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来自下列细胞外液中的()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以上都可以2、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中和结构b中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与溶质微粒的数目关系不大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4、下列哪一项不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活动?()A、剧烈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增加B、人体失水过多时尿量明显减少C、剧烈运动时血浆中的pH值明显下降D、酷暑人体增加出汗使体温不至于上升5、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D、消化液、尿液及肺泡内的气体都不属于内环境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或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8、下列激素,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性腺激素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糖来源增加,去向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血糖来源减少,去向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10、在血浆、组织液和组织细胞内液中, 氧气浓度的关系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1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泰安一中高一下学期学情检测生物试题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40分)2017.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请将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填在规定的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请把相关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③可进入A、B、D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D.B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B.胰岛素被注射进皮下组织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D.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内4.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6.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7.运动员在参加剧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8.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高血糖素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B.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胸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D.所有的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9. 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11.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若Q处受损,仍可产生感觉B.该反射弧中包括三个神经元C.在神经中枢中表示有两个突触D.若P处受损,电刺激Q处肌肉不收缩12.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14.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上饶市上饶县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惟义、特零班,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惟义、特零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2分)1.下列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个体→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种群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群落→种群→个体→生物圈→生态系统2.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A.淀粉、蛋白质B.蔗糖、氨基酸C.蛋白质、核酸D.纤维素、麦芽糖3.如图表示一个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A.淀粉、淀粉酶、葡萄糖B.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C.蔗糖、蔗糖酶、果糖D.乳糖、乳糖酶、葡萄糖4.对细胞膜成分的描述最全面的是()A.磷脂、蛋白质B.脂质、蛋白质C.脂质、蛋白质和糖类D.磷脂、蛋白质和糖类5.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A.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B.酪氨酸的氨基多C.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D.精氨酸的羧基多6.下列过程中,能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C.肠道中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胰腺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7.据报道,一种称作“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A.渗透作用B.胞吞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D.每种酶都具有最适温度和最适PH9.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10.下列实验结果能够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是()A.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B.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是否由蓝变绿变黄C.重铬酸钾溶液是否由橙色变为灰绿色D.以上三项均可11.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质基质是蛔虫产生ATP的唯一场所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人体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大部分来自有氧呼吸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也不释放热量1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B.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C.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亮度D.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13.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键数目减少4个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C.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14.下列生物不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的是()A.葡萄球菌B.酵母菌C.黒藻D.蛔虫15.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能进行有氧呼吸B.无线粒体的细胞一定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具有线粒体D.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具有内质网16.ATP分子简式和18个ATP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A.A﹣P﹣P~P和18个 B.A~P~P~P和56个C.A~P~P和36个D.A﹣P~P~P和36个17.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18.如图所示图A、图B分别是植物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面发生的生化反应.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A膜所表示的细胞器是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的B.图B中的[H]全都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C.图A上产生的O2能被图B所在的结构利用D.图A和图B所示的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19.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午时分,若气孔关闭会导致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短暂下降B.蓝藻细胞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光合作用中产生的ATP能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可以在相应的细胞器基质中产生ATP20.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倍增、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最早显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的时期依次为()①分裂间期②分裂前期③分裂中期④分裂后期⑤分裂末期.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⑤③②④21.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解离液③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分散开来④应选取长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⑤可以持续观察一个细胞,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2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B.细胞衰老,细胞核变小,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C.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23.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D.细胞壁、细胞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24.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E 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21年整理)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下列物质出人细胞的实例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
Na+进入根细胞 B.02进人组织细胞 C.H20进人红细胞 D。
C02进入肺泡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合理的是A。
细胞内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
能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C.酶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性D.人体中的酶只在细胞内起作用,并受温度、pH的影响3.下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B之前,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比;之后,成反比B当温度到达B'时,酶的活性最高C.C点时酶的活性较低;当温度继续升高时,酶的空间结构不变D。
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较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4。
萤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
C6H1206的分解 B.蛋白质的分解C。
ATP的水解D。
脂肪的分解5.在温度、光照能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D。
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6.—学生在15分钟内相继进行四次俯卧撑,下图表示每次俯卧撑数,对这一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肝脏贮藏的糖元不足B.糖类转化为酒精C。
精选江西省南昌市2016_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IS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同时用2B铅笔在规定的位置上认真填涂自己的IS号。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监考老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主要取决于()A.细胞的体积 B.细胞的表面积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细胞分裂的快慢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A.无性繁殖、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C.有丝分裂、二分裂和无丝分裂D.细胞增殖、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3.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无丝分裂()A.无DNA复制 B.无纺锤丝出现和染色体的变化C.有染色体周期性变化 D.有核膜周期性消失和重建4.下列是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以下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核膜、核仁消失③DNA发生倍增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5.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体复制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只发生在高等的动物中 B.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期C.分化的细胞会呈现出在形态、结构、功能、遗传物质上的差异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7.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8.在检测某种生物个体的某组织时,发现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那么该个体的组织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变化还有()①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②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④能继续分化,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9.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错误的是()A.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B.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理过程C.人体细胞的凋亡是从出生后开始的D.凋亡的速率与该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都是有害的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以无限增殖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④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⑥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①②⑥ B.①③ C.①②⑤ D.②③④11.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1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13.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是指( )A.细胞核中含有四条染色体 B.细胞核中含有四条同源染色体C.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体D.联会后同源染色体中四条染色单体的总称14.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①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15.下列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前者没有联会,后者有联会B.在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既能观察到减数分裂,也能观察到有丝分裂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减数分裂没有出现染色体加倍的现象D.两者及其受精作用,染色体呈规律性的变化16.人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细胞分裂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细胞分裂是()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分裂生殖17.下列关于人体内的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体的正常细胞中B.每个细胞都能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C.衰老的细胞中没有基因表达过程D.凋亡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18.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中染色体数∶DNA数=1∶2C.图③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D.图④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19.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20.珍珠是河蚌产生的一种有机物,它既是一种有机宝石,又可作为护肤品的主要原料,因为它在抑制细胞脂褐素的增加上有重要作用,这表明珍珠在保健上可用于( )。
贵州省遵义市2016_2017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生物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分离绿叶中色素的装置,正确的是A B C D2.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将处理过的干燥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解色素3.叶绿体中有多种色素,可以用纸层析法将它们分离。
如图为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其中Ⅳ是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最主要原因是A.避免滤纸上几种色素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B.防止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D.避免滤纸上的几种色素混合起来而不分散5.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A.使叶绿素从四种色素中分离出来 B.为了研磨充分C.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 D.使色素溶解于其中6.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③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④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A.红橙光灯 B.蓝光灯 C.白炽灯 D.绿光灯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下列关于叶绿体及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叶绿体普遍分布于植物细胞中B.叶绿体的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C.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D.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9.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B.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10.下列科学家的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A.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中有淀粉B.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D.卡尔文发现卡尔文循环11.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12.以下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变化有①H2O → +O2②ATP → ADP+Pi+能量③C3→ (CH2O)+C5④CO2+C5→ C3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3.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和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升、升、升、升 B.降、降、降、降C.降、升、升、升 D.升、升、降、降14.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15.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016-2017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吴起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3.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4.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5.高粱有红茎(R)和绿茎(r),一株高粱穗上的1000粒种子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和240株绿茎植株,则此高粱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Rr×RrB、Rr×rrC、Rr ×RRD、RR ×rr6.杂合的红花植株为第一代,让其连续自交,第三代中纯合子占同代个体总数的比例是()A.25%B.50%C.75%D.100%7.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8.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9.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3:1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10.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A. 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B.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C. 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D. 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与一有病女性婚11.右图是遗传病系谱图。
内蒙古赤峰市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物质有()A.丙酮酸、和O2 B.葡萄糖、ATP和C.CO2、葡萄糖和H2O D.丙酮酸、和葡萄糖2.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A.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B.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C.全部转移到ATP中D.一部分供给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移到ATP中3.实验表明,对离体的蛙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心肌细胞对K+、C6H12O6的吸收量却不受影响,但对Ca2+吸收量却明显减少.试分析,这种毒素可能的作用机理是()A.改变了心肌细胞膜的结构,使膜的流动性加快,对物质的吸收加快B.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Ca2+载体蛋白的活动,使细胞吸收Ca2+的速率减慢C.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呼吸,细胞的有氧呼吸降低,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D.改变了心肌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使细胞主动吸收Ca2+的速率降低4.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会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A.纤维素酶 B.0.5 g/mL溶液C.清水 D.10% HCl溶液5.生物体内酶的作用及特点是()A.能使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B.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能量D.催化效率与无机催化剂相同6.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7.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A.1:2 B.2:1 C.8:9 D.9:88.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9.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C.K+和NO3﹣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液D.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10.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11.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A.低O2、高CO2、零上低温B.低CO2、高O2、零下低温C.无O2、高CO2、零上低温D.低O2、无CO2、零下低温12.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1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14.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15.若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团,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其名称及所含的高能磷酸键数目为()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0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1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0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16.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各种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A.因变量B.自变量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17.ATP形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A.腺苷与磷酸的结合键B.两个高能磷酸键C.靠近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D.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18.下列哪项不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A.高温 B.低温 C.过酸 D.过碱19.如图所示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中出现无氧呼吸C.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D.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20.下列关于酶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食物的消化需要酶的催化,而细胞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1.如图是含有淀粉琼脂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经表中的方法处理后,放在37℃下培养24h 后,再用碘液冲洗圆点.琼脂块各圆点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如下,依据实验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面包霉能分泌淀粉酶,酶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并随温度升高催化活性逐渐增强C.圆点E实验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D.酶的催化需适宜的温度,据此可推断表中“?”处应是蓝黑色22.如图四组实验能证明酶具催化作用的是()A.①与④B.③与④C.②与④D.①与②23.从如图可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载体协助,所以此图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时的自由扩散过程B.可以预测,甲图中随着物质浓度的降低,自由扩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C.甲图中箭头表示物质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时溶质的转运方向D.乙图表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成正相关关系,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受物质浓度的影响24.ADP向ATP的转化,主要是在细胞内哪种细胞器中进行的()A.线粒体B.高尔基体 C.核糖体D.内质网2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26.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抗体与HIV病毒特异性结合的过程B.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C.质壁分离的细胞复原的过程D.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27.主动运输不同于自由扩散的特点是()①高浓度→低浓度②低浓度→高浓度③需要载体蛋白质④不需要载体蛋白质⑤消耗能量⑥不消耗能量.A.②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④⑥28.如图①②代表物质M、N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则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萤火虫体内的能量c可来源于光能B.吸能反应一般和M的合成相联系C.能量d用于过程①时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M、N间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共有的能量供应机制29.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底物为葡萄糖),下面的现象中能够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是()A.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B.装置一中的液滴右移C.装置二中的液滴左移D.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30.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B.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再加上一个Pi,储存能量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酶参加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二、本卷共3小题,共40分.请各位考生在对应试题上按要求作答31.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请回答:(1)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2)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3)细胞识别与图中的(填字母)有关.(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此类似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差别,其原因是由图中(填字母)不同所致.3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计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如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组实验变量是,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己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l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①将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②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结论:①;②;③.3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实验步骤: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被破坏而失活.(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 mol/L ATP标准液、70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溶液进行实验.②结果表明:图中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二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物质有()A.丙酮酸、和O2 B.葡萄糖、ATP和C.CO2、葡萄糖和H2O D.丙酮酸、和葡萄糖【考点】3Q: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过程和场所的考查,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解答】解:由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场所可知,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丙酮酸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还原氢进入线粒体和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一起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故选:A.2.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A.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B.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C.全部转移到ATP中D.一部分供给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移到ATP中【考点】3Q: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有氧呼吸中的能量利用率 1mol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和体外燃烧都能释放出2870kJ能量,但是体内氧化分解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约38molATP),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葡萄糖有氧分解时,能量利用率为40.45%左右,还有59.55%左右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解答】解:A、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40.45%左右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A错误;B、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B正确;C、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40.45%左右转移到ATP中,C错误;D、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D 错误.故选:B.3.实验表明,对离体的蛙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心肌细胞对K+、C6H12O6的吸收量却不受影响,但对Ca2+吸收量却明显减少.试分析,这种毒素可能的作用机理是()A.改变了心肌细胞膜的结构,使膜的流动性加快,对物质的吸收加快B.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Ca2+载体蛋白的活动,使细胞吸收Ca2+的速率减慢C.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呼吸,细胞的有氧呼吸降低,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D.改变了心肌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使细胞主动吸收Ca2+的速率降低【考点】33: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分析】心肌细胞吸收K+、C6H12O6等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它们的吸收不受影响,则细胞代谢产能正常,而Ca2+吸收也是主动运输,而吸收明显减少,可知这种毒素作用的对象是Ca2+载体.【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等物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现施用了某种毒素,但对K+、C6H12O6等的吸收则不受影响,说明没有影响细胞的呼吸供能,因此这种毒素的作用对象最可能是Ca2+载体,因为载体具有专一性.故选:B.4.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会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A.纤维素酶 B.0.5 g/mL溶液C.清水 D.10% HCl溶液【考点】3U: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由此可以推测:处理后的细胞可能不含有细胞壁.【解答】解: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使纤维素和果胶水解而除去细胞壁使细胞保持活性,A正确;B、成熟植物细胞用0.5g/mL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失水过度,已经死亡,不具有活性,B错误;C、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处理,细胞仍具有活性,再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D、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10%HCl溶液中处理,细胞会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A.5.生物体内酶的作用及特点是()A.能使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B.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能量D.催化效率与无机催化剂相同【考点】38:酶促反应的原理.【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酶的作用是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不能使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A错误;B、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D、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D错误.故选:B.6.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考点】3V: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其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也能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检测.【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酵母菌发酵时能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7.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A.1:2 B.2:1 C.8:9 D.9:8【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4+O2b.ATP的生成:ADP+Pi 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 +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解答】解:根据光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于水中的氧原子,所以第一组产生的A是O162,第二组产生的B是O182,所以两组产生的氧气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32:36=8:9.故选:C.8.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考点】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从图中可知:b浓度下细胞质量减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相比a浓度,这时外界溶液浓度高于a.【解答】解:当细胞液浓度与环境溶液浓度相等时,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质量不变;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量减小.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a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质量不变,说明蔗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等;在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质量减小,说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吸水,导致质量将增大.故选:B.9.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C.K+和NO3﹣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液D.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考点】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后,由于外界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吸收K+和NO3﹣进入细胞液,细胞液浓度上升,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KNO3溶液浓度时,细胞又渗透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解答】解:A、由于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液中的水分子能进出细胞,但溶质不能自由透出细胞,A错误;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允许水分子进入,也允许K+和NO3﹣进入,B错误;C、K+和NO3﹣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重新吸水复原,C正确;D、溶质微粒要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故选:C.10.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考点】39:酶的特性.【分析】本题是酶的作用特点的考查,对于可逆化学反应,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只改变达到平衡点所用的时间,对于不可逆化学反应,酶可以催化化学反应的彻底进行,即反应物完全发生反应.【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曲线在加入酶后,反应物浓度增加,这是不可能的,A错误;B、乙,加入酶后反应物按照没加酶以前的速率降低,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下,其反应物的浓度在加入酶后的下降速率应该加快,B错误;C、丙曲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后来又有所上升,后半部分的曲线走势不对,C错误.D、丁曲线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直至反应物浓度为0,D正确.故选:D.11.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A.低O2、高CO2、零上低温B.低CO2、高O2、零下低温C.无O2、高CO2、零上低温D.低O2、无CO2、零下低温【考点】3S: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水果保鲜贮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氧气能影响细胞的呼吸,因此,低温、低氧能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解答】解:要长时间贮藏水果,就要降低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零上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高CO2、低氧状态下,细胞有氧呼吸弱,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整个细胞呼吸强度处于最低状态下,可以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但若温度低于零度,则会冻伤水果.水果保存需要一定的湿度,干燥条件下会使水果的含水量下降.因此,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作用的环境条件是高CO2、低O2、低湿、零上低温.故选:A.12.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维生素D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属于脂质,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也属于脂质,由于两者性质相似,故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解答】解:胆固醇和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小分子脂肪酸是脂质中的脂肪的水解产物,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它们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优先通过.故选:C.1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部普通部word版本
山东省蒙阴县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部普通部)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1.右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
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C.3和5可以相互转变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3.人体组织内的线粒体产生的CO2排出体外时,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组织液→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D.组织液→淋巴4.下列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活动是()A.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B.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C.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上升5.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C.2中的B液不能直接进入1中的C液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④Na+ ⑤血浆蛋白⑥纤维素A.①②③⑤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7.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占1/3B. 图中⑥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淋巴C.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 ②④⑤的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⑤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8.血浆中的水来自于()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9.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 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10.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B.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C.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末梢D.突触传递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抑制作用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兴奋12. 在一宗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说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运动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视觉语言中枢13.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②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① B.② C.③ D.①②14.切除某动物垂体后,血液中 (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15.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为 (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C.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16.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四川省乐山市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乐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B.处于图甲a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甲、图乙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2.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A.B.C.D.4.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5.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B.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C.中期不仅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清晰,赤道板也很清晰D.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从间期到末期的连续分裂过程6.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7.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下列属于选用豌豆的原因是( )A.有多对相对性状B.进行异花传粉C.有显性性状D.进行自花授粉、闭花传粉8.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9.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 )A.25%B.50% C.75%D.100%10.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11.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B.采取工人杂交的实验方法C.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12.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示意图.据图推断正确的是()A.该时期细胞核糖体功能最为活跃B.此时细胞中应有四个中心粒C.该图反映细胞进行基因重组D.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就可判断4上相应位置的基因是B13.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bc过程存在染色单体B.图甲中ac过程和图乙中ac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C.图乙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是着丝粒分开的结果D.图甲中的cd和图乙中的de是同一个过程14.图甲为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C.图乙细胞在图甲的对应位置是ef段D.图乙细胞不可能在图甲的bc段发生了交叉互换15.图甲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其中C表示DNA含量的单位);图乙表示处于某一时刻的细胞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正处于DNA复制阶段B.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甲中细胞核内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用秋水仙素处理,图甲中细胞核内DNA含量为4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C.培养基中测得了少数细胞细胞核内DNA含量在2C以下,这些细胞发生的最可能的变化是变异或衰老D.图乙对应图A中细胞核内DNA含量为2C的细胞,参与该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中心体、线粒体16.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17.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杂交、自交、测交等多组实验,按照假设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做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A.纯合亲本之间的杂交B.F1与某亲本的杂交C.F1的自交D.F1的测交18.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19.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C.杂种黑毛兔D.前3项都可20.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21.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22.如果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是(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23.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中,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在该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比例为()A.B.C.D.24.对人体细胞内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化学致癌物的细胞才会出现B.感染了致癌病毒的细胞才会出现C.正常人细胞中也存在D.肿瘤细胞中才会出现25.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1)﹣(3)中的遗传问题()(1)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2)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A.杂交、自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C.测交、测交、杂交D.杂交、杂交、杂交26.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它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27.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A.全部变蓝B.全不变蓝C.变蓝D.变蓝28.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和YR29.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30.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C.F2出现四种基因型的个体D.F2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二、非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共40分.31.如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 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作为材料,原因是.(2)在a和c两时期,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3)图丙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图乙的(填文字)阶段,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乙的(填字母)阶段.(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32.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紫色不抗虫白色不抗虫甲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210208乙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0280(1)上述两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2)组合甲的子代208株白色不抗虫的个体中,纯合子有株.(3)组合乙中的亲本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的基因型分别是、.33.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组合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紫花白花一紫花×白花405411二白花×白花0820三紫花×紫花1240413(1)根据组合可判出花为显性性状,因为.(2)组合一中紫花基因型为,该组合交配方式为.(3)组合三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F1中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称为.(4)组合一中,F1中的紫花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34.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2)F1红果的基因型是,F2中纯合红果的概率是.(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交配类型).(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基因型是.35.番茄果实的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a控制着,如表是关于果实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实验组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1511508(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这一结论如果是依据实验2得出的,理由是;如果是依据实验3得出的,理由是.(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三: .36.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定律.(2)亲本的基因型为.(3)在杂交后代F1中,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F1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若使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2016-2017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B.处于图甲a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甲、图乙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43: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a和c段表示分裂间期,b和d段表示分裂期,其中a+b、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1、图2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正确;B、图1的中a、图2中B→A都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若处于图甲、图乙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C错误.D、图1的中b,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后期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点的分裂而加倍,D 正确.故选:C.2.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是:间期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主要是核膜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中期高度螺旋,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末期核膜核仁重现,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解旋为染色质.据此解答.【解答】解:A、细胞分裂间期,复制的结果是DNA加倍,染色体数不变;A错误.B、细胞分裂前期,主要是核膜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没有中心体;B错误.C、细胞分裂中期,高度螺旋,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的计数和形态观察,C正确.D、细胞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解旋为染色质,细胞板没有薄细胞;D 错误.故选:C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A.B.C.D.【考点】48: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所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之比为1:1(后期和末期)或1:2(前期和中期).【解答】解:A、A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2:1,不存在这种情况,A错误;B、B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C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正确;D、D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可能属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A.4.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 ) 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考点】49: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分析】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有两方面:一、前期纺锤体的形式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细胞板.【解答】解:A、有丝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点,A正确;B、动物细胞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B错误;C、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细胞板,C错误;D、在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形成纺锤体,D错误.故选:A.5.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B.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C.中期不仅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清晰,赤道板也很清晰D.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从间期到末期的连续分裂过程【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取材:取根尖2~3mm(2)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比例混合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3)漂洗漂洗液:清水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4)染色染色液:0.01 g/mL或0.02 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5)制片: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再把盖玻片上的载玻片取下.【解答】解:A、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A正确;B、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错误;C、赤道板表示位置,不是结构,观察不到,C错误;D、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从间期到末期的连续分裂过程,D错误.故选:A.6.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考点】46:细胞的无丝分裂.【分析】无丝分裂是指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解答】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出现,但DNA依旧复制的,故A错误;B、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过程相对有丝分裂简单,故B正确;C、细胞核先延长,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从中间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子细胞中染色质不变,故C 错误;D、蛙的红细胞是通过无丝分裂增值的,故D错误.故选:B.7.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下列属于选用豌豆的原因是() A.有多对相对性状B.进行异花传粉C.有显性性状D.进行自花授粉、闭花传粉【考点】81: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解答】解:A、豌豆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但这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的主要原因,A错误;B、豌豆在自然情况下进行自花授粉,B错误;C、豌豆是否具有显性性状不是孟德尔选择其进行杂交实验的原因,C错误;D、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这是孟德尔选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原因,D正确.故选:D.8.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考点】83: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9.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A.25%B.50% C.75%D.100%【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后子一代的基因型有三种:AA、Aa和aa,其比例为1:2:1,AA和aa均为纯合体,Aa为杂合体,故子一代中的纯合体占其总数的比例为50%,杂合体占总数的比例为50%.【解答】解:由于亲本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Aa和aa,比例为1:2:1.因此基因型为纯合子的个体占总数的50%.故选:B.10.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考点】88: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解答】解: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错误;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B错误;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也有纯合子,C错误;D、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正确.故选:D.11.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 )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B.采取工人杂交的实验方法C.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考点】81: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解答】解: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并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B、孟德尔采取杂交的实验方法,但该因素不是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 错误;C、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C正确;D、孟德尔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D正确.故选:B.12.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示意图.据图推断正确的是()A.该时期细胞核糖体功能最为活跃B.此时细胞中应有四个中心粒C.该图反映细胞进行基因重组D.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就可判断4上相应位置的基因是B【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解答】解:A、核糖体在有丝分裂间期最活跃,而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2016年7月23日,北京延庆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的老虎咬人事件,造成一死一重伤.在这只老虎的身体中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 B.组织液C.血浆 D.淋巴液2.下列物质全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A.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B.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C.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3.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对该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构成人体内环境B.吞噬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只是④C.②③④中的细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的含量有差异,③中可存在纤维素分子D.①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4.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化学成分及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5.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6.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A.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B.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C.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D.病毒侵入机体时,抗体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7.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8.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维持不需要消耗能量C.神经纤维可支配和调节特定的腺体D.神经递质的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等直接相关9.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项、B项和C项10.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D.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11.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A.蛋白质B.脂质 C.核酸 D.糖类1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养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13.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 -A.胰岛素分子含有49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量为882B.胰岛素分子只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C.胰岛素原需经过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D.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了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丧失14.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有的运动员会因失水过多导致()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15.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B.正常悄况下,图示各部分的成分是稳定不变的,这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乙处的渗透压会减低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17.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18.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过敏原B.②代表溶酶体酶C.③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D.③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可合成并分泌抗体19.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B.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2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杀伤靶细胞,使之裂解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4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70分)21.霍乱弧菌毒素由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有毒性,B亚单位无毒性但能特异地识别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使A亚单位进入细胞,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使大量的K+、Na+、HCO3﹣、水等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吐泻、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或死亡.(1)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2)制备疫苗时应选择霍乱弧菌毒素的(填“A”或B)亚单位.抗原进入机体后,B淋巴细胞能在T细胞分泌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被霍孔弧菌感染过的机体一般不会再次患病,是由于体内具有.(3)根据题干信息,霍乱弧菌毒素能导致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其原因是.22.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如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状态.23.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腺体,- 6 -请分析回答:(1)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 调节.(2)当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时,丙分泌的 和丁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3)甲分泌的 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 作用.(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5)综上所述,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受 调节.24.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 、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 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 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 刺激骨骼肌, (能或不能)在c 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 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如果 ,表明部位d 受损.25.如图甲、乙别分表示人体内局部组织结构及其相关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设甲图中胰岛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为a,组织液中的浓度为b,血浆中的浓度为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2)乙图中的抗体是由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3)人在感染某些细菌的初期,甲图血液中的细胞会在一定程度上杀灭细菌,这种免疫属于.(4)激素一般都有相应的靶细胞,甲图中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经血液运输后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是因为该细胞表面的能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26.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激素,(2)③表示激素.(3)切除甲状腺,血液中①和②浓度将会.这种调节特点属于调节.27.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8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2)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3)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0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2016年7月23日,北京延庆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的老虎咬人事件,造成一死一重伤.在这只老虎的身体中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大的是( )A .细胞内液B .组织液C .血浆D .淋巴液【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体液的概念,组成和含量的考查.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解答】解:A、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A 正确; B 、组织液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B 错误;C 、血浆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C 错误;D 、淋巴液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D 错误.故选:A .2.下列物质全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 .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B .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C .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D .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答】解:A、麦芽糖属于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不会存在内环境中,A错误;B、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C正确;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3.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对该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构成人体内环境B.吞噬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只是④C.②③④中的细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的含量有差异,③中可存在纤维素分子D.①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由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解答】解:A、②③④构成人体内环境,A错误;B、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②④,B错误;C、③是组织液,组织液中不存在纤维素分子,C错误;D、①的有氧呼吸产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参与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D.4.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化学成分及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E1: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但不是实质,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B错误;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即化学成分及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正确;D、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D错误.故选:C.5.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血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毛细血管内部为血浆,外面为组织液,故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解答】解:毛细血管内部为血浆,外面为组织液,故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故选:C.6.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A.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B.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C.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12 -D.病毒侵入机体时,抗体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A、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B、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病毒侵入机体时,发生体液免疫,抗体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所以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7.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考点】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D6: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即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C错误;D、神经纤维膜外的电流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C.8.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维持不需要消耗能量C.神经纤维可支配和调节特定的腺体D.神经递质的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等直接相关【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解答】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B、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14 -C、神经纤维可支配和调节特定的腺体,C正确;D、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C.9.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项、B项和C项【考点】DA:脑的高级功能.【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大脑,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大脑皮层上有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解答】解:盲人“阅读”时首先是手指的移动,这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然后是用手指触摸盲文,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最后是将盲文的形状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故选:D10.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D.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依靠胰腺和肾上腺,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受体受损或缺乏.【解答】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分泌,A错误;B、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B正确;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但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C错误;D、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被消化而失效,只能注射,D错误.故选:B.11.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A.蛋白质B.脂质 C.核酸 D.糖类【考点】1N: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解答】解:性激素属于固醇,而固醇属于脂质.因此性激素属于脂质.故选:B.1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养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解: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故选:B.- 16 -13.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胰岛素分子含有49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量为882B.胰岛素分子只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C.胰岛素原需经过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D.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了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丧失【考点】16: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胰岛素原切掉一个C肽后成为一个含有两条肽链的胰岛素分子,每个胰岛素分子由21+30=51个氨基酸组成,构成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由2个二硫键连接(两条链中的一条单链中也含有一个二硫键).【解答】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胰岛素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目=形成的肽键数=49个,此外胰岛素分子中还含有3个二硫键(二硫键由两个﹣SH脱掉两个氢连接而成),即脱去6个H,所以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胰岛素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49×18+6=888,A错误;B、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C、胰岛素原需经过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C正确;D、沸水浴可导致胰岛素中的二硫键断裂,使胰岛素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发生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但此过程中肽键没有断裂,D错误.故选:C.14.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有的运动员会因失水过多导致()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水盐平衡调节:。
湖南省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6分)1.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2.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如图中所示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核DNA数目为2NB.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不可能发生在丙组细胞中C.乙组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D.假设蛙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被15N标记(原料被14N标记),经减数分裂,甲中含有被15N标记的生殖细胞为2个3.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4.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5.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①mRNA与②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起始密码子在①的右端B.图l所示过程相当于图2的⑧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C.若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③多肽链结构将发生改变D.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图中的⑦过程6.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0%、60%和10%.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1:2:1:2:0 B.1:2:0 C.4:4:1 D.l:2:1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54分)7.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请回答:。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C.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2.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
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 )A. 25%B. 50%C. 75%D. 100%3.一株杂合高茎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得到的种子先播下15粒,都长成了高茎豌豆,那么原来那株豌豆的第16粒种子种下去,也长成高茎豌豆的可能性是()A. 100%B. 4∕16C. 12∕16D. 04. 右图表示孟德尔为了验证分离假设所做的测交实验遗传图解,对于图解中各数字所表示的内容,错误的是( )A. ①—白花B. ②—C. ③—C、cD. ④—1:1③5.有一种严重的椎骨病是由一隐性遗传因子(a)引起的。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则该女儿携带致病遗传因子的可能性是( )A.2/3 B.1/3 C.1/2 D.1/46.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1:2:1 B.5:2:1 C.3:2:1 D.7:6:37.人的秃顶是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 控制的,但只在男性中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一中2016级高一年级3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命题人:方志平审题人:滕海英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相比,酶的不同之处是A.具有专一性B.易失活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C.酶适宜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D.各种酶的最适条件都相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O2酶具有催化作用3.如图实验装置为探究新鲜土豆片中H的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及推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H2O2溶液的浓度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B.应设置煮熟的土豆片代替新鲜土豆片做对照实验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H2O2酶被消耗D.如果把土豆片改为土豆研磨液产生的气泡速率会更快4.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的物质依次是A.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B.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C.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5.下列描述中,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适当加热以加快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速率6.如图1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体内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图1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体内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从图1中可以知道若使某一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时该酶活性逐渐升高C.图2中影响AB、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D.图2中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7.为了探究温度、p 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表中四个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8.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1可知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D.由图3可知Cl-和Cu2+对该酶的影响不同9.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的合成B.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C.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D.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叶绿体10.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和Na+②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③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④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⑤消化酶通过胞吐分泌到消化道.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③④D.①②③11.下列关于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和ADP相互转化是一种可逆反应B.ATP转化成ADP时,所有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C.细胞可以利用热能将ADP转化为ATPD.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12.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13.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①低温条件储存种子②中耕松土③水稻田定期排水④糖和盐腌制食品⑤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A.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蔬菜等的贮藏B.醋酸杆菌利用淀粉,在控制通气(有氧)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C.包扎伤口时,需选用透气的创可贴,防止厌氧型细菌的滋生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体内不会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酒精对细胞造成伤害15.将H2O中的O用18O标记后用于有氧呼吸,18O将最先出现在A.产物水中B.CO2中C.丙酮酸中D.ATP中16.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1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只能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进行B.过程c的每个阶段都有[H]生成C.过程b能在酵母菌缺氧时进行D.过程d只有乳酸菌能进行18.如图为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B.图中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产生的[H]最多C.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水D.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19.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20.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窖套小窖的办法,使黄瓜贮存期可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
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抑制呼吸作用的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密封控温(1~5℃),贮藏时间会更长21.将质量相同的苹果肉分别放在O 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h 后测定O 2的吸收量和CO 2的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得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O 2浓度为2%时苹果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B.果肉在O 2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0.15molC.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 2浓度为5%D.O 2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均最弱2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23.某同学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则1、2、3、4四条色素带依次表示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B.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 、叶绿素bC.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叶黄素D.叶绿素b 、叶绿素a 、胡萝卜素、叶黄素24.分别在Ⅰ、Ⅱ、Ⅲ三个研钵中加2g 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几乎无色。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则Ⅰ、Ⅱ、Ⅲ三个研钵中的溶液颜色分别是A.几乎无色、黄绿色、深绿色B.深绿色、几乎无色、黄绿色C.黄绿色、深绿色、几乎无色D.黄绿色、几乎无色、深绿色25.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26.下列是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放出O2C.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O2由叶绿体产生,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都来自参加反应的H2O27.近年来科学家报导大气圈的臭氧层严重受损,造成紫外线增强的现象。
紫外线为高能量的光线,在生物体内容易激发超氧化物的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
据此前提,植物短暂的暴露在高紫外光下,其光合作用能力立即受抑制的原因主要是A.光合酶受到破坏B.囊状结构薄膜受到破坏C.暗反应受抑制D.DNA受到破坏28.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基质中可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B.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能产生[H]和ATPC.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都消耗02D.丙酮酸可以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29.下列哪一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A.CO2、ATP、[H]B.CO2、ATP、H2OC.CO2、H2O、叶绿素D.CO2、H2O、[H]30.科学家用含14C同位素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A.CO2→叶绿素→ADPB.CO2→叶绿素→ATPC.CO2→乳酸→糖类D.CO2→C3→糖类(CH2O)31.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A.光能→稳定的化学能B.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C.光能→活跃的化学能D.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32.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有关物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部分B.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⑤物质C.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会升高D.用14C标记CO2进行光合作用,可在④⑤中测到较高放射性33.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
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时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B.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与Ⅰ相同D.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大于b点34.将一批刚采摘的大小及生理状况均相近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直接贮藏在1℃的冷库内.从采后算起每10天定时定量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是A.曲线中比值大于1时,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适宜时间,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35.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两瓶中,分别加入少许等量的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