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答案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
(答案顺序可能会有变动,以文字为主,正确答案已标红加粗)题目1、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
A.唐诗
B. 宋元话本
C. 宋词
D. 元曲
题目2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
A. 气韵生动
B. 小巧精美
C. 怪诞离奇
D. 朴质浑厚
题目3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等地区的统治。
A. 云南
B. 西藏
C. 台湾
D. 青海
题目4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
及乡村、城市等。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创造出来的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起一成文说: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
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
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
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作业4(25分)52参考(含答案)
题目:《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大约()篇诗歌。
选项A:305
选项B:205
选项C:505
选项D:405
答案:305
题目:宋人()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搜集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书,它辑录了从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共100卷。
选项A:郭茂倩
选项B:萧统
选项C:屈原
选项D:宋玉
答案:郭茂倩
题目:()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选项A:《左传》
选项B:《国语》
选项C:《汉书》
选项D:《史记》
答案:《史记》
题目:人们普遍认为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高峰,后人常用()来概括这个时期中国书法的整体风格。
选项A:“尚韵”
选项B:“严整”
选项C:“峻峭”
选项D:“善书”
答案:“尚韵”
题目:对于民俗功能的描述,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A:教育功能和规范功能
选项B:历史功能和维系功能
选项C:娱乐功能
选项D:传承功能
答案:传承功能
题目:中国传统文学大致可分为()几种体裁。
选项A:戏曲
选项B:小说
选项C:散文
选项D:诗歌
答案:诗歌, 散文, 小说, 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
1.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括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政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围。毛泽东曾说:“以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本书所论中国文化是什么?
中国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3。中国文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教育]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
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
4、道教的出现是在(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2019电大开放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考试小抄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传统文化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
作业练习一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和的成果的总和。
3、狭义的文化是指,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
4、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的重要文献。
5、西周文化要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号称为。
6、西周时期,诗歌与音乐是结合在一起的,是十五种地方性的民歌。
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学方面,和是其杰出代表。
8、汉武帝、儒学上升为官学。
9、传统哲学历经汉代天人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中国化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阶段,其中的天人感应之学和的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
10、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唐朝时道教深受尊崇,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
二、选择题
1、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
B、铜器
C、其他器物
D、纸张
2、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古巴比伦文化
B、古埃及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中国传统文化
3、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这是()中的人文主义。
A、中国文化
B、西方文化
C、印度文化
D、埃及文化
4、儒家文化把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艺于一体的宗法礼教,()在其中居支配地位。
A、哲学
B、宗教
C、政治
D、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亲亲:亲近应该亲近的人
2.尊尊: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3.长长:以年长的人为长辈
4.贵和尚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基本精神之一,以和为贵与中庸保守。
5.以人为本:儒家思想。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倡民贵君轻
孔子提倡仁政实行仁政以人为本,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
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
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神权法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发展与西周。二是宗法礼治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商,完备于西周。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
2.简述以礼作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1)主张“正名”,以法律严格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
(2)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即制礼作乐的权力应归天子。
(3)主张“父子相隐”,即父子之间应互相隐瞒犯罪,不应相互告发。
(4)反对“铸刑鼎”,反对乱立法和立乱法,反对不符合礼治的法令,主张“为国以
礼”,用礼来指导立法。
3.王夫之的“法治”观中的民主因素是如何表现的?
(1)主张“法治”须“循天下之公”。
(2)主张“法治”须维护民族利益。
(3)主张“法治”须体现尊君分权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要论述神权法思想产生的根源。
神权法思想是由宗教迷信思想发展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无法控制自然力量,对自然界的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周围世界存在着一种支配人类和自然的超人类、超自然的力量。但那时的宗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出自()?
A.《论语》
B.《左传》
C.《庄子》
D.《孟子》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优秀教学思想的是()?
A.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B.学思并重的学习方法
C.注重身份等级差异的学习阶层
D.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3.汉代今文学家董仲舒的代表性思想观点是()?
A.天人感应
B.王霸思想
C.礼
D.仁
4.“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
A.桂花
B.芍药
C.梅花
D.牡丹
5.“四大名著”中成书年代不在明代的是()?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水浒传》
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作者是()?
A.苏轼
B.纳兰性德
C.元稹
D.杜甫
7.王维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节日而发?
A.中秋
B.春节
C.清明
D.重阳
8.《乐府诗集》的编撰者是()?
A.郭茂倩
B.孟子
C.屈原
D.孔子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元杂剧代表作的是()?
A.《西厢记》
B.《墙头马上》
C.《拜月亭》
D.《金瓶梅》
10.文化巨著《四库全书》编撰的年代是()?
A.宋
B.明
C.唐
D.清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出自()?
A.《诗经》
B.《论语》
C.《楚辞》
D.《乐府诗集》
12.按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流程,在院试之后会试之前,又被称为“秋闱”的是()?
A.乡试
B.岁试
C.府试
D.殿试
13.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
A.《诗经》
B.《论语》
C.《尚书》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
及乡村、城市等。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创造出来的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起一成文说: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
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
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
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
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_形考作业(4)
个人主页/我的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形考作业4
开始于2021年05月7日 Friday 17:41
状态已结束
完成于2021年05月7日 Friday 17:41
用时8 秒
评分0.00/100.00
试题1
未作答
满分4.00
祖先崇拜的本质则是()。
选择一项:
A.人类自身的神化
B.自然力的人格化
C.人类自身的人格化
D.自然力的神化
正确答案是:人类自身的神化
试题2
未作答
满分4.00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选择一项:
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
正确答案是:老子
试题3
未作答
满分4.00
佛教在()传入中国。
选择一项:
A.三国时期
B.唐朝
C.西汉末年
D.宋朝
正确答案是:西汉末年
科举制起源于隋,完备于( )。
选择一项:
A.宋
B.清
C.唐
D.明
正确答案是:唐
试题5
未作答
满分4.00
“温故知新”是()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
选择一项: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正确答案是:孔子
试题6
未作答
满分4.00
中国私学开创于()时期。
选择一项:
A.春秋时期
B.汉唐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是:春秋时期
试题7
未作答
满分4.00
天人合一观念成熟于()。
选择一项:
A.先秦
B.秦汉
C.西汉
D.东汉
汉代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成为了汉朝文化思想的主流。
选择一项:
A.玄学
B.儒学
C.墨学
D.理学
正确答案是:儒学
试题9
未作答
满分4.00
战国时期并称为显学的是()。
选择一项:
A.儒法
B.道墨
C.儒墨
D.儒道
正确答案是:儒墨
试题10
未作答
满分4.00
孟子主张()。
选择一项:
A.善恶论
2019电大开放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考试小抄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
2、制度文化
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
4、精神文化
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
础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P3页) 答
狭义的文
化
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P12页答1
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2: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
3
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P16页) 答1
2
3
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
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P4—P5页答1
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2
3
4
有一个民族的文化
文化。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P14页答1
2
工具u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言中
3
影响语言的发展。
P10—P11
1
2
3
4
5
6
7
调。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中国传统文
一、名词解释 1
成。 2
12 3络感情、沟通人际关
4
5、律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
P421
宰、地官司徒、春官宗
2
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郑玄合并汉
3
成时间不一。 2、简述10P84
12
3P96
(1)
2
36-8
显示了全真教当时的实力。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全真教迅猛发展的主要P96--P97
1333----1371-0
2、中国的回族是如何形成
P100--P101
P10—P11
1
2
话
3
4
5
6
7
调。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中国传统文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考形考考核册平时作业1-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动、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是汉字起源的传说之一,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中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而来的,根据是《说文解字》“始一终亥”,是建筑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上的。
二、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亲亲:就是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与孝相应。
2、尊尊:就是奴隶和平民要服从奴隶主贵族,下级贵族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要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逾越,与“忠”相适应。
3、长长:就是强调年幼者应尊重年长者,与“义”相适应。
4、贵和尚中:贵和尚中思想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是通过一定的调节,可以达到平衡和谐,促进事物发展变化。
5,、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以人为本,要么是以神为本,要么是以物为本。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二、简答题
1、简述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P215页)
答: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神权法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发展与西周。二是宗法礼治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商,完备于西周。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西周法律是夏商的继承和发展,总的来说是以礼为法的。
2、简述以礼作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P224--P225页)
答:(1)主张“正名”,以法律严格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
(2)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即制礼作乐的权力应归天子。
(3)主张“父子相隐”,即父子之间应互相隐瞒犯罪,不应相互告发。
(4)反对“铸刑鼎”,反对乱立法和立乱法,反对不符合礼治的法令,主张“为国以礼”,用礼来指导立法。
3、王夫之的“法治”观中的民主因素是如何表现的。(P248页)
答:(1)主张“法治”须“循天下之公”。
(2)主张“法治”须维护民族利益。
(3)主张“法治”须体现尊君分权的原则。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神权法思想产生的根源。(P215页)
答:(1)自然压迫。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受到对自然界认识能力的限制,原始人类无法摆脱外界自然力的威胁和束缚,对自身的存在(生、死、梦等)和自然界的存在(风、雨、雷、地震等)均无法理解而又试图寻求答案,就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认为一种超自然力存在,主宰着一切。(2)社会压迫。国家形成之后,阶级压迫比自然压迫更为惨重,人们对贫富、剥削、战争等无法解释,也将
其归咎于神的安排。(3)阶级统治的需要。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解释其政权的合理性,便借助神权来强化王权,“神”已不再只是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支柱,更是被统治者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
2、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代价值?(P259---P264页)
答:(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各国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例如环境卫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病,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威胁到我们的存在。我们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天人合一“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贵和尚中。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的中和思想,一直影响着普通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也影响着官员的执政理念,成为中华民族观念的核心部分。讲求和谐,不走极端,求同存异,使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一直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中发展,避免了中国统文化的断裂和社会的崩溃。贵和尚中的思想在处理现代社会生活出现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运用它。
(3)以人为本。中国的思想家门,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家,反对神本主义的思想,坚持人本主义的立场,他们关注的是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神上。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它把道德的完善和实践放在第一位上。每个人处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有一套相应的道德准则来约束人、规范人,而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义务也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这样,社会生活秩序就会有序运转,人在这样的规则指导下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
(4)刚健有为。刚健有为就是要求人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主要就是靠这样的精神来完成的。刚健有为的思想是和独立人格的坚持是相联系的,这种坚持,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武力所屈服的精神成为中国民族前行的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这样的精神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分析题
1、简要分析孟子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P225页)
答:(1)主张人性善,“性善”论是仁政的基础。他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是人之本性。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2)主张仁政就是对人们“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
(3)主张民贵君轻。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尊贤使能”与“徒法不能以自行”。主张国家的治乱,取决于”圣王“、”贤臣“,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