分。
2.1.1.1 从均匀流体中结晶出的矿物包裹体
(1)晶体生长速度:培养基供应不均匀,影响晶体的点、 线、面发育。晶体快速生长时,形成树枝状;慢速生长时, 致密层封闭培养基,捕获包裹体。
(4)相界线:包裹体与主矿物之间的边界,即现今包裹体 的外形轮廓。
主矿物
包裹体
相界线
宝石中的瑕疵-包裹体
气液包裹体
气 液 包 裹 体
气 液 包 裹 体
含有机质包裹体
1.2.3 包裹体研究的三个基本假设 (1)均一性:包裹体形成时,被捕获的包裹体内 物质为均匀相; (2)封闭性:包裹体形成后,不再有物质的交换 作用; (3)等容性:包裹体形成后,其体积不发生变化。
(2)包裹体测温阶段(1858-1953)
1858年,英国学者Sorby提出了包裹体地质温度计的原理 和方法,从而使包裹体研究进入了测温阶段。
(1)包裹体测温工具的产生;
(2)加国多伦多大学Smith提出、其徒Scott实现完成的爆 裂法:快速测定不透明矿物包裹体的温度;
(3)Newhouse(1933)对密西西比河河谷型铅矿床均一温度 的测定,解决了长期争论,打破了地质界的沉默;
油气测试分析技术与应用
第六章 包裹体及其测试 分析技术
提纲
一、包裹体定义及特点 二、包裹体成因与分类 三、流体包裹体测试研究 四、流体包裹体的应用
包裹体
何为包裹体? 包裹体有什么特点? 研究包裹体能够干什么? 包裹体与能源环境有关系吗? ……
一、包裹体定义及特点 1.1 包裹体研究意义 1.2 包裹体定义 1.3 包裹体特点
(4)苏联作者(1950)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包裹体的理论基 础、分类、测温原理、方法及地质应用。
(3)成矿流体研究阶段(1953-1976)
(1)法国的Deich(1955),加拿大的Smith(1963)以及 美国的Roedder等发表了诸多的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的论著, 推动包裹体由单一的测温应用到成矿流体研究。 (2)建立包裹体研究的新方法 均一法、冷冻法、压碎法、压力计、等容线法、克分子分数 法等,测定内容由大及小,延伸至同位素、古压力等。 (3)1960年成立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
1.3 包裹体特点
(1)在沉积成岩成矿作用的任一阶段,只要沉积 物(岩)发生结晶或重结晶、胶结(次生加大)或自生 矿物的形成作用,即可形成包裹体; (2)包裹体不包括介质中的碎屑物质(晶体、晶 屑或岩屑等); (3)包裹体的大小受限于矿物晶体的大小,一般 不超过0.01mm,大于1mm者罕见。世界最大者7.2cm;
1.2.2 相关术语
(1)(宿)主矿物:圈闭包裹体的矿物-几乎与包裹体同 时形成;
(2)成岩成矿溶液:捕获包裹体时主矿物周围的流体介质, 气体、溶液、岩浆等;
(3)子矿物:所捕获的过饱和流体溶液在温度降低条件下, 部分物质结晶而出形成子矿物。它存在于包裹体中,属于包 裹体中的固体相,与气泡等共存。
我国的包裹体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开始包裹 体温度、盐度的测定以及组分分析等研究工作。
(4)包裹体地球化学阶段(1976-)
理论更新、技术进步、范围扩大、日渐重要。流体包裹体 分析技术成为能源地质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1)逐渐成为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 (2)新的分析方法不断介入:电子显微镜、离子和电子探针、 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色质谱联用、激光拉曼光谱等; (3)油气地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4)研究包裹体的内容和范围更广:可以获得十数个参数; (5)国际上逐渐形成独立学科:包裹体地球化学。
1.2 包裹体定义 1.2.1 包裹体
包裹体:被捕获并保存于矿物晶格缺陷或空穴 中、与宿主矿物有明显相界线的原始流体物质。
流体包裹体:主要由流体所组成。
气泡 水溶液
石盐 锆石
磷灰石
石英中主要类型包裹体示意图
理解要点: (1)时间: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 (2)空间:矿物晶格缺陷或空穴中 (3)物质来源:原始流体 (4)界定:被包裹物质 (5)关系:明显的相界线
(4)主矿物与包裹体 的形成时间相近;
(5)包裹体可单独或 成群出现,今仍封存 于矿物中;
(6)被包裹物是成岩成矿溶液:即含气、液的流体或 硅酸盐熔融体,可形成固、液、气三种相类型;
(7)单一成因的均匀相,即为成分一定的等容热力学 体系;
(8)包裹体为一封闭体系,在未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和 变质作用情况下,不发生物质交换作用,也不发生体积 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