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2.7 探索勾股定理
2.7探索勾股定理课件-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3.通过构建模型等,应用勾股定理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丰富数学活动经
验,发展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一 从特殊到一般,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相传 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做客时,发现朋友家
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现在,让我们
为什么?
2.如图,学校有一个长方形花园,有极少数
人为了避开拐角而走“捷径”,在花园内
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几步
路(假设2步为1 m)却踩伤了花草?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惑)?
(知识方面、思想方法、推理论证、问题解决等)
课外实验探究
实践作业1 尝试用正方形纸片折“2002年国际数学家
从特殊到一般
推理
猜想
任务二 数形结合,推理论证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问题3:如何推理论证上面的猜想?
活动要求:利用手中的卡片,通过割、补、拼、画等方式推理证明勾股定理,尽
可能用不同方法,有困难同学可小组合作探究,时间10分钟。
画出图形:
验证猜想:
任务二 从特殊到一般,探寻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一同回到 2500 年前,探寻一下地砖理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A
C
B
任务一 从特殊到一般,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问题1:情境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从特殊到一般
任务一 从特殊到一般,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问题2: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类比上面的探究方法(数格子),
2.如图,由于台风的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6m处齐刷刷折断,树顶落在离树干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勾股定理》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证明勾股定理的深层次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小组合作法:在探索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每人一份勾股定理的证明材料,一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勾股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呈现的证明过程,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证明勾股定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利用实例,讲解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7 探索勾股定理(1)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解得x=10,
∴E站应建在距A站10km处.
达标测评
1.下列几组数据:(1)8,15,17; (2)7,12,15;(3)12,
15,20;(4)7,24,25.其中是勾股数组的有几组( B )
A.1 B.2 C.3
D.4
解:(1)∵82+152=64+225=289,172=289,
探索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浙教版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了解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掌握勾股定理,会利用两边边长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一边长;
3.会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观看下面图片
华罗庚教授建议向外
B
C
太空发射与外星人联
系的图案
A
合作学习
你知道这三个正方形的
面积分别是多少吗 ?
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之
C
A
A
a
图1
a
C
B
图2
合作学习
大正方形的面积:c²
小正方形面积:(b-a)²
阴影部分面积:4× ab
1
2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c 4 ab (b a )
2
2
化简得: a2+b2=c2
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下面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讲解新知
勾股定理: 直角形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AB=130(mm)
答:两孔中心A,B之间的距离
90
B
C
40
为130mm
160
即时演练
m
铁路上A、B两站(视为直线上两点)相距25km,C、D为
2.7 探索勾股定理八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2.7 探索勾股定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1 勾股定理 重点
勾股定理
几何语言
变式
应用Βιβλιοθήκη 图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考点2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5 (2021·玉林中考)如图,某港口 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甲、乙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甲、乙轮船每小时分别航行12海里和16海里,1小时后两船分别位于点 , 处,且相距20海里,如果知道甲船沿北偏西 方向航行,则乙船沿____________方向航行.
典例1 在 中, , , 的对边长分别为 , , .
(1) 若 , , ,求 ;
解:(1) , , ,由勾股定理,得 . , .
, ,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 舍去). .
(2) 若 , , ,求 ;
(3) 若 , ,求 .
(3)当 是斜边长时,由勾股定理,得 . , .当 是直角边长时,由勾股定理,得 . , .综上, 或 .
由图(1)得大正方形的面积 ,由图(2)得大正方形的面积 ,联立两式易得 .
续表
古印度的“无字证明”,单靠移动几个图形就直观地验证了勾股定理
典例2 一个直立的火柴盒在桌面上倒下,启发人们发现了勾股定理的一种验证方法.如图所示,火柴盒倒下后,它的一个侧面 到了四边形 的位置,连结 , , ,设 , , .请利用四边形 的面积验证勾股定理: .
北偏东
解析:由题意可知, 海里, 海里, 海里. , 是直角三角形,且 .由题意知 , ,即乙船沿北偏东 方向航行.
2.7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勾股定理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2.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及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一 个大正方形,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长为3,小正方 形的面积为1,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 B )
A. 4 B. 25 C. 6
D. 24
应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可 以求出第三边的长度.
例2.如图,长方形OABC的边OA长为2,AB长为1,OA在 数轴上,以原点O为圆心,对角线O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 正半轴于一点,求这个点表示的实数.
解:
例3.如图,为了求出位于湖两岸的点A、B之间的距离, 一名观测者在点C设桩,使△ABC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通过 测量,得到AC的长为160米,BC的长为128米.问从点A穿 过湖到点B有多远?
分析: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长为3, 长直角边为3+1=4,则斜边为5.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52 =25.
3.丽丽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她发现旗杆顶端上的绳子垂
直到地面还多2米,当她把绳子的下端拉开离旗杆6米后,
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B )
A.4米
B.8米
C.10米
D.12米
分析:设旗杆的高为x米,则绳子的长为(x+2)米, 根据题意得:x2+62= (x+2)2, 解得x=8.
概括 一般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有下面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c为斜边的 长,则
a2+b2=c2.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
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
为“股”,斜边称为“弦”.
2.7探索勾股定理-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及其特殊性质。
2.了解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能够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及面积。
4.能够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概念1.引入:让学生观察三角形ABC,找出其中的直角三角形。
2.介绍直角三角形及其特殊性质。
3.定义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
3.2 探索勾股定理1.实验1:在正方形纸上,先画一条线段,再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垂直于它作出一条线段,将这两条线段分别标为a和b,然后把它们剪下来,粘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上,并将斜边边长c也剪下来,粘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
接着,将剩余部分加上这三段长度比较,看看是否符合勾股定理。
2.实验2:分别选取棱长为3 cm、4 cm、5 cm的正方体,并构成三个直角三角形,尝试是否符合勾股定理。
3.3 勾股定理的应用1.应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
2.练习:小明从自家出发,走了3 km到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然后沿路向南15度的方向走了4 km找了一处房子,最后又从房子出发向东走了2 km回到家中。
请问小明家和他找到的房子的距离有多远?3.4 总结1.总结直角三角形及其特殊性质。
2.总结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应用。
四、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思考如何用勾股定理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勾股定理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中,我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7 探索勾股定理 (共11张PPT)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 求第三边长的平方. 解:(1)当两直角边为3和4时,第三边 长的平方为25;
(2)当斜边为4,一直角边为3时,第三 边长的平方为7.
合作探究
探究二:利用勾股定理求图形面积 1.求出下列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25
0.36 0.64 (1)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144
2 1
(2)
(3)
交流小结
课后作业
• 1.课本《复习题》. • 2.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 如图所示.正方形DEFH的边长为2 m,坡 角∠A=30°,∠B=90°,BC=6 m.当 正方形DEFH运动到什么位置,即当AE= m时,有DC2=AE2+BC2.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教学课件
数学 八年级上册 浙教版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7 探索勾股定理
情境引入
勾股定理,我们把它称为世界第一定理. 首先,勾股定理是数形结合的最典型的代 表; 其次,正是由于勾股定理得发现,导致无 理数的发现,引发了数学的第一次危机,这一 点,我们将在《实数》一章里讲到; 第三,勾股定理中的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 程,有许许多多的数满足这个方程,也是有完 整的解答的最早的不定方程,最为著名的就是 费马大定理,直到1995年,数学家怀尔斯才将 它证明.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勾股定理》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7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勾股定理,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证明过程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证明方法的掌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方法、实例等内容的PPT。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勾股定理的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直尺、三角板等,供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勾股定理实例,如房屋建筑、家具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勾股定理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尝试构造三角形,并测量其边长,验证勾股定理。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2.7 探索勾股定理 课件 教学课件
2 探究勾股
归纳猜想
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
A a
Bb c
C
猜想:(1)任意直角三角形 两直角边构造的两个小正方 形面积SA 、SB与斜边构造的 大正方面积SC有什么关系?
SA+SB=SC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与斜边c 之间的关系?
a2+b2=c2
任意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吗
勾股定理
1 初识勾股
华罗庚建议将此图作为人类与外星人的联系的地 球文明的语言,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地球人公认的 美丽定理。这是什么图?为什么这样大的魅力? 它如何被发现并被予以证明的?从地球文明史说 起。。。。
古巴比伦
周髀算经
公元前 3000年
公元前 2000年
公元前 1100年
公元前五 世纪
大禹治水
毕达哥拉斯
1 初识勾股
2
观察
2 探究勾股
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 在朋友家里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 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 种数量关系.他是如何得到的?
我们也来观察右图中的 地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图形中有哪些直角三角形模型?在方格纸中画出来(一种类型画一个)。
探究活动1 观察、猜想 2 探究勾股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小组交流 1. 选1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这个直角三角形 的三边长向外作正方形。(多种画法)
(展示学生成果,展示多种画法) 2猜想:这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是如何得到的?
2 探究勾股
A
B
C
A、B、C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SA+SB=SC
2 探究勾股
探究活动2 观察、猜想
浙教版数学八上2.7《探索勾股定理》课件
(3)总统”证法, 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 (伽菲尔德)的证明
C D a A c b c b a
E
B
你能根据前面的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吗?
1 1 2 1 2 ( a b) c 2 ab 2 2 2
四、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1:已知ΔABC中,∠C=Rt∠,BC=a,
AC=b,AB=c。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 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周髀算经》中 .
C b
c F
(1)你能利用三角尺 摆出右边的图形
H c
b A a
c E b
a B
你能再用这个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吗?
( a b)
2
1 c 4 ab 2
2
D
(2)利用再次三角尺摆出 右边的图形
A
c a
b G H F E C
你能用这个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 吗?
B
1 2 c 4 ab (b a ) 2
4.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 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 2。 49 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C D
B
A
7cm
例题
1、 受台风“菲特”影响,路旁一棵树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对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对三角形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学生具备了探索勾股定理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勾股定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如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
2.准备探究活动所需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如篮球架、房屋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几何图形,尝试运用已学的几何知识,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讲解勾股定理的运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勾股定理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加深学生的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共计40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7探索勾股定理-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7 探索勾股定理-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定义和本质;2.能够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问题;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勾股定理的定义和本质;2.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三、教学难点1.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2.展示勾股定理的本质思想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宽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3.核心素养学习笔记本;4.三角尺、卷尺、量角器、直尺等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5.1 自主探究:引入勾股定理1.自主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勾股定理;2.介绍勾股定理的定义和本质;3.利用PPT演示,辅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4.完成交互式练习,深入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
5.2 练习巩固:实际问题求解1.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2.划分不同的情景,考虑如何分析、解决和验证问题;3.再次利用PPT演示,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实际问题求解的方法;4.在核心素养学习笔记本上整理思路,记录解题过程;5.撰写总结性小结,讲解勾股定理的本质思想和应用价值。
5.3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1.听取不同组别的实际问题解答,比较差异性;2.学生之间互相翻阅笔记本,批评和欣赏彼此的解题过程;3.小组长进行总结,讲解小组讨论的研究成果;4.互相提供建议和意见,共同进步,进一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2.在讲解核心概念和思想的时候,可以更换多样的教学工具,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3.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编排综合题目,更加全面地检测学生的综合素养。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课件
A的面积
B的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单位面积) (单位面积)
图1-1
16
图1-2
4
9
25
9
13
形成新知 勾股定理(gou-gu theorem)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a2 b2 c2
ac
b
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西方又称毕达 哥拉斯定理!
相传二千多年前,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证明了
勾股定理,因此在国外人们通常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 定理。
解决问题
受台风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4米处断裂,树的 顶部落在离树跟底部3米处,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
4米
3米
例1、
1、如图:在Rt△ABC中, ∠C=90° 已知c =13,a=5,求b的值.
勾股定理的主要作用是 :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
勾
弦
股
读一读
勾股世界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
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三 角形,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 “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 著作《周髀算经》中。在这本书中的另一处,还记载了勾 股定理的一般形式。
1945年,人们在研究古巴比伦人遗留下的一块数学泥 板时,惊讶地发现上面竟然刻有15组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 边的数,其年代远在商高之前。
BC=160-40=120(mm).
90
∵ ∠C =90。
∴ AB2=AC2+BC2 =502+1202
40 A
C 160
B 40
=16900(mm2) 温馨提示:在实际问题中,要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节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7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探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对直角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抽象数学问题时,可能存在思维障碍,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较少,对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意义认识不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进行探究和验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勾股定理的动画视频,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利用信息技术和几何画板工具,验证勾股定理。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规律。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过程。
4.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等。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7 探索勾股定理 (共23张)课件
流程y=图0
教
学
过
程
倍分
速 课
析
时
学
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证明结论得到定理 应用知识回归生活 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创设情y境=导0 入新课
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4米处断裂,树的 顶部落在离树跟底部3米处,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
4米
倍
速
课 时
3米
学
练
动手操y作=探0 求新知
练 称为“弦”.
千古第一定理
勾 股
毕 是第一个不定方程 达
()
数与形的第一定理 哥
商
拉
高 导致第一次数学危机 斯
倍
速 课 时
定 数学由计算转变为证明 定
理
理
学
练
有趣的总统证法
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 就把这一证法称为“总统”证法。
倍
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想象能力以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速
情感目标:
课
(1)通过实践、猜想、拼图、证明等操作使学生深刻感受
时
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学
(2)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
练
国情感
教学重y=点0 和难点
教 材 分 析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初步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y目=标0
知识目标:
教 (1)知道勾股定理的由来,初步理解割补拼接的面积证法。 (2)掌握勾股定理,通过动手实践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材 (3) 能利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1一. 教材分析《2.7 探索勾股定理》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证明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美妙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对于证明勾股定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教学难点:证明勾股定理,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用于巩固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表述,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
同时,呈现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证明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的更多应用,如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探索勾股定理(2) 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B ’ A B
C A ’ C ’ D
B
A
C
2.如果△ABC 满足AC 2+BC 2=AB 2,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活动2] 理论释意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a ,BC=b ,AB=c ,
a 2+
b 2=
c 2.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活动3]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判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a =7,b =24,c =25
(2)a = ,b =1,c =
牛刀小试 :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下面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a =20,b=21,c=2 (2) a =5,b=7,c=8 (3)
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学生结合活动1的体验,
独立思考问题1,在此基础上,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说出问
题2的证明思路.
教师提出问题,并适时诱导,指导.
学生完成活动2的证
明.之后,归纳得出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在此基础上,类比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 在活动2中教师应重点
关注: (1)学生能否联想到
了全等,进而设法构造全等三
角形,这一问题获解的关键; (2)学生在活动2中,所表
现出来的构造直角三角形的
意识;
(3)数形结合的意识和由特
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说出例1(1)的判
断思路,部分学生演板问题2,剩下的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
教师板书例1的详细解答过程,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向学生介绍勾股数的概念.
在活动3、4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规
范;
(2)是不是用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与较大边长的平方进行比较;
“命题+证明=定理”的推理模式为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的获取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参与发现的愉悦,有效地突破本节的难点.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理解勾股数的概念,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
2c b a ===,3,73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安排在勾股定理之后,主要内容包括,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互逆命题(定理)及勾股数的概念,其中前者是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是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既是对直角三角形的再认识,也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确定直角)的一种重要方法,除此以外,它还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它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测量等)也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考虑到勾股定理逆定理与勾股定理的互逆关系,在教学中,我们首先从勾股定理的反面出发,给出三组数据,让学生通过摆、画三角形的实践,并结合观察、归纳、猜想等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如何突破“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这一教学难点呢?我们又设计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归纳过程,来凸现“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问题转化的关键.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应用的教学,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两道例题,着眼于“双基”和“应用”这两个层面,来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立足于创新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把知识的发现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应用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