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设A 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髙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 读数a=2.340m, B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髙程为B 点髙程。
【解】水准仪的仪卜 {比=・,则B 尺的丿引[为b==1.363m,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o2、在2: 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cm,其测量中误差加力=±0.1cm,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 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 S 1-2, 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a ln = 197° 15f 27" +90° 29z 25" -180° =107° 44r 52"a l2 =107° 44 * 52" +106° 16’ 32" -180° =34° 01f 24" a 23 = 34 ° 01 24 7 +270 ° 52 ' 48 "-180° =124° 54’ 12rfa 34 = 124° 54’ 12" +299° 35「46" -180° =244° 29’ 58"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 40’ 30" , 39° 40’ 48" , 39° 40’ 54" , 39° 40f 42" , 39° 40f 36",试计算:①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一一39° 40r 42 7 :©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一一土":®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一一土" <.6、已知 a”<=89c 12〃 01" , x H = 3065.347m, y B = 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 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P, =32° 30’ 12",妙=262° 06' 16",水平距离分别为D /n = 123.704m, D,2 = 98.506m,试计算1, 2点的平而坐标。
《测量学》试题库 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否水平或仪器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
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通常采用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测量学课程试卷(二)参考答案
同济大学本科课程期末考试题题标准答案课程:测量学班级:专业:学号:任课老师:程效军姓名:出卷教师签名:教研管理室主任签名:日期:一、填空与选择题(共22分)1、测角、测距、测三维坐标、施工放样。
2、地籍要素、地物要素、数学要素。
3、测记法、电子平板法。
4、电子全站仪。
5、1:1000,(400,-500)。
6、( A )7、( A )8、( C )9、( A )10、( A )二、计算题及问答题1、(1)112.815m;(2)±3.85mm;(3)±1.96mm;(4)最弱点K距结点G的距离为2.33Km。
2、A的测量坐标(1024.290,888.949)。
3、(1)S=162.875m,'''0301243=β;(2)mmmmypxp0220.0,0218.0±=±=4、(1)图上0.1mm对应于实地的距离。
(2)确定比例尺以及点位测量精度;(3)1∶1000和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分别为0.1米和0.2米。
5、(1)P=16926.79平方米;(2)6.6±=pmm平方米。
6、(1)测站安置:在102处对中、后视定向、检查;(2)测出特征点101至138;(3)各点赋以地物代码;(4)将数据文件传输到计算机中;(5)用Autolisp程序生成初级图形;(6)编辑成图。
1。
测量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测量学第二版习题答案测量学第二版习题答案测量学是一门涉及测量、精确度和误差等概念的科学。
对于学习测量学的学生来说,习题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工具。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尤其是在自学的情况下。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测量学第二版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学的知识。
第一章:引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误差的分类。
习题一般涉及到对于测量误差的理解和计算。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理解。
比如,当我们使用一个卷尺来测量一根杆子的长度时,由于卷尺的精度限制和人为的读数误差,我们得到的测量结果可能会与真实值有一定的偏差。
这个偏差就是测量误差。
在习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测量误差的绝对值或者相对误差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第二章:测量误差的表示与处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测量误差的表示和处理方法。
习题一般涉及到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传递和误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来帮助理解。
比如,当我们使用一个天平来测量一块物体的质量时,由于天平的精度限制和人为的读数误差,我们得到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在习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误差的传递和影响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第三章:测量误差的传播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和方法。
习题一般涉及到误差传播的计算和分析。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
比如,当我们使用一个测量仪器来测量一个物理量时,由于仪器的精度限制和人为的操作误差,我们得到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在习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误差的传播规律和影响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第四章:测量误差的统计处理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测量误差的统计处理方法。
习题一般涉及到误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数据来帮助理解。
比如,当我们进行一系列测量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等统计量来对测量误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完整版)大学测量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答: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何谓高差?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
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某点的经度为118°45′ ,试计算它所在6°带及3°带的带号,以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答:N=INT(118°45′/6+1)=20 L=20*6-3=117° n=INT(118°45′/3+1)=40 l=40*3=120°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答: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的逐渐传递而累计增大到不能容许的程度,要求测量工作遵循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在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测角、量距、测高差。
第二章 水准测量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A 点高程是20.016m 。
当后视读数为1.124m ,前视读数为1.428m ,问A 、B 两点高差是多少?B 点比A 点高还是低?B 点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答:m h AB 304.0428.1124.1-=-= m H B 712.19304.0016.20=-= B 点比A 点低 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答: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
普通测量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普通测量学第二版习题答案普通测量学第二版习题答案普通测量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的学科,主要研究测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测量问题,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并分析数据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而《普通测量学》这本教材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编写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普通测量学第二版》中一些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 第一章:测量学概述1.1 什么是测量学?- 测量学是研究测量方法和测量数据处理的学科,它涉及到测量的各个方面,如测量误差、测量精度等。
1.2 测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1.3 什么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它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部分。
1.4 什么是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和准确程度,它与测量误差的大小和分布有关。
2. 第二章:误差与不确定度2.1 什么是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固定的偏差,它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真值。
2.2 什么是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引起的不规律的误差,它会导致测量结果的波动。
2.3 什么是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的度量,它包括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两个概念。
2.4 如何计算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标准偏差法、最大误差法和合成不确定度法等。
3. 第三章:测量数据的处理3.1 什么是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到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3.2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
3.3 如何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的可靠性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比对参考值和分析数据的一致性等方法来评价。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最基本的测量元素是:A. 距离B. 方向C. 高程D. 角度2. 测量学中,水准测量的目的是:A. 确定两点的水平距离B. 确定两点的高差C. 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D. 确定两点的绝对高度3. 以下哪项不是测量误差的来源?A. 仪器误差B. 观测者误差C. 环境误差D. 计算误差4. 测量学中,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是:A. 利用三角函数计算高差B.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距离C. 利用相似三角形计算高差D. 利用角度测量确定高差5. 在测量学中,全站仪的主要功能是:A. 测量水平距离B. 测量高程C. 测量角度和距离D. 测量面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采用_________坐标系。
7.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_________误差。
8. 测量学中,测量数据的精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
9. 测量学中,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_________测量。
10.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传递规律遵循_________定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及其特点。
12. 描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13. 解释三角测量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给定两个点A和B,已知A点坐标为(100, 200),B点相对于A点的方位角为45°,水平距离为50米。
求B点的坐标。
15. 给定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点坐标为(100, 200),B点坐标为(300, 200),C点相对于B点的方位角为120°,且BC边长为100米。
求C点的坐标。
测量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 角度2. 答案:B. 确定两点的高差3. 答案:D. 计算误差4. 答案:C. 利用相似三角形计算高差5. 答案:C. 测量角度和距离二、填空题6. 答案:笛卡尔7. 答案:随机8. 答案:中误差9. 答案:间接10. 答案:误差传播三、简答题11. 答案: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H 15.023+2.34=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b=17.363-16=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 及中误差Dm 。
【解】==dM D 23.2×2000=464m ,==dD Mm m 2000×0.1=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用来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坐标是()。
A. 直角坐标系B. 极坐标系C. 球面坐标系D. 地心坐标系答案:B2. 在测量学中,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
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方位答案:C3. 测量学中的“水准”指的是()。
A. 水平面B. 垂直面C. 倾斜面D. 倾斜线答案:A4.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直线方向的仪器是()。
A. 经纬仪B. 水准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5.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距离的仪器是()。
A. 经纬仪B. 水准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C6.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是()。
A. 经纬仪B. 水准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A7. 在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来源不包括()。
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环境误差D. 计算误差答案:D8.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分类不包括()。
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绝对误差D. 相对误差答案:C9.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点的高程的仪器是()。
B. 水准仪C. 测距仪D. 全站仪答案:B10. 在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分类包括()。
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绝对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经纬仪2.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距离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测距仪3.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高程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水准仪4. 测量学中,用于确定直线方向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经纬仪5.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6. 测量学中,测量误差的分类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7.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两点间距离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测距仪8. 测量学中,用于测量角度的仪器是______。
大学测量学(第二)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大学测量学(第二)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1-1、我国使用高程系的标准名称是(BD>。
A.1956黄海高程系B.1956年黄海高程系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D.1985国家高程基准1-2、我国使用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AC>。
A.1954北京坐标系B. 1954年北京坐标系C.1980西安坐标系D. 1980年西安坐标系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轴,向东为正B.轴,向东为正C.轴,向北为正D.轴,向北为正1-3、A点的高斯坐标为112240m,19343800m,则A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D >b5E2RGbCAPA 11带,66B 11带,63C 19带,117D 19带,1111-4、在( D >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点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
p1EanqFDPwA 100kmB 50kmC 25kmD 10km1-5、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D 不能代替1-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 C >A 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B 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C 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D 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1-7、地理坐标分为( A >。
A 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B 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C 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D 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A 28B 29C 27D 301-9、高斯投影属于( C >。
A 等面积投影B 等距离投影C 等角投影D 等长度投影1-10、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 B >。
《测量学》试题库 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否水平或仪器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
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通常采用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测量学知识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测量学知识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如直线O2其象限角与方位的关系是αO2=360°-RO2,则该直线位于第( )。
A、IVB、IIIC、ID、II正确答案:A2、施工测量的精度不包括( )。
A、施工测量控制网精度B、建筑物细部放样精度C、测绘仪器的精度D、建筑物轴线测设精度正确答案:C3、在1:500地形图上量得某两点间的距离0.2345,其中误差md=±0.2mm ,该两点间的地面水平距离D的中误差mD为( )。
A、±0.1 mB、±0.2 mmC、±0.1 mmD、±0.02 mm正确答案:A4、DJ6型光学经纬仪照准部不是其组成部分的是( )。
A、望远镜B、水平度盘C、竖直度盘D、水准器正确答案:B5、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t=l0+Δl+α(t-t0)l0,式中α表示为( )。
A、竖直角B、象限角C、钢尺的温度膨胀系数D、坐标方位角正确答案:C6、地形图的内容可归纳为四类,除了地形要素、注记要素、整饰要素还包括( )。
A、地貌要素B、数字要素C、数学要素D、地物要素正确答案:C7、平面点位的测设方法中极坐标法主要测设数据为( )。
A、距离D1、距离D2B、角度β 、距离DC、角度β1 、角度β2D、待定点X、Y坐标正确答案:B8、全站仪的圆水准器轴和管水准器轴的关系是( )。
A、相交B、相互垂直C、位于同一水平线上D、相互平行正确答案:A9、1:20万地形图分幅是按照( )A、经差4°,纬差6°B、经差2°,纬差1°C、经差3°,纬差2°D、经差1°,纬差40′正确答案:D10、为了保证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可从( )。
A、学历或技术职务或技能等级两方面进行控制B、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进行控制C、学历、技术职务或技能等级、实施检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控制D、实施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培训来进行控制正确答案:C11、圆曲线测设中,测设曲线的主点不包括( )。
现代普通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版 (修订版)精编版
现代普通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绪论教材第7页作业一、第3题现代测绘学的任务是什么?答:现代测绘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信息的采集、量测、描述和利用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1、研究和测定整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外层空间宇宙星体的自然形态、人文设施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
2、测绘各地区的地形图,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和设计等,提供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和电子地图。
3、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工程测设到实地上去,作为施工的依据。
作业二、第5题测量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有哪些作用?答:1、建筑测量将设计好的构建筑物的空间位置,测设于实地,包括建筑物轴线、场地平整、高程和垂直度的控制、设备安装测量。
2、桥梁工程包括桥梁控制网、桥墩、及其附属建筑物的测量工作。
3、地下工程施工测量地下隧道、地铁工程等测量工作4、变形监测在施工的同时,要根据建构筑物的要求,进行变形观测,直至建构筑物停止变形为止,以监测构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为施工和保护建筑物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2章测量学的基础知识教材第24页作业三、第1题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起何作用?答:用静止的海水面延伸并通过陆地而形成的一个闭合曲面,来代替地球的自然表面。
其中通过平均海水准面的哪一个,称为大地水准面。
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作为(水准)绝对高程系统的一个基准面。
作业四、第3题参考椭球和地球总椭球有何区别?答:区别为:参考椭球只用与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具有局限性。
总地球椭球用与世界各国,是目前与大地体密合的最好的椭球体。
作业五、第4题测量中常用坐标系有几种?各有何特点?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标?答:(1)天文坐标系;(2)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H表示地面点的空间位置,以法线为基准线,椭球体面为基准面,因此同一点的垂线和法线不一致,因而产生垂线偏差,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有:① 1954年北京坐标系; ②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③ WGS~84坐标系。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1-1、我国采用高程系则的标准名称就是(bd)。
a.1956黄海高程系b.1956年黄海高程系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d.1985国家高程基准1-2、我国使用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ac)。
a.1954北京坐标系b.1954年北京坐标系c.1980西安坐标系d.1980年西安坐标系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则中,纵轴为(c)。
a.x轴,向东为正b.y轴,向东为正c.x轴,向北为正d.y轴,向北为正1-3、a点的高斯座标为xa?112240m,ya?19343800m,则a点所在6°拎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d)a11带,66b11带,63c19带,117d19带,1111-4、在(d)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展开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点的乌平面替代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量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
a100kmb50kmc25kmd10km1-5、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d)。
a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替代b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替代c不论多小距离都可以替代d无法替代1-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c)a纵坐标北端起至逆时针b横坐标东端起至逆时针c纵坐标北端起至顺时针d横坐标东端起至顺时针1-7、地理坐标分成(a)。
a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b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c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d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b)a28b29c27d301-9、高斯投影属(c)。
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1-10、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b)。
ax与y轴交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bx与y轴交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cx与y轴维持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dx与y轴交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第2章水准测量2-1、水准仪的(b)应当平行于仪器竖轴。
6_测量学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5.023+2.23=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b=17.363-16=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3.2×2000=464m ,==d D Mm m 2000×0.1=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34α124°54′12″+299°35′46″-180°=244°29′58″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现代普通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普通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版(清华⼤学出版社)现代普通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版(清华⼤学出版社)第1章绪论教材第7页作业⼀、第3题现代测绘学的任务是什么?答:现代测绘学的任务是:研究⼈类对赖以⽣存的地球环境信息的采集、量测、描述和利⽤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1、研究和测定整个地球的形状和⼤⼩以及外层空间宇宙星体的⾃然形态、⼈⽂设施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
2、测绘各地区的地形图,建⽴地理信息系统;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和设计等,提供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和电⼦地图。
3、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程测设到实地上去,作为施⼯的依据。
作业⼆、第5题测量学在⼟⽊⼯程建设中有哪些作⽤?答:1、建筑测量将设计好的构建筑物的空间位置,测设于实地,包括建筑物轴线、场地平整、⾼程和垂直度的控制、设备安装测量。
2、桥梁⼯程包括桥梁控制⽹、桥墩、及其附属建筑物的测量⼯作。
3、地下⼯程施⼯测量地下隧道、地铁⼯程等测量⼯作4、变形监测在施⼯的同时,要根据建构筑物的要求,进⾏变形观测,直⾄建构筑物停⽌变形为⽌,以监测构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为施⼯和保护建筑物提供第⼀⼿资料。
第2章测量学的基础知识教材第24页作业三、第1题何谓⼤地⽔准⾯?它在测量⼯作中起何作⽤?答:⽤静⽌的海⽔⾯延伸并通过陆地⽽形成的⼀个闭合曲⾯,来代替地球的⾃然表⾯。
其中通过平均海⽔准⾯的哪⼀个,称为⼤地⽔准⾯。
在测量⼯作中的作⽤是:作为(⽔准)绝对⾼程系统的⼀个基准⾯。
作业四、第3题参考椭球和地球总椭球有何区别?答:区别为:参考椭球只⽤与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具有局限性。
总地球椭球⽤与世界各国,是⽬前与⼤地体密合的最好的椭球体。
作业五、第4题测量中常⽤坐标系有⼏种?各有何特点?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标?答:(1)天⽂坐标系;(2)⼤地坐标系:以⼤地经度L,⼤地纬度B和⼤地⾼H表⽰地⾯点的空间位置,以法线为基准线,椭球体⾯为基准⾯,因此同⼀点的垂线和法线不⼀致,因⽽产⽣垂线偏差,⽬前我国常⽤的坐标系有:① 1954年北京坐标系;② 1980年国家⼤地坐标系;③ WGS~84坐标系。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测量学的基础知识1.地球特征,大地水准面的形成,地球椭球选择与定位。
地球形状和大小。
水准面的特性。
参考椭球面。
2.确定点位的概念。
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
3.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
天文坐标(λ,φ),大地坐标(L ,B ),空间直角坐标(X ,Y ,Z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 ,y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x ,y )。
高斯投影中计算带号的公式:()()取整数部分取整数部分=+︒-==+=13/'30116/P P n N λλ计算中央子午线的公式:n N 33636=︒-︒=︒︒λλ 4.地面点的高程。
1985年国家黄海高程基准。
高程与高差的关系:''A B A B AB H H H H h -=-=。
5.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对距离的影响:223RD D D ≈∆对水平角的影响:"6.0≤ε对高差的影响:R D h 2/2=∆ 6.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
测量工作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检核。
测量工作的内容: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
习题与思考题1.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起何作用?答:静止平衡状态下的平均海水面, 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水准面。
特性: 唯一性、等位面、 不规则曲面; 作用:测量野外工作的基准面。
2.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几种?各有何特点?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标?答: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 北京某点的大地经度为116º20′,试计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带带号,相应六度带和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答:()().391]3/'301[;201191]6[=+︒-==+=+=P P n N λλ L 0=6 ºN -3 º=117 º ;L ’0 =3ºn=117 º。
大学测量学第二版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1、设A 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 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 A 、B 两点之间,读得 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 H i +=,那么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363m,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 16nld =23.2cm,其测量中误差 m d ± 0.1cm,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D 及中误差m D .3、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 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 B - 1, 1 -2, 2-3, 3― 4的坐标方位角.【解】 B1197° 15' 27〞 +90° 29' 25"-180 ° =107° 44' 52"12107 ° 44' 52〞 +106° 16' 32"-180 ° =34° 01' 24"2334° 01' 24〞 +270° 52' 48〞 -180 34124° 54' 12〞 +299° 35' 46〞 -180 ° =244° 29' 58"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 40' 30〃,39° 40' 48〃,39° 40' 54〃,39° 40' 42〃,39° 40' 36",试计算:①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一一39° 40' 42〃 ;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一一土〃;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一一土〃.6、 AB 89° 12' 01〃,x B 3065.347m, y B 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 B 一1 一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 32 30' 12" ,1 261° 06' 16",水平距离分别为D B 1 123.704m,D 1298.506m,试计算1, 2点的平面坐标.【解】1〕推算坐标方位角B189° 12' 01〞 -3230' 12〞 +180° =236° 41' 49"236° 41, 49〃 -261 ° 06, 16〃 +180° =155° 35, 33〃2、在1 : 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 【解】D dM X2000=464m m DMm d 2000 x =200cm=2m=124° 54' 12" 12图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2〕计算坐标增量x B1 Xc os236° 41' 49" =-67.922m , y B1 Xsin236° 41' 49" =-103.389m . Xcos155° 35' 33" =-89.702m ,3〕计算1, 2点的平面坐标X I 2997.425m y 1 2031.876m X 2 2907.723m y 22072.581m 、试完成以下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完成以下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9、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其中仪器高i = 1.52m,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 90° L o 〔水平距离和高差计算取位至需要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10、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12,计算取位到111、在测站 A 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 1.45m,望远镜盘左照准 B 点标尺,中丝读数 v 2.56m,视距间X l2y12x sin155 35' 33〞 =40.705m .隔为l 0.586m,竖盘读数L =93° 28',求水平距离 D 及高差h . 【解】D1001cos 2(90 L) 100X x (cos(90-9328' )+-4.647m 、限制点 A 、B 及待定点P 的坐标如下:点名X(m)Y(m)方向方位角(.’〃)平距(m)ABAf B 99 19 10PAf P62 21 59试在表格中计算 A- B 的方位角,Z P 的方位角, Z P 的水平距离.13、如下列图,水准点 BM A 的高程为33.012m, 1、2、3点为待定高程点,水准测量观测的各段高差及路线长度标注在图中,试计算各点高程.要求在以下表格中计算.点号L(km)h(m)V(mm)h+V(m)H(m)A1++2++3A辅助计算f 咨30vL (mm)=± 36.7mm14、以下列图为某支导线的数据与观测数据,试在以下表格中计算28' )) 2=58.386mh D tan(90 L) i v xtan(-3 1、2、3点的平面坐标.31 ,32 ,34与 35计算取位到秒.点名X(m)Y(m)点名X(m)Y(m)1425331=305° 12' 〃,32 =72° 34'〞34=191° 14' 〃,35=126.46' 〃16、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丈量了5次,各次丈量的长度分别为:、、、139.428m 、.试求:(1)距离的算术平均值;(2)观测值的中误差; (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解】l =139.428m, m =± 0.012m, m ? =± 0.005m, K 「==1/27885.17、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 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计算题1415、1、2、3、4、5五个限制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计算出方位角1_【解】 - ,D/15000 =15000=0.011m.D 1500018、某点的大地经度L=112.47',试求它所在的统一6.带与统一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 3 一【解】在统一6带的带号一一N Int( 0.5) =1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6N 3=111°6在统一3°带的带号一一nInt(- 0.5) =38,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 O 3n=114.319、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20、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的计算.21、完成以下列图根附合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22、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测站点高程H 0=65.349m,仪器高i = 1.457m,竖盘指标差x=-6',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 900 L o (水平距离和高程计算取位至0.01m,需要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000=464m ,==d D Mm m 2000×=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
-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6、已知=AB α89°12′01″,=B x 3065.347m ,=B y 2135.265m ,坐标推算路线为B →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 β32°30′12″,=1β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B D 123.704m ,
=12D 98.506m ,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
=1B α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α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1B x ×cos236°41′49″=-67.922m ,
=∆1B y ×sin236°41′49″=-103.389m 。
=∆12x ×cos155°35′33″=-89.702m , =∆12y ×sin155°35′33″=40.705m 。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1x 2997.425m =1y 2031.876m =2x 2907.723m =2y 2072.581m 、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一测回 B
— A 左 0 06 24 111 39 54
111 39 51
C 111 46 18 A
右
180 06 48
111 39 48
C
【
291 46 36
8、完成下列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 (° ′ ″)
'
半测回竖直角
指标差 (″) 一测回竖直角 (° ′ ″ )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 ′
″)
A
B 左 81 18 42 【
8 41 18 6 8 41 24 右 278 41 30 8 41 30 C
左 124 03 30
-34 03 30 12
-34 03 18
右
:
235 56 54
-34 03 06
9、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
其中仪器高i =1.52m ,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 L -=0
90。
(水平目标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
竖盘读数 (°′″) 水平距离(m)
高差(m) 1
83º50'24"
`
10、已知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12α,计算取位到1″。
点名 X(m) Y(m) 方向 方位角(°′″)
1 "
2 1→2
191 14
11、在测站A ,视距间隔为=l 0.586m ,竖盘读数L =93°28′,求水平距离D 及高差h 。
【解】=-=)90(cos 1002
L l D 100××(cos(90-93°28′))2=58.386m
=-+-=v i L D h )90tan(×tan(-3°28′)+-4.647m 、已知控制点A 、B 及待定点P 的坐标如下:
点名 —
X(m)
Y(m) 方向 方位角(°′″)
平距(m)
A ]
B
A →
B 99 19 10 P
^ A →P
62 21 59
13、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A BM 的高程为33.012m ,1、2、3点为待定高程点,水准测量观测的各段高差及路线长度标注在图中,试计算各点高程。
要求在下列表格中计算。
点号 L(km) '
h(m)
V(mm) h+V(m) H(m) A
1
+ +
2
+ +
}
3
)
A
.
∑
计算题13。
辅助计算
L
f h 30±=容(mm)=±36.7mm
14、下图为某支导线的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试在下列表格中计算1、2、3点的平面坐标。
点名
水平角 方位角 水平距离 x ∆ y ∆ ·
x
y °′″ °′″
m m m m m ,
A
237 59 30 B 99 01 08 {
157 00 38
1 167 45 36 144 46 14 |
2 12
3 11 2
4 87 57 38 )
3
15、已知1、2、3、4、5五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计算出方位角31α,32α,34α与35α计算取位到秒。
点名
X(m)
Y(m) 点名 X(m) Y(m) 1 .
4
2 5 、
3
31α=305°12′″,32=72°34′″ 34α=191°14′″,35α=126°46′″
16、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丈量了5次,各次丈量的长度分别为:、、、139.428m 、。
试求:
;
(1) 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2) 观测值的中误差; (3)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 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
【解】l =139.428m ,m =±0.012m ,l m =±0.005m ,l K ==1/27885。
17、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67.38m ,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
【解】
15000
1
<
∆D ,15000D =∆=15000=0.011m 。
18、已知某点的大地经度L =112°47′,试求它所在的统一6°带与统一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解】在统一6°带的带号——)5.063
(Int ++=L N =1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60-=N L =111° 在统一3°带的带号——)5.03
(Int +=L
n =38,中央子午线经度为n L 30
='=114° 。
计算题14
19
、
20
21
22、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
已知测站点高程0=65.349m ,仪器高=1.457m ,竖盘指标差
x =-6′,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 L -=090α。
(水平距离和高程计算取位至0.01m ,需要写出计算公式和
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