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曾国藩(大学生不得不看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曾国藩

姓名:陆浣岑学号:2011*****

第一次接触曾国藩,是在初中的历史书上,当时对这个人的印象很淡,不知道他历史背景是什么,只晓得他是晚清政府的重臣,偶尔听人说这不是历史书中提到的那个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吗?清朝的走狗?!读完《曾国藩》才全面了解了这个人,曾国藩,其实是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可谓风光,他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道光十八年便中进士,入翰林院,晋升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据记载,曾各方面均有涉猎。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曾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忠烈为臣,忠心为民。

实话说,曾国藩当官当得还对得起君王百姓的,忠君爱国、为百姓做事。前期的曾国藩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是中国文人之楷模。他是一个乡村小地主家庭的儿子,从小就很痴迷读书念字, 又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奋发图强,积极入世,为国为民。长大后的曾国藩,克守封建礼教,理学修身养性的功夫,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在官场上混,曾国藩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秉公执法,敢于得罪权贵,他从道光年间中进士、点翰林,到咸丰年间办团练、打太平军,再到同治年间于天津、办教案,曾国藩这一路走来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时刻以尽忠报国为己任,以兴我中华为志愿,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官之典范,人之楷模啦。曾国藩,这个威震四海的人物,走上了事

业的巅峰。

然而,曾国藩在之后的仕途上发生了转变。

每个人都会被环境因素所影响,像曾国藩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例外,毕竟,出淤泥而不染之人是少之又少的,曾国藩怎么都算不上了。在官场上久了,恶习也随之而来,后期的曾国藩就是被官宦生活同化了,他不再盲目模仿古代的忠臣直言死谏,虽然没有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但对一些官场恶俗、腐败也睁只眼闭只眼,就这样。于是就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也许这就是他一生污点的开始吧,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也更是时代的。

深入探索曾国藩,就会明白他做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犯下的错误也是不能饶恕的。他的一生中有两件被载入史册的功绩,算得上是伟大之举了,那便是剿灭太平军和兴办洋务运动。其实,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为国家做贡献的爱国情怀是难能可贵的。就灭太平军这个事来说,在扑灭打平天国之前, 他深知,要打败强大的太平军,靠政府那些慵懒无能的绿营、八旗兵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就立即另起炉灶,在湖南筹办湘军。他又非常重视对军队的训练,不惜重金加强军备。当时由于湘军属于团练,相当于民兵,在军费上没有政府来源,曾国藩克服重重困难,四处筹款建军。在军还未训练完毕时,他不轻易出省作战,这也为他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后来的军事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与太平军作战,在军情紧急时

也毫无畏惧,数次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敢问世间,如曾国藩者,有几人尔?

之前,我都是很讨厌曾国藩这个人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给腐败的清政府卖命,如今,站在客观、理性的立场,很明显我那时的观点是很偏激很迂腐的,对于他,如今已有了不同的解读。相信了解曾国藩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上亮点是很多的,我们不能因为不了解他而一概否认他,那是不公平的。就我看来,曾国藩在求学、修身、克己三个方面做得很完美,很值得后人借鉴。

曾国藩的求学之路。有人说,曾国藩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读书,通过读书考取功名,通过读书修身养性;二是创办团练、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年幼就信奉“一心只读圣贤书,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求得功名,光宗耀祖。可能你会问,他为啥这么想读书念字、身涉仕途,也许这和他的家庭出身有关吧,曾国藩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曾子的后人,祖祖辈辈都是半耕半读,有读书天赋的孩童从小就让他以读书为业,目的就是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不会读书的就只能做农民,辛劳以供养全家,当然这不是曾国藩所愿的。因此,在曾国藩还是孩提时,就背负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任,每天天不亮他就会被父亲摇醒,闭着眼睛背书念字;晚上就由爷爷陪着挑灯夜读。让人叹服的是,当他三次参加院试而不中后,他没有消沉,而是为自己改名“涤生”,意思是:洗涤自己、重获新生;还立志“不考取功名,不成家”,直到二十三岁考中秀才后,才娶妻。更可贵的是,他中进士、点翰林,这个相当于现在进入部委级公务员行列,

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玩命地读书。他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太平天国,曾国藩肯定会成中国最后一位理学大师,会和朱熹、王阳明一样以理学宗师流芳百世,可惜太平天国改变了曾国藩的命运。这到底是太平天国的悲哀,还是曾国藩的悲哀?也许,后人心中,自由判决。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也是很值得学习的。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并不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倭仁是清朝非常有名的一位苦行僧),开始“正心”、“修身”。他每天都会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做的事,不管事大事小,都逐一记下来,然后省问自己,今天所作的哪些符合正人君子的行径?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同时还把自己每天点滴的进步向恩师作汇报,甚至严厉地批判自己,解剖自己。“天天写日记解剖自己”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到临死前的一晚。可见,修身是曾国藩一生的主旋律了,身为重臣,能如此自我修养身心的,恐怕除了曾公没有其他人了吧。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检点,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曾国藩人格”魅力。他不仅以知识渊博闻名翰林院,还以品行端正闻名翰林院。晚清政府有如此一臣,不应走向灭亡啊!

最后,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克己”的吧。克己,也就是自律。曾国藩这个人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很高。曾国

藩在京官至二品时,总被人戏称为“一品”大人,这是为什么?很奇怪吧,因为他给自己规定每餐只吃一个荤菜。由此,可见一斑。在我心目中,只有前总理朱镕基能做到这样,其他的很难做到的就不说了。曾国藩,我是很佩服他的,不管哪方面。

此时,我突然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曾国藩!需要他的品质,修身、克己的优良品质!曾国藩,在未来,还会有这个人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