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合集下载

《明儒学案》卷十六

《明儒学案》卷十六

《明儒学案》卷十六《明儒学案》卷十六江右王门学案前言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念菴、两峰、双江其选也。

再传而为塘南、思默,皆能推原阳明未尽之旨,是时越中流弊错出,挟师说以杜学者之口,而江右独能破之,阳明之道赖以不坠。

盖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亦其感应之理宜也。

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邹守益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人。

九岁从父宦於南都,罗文庄钦顺见而奇之。

正德六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编修。

踰年丁忧。

宸濠反,从文成建义。

嘉靖改元,起用。

大礼议起,上疏忤旨,下诏狱,谪判广德州。

毁淫祠,建复初书院讲学。

擢南京主客郎中,任满告归。

起南考功,寻还翰林,司经局洗马,上《圣功图》。

世宗犹以议礼前疏弗悦也,下礼部参勘而止。

迁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掌南院。

陞南京国子祭酒。

九庙灾,有旨大臣自陈。

大臣皆惶恐引罪,先生上疏独言君臣交儆之义,遂落职闲住。

四十一年卒,年七十二。

隆庆元年,赠礼部右侍郎,諡文庄。

初见文成於虔台,求表父墓,殊无意於学也。

文成顾日夕谈学,先生忽有省曰:“往吾疑程、朱补《大学》,先格物穷理,而《中庸》首慎独,两不相蒙,今释然,格致之即慎独也。

”遂称弟子。

又见文成於越,留月余,既别而文成念之曰:“以能问於不能,谦之近之矣。

”又自广德至越,文成歎其不以迁谪为意,先生曰:“一官应优人,随遇为故事耳。

”文成默然,良久曰:“《书》称‘允恭克让’,谦之信恭让矣。

自省允克如何?”先生欿然,始悟平日之恭让,不免於玩世也。

先生之学,得力於敬。

敬也者,良知之精明而不杂以尘俗者也。

吾性体行於日用伦物之中,不分动静,不舍昼夜,无有停机。

流行之合宜处谓之善,其障蔽而壅塞处谓之不善。

盖一忘戒惧则障蔽而壅塞矣,但令无往非戒惧之流行,即是性体之流行矣。

离却戒慎恐惧,无从觅性;离却性,亦无从觅日用伦物也。

故其言“道器无二,性在气质”,皆是此意。

其时双江从寂处、体处用功夫,以感应、运用处为效验。

先生言其“倚於内,是裂心体而二之也”。

唐诗最经典的30首七律

唐诗最经典的30首七律

经典七律唐诗三十首1.《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6.《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阁夜》(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过五丈原》(唐)温庭筠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1.《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陶渊明饮酒的体裁

陶渊明饮酒的体裁

陶渊明饮酒的体裁陶渊明饮酒的体裁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陶渊明饮酒的体裁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的陶渊明饮酒的体裁,欢迎阅读!《饮酒》这首诗的体裁是‘古体诗’。

作品原文饮酒二十首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王阳明100句经典名言

王阳明100句经典名言

王阳明100句经典名言王阳明100句经典名言如下: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

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7、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9、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10、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11、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

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12、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

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13、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

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1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

四者,道之证也。

1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2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21、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2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2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24、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2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26、动亦定,静亦定。

27、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诗藏·唐僧弘秀集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诗藏·唐僧弘秀集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诗藏:唐僧弘秀集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唐僧弘秀集》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唐僧弘秀集字数:5780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唐僧秀集 总集类 提要 【臣】等谨案唐僧秀集十巻宋李龏编龏有梅花衲翦绡集已着録此所选唐代释子之诗自皎然以下凡五十二人诗五百首前有寳祐六年龏自序采摭颇富而亦时有不检如释寳月行路难一首载玉台新咏第九巻中本非僻书又钟嵘诗品下巻以齐释惠休道猷寳月共为一条且详録其事曰行路难是东阳柴廓所造寳月尝憇其家会廓亡因窃而有之廓子赍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宻赂止之云云亦非僻书龏乃録之第五巻中殊为舛误至贾岛始为浮屠名无本周朴始为浮屠名清塞后岛遇韩愈劝返初服仕至长江簿朴为姚合所赏亦加冠巾黄巢之乱抗节骂贼而死其在士大夫中亦卓然不愧于儒者龏乃録其诗四十五首入此集亦为不类如云追録其为僧之作则贾岛一集何以又不采録此亦自乱其例也岂误以七巻所録吟马嵬汉上诸诗之别一无本为即岛耶唐释能诗者众其最著者莫过皎然齐已贯休然皎然稍弱贯休稍麤要当以齐已为第一今观龏所録如集中听琴剑客登南岳祝融峯诸篇不见收则别裁去取亦未尽诸僧所长然唐僧有专集者不过数家其余散见诸书渐就澌灭龏能裒合而存之俾残章断简一一有传于后其收拾散亡要亦不能谓之无功也乾隆四十五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唐僧秀集原序 古之吟咏情性一本于诗诗至唐为盛唐之诗僧亦盛唐一代为高道为内供奉名材秀者三百年间今得五十二人诗五百首或取于各僧本集或出于诸家纂録皆有拔山之力搜海之功风制不尘一字弗赘发音雄富羣立峥嵘名曰唐僧秀集不敢藏于巾笥刋梓用传识者第毫残松管灯焰兰膏截锦扬珠神愁鬼毒诗教湮微取以为缁流砥柱艺苑防衡非假沽名鼓吹于江湖也兼禅余风月客外山川千古之下一目可见耳皇宋寳祐第六春中和节日荷泽李龏和父序 钦定四库全书 唐僧秀集巻一 宋 李龏 编 皎然七十首 戛铜椀为龙吟歌 唐故太尉房公琯早嵗曾隐终南山峻壁之下往往闻龙吟声清而静涤人邪想时有好事僧潜戞以三金冩之惟铜声酷似他日房公偶至山寺闻林岭间有此声乃曰龙吟复迁于兹矣僧因之以告公公命戞之惊曰眞龙吟也大厯十三载秦僧传至桐江予使儿童戞金仿之亦不减秦声也缁人或有讥者予曰此达僧之事可以嬉禅尔曹无以琐行自拘因赋诗以见其意 逸僧戞椀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初戞徐徐声渐显乐章不管何人辨似出龙渊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逺未必全由戞者工眞生虚无非椀中寥亮掩清狖萦廻凌细风遥闻不防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听专一境则众音不闻非万籁之无声也】昨向天台宿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忧躁人静今日铿锽江上闻蛟螭奔飞如得羣声过隂岭忽成雨响驻晴天将起云坐来吟尽江空碧却寻向者声无迹人生万事将此同暮贱朝荣动还寂 周昉长史画毘沙门天王歌 长史画神独感神高歩区中无两人雅而逸高且眞形生虚无忽可亲降魔大防缩在手倚天长劒横诸绅慈威示物虽凛栗在徳无秋惟有春吾知眞像本非色此中妙用君心得苟能下笔有神造误防一防亦为道写出霜缣可舒卷何人曽识此情逺秋斋清寂无外物盥手焚香聊自展忆昔边兵围未解感得此神天上下至今云旗图我形为君一顾烟尘清 买药歌送杨山人 华隂少年何所希欲饵丹砂化骨飞江南药少淮南有暂别胥门出京口京口斜通江水流徘徊应上青山头夜惊潮没鸬鹚堰朝防日出芙蓉楼摇荡春风乱帆影片云无数是扬州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河间姹女直千金紫阳夫人服不死吾于此道复何如昨朝新得蓬莱书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天台记云丹丘出大茗服之羽化】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雪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袪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姑苏行 古台不见秋草衰却忆吴王全盛时千年月照秋草上呉王在时几囘望至今月出君不还世人空对姑苏山山中精灵安可覩辙迹人踪麋鹿聚婵娟西子倾国容化作寒陵一堆土 短歌行 古人若不死吾亦何所悲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塟者谁贵贱同一尘死生同一指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短歌行短歌无穷日已倾邺宫梁苑徒有名春草秋风伤我情何为不学空门侣一悟空门无死生 效古【天寳十四年作】 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六龙驱羣动古今无尽时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饮干咸池水折尽长桑枝渴死化爝火嗟嗟徒尔为空留邓林在摧折令人嗤 寓兴 天下生白榆白榆直上连天根高枝不知几万丈世人仰望徒攀援谁能上天采其子种向人间笑桃李因问老仙求种法老仙咍我愚不答始知此道无所成还如瞽夫学长生 答苏州韦使君【应物】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忽观风骚韵会我宿昔情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一到扫烦政况今休黩兵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脱畧文字累免为外物撄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安可诱我性始愿惩素诚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吟之向禅薮反媿幽松声 酬李司直纵诸公冬日游妙喜寺题照昱二上人房寄长城潘丞述 达贤贵贞隠常惧迹不灭遂与永公期遗身坐林樾华轩何辚辚为我到幽絶心境寒草花空门青山月潘生独不见清景屡盈缺林下长寂寥人间自离别何时解轻佩来税丘中辙 山居示灵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乍削栁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酬薛员外谊苦热行 六月金数伏兹辰日在庚炎曦曝肌肤毒雾昏檐楹安得奋翅翮超遥出云征不知天地心如何匠生成火徳烧百卉瑶草不及荣省客当此时忽贻懐中琼捧翫烦袂涤啸歌美风生迟君佐元气调使四序平中令霜不祅火余气常贞江南诗骚客休吟苦热行 访陆羽处士不遇 太湖东西路呉王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戏题赠呉慿 予读古人书遂识古人靣不是识古人邪正心自见贵义轻财求俗誉一钱与人便骄倨昨朝为火今为冰此道非君独抚膺 奉应顔使君眞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缮亭厯三癸【以癸丑嵗癸夘朔癸亥日立故名顔名陆创】疏址隣什寺元化隠灵踪始君啓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蕙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眞意嘉林幸勿翦禅侣欣可庇卫法大臣过佐游羣英萃龙池防清澈虎节到深邃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冬日天目西峰张链师所居 采薪逢野泉渐见栖闲所坎坎山上声幽幽林中语仙卿何代隠乡服言亦楚开冰洗药苖扫雪山侣零叶聚败篱幽花积寒渚防防孤鹤性天外思轻举 出游 少时不见山便觉无竒趣狂发从乱歌情来任闲步此心谁共证笑看风吹树 题周谏别业 隠身苕上欲如何不着青袍爱绿萝栁巷任疎容骑入水篱从破许船过昻藏独鹤闲心逺寂厯秋花野意多若访禅斋遥可见竹书幌共烟波 奉酬李员外嘉祐苏台屏居春首有懐 昔嵗为邦初未识今朝休沐始相亲移家水巷贪依静种栁风欲占春诗思先邀乌府客山情闲访白楼人登临许作烟霞伴高在方袍闲幅巾 送闗小师还金陵 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持此为心境应堪月夜防 酬襄阳诗僧少微【诗中答上人归梦之意】 证心何有梦示説梦归频文字赍秦本【法华文字多苻秦本】诗骚学楚人兰开衣上色栁向手中春别后须相见浮云是我身 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 桐江秋信早忆在故山时静夜风鸣磬无人竹扫墀猿来触净水鸟下啄寒棃可即闗吾事归心自有期 舟行懐阎士和 二月湖南春草遍横山渡口花如霰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寄题云门寺梵僧无侧房【时人传是寳月后身】 越山千万云门絶西僧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 路入松声逺更竒山光水色共参差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桂枝 题秦系山人丽句亭 独将诗教领诸生但爱青山不爱名满院竹声堪愈疾乱牀花片足忘情 奉和顔使君修韵海毕州中重宴得双字 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惜赏云归堞留欢月在不知名教乐千载与谁双 游溪待月 溪色思泛月沿洄欲未归残灯逢水店疎磬忆山扉夜浦鱼惊少空林鹊绕稀可中才望见撩乱捣寒衣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叩闗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寒花寂寂遍荒阡桞色萧萧愁暮蝉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木边鳯翅山中思古寺鱼竿村口望归船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着处即经年 寄常一上人 雁塞五山临汗漫云州一路出青防何因请住嘉祥寺内史新修湖上亭 赠栁喜自号嵩山老 一见嵩山老吾生恨太迟问君年几许曾出上皇时 酬秦系山人见寄 左右香童不识君担簦访我领鸥羣山僧待客无俗物惟有前片碧云 听寒更寄朱巨川 欹枕聴寒更寒更发还住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 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影孤长不出行道在深云 送沈秀才之闽中得过字 楚客未成歌春风起绿波岭重寒不到海远瘴偏多野戍桄榔发人家翡翠过翻疑此中好君问定如何 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 携锡西山步绿莎禅心未了奈情何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 送顾道士游洞庭 见説洞庭无上路春游乱踏五灵芝含桃风起花狼籍正是仙翁棊散时 送邢台州济 海上仙山属使君石桥琪树古来闻他时画出白团扇乞取天台一片云 冬日梅溪送裴方舟之宣州 平明匹马上村桥花发梅溪雪未消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遥遥 送秘上人游京 共居方异路山伴与谁同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暖瓶和雪水鸣锡带江风撩乱终南色遥应入梦中 送赟上人还京得微字 久游春草尽还寄北船归沙鸟窥中食江云入净衣秦原山色近楚寺磬声微见説翻经馆多闻似尔稀 送李秀才赴卢婺州招得时字 山开江上色孤赏去应迟緑水延呉榜秋风入楚词猿清独宿处木落远行时见説东阳守登楼为尔期 铜雀妓 强开樽酒向陵防忆得君王旧日欢不觉余歌悲自断非闗艳曲转声难 长门怨 春风日日闭长门摇荡春心似梦防若遣花开只笑妾不知桃李自无言 啼猿送客 万里巴江外三声月峡深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断臂分垂影流泉入苦吟凄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 江上风 江风西复东飘暴忽何穷初生虚无际稍起荡漾中应吹夏口樯竿折定蹙湓城浪花咽今朝莫怪沙岸明昨夜声狂卷成雪 夏日登观农楼和崔论使君咏微雨 片雨拂檐楹烦襟四座清霏微过麦陇萧散傍莎城静爱和花落幽闻入竹声朝观趣无限高咏寄闲情 南楼望月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纎云溪上断疎栁影中秋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闗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咏史 田氏门下客冯公众中贱一朝市义还百代名独擅始知下客不可轻能使主人功业成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 送常清上人归舒州 灊人思尔法楚信有囘船估客亲宵话闲鸥偶昼禅经声含石浪麈尾拂江烟常説归山意诛茅庐霍前送志洪沙弥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有蔡洲古戒坛】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今随秣陵信欲及蔡洲坛野寺钟声逺春山戒足寒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送乌程李明府得陟状赴京 驿吏满江城深仁见此情士林推玉振公府荐冰清为政移风久承恩就日行仲容纶綍贵南巷有光荣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懐旧山【或作沧浩】 一坐西林寺从来未下山不因寻长者无事到人间宿雨愁为客寒花笑未还空懐旧山月童子念经闲 送禀上人游越 云泉谁不赏独见尔情高投宿轻龙窟临流笑鹭涛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 从军行 黄纸君王诏青泥校尉书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雾暗津蒲失天寒塞栁疏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余 陇头水陇头心欲絶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素从盐海积緑带栁城分日落。

春日有关的诗词

春日有关的诗词

春日有关的诗词-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横溪堂春晓宋·虞似良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3-春晓唐·陆龟蒙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4-春晓三首·其一宋·杨万里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

不必开窗索花笑,窗隔花影也欣欣。

-5-春晓明·于谦昼静暖风微,帘垂客到稀。

画梁双燕子,不敢傍人飞。

-6-新春喜雨宋·徐玑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

-7-状春唐·雍陶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态妖。

珍重两般堪比处,醉时红脸舞时腰。

8-风光好·春日清·顾太清好时光。

渐天长。

正月游蜂出蜜房。

为人忙。

探春最是沿河好。

烟丝袅。

谁把柔条染嫩黄。

大文章。

-9-晓出黄山寺宋·高翥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锺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10-浣溪沙·春日即事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1-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2-早春诗北周·宗懔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

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

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

游客伤千里,无暇上高台。

-13-早春寄王汉阳盛唐·李白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4-早春宋·白玉蟾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15-早春怨·春夜清·顾太清杨柳风斜。

形容禅意意境的诗句

形容禅意意境的诗句

形容禅意意境的诗句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慧能《菩提偈》)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子,本来就没有任何事物,哪里会沾染上尘埃。

2、莫愁诗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场扯淡没来由。

(清·石天基《莫愁诗》)人生在世就像蜉蝣一样短暂,转眼间乌黑的头发就变成了白发。

百年的光阴能有多少呢?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

3、天道穷达有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五代·冯道《天道》)人生的困顿和成功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必为此叹息。

只要知道努力做好事情,不要去问未来的前途。

4、浮生不住叶随风,填海移山总是空。

(王建《题禅师房》)译文:人生短暂无常,就像树叶随风飘荡一样,无论是填海还是移山,都是徒劳无功的。

5、穷达有命身在公门好修行,人家方便最相应。

自家无怨亦无德,莫道人情如嚼冰。

(宋·王之望《和刘贡父所赋淮口阻风》)在官府中做好事很容易得到修行的好机会,帮助别人也最容易得到别人的感激。

自己没有怨言也没有什么功劳,不要说人情冷漠如嚼冰一样。

6、心性澄明观山不语心自闲,无限灵犀一点通。

(唐·张祜《题灵隐寺皖公院》)观赏山景而不说话心中很自在,无限神奇的事物一点就明白了。

7、随遇而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的一生到处经历着什么?应该像飞鸿踏在雪泥上一样。

8、心如止水万物皆空无障碍,一切唯心自在行。

(唐·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万物都是虚无的没有障碍,一切都只有心安理得才能顺利前行。

9、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10、浩歌谁与和,禅意自相通。

高歌一曲,却无人应和,只有禅意自然贯通。

11、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

知道你向来就有隐居的心意,但已经晚了,蓬门还未打开。

12、观水通禅意,闻香去染心。

观看流水领悟到禅意,闻香的气味可以清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

般舟心法法语摘录(8800字 )

般舟心法法语摘录(8800字 )

般舟心法——常善法师法语摘录1、人贵为道器。

2、心为王,身为臣。

3、改变是在一念之间。

4、学佛成就其实是信成就,任何成就都顶不过信成就,信成就构成一切成就的基础。

如果信不具足,用其它修行来弥补,几乎是不可能的。

5、有多大信心,就有多大的受用。

6、“信为道元功德母”,这个信心是第一位的。

7、般舟讲,要决定信心,无有疑惑如毛发许,非常重要。

你有头发丝儿那么丁点儿的疑惑,就是个蚂蚁洞,都会决堤。

8、般舟首要的法则就是决定信心,决定成就。

决定信心,只要你一声佛号傻人傻念念下去,不用管任何次第就能消净一切业障,赚尽一切运气,圆满一切功德,现身见佛,当身成就,得佛授记,得无生法忍。

9、决定信心是什么哪?就是这个法则,我不用管一切,不用计较一切,不用分别一切,不用执着一切,不要有任何挂碍,不要有任何恐怖,不要有任何颠倒梦想,只管念佛,就一定能够决定成就。

10、你根本不用去想怎么成就怎么成功,就只管念佛,念不念佛在你,成不成就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能成就你的,我们要充满无上的信心,一定能成就,你抓住了只管念就是抓住了成就,就是抓住了阿弥陀佛,就是抓住了一切,懂了吗?千万不要再颠倒梦想,抓别的东西。

11、般舟三昧第一课叫信行般舟。

然后心行般舟,难行能行之心,勇猛精进之心,金刚之心。

接下来就是身行般舟,踏下去喊出来。

12、般舟行法,一个是信心成就,一个是相续成就,还有一个是亲近善知识。

13、只要你深信:般舟圣众对你皆共赞誉,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梦中摩顶,梦中教授诸余经典,并且是悉在前立来帮助你,来成就你,来造化你的话,你还夫复何求?复有何忧?14、如果你要反省自己的话就经常反省一个问题:我信般舟吗?哪个地方体现你的信心不够?这很重要!这个信心主要体现在行为上的信,不是想象当中的信,不是想当然的信。

15、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啊?视师如佛,依教奉行。

16、般舟三昧有一条修行的法则叫视师如佛。

你只有视师如佛,把师父讲的话当佛的话一样去看、去做、去无思、去无想、去坚决做,做过了你就明白了。

皎然《山居示灵澈上人》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皎然《山居示灵澈上人》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山居示灵澈上人皎然(唐代)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译文春日里山间暖山路晴明,茶新发革新长踏青而归。

一无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间见云影照此裁衣。

身闲处始觉得去名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为非。

禅寂中外物众有难似我,松树声春草色都无心机。

注释芜:丛生的野草。

茗:茶芽。

乍:偶然,忽然。

札: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引申为书信。

隳:毁坏、除去。

苦行:指头陀行。

机:此词多义。

此处含机巧、机心、机兆、机要等意。

鉴赏该诗写作者春天的感悟。

作者从春柳、白云、松声、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禅的闲适与自在。

由此,诗人突破了种种约定俗成的拘束,达到了适意自由的境界。

于是,他感叹,正是毁弃了误人的虚名,他才能如此。

可以想见,作为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又秉承了极高的天赋,其家族可以对他有一番光耀门楣的望想。

然而,他却出家了,这的确需要勇猛精进的勇气。

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禅,追求心智的开悟,而不是拘于诵经持戒。

现在,他终于达到了禅悟的境界,随处自在。

皎然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

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

多为送别酬答之作。

情调闲适,语言简淡。

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作者介绍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

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

多为送别酬答之作。

情调闲适,语言简淡。

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王阳明名言300句

王阳明名言300句

王阳明名言300句1、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2、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3、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4、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5、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只是一“傲” 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6、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8、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9、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0、思是良知之发用。

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11、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1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 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14、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15、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16、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7、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8、学须反己。

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19、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0、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

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

21、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

22、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23、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4、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2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26、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7、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中华禅宗千字文

中华禅宗千字文

中华禅宗千字文禅宗思想体系发展中国佛教肇始于汉小乘为初积识为宗东汉明帝秘法之宗三四世纪译经始争佛学著作道家释意格义为法类比相通五世佛学大师方出鸠摩罗什道家语行有无之说有为无为印度佛学有唯识宗华夏佛学乃中道宗道家秘合相辅相成佛经汉译大乘小乘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痛苦之源无知无明贪嗔痴恋逃脱死生色受想行识为五阴平治城堑度诸险难解脱束缚苦行时雨内寂其心方便禅思万劫不复觉悟菩提解脱涅宇宙心同大乘性宗有二谛义万物是有俗谛为称万物是无真谛至成非有非无否定一统庄子境界坐忘涅鸠摩罗什居长安城大师译经凡有百种两位弟子僧肇道生著述肇论不真空论万物若无则不起应起则非无欲言其有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无非真非实再不迁论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不昔灭因不来今二层二谛般若无知不灭不来不迁致明道生禅师学识渊博顽石叩首雄辩悟颖庐山讲学佛学中心善不受报顿悟成佛道之无为无心而为无所贪执与无一同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万滞同尽宇宙心同亦皆涅法华经疏返迷归极归极得本大乘之悟不舍生死言到彼岸若到彼岸便是未到此岸生死大开方便彼岸涅禅宗起源禅宗起源源于禅那梵文音译沉思虑静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释迦牟尼菩提达摩二十八代禅宗初祖慧可二祖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宗派传承两大弟子南北二宗北宗神秀登堂入殿慧能坐南乃为六祖空宗与道达至高峰空宗三谛禅谓一义超越万物或用静默以示其无无言立义是第一义修行之法不修之修不造新业无心作事善不受报累业消尽平常无事著衣吃饭困来即卧相信自己一切放下不必如此别有用功别有修行抛弃努力无须努力抛弃有功达到无心顿悟成佛飞跃见道知是妄觉不知无记太虚廓然岂强是彼与道一同一切无别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知之知如桶底脱悟后得道不疑之道无得之得顿悟所得前迷今悟今悟前迷骑驴觅驴当下识得除觅驴病一切声色尽是佛事狂心遂息语默动静何处觅佛不可更之头上安头嘴上安嘴圣人常人自迷而悟平凡入圣入圣之后从圣入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悟佛工禅宗传承本宗传承释迦尊者灵山一会拈花示行摩诃迦叶微笑悟法以心传心付法相承迦叶以后再经阿难商那和修优婆鞠多提多迦佛弥遮迦佛婆须蜜佛佛陀难提伏驮蜜多婆栗湿婆富那夜奢阿那菩提迦毗摩罗那伽阏剌迦那提婆罗侯罗多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夜多佛婆须头摩罗佛鹤勒那佛师子菩提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菩提达摩二十八人西天圣祖汉传佛教主导宗派大法西传乃来东土初抵建业始于达摩禅宗初祖心性本源见性成佛大乘传宗专意坐禅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然不契机壁观婆罗意为觉法同称三士宝志禅师傅大士也梁代三杰一苇渡江北上魏都洛阳无缘闻名天下开创禅宗二入四行教人安心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坐禅之法理入行入理入为思洞之觉观行入实践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藉教悟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理入为主行入为助达摩大师以楞伽经参禅印证曰楞伽宗果自然成达摩弟子三人各精张扬门风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总得肉僧副得皮慧可求法诚心动天神光立雪断臂至诚终得心印史称二祖痛快淋漓见机知能通达老庄精研三藏博览群书少为儒生有广福寺福田众生传法三祖僧璨初章此处略。

马晓英:明代心学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诠释——以王阳明为中心

马晓英:明代心学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诠释——以王阳明为中心

马晓英:明代心学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诠释——以王阳明为中心“宋明理学”专题明代心学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诠释——以王阳明为中心文 | 马晓英本文原载于《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春之卷。

提要阳明心学将宋明理学在心性领域的探讨推进到精微的地步。

王阳明的理论建构,基本上是围绕其对《大学》的诠释进行的。

阳明以对朱子《大学》新改本及其“格物说”的批评为起点,逐步建立起其以良知为本体,以致良知为工夫,以心性合一、心理合一、知行合一和本体工夫合一为导向的心学思想体系。

而阳明心学思想的顶点及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万物一体”的理想境界。

通过对阳明的《大学》诠释和其思想建构脉络的梳理,我们得以理解以《大学》为核心的四书诠释如何影响了阳明心学的发展进程,以及宋明经学与理学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大学》诠释、王阳明、良知、万物一体宋明理学发展到明代,在心性价值、做圣工夫等问题上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阳明心学兴起后,更是将心性论领域各种议题的探讨推进到精微深透的地步。

清初大儒黄宗羲曾评价说:“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

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真能发先儒之所未发。

”([明]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见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14页。

)这种深透研几、“发先儒所未发”的深度,我们从王阳明和阳明后学学者的四书诠释尤其是《大学》诠释中可见一斑。

以王阳明为例,他通过对《大学》文本、主旨的讨论和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诸条目的辨析,向朱子学以格物穷理入手的做圣工夫路向发起了挑战,建立起自己以良知为本体,以致良知为工夫,以心性合一、心理合一、知行合一和本体工夫合一为导向的心学思想体系。

阳明心学的传播风行颠覆了明代朱子学的话语霸权和统治地位,成为明中后期最具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的思想形态。

然而王阳明的《大学》诠释在开辟明代心学主要以“尊德性”而非“道问学”方式达至万物一体境界之路向的同时,也导致了其后学中只谈良知本体现成自然而轻忽读书或道德践履的倾向,从而激起后来学者对整个阳明学的批评与反思,最终导致心学的没落和理学的衰微。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学记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学记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学记姚秦三藏昙摩崛多共昙摩耶舍译比丘能海学记归敬颂释迦如来舍利弗阿毗昙论传演师我今归命学禅智愿赐证解十一支非问分禅定品因缘具足,则能得定;因缘不具,不能得定。

此四句者,总显得定必具种种须要之因缘,不能无因缺缘,或非因非缘,坐待其成,或以单独一法,欲其具足成就,自然圆满,得定得果。

今此因缘分二:一助行因缘,二正行因缘。

助行有十三种。

正行分二:去盖断欲及正修四禅。

修定有如此因缘:谓比丘,爱护解脱戒,成就威仪行,己行处,爱护微戒惧如金刚,受持于戒,断邪命行正命,善知识,善亲厚,善众,摄诸根门,饮食知足,勤行精进初不睡眠,离障碍法。

此十三法,总观都摄于别解脱戒。

分看,则前九属戒,第十至十二则归定门,后一智慧。

如是十三名为助行,或云前行,或云资粮行,是在正行中必不可离之法,离之则因缘不具,不能得定。

如此比丘,知断五盖心垢,损智慧法。

此显正行中之断行因缘也,亦是助行。

亦是正修。

今之行者,知修不知断,知求不知舍,知成不知坏,在半边用力,又不具足必要之因缘,是故虽修少成。

复次,论云如此比丘者,指能行上列之十三法人,更须断除五盖心垢,及诸不顺学处、损害智慧之法,乃至一切恶不善法,修则有成。

此下明正行之应修者,即是四根本禅法也。

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行;乃至断苦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净,成就第四禅行。

以上总明助行因缘十三,及正行应修之因缘。

根本四禅是此品之总纲目,应先善忆持之,则以后入文有序。

今者分别助行之一十三门,论云:云何爱护解脱戒?若随顺戒,不行放逸,以戒为门、为足、为因,能生善法,具足成就。

以此戒故,名为持戒。

以此顺、不放逸,名为持戒,护持威仪行,是谓爱护解脱戒。

云何爱护别解脱戒?爱护者,于出离、清净涅槃之道,心常欢喜,发意趣求,视戒行律法,犹如至宝奇珍,守护存念,时刻不忘,名为爱护。

别解脱戒者,梵云波罗提木叉戒,亦云保解脱,决定解脱之意。

余则七众别别解脱,惑业苦别别解脱,亦称最初解脱,亦称方便解脱,总以波罗提木叉,及律四阿含为正解。

《延寿药言》

《延寿药言》

《延寿药言》第一编立身【孝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孝弟者,仁之祖也。

-管子大孝终身慕父母。

-孟子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曾文正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

当家才知米贵,养子方知亲恩。

-谚语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孝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家语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留;夜诵此语涕莫收。

-陆游父母原来树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风,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号总是空!-古诗椎牛而祭,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

-曾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无父母时方知;世间最难得者弟兄,有弟兄时不觉。

-罗仲索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经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

-谚语同气连枝各自营,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法昭禅师【忠厚】万事处之以宽,则福自厚矣。

-劝善要言人之存心仁厚者,其用尺度量衡、必公平均一,不贪小利,以亏他人,此即善也。

-袁氏世范肩担小民,一钱五分本钱,入市营利,一家性命所系,我却要在他身上去讨便宜,能有几何?-焦淡园钱财不可不惜,然亦不可苛刻,我能宽一分,则人受一分之惠。

如小本生理及挑负奔驰者,惟仗工夫气力养家活口,尤当加倍优恤;在我厘毫之宽,所去有限,彼得一厘一文,所喜无穷。

-愿体集作事要留余地,责人切忌尽言。

-金缨责人时: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吕新吾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无穷受用。

-邵二泉觉人之诈,不宜说破,惟以至诚遇之,待其自愧可也。

-申涵光察见渊鱼者不祥。

-列子引谚凡应人接物,胸中要有分晓,外面须存宽厚。

-愿体集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西溪丛话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谚语浮躁浅率,褊窄迫促,德不足才亦不足;凝重宽厚,广大从容,德有余福亦有余。

-胡达谦卑何曾致祸,忍默没个招灾,厚积深藏远器,轻发小逞凡才。

-吕近溪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议论人者,不惟无福,而且无寿。

吕祖《道德经》释义

吕祖《道德经》释义

吕祖《道德经》释义兴南子点校道可道章第一 3天下皆知章第二 4不尚贤章第三 5道冲章第四 5天地不仁章第五 6谷神章第六 7天长地久章第七 8上善若水章第八 8持而盈之章第九 9载营魄章第十 9三十辐章第十一 9五色章第十二 10宠辱章第十三 11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11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12致虚极章第十六 13太上下知章第十七 14大道废章第十八 15绝圣弃智章第十九 15绝学无忧章第二十 16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17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17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18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18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19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20善行无辙迹章第二十七 21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23 以道佐人章第三十 23夫佳兵者章第三十一 24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 24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25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25 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26将欲噏之章第三十六 26 道常无为章第三十七 27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28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29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30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31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32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34 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34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35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36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36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37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38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38道生章第五十一 39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39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40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41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42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43 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43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45治大国章第六十 46大国下流章第六十一 46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47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47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48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49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50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50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51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51吾言甚易章第七十 52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52民不畏威章七十二 53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53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54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55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55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56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57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57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58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58道可道章第一道,可道。

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_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

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_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

《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_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摘要:皇甫冉《寄振上人无碍寺所居》(8・86)、李益《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9・35)《送贾校东归寄振上人》(39)与法振酬答作,清江有《早发陕州途赠严》(3・9)、《宿严维宅简八元》(3・95)、《喜严侍御御蜀还赠严》(3・97)可知清江与严维交往较深,”③与灵交往士极多《灵传》“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尘外友关键词历诗歌佛学造诣人交往摘要历高僧多出江左其长诗者颇多与人交往也极密切充分了历诗僧诗歌创作及与人交往对研究历诗歌具有重要义历是诗僧众多而且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期历期诗僧多出江左诚如刘禹锡《澈上人集序》所云“世言诗僧多出江左灵导其护国;清江扬其波法振沿……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昼公澈公承”①历高僧长诗者颇多堪称风气似乎这已成他们显名重要条件如皎然《唐苏州开元寺律和尚坟铭并序》云“(辩秀)门人道亮道该、清会亮以毗尼继其行会以才学俦其贤该以词华踪其美”(《全唐》卷九十八)《法慎传》“以人故工翰墨;以法皆佛法故兼采儒流”(《宋高僧传》卷十四)又如玄晏因诗咏而得到刘长卿赏识《玄晏传》“闻律藏有外学说或赋诗运思标拔孤游境外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嗟赏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辄工者所吟讽也”(《宋高僧传》卷二十九)道虔也是位以义得到当士赞赏诗僧任华《送道虔上人归会稽觐省便游天台山序》云“上人缁侣澄肇词场沈谢……镜湖秋水当见色空;稽山片云能引诗兴”(《全唐》卷三七六)李嘉�和戴叔伦有与道虔酬答作李嘉�《题道虔上人竹房》云“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6・899)②(即《全唐诗》6册68页不另)戴叔伦《送道虔上人游方》云“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9・308)显然他也是位颇受重视诗僧当士与高僧交往也每每看重他们才如韦应物《夜偶诗客操公作》“多谢非玄聊将诗兴”(6・899)李嘉�《送弘志上人归湖州》“诗从宿世悟法师传”(6・50)李益《送贾校东归寄振上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9・39)韩�《题龙兴寺澹师房》“双林彼上人诗兴相亲”(8・738)等都是对这些高僧才赞美道标也是当著名诗僧任华《送标和尚归南乐便赴上都序》云“南岳有比丘其名曰道标性聪惠颖悟通禅门精律仪善说法该儒术是以禅师伯律师仰儒流”(《全唐》卷三七六)《宋高僧传》卷十五《道标传》“永泰初受具品灵光寺�律师登以护戒严谨所重”道标是位律僧又兼修禅学他又是与皎然、灵澈等齐名著名诗僧《宋高僧传》“标行外尤练诗辞体古健比潘刘当吴兴有昼会稽有灵澈相与酬唱递作笙簧故人谚云‘�昼等清秀;越澈洞冰雪;杭标摩云霄’”因得到李益、陆羽等士推崇当与他交游公卿人极多“故与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司空严公绶、右仆射韩公皋、礼部侍郎吕公渭、滑亳节使卢公群、襄阳节制孟公简、州刺史李公敷、凤翔尹孙公�、浙东廉访使贾公全、舍人白居易、随州刺史刘公长卿、户部侍郎丘公丹、外郎裴公枢、阁严维、谏朱放、越廉问薛戎、夕拜卢元辅”刘长卿与道标唱和较多刘长卿作有《送道标上人归南岳》(5・506)《重送道标上人》(5・559)等诗知道标曾居南岳少微与当人交往密切许多著名诗人都曾与他唱和独孤及《送少微上人天台国清寺序》云“岁次乙卯京持钵而给事天水赵公涓赋诗抒别卿夫以下属而和者二十七既而飞锡济休晋陵又东至故苏将涉震泽�会稽上天台至国清寺上方而止”又云“上人可得而闻也”(《全唐》卷三八八)少微亦长诗次由京城南下游方得许多人做诗送别其规模堪称盛事今存者有钱起《送少微师西行》(7・633)、卢纶《送少微上人游蜀》(9・380)、严维《送少微上人东南游》(8・93)戴叔伦《送少微上人入蜀》(9・308)、刘长卿《赠微上人》(5・560)《送少微上人游天台》(5・8)、皇甫曾《送少微上人东南游》(6・83)等皎然《酬别襄阳诗僧少微》(3・97)以诗僧名称可知当已有诗僧称谓诗云“赍秦诗骚学楚人”称道了少微才刘禹锡提及清江、护国、法振三人有作品传世护国、法振作品世俗气较重而缺少诗僧色皇甫冉《寄振上人无碍寺所居》(8・86)、李益《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9・35)《送贾校东归寄振上人》(39)与法振酬答作法振、护国作品很少有佛教气息几乎看不出是出诗僧手相比下清江诗则更合位诗僧色清江律僧幼入空门从昙讽诵法历初往灵隐山天竺寺法守直门下弟子与皎然、清、道进等门(《宋高僧传・守直传》)复还听昙讲四分律历六年昙示寂清江再游关东历八年遇慧忠国师汝�得密传心要十年前归越建年清江复游京都至建末归晚年移居襄州辨觉寺卒元和初(《宋高僧传》卷十五《清江传》)《因话录》卷四“贞元、元和以越州有清江、清昼婺州有干俊、干辅谓会稽二清东阳二干”清江历初即以诗名显加他曾游历南北各地他所结识士也较多清江有《早发陕州途赠严》(3・9)、《宿严维宅简八元》(3・95)、《喜严侍御御蜀还赠严》(3・97)可知清江与严维交往较深严维建年任知清江建年又曾北游京都耿�有《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8・98)当作清江北游昙示寂清江再次北游历八年遇南阳慧忠国师遂成慧忠国师法嗣清江南宗禅师对南宗禅人流传必定有影响清江诗如《长安卧病》“身世足堪悲空房卧病卷帘花雨滴扫石竹阴移已觉生如梦堪嗟寿不知能通法性讵可免支离”(3・96)《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月照疏林惊鹊飞羁人夜共无依青门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屡向曲池陪逸少几回戎幕接玄晖四科弟子称学五马诸侯是绣衣江雁往曾不定野云摇曳无机修行尽身将尽欲向东山掩旧扉”(3・97)很合位诗僧身份灵是历诗僧比较著名位灵生活代较早约天宝末至宝应初《宋高僧传》卷十五《灵传》“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欲明脱示人艺以诱世智初不计身有我我有身德全道成缘断形谢以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寂灭杭州龙兴寺春秋三十五凡满十五安居临终顾谓弟子行茶�法树浮图焉左卫兵参军李纾、嘉兴县令李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及相与悼梁木既坏虑陵谷当迁”当颇有影响灵法慎弟子据《宋高僧传》卷十五《义宣传》云“初扬州法慎传旧淮甸推硕匠天宝初宣敛衽抠衣……与会稽昙、闽州怀、庆云灵门朋也晋陵既有三宣(慧宣、德宣、义宣)慎门复出三焉江表美谈”法慎也兼修禅宗和天台宗认“天台止观包切义;东山法门是切佛乘色空两亡定慧双照不可得而称也”(《宋高僧传》卷十五《法慎传》)灵是法慎高足也可能受到这思想影响灵工诗赋也与其师类似据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公塔并序铭》云“每禅诵隙辄赋诗歌事思入无兴含飞动潘阮遗韵江谢阙公能缀”(《全唐》卷三九○)高仲武则认“齐梁以道人工者多矣罕有入其流者公乃能刻精妙与士夫更唱迭和不其伟欤?”③与灵交往士极多《灵传》“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尘外友”独孤及《塔铭》还有李华、曹评、韩极、刘颖、李纾、李汤、皇甫冉、房从心等灵有不少与士唱和作品如《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云门寺赠别》(3・9)《酬皇甫冉西陵见寄》(3・93)《赠别皇甫曾》(3・98)《酬陈明府舟见赠》(3・97)《送陈允初卜居麻》(《3・98》)《送朱放》(3・98)等当士与灵唱和有李嘉�《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上人》、皇甫冉《江怀灵上人》(8・85)、严维《哭灵上人》(8・9)、顾况《鄱阳云寺公房》(8・95)、刘长卿《云门寺访灵上人》(5・55)值得提是灵所居宜丰寺原无井泉灵居止方有泉涌出灵遂作《宜丰新泉》云“泉新涌出洞澈映纤云稍落芙蓉沼初淹苔藓素将空合净与众流分每到清宵月泠泠梦里闻”(3・9)当和者甚众今仅存刘长卿、严维二首刘长卿《和灵上人新泉》云“动静皆无唯应达者知”(5・95)严维《公新泉》“唯当清夜月观启禅门”(8・96)借清泉体悟禅理灵作品涉及佛教容并不多也偶尔可以看出他诗僧身份如《林与韩明府归郭精舍》云“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3・99)似乎有南宗禅应机接物皆是道精神有作品能够体现出他修禅独特体验如《栖霞山夜坐》“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岩侧四面青石床峰苔藓色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何独乘夜殊非昼所得”(3・93)描绘深寂幽冷景色“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若有若无流露出禅《宿天柱观》“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花隔水见洞府山逢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宵入定非是欲降龙”(3・93)《题东兰若》“上人禅室路裴回万木清阴向日开寒竹影侵行径石秋风声入诵台闲云不系从舒卷狎鸟无机任往更惜片阳谈妙理归莫待暝钟催”(3・97)都是以禅理融入山水与当作类作品并无很差别灵澈历诗僧年辈较晚卒元和十年主要活跃历期至贞元、元和其影响还灵上灵澈生平见刘禹锡《澈上人集序》灵澈神邕弟子据《宋高僧传》卷十七《神邕传》“(神邕)上首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等咸露锋颖禅律传”可知灵澈也曾修天台止观学灵澈是位律僧曾著《律宗引》二十卷吕温《张荆州画赞并序》云“曹溪沙门灵澈岁脱离世而犹正直”(《全唐》卷六二九)灵澈乃神邕弟子这里却称他曹溪沙门或者他又曾受学某位南宗禅师灵澈曾作《题曹溪能师奖山居》今存二句云“禅门至六祖衣钵无人得”(3・93)灵澈也以慧能禅宗六祖看他是倾向南宗不下句“衣钵无人得”却不理当南宗已极兴盛弟子众多不知他句是何《澈上人集序》其“从越客严维学诗遂藉藉有闻”诗僧向士学诗也算当坛有趣现象灵澈得皎然见重荐包佶《灵澈传》“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见林下游相击节昼与上包佶丞盛标拣其警句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唯有湖水无行路”句僧诸作皆妙独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着《律宗引》二十卷缁流所归至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亦足以助君子高兴也’其曹所重也如昼又赍诗附澈见佶礼遇非轻又权德舆闻澈誉问昼公回简极笔称建、贞元已江表谚曰‘越澈洞冰雪’可谓代胜士与杭标�昼分鼎足矣不测其终”皎然又有《答权从事德舆》云“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其挺拔瑰奇齐梁以诗僧见其偶”(《全唐》卷九七)权德舆也有《送灵澈上人回归沃洲序》云“吴兴长老昼公掇六义清英首冠方外入其室者有沃州灵澈上人上人心冥空无而迹寄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其变也如风松相韵冰玉相扣层峰千仞下有金碧耸鄙夫目初不敢视三伏则淡然天和晦其故睹其容、览其词者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全唐》卷四九三)知灵澈也受到权德舆赏识皎然集与灵澈酬答作极多如《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首》云“晨起峰顶心怀人望空碧扫雪开寺门洒水净僧席言笑形外阻风仪想觌驰心惊叶动倾耳闻泉滴岂虑咆虎逢乍疑崩湍隔前期或不顾知尔隳常格如今谁山下秋霖步淅沥吾亦聊得行禅荷轻策松声畅幽情山导遐迹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贫山何所有特邀客”(3・97)《山居示灵澈上人》“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乍削柳枝聊代札窥云影学裁衣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3・983)诗僧酬答宗教气息较明显基上都是谈禅论道《灵澈传》又“故郎严维、刘隋州长卿、前殿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固分声唱和名散四陬”皎然《赠包丞》又云“会稽沙门灵澈年三十有六知其有十余年而识则闻郎严维、随州刘使君长卿、前殿皇甫侍御曾所常称耳”也足见严维等三人与灵澈交情深戴叔伦《与友人山寺》云“谈诗访灵澈入社愧陶公”(9・3078)似乎把灵澈看作诗僧代表了灵澈贞元游长安名动几因诬得罪贬汀州赦归东越他晚年已超脱对世俗名利不再抱什么兴趣心境澄静通脱他仍与士往《澈上人集序》云“初上人吴兴居何山与昼公伍予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般常见是诗僧向士学诗这里却是士就学诗僧也可见历诗僧长义乃是普遍风气灵澈作品所存不多多合诗僧身份如《东林寺寄包侍御》“古殿清阴山木春池边�石观身谁能焚香坐共作垆峰二十人”(3・933)《西林寄杨公》“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少年余身定寄林老心与长松片石期”(上)历诗僧诗名交游广影响深远然非皎然莫属他思想和事迹诗僧也具代表性关皎然生平、创作及佛学思想另辟专加以研究不再赘言(责任编辑古卫红)作者简介郜林涛学博士华东理工学人学院副教授①[清]董浩等编《全唐》卷六○五华局98年版②[清]彭定等编《全唐诗》华局960年版③ [清]元吉、殷�等选《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978年版。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山居诗(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山居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山居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冬夜喜魏扶见访因赠【注】许浑霜风露叶下,远思独徘徊。

夜久草堂静,月明山客来。

遣贫相劝酒,忆字共书灰。

何事清平世,干名待有媒。

【注】此诗作于许浑暂居洞庭湖西山,他和魏扶正在读书等待应举之时。

魏扶是初唐名臣魏征的后代。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霜风露叶”四字,既写出冬季时令景色,又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

B.把酒共醉,为各自的困顿和失意而相互宽慰;可以看出两人关系密切,情同手足。

C.冬夜寒冷,两人只好焚书取暖,靠回忆温暖彼此;从侧面写出山居的孤寂和无聊。

D.尾联直抒被人举荐而入仕的愿望,这既是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也是与朋友的共勉。

2.“喜”是这首诗的诗眼,请结合整首诗歌分析诗人“喜”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①。

【注】①王孙:指贵族子弟。

《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描写了秋天时节山居所见雨后夜晚的景色,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B.颔联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写出了月照松林、泉流山石的恬静优美。

C.颈联中浣女喧笑,渔舟划动,莲叶轻摇,反衬出山中月夜的宁静清幽。

D.尾联中直接表明诗人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王孙”实亦其自指。

4.《茧斋诗谈》曾说:“‘空’之一字,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空”字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杜荀鹤野吟何处最相宜,春景暄和好入诗。

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

半岩云脚风牵断,平野花枝鸟踏垂。

倒载①干戈是何日,近来麋鹿②欲相随。

【注】①倒载:倒着藏放。

②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与《蜀相》的首联在表达技巧上有相同之处,读来有熟悉之感。

半偈的诗句

半偈的诗句

半偈的诗句1.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皎然《山居示灵澈上人》2.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皎然《答李季兰》3.独鹤寄烟霜,双鸾思晚芳。

——钱起《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池上鹤》4.向风长啸戴纱巾,野鹤由来不可亲。

——李冶《感兴》5.不愁欢乐尽,积庆在和羹。

——张说《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6.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李贺《崇义里滞雨》7.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卢照邻《秋霖赋》8.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9.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10.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王勃《秋日别王长史》11.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王勃《重别薛华》12.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王勃《他乡叙兴》13.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王勃《咏风》14.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谢朓《游东田》15.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16.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17.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8.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谢朓《宣城郡内登望》20.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谢朓《高斋视事》21.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心铭原文及解释

心铭原文及解释

《心铭》心性不生,何须知见。

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往返无端,追寻不见。

一切莫作,明寂自现。

前际如空,知处迷宗。

分明照境,随照冥蒙。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去来自尔,胡假推穷。

生无生相,生照一同。

欲得心净,无心用功。

纵横无照,最为微妙。

知法无知,无知知要。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生死忘怀,即是本性。

至理无诠,非解非缠。

灵通应物,常在目前。

目前无物,无物宛然。

不劳智鉴,体自虚玄。

念起念灭,前后无别。

后念不生,前念自绝。

三世无物,无心无佛。

众生无心,依无心出。

分别凡圣,烦恼转盛。

计校乖常,求真背正。

双泯对治,湛然明净。

不须功巧,守婴儿行。

惺惺了知,见网转弥。

寂寂无见,暗室不移。

惺惺无妄,寂寂明亮。

万象常真,森罗一相。

去来坐立,一切莫执。

决定无方,谁为出入。

无合无散,不迟不疾。

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无异心,不断贪淫。

性空自离,任运浮沉。

非清非浊,非浅非深。

本来非古,见在非今。

见在无住,见在本心。

本来不存,本来即今。

菩提本有,不须用守。

烦恼本无,不须用除。

灵知自照,万法归如。

无归无受,绝观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

六根对境,分别非识。

一心无妄,万缘调直。

心性本齐,同居不携。

无心顺物,随处幽栖。

觉由不觉,即觉无觉。

得失两边,谁论好恶。

一切有为,本无造作。

知心不心,无病无药。

迷时舍事,悟罢非异。

本无可取,今何用弃。

谓有魔兴,言空象备。

莫灭凡情,唯教息意。

意无心灭,心无行绝。

不用证空,自然明彻。

灭尽生死,冥心入理。

开目见相,心随境起。

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将心灭境,彼此由侵。

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随心灭,心随境无。

两处不生,寂静虚明。

菩提影现,心水常清。

德性如愚,不立亲疏。

宠辱不变,不择所居。

诸缘顿息,一切不忆。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

外似顽嚣,内心虚真。

对境不动,有力大人。

无人无见,无见常现。

通达一切,未尝不遍。

思惟转昏,迷乱精魂。

将心止动,转止转奔。

万法无所,唯有一门。

不入不出,非喧非静。

声闻缘觉,智不能论。

实无一物,妙智独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出自唐代皎然的《山居示灵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日里山间暖山路晴明,茶新发革新长踏青而归。

一无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间见云影照此裁衣。

身闲处始觉得去名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为非。

禅寂中外物众有难似我,松树声春草色都无心机。

注释
芜:丛生的野草。

茗:茶芽。

乍:偶然,忽然。

札: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引申为书信。

隳:毁坏、除去。

苦行:指头陀行。

机:此词多义。

此处含机巧、机心、机兆、机要等意。

鉴赏
该诗写作者春天的感悟。

作者从春柳、白云、松声、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禅的闲适与自在。

由此,诗人突破了种种约定俗成的拘束,达到了适意自由的境界。

于是,他感叹,正是毁弃了误人的虚名,他才能如此。

可以想见,作为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又秉承了极高的天赋,其家族可以对他有一番光耀门楣的望想。

然而,他却出家了,这的确需要勇猛精进的勇气。

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禅,追求心智的开悟,而不是拘于诵经持戒。

现在,他终于达到了禅悟的境界,随处自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