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五行养生知识
四季五味助养生
![四季五味助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0fa7cf6cddccda38376baf94.png)
秋——省辛增酸以养肝
❖ 秋季肺为主脏,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 功能,但如果食辛太多很容易造成肺气过盛 而克制肝气,肺属金,肝属木,五行之中金 克木,太过则伤及肝脏。所以秋季应少吃辛 味食物,而多吃酸味食物以助养肝。
冬——省咸增苦以养心
❖ 冬季肾为主脏,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 功能。但如果食咸过多容易造成肾气过咸而 克制心气,肾属水,心属火,五行之中水克 火,太过则伤及心脏,所以冬季应当少吃咸 味食物,而多吃苦味食物以助养心。
古人饮食的四大禁忌
❖ 春不食肝 ❖ 夏不食心 ❖ 秋不食肺 ❖ 冬不食肾 ❖ 四季不食脾
❖ 为什么呢?不是吃什么补什么吗?
❖ 春天的时候,肝气很旺,脾气虚弱,如果春 天吃肝,它不是肝气更旺,脾气更弱?
❖ 春、夏、秋、冬、四季的禁忌,就是这个道 理。
饮食的禁忌
❖ 1、因病忌口:《内经》早在二千多年前,就 提出有关饮食的禁忌问题,如肝病禁辛、心 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 等。后来人们又从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出,糖 尿病忌糖、忌盐;还有肾炎病人,浮肿病人 忌盐;肝炎、肝功不全病人忌酒、忌食脂肪 食物;心血管病人忌高脂肪;尿毒症患者忌 高蛋白;胃肠疾病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Hale Waihona Puke ❖ 因体型忌口:壮热之体忌肥肉多糖、咸食之 品;阴虚火旺之体忌辛热香燥之食;阳霾之 人忌寒湿之物;湿重之人忌油腻之食等。
❖ 因药忌口:中药与食物虽同出一源,但他们 所含成分不同,其性味与与药理作用也就各 异,若配合不当,则会降低疗效或失去疗效, 甚至会增加中药的毒性反应,所以中药也有 用药禁口的主张。
❖ 因时忌口:依据中医“天人合一”,人体也 是一个小天地的理论,用药忌口,不仅要辨 证,同时还要因时,比如春季多湿,忌寒湿 之品;夏季多暑,忌辛热煎炒之食;秋季多 燥,忌食损津香燥之品;冬季多寒,忌食生 冷寒凉之物。
五行养生与四季养生
![五行养生与四季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f804d650a0116c175e0e48be.png)
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 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枣、 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 威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太地 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
体健康。因此,在冬天早,要少食用 成昧食品,以防肾气过旺多吃些苦味 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常
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 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 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 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 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 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四季养生
春季阳气升发,属于五行中的木,与五 脏中的肝相对应,是养生的关键时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 酸增甘,以养脾气”。“增甘指春天易多食甘 味的食品.据五味归属五行之说,甘味入脾。 由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 织器官。适合的水果、蔬菜如:大枣、山药、 龙眼、荔枝、南瓜、菠菜、胡萝卜等。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 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可 先选用炖牛肉.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 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 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 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 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
食品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 卜、牛肉、兔肉等。 那些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
护脾法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如莲子93克、 白扁豆93克、薏仁米93克煮食,或银耳23克、 百合43克、绿豆23克、糯米433克煮粥食,或 山药93克、茯苓93克、炒焦粳米293克煮粥食。 健脾法老年人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
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二十四节气的养生
![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二十四节气的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3344ca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3.png)
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中医养生理论中,五运六气是指五行运行变化和六气季节之间的关系。
五运为金、木、水、火、土,六气为寒、热、暑、湿、燥、风。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24个时期的节令。
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可以帮助人体调整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此时气候温和,正值春季的开始。
根据五运六气的理论,立春属于木运,六气为寒气转热气。
因此,在立春这个时期,人们可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多参加户外活动来增强体质。
第二个节气是雨水,气温逐渐回暖,雨水增多。
雨水属于水运,六气以湿气为主。
在这个时期,人们可以适当进行排湿的养生,如喝一些生姜红糖水、吃一些具有温阳功能的食物。
第三个节气是惊蛰,此时气温进一步升高,万物开始苏醒。
惊蛰属于木运,六气为热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饮食应保持清淡,多吃一些新鲜的绿色蔬菜,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阳气过旺。
第四个节气是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期,阳气逐渐增多。
春分属于金运,六气为热气转暖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豆腐等。
第五个节气是清明,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正值春季末期。
清明属于金运,六气为暑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饮绿豆汤、苦荞茶等清热解毒的饮品,同时也要注重阳气的调养,适当参加户外运动。
第六个节气是谷雨,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
谷雨属于水运,六气以湿气为主。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注意调理脾胃,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油腻、生冷食品。
以上是春季的养生方法,接下来是夏季。
第七个节气是立夏,此时气温逐渐升高,进入夏季的开始。
立夏属于火运,六气为暑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少吃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清凉、富有水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第八个节气是小满,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开始茂盛。
小满属于土运,六气为暑气转湿气。
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注意保持体内湿气的平衡,可以多喝一些茶,如绿茶、菊花茶等。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https://img.taocdn.com/s3/m/f696f9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9.png)
中医养生之道五行与四季的调和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通过调整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五行理论和四季调和是重要的基础概念。
本文将探讨五行与四季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养生来实现身体的平衡。
一、五行与四季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包括木、火、土、金和水。
每个物质和现象都可以归类到其中一个元素中,这些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和生克关系。
与五行相对应的是四季:春季对应木,夏季对应火,长夏对应土,秋季对应金,冬季对应水。
五行与四季之间相互映照,相互制约,彼此关系紧密。
二、春季养生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也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季养生应以舒肝解郁为重点。
在饮食方面,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生菜、芹菜、苹果等,以滋养肝脏。
同时,也可适量食用一些适应春季气候的温中除湿的食物,如花菜、茼蒿等。
在保持适度运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温,避免过度出汗。
三、夏季养生夏季对应五行中的火,这个季节阳气最旺盛,容易伤津耗气。
夏季养生应以清热解暑为重点。
饮食方面,可多喝一些利尿消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藕汤等,以帮助身体排除湿热。
同时,还应注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保持适度的户外活动,同时避免暴晒,补充足够的水分也是很重要的。
四、长夏养生长夏是中国地域气候的独特季节,对应五行中的土。
在长夏这个季节,人们要注意养护脾胃和湿气。
在饮食方面,宜多吃些花生、山药等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同时少食用油腻、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度差异,防止感冒和中暑等疾病的发生。
五、秋季养生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是收获的季节。
秋季养生应以润燥养肺为重点。
饮食方面,可适当多吃一些滋润肺部的食物,如石榴、蜂蜜等。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尽量避免过于剧烈和激烈的运动,以免伤害肺部。
六、冬季养生冬季对应五行中的水,是一个养生利冬的季节。
在冬季养生中,人们应该注重保暖和濡润肌肤。
五行八卦学说-四季养生
![五行八卦学说-四季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a30d0f7010661ed9ad51f36f.png)
五行对应四季,要如何养生一、春季对应的五行为木,对应的身体部位为肝春天“百草回芽,百病易发”的季节。
天气忽冷忽热,乍阴乍晴,变化无常,因此容易旧病复发,加上气候变暖,细菌、病毒易繁殖,使人体致病。
所以,春季养生防病至关重要。
春季饮食摄养: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摄取原则上应清淡、温补为主,不宜食过多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
起居调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体新陈代谢日渐旺盛,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处于一种镇静、催眠状态,易感困倦、疲惫。
此时,起居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树林中散步,舒展肢体,吸取新鲜空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顺应春阳萌发的自然规律。
春是五行的“木”:对应肝,又对应青色,面色发青、有斑点和痘痘的人,很可能肝不好,身体中的毒素排不出去,脸上才“不干净”。
斑、痘都与木(肝)相关 :肤色有些泛青,颧骨长斑,容易发痘痘,甚至眉间或太阳照射就青筋暴露,是肝脏虚弱的表现。
在五行中,木对应肝:工作辛苦时首先要维护的就是肝。
脸色发青、有色斑、易长痘,很可能肝脏虚弱。
因为肝脏负责排毒,重新净化静脉血液,一旦排毒和净化功能无法正常进行,皮肤就会呈现青色,长出色斑和痘痘。
调理良方:五行色彩为黄绿青色食物,五味是酸性食品,归肝经。
青色食物如菠菜、蛤蜊、苦瓜、青瓜、猪肝等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春天的养肝之道:木主肝,肝主目和筋骨,方位属东方,忌大怒伤肝!二、夏季对应的五行为火,对应的身体部位为心夏季是人体体内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室外活动多,运动量也相应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不易入睡,人的睡眠时间自然比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流汗也多。
上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夏季里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则很容易使心脏受损。
起居调养:夏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夏天应该调节养息心脏,尽管夏季热浪滚滚,但人们应该经常如冰雪在心一样静养心脏,不可以因为天气炎热而浮躁,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损负心脏,要“心静体自凉”。
五季养生方法
![五季养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0ee564f5335a8102d22021.png)
春养肝——肝主藏血,气血平和,面色红润光泽春天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自然界长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与自然为一体,人体的细胞页开始活跃起来。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开发疏泄的作用,如果肝失调则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可引发精神、身体及面部的诸多问题。
所以中医在春季调养时以养肝为主。
肝的不适之症分肝阳亢和肝阴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形象的美丽。
肝阴虚【肝血虚】表现:闷闷不乐、懒言少语、眼睛凹陷、黑眼圈、食物模糊等眼疾病;眩晕、抽筋、手抖、失眠多梦、易醒、便秘、月经不调、灰指甲或易断裂。
肝阳亢表现:性急、易怒、脾气大、眼袋、眼红、头目胀痛、入睡难或噩梦多、大便秘结、高血压、月经不调(有血块、量多、量少)、面色潮红、有红血丝、黄褐斑。
夏疗心——心主血脉,其华在表,心血充盈,皮肤得以滋养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五行学说中,夏季属火,五脏对应的是心,所以的夏季应以养心为主。
中医在调养时分滋心阴和补心阳之说。
心阴虚的表现: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多梦、面红躁热、或青紫或血管扩张,自汗、五心烦热、胡思乱想、焦虚倦怠、口干、舌颜色暗紫、舌尖疼痛、舌瘦而苔燥红、舌有溃疡。
更年期表现较明显,反映在面部则出现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等。
心阳虚的表现:心气不足、长吁短叹、少言懒语、声音低微、胸闷气短、健忘、失眠、舌嫩而苔白、面色白或无光泽,会出现黄褐斑、痤疮等。
长夏养脾——脾主运化,祛湿除燥,滋养全身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又称为长夏。
长夏在五脏中属脾,脾有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
若脾失调则会出现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
脾喜燥恶湿,而长夏暑湿最重,并且由于天气炎热,我们会吃很多冷饮,更加重湿气在体内停留,影响脾胃功能,所以长夏应以养脾胃为主。
脾胃实热表现:贪吃、喜冷饮、口干燥、口腔有异味、腹胀、大便干裂、秘结、痔疮、口周易生红色皮疹、舌苔黄厚。
五行养生如何根据季节调整饮食
![五行养生如何根据季节调整饮食](https://img.taocdn.com/s3/m/1a9cd9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9.png)
五行养生如何根据季节调整饮食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五行养生则是养生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五行养生理论,人体和自然界的五行相互关联,通过调整饮食来适应季节变化,可以增强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季节调整饮食以实现五行养生。
一、春季养生春季乃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逐渐上升。
根据五行养生理论,春季属木,宜多食用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
火候宜煮熟,以利消化吸收。
1. 多吃蔬菜水果:春季蔬菜水果丰富多样,如菠菜、萝卜、芦笋等,它们具有生津、解毒、健脾的作用,有助于清热去火。
2. 合理搭配荤素:春季饮食宜多吃一些荤素搭配,如绿豆粥配荤菜,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热量,又能增加营养摄入。
二、夏季养生夏季炎热潮湿,人体容易出现阳气偏盛的状况。
此时,应以清热解暑为主要原则,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身体清凉。
1. 多喝清凉饮品: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应多喝一些清凉饮品,如绿豆汤、薏仁水等,以清热解毒,消暑降温。
2. 饮食宜清淡:夏季饮食宜清淡为主,少食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助热生火,加重身体负担。
三、秋季养生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人体阳气开始收敛,养生重点应放在滋阴养肺上。
根据五行养生理论,秋季属金,宜多食用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1. 增加蛋白质摄入:秋季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肉、鸭肉、鱼类等,有助于滋养肺脾,增强机体免疫力。
2. 多食梨和苹果:秋季气候干燥,易伤津液。
梨和苹果富含水分,具有生津止渴、润燥润肺的作用,适合秋季食用。
四、冬季养生冬季寒冷干燥,人体阳气内收,养生宜重补益。
根据五行养生理论,冬季属水,宜多食用具有保暖作用的食物。
1. 增加热量摄入:冬季气温低,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来保持体温。
因此,合理增加热量摄入,如食用糯米、红糖、核桃等,有助于保暖养生。
2. 多食海鲜和黑色食物:冬季宜多食用海鲜,如海参、螃蟹等,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体内的营养,并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同时,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等,也适合冬季食用。
中医四季养生法则
![中医四季养生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936184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b.png)
冬季养脾
总结词
冬季养脾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 抵御寒冷和疾病。
详细描述
冬季养脾可以多吃温性食物,如糯米、黄鳝、土豆等, 这些食物可以温中散寒、健脾胃。此外,还可以适当食 用生姜、蒜等辛辣食物,以驱寒暖胃。同时,注意饮食 卫生和避免过度饮食也是冬季养脾需要注意的事项。在 冬季养生中,还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当的室 内温度,以避免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
详细描述
夏季空气湿度大,容易对肺部造成影响。因 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同 时要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此外,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系统 的免疫力,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04
CATALOGUE
秋季养生法则
秋季养肺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阴,因此 秋季养肺应以滋润为主,保持室内空 气湿度,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和暖气。
春季养脾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也是调理脾胃的好时机。
春季养脾应注重饮食调理,多吃温性食物,如韭菜、葱、姜等,以温中散寒、健运脾胃。同时,应避 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压力,以免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
春季养肺
春季空气干燥,容易伤肺,因此春季也是养肺的好时机。
春季养肺应注重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中,多喝水以滋润肺部。同时,应多吃梨、百合等润肺的食物,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此外,应避免吸烟和吸入二手烟,以免对肺部造成伤害。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也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和免疫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 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
间。
05
CATALOGUE
冬季养生法则
冬季养肾
总结词
中医五行与四季
![中医五行与四季](https://img.taocdn.com/s3/m/24343f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6.png)
中医五行与四季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其中五行学说与四季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养生智慧。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克,与四季的更替紧密相连,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生命活动。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与五行中的木相对应。
木代表着生长、生发和条达。
在这个季节,大自然中的阳气逐渐上升,草木开始发芽生长。
人体的肝气也如同春天的草木一样,处于旺盛的状态。
肝气主疏泄,调节着人体的气血运行和情志活动。
此时,人们应该顺应肝气的升发之性,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和恼怒。
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
饮食上,宜多吃一些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如豆芽、春笋、韭菜等,以助肝气的升发。
夏季,炎热而充满活力,与五行中的火相对应。
火象征着炎热、上升和明亮。
夏季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的心火也随之旺盛。
心主神明,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在这个季节,人们容易感到心烦气躁、失眠多梦。
因此,要注意养心安神,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夏日炎炎,人体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如西瓜、苦瓜、黄瓜等,以清热解暑。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逐渐干燥,与五行中的金相对应。
金代表着收敛、沉降和清洁。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肺气也处于相对旺盛的状态。
肺气主宣发和肃降,调节着人体的呼吸和水液代谢。
此时,要注意养肺润燥,预防呼吸道疾病。
可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
同时,要注意添加衣物,防止着凉。
冬季,寒冷而静谧,与五行中的水相对应。
水象征着寒冷、滋润和闭藏。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人体的肾气也最为旺盛。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在冬季,应当注重养肾防寒,适当进补,以蓄积能量。
可以多吃一些温热补肾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豆等。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精蓄锐。
中医五行与四季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生理上,还反映在病理方面。
中医五行学说人体与季节的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人体与季节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0c72b5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9.png)
中医五行学说人体与季节的关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中五行学说是其中之一。
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而人体与自然界存在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五行学说与人体和季节的关系。
一、人体与季节的关系每个季节都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和气氛,而人体则因此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人体与季节的关系可以总结如下:1.1 春季(木)春季代表了新生和生长的开始,与中医学中的木元素相关联。
春季天气温暖,气候湿润,人体的气血流动较为活跃。
中医认为,春季有利于调整人体的肝脏功能,增强肝脏的养护作用,因此适合进行调理肝气的食疗和草药治疗。
1.2 夏季(火)夏季代表了阳光充足和温暖的天气,与中医学中的火元素相关联。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易出汗,体内津液消耗较多。
中医认为,夏季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清热解毒,以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此外,夏季也是活动和运动的好时机,适合进行气功、太极拳等运动。
1.3 秋季(金)秋季代表了收获和收敛,与中医学中的金元素相关联。
秋季天气转凉,人体容易感受到干燥的气候,此时需要养护肺脏。
中医认为,秋季适合食用滋润的食物,如梨、银耳等,以滋润肺脏。
同时,也需要避免生冷食物,以防止寒湿侵袭。
1.4 冬季(水)冬季代表了寒冷和沉寂,与中医学中的水元素相关联。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要注意保暖和养护肾脏。
中医认为,冬季应该多食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辣椒等,以保持体内的阳气。
此外,冬季也是养生的好时机,适合进行温补锻炼,如养生气功、太极拳等。
二、中医五行学说与人体的关系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与五行元素相对应,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克、同、冲的方式来描述。
2.1 肝脏与木肝脏在五脏中对应木元素,具有主管疏泄的功能。
如果肝气调畅,人体精神状态较好,反之则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等问题。
因此,通过调节肝气可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的养生秘诀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的养生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df5f25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2.png)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的养生秘诀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养生与自然界的五行关系密切。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代表了不同的能量以及宇宙间的各种变化。
通过调理五行与自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医养生五行调理的养生秘诀。
一、金行养生金行代表了肺和大肠,并且与秋季紧密相关。
在金行调理方面,中医建议有以下几点:1. 增加呼吸活动:呼吸深长,可以帮助气机疏通,调节肺脏功能。
定期进行户外散步、进行深呼吸等活动,有助于保持肺的健康。
2. 合理膳食:选择含有丰富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
3. 保持心情稳定:金行对应的情绪是忧伤,因此要学会调节心情,保持心情稳定,避免压力过大的情绪波动。
二、木行养生木行代表了肝和胆,并且与春季紧密相关。
在木行调理方面,中医建议有以下几点:1. 畅达情绪:肝主疏泄,不畅则易产生情绪波动。
保持良好心情,适时宣泄压力,避免情绪的压抑。
2. 运动锻炼:肝经喜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肌肉紧张。
如散步、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 调整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乳制品、全麦食品等,有助于滋养肝脏。
三、水行养生水行代表了肾和膀胱,并且与冬季紧密相关。
在水行调理方面,中医建议有以下几点:1. 保持水分摄入:适当多喝水,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湿润,在冬季也要注意多喝水,避免肾脏功能的损伤。
2. 定期保暖: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温库。
冬季要确保足够的保暖,避免受寒引起的肾脏问题。
3. 控制咸食:多摄入咸食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容易导致水肿等问题。
合理控制咸食的摄入量,有益于肾脏的健康。
四、火行养生火行代表了心和小肠,并且与夏季紧密相关。
在火行调理方面,中医建议有以下几点:1. 保持心情舒畅:夏季火势旺盛,易伤心神。
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于兴奋或过度疲劳。
2. 饮食调整:夏季多吃一些清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瓜、柚子等,有助于清热解毒。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f27f2dc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0.png)
四季养生篇根据《黄帝内经》的原理,四季养生法是遵循自然规律,以阴阳平衡为原则,以五行养生法为基础,结合脏腑经络的特点,调整饮食起居,增强脏腑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生”,即养肝。
春季阳气外泄,肝气旺,易损伤肝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饮食方面,多吃绿色蔬菜、野菜等清淡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
夏季养生: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长”,即养心。
夏季心阳过旺,易损伤心阴,应避免暴晒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平和。
饮食方面,多吃红色食物如西红柿、红辣椒等,以养心。
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等清热泻火。
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收”,即养肺。
秋季肺气旺,易损伤肺阴,应避免过度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悦。
饮食方面,多吃白色食物如萝卜、白菜、豆腐等以养肺。
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柠檬、柚子等以敛阴。
冬季养生: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注重“藏”,即养肾。
冬季阳气内藏,易损伤阳气,应避免过度节食和房事过度,保持心情平静。
饮食方面,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以养肾。
适当吃些热性食品如姜、葱、蒜等以驱寒。
同时注意保暖,特别是脚和背部保暖,以免寒邪侵入。
总之,《黄帝内经》认为四季养生应根据季节的特点和阴阳的变化来调整饮食起居和情志状态,以保持阴阳平衡和身体健康。
同时要注意五行养生法和脏腑经络的特点相结合,全面调理身体。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顺应自然、适度的原则,反对过度劳累和逆时而为,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养生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中医五行与四季养生之间的关系
![中医五行与四季养生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7489d4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b.png)
中医五行与四季养生之间的关系中医五行与四季养生一年有四季,人在春夏秋冬各个阶段,身体五行因受季节影响,阴阳状况表现各不相同。
从冬至开始,阴极而阳生,春季渐旺,应该养生气。
春季木旺而土死,肝胆易生病,脾胃也易受到伤害,为减病康体,养生上要减木补土,就是说春季多食些黄色的食品,如黄花菜、黄豆、橙子、南瓜和红萝卜等,大有益处。
因火可泄木而生土,这样也可用土来通关,多食些红色食品如西红柿、胡萝卜、红辣椒、紫色卷心菜、枸杞、大枣,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夏季烈日炎炎,万物茁壮成长,阳气旺盛,此时火旺金死,火旺则心脏和眼睛易生病,金死则大肠和肺易受伤害,如减火补金就可平衡五行。
在进食方面可多吃些白色食物,如白萝卜、蒜薹、白色菜花、大白菜、杏、银耳、白芝麻、洋葱、大蒜和梨。
因火生土,土生金,可用土通关,多吃些黄色食物对身体也有利。
秋天是收获季节,应蓄养收气,秋季金旺而木死,金代表大肠和肺,旺则易生病,木死则肝胆易受伤,为健康需减金而补木,可多食些绿色食品,也可用水通关,多吃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紫菜、蓝莓等,也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冬季万物收藏,阴极而生阳,应蓄养藏气,因水盛而火死,可进补些红色食品减少心脏和眼睛之疾,也可用木通关,吃些绿色食品如黄瓜、青椒、油菜、西兰花、蕨菜、苦菜、绿豆、包心菜和菠菜等,让疾病远离。
四季养生宜养什么春季(立春到立夏)养肝:春季是肝的主季,春天肝气最旺,同时肝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对肝气素来不足或者用肝过度的人来说,易致肝失于濡养,肝脏功能活动跟不上如此异常的气候,会易于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例如,原有肝脏疾病患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经治疗,本已肝功能正常,但在这个季节易发生肝功能异常波动。
同时春季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寒冬一过,气候本应渐暖,但如果温暖提前出现,或者温暖太过,变得象夏天一样炎热,或者冬季虽过,但严寒仍逗留不去,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五行四季养生
![五行四季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96f486b4c77da26925c5b03a.png)
黄帝内经阴阳论——女七男八
帝曰:人老而无子,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 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 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五行四季养生法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而生命
最可贵的就是健康,健康最重要的 就是要养生。
人生需要养生;养生离不开人生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因此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活就要
按自然的规律
天地阴阳之说
天气清轻,上升为阳。 地气重浊,下降为阴。 阴阳分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 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 男为阳、女为阴;进为阳、腿为阴;积极 为阳、消极为阴。 总结:阴阳要平衡,平衡就是健康。
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经络/脏腑功能 胆经旺 肝经旺 肺经旺 大肠经旺 胃经旺 脾经旺 心经旺 小肠经旺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旺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四时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的气候变迁,是自然界变化的一个明 显规律,人当应之顺之,因而便有了 四季不同的养生之法。
人与自然界的共性
春天树木发芽,夏天生长,秋天落叶,冬 天枯萎。 原因:春夏天营养往外,秋冬天营养往内 人体:春夏手脚暖,而秋冬变凉 饮食:春夏冷食,秋冬进补。
总结:我们要顺天而养
时间 23:00—1:00 1:00—3:00 3:00—5:00 5:00—7:00 7:00—9:00 9:00—11:00 11:00—13:00 13:00—15:00 15:00—17:00 17:00—19:00 19:00—21:00 21:00—23:00
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ad473e15cc7931b765ce1547.png)
四季养生——春季养生春季的特点:阳气生发,万物始生1、春季的五行属性:木木的生理特点:“木曰曲直”,即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点2、春季的五脏归属:肝肝的生理特点:“肝者,罢极之官”,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的作用。
春季养生——情志肝在志为怒,喜条达而恶郁抑在精神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养生——饮食“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
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
在饮食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在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
春季养生——起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之应。
”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四季养生——夏季养长夏季的特点:天气渐热,阳气旺盛,植物繁盛1、夏季的五行属性:火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即是温暖、上升,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的作用。
2、夏季的五脏归属:心心的生理特点:“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血脉,心藏神。
夏季养生——情志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天气渐热,植物繁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四季养生法则与方法_五行四季养生方法
![四季养生法则与方法_五行四季养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4e4c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4.png)
四季养生法则与方法_五行四季养生方法自然特点:天气变暖,生机萌发,推陈出新。
养生要点:流畅生气。
起居饮食:夜卧清早。
情志:情怀舒畅。
饭食:懒热、黏、肥僻之物,太少饮酒,减酸增苦。
进补:宜服益气升清之品。
运动:散步山手线,观看园林。
衣着:少去上衣,稍冷即加,老年人不可顿去棉衣。
用药:性稍肥,落下饮食,懒自然特点:天气炎热,万物生长。
食疗要点:益气生津。
起居:夜卧早起。
情志:神清气和。
饭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减辛辣增咸。
补钙:宜用清暑养阴生津的调补方法。
运动:散步快行,游森林公园。
衣着:短衣短裤,炎热为宜。
用药:不偏寒不偏温。
自然特点:秋高气爽,大丰收季节。
养生要点:气血平和,神气收敛。
起居饮食:晚斜清早。
情志:心情宁静、平衡,不急不燥。
饭食:适度补足一些养阴防燥、滋阳润肺之食品,减至辛辣增甘。
进补:宜用清暑养阴生津的调补方法。
运动:气候宜人,适度加强锻炼,例如跑步,秋游,爬山,登高望远等。
衣着:“秋冻”,秋季日夜温差大,应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为宜。
用药:滋阳润肺之药补。
自然特点:天气变冷,万物收藏,固而不泄。
食疗要点:潜藏精气。
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情志:便老若匿。
饭食:适当食补,减苦增酸。
补钙:宜衣补肾精血之剂。
运动:养生为主,注意适当的呼吸新鲜空气。
衣着:冷肢凉脑,温背避暑,先加裤后加衣。
用药:去寒就温,忌用汗法,宜服药酒,调理肾气。
四季与养生
![四季与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447265e219e8b8f67c1cb9fb.png)
四季变化
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
“天人相应”理论
根据规律养生
(一)四季与养生
春属木,其气温 夏属火,其气热 五行 长夏属土,其气湿 秋属金,其气燥 冬属水,其气寒 春生 夏长 长夏化 秋收 冬藏 养生原则
(一)四季与养生
•春夏季节护养阳气,秋冬季以应当护养阳气,防止耗散太过,
阴精随阳气一起外泄。秋冬季节,收藏阴精不让其外露,养阴育 阴使阳气可以附着,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
(一)四季与养生
“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 寒远寒,食宜同法。”
•应该避免在温暖炎热的季节,食用温性热性的药品食物 •应该避免在阴凉寒冷的季节,食用凉性寒性的药品食物
(二)食物养生
很多食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如: 1. 粮食:米、面、薯、粟等 1. 蔬菜:青菜、萝卜、土豆、紫菜、木耳、香菇等 1. 果物:苹果、李子、梨子、大枣等 1. 肉类:猪肉、牛肉、鸡鸭、鲫鱼、鳊鱼等
饮食需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二)食物养生
地方习惯
气候
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个人体质
(二)食物养生
•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 也。” ——《内经》 • 说明食物之间相互配合,补充人体的营养所需,增强体质
(二)食物养生
四气
寒性
热性
温性
凉性
平性
(二)食物养生
辛:宣散、行气、通脉 甘:补气、养血、解毒 五味 酸:收敛、固涩、开胃 苦:清热、泻火、消暑 咸:软坚、散结、通便
派生的味道:淡、涩
(二)食物养生
《内经》云:“五味所入,酸入肝, 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五行与四季养生范文
![五行与四季养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cf91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6.png)
五行与四季养生范文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以“防”为主,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锻炼等方式,使身体保持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
而五行与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连接起来,以五行与四季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启发人们养生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五行与四季养生的一些理解。
首先,五行与四季养生强调根据四季的特点调整饮食。
中医认为,每个季节人体的阳气和阴气都会发生变化,人体的功能也会相应调整。
春天万物生发,宜吃一些温补肝肾的食物,如山药、黑豆等,有助于提升人体的阳气;夏天气温高,可适量食用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黄瓜等,有利于消暑去火;秋天天气干燥,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花生等,有助于补充人体的阴液;冬天天寒地冻,宜食一些温暖的食物,如姜、辣椒等,可以增加人体的阳气。
通过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节饮食,可以最大程度地适应自然环境,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其次,五行与四季养生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
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气候特点,例如春天气温适中,适合户外活动;夏天气温较高,适合进行水上运动;秋天气候干燥,适合进行散步;冬天气候寒冷,可以进行室内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保持健康。
再次,五行与四季养生强调情绪的调节。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春天属木,对应肝脏,而肝脏与愤怒情绪相关;夏天属火,对应心脏,而心脏与喜悦情绪相关;秋天属金,对应肺脏,而肺脏与忧郁情绪相关;冬天属水,对应肾脏,而肾脏与恐惧情绪相关。
因此,我们在不同的季节应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放松身心,有助于身体健康。
最后,五行与四季养生强调适度劳逸结合。
在不同的季节,人体的能量消耗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夏季气温高,易出汗,需要适当补充水分;冬季气温低,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保持体温。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季节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体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五行养生知识正确认识健康是什么?身体强壮无疾病、心情舒畅不抑郁,能与家庭、社会融洽相处。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可以从事你渴望的一切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严于利己、宽以待人。
3、反应能力强,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4、对于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能力。
5、体重标准,身体匀称,站立时身体各部分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捷无炎症。
7、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或较少。
8、牙齿清洁、无龃齿、无疼痛,牙龈正常无出血现象。
9、肌肉清洁、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10、善于休息、睡眠好。
一、认识什么是亚健康人的身体状态一般分别处于三种状态当中,即: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
现在大多数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各种疾病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潜伏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如果这时注重养生保健就可以向健康转化,反之,就容易导致疾病,就会失去最佳预防调理时期。
二、树立健康新概念健康是个“1”,房子、车子、孩子、老婆、幸福、快乐都是“0”。
这个“1”在,“0”越多,人生活的越有价值,但“1”不在了,后面一切都与你无关了,健康是幸福的前提,早在2300年前古人就提到了:“治已病、不治未病”,“三分治疗七分养”,防胜于治,建立健全自己的健康储蓄观念。
新观念下我们要做到正确的健康理念+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功能性食品+康复理疗+储蓄自己的健康=健康人生。
不生病、少生病、健健康康每一天!幸幸福福过一生!关注健康从现在开始、关爱生命从现在做起,为自己的健康、快乐生命加油,为我们能真正领会到健康就是财富而骄傲,携起手来,共同步入健康大家园。
三、中医养生文化在亚健康调治中的作用1、中医认为人体以阴阳为代表的胀腑,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和功能协调是最佳状态,一言以蔽之:“阴平阳秘”,即完全健康。
一旦阴阳之间这种平衡状态出现偏离,可以概括为阴虚、阳虚、气虚、痰湿等诸症,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
2、中医治病利用药物“温、热、寒、凉”之气,“升、降、沉、浮”之性,可单未,也可复方,逆其病势,“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调平衡。
如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精神萎靡之气虚证,可补气以调虚。
对于声高气急,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燥的郁热证,可泻实以调情志。
3、中医养生文化可指导保健品及饮食调节,市售保健品标注功能繁多,都声明无毒副作用,但其性能多有寒热之异,偏补者居多,偏泻者亦不乏。
在使用保健品时,要全面了解它的功效特点,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选用。
饮食要营养全面合理,既要重视五味对人体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五味太过又要损伤五脏。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当是对合理饮食的极好指导。
4、中医几千年的养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多种方法:运动、气功、导引吐纳、情胜疗法等。
平衡观要求大家在方法选择上注意劳逸结合,平衡适度。
例如喜可让人情志愉悦,血脉通利,但过喜则“气缓”。
适量运动可促进血行,疏通经络,改善体质,增强机能,但过劳则伤津耗气。
总之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适合个体为度,以“阴阳平和”为法。
四、阴阳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历经数千年地实践当中,总结出了无数的防病、治病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理念就是“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黄帝内经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属阳性的都具有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特点;属阴的则是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技能衰减的特点。
阴阳具有以下三方面内容: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失调就要导致疾病的发生。
阴阳相互依存;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无所谓寒。
阴阳的消长转化;阴阳始终处于变化运动之中,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就会出现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
认识自然中的阴阳,一年之内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日之内白天为阳、晚上为阴;认识人体内的“阴”与“阳”,血属阴主静、血能载气、养气、所以血为气之母。
气属阳主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所以气为血之帅。
在人体体表外为阳,内脏在里为阴;在内脏之中位置高的心、肺为阳,位置低的肝、脾、肾为阴;俯的功能通达、运动为阳,脏的功能收藏、沉静为阴。
阴阳还可以概括人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物质基础(血肉筋骨)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心、肺)属阳,两者相互依存,协调运作。
人体阴阳平衡就会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如果失衡就会得病,就会早衰,甚至死亡,所以说万病皆因阴阳失衡而致。
五、春季养生法则春季“养生”,就是像春天一样,借助大自然的生机,去激发人体的活力,让生命的能量活跃于五脏六腑,让阳气尽快从冬天的藏伏状态中生发出来。
肝对应木,其主要功能是运输、生发、疏泄,顺应春季草木欣欣向荣、萌芽生发的特性,因此,肝最忌郁滞。
木生火,草木是火焰的燃料,所以,肝如同人体能源之火的燃料。
木与春天相呼应,肝就是人体的春天,春季就尤其要注意养肝。
六、夏季养生法则夏季养生法则:夏季“长”,在盛夏防署邪;在长夏防温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火与夏天相呼应,心火上炎,炎炎夏日也对应着人体的夏季,这时要多关照“心”。
夏季养生如何养“心”?五脏之中“心”主要功能是藏神,主血脉,心,对应火、心病的表现是厥症、厥症就是四肢厥逆症、心负责血液的运行。
这是因为心是人体的动力来源,心脏有泵血的功能,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枢纽。
心阳有温煦之功,心脏一停止跳动,生命便终止,人体便冰冷了。
中医认为,所谓心病的问题,跟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等都有关。
中医认为,上午九点多发作的心脏病,是由脾胃的问题造成的,而下午两三点发作的,应是由小肠经的问题,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
有的人中午吃过午饭后,脸通红、胸闷,这实际上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前兆。
如果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病,应是膀胱经的问题,那是阳气大虚的现象。
如果是下午五点到七点发作,应该和肾经有关了。
心的情志是喜。
喜亦有正邪之分,正的就是输布四方,此时血脉特别充足;如果经脉不通畅,一个人老憋着,是不喜。
反过来,如果他老喜,血脉就会出现问题。
邪的“喜”就是过度外散,会伤心神。
“心音为笑”。
笑分正常的和非正常的两种,如果一个人心气特别足,笑就代表他的心气的运行没有窒碍;但如果总是笑,没事就坐在那呵呵乐,那是心气将散之象,大家可以通过声音判断出人的很多疾病。
心阳虚会有以下症状:平日极易心慌气短,不耐劳累,头昏乏力,前胸自汗,面色灰暗,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心虚的主要症状有:失眠多梦,心慌心跳,心烦口干,面色红赤,舌红苔少,脉细数。
七、秋季养生法则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这一原则。
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
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御寒、防燥,因此秋季主要养护好“肺”。
秋季养生如何养“肺”。
五脏之中“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的功能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来完成的,如果肺宣发肃降的功能出现了故障,就会引起通调作用受阻,所以,一些哮喘、小便不利等病症都要从“肺”找病根。
肺,对应金,金性清肃、收敛,肺本身也具清肃之性,以肃降为顺。
肺主皮毛,即全身肌肤,人的皮肤毛孔的吸收排汗也起着散热、吸热、传热的功能,以来调节体温。
金与秋天相呼应,因此秋季应该注意养肺。
肺和大肠相表里,人要大便时,一定是靠肺气把大便排出来的。
人们皮肤的一些症状也是和大肠有关,有些问题中医可能不直接针灸扎肺经,而直接取大肠经,泄大肠经的火就可以解决问题。
“肺音为哭”。
肺气足,哭的声音特别响亮。
《黄帝内经》曾经专门探讨过哭的问题,认为从一个人的哭声里,能听出很多东西,比如,一个人哭时要是流眼泪了,就说明他动了肝气,因为肝主木;如果哭得满头大汗,说明他动了心气,因为汗为心液;如果哭的时候流鼻涕,说明这个人动了肺气。
肺的情志是忧愁。
有肺病的人就喜欢哭,肺气虚的人会两觀红,眼睛里总有眼泪,是水汪汪的面象。
肺气的表现是咳。
比如人们在肺寒时会咳嗽,就是通过振动把肺寒振出去,所以肺“在变动为咳”。
肺阳虚的主要症状:略一活动就会气喘吁吁,咳嗽乏力,语音低微,身倦无力,背凉自汗,舌淡苔白。
肺阴虚的主要症状:身体盗汗,皮毛憔悴,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咳嗽痰干稠,咽干喑哑,腮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八、冬季养生法则冬季“藏”,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到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
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保阴潜阳,多次热食,保证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充足,以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的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而保证肾气旺盛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主水及主纳气、肾主水,是说“肾为水脏”,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主宰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
肾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发育:肾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依赖髓而充氧。
小孩才能发育健壮。
肾是人体冬季的代表,而寒冬季节最应该调养的就是肾脏。
肾与膀胱相表里。
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足,才能促进膀胱司开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存储与排泄。
“肾音为呻”。
呻,就是伸发。
元气藏于肾,所以如果一个人发出呻吟之声,那就说明动了“老本”。
一般人在疼痛、受伤、自虐、过度虚弱时发出呻吟之声。
肾的情志是恐。
恐也有正邪之象,正象是谨慎内守。
人有敬畏之心,知道谨慎,知道内守,这是肾精足的一个正象的表现。
恐的邪象就是“恐外散”,指人一惊恐,气就会散了,收摄不住。
肾的表现是栗,即哆嗦。
打哆嗦这个毛病实际上与肾病相关,如果肾特别寒,就会出现打哆嗦、打喷嚏实际上是振奋肾阳,是身体要通过打喷嚏的方式,把肾阳调起来,把寒气赶掉。
所以,一般受寒凉,身体好的人只打喷嚏,身体不好的人直接就会感冒。
肾味为咸,凡是咸味都可以调肾精上来,人活着,要靠盐每天调一点点元气,因为盐是最方便调肾气的东西。
肾阳虚会有以下症状:腰冷、腰以下发凉、手足发凉、头晕乏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男子精冷,女子带凉,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
肾阴虚的主要症状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手心足心胸心烦热,咽干腮红,消瘦盗汗,男子梦遗,女子带下,舌质偏红,脉细数。
九、脾脏养生指导脾对应土,而呼应的是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日这一过渡到下一个季节的关键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