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5篇
以和为贵5篇——读《将相和》有感今天我们学习了《将相和》。
我受益匪浅。
《将相和》这篇文章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文章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勇敢机智的蔺相如和勇于改过的廉大将军廉颇。
这两人中我最欣赏蔺相如。
他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很令我感动和钦佩。
蔺相如切身感受到了文臣、武将“和”的强大,所以他才有如此宽广的胸怀。
而当廉颇得知蔺相如躲避自己是为了“和”,为了国家的利益时,他也能幡然醒悟,进而放下身段,负荆请罪,从此和蔺相如结下刎颈之交,这同样说明了廉颇也有一个宽广的胸怀。
“人和则国家兴旺”。
是这个历史故事带给我最深刻的启示。
所以我从中感悟到无论学习、生活中,都要注意团结一心,以集体利益为重。
由此我也想到,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知错能改。
有一次我和妈妈顶嘴,结果妈妈生气了。
其实事后我知道是自己错了,可就是不愿去承认。
今后我应该学习廉颇错了知道改过。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生活中不要为了争一口气,就置集体利益于不顾;遇到纠纷,最好换位思考一下,也许这样就会免去一场风波。
片段小练笔李馨悦把单春霖加到讲台前“兴师问罪”。
只见她满脸怒容,有些气急败坏地对他“吼”道:“你为什么评语中给我写那么多错别字?是嫌我写的不好吗?”单春霖先是呆若木鸡,之后又摇摇头吞吞吐吐说:“不……是”。
李馨悦接下来却不知道接着该问什么了。
老师在一旁“煽风点火”:“接着追问呀!”李馨悦于是指指黑板,又指着作文说:“老师在黑板上都写了‘具体’的‘具’,你怎么还写‘句号’的‘句’呢?”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在她的追问下,单春霖呆呆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
在老师的提示下,他言不由衷地说了一声:“对不起!”并马上改正了过来。
本班同学近视情况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的眼睛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
以德服人_
以德服人
【成语】:以德服人【拼音】:yǐ dé fú rén
【解释】: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出处】: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臣闻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
”
【拼音代码】: ydfr
【反义词】:以力服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
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德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家训家规及简明注解
1、百善孝为先、诚信为本、以和为贵、以德服人;2、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3、晚辈必须尊重长辈,弟弟妹妹听哥哥姐姐的话;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5、踏踏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6、尚节俭、爱劳动、善读书;7、诚实做人,和善待人;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简要注解: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
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的家训家规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
家训家规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它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是我国历史上众多仁人义士的立家之本。
1、百善孝为先;2、要尊敬师长;3、热爱祖国;4、仪表端庄;5、团结同学,助人为乐;6、养成谦虚诚实的优良品格7、戒骄戒躁;8、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9、要明辨是非、爱憎分明;10、学习上要知难而进,不可玩物丧志。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什么是家规呢?家规、家训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是所说家风。
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
家风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
家训家规也就是古时一个家族的家法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遵从父母教导,进出家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见到老师、长辈、熟人要主动热情打招呼,不可视而不见或见而避之;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具有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和热情;站如松、立如钟、走如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要脚踏实地,不可弄虚作假,任何时间、任何理由,都不准说谎;不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独立完成,认真做事不可草率了事,今日事今日毕,不可无故拖延;积极向自己周围的人宣扬正能量,为创建和谐社会加把劲;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疑难问题,不耻下问,把攻克难题当作一种乐趣;除周末、假期可以有条件有限制地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以外其它时间不得看电视、玩电脑。
文言文《催科》翻译
昔者,有国名曰周,周室之世,诸侯分封,有大夫家,号为公族。
其中有一大夫,名曰公孙,为人聪慧,善文辞,颇得周室之宠爱。
公孙好学,尤爱诗书,常游于书馆,与诸儒子讲论经义,议论风生。
时值春秋之际,周室衰微,诸侯纷争,战乱不息。
公孙深感忧虑,于是乃作《催科》一篇,以警示世人,劝君王以德治国,以和为贵。
《催科》曰:天地之间,万物生生不息,乃阴阳和合之所致。
君王治国,亦宜效法天地,以阴阳和合之道,调和万民。
若阴阳不和,则万物凋零;若君王失德,则国家衰败。
吾闻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纪不明,家道不兴。
君王若不能正己身,何以正天下?是以,君王当以德治国,以仁爱民,以礼治世。
吾观今日之世,诸侯割据,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吾心忧之,故作《催科》一篇,以警世人。
吾愿诸侯能息干戈,罢战乱,共谋天下太平。
君王治国,宜先正己身,以德服人。
德者,国之宝也。
君王若能以德服人,则四海之内,皆愿归附。
若君王无德,虽得一时之权,终将失之。
吾愿诸侯,勿以武力相争,当以德义相劝。
战乱虽能一时得利,但长久之计,必以和为贵。
和则民安,和则国强。
吾闻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吾虽为大夫,亦愿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
愿诸侯能以和为贵,共谋天下太平,以保百姓安居乐业。
《催科》之作,意在警示世人,劝君王以德治国,以和为贵。
愿诸侯能和睦相处,共谋天下太平,使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翻译:从前,有一个名叫周的国家,周朝的时期,诸侯分封,有一个大夫家族,被称为公族。
其中有一个大夫,名叫公孙,他聪明机智,擅长文学,很受周室的宠爱。
公孙热爱学习,尤其喜欢诗书,经常在书馆里,和许多儒生讨论经义,议论风生。
当时正值春秋时期,周朝衰落,诸侯纷争,战乱不断。
公孙深感忧虑,于是写了一篇《催科》,用以警示世人,劝说君王以德治国,以和为贵。
《催科》中说:天地之间,万物生生不息,是由于阴阳和谐所致。
君王治理国家,也应该效法天地,用阴阳和谐的方法,调和万民。
如果阴阳不和谐,万物就会凋零;如果君王失去道德,国家就会衰败。
人以和为贵的名言名句
人以和为贵的名言名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礼之用,和为贵。
4、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5、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张九龄
6、礼让一寸,得扎一尺。
——曹操
7、得饶人处且饶人。
——曹雪芹。
8、人无论走到何处都是一样的,应当忍受,不该一味固执,跟社会作无谓的斗争。
只要心安理得,我行我素就行了。
要使人真正成为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车尔尼雪夫斯基
9、我们在社会上故意把自己弄得狼狈可笑,仍然是由于虚荣太甚,想从人们的恶意中窃取快乐;别人怕以产生这种恶意,原来也是由于我们激起他们的的嫉妒所致。
——司汤达
10、我们并不鄙弃一切有恶习的人,但我们鄙弃一点美德都没有的人。
——佚名
11、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何忧于人间之委曲?——嵇康。
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言警句
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言警句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表达了人们追求和谐、和睦、和平的理念。
以下是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言警句:
1.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
——中国传统谚语
2. 民以食为天,国以和为贵。
——《汉书》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4.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5. 天地之道,以和为贵。
——《中庸》
6. 夫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
7. 和则万物皆合,不和则万事皆裂。
——明代王廷相
8.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
9. 和则喜,戚则忧,万物相随。
——唐代白居易
10.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
——《道德经》
这些名言警句表达了人们对和谐、和睦、和平的追求,也启示人们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语
1.倡导多边主义:秉持“一带一路”合作理念,推进国际化进程,重视发展中国家利益,构建起了全球多层次的合作网络。
2. 和为贵: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国际和平、稳定和发展,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互利共赢:倡导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
4. 友谊第一、利益第二:秉持平等、互信、互利、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推动国际友好合作。
5. 以和为贵:倡导和平解决争端,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6. 以信为本:坚持诚信、守信原则,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声誉。
7. 以德服人:通过文化交流、对外援助等方式,提升国家软实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8. 携手共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 1 -。
收集2个古今“以和为贵”或“积德行善”典故;收集5句“和”或“善”名言警句
收集2个古今“以和为贵”或“积德行善”
典故;收集5句“和”或“善”名言警句
古今“以和为贵”或“积德行善”典故:
1. 古代历史上传说中的“太公钓鱼”,是“以和为贵”的典型
代表。
太公望在岳阳城下钓鱼,因为在他心中,渔民们一直都需水上
不得安生,而他心中也有着仁爱之心。
于是,他顺其自然、顺水顺民,没有为了自己而破坏水上秩序,终于得到民心。
2. 今天的“德州扶贫支教”活动,则是“积德行善”的代表。
这是一项公益活动,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和父母。
通过帮助大家,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让更多人能够积极参与
到社会的发展中去。
五句“和”或“善”名言警句:
1. 和为贵,和者天下之大本也。
——《礼记·大学》
2. 和而不同,同而不一,人之过也。
——《孟子·公孙丑》
3. 善心是仁爱的源泉,仁爱是集体的荣光。
——雷锋
4. 只有以善为镜,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庄子·内篇》
5. 善举必定得到回报,虽然不一定是今天,但一定是有的。
——佚名。
以德服人赢人心的名言
以德服人赢人心的名言1.为人以德服人,处世以情感人。
2.孟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以德予他者谓之仁,德服也,中心悦而诚之。
4.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
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5.为善,虽一介寒士,人服其德;为恶,虽位极人臣,人议其过。
所以说,做人德为本也、财为末也。
6.以法服人,其外若密,以德实疏;以德结人,其外虽疏,其中实密。
7.对君子以德,对小人以恩,用良心创造和谐。
8.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9.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
10.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力轻重人。
I1勿以人负臣妾而黑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
未尝责报也。
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12.德必报,怨不仇。
13.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14.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
15.服民之心。
必得其情。
16.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
人胡不猛然转念哉!17.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18.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9.一个好人,应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者,顺应天理而行。
德者,依照良心而为。
20.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21.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以柔克刚,谋定而后动。
2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4.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25.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送元二使安西故事编写450字
送元二使安西故事编写450字元二使安西是唐代名将郭子仪派遣去西域统治安西地区的使节之一,其使命之重,历经千辛万苦,始终坚持“以和为贵,以德服人”的原则,最终实现了维护西域安定的目标,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事件。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个曲折的历史故事。
元二是唐代官员,郭子仪派他前往安西,帮助统治那里,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但是,安西地形复杂,水草匮乏,战乱频繁,元二的任务很难完成。
于是,他选择一个与西域地方官吐蕃公主结婚,通过这个方式来实现双方的合作。
经过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元二使安西成功地维护了安西地区的政治稳定,确保了安西地区与唐朝的和平共处。
同时,他协助吐蕃公主管理粮食资源,修建城墙,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并平定了当地各部族之间的争斗,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元二在回归中原的途中受到了葱岭的异族部落的袭击,他为唐朝舍身殉职。
元二身上虽没有留下什么名言,但他的这个故事让世人认识到,使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总结:元二使安西的故事之所以被世人所重视,是因为它表现出了一种和平与互惠的精神。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元二的气节和如何去执行他的任务,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从中汲取信念和勇气,用我们的智慧去解决世界上的问题。
以德服人文言文翻译
世之君子,以德服人,非以力也。
古之圣贤,咸以德行昭著,而天下归心。
夫德者,人心之所向,国家之根本也。
是以君子之道,莫大于德。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此言德之广大,能感召天下,使人归心。
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者,德之所在也。
是以君子以德服人,必能得众人之心,而事业有成。
夫德者,内修于心,外显于行。
内修于心,则心无私欲,公正无私;外显于行,则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是以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修德。
且夫德之用,大矣哉!孔子曰:“德之用,无远弗届,无微不至。
”是以君子以德服人,能使天下归心,国家安宁。
夫德之用,有三:一曰教化。
孔子曰:“教民以德,民知尊君;教民以仁,民知敬长;教民以礼,民知敬宗。
”是以君子以德服人,必能教化百姓,使之知礼义,行仁义。
二曰感召。
孟子曰:“仁者无敌。
”是以君子以德服人,必能感召天下,使之归心。
夫感召之道,在于德之广大,心之慈祥,言行之正。
三曰和谐。
孔子曰:“和为贵。
”是以君子以德服人,必能使天下和谐,国家安宁。
夫和谐之道,在于德之宽容,心之平和,言行之谦。
然而,以德服人,非一日之功。
君子必自勉,日修其身,日增其德。
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道一也。
”是以君子以德服人,必先修身。
修身之道,有四:一曰立志。
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必立志,立大志,以仁为本,以德为行。
二曰学习。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必好学,学圣贤之书,学古今之史,学天地之理。
三曰克己。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君子必克己,克己之私欲,克己之惰性,克己之贪念。
四曰慎独。
孔子曰:“君子必慎其独也。
”君子必慎独,慎独其心,慎独其行,慎独其言。
夫以德服人,非易事也。
然君子之道,莫大于德。
君子以德服人,必能得天下之心,国家之安宁,人民之幸福。
是以君子之道,不可不修也。
夫德之修,非一日之功,非一年之劳。
君子必持之以恒,终身不懈,以德服人,以德化世。
如此,则天下归心,国家安宁,人民幸福,天下大同矣。
以和为贵的意思
以和为贵的意思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孔子弟子有若,之前出现过。
礼之用,和为贵“礼”:根据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现实政治需求而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
管子心术篇:“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
“用”:施行的意思。
礼之用就是说礼要施行。
“贵”:重要的意思。
在礼的施行中,“和”是最重要的。
“和”:和谐、协调,恰到好处。
“和”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贾谊《新书》道术篇:“刚柔得道谓之和”,就是说刚柔都刚好、都适合就称为“和”。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喜怒哀乐的情绪,发出来都能符合节度,就称为“和”。
礼的目的就在于整体秩序的和谐,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国家事务的处理,和谐最重要。
所以“和”是最重要的,也是礼可以达成的一个理想结果。
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谓圣人,儒家学者认为为后世确立“礼”之类的法度的人。
“斯”:此,这个的意思。
“美”:善也。
就是说圣人之道里,这个是很好的,就是礼以和为贵。
小大由之“小大”:指人。
《诗经·泮水》:“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这里小大就是指人,说的是上及君臣,下至平民的所有人。
“由”:自也。
史记礼书:“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
上下所有人的行为举动都按照这个标准来施行。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所不行”的意思就是说人们知道了守礼,但不知道追求“和”,礼最后也会不可行。
“知和而和”:知道了“和”就遵循“和”的指导。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仅仅遵循和的指导)但不用礼来节制行为,最后“和”也实现不了。
整个句子说的就是和与礼的关系,和近似于原则,礼则近似于具体规则,具体规则要体现原则,不能偏离,而原则的实现也需要具体规则发挥作用。
【总结】和是一种为人的修养,也是能够在人生的种种挫折和波澜中行稳致远的保障。
积德集福文言文翻译
积德者,必先修身。
修身者,所以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正心者,心无邪念,志向高远;齐家者,和睦家庭,孝敬父母;治国者,施政以仁,为民谋利;平天下者,以德服人,化育众生。
修身之要,在于克己复礼,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
积德之道,首在敬天爱人。
敬天者,知天命,顺天意,不敢妄自尊大;爱人者,以诚相待,以和为贵,以善为怀。
敬天爱人,乃积德之本。
其次,积德之道,在于积善成德。
善者,人心之善,道德之善,仁义之善。
积善成德,必行善事,积德如山,成德如水。
善行无疆,积德无边,成德无际。
再者,积德之道,在于忍辱负重。
忍辱者,心不随境转,遇事不慌张;负重者,担当道义,承担责任。
忍辱负重,方显英雄本色,积德有成。
积德集福,必得天赐。
天赐者,天地之赐,自然之赐。
天地以德为贵,自然以和为贵。
积德之人,必得天赐,福禄双全。
积德集福,非一日之功,乃一生之追求。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德集福,子孙受益,福泽绵长。
积德集福,非为名利,乃为心灵之净化,道德之提升。
积德之人,心胸开阔,心怀慈悲,目光远大。
积德集福,人生之至高境界。
积德集福,需勤修不息。
勤修者,勤奋修炼,不懈努力。
古人云:“勤能补拙,德能补短。
”勤修不息,积德集福,人生无悔。
积德集福,需谨言慎行。
谨言者,言语谨慎,不轻易评论他人;慎行者,行为端正,不逾矩。
谨言慎行,积德集福,人生美满。
积德集福,需乐于助人。
乐者,心无挂碍,乐于助人;助人者,以无私之心,行善事,积德行善。
乐于助人,积德集福,人生光彩。
总之,积德集福,乃人生之真谛,处世之良方。
愿吾辈谨记古训,积德集福,共创美好未来。
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言警句
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言警句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表达了人们追求和谐、和平、和睦的思想。
以下是一些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言警句: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这句话表达了人民的地位最为重要,其次是国家,最后是君主。
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
2. 和则尊,违则卑。
——《礼记》
这句话强调了和谐的重要性,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人们才会感到尊贵。
如果不和谐,就会感到卑贱。
这句话也暗示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注重和谐,而不是冲突。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注重和谐,但并不会盲目附和;而小人则只注重自己,不考虑他人。
这句话也提醒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不要过于强求一致。
4. 天地之道,辅相相存。
——《道德经》
这句话表达了天地万物都需要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强调了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互相对抗。
5. 民无信不立。
——《论语》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诚信,人们就无法建立起信任,社会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在治理国家和与人交往时,应该注重诚信,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关系。
以上是一些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言警句,它们强调了和谐、诚信、尊重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些名言警句也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应该注重和谐,而不是冲突。
谏太宗十思疏相关成语
谏太宗十思疏相关成语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名臣魏征所写的一篇奏疏,内容是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十条忠告。
这篇疏文中涉及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1. 以德报怨“以德报怨”是指用德行来回报别人的恶意。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到了这个成语,他告诫太宗要以德报怨,不要因为别人的恶意而做出过激的反应。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用善良和宽容来面对。
2. 以直报怨“以直报怨”是指用直言不讳的方式回应别人的恶意。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到了这个成语,他告诫太宗要以直言不讳的方式回应别人的恶意,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沉默。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不公和不义时,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3. 以德服人“以德服人”是指用德行来感化别人,使其心服口服。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到了这个成语,他告诫太宗要以德服人,不要用强权来压制别人。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当我们想要说服别人时,应该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对方,而不是用强权来压制。
4. 以礼相待“以礼相待”是指用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到了这个成语,他告诫太宗要以礼相待,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而忽视别人的感受。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地位高低,都应该用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5. 以诚相待“以诚相待”是指用真诚和诚信的态度对待别人。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到了这个成语,他告诫太宗要以诚相待,不要用虚伪和欺骗来对待别人。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对谁,都应该用真诚和诚信的态度对待。
6. 以义服人“以义服人”是指用正义和道义来感化别人,使其心服口服。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到了这个成语,他告诫太宗要以义服人,不要用私心和偏见来对待别人。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当我们想要说服别人时,应该用正义和道义来感化对方,而不是用私心和偏见来对待。
7. 以智服人“以智服人”是指用智慧和才智来感化别人,使其心服口服。
以和为贵,以德服人。
以和为贵,以德服人。
“和”是中国传统哲学一个影响深远的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在人们心中,表现在各个领域。
“和”首先是一条经世致用的原则。
儒家有句名言叫做“和为贵”。
兵家有个理论叫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治家者有一条经验:“家和万事兴”。
经商者有个信条:“和气生财。
”治国者讲究和平。
由此可见,谋“和”是人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
在我们周围可以找到许多以和为贵的凡人,在历史上,谋“和”,求宽容、大度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这一切无不在昭示人们“以和为贵”,不要以邻为壑,它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死对头之间不再冤冤相报,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
日本人也很重视“和”,甚至有的企业家把它当做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
但中国人主张的“和”与日本人所尊崇的“和”有所不同。
日本人的“和”是指完全抛却自己的主张,众口一词,赞同团体的意见,最终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这种意思比较接近孔子提出的“同”。
“同”是没有自己的意见,盲目附和别人的态度,人云亦云。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是指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能与周围的人相互协调,“和则生物,同则不济。
”“以和为贵”也是治国者的方略,因为它蕴含和平、太平、平安之意。
治国者都希望国内太平,永无纷争;国家之间“和平发展”,没有战争。
林语堂认为“和平”是人类的一种卓越认识,中国人尤其酷爱和平,不爱挑起战争,因为他们是理性的民族。
受“和为贵”理念的浸润和熏陶,使得人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和为贵的人生理想,他们不嗜战争,一名寻常中国儿童能知一般欧洲白发政治家所未知之理,这就是不管战争是为国家还是为个人都会使人残肢断体、丧失生命。
“以和为贵”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上。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危害,空气污染,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和”的理念来整合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去行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德服人的材料作文
以德服人的材料作文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
在材料作文中怎么写以德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以德服人的材料作文,欢迎参考!习惯,将跟随着人的一生,但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决定与习惯的好坏。
我一直为自己有一个好习惯而自豪-----在自己风平浪静的时候,给自己造两条船。
自从我上学以来,都是因为我的妈妈给了我一个好习惯,才使我度过许多难关。
记得上小学时期,我们的老师与中学老师大不相同:小学老师用饿饭的法子惩罚学生,中学老师却以德服人。
当然,在小学时期大多数同学都要受老师的“酷刑”,但我却很少,那是因为我的好习惯。
一次,我的老师叫我们做数学作业,并且要用新的作业本,而且还要在上午放学之前交上去。
正当大家着急自己没有带新本子的时候,我却为自己早有准备而高兴。
这要感谢我的好习惯。
当我在考试的时候,我的笔在紧急关头却出了问题,但我并不担心,因为我还有一支笔。
这都要感谢我的好习惯。
我为我有一个这样的好习惯而感到自豪,可是这终究要感谢谁呢?不必说,大家也知道。
英国人常以“绅士风度”、“骑士精神”自居,我曾经也十分崇拜绅士风度,可是自从学习了xx战争这段历史之后,我却觉得英国人是多么的虚伪。
英国当时在*的市场上占不到便宜,竟丧心病狂地把xx运到*来,导致当时的*民不聊生,这里面,哪里又看得出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呢?绅士风度的有爱心、尊老爱幼、为人谦和又体现在哪里呢?依我看,有的只是一个国家最野蛮的一面罢了。
细想起我们*人的以和为贵、以德服人的精神,在明朝朱棣统治的时代,郑和被派去七下西洋,那时郑和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可是有着这么强的*事力量的我们,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带去的不是**战火,不是殖民统治,而是和平的使命。
我们不欺负弱小,我们给别的国家,带去的是最朴实、友善、和平的微笑,我们是去树立起一个个友谊的里程碑,让那些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的别的国家的人看到我们的笑容时,想到的一定是:在那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华夏民族,他们是友好的和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材料:以德服人、以和为贵“以德服人、以和为贵”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许多传统观念,像“以德服人,以和为贵”这些传统思想也在和诸如利益至上、武力至上等观念发生着严重的冲突,今天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请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
以德服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
”以和为贵: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上面一句话是说“倚仗力量或武力来使人服从的,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或自身德行修养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
下面一句是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好就好在这里。
”以德服人:“一撇一捺是个人,世世代代学做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就是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试想一个思想猥亵的人很难取得成功,即使靠钻营取巧也只是暂时的,他不可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感染周围的人,使团队具有向心力,从成功走向成功。
人有三种,一种是仗势欺人,一种是恃才压人,最后一种是以德服人。
仗势欺人的人自恃地位高而指三道四,自然是不可能团结人,更不可能获得成功。
恃才压人的人自恃学识高而盛气凌人,或咄咄逼人;殊不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难以学到更高的知识,也就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只有以德服人的人以自己的修养和品德感染人,勇于吃亏,乐于助人,以德报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对立面的人都不忍心伤害你,团结到一切可以团结到的人,拥有这样的环境,你怎么可能不成功。
以德服人就是要勇于吃亏、乐于助人、以德报怨。
那么如何做到以德服人呢:首先你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较高的道德修养是能够以德服人的基础;然后要有一定的气质,那种气质就要先感染人,才会有说话的余地;再后你要有学识,才讲得出道理;再要有说话技巧。
这样你就是一个智者,以德服人肯定没问题。
古语云:“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砺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矣。
”意思是说,遇到狡猾欺诈的人,要用赤诚之心来感动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要用温和态度来感化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义气节来激砺他。
假如能做到这几点,那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我的美德感化了。
世上的人千人千面,千变万化,每个人都面临适应人生,适应社会的问题。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大千世界,抱定以德服人,以诚待人的态度来适应人们个性的不同,即便就是对冥顽不化的人,也要以诚相待使他受到感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以我之德化,来启人之良知,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即使是冥顽之人朝闻道而夕死的事也不少,这也算是临终而悟,而达到德化的目的;何况对于一般人,坚持以我之美德与之相处,终可德化落后之人。
正如偌大的星空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一样,社会中的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大小强弱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拥有你的喜怒哀乐,你的生存方式和习惯。
然而这个世界实在太小,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又太多了。
你不碰他,他还碰你,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纵横交错、立体交叉,摩肩接踵,拥挤不堪。
所以要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得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相互照应,尊重他人的处事方式、生活习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维护平衡,寻求和谐,共同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体现出我们的宽宏大度的胸怀。
世界是拥挤的,但是只要心理空间博大,你看这同一个世界的感觉就不一样。
心中塞满了苦恼、私欲、小家子气,那么你拥有整个宇宙也觉得空间太小,太压抑;反之,就是另一种感觉。
人人都拥有一个博大的心理空间,懂得尊重他人,能忍受痛苦、委屈,就会减少碰撞和磨擦,世界就会在心中变大,矛盾减少,欢乐增多,阳光灿烂,生存空间也就自然显得宽阔了。
历史上以德服人的故事:1.后汉时期有名的义士陈重,是一个非常大度能自我牺牲的人,有一次陈重同宿舍的人回家,误将邻舍人的裤子带走了,裤子的主人怀疑是陈重拿的,陈重没有分辩一声就买了条新裤子送给那人。
传说陈重一生中做了许多这样的事,他的一个同事负债累累,有一天债主前来要债,陈重就不声不响地帮他还清了,而且事后闭口不谈此事。
可见他替人还一条裤子已经不算什么大事。
问题在于:你明明没偷,人们却怀疑你偷,这在面子和人格上就说不过去,更何况陈重不但默认了,顶着小偷的帽子不说,还要诚心诚意地破财替人赔偿,是不是太窝囊了呢?其实不是,他暂时牺牲了名誉,破了点钱财,消除了邻居的怨气,换来的是平安和永久的信任,因为误会总有解除的时候。
2.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对其子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里所说的为与不为,就很有朴素的辩证法。
小恶虽小不以为然,酿成大恶就悔之晚矣,所以不能因其小而为之。
小善也是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小善就会变大善,所以虽小善也要为之,而且对他人的所作所为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之,从情感教育入手,从诚意出发,促使其自觉改掉小恶,完善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与人为善的美德。
3.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曹操断发的故事。
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
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
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卖田的,立即斩首示众。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杆,小心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可这时,飞起一只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拔剑要自吻,众人连忙拦住。
后来曹操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
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头发替罪,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原蒙牛的牛根生董事长录用人的标准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徳无才,坚决不用。
”我们作为在校的中职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未来重任,更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技能,将自己培养成有德有才之人。
“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
国家也提出“以德治国”的重大方略,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让我们牢记以德服人、以诚待人、宽容待人、以理服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被众人敬仰的人。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经商来说,和气生财;对家庭来说,家和万事兴。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就是指内部的团结、和睦。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君子群而不党”,是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产生出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它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源,并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强调和谐,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使矛盾和差异的双方协调统一,共同构成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
在我国像“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等“和谐”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党的十七大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提出来,说明中国领导人已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是增添了不少砝码。
被誉为松下“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十分重视“和”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他说:“事业的成功,首在人和”;“一群人在一起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公司能不能团结一致,往目标上努力,是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学校里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是学校教育工作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是我们在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时,所应恪守、秉持并且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忠实信条。
多元并存,和谐发展,这是人类文明所以能够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
联系到我们学校、我们学生,我们也强调“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尊重各自的差异--兴趣、爱好、秉性等都有差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友好交往。
但是我们强调“以和为贵”,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也不是无原则地迁就、纵容、为所欲为。
不能为了表面的“和”而造成更大的实质上的“不和”。
我们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里不讲规矩,就会造成不和。
比如说,有部分同学不参加早锻炼,或者逃避课间操,这就违反纪律了;再比如说,男女同学交往过密问题。
在课堂上,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学习问题,这个很正常。
但是,有部分男女同学交往过密了,比如经常在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甚至在校园里手拉手了,一起听MP3等。
这就与职高学生的身份不相符了,就成为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了。
和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创建“和谐”型校园是构建和谐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开放民主的组织氛围、科学严明的教学体制、内外兼修的诚信理念是和谐型校园的现代表征。
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集体伦理观,是指导人们搞好人际关系的准则,是全体师生促进校园和谐的砝码。
无论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对社会这个更大的学校而言,都具有甚是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们知识经济到来的这个时代里,我们更应该注重“以和为贵”的思想,无论是面对老师还是同学,无论是面对长辈还是晚辈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和”的心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