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知识点第四讲

合集下载

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全)

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全)

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胃炎1、慢性胃炎主要的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HP)。

2、慢性胃炎的确诊方法为:胃镜检查。

3、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常用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替硝唑(奥硝唑)或枸橼酸铋钾二联或三联治疗。

4、硫糖铝在餐前1小时与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多潘立酮、莫沙必立等胃肠动力药应在饭前服用。

5、慢性胃炎的饮食护理:急性发作期病人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病人有少量出血,可给予米汤等,以中和胃酸,利于黏膜的恢复。

剧烈呕吐、呕血的病人应禁食。

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消化性溃疡1、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为:胃酸分泌过多。

3、消化性溃疡主要的症状为:上腹痛。

4、胃溃疡疼痛的典型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

5、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

(空腹痛)胃溃疡特点:疼痛性质---烧灼或痉挛感;疼痛部位---剑突下正中或稍偏左;发作时间---进食后30~60分钟,较少发生于夜晚;一般规律:进食--疼痛--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特点:疼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或仅有饥饿样不适感;疼痛部位---上腹正中或稍偏右;发作时间---进餐后1~3小时,午夜至凌晨3点常被痛醒;一般规律:疼痛--进食--缓解。

6、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其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7、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主要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8、幽门梗阻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宿食。

9、消化性溃疡确诊的方法为:胃镜检查。

10、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护理:嘱病人定时进餐,少量多餐,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宜过快、过饱,溃疡活动期病人每天可进餐5~6顿。

同时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为主(面食为主),或软饭、米粥等。

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油煎食品、浓茶、咖啡、辛辣调味品等。

消化系统检查(第四讲)

消化系统检查(第四讲)
虫体、虫卵
临床意义
消化不良 出血性肠炎 化脓性肠炎 坏死性肠炎 寄生虫病
(视频)
牛直肠检查(图1)
灌肠
牛直肠检查(图2)
检手握成圆锥状
牛直肠检查(图3)
检手缓慢伸入直肠
牛直肠检查(视频)
牛直肠检查过程
2、排粪动作异常
临床表现
便秘
排粪费力次数减少,粪便 干硬,色深
临床意义
热性病、肠阻 塞、前胃疾病
腹泻 排粪次数多,稀薄或水样
肠炎
排粪 无排粪姿势就不自主的排 顽固性腹泻、
消化系统检查
(第四讲)
消化系统检查(第四讲)
➢ (一)直肠检查 ➢ (二)粪便检查
(一)直肠检查
➢ 1、马的直肠检查 ➢ 2、牛的直肠检查
1、马直肠检查
检查方法: • 动物柱栏内保定,尾巴向一侧吊起。 • 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图1)。 • 用温水灌肠(图2)。 • 后海穴注射普鲁卡因(图3)。 • 术者手臂消毒(图4)。 • 将检手呈圆锥状(图5),以旋转动作缓 缓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图6)。
(视频)
马直肠检查(图1)
清洗
马直肠检查(图2)
灌肠
马直肠检查(图3)
后海穴注射普鲁卡因
马直肠检查(图4)
手臂消毒
马直肠检查(图5)
检手握成圆锥状
马直肠检查(图6)
检手缓慢伸入直肠
马直肠检查(视频)
马直肠检查过程
牛直肠检查
检查方法: • 动物柱栏内保定,尾巴向一侧吊起。 • 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 • 用温水灌肠(图1)。 • 后海穴注射普鲁卡因。 • 术者手臂消毒。 • 将检手呈圆锥状(图2),以旋转动作 缓缓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图3)。

消化系统医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医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医学知识点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消化系统疾病越来越常见。

了解消化系统医学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消化系统的重要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预防与治疗、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器官组成。

我们先从口腔开始说起。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可以分泌唾液,包含酶类,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接下来是食管,它连接口腔和胃。

胃是一个扩张的器官,能够容纳大量食物。

胃壁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形成胃酸和胃液。

胃液中的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使它们更容易被吸收。

经过胃的食物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吸收养分的主要位置。

小肠壁有很多绒毛,增加其表面积,方便养分的吸收。

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而不被吸收的残渣物质进入大肠。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

最后,粪便经由直肠排出体外。

二、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胃溃疡、胃炎、胃癌、肠道感染等。

胃溃疡是指胃壁因为某种原因而出现的破溃的情况,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胃炎是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有腹痛、胃灼热感等。

胃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症状是上腹痛、消瘦、黑便等。

肠道感染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

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发热等。

预防肠道感染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生食和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等。

三、预防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医疗措施。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消化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其次,饮食结构的调整也是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合理搭配食物,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物和蛋白质,减少油脂和糖的摄入。

消化系统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学知识点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系统,它负责将食物在体内进行消化、吸收和排泄。

了解消化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维持身体健康和科学饮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消化器官、消化过程以及一些相关疾病。

一、消化器官1.胃:胃位于人体腹腔的中上部,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分解食物以及消杀细菌等。

胃内有许多褶皱和胃腺,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等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2.肠道:肠道主要分为小肠和大肠。

小肠是食物吸收的主要场所,进一步消化食物并将其分解成更小的单位,以方便吸收。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粪便。

3.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内,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

它通过产生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并分解和清除一些有害物质。

此外,肝脏还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

4.胆囊:胆囊是肝脏的附属器官,位于肝脏的下方。

它主要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释放到小肠中,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二、消化过程1.摄食:摄食是指人体通过进食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口腔,经过咀嚼、混合唾液等步骤,进入食管。

2.吞咽和运动:食物通过吞咽动作进入食管,然后通过食管运动进入胃。

食管的肌肉运动是有规律的波状收缩,将食物顺利推进。

3.胃部消化:在胃内,食物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开始被分解。

同时,胃壁的肌肉运动将食物搅动,形成混合物。

4.小肠消化和吸收:食物从胃进入小肠后,将与胆汁和胰液混合,进一步消化。

在小肠内,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并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5.大肠吸收和排泄: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粪便。

粪便经过大肠的蠕动运动,最终排出体外。

三、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不适症状,如胃胀、恶心、腹胀等。

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压力过大和肠道菌群失调等。

10230_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完美版文档

10230_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完美版文档

粪便形成
食物残渣在大肠中被进一 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后, 逐渐形成粪便。
2024/1/27
排便机制
当粪便充满直肠时,刺激 肠壁感受器,引发排便反 射。
排便控制
排便反射受高级中枢控制 ,可在适当时间和地点进 行排便。
17
直肠感觉传导通路
直肠感觉神经
直肠内存在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对扩张、压力和温度变化敏感
肝脏功能
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合 成胆汁;解毒作用;储存维生素等。
肝小叶结构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中 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等组成。
2024/1/27
20
胆汁分泌及成分
胆汁分泌
肝细胞合成胆汁,经胆小管、小 叶间胆管流入左右肝管,再汇入
胆总管。
胆汁成分
胆汁中含有胆盐、卵磷脂、胆固 醇、胆色素等。
14
04
大肠与直肠生理
2024/1/27
15
大肠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 肠三部分,是消化道的最 后阶段。
2024/1/27
功能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 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 排泄粪便。
微生物群落
大肠内存在大量微生物, 对维持肠道健康有重要作 用。
16
粪便形成及排出机制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是食物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分泌消化液, 协助食物消化。
消化系统的功能
摄取食物,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吸收营养物 质,排泄废物。
2024/1/27
4
消化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消化过程

消化系统知识学习资料消化和吸收学习课件资料

消化系统知识学习资料消化和吸收学习课件资料

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
胃酸的作用
胃酸主要由盐酸构成,具有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酸性环境、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以及杀菌等作用。
胃蛋白酶的作用
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 基酸,便于肠道进一步吸收和利用。
胃蠕动与食物混合
胃蠕动
胃蠕动是胃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 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并推动食糜向十二指肠移动。
消化系统知识学习资料:消化和吸 收学习课件资料
目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消化与吸收 • 胃部消化与吸收 • 小肠消化与吸收 • 大肠消化与吸收 • 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括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和大肠,主要功能是 容纳、搅拌、运输和消化 食物。
小肠蠕动包括紧张性收缩、分 节运动和蠕动等形式,能有效 推进食物向大肠方向移动。
小肠蠕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 调节,其中肠神经系统起主要 作用。
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因食 物性质、个体差异和生理状态 等因素而异。
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均在此被吸 收。
过程的调节。
02 口腔消化与吸收
口腔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04
嘴唇
保护口腔,辅助食物进入口腔 。
牙齿
咀嚼食物,使其变得更易于咽 下和消化。
舌头
辅助咀嚼,搅拌食物,帮助吞 咽。
唾液腺
分泌唾液,润滑口腔,帮助消 化。
唾液分泌及其作用
唾液成分
水、电解质、黏液、消化酶等。
唾液作用
湿润口腔,软化食物,便于咀嚼和吞咽;唾液中的消化酶(如淀粉酶)开始分 解食物中的淀粉。

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PPT课件

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PPT课件
食管癌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与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 等有关,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03 胃
胃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部分,具有储存、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
详细描述
胃是一个囊袋形的器官,位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 分解食物,并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供身体吸收利用。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 可能与饮食、生活方式或肠道疾病 有关,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 症状。
06 消化系统的保健与饮食建 议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规律饮食
尽量保持每天三餐定时定 量,避免暴饮暴食。
多样化食物
摄入多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适 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避免刺激性食物
要点一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具有肌肉层和粘膜层。
要点二
功能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大肠的生理作用
排便
大肠负责储存和排泄粪便。
吸收
大肠可以吸收部分水和电解质。
大肠的疾病与治疗
炎症性肠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通,早 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非常 重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食物的摄取和排泄, 保持机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生长发 育尤为重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有助于 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02 食管
食管的结构与功能
食管的结构
食管是一条长管,连接咽部和胃 ,由肌肉和粘膜组成,分为颈段 、胸段和腹段。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 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 肠和大肠等部分,消化腺则包括唾液 腺、肝脏、胰腺和胆囊等。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培训课件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培训课件
• 3、酶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15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 ①淀粉的消化:
• 淀粉 酶 麦芽糖 • ②蛋白质的消化:
酶 葡萄糖
• 蛋白质 酶 氨基酸 • ③脂肪的消化:
•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酶 甘油 + 脂肪酸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16
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消化过程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17
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营 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 循环系统,这一过程称为吸收。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 官。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18
观察小肠结构
• 目的:说明小肠结构特点。 • 器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剪刀、鸭小肠等。 • 指导: 1、剪开一段鸭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
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2、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 伸展开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皱襞和绒毛。
• 小肠绒毛壁薄,只 有一层细胞构成;
•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 的毛细血管和毛细 淋巴管。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23
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24
谢 谢!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25

• 概念: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 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 作用: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 小分子物质。
消化消酶化系作统组用成和示结构意图
26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组成和结构
2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

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 肠腺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系统。

它由消化道和消化辅助器官组成,整个系统相互协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重要功能。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详细总结。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1. 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长度约25-30厘米。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至胃部。

2. 胃胃位于食道下部,是一个呈马蹄形的消化器官。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半流体状态,形成食物的胃液。

3. 小肠小肠是一个长约6-7米的螺旋状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4. 大肠大肠位于小肠后部,主要由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固体废物,准备排出体外。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1. 摄食和咀嚼消化系统的第一个功能是通过口腔进行摄食和咀嚼。

食物通过咀嚼和唾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较小的颗粒,方便后续的消化和吸收。

2. 分泌消化液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都会分泌不同的消化液。

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液,小肠分泌肠液等等。

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可以帮助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3. 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食物在经过食道、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然后通过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身体其他组织和器官使用。

4. 排泄消化系统的最后一个功能是排泄。

消化系统通过大肠,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废物形成固体粪便,并通过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

三、消化系统的调节1. 神经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消化系统起到调节作用,促进或抑制消化液分泌和肠蠕动等功能。

2. 激素调节激素也参与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例如,胃蠕动和胃酸分泌受胃动素的控制,胰岛素和葡萄糖素则参与血糖的调节。

3. 局部调节消化系统内部的细胞也能产生激素和介质物质,进行局部调节。

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ppt文档

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ppt文档
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
消化系统
一、消化管:口腔、食管 胃、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肛门。
二、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小肠腺、大肠 腺 内分泌腺 肝、胆、胰腺 外分泌腺
口腔
口腔← 唾液←唾液腺 ↓


食管

胃腺→胃液 → 胃← 胃肠激素


小肠腺 →小肠液→ 小肠 (十二指肠) ↓ ↑↑
作用:初步 分解食物中 的淀粉
舌 声门
食管 气管
会厌 食道上括约肌
胃内消化
㈠ 化学性消化——胃液
1. 胃液性质:无色、酸性pH=0.9~1.5
2. 胃液成分 无机物:HCl、 NaCl、KCl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等
3. 胃液分泌调节
1)内源性物质对胃液的调节 2)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PGE2/PGI2)、上皮生长因子
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
⑴ 头期
① 定义: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实验方法:假饲 ③ 作用调节途径: ④ 特点:量占30%、酸度(pH)、消化力(胃蛋白酶)都很高
⑵ 胃期
① 定义:食物入胃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作用途径: ③ 特点:量占60%、酸度、消化力也很高。
⑶ 肠期
① 定义:食糜入肠引起胃液分泌的时期 ② 作用途径:食糜→胃泌素、肠泌酸素、氨基酸→胃酸↑ ③ 特点:量、酸度、消化力较低。
假饲 ( sham feeding )
在食管行切断术,食物不能入胃,在胃造瘘收集胃液的方法
食物
↓ 头部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中枢神经
↓ 传出神经 (迷走神经)

消化系统知识点

消化系统知识点

消化系统知识点第一部分: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系统,它负责分解食物,吸收养分,并排除废物。

消化系统由许多不同的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第二部分:口腔和食道1.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其中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用于咀嚼食物,将其分解成小块。

舌头帮助推动食物,并将其送入食道。

唾液腺产生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可以在口腔中开始分解淀粉。

2. 食道食道是一个长而柔软的管道,连接口腔和胃。

食物经过咀嚼后,被推入食道并通过肌肉运动的波动(称为蠕动)被送入胃。

第三部分:胃和胃酸1. 胃胃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混合和分解食物。

胃壁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用于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胃也起到储存和渗透的作用,将食物逐渐释放到小肠中。

2. 胃酸胃酸是胃壁分泌的一种强酸,其主要成分是盐酸。

胃酸的功能包括杀灭细菌、消化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将蛋白质分解成更小的分子。

第四部分:小肠和吸收1.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并吸收养分。

小肠壁分泌消化酶,进一步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同时,小肠内有绒毛和绒毛突起,用于吸收和转运养分。

2. 吸收在小肠的表面,绒毛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等方式将养分吸收到血液和淋巴系统中。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通过蛋白质转运体进入血液,脂肪通过淋巴逐渐吸收。

第五部分:大肠和排泄1. 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中的最后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变成固体粪便。

大肠内还存在着许多有益菌群,它们帮助消化系统发挥正常功能。

2. 排泄排泄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排泄过程中,肛门周围的肌肉会放松,从而使粪便顺利通过。

结论: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器官系统,它负责将食物分解、吸收养分,并排除废物。

了解消化系统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化系统功能。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水平部
升部
降部
医十学二课指件消肠化大系统乳头
27
上部
胰管
空肠 升部
水平部
空肠与回肠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28
大肠
• 全长约1.5m,呈方框 形围绕空回肠周围
• 分为: 盲肠
升结肠
阑尾
盲肠
结肠 直肠
阑9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特征性结构(盲肠和结肠 )
• 结肠带 • 结肠袋 • 肠脂垂
L
12345678
临床上,记录牙的位置
乳牙—— II 恒牙—— 6
代表左上颌乳侧切牙 代表右下颌第一恒磨牙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14

舌的形态
• 上面
– 舌根:后1/3 – 舌体:前2/3 – 舌尖:前端
• 下面
– 舌系带 – 舌下阜 – 舌下襞
15
舌系带
舌下腺小管开口 舌下襞 舌下阜
舌尖 下颌下腺管
• 贲门:T11左侧 • 幽门:L1右侧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24
胃壁的结构
粘膜 幽门瓣
粘膜下层 肌层
内斜 中环-幽门括约肌 外纵
外膜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25
小肠
• 全长约5-7m • 分为: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26
十二指肠
长约25cm,呈C字形
上部
十二指肠小乳头
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消化腺
升结肠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食管腺、胃腺和肠腺
医学课件消化系统
3
盲肠 阑尾
回肠

食管

消化系统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消化系统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8
2、粘膜下层 结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比较大
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又称梅 氏神经丛。食管与十二指肠部分,分别有 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 功能:有联系粘膜与肌层的作用。
9
3、肌层 ①组成: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为
骨骼肌; 其余均为平滑肌。 ②排列:内环行、外环行两层。两层之
空肠
回肠
左上腹(上2/5) 右下腹(下3/5)
较粗
较细
较厚
较薄
较红
淡红
高而密
低而疏
孤立
孤立、集合
1—2级
3—4级
56
肠腺(李氏隐窝) 属单管腺: 组成: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帕内特细胞 亲银细胞
57
吸收细胞 特点:矮柱
状细胞,顶 端具较短的 纹状缘。腺 上皮和肠柱 状上皮细胞 在腺体开口 处移行。
25
(二)、咽
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脊柱前方,
上方附于颅底, 下方在第6颈椎 下缘移行为食管。 咽属肌性管道。
26
分部 形态结构
交通
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 经鼻后孔 鼻腔 管 鼓室、咽鼓管 圆枕、咽隐窝
口咽 腭舌弓、腭咽弓、 经咽峡 口腔 腭扁桃体
喉咽 梨状隐窝
经喉口 喉腔、向 下通食管
27
88
胆小管
是两个相邻肝细胞之间细胞膜凹陷形成 的微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互相吻合 成网,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内。
当胆道阻塞时,发生阻塞性黄疸。
89
门管区
出入肝门的三个主要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 管),外包结缔组织,总称肝门管。
90
门管区
91
3、肝的血液循环
门静脉和肝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成为 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门静脉带来 富有营养物质的血液输入肝内,供肝细 胞加工和贮存,是肝的功能血管。肝动 脉带来富有氧的血液,供肝组织的营养, 是肝的营养血管。两者的血液由小叶边 缘流入肝血窦汇膈,再由肝血窦流入中 央静脉,然后汇入小叶下静脉,经肝静 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2024年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

2024年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

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摘要:本文旨在介绍生理学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通过对消化系统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如何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从而维持生命活动。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位,而消化腺则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和胰腺等。

1.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混合,同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糖类。

2.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

3.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分泌胃液,其中包括胃蛋白酶和胃酸等物质,可以将食物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4.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消化和吸收部位,食物在小肠中被进一步分解,并通过小肠壁的细胞吸收。

5.大肠: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然后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机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身体各个部位使用。

1.消化:消化是指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和混合,如咀嚼和胃的搅拌作用。

化学消化是指消化液中的酶类物质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吸收部位,其内壁有丰富的绒毛和微细血管,可以增加吸收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和糖类。

在口腔中,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糖类。

在小肠中,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和肠道中的酶可以将糖类进一步分解,并通过小肠壁的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2.蛋白质:蛋白质在胃中受到胃蛋白酶的作用,被分解成较小的肽链。

消化知识点总结

消化知识点总结

消化知识点总结一、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中最开始的部分,负责进行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

在口腔中,食物被牙齿咀嚼成小块,同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

2. 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部。

食物通过食管的过程称为吞咽。

3. 胃:胃是一个钟形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储存食物。

在胃内,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开始分解食物,形成食糜。

此外,胃内的肌肉会将食糜进行混合和推动,从而促进消化过程。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

在小肠内,胰腺分泌的胰酶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消化酶和液体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小肠上皮细胞上有许多绒毛,增加了其表面积,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5. 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中最后的部分,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将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转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6. 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有多种功能。

其中,与消化系统相关的主要功能包括:产生胆汁,帮助消化脂肪;解毒与排泄废物;合成蛋白质;调节血糖和脂肪代谢等。

7. 胰腺:胰腺是一个复合性腺体,既有外分泌功能,又有内分泌功能。

其外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二、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部分。

1.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发生在口腔、胃和小肠等器官中。

在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推动使食物变成细小的颗粒。

在胃中,胃的肌肉运动将食物进行混合和绞碎。

在小肠中,肠壁的蠕动将食糜进行推动和混合。

2. 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是指在消化系统中分泌的多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等),以便于吸收。

其中,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等腺体都分泌了多种消化酶和液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消化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人体消化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人体消化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器官,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和胰腺等,分泌消化液帮助食物的消化。

二、消化的过程1. 口腔消化: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混合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形成混合物的食物团。

2. 胃部消化:食物团经过食道进入胃部,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混合,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开始分解蛋白质。

3. 小肠消化:胃中的食物团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小肠内的肠液中包括肠液、胰液和胆汁,肠液中的脂肪酶分解脂肪,胰液中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分别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4. 大肠吸收:在大肠中,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被排出体外。

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消化1.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在胃里主要由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开始分解,然后在小肠中由肠液中的蛋白酶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

2.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淀粉在口腔中由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然后在小肠中被肠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

3. 脂肪的消化:脂肪在小肠中被胆汁和胰液中的脂肪酶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四、各器官的功能1. 口腔:咀嚼食物,混合食物和唾液,开始淀粉的消化。

2. 食道:将食物团顺利输送至胃部。

3. 胃:分泌胃液,起到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4. 小肠:分泌肠液,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吸收营养物质。

5. 大肠: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五、消化液的分泌1. 唾液:含有淀粉酶和唾液酶,主要作用是分解淀粉。

2. 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和盐酸,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

3. 胰液:含有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主要作用是分解淀粉、蛋白和脂肪。

4. 肠液:含有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主要作用是分解淀粉、蛋白和脂肪。

5. 胆汁: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

六、消化的调节1. 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控制,感到食物的刺激后,通过神经传导来调节消化腺的分泌。

2.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系统控制,例如催产素能够刺激肠道运动和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健康探索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知识点)

人体健康探索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知识点)

人体健康探索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知识点)人体健康探索: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养分,同时排除废物。

了解消化系统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维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探索人体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并介绍一些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的方法。

一、消化系统结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让我们逐一了解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 口腔:食物最初通过口腔进入消化系统。

口腔内有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咀嚼食物,舌头帮助食物推进,并在口中形成食物 bolus (食团)。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包含消化酶。

2. 食管:食物经过口腔后进入食管,然后由食管肌肉将其推入胃中。

食管内襞构造允许食物顺利通过。

3. 胃:胃位于食管下方,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器官之一。

胃内分泌胃酸和酶,帮助消化食物,并将其转化为所需的形式。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位,负责将食物消化成最小的颗粒,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增加吸收表面积。

5. 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消化的残渣转化为固体废物,进入结肠。

6. 结肠: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其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将进入直肠,然后排出体外。

二、消化系统功能消化系统有三个主要功能:消化、吸收和排泄。

1. 消化:消化是将食物分解成足够小的颗粒,以便身体能够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涉及到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牙齿的咀嚼和胃酸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而消化酶的分泌则是化学消化。

2. 吸收:吸收发生在小肠中,细小的绒毛增加了其表面积以便吸收更多的养分。

通过绒毛,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3. 排泄:消化系统通过排泄废物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

未经消化的固体废物在大肠中形成,然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三、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为了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17页
(二).粘膜下层:松CT,含较大血管, N,L管,粘膜下神经丛, 食管腺,十二指肠腺。
(三).肌层:骨骼肌/平滑肌 普通为内环,外纵;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纤维膜或浆膜。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18页
食管:保护性上皮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19页
小肠:吸收性上皮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20页
基部,核上方很多粘原
颗粒。HE浅淡。
功效:分泌含酸性粘多糖粘液
消化系统专题内知识讲分座 泌细胞:银染可显示。
第53页
第14页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15页
消化管壁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16页
二.消化管普通结构
(一).粘膜 1.上皮 复扁上皮:保护,分布于两端
单柱上皮:消化,吸收,分泌,保护 2.固有层:(CT)含血管,淋巴管,SM,小
腺体,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薄层SM,普通为内环,外纵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牙小管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牙本质
生长线 施氏线
牙釉质
第13页
1.牙本质:组成牙本体。(无机80%) 牙 小 管:拉长“S”形,内有牙本质纤维
质:胶原纤维+钙化基质 2.牙釉质:包于牙冠表面,(无机96%) 釉 柱:棱柱状,呈放射状紧密排列。 间 质: 3.牙骨质:包在牙部牙本质外面。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菌状乳头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4页
轮廓乳头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5页
味蕾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环沟
味蕾 味腺
第6页
味蕾
消化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第四次大课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腺109

第四次大课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腺109
经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相续并与中耳的鼓室相通
• 功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我教大家怎么记?--咽的结构特点
• 咽分三部鼻口喉 • 前壁开口气食流 • 上通鼓室下通喉 • 吞咽闭气不用愁 • 一个交叉七个口 • 吞咽呼吸样样有
三、食管
位置及形态: 前后略扁的肌性 管道.全长25cm , 自第C6至第 T11 胃的贲门相续.
• “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把胆、胃、
小肠、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 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盆 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 是第六个腑。
图示
五 脏 六 腑 示 意 图
体表划线和分区
❖胸部标志线 ❖腹部分区:
九分法 四分法
体表划线和分区
腋中线
后正中线
肩胛线
胸部标志线
• 前正中线 • 锁骨中线 • 腋中线 • 肩胛线 • 后正中线
学习--预习--复习--练习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巩固的方法全在于复习 复习的方法全在于记忆 记忆的方法全在于理解 理解的目的全在于提高
第一步 上节内容复习
• 1.复习肌的形 态构造及分部
• 2.复习全身主 要肌肉(10块) 的名称位置及 功能.
学习---预习—复习—练习
• 知识是学来的, • 表情是练出来的, • 品德是修出来的, • 人的智慧是觉悟
复习2—(4)腹前外侧肌—腹直肌
• 腹前外侧肌四对 • 白线两侧腹直肌 • 起点位于腹下极 • 耻骨联合耻骨嵴 • 上止剑肋5-6-7。
复习2—(4)腹前外侧壁—三层肌
• 腹部外侧三层肌 • 走行自然有规律 • 腹外腹内腹横肌 • 外插斜口内摇扇 • 横肌好似系腰带 • 三层扁肌相互赖
复习2—(5)胸锁乳突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知识点第四讲第二节肝脏疾病一、肝硬化肝硬化是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肝硬化的特异性标志)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我国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形成的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乙型或丙型肝炎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所致的肝硬化更常见。

歌诀:外国人爱喝酒,中国人乙肝多。

其他还有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铜、铁等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以及原因不明的隐匿性肝硬化2.发病机制:主要是假小叶的形成机制。

在假小叶形成的过程中肝细胞没有恶变,只是变性坏死。

总结为以下几点:(1)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2)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3)汇管区和肝包膜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4)肝内血循环紊乱,导致门脉高压症形成。

(二)病理(组织学)改变: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或破坏,全被假小叶所取代。

病理分类:(1)小结节性肝硬化:此型最为常见,结节大小相仿,不超过1cm;(2)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粗大不均,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4)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

(三)临床表现1.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2.失代偿期(1)肝功能减退1)全身情况较差:有肝病面容、消瘦乏力、皮肤干枯、面色黝黑、夜盲(缺乏维生素A所致)。

2)消化道症状:可伴有黄疸,有腹胀、恶心、呕吐,进食脂肪和蛋白质后易引起腹泻;3)出血倾向和贫血:出血倾向的原因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血小板质和量异常(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出血等倾向。

4)内分泌紊乱:因肝对雌激素及醛固酮灭活作用减弱导致,雄激素减少,男性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症,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可出现蜘蛛痣(雌激素灭活减弱)和肝掌(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测部位有红斑);蜘蛛痣----主要发生于上腔静脉引流区域比如面部,肩部,上胸部。

歌诀:初(出血,贫血)夜(夜盲)治(蜘蛛痣)黄(黄疸)小姐(雌激素)多。

歌诀:大(脾肿大)S(腹水)成(侧支循环的形成)婚。

“成”最特异。

只有肝硬化有这个特点。

1)脾肿大:晚期常伴有脾功能亢进,全血减少;白细胞减少由于脾大。

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最重要的三支是: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最核心的)、腹壁静脉曲张以及痔静脉扩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特征性表现。

肝炎、肝硬化等肝脏本身病变。

腹壁静脉曲张的特点是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脐上的血流向上、脐下的血流向下,脐周静脉明显曲张者,外观呈水母头状。

由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腹壁曲张静脉血流方向,无论是脐上还是脐下均向上,曲张静脉多分布在侧腹壁。

可以简单点记:脐上向上,脐下向下(上上下下)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阻塞;都向下→上腔静脉阻塞;都向上→下腔静脉阻塞。

3)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表现。

形成的因素有:记住前4个就够了。

1.门静脉压力增高(最主要的原因);超过2.9kPa(300mmH20),腹腔内血管床静水压高2.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浆外渗,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的引流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至腹腔;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纳重吸收增加:活减少引起醛固酮增多。

为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5.抗利尿剂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6.有效循环血容不足。

出现移动性浊音,腹水致少要1000ml(四)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突然大量呕血或黑便,易导致失血性休克。

诱发肝性脑病,死亡率很高。

出血病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

2.肝性脑病:为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感染:主要是掌握自发性腹膜炎,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它的表现是腹痛、腹胀、腹水迅速增长或持续不退,可有程度不等的腹膜炎体征。

一个肝硬化的病人出现了腹膜刺激征,那就是自发性腹膜炎。

如果出现了呼吸系统的症状就是肝肺综合症4.功能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临床特征表现:“三低一高”既少尿或无尿,低尿钠,稀释性低血钠和氮质血症。

肾脏本身无重要的病理改变,故为功能性肾衰竭。

发病机制:肝硬化大量腹水等因素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肾皮质血流量和肾小球滤箍率持续降低。

肝硬化的病人出现了少尿或无尿那就是它了。

5.原发性肝癌。

短期内出现肝脏迅速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腹水检查为血性。

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是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五)辅助检查1.血常规脾亢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胆红素和尿胆原增加。

3.肝功能试验:代偿期大多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则多有较全面的损害;重症者(失代偿期)血清胆红素增高较明显。

转氨酶活性可有轻、中度升高,并以ALT增高为明显肝细胞严重坏死时,AST活力常高于ALT。

胆固醇酯也经常低于正常(也是特异的表现)。

血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倒置。

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肽、透明质酸、板层素浓度明显增高。

歌诀:穿了三(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层(板层素浓度)还透明(透明质酸)4.疫学检查:体液功能中IGG和IGA水平都增高。

以IGG增高最显著。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CD3,CD4和CD8均降低。

如果出现自发性腹膜炎了,腹水就是介于渗出与漏出液之间。

李凡它(RiValta)500X106/L 发性腹膜炎的时候,需要床边做腹水细菌培养。

如果并发结核性时以淋巴细胞为主腹水呈血性者应该人高度怀疑癌变。

6.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时,可表现为虫蚀样或蚯蚓状(窜珠样)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表现为菊花样充盈缺损;7.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发现假小叶形成就可以确定诊断为肝硬化。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血吸虫病等相关病史。

(2)出现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3)肝脏质地硬,表面有结节感,脾大,腹水征阳性。

(4)转氨酶活性增加,白蛋白/球蛋白倒置,凝血功能障碍。

(5)肝活组织检查见到假小叶形成,金标准。

(6)肝包虫病:肝震颤(7)Courvoisier症:胰头癌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腹水比较并发症腹水常规细胞分类特点进一步检查无并发症漏出液性质WBC<100×106/L自发性腹膜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或渗出液改变WBC>500×106/L,以中性升高为主腹水培养结核性腹膜炎渗出液改变白细胞增多,以淋巴增加为主腹水ADA、抗酸杆菌检测原发性腹膜炎可呈渗出液改变常以红细胞为主细胞学检查(三)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宜。

但是要注意,肝功能有明显损害,或出现肝性脑病先兆时,应该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因为可诱发肝性脑病)。

肝硬化病人选择:高蛋白。

肝性脑病的病人选择:禁蛋白。

2、药物治疗:以少用药,用必要的药为原则。

抗纤维治疗比较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秋水仙碱。

3、腹水的治疗(1)限制钠、水的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在500~800mg(氯化钠1.2-2.0克),进水量控制在1000ml/d左右;低钠血症者应限制在500ml/d以内。

(2)增加钠水的排出。

1)利尿剂:首选螺内酯(抗醛固酮作用),无效时可加用呋塞米。

理想的利尿效果:每天体重减轻0.3-0.5kg(无水肿者)或0.8-1.0kg(有下肢水肿者)利尿剂过大或者速度过快可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2)导泻:20%甘露醇。

3)抽腹水加输注清蛋白:可以治疗难治性腹水(一般不主张单纯抽腹水)也不能一次性抽光。

每周3次,每次4000-6000ml。

(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鲜血或清蛋白。

(4)腹水浓缩回输: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较好方法。

禁忌症:感染性腹水。

(5)腹腔-颈静脉引流:有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或癌性腹水不能用。

4、门静脉高压,也主要是胸导管境内静脉吻合术。

手术治疗。

5、并发症的治疗(1)上消化道出血:a.首选:急诊胃镜止血;b.药物止血:首选生长抑素;冠心病禁用血管加压素。

c.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2)自发性腹膜炎: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应用,先可以2-3种联合应用,等细菌培养出来了后再调整。

(3)肝性脑病(4)功能性肾衰:①迅速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诱发因素;②控制输液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③输入白蛋白或腹水回输;④血管活性药物如八肽加压素、多巴胺,以改善肾血流量。

6、肝移植:费用高,不靠谱。

二、门静脉高压症(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门静脉主要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下静脉组成。

脾静脉占门静脉血流的20%;2、肝脏的血液供应有:主要来自于门静脉(功能血管)占75%,肝动脉(营养血管)25%。

3、引起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是肝硬化。

4、门脉高压症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在我国最常见,占95%以上),肝后型5、肝脏有两个管道系统:Glissom系统(格里森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Glissom纤维鞘里包裹的管道有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这三者走形都是一致的。

歌诀:母(M)鸡(J)感(G)动(D)郭(G)德(D)纲(G)6、门脉的血流受到阻碍,血液淤滞时,则引起门脉系的压力增高。

7、三大临表:(1)脾大,全血细胞减少;(2)侧支循环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腹水。

8、正常门静脉压力在1.27-2.3kPa(13--24cmH2O)如果压力>2.94kPa(30cmH2O),则门静脉高压诊断明确(二)肝硬化时肝门静脉系统主要侧支循环:①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最主要的。

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三)临床表现主要是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侧支循环形成、腹水和一些非特异性全身症状,严重时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

1.脾大、脾功能亢进临床上可见到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称为脾亢。

2.交通支扩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最危险的并发症。

3.腹水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后肝功能减退,血浆白蛋白的合成障碍,造成低蛋白血症,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另外,肝功能不全时,体内醛固酮增多,而引起钠、水潴留。

此外,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使肝内淋巴液的容量增加,以致大量淋巴液自肝表面漏入腹腔。

(五)外科治疗治疗目的:防止出血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内科治疗:一般用药,用生长抑素。

内镜下用药首选,对食管静脉曲张作用好,但是对胃底的静脉曲张无效。

用药无效后用三腔两囊管。

主要是手术治疗,分两类:分流术和断流术(即脾切除);主要选择断流术中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①分流术:通过分流来降低门静脉压力,是将脾静脉的血分流到左肾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