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8种答题模式-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方法

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方法
3、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 个字的妙用。
4、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含义
2、结合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明手法、描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 用。 ——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叠加体抽出例析
第二部分 古代方法指津
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
一、形象类 二、语言类 三、技巧类 四、情感类
一、“形象类”答题模板
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 A、诗中人物形象 B、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景物形象: 一组自然景象或意象(写景抒情诗)
课堂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①游灵武 贾岛
曾宰②西畿县,三年马不肥③ 。债多凭剑与④,官满载书归⑤。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①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②宰:主管。西畿 县:唐长安西边的一个县。③ “三年”句:这句说,在任三年连骑的马都没有吃肥。④ “债 多”句:这句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⑤ “官满”句:这句说,官满卸任 后,只有书籍了。⑥晓角:古代军中报晓的号角。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① 王安石
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王安石退居江宁,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这是其中的第五 首。②埘:古代称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的南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C.“随意”“飘然”表现了诗人的自在,“得往还”反衬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恶。 D.诗歌最后用“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其中“往”指前面的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 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主观题满分攻略之表达技巧+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主观题满分攻略之表达技巧+
温馨提示:答题时,如果诗歌运用的技巧
手法有好几方面,请注意分维度作答。
“表达技巧”类题型的答题公式
①点出技巧+②描绘画面+③效果/情感/作用
温馨提示:答题时,把你理解诗歌的关键
字、词、句放到你的分析陈述中,将极
大增强你答案的规范性。
“表达技巧”类题型的答题公式
①点出技巧+②描绘画面+③效果/情感/作用
②首联和尾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本诗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即诗人
对人生的理解:顺适自然,豁达乐观。
(每点3分)
参考译文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 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 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高僧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 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 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 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考修辞手法
什么是“三步”解题法?
第二步:读诗歌(包括注释),找出题干所指定的诗句中
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如果题干已经指明手法术语,那就
只需要盯准这一种手法),并找出依据。如:
设问手法, 引出了诗人 对人生的情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2021·浙江卷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
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注]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
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八种答题模板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八种答题模板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八种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概括形象特征 + 分析形象特征 + 形象的意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描绘诗中图景画面 +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 分析作者的思 想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手法)型 指出手法 + 结合诗句说明怎样运用这种手法 + 手法效果(感情)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点明语言特色 + 分析这种特色 +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效果) 第五种模式:炼字型、诗眼型 解释该字的含义 +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六种模式:炼句型 写什么内容 + 用什么手法 + 效果(情感、结构) 或用什么手法 +写什么内容 + 效果(情感、结构) 第七种模式:观点不同型 观点(同意或不同意) + 理由 第八种模式:情感型 结合诗句分析 + 情感概括 或 情感概括 + 结合诗句分析 实用类文本(传记文)题型模式 题型一:概括传主的性格特点 答题模式:概括特点(形象、性格) + 举例分析 (分点答题,一般三点) 题型二:手法题: 答题模式:指出手法 + 举例分析 + 分析效果(分点答题,一般三点) 题型三:作用题 答题模式:内容作用 + 结构作用 (分点答题,一般三点) 题型四:探究题 亮出观点 + 引据论述 + 联系现实 + 总结陈词(分点答题,一般四点) • 1.唯一观点型(谈谈看法、启示、是否赞同等) : • 模式:观点 + 理由 1 + 理由 2 + 理由 3 (每一点理由,先概括+再结合文本 分析) • 2.多观点型(哪些型、多启示型) : • 模式: (1)观点 1+ 结合文本分析 (2)观点 2+ 结合文本分析 (3)观点 3+ 结合文本分析 (4)观点 4+ 结合文本分析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式一、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词)中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或说明其使用的技巧。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提问方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1)结合文本说明该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哪些具体景象。

(2)展开联想阐明诗人表达的情怀。

3.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1)点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形象,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

(2)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

(3)明作用: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分析诗歌意境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5.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2)这首诗(或某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模式:(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有相关知识的题型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抒情方式、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等1.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2.抒情方式3.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景情关系:触景生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常考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罗列(列锦)、叠词其他艺术手法:虚写、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章法结构:①线索:时间、空间、情感、事物等。

②结构类型:首尾呼应、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层进、前后照应。

③层次脉络。

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理清作品脉络的发展。

注意写景与抒情内容的安排。

答题模板答案表述模式特点+说明+作用二、有答题模式的题型字词品鉴、句子作用(含景物作用)、句子赏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境分析、思想感情等。

1.字词品鉴答题格式:词义+手法+描述+作用第一步,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第三步,联想想象,描绘跟该词相关的诗句内容。

第四步,指出作用:(1)内容作用(①表现对象××特点;②抒发××感情;③渲染××气氛;④定下××基调);(2)结构作用(①为××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线索;⑦点题)。

2.句子作用答题格式:内容+结构内容包括: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④渲染什么气氛;⑤抒发什么感情;⑥定下什么基调。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标准指导(古代诗歌现代文)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标准指导(古代诗歌现代文)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标准指导(古代诗歌+现代文)诗歌鉴赏简答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连,凄凉之意;班马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此抒发惜别之情;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抱柱比喻坚守信约;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草木以草木繁盛凡尘凄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蝉以蝉比品行高洁;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情;尺素指代书信;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东篱高雅,洁身自好;杜鹃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飞鸟空远;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古琴知音;关山关塞山河,指边塞;寒蝉悲凉、离愁别绪;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红豆即相思豆,是男女爱情的信物常象征爱情或相思;鸿鹄比喻志气高远的人;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红叶传情之物;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昆山玉人才;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兰花象征高洁、美好;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流水叹惋、时间流逝;柳营军营;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绿叶表现希望、活力;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牡丹表现富贵、美好;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南园泛指花草园林;南冠囚犯;南浦水边送别之情;浓云表现愁肠压抑;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的凄切之音常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类似;琴瑟a、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b、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秋虫凄凉;秋雨忧愁;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水绵绵愁思;水仙象征冰清玉洁;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蟋蟀又名促织,怀念征人惆怅之感;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杨花象征离散;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鱼表现自由、闲适;玉象征高洁、脱俗;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猿啼象征悲伤的感情;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烛相思、别愁;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竹林闲趣、隐逸■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

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

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
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
对比鉴赏型,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提问变体: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的.指氛围、感情,有的指风格、方法。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答题步骤:先对诗词原句作解释,找到题眼;然后列出几条作答。

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示例: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高考辅导《高考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五)》。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表现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1)“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抒发不被理解的感叹,“鬓虽残,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2023高三语文冲刺复习之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技巧

2023高三语文冲刺复习之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技巧

常见题型模板
四.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7.咏物抒怀诗(多用托物言志,象征) 主要思想感情: ①托物言志。以物自喻,表达理想抱负或人生态度。 ②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 ③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感时伤世,忧国忧民 。 ④咏物抒怀。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 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8.干谒诗 主要思想感情: ①夸赞对方和社会(皇帝和朝廷的圣明,领导有能力有才华有眼光)。 ②夸自己(说自己有才,有能力干这干那)。 ③谈理想(自己想要为国效力,报效国家)。
常见题型模板
四.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游览古迹,古今对比) 主要思想感情: (1)对历史冷静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 (2)抒发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衬,对比) (3)抒发沧桑之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衬人事的无常[多 在对古迹的景物描写中]) (4)借古讽今[或劝诫],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抨击,或感慨个人遭遇 2.山水田园(隐逸)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多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气氛 ;多有描述画面的题) 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2)厌恶和鄙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想要远离尘世的思想感情 (3)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4)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增分技巧
三“思”,三思而后作答,这个环节在草稿纸上快速进行, 具体思考的内容:考点及相应的术语是什么?文本是如何表 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 么妙处?这样一看,显然就是“三思”。 四“答”。下面具体阐述作答的细则。 (1)作答的“四化”原则:分条作答,“序号化”;专业 分析,“术语化”;组织文字,“具体化”。这个具体化, 主要是要结合文本具体阐述,不要空洞、干瘪的几句套话, 要善于引用诗句,适当翻译。最后一“化”:卷面书写,规 范化。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疏密有间,行列整齐。

高考复习_诗歌鉴赏_八种答题模式

高考复习_诗歌鉴赏_八种答题模式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八种答题模式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能否用某字替换?某字换成某字好不好?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公式:文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引申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修辞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词类活用,有何效果)5.答题示例:【20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文本义);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引申义)。

这个想象、拟人非常生动、新奇(修辞义)。

【2011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答案:①“卷”,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裹住,大雨像怒涛一样卷上沙滩(文本义),“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引申义)。

②“吼”为大声叫,大雨来时,瀑布发出了像十万军队大叫一样的声音(文本义),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引申义)。

古诗鉴赏题的问答模式及应对策略:八种题型

古诗鉴赏题的问答模式及应对策略:八种题型

古诗鉴赏题的问答模式及应对策略:八种题型诗词曲鉴赏一、考试策略:1.要明确古代诗词曲的表达方式即描写、叙事和抒情,而且一般是先描写、叙事,然后再抒情,或者将抒发的情感蕴涵在描写和叙事中。

2.要紧紧抓住诗歌中的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3.要牢记诗词曲中的表现手法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典抒情)、表现手法(动静关系、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等)4.要准确把握诗词曲的题材送别、爱情、哲理、山水田园、边塞军旅、羁旅、怀古、咏物、闺怨、题画等5.要熟悉诗词曲常用的术语切中要点,做到言简意赅。

二、方法归纳:1.读诗,把握诗歌思想感情(读标题,读作者,读诗文,读注释)2.审题,明确考查的题型(意境型、炼字型、形象类、鉴赏类、评价类)3.作答,尽量运用术语,按照不同题型的答题步骤去作答。

古诗鉴赏题的问答模式及应对策略:八种题型●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1.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题步骤:1、什么形象:总说一下。

参考:入世,隐逸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参考:通过文章里面的那句话,见出了特征,性格……3、形象的意义。

参考: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什么要写,往往表达的是作者有相同的志向,或是赞赏。

2.物象(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一般是指咏物诗中的“物”)提问方式:诗人笔下的某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②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第二种模式:鉴赏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

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 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 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 “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 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 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 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 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 “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 暗淡朦胧,(步骤一) 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 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例二:(05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题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 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 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 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 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 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 骤二) 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 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 上。(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 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主观题8种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5)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答案示例1.阅读杜甫的五言绝句,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第一步)。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第二步)。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步)。

2.阅读唐人张旭的《桃花溪》,然后回答问题。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参考答案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高山深谷,云雾缭绕,小桥横跨山溪,忽隐忽现,水中岩石磷峋,清澈的水面上飘着片片落花,有渔船在远处轻轻摇荡。

诗人站在石矶旁,望着溪上源源不断地飘来的桃花瓣和渔船,迫不及待地问道:“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第二步: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概括景物的氛围特点——清远含蓄或清幽明丽。

第三步:根据景物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理想境界难求的惆怅。

答案展示:高山深谷,云雾缭绕,透过云雾远远望去,只见小桥横跨山溪,忽隐忽现,恍若一道霞光在空中腾跃。

近处,水中露出磷峋的岩石,清澈的水面上飘着片片落花,有渔船在远处轻轻摇荡。

诗人站在石矶旁,望着溪上的桃花和渔船,突然觉得眼前的渔人就是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于是就迫不及待地问:“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哪里?”画面清丽,构思婉曲,情意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和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惆怅心情。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该诗用了何种手法,一般从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方面作答。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这是第一步的展开。

第一步只是简单点明何种手法,这一步则是何种手法的具体阐释。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第一步:点明本诗的表现手法——本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第二步:具体分析诗篇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这种表现手法的——首句写“衾枕冷”,其实就是因为下夜雪,因雪而冷。

冻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这也是因雪致。

末一句写听到“折竹声”,更是写出夜雪之大。

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从侧面写雪。

第三步:指明侧面描写手法在本诗中的作用——写雪本可从颜色、形状或姿态方面去写,但因沉沉夜色,雪的形象无从捕捉。

从侧面写雪,写出了诗人对夜雪的独特感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这首诗的最突出之处是侧面描写的运用。

首句写“衾枕冷”,其实就是因为下夜雪而冷。

冻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这也是因雪致。

末一句写听到“折竹声”,更是写出夜雪之大。

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侧面写雪,表现了诗人对夜雪的独特感受,同时也透露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

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答:◎参考答案“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

(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

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

(步骤三)答题示例3: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答:◎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答:◎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

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

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

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答:◎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

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

(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答:◎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