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增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独立、客观的审核、评估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然而,内部审计也存在重大的风险。
本文将浅析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一、内部审计风险成因1.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无法发现并排除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
此外,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存在主观意识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其判断和决策,导致审计失误。
2. 内部控制不严内部控制不严是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或不完善,容易造成内部管理漏洞、资金流失、违法违规等风险。
如果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地检查和发现这些问题,就可能导致其丧失监督和预警作用。
3. 管理人员不支持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整个企业内部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审计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缺乏重视,甚至存在对内部审计的抵触态度,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甚至为内部审计撤换人员、干扰审计结果等。
二、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防范各种风险。
2. 完善审计人员培训企业应该注重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加强培训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 强化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支持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同时,管理人员也应严格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自觉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
总之,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范内部审计风险需要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审计人员培训、强化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支持等措施,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方法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法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我们对于审计风险只能防范和控制是不能避免的。
因⽽我们应该怎样防范和控制呢?我们⼜怎样去了解它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风险⽆处不在,从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看,审计风险⼜是⽆法避免。
本⽂就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研究,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最后提出从审计⼈员、被审单位、审计⽅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审计风险,提⾼审计质量。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控制措施随着国家第⼗⼆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审计环境必将⾯临着较⼤的变化,同时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现象,⽽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增加审计的难度。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审计风险进⾏再研究,以便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审计风险及其成因(⼀)审计风险的定义。
我国《独⽴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由两⽅⾯风险构成:⼀⽅⾯是审计⼈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可以接受,但实际上会计报表却存在重⼤错报的风险;另⼀⽅⾯是审计⼈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错报⽽不能接受,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
(⼆)审计风险的成因。
1、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单位⾏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从⽽增加了审计风险。
(2)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不⼒,但审计⼈员⼜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
即使审计⼈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种修正风险。
(3)法律环境的影响。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可能导致医院内部管理、财务、运营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因素。
本文将从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三个方面讨论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人员管理方面的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1. 权责不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未能明确划分职责,可能导致工作职责不清,职责交叉,从而可能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防范措施:设立明确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职位,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独立意识。
2. 人员不合格: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不高,可能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错误和舞弊。
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招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3. 职业道德不端: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不诚实、不廉洁等不良职业道德问题,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等风险。
防范措施: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举报制度,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1. 财务数据篡改: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篡改财务数据,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从而误导决策。
防范措施:建立严格的财务数据监控机制,规定财务数据的录入和审核程序,加强对财务数据的访问权限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资产盗用:医院内部员工可能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用或私自使用医院的资产,可能导致资金流失和财务状况恶化。
防范措施: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资产的领用和归还程序,加强对资产的监控和巡查,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监督。
3. 财务报告披露不准确: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可能故意掩盖财务数据,不准确地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可能导致欺诈行为和资金浪费。
防范措施: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和审计,建立内部审计和财务报告编制的相互独立和互相监督机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和可靠。
国家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
国家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国家审计是中国政府对财政收支及管理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验、评价和预警等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
没有国家审计,政府在财政收支方面的行为就无从监管,也无从约束。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是必须重视的,因为它与财务管理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将从国家审计风险成因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家审计风险成因1.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财务管理制度是审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如果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或缺陷,就容易对审计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导致审计工作出现问题。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包括数据处理错误、档案管理不当或账务不清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受影响。
3.财务报告不准确。
财务报告是反映财务管理状况的重要工具,因此如果财务报告不准确,审计机关就难以从中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4.审核内控不到位。
审核内控是指对财务管理机构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如果审核内控不到位,审计员就会难以对财务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正确评估,从而影响审计工作效果。
5.经济形势不良。
经济形势不良会导致财务管理机构的财务收支状况恶化,从而增加审计员工作难度和风险。
此时,审计员需要更加谨慎,小心处理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结果准确。
二、国家审计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财务管理制度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审计的准确性。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仅能够减少财务管理操作失误,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正确的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坚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财务报告是审计工作重要的依据,因此必须坚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杜绝虚假、欺诈等行为,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加强审核内控。
加强审核内控,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减少审计风险。
此外,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审计对象存在重大的会计处理问题或内部控制问题;
2. 审计对象的业务本身存在风险,如市场变化、社会环境变化、政策变化等;
3. 审计对象和审计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信任不足等问题;
4. 审计师工作的不足或疏忽等原因。
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了解其内部控制情况,特
别是在涉及重要业务的领域;
2. 建立健全的审计程序和文件,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审计流程进
行操作;
3. 严格执行道德准则和审计质量要求,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
4. 给予审计工作足够的时间并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
及时处理;
5. 对审计师的培训和聘任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审计师能够胜任
相应的工作。
总之,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采取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方法,综
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降低审计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
越 重 要 的作 用 。 内部 审计 指 部 门或 单位 内 务部 门中, 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 门合 手 ,这 都使 内部 审 计 质 量 得 不 到 保 证 , 风
部独立 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 员, 依照国家 并在 一起 , 的单位 由分管钱财物 资及账 险防 范 意 识薄 弱 。 有 法律 、 法规 、 策 、 序 和 方 法 , 本 部 门、 目的人员兼任审计 岗位 , 的单位领导既 政 程 对 有 ( ) 二 内部 审计的客观风险 本 单位 的财务 收支及其经济活 动进行 审 领 导财 会 工 作 , 领 导 审计 工 作 。 此 , 又 因 企 1 内部 审计法律制度不健 全。 、 内部审 核, 查明其真实性、 合法性和有效性 , 并提 业 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 、 公允的立场 计 目前只有 2 O世 纪八 十年代 审计署 颁布
企 业 内部 审 计 风 险 成 因 与 控 制
口文 / 谭 康
提要
漏报 , 或者企业经 营管理上存在 的 本文分析了企业内 部审计风 错报 、 2 、内部 审计人 员的综合素质不 能适
内 应 目前 的工作需要 。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 险 的 成 因 并提 出一 些控 制风 险 的措 施 。 随 弊端,或内控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 ,
、
内部 审计 概 述
随着 经 济 一 体 化 的进 程 , 计 在 维 护 限 制 。 审 内部 审 计 的 组织 形 式 也 反 映 出其 独 项 , 而未 记 录 审 计 人 员 认 为 正 确 的 审 计 事
城投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分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城投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分析1. 简介城市投资开发公司(城投公司)是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其主要职责是以政府背景和财务支持为基础,承担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及运营管理等业务。
为了确保城投公司的经营活动得到规范化和有效的管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机制,在城投公司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城投公司内部审计展开分析,探讨城投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相应风险的措施。
2. 城投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城投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最主要的成因是由于市政公用工程具有大规模、复杂、长周期、公共性强等特点所导致。
具体表现为:•信息系统风险:城投公司主要业务涉及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因此涉及信息系统风险,比如数据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等方面。
•项目管理风险:市政公用工程通常具有周期长、复杂等特点,因此在项目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包括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维护等多个环节。
•财务风险:市政公用工程的投资金额巨大,往往需要多个单位合作投资,涉及到财务风险方面的问题,比如合同风险、支付风险、账务风险等。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城投公司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人力资源相关的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离职等方面。
3. 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城投公司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具体如下:3.1 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城投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监督,确保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
同时,城投公司应当落实内部审计控制标准,明确审计程序流程、报告范围和审计人员权限等相关内部控制条款,以确保内部审计全面、深入开展。
3.2 完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城投公司可以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避免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等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系统安全检测、规范权限管理、制定密码政策、加密数据传输等。
3.3 加强项目管理控制城投公司可以对市政公用工程项目进行细致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项目管理的权责明确、责任到位,从而减少项目管理风险的发生。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一、审计风险成因1.人为因素(1)内部人员失职或不专业。
医院内部人员可能存在失职或不专业的情况,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财务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账目处理不规范;医生或护士不按操作规程执行,导致医疗费用的错误计算等。
(2)内部人员存在违法行为。
一些内部人员可能存在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导致资金流失或虚报等审计风险的产生。
2.信息系统安全漏洞(1)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不完善。
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例如密码保护不严密、防火墙设置不完善等。
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入侵系统,篡改或窃取信息,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信息系统运维不及时。
信息系统的运维包括补丁更新、入侵检测等。
如果医院未及时进行系统更新或入侵检测,导致系统存在漏洞,审计风险将会增加。
3.数据处理不规范(1)财务数据处理错误。
财务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例如账目计算错误、数据录入错误等,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2)医疗数据处理不准确。
医院内部医疗数据的处理如果不准确,可能导致医疗费用计算错误,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就诊质量。
二、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医院应加强对内部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纪律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等,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3.加强人员背景调查和岗位安排。
医院在招聘和安排岗位时应加强对人员背景的调查,尽量避免雇佣不专业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
要根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合理安排岗位,确保人员能够胜任工作。
4.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合理的密码管理制度、防火墙设置和入侵检测等,确保系统不受黑客攻击或非法访问。
5.加强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医院应加强对财务数据和医疗数据处理过程的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建设项目审计风险成因分析以及防范
建设项目审计风险成因分析以及防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审核的目的是评估风险,并为组织建议控制风险的措施。
本文将从建设项目审计的风险成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建设项目审计风险成因分析(一)缺乏风险意识很多企业和组织在开展建设项目时,往往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和重要性。
忽视风险的发生和可能性,使得项目的成功率降低,并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
(二)不完善的审计制度和标准许多企业和组织在开展建设项目审计时,没有严格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和标准。
使得审计工作难以开展,甚至出现审计漏洞,导致产生更多的风险。
(三)缺乏验收机制没有完善的验收机制,使得建设项目开展后的检查和验收工作不充分,导致很多问题不被发现,等到问题出现时,进行修复的成本会更高,且时间更长。
(四)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难度与复杂度在不断增加,但是许多企业和组织却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对项目开展全面的审计工作,并且缺乏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设项目审计风险防范措施(一)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标准、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强化内部控制等方面,从源头上预防建设项目风险的发生。
(二)制定有效的审计制度和标准必须建立有效的审计制度和标准,包括建立审计规程、审计检查指南、审计报告模板等方面,使得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核查和审查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核查和审查机制,包括制定严格的项目检查标准、建立项目验收程序等方面,从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避免项目产生更多的问题。
(四)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包括进行培训,提高技能能力、严格管理,增强诚信意识等方面,使得审计人员具有更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是企业和组织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措施
浅析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持续发生着变化,国内外公司不断爆出会计舞弊等丑闻,使人们对会计审计的公信力度与存在价值提出质疑。
审计风险理论的研究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总结,并且就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控制;防范措施一、审计风险概念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的前提是了解什么是审计风险,目前国内外的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全一致的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审计风险指察觉出的重大错误的风险,这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指对审计事项的错误估计和判断,并且发表了与审计事实不相符的审计报告,从而使得有重大错误和重大舞弊的行为没能够被表达出来,而最后导致与此有关的利益人因此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从狭义的角度可以帮助审计分析人员更快的找到解决审计风险的办法,但是狭义的审计风险概念更容易让我们对于审计风险的判断片面化。
广义的审计风险是指职业风险,这说明审计风险是审计风险主体损失的可能性。
在审计工作的实践中,很难把审计风险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分离,所以必须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营业风险列入到审计风险之中,这就使得当遭受损失的人们由于其利益关系而对审计人员存在过高要求,从而要求得到补偿的情况得到改善。
总之,在对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上的表述还是一致的,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所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特性审计风险有六大特性: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和过程性。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不难理解,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完全消除的风险。
在现代的审计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便是抽样审计的方法,通过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特性来分析判断整体的特性,这样就会使得审计的结果存在误差,而使得审计报告存在风险。
普遍性是指审计风险的最后审计结论与审计工作预期的结果存在偏差,而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什么样的审计活动都会存在相应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合理选择审计方法 , 范审计程序 , 规 以控 制 审 计 风 险 。
二 、 计 风 险 的 成 因 审 1审 计 机 构 自 身 不 当 形 成 的 。 如 审 计 人 员 素 质 、 . 能
力 的差 别 造 成 同 类 审 计 业 务 结 论 不 同 ; 审计 人 员 职 业 道 德 品质 的 高 低 决 定 审 计 行 为 的 偏 差 ,导 致 审 计 结 论 的偏 差 ; 计 人 员 在 取 证 和 选 用 证 据 上 , 存 在 很 多 不 审 都 确定 因素 , 果取证 不充分 , 结 论也就不 一定合 理 ; 如 其 审 计 操 作 不 规 范 、 计 程 序 脱 节 、 观 臆 断 、 经 验 办 审 主 凭 事, 就增 加 了 审 计 的 失 误 率 ; 计 方 法 选 择 不 当 , 将 审 也 影 响 审计 结 论 的是 否 正 确 等 。
济 损 失 严 重 程 度 不的
大 小 不 确 定 , 等 , 而它 也 是 一 种 潜 在 风 险 。 三 , 等 因 第 经 济 损失 的严 重 性 。审 计 风 险 一旦 发 生 , 会 造成 严 重 的 就 经 济后 果 。 就会 计 事 务 所 而 言 , 审计 风 险 的发 生 , 然 必
主 观 判 断 ,极 易 遗 漏 重 要 的项 目 ;三 是 审 计 操 作 不 规 范 ,如 审 计 人 员 为 了 降 低 审 计 成本 随 意 放 弃 一 些 自认 为 不必 要 的 审 计 程 序 , 计 方 法 的选 用 不 科 学 , 计 报 审 审 告的编写不明确 、 公允等 。 不
会 降低 其 可 信 度 , 册 会 计 师 的形 象 , 重 者 还 会 招 惹 注 严
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控制
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控制
社会审计风险是指在组织进行社会化经营和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面临的社会公众或利益相关者的质疑、非议或指责,可能对组织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其主要成因分析如下:
1. 组织缺乏透明度: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缺乏透明度,难以向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可能会被质疑其决策过程和道德标准。
2. 社会意识缺失:组织在日常经营中缺乏社会意识,忽视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和要求,可能引发社会上的公愤和抵制。
3. 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组织产品或服务质量存在问题,例如质量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诱骗顾客等,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和质疑。
4. 环境问题:组织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不合规排放等问题,容易被社会指责其环保责任和道德担当。
5. 人权问题:组织在运营过程中涉及人权问题,例如侵犯员工劳动权利、歧视少数民族等,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和谴责。
为降低社会审计风险,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 加强信息公开:组织需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提供经营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信息、社会责任报告等,以提高透明度和信任度。
2.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组织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和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
3. 加强产品或服务质量控制:组织需要严格控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确保其达到或超过市场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
4. 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组织需要加强环保投入和控制,对生产活动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有效预测、评估和控制。
5. 保障人权:组织需要尊重员工及利益相关方的人权,合法保障其劳动权利和生存权利,建立完善的人权保障机制和监测体系。
关于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意见 的影 响 , 审计 人员 的评 价意 见存在 若
另外 , 审计单 位业 务量大 和人事 变 被
动。 以及 内部管 理 制度 变更 等 , 可能 成 都
偏差, 则直接 影响 审计报告 的正确 性。二
是 即使 审计人 员评价 意见恰 当 , 终审计 最
为 其潜在风险。 2审计机 关和审计人 员引发的 审计 风 险 ,主要 指审计 机 关 和 审计 人 员在 审 计 监 督过 程 中 , 因审计 技 术限 制 。 或本 身 行 为 不 当 ,业 务 能力及 职 业道 德 低 等原 因 造 成 的 审计 风 险 , 括 : 1 审计 技 术 因 包 () 素 造成 的 审计风 险 ,主 要指 抽 样 审计 带
风险意识 , 积极 有效地预 防和控制 审计风 险, 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以及本单位经营管理 等方面起 到控制 与防范的作 用。文章从 当前 使
审计风险的成因入 手, 探讨 防范审计风险 的途径和方法。
【 关键诩 】风险 ; 成 因; 防 范; 思考
审计 风 险及 控 制是 近 年 来社 会 和企 业广泛关注和 思考的 问题 。审计 风险 的产 生有 内外 两个 原因 , 内在原 因取决 于企业 的内部 控制系统 , 而外 在原 因取决 于 审计 人 员的审计判 断能力和职业 道德水平 。 相 应地, 审计 风险 的控制 对策也 涉及 到审计 风 险的外部 因素和内部 因素两个方面 。 但 在 实施操 作过程 中 , 严格 按 内部 因素与外 部 因素来划 分是 无法做 到 的, 只能具 体 问 题具 体分析。
在 审计 工作 中 , 超越 职权 范 围 , 违背 职 业
道德, 不严 格遵 守 审计 纪律 , 认真 执 行 不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内部审计风险的类型
01
02
03
04
05
人员风险:审计人员素 质不高、经验不足、工 作疏忽等原因,导致审 计结果不准确或存在疏 漏。
方法风险:审计方法不 合理、不适用或过时, 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或 无法反映实际情况。
数据风险:审计数据不 完整、不准确或存在篡 改,导致审计结果失真 。
系统风险:审计系统存 在漏洞、故障或安全问 题,导致审计数据泄露 、丢失或被篡改。
以上这些内部审计风险 类型都可能对企业的经 营和财务稳定造成严重 影响。因此,企业必须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02
CATALOGUE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不完善
如果企业的治理结构简单,管理层权力过于集中,或者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 ,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风险。因为这种情况下,审计师可能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 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应营造积极向上、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道德意识 和责任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
企业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审计信息的畅通与准确 ,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04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一:某公司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成功案例
风险成因识别
该案例中,企业成功识别出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成因,包括审计程序的不完善、内部审计 人员技能不足、以及审计资源分配不当等问题。
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采取了多项有效的防范措施。首先,完善审计程序,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其次,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素养;最后,优化审计资源分配,确 保关键领域得到充分关注。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
粟
一
兴
风险管理 。 内部审计风 险的可控性则决定 了对 内部审计 进行风险管理是可行的 , 通过一定 的方法 和手段 将审计 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 内。
二、 内部审计风 险的成 因
、
引 言
对 内部 审计风 险的定 义 目前 学术界 还没有 一致 的 结论 , 但根据 中国注册会计 师协会 公布 的《 独立 审计具
作业成本法下制造 费用 的分 配见 表5 :
作业 成本法下产 品成本见表6 : 从上述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 的比较 中, 我们发现 在传 统地
业 的成本 核算 与管理更 上一层 楼。
参考 文献 :
[ 1 】 王志斌 , 《 浅析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及实施中应注意
1 , 3 8 0 , 0 0 0 2 , 3 0 0 , 0 0 0 4 8 . 0 0 0 2 8 . 7 5
2 . 作业成本法下 的成本计算 假 定企业 根据 产品 的生 产工序 及各 部 门所 提供 的 相关 工作描 述 , 通过 分析建 立 了作 业成 本库 , 并将各项 资源耗费按作业 成本库进行 了费用 归集 , 两种产 品成本 动 因量 的统计及 成本动因分配率 的计算见表4 :
分配金额 1 2 0 , 0 0 0
单位 直 接人 工 费 单位 制 造 费用
单 位 产 品 成本
1 2 2 O . 4 2
5 2 . 4 2
1 5 3 1 . 1 6
9 6 . 1 6
9 2 0 , 0 0 0 2 5 , 0 0 0 3 6 . 8 0
单 位 产 品 成本
2 O 1 2 3 6 . 8
6 8 . 8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内部审计是评估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应收账款风险、合同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作详细分析。
应收账款风险成因:1.贸易伙伴信用度低。
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之前不进行信用评估,或者是进行了信用评估,但信用度仍然低。
2.销售人员营销策略过于激进。
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可能会给客户制造虚假收入,以及假冒客户等形式来使自己的销售业绩更好。
3.公司内部控制疏漏。
未能建立正确的收款标准和程序,或销售人员和财务部门之间存在内部勾结,导致腐败行为的出现。
对策:1.加强信用评估工作。
在与客户进行业务合作之前,应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确定客户的交易能力和支付意愿的实际情况。
2.推行严格的销售流程。
明确销售流程、规范销售人员的行为准则,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制度,避免销售人员对客户的欺诈行为。
3.优化内部控制措施。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严格制定收款标准和程序,加强财务部门和销售人员的沟通,监督销售业务的真实性。
合同风险1.合同条款不明晰。
合同内容不全面、条款不明确、补充条款缺失等问题导致风险的存在。
2.合同签订过程不规范。
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相关方未能签署或盖章,合同副本未互相存档,或未经过法律审查等情况也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3.业务合作存在风险。
业务合作方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如与客户签订违法合同、未能如期满足合同约定等情况。
1.标准化合同管理。
制定标准的合同模板,确保合同条款明确、规范,声明合同各方义务和权益。
2.严格合同审批程序。
明确合同签订的权利和责任,对签署合同、审核合同、确认合同等方面进行规范。
3.风险评估与管理。
要加强业务合作方的风险评估,确保合同签订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信息技术风险1.信息安全技术的缺失。
在系统设计时没有考虑信息安全因素,或者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2.员工缺乏安全意识。
政府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建立统一的审计 信息平台,实现 数据共享和信息 互通
加强审计信息化 人才的培养和引 进,提高审计信 息化水平
推广应用大数据、 云计算等先进技 术,提高审计效 率和质量
加强审计信息化 安全保障,确保 审计数据的安全 可靠
强化审计监督和问责机制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 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 道德水平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加强审计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 平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率 和质量
法律法规更新不 及时:法律法规 更新不及时,导 致审计风险增加
法律法规解释不 明确:法律法规 解释不明确,导 致审计风险增加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不足: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发现审计 风险 职业素养不高: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可能导致审计 风险
沟通能力不足: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畅,可能导致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定期进行审计人员考核,确 保审计质量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专 业素养
建立审计人员激励机制,提 高工作积极性
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职业操守
创新审计技术
采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审计自动化和智能化 引入区块链技术,提高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推广云计算技术,实现审计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加强内部分工
新形势下国家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95新形势下国家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V V 徐英杰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和处理意见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被审计单位如何整改问题,如果审计结果和处理意见不准确、不恰当,将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审计人员应规避审计风险,依法审计,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既能按照法定职责、规范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审计报表、内控制度和收支的合理性、合规性、全面性等恰当、准确地提出审计意见和评价,又能准确出具审计结果,规避审计风险的发生,提高审计质量,落实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确保审计整改到位,切实发挥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一、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一)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造成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性强、全面性强的工作,审计所涉及的领域多、部门多,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也复杂多样,审计人员要想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审计项目,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审计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最新的审计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如果审计人员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就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判断不准确、查找问题不确切、层次度不深,影响审计评估、审计评价、审计结果、审计建议以及审计整改等一系列问题,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
(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造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为指导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制定的一整套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忠于职守,努力学习审计业务知识,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同时不断学习最新法律法规政策,把握好与审计事项或者与被审计单位的利害关系并进行恰当处理。
审计人员要廉洁自律,遵守廉政勤政规定的“四严禁”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如果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诱惑,查出的问题隐瞒不报、利用权力进行私下交易,将会严重影响审计质量,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三)审计对象复杂性造成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涉及各领域、各部门,业务流程不一样、法规政策不一样、大数据信息数据库不一样,所以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财务报表失误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范围都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审计来讲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为此,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及本单位经营管理等方面起到控制与防范的作用。
文章从当前审计风险的成因入手,探讨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风险;成因;防范;思考审计风险及控制是近年来社会和企业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审计风险的产生有内外两个原因,内在原因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外在原因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相应地,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也涉及到审计风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严格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来划分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审计风险涵义及分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给被审计单位造成损失或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应承担的一种风险和责任。
审计风险伴随着审计活动而存在,随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复杂程度的增加,审计风险也不断加大,成为审计人员无法回避的现实。
这就要求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审计风险进行科学分类,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估风险,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从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由于审计风险具有贯穿于审计过程始终的特点,又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所以,从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不同角度,可对审计风险作如下科学、系统的分类。
(一)按审计风险形成的主体不同分类1.被审计单位潜在的审计风险,指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建立、健全或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或因种种原因有意作弊,导致管理失控或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审计风险,具体又包括:(1)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全不严,经营管理不完善而形成的审计风险。
(2)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不完整、不充分,而形成的审计风险。
另外,被审计单位业务量大和人事变动,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变更等,都可能成为其潜在风险。
2.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引发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因审计技术限制,或本身行为不当,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低等原因造成的审计风险,包括:(1)审计技术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主要指抽样审计带来的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主要指一些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低,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差,表现在审计工作中,超越职权范围,违背职业道德,不严格遵守审计纪律,不认真执行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避重就轻,或随意取舍和隐瞒查出的问题;在审计处理上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处罚不当,弄虚作假,以审谋私。
3.政府及其他部门引发的审计风险,主要指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干预、限制及影响等原因造成的审计风险。
(二)按审计风险表现的形式不同分类1.审计准备风险。
审计机关接受审计任务后,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审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审计任务的圆满完成。
否则,审前准备不足,可能带来潜在审计风险。
2.审计取证风险。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审计人员所掌握信息资料的有限性,在这一阶段,可能存在审计程序不合规,审计技术不先进,审计取证不完备,审计检查不全面,审计鉴证不科学,审计评价不正确,从而最终产生审计风险。
3.审计报告风险。
至少有两个环节易导致审计报告风险的产生:一是因审计结果报告的恰当与否直接受审计人员评价意见的影响,若审计人员的评价意见存在偏差,则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正确性。
二是即使审计人员评价意见恰当,最终审计报告的形成尚依赖于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评价及意见的判断,由于受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得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有所偏差。
4.审计处理处罚风险。
审计处理处罚是审计过程的终结和成果反映。
当前主要受法规滞后因素的影响,审计处理处罚依据尚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正在变化着的实际,从而导致审计处理处罚无据可依,依据不全不细的情况大量存在,最终形成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风险的可能性,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来自审计客体方面的成因、审计主体方面的成因以及来自审计法律环境方面的成因。
(一)审计客体方面的成因1.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是指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本单位及其各个系统应当建立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是否齐全,有无过多或过少,甚至不必要的情形;或者应当建立若干控制点而管理制度中未能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也未建立的情况;或管理制度要求建立若干控制点,但不符合本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的情况;或者已建立起控制点,但存在人员分工、职责不够清楚等情形,则滋生错弊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对审计人员检查风险的控制难度自然也会增大,在此基础上采用抽样审计,审计风险就会更加明显。
2.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系统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会计处理方法趋向复杂化。
比如,随着我国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股份制正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展开,各类股权的划分与核算等经济内容的准确划分,日益成为企业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带来一系列审计操作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在企业改制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由于法规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也必然成为形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3.被审计单位对待审计的错误态度。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设置障碍、故意干扰、阻挠或者出具假资料、假单据都会误导审计人员。
比如,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为逃避税收,而擅自设置多套账务、多头开户的情况,从而造成提供财务资料不全面、不完整、不真实,以致带来审计风险的问题。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社会公众审计意识强,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会计核算,则审计风险低;反之,则高。
随着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则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
比如,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这种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当前对企业领导者采取经济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审计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法人的履行职责状况,因此审计环境将对审计评价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5.审计法律环境的成因。
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有些政策、规章相互磨擦碰撞,新法与旧法,大法与小法,外法与内法,法与理之间存在着差异甚至矛盾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中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有时财经和审计立法相对滞后,现行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可能相悖,这些都会使审计风险倍增。
(二)审计主体方面的成因1.审计人员素质成因。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这一因素与审计过程相结合,就会成为审计风险函数的变量:审计人员素质越高,风险越小;反之,风险则越大。
2.审计检查风险成因。
指审计人员在检查取证过程中为审计客体的表象所干扰与蒙骗,而产生重大观察或取证失误,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和结论的可能性。
3.审计评价风险成因。
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评价失准的可能性。
4.审计处理风险成因。
指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不能客观、充分,可能或没有法定的审计处理处罚依据,擅自改变审计处理种类和裁量幅度,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处理处罚所导致的审计风险。
5.审计技术方法成因。
(1)审计方法滞后。
国外现代审计方法早已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而我国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的思路上,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审计风险较高。
(2)抽样审计误差的影响。
现代审计中抽样技术的广泛使用,无论是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都会因样本不够大而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判断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经验主观评判的,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操作不规范的影响,如为降低审计成本,或者放弃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或在实际操作中程序脱节,委托书的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审计方法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表达不准确等。
6.审计管理成因。
审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工作质量,也与审计风险大小相关。
审计机关内部管理水平较高,就能避免或减少审计决策风险、审计行为风险和审计技术风险,阻止审计风险从潜在状态向实际状态的转换,降低其发生的几率。
反之,审计机关管理水平较低,审计风险就会不期而遇,较难以有效控制。
所以,加强对审计项目的管理水平,对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意义重大。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与思考随着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审计部门对风险问题日趋重视,并努力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尽量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审计人员要有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除了掌握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外,还要了解掌握《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部门法规,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审计监督执法行为。
在此基础上,要开展对法律法规适用的研究,准确地引用法律法规。
目前,很多管理部门都有关于执法主体的规定,审计监督活动中应适当地引用其处罚条款进行处罚。
制订与《审计法》配套的处理处罚的法律规定,既体现审计再监督功能,又不超越权限。
目前在各部门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协调的情况下,引用有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定性,从严格意义上讲是越权执法。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最高层解决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明确审计执法的涵盖范围。
(二)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审计部门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
审计部门要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倡导敬业精神,不徇私情,公正执法,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以期为全体审计人员遵循专业标准提供合理的保证。
这包括合理运用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所有的审计工作均遵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和合理运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项目工作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等。
这个环节抓好了,就能化解一些风险,真正体现审计机关客观公正的审计宗旨和执法水平。
(三)引入风险管理的模式审计法制的不断健全,强化了其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在新的法制环境下,审计部门务必使自己的工作既保证质量又提高效率,而风险管理机制兼顾了二者的统一。
1.事前审计风险的评估。
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的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