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2(第六章至第十一章)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______ )和长江流域。

答案:黄河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 )屋脊。

答案:世界3.《诗经》编成于(______ ) 时期。

答案:春秋4.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______ ) 中叶。

答案:明代5.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元代的(______ )。

答案:黄道婆6.秦汉时期,(______ )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答案:郡县7.春秋时期,(______)是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

答案:齐国8.荀子在(《______ 》)一文中提出“天人之分”的观点。

答案:天论9.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______ )。

答案:雅言10.(《______ 》)是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

答案:淮南子11.宋代的(______ )《通书·文辞》提出“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

答案:周敦颐12.在丧礼中,因为死者的身份等级不同,其言语表达的方式也显示着区别,士人死曰(______ )。

答案:不禄13.《周礼》、《仪礼》、(《______ 》)是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三大礼书,俗称“三礼”。

答案:礼记14.北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______ 》),被采作儿童开蒙教育的教材。

答案:百家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______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朱熹16.汉字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 ) 。

单选题 (2 分) 2分A.抽象艺术B.形体艺术C.形象艺术D.动感艺术正确答案: B17.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A.上层文化B.中层文化C.底层文化D.市民文化正确答案: A18.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 )。

单选题 (2 分) 2分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正确答案: B19.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A.道教文学B.儒家文学C.佛教文学D.基督教文学正确答案: C20.秦汉以前大量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复习资料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期末复习习题解答1.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答题要点: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

“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2.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有哪些方面?答题要点:(1)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和政治统治结合起来。

(大型祭祀中,酒是必不可少之物,巫史接着酒劲,才敢跟神交通,也只有在酒醉迷狂之中才会发生与神交通的幻觉。

)(2)理性化特征;(3)士文化特色。

3.如何正确认识“中庸”这一哲学思想?答题要点:(1)中庸思想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亲和力,能求同存异,万流并包。

5.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答题要点:(1)“和”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因。

特别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正因为有一种“和”的博大精神,所在才能对外来文化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才会吸收、改造其他民族文化,使之称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时的“和”以显示汉文化的亲和力为主。

(2)从全球一体化格局来看,“和”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汇融通的大潮,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想孤立于这大潮之外,已不可能,只有适应这一潮流,不断更新和改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不是如何排外或媚外,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文化中“和”的传统。

1.中国画的两大特色是什么?答题要点:(1)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2)散点构图是中国画的另一特色;2.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特征?答题要点:(1)中国茶文化的地域特性。

从地域上讲,可以将茶归于南方亚文化圈。

南方多山,终年云雾缭绕,有所谓的“瘴气”,是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江南水乡也因其四季分明而称为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2)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就是文士、清客。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部分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作业讲评(1)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送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文化具有复杂的含义,以致许多文化研究者们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研究的便利,人们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文化。

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说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2)数字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

(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2019电大开放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9电大开放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考试小抄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一、填空题1.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规范。

2.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大致经历了先秦、汉唐、宋至清代中叶三大发展阶段。

3.《周易》建构了中国伦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学模式,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善恶报应的信念;阴阳二分的思维方式。

4.西周时期,周公对夏商及周初的原始伦理思想加以归纳整理,建立了一个以为道德榜样,以礼为核心,以孝悌恭敬和惠爱为道德规范的学说——“周礼”5.“周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形成。

6.中国伦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的伦理设计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特点,因而它逐步兼容各家而最终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思想。

7.孔子通过对春秋以前中国文化成果的总结,继承周公的思想,创造了以“仁”、“礼”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思想体系。

8.孟子的道德修养论,是通过反省、内求、存心、养气等修养方法,把有的人失去的善性再找回来。

9.荀子学说的核心是性恶说,他不像孟子那样通过内省来考察人性,而通过时代所体现的社会情势去外在地把握人性。

10.道家宣扬“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和悲观厌世的人生观,主张无知、无欲、无为,崇尚自然、柔弱、知足。

11.从汉到唐,中国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儒学伦理、魏晋伦理和隋唐佛学伦理三个阶段。

12.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提出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学说,论证了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13.宋明理学形成于北宋,完成于南宋,元、明、清三朝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包括伦理道德)。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伦理道德思想,其最重要的学派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4. 中国传统道德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始终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这是其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点。

15.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人伦关系原理,道德主题品格要求,人性的认同,概括地说,就是人伦、人道、人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二第三、四、五章一、填空1、孔子“仁”的内涵是,“仁”的基本原则是。

2、管仲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

3、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常之道”,把、、列为“三纲,三纲五常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

4、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崇拜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和灵魂崇拜。

5、我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

6、佛教是前后传入中国的。

7、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和。

8、被称为“汉代孔子”的是9、朱子读书六法:、、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0、颜元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人才。

二、选择题1、推崇自然人性,倡导任其自为的人生观是的思想。

A、儒家B、墨家C、魏晋玄学D、佛教2、宣称人生苦海无边,宣扬善恶因果、灵魂三世轮回等教义,主张过禁欲主义的人生,是的主张。

A、儒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3 在道德修养上倡导奉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A、魏晋玄学B、宋明理学C、明清实学D、乾嘉学派、4、把真实存在或者幻想出来的历史人物加以神话作为崇拜的对象,这是。

A、图腾崇拜B、祖先崇拜C、英雄崇拜D、灵魂崇拜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起源论是教的根本信仰。

A、儒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6、佛教里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等派别,只注重个人解脱,是A、大乘佛教B、小乘佛教C、禅宗D、华严宗7、皇帝御书“万事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

A、唐太宗B、康熙C、乾隆D、汉武帝8、《论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A、王充B、王安石C、王守仁D、黄宗羲9、以性三品为基础,把人性分为上品、中品、下品,阐述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主张。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颜元10、黄宗羲的是中国史学界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断代哲学思想史巨著。

A、《明儒学案》B、《明夷待访录》C、《三经新义》D、《五经正义》三、名词解释1、传统道德规范: 一般来说,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一种是有理论形态的,是指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者是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道德规范;另一种是习俗形态的,是指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体现或表述出来,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奉行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含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含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一、判断题(每题 1分,共 20分1、“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

(√3、目前学术界一般接受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对文化分类。

(×4、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山岭为标志。

(×5、宗谱, 又称祠堂, 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6、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即为先秦时代的历史人物。

(×7、法家学派的先驱为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8、作为兵学鼻祖的孙子以自然天论为前提。

(√9、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 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 10、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有机的价值体系,是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的反映。

(√11、“天人合一”源于奴隶社会的需要。

(×12、董仲舒认为“天” 的性质“与地无异” , 是无意志、无目的、无人格的自然物体。

(× 13、佛、儒分歧的焦点就是生死问题,儒家重生轻死;佛家重死轻生,以神不灭论为其理论根本。

(√14、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15、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 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 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16、中国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

“中”是把众多矛盾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17、西方文化强调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中国文化则主张通过调和来化解矛盾。

(√ 18、所谓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19、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既维护了君主的权利也制约了君主的胡作非为。

(√ 20、宋明理学自宋代兴起后, 在政治思想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封建礼教所鼓吹的“三纲五常” 成了人们的基本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2(第六章至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2(第六章至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个词不是来自于西域?()A菩萨B葡萄C苜蓿D哈密瓜2、()是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

A石文B小篆C金文D甲骨文3、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

A《几何原本》B十进位制C《数学记遗》D《九章算术》4、1647年,()第一次被译为拉丁文,流传于世界,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A《针经》B《本草纲目》C《金经方略》D《神农本》5、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的铜炮是()。

A火铳B震天雷C火枪D霹雳炮6、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A《七发》B《诗经》C《古诗十九首》D《楚辞》7、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是()A《春秋》B《史记》C《左传》D《后汉书》8、《史记》的作者是()。

A刘知几B司马谈C司马迁D班固9、《史通》的作者是()。

A刘知几B司马谈C司马迁D班固10、()作为草书之圣,其代表作有《古诗四帖》。

A张旭B钟繇C王羲之D颜真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按照语法结构,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成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综语。

2、宋元四大数学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世杰。

3、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4、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5、《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目录学家合称为“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科学2、二十八宿3、三体石经4、九品中正制5、史评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4 分)1、简述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

3、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答:文化的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2)文化是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3)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同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4)文化是综合性的,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5)文化是传承性的,需要通过教育、传统、文艺作品等形式来传承和发扬。

总之,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是人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礼:是一种行为规范,由统治阶层或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用于维护社会秩序。

它由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构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社会意识。

2、吉礼:是祭祀之礼,用于对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等进行祭祀的典礼。

共计12项,分为天神、地祀、人鬼三门,内容繁杂。

3、嘉礼:是用于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的一种。

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4、三论学:指___所译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以及《大智度论》。

这些著作属于___的基本著作。

5、律学:戒律是约束佛徒行为和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

二、___答题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

(P42页)答:三礼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其中,《周礼》主要记载了周王室的官制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全书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___、___、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篇。

由于周代礼节比较繁琐,所以《周礼》中将其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___、嘉礼,合称“五礼”。

《仪礼》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

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___合并___所传和孔宅壁中所藏得本子而成的。

《礼记》是对《礼记》进行解释说明的儒家思想资料汇编,为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所作,作者主要为___的学生,各篇形成时间不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平时作业(2)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礼: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释名》曰:“礼,体也。

言得事之体也。

”《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

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

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2.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主要内容有:(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

(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3.嘉礼:五礼之一,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4.三论学:佛教哲学,根据《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三论提出的,并因此得名,由罗什传人中国后,曾盛极一时。

5.律学佛教哲学,律学从曹魏嘉平年间传入中土,经过数代人的翻译弘传,辛苦经营,拥有了传统律学的四律五论。

至唐时,律学大备,蔚然成宗,形成南山宗、相部宗、东塔宗鼎足而立的局势。

日后,相部、东塔两系逐渐衰微,只南山一系传承独盛,绵延不绝。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

《周礼》、《仪礼》、《礼记》被后世合称为“三礼”。

《周礼》主要内容为周王室的管制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

《仪礼》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

《礼记》是对《仪礼》进行解释说明的儒家思想资料汇编,为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所作,作者主要为孔子的学生,各篇形成时间不一。

2. 简述10世纪后半期,新兴的佛教具有哪些特点。

(1)它逐渐成为抗拒伊斯兰教、稳定封建统治的支柱;(2)权贵进入僧侣阶层,为后来全藏的“政教合一”体制奠定了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形考作业二
说明:参考题目与实际测试题目顺序可能有变化.
1、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 )
A. 唱
B. 念
C. 打
D. 做
2、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 )
A. 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B. 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C. 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D.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3、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 )
A. 佛学化的倾向
B. 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 道教化的的倾向
D. 汉代朴学的倾向
4、下面关于“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德有凶吉之分
B. 合于天道之德称吉德
C. 与天道相悖之德称德
D. 所有的德都是善德
5、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 )
A. 是一种生殖崇拜
B. 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
C. 《河图》所出的形状
D. 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6、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 )
A.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考形考考核册平时作业1-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考形考考核册平时作业1-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动、态度、价值等。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是汉字起源的传说之一,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中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而来的,根据是《说文解字》“始一终亥”,是建筑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上的。

二、简答题。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新考核册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疆广播电视大学编制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0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20分)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和——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

8、玄文化乃是————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的必然产物。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010、从文化形态上讲,————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40分)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道教的出现是在()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0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科举制的实施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韩愈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A诗歌B钟鼎C书法D舞蹈10、"心性本觉"是()佛教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0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0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三、简答题(50分)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10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02、西周时期,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10分)3、“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15分)4、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积极影响是什么?(15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0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一、填空题(10分)1、所谓——是指界于“仕”与“隐”之间的一批知识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词不是来自于西域?()
A菩萨B葡萄C苜蓿D哈密瓜
2、()是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

A石文B小篆C金文D甲骨文
3、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

A《几何原本》B十进位制C《数学记遗》D《九章算术》
4、1647年,()第一次被译为拉丁文,流传于世界,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A《针经》B《本草纲目》C《金经方略》D《神农本》
5、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的铜炮是()。

A火铳B震天雷C火枪D霹雳炮
6、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A《七发》B《诗经》C《古诗十九首》D《楚辞》
7、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是()
A《春秋》B《史记》C《左传》D《后汉书》
8、《史记》的作者是()。

A刘知几B司马谈C司马迁D班固
9、《史通》的作者是()。

A刘知几B司马谈C司马迁D班固
10、()作为草书之圣,其代表作有《古诗四帖》。

A张旭B钟繇C王羲之D颜真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按照语法结构,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成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综语。

2、宋元四大数学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世杰。

3、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4、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5、《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目录学家合称为“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科学
2、二十八宿
3、三体石经
4、九品中正制
5、史评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4 分)
1、简述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

3、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4、为什么说“气韵生动”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总概括?
5、为什么说汉字书法是中国独有的审美艺术品?
6、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五、论述题(每题6分,共18 分)
1、试述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2、中国古代有些什么对今天仍极富启发性的教学思想?
3、试述中国古代史学在史家修养论上的理论贡献。

六、网上自主学习(每题6分,共6 分)
参加区、地州市电大举行的网上实时答疑教学活动,简要介绍活动情况。

(地州、市电大无活动可用参加区电大教学活动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