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在此,
我们提出了此课题的研究。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目前朗读的现状,我们课题组成员特地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低年级老师列出的问题最多的是:平翘舌不分,轻声读不好,唱读,漏读,错读等等简单的语音错误。而中高年级的现状更不乐观:⑴难以开启个别学困生的“金口”,对朗读毫无兴趣。⑵学生的朗读缺乏感情投入。⑶学生课内愿读、认真读,课外不愿读、乱读。这些问题同时也是老师们最困惑、最急需
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
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我们组课题组成员着力研究,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必要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制度,并尽力保证研究工作的资金和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购置各种设备、召开各种研讨会,学校按实际投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1、学习相关理论,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
并明确课题分工。
2、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培养学生目标体系,召开研讨会,对
课题方案和培养学生体系进行修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8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实验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整理、分析和统计研究成果和数据,展示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学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一是节奏: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四)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
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
五、课题的实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以我们五年级三个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年级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老师们目前就“朗读指导”提出自己最困惑或最迫切要解决的是什么,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期间,结合教研组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理论修养,形成一套适合于儿童朗读指导的策略。
3.个案法。围绕个别朗读学困生,对其个体开展个别辅导,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适时撰写论文或案例等。
5.文献法。对其他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三)课题具体实施的内容
1、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训练要有层次。
在不同学段,应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在一节课中,初读、再读、品读、诵读等每一个环节也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恰当的目标。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备好每一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于永正老师就认为,朗读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由于备课时把课文读活了,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有目标,有方法,有激情,有水平。他执教《全神贯注》一课,导入后初读课文,要求一边读还要一边认字,注意拼音,要求读得正确流畅;学生自由读文后,指名分节朗读,了解学生对字词、文中破折号及内容的理解程度;接下来各组选代表(平时朗读最差的)比赛读第2、3、4段,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读好课文,无形中也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的高手挑战赛读,更是高潮迭起,对课文的学习也不断深入。
2、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朗读训练,追求实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朗读兴趣才能使课堂上书声琅琅,才能促使学生去理解文本,从而朗读得更生动。朗读要讲实效,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
朗读的形式多样,按音量大小划分,有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按速度快慢划分,有浏览、略读、精读等;按参与面划分,有个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