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确保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的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因素或条件。
2.风险: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害程度。
3.辨识:通过调查、研究等手段,确定危险源的种类、数量、特点和分布。
4.评价:根据危险源的特征、暴露途径等因素,分析和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的潜在危害。
5.控制: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降低、消除危险源造成的风险。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辨识目标本企业应对全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确保辨识结果准确、全面。
第五条辨识方法本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文献查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和行业经验等文献,了解和辨识常见的危险源。
2.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寻找存在的危险源。
3.员工意见征集:通过员工意见调查、安全巡查等方式,征集员工对潜在危险源的看法和建议。
4.专家咨询: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提供专业意见。
第六条辨识结果记录本企业应对危险源的辨识结果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辨识报告。
对于发现的危险源,应明确其危险性级别、暴露途径、可能的损害后果等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建议。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七条评价范围本企业应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对人员、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安全: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安全的潜在危害,例如人员伤亡、中毒等。
2.财产安全:评估危险源对财产的潜在损失,例如设备损坏、火灾等。
3.环境安全:评估危险源对环境的潜在破坏,例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序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系统地识别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能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定义危险源:指能够引起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体、材料、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
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管理层负责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各部门负责自身工作区域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做好记录与报告;3. 所有员工必须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工作,积极提出改进建议。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 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计划,明确工作范围和时间节点;2. 开展工作区域的危险源辨识,按照先进的识别方法和工具进行,详细记录识别结果;3. 对辨识结果进行风险评价,包括对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可控性进行分析;4. 基于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防范、隔离措施、预警标识等;5. 定期复评已评价的危险源,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6. 实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和报告,并建立档案。
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1. 直接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发现并记录可见的危险源;2.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员工发放调查问卷,征求他们对工作环境和作业活动的意见和建议;3. 风险矩阵法:通过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分别分级,绘制出风险矩阵图,以辅助风险评价;4. 专家评估法:邀请安全专家参与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来确定风险水平;5.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通过对设备或系统的故障模式和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评估风险;6. 事件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件树,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发展路径,评估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财产的伤害和工作环境破坏。
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额评价评价管理工作。
3、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2)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3)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4)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____)进行.4、评价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5、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6、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____可能性L____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后果,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有助于企业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并通过管理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制度要点。
二、危险源识别方法1. 设备设施检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正常性、维护保养情况、使用年限、安全装置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2. 工艺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溺水等潜在危险,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3. 工作岗位调查法通过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调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如高处作业、热作业、机械作业等,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评价方法1. 风险矩阵评价法将危险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相交,得到不同风险级别。
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中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低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进行常规管理。
2. 初步危险性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初步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危险源本身的危害程度、可能的事故后果、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点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根据其风险等级确定管理要求。
2. 重大危险源的标识和记录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在危险源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提醒标识,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同时,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3.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危险和风险无处不在,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因此,对于危险的准确辨识和风险的评价成为了组织管理和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一)目的:1. 确定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2. 辅助组织管理层和员工认识危险和风险的概念,提高危险和风险意识;3.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事故损失和财产损失,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并将在组织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三、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2. 科学、准确、系统,尽量量化和可视化;3. 全员参与,责任明确;4. 持续改进,适应变化。
(二)方法:1. 辨识危险:通过危险源的识别和特性分析,明确危险源的种类和影响;2. 评价风险:通过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的量化,确定风险的等级;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危险管控措施;4. 监控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定期评估危险和风险。
四、工作流程(一)危险辨识流程:1. 收集信息:收集组织内外的各类信息,包括设施、设备、人员、技术、环境等;2. 识别危险源: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3. 分析特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特性分析,包括危险源的种类、危险程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4. 辨识危险:根据特性分析结果,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其对组织的危害程度。
(二)风险评价流程:1. 评估概率:根据辨识结果,对每个危险源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2. 评估影响: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辨识结果,对每个危险源对组织的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分为重大、严重、一般三个等级;3. 评估风险:根据概率和影响的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以及所有员工。
第三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应遵循科学、综合、系统、预防的原则。
第五条单位应建立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与权限。
第二章危险源识别第六条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确认的过程。
第七条危险源识别应全面、深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如空气污染、噪声、震动等;2. 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3. 物质原辅材料的危险源,如有毒有害物质、易燃物质等;4. 作业方式的危险源,如高空作业、维修作业等。
第八条单位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工作场所巡查;2. 安全检查、监测;3. 安全培训与教育;4. 事故隐患排查。
第九条单位应建立完善危险源识别的记录与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危险源识别的时间、地点、人员;2. 危险源的性质、位置、可能带来的危害;3. 危险源的识别结果与处理措施。
第十条单位应及时处理发现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与消除。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一条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第十二条风险评价应包括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考虑潜在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应确保科学、公正、客观,依据相关标准或方法进行。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危险源的特性和性质;2. 动态变化的环境因素;3. 单位的现有风险管理措施。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明确风险的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范文1、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重大的风险,通过初始、基于问题及持续的风险评价,实现对风险评价的动态、闭环的管理,定期或及时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回顾,风险评价的结果文件化。
2、设备、设施风险评价,工程地质风险评价,职业卫生风险评价,交通、运输风险评价,危险物料风险评价,火灾风险评价,水灾风险评价,紧急情况风险评价,为风险评价计划配备了相应的资源。
3、危害辨识、风险辨识、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风险控制。
对关键流程及其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与之相关的安全、健康影响及故障模型,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措施。
识别和评价下列职业危害及其影响,包括: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心理因素危害。
列出职业危害因素清单,并确定暴露于职业危害的员工人数、暴露时间及相关风险。
对识别的暴露于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机工效,可能造成严重风险的危害完成了监测。
识别和评价火灾、水灾、滑坡等灾害及其影响。
识别和评价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及其影响。
初始风险评价结果文件化。
职业危害的监测符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比例,职业危害监测设备定期校正的比例。
照度测量过程考虑应急时的照明设备、照明时间、能见度、照明源布置情况。
对识别的暴露于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机工效,可能造成严重健康风险的危害,完成定量监测的比例。
在对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时,包括设备的下列因素: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考虑可能的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凿岩、穿孔机械,铲装机械,提升、运输机械,排土机械,破碎机械,排水机械,压风机械,支护机械。
风险概述保持:一致性,可审核性,持续性。
人机工效调查包括以下方面:重复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座位舒适度,环境条件,易接近程度。
在对心理性危害进行识别时,考虑下列因素:工作因素,人为因素,个人生活环境因素。
机动设备与交通风险评价中,考虑下列因素:采购,维护,检查,自然环境,运输物料特性,路线,时间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该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服务、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分类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包括:(1)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物质特性、设备设施等;(2)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3)对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编制危险源清单,记录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和风险等级;(5)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复查和更新。
三、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不同危险源及其对职工造成的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风险评价的步骤包括:(1)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2)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危险源特性、职工暴露情况等;(3)评估危险源对职工健康的风险程度;(4)编制风险评价报告,提出控制措施建议;(5)定期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和更新。
四、风险控制措施1.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风险控制措施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良设备、安装防护装置等;(2)行政管理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设立警示标识等;(3)个体防护措施,如配备防护设备、提供培训等;(4)应急预案和演练,如制定灾难恢复方案、进行紧急演练等。
五、监督与改进1.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督促改进。
2. 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不断完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六、纪律与违规处理1. 本单位的职工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并配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
2. 对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的职工,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等。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公司的工作场所安全和员工健康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应急预案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说明。
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首先,公司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即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性危险源等各种类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公司能够清楚地了解工作场所的风险情况,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
在辨识完危险源后,公司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的危险性和暴露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具体的风险等级。
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危险源和风险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二、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目标是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
工程控制包括对设备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以减少危险源的产生或消除。
管理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培训和监督等手段,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防止他们受到风险的威胁。
个体保护措施则是通过佩戴个体防护器材来保护员工自身免受风险的伤害。
三、应急预案另外,公司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
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和流程,以及相关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分工等。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监督检查为了确保上述制度的有效实施,公司还需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监督检查可以由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他们需要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还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和投诉等途径,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控制不到位的问题。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收集信息:收集与企业、员工和公众安全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有关设备、物质、工艺、环境、操作等方面的信息。
2.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的信息,识别与企业安全相关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电气危险源等。
3.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对历史事故、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加以辨识。
4.定性分析: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对安全、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程度。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和风险程度,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概率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即发生的可能性。
2.风险严重程度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伤害、危害或损失的严重程度,包括人身伤害、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
3.风险等级划分:综合考虑风险概率和风险严重程度,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4.风险评估报告: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报告,明确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程度,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管理制度1.责任分工: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辨识和评估工作正常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源。
2.工作流程:明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识别和评价等多个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文件记录:建立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危险源辨识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便于随时查阅和回顾。
4.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总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源,减少事故和风险的发生。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危险源的全面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一、前言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工人健康的基本措施。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工艺、材料、场所、人员等要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记录。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1)开展危险源辨识调查:调查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引发事故的条件,包括设备、工艺、人员、作业场所等方面;(2)借鉴现有经验和数据:了解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事故经验和数据,分析其产生事故的原因和危险源,并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类比和推演;(3)参考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源的划定和识别标准,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项核查。
2.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量化、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评价:(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其与安全标准和要求的符合程度,判断其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威胁程度,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排序;(2)定量评价:通过测量、分析危险源的物理参数、化学成分、人体接触剂量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可以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如测量设备的噪声、光照强度、化学品的浓度等。
三、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安全和健康的威胁。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控制:1.技术措施(1)优化工艺和设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例如,通过改进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减少安全隐患和操作错误的可能性;(2)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减少风险对员工和生产设备的影响,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合同工、外包人员等。
第三条主要职责本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制定风险评价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方法,并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辨识对象本企业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包括对工作场所、工艺设施、化学品、机械设备等进行辨识。
第五条辨识方法本企业采用现场检查、访谈、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其中,现场检查是主要的辨识方法,以发现隐藏的危险源为目标。
第六条辨识记录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当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记录在企业的危险源数据库中,以供后续的风险评价和管理使用。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七条风险评价方法本企业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对于特别重要或者特别危险的危险源,还可以进行专门的风险评估。
第八条风险评价内容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识别工作活动中的可能危及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危险源。
2. 根据危险源对员工的危害程度和暴露程度,评估风险等级。
3. 分析和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 提出改进控制措施的建议。
第九条风险评价周期风险评价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进行一次。
第四章风险管理第十条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本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 合理修改工艺流程,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 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危险源进行控制。
4. 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 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6. 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难。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该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类别;2. 列举每个危险源类别下的具体危险源;3. 采用专业工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设备危险、工艺危险等;4. 归纳总结危险源,生成危险源辨识报告。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危险源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3.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工具和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4. 生成危险源评价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和判定方法;2.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3.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和巡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复查,及时更新管理措施。
五、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1.1 管理目标1.2 适用范围2. 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2.2 综合管理2.3 法律依据3.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3.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3.2 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4. 重大危险源管理4.1 重大危险源的判定标准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4.3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复查5. 安全培训和教育5.1 员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2 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实施6. 安全责任和奖惩制度6.1 安全责任的界定和分工6.2 安全奖惩制度的规定7. 事故报告和调查7.1 事故报告和登记7.2 事故调查和分析8. 制度执行和监督8.1 制度执行的程序和要求8.2 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9. 附则9.1 重大危险源清单9.2 参考文件9.3 修订记录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范本(三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涉及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具体执行由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第四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科学、客观、综合、全面、预防优先。
第五条本制度应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第六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目标、任务、原则、方法与程序。
第七条本制度的修订应及时进行,以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第八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目标是:全面识别分析企业所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提出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降低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任务包括:对企业内所有可能产生危害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危险源可以被有效控制。
同时,及时对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补充完善现有的风险管控措施。
第三章原则第十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2. 客观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3.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危害程度,综合评估风险的大小。
4. 全面性原则:对企业内所有可能产生危害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确保不遗漏。
5. 预防优先原则:在辨识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优先考虑预防控制。
第四章方法与程序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有:现场观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数学计算等。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包括:确定辨识与评价的范围和目标、收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分析信息和数据、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确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建立风险管控措施、监督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项目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条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技术条件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二)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原材料和半成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四)职工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五)周边环境是否对安全产生影响;(六)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全面覆盖,记录辨识结果并及时整理。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当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二)对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三)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进行防控的危险源。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风险评价应定期进行复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九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项目、岗位进行指导,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
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
(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导致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重伤及以上事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