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两宋的秘书工作》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

内史省,改门下省长官侍中为纳言,门下、内史、尚书三省长官协同处理国
政,尚书省设吏、礼、兵、都官、度支、工六部,各设尚书,分掌政务。这 种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政府机构形式,被此后的各王朝沿袭。 隋中央的秘书工作由三省承担,作为其职能的一部分。隋短命而亡,继 起的唐朝沿袭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将内史省恢复为中书省,纳言恢复为侍中, 三省的职责分工趋于明确。
尚书省
负责执行中书省转发的各种命令。
一、唐朝三省的秘书职能 职责划分 文书工作
中书省出令
唐王朝决策、施政的 重要机构,承担着中 央政府的秘书职能。
草拟
提高文件准确性 三省权利相互制约 防止秘书机构独大 保证皇权 古代秘书工作成熟 的标志之一。
门下省审议
审核
尚书省执行
转发执行
二、唐朝三省的秘书官职
职
务
职
能
掌书记 判官 孔目
也称掌记、书记,负责府内各种表奏、命令、书信的制 作,是地方大员的高级文字秘书,地位重要。 临时受遣充当地方大员的大臣,按制度从中级官员中选 出来负责处理文书工作的属官。 地方大员幕府中掌管文书、档案的属吏。
记室(事)参军
均为地方大员幕府中负责文书的属吏。
五、地方及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二、唐朝三省的秘书官职
(一)中书省中的主要秘书官职
第三,“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即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 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改正,起到信息反 馈的作用。
第四,“凡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而奏之”。即逢有百官聚会、
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于皇帝左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表状。 第五,“凡册命大臣于朝,则使持节读册命之,凡将帅有功及有大宾客
皆使劳问之”。即皇帝在朝堂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封,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

中书省仍设有令、侍郎等官职,沿袭唐制,只有中书舍人分作五案办事,五案划分如下:
部
门
负责收发文书。
职
负责册礼和朝会事务。
能
上案 下案 制诰案 谏官案 记注案
负责制作皇帝的制、诏等文书。 负责处理与中央其他政府机构往来的文书。 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起居。
(二)门下省的秘书部门
尚书省
负责执行中书省转发的各种命令。
一、唐朝三省的秘书职能 职责划分 文书工作
中书省出令
唐王朝决策、施政的 重要机构,承担着中 央政府的秘书职能。
草拟
提高文件准确性 三省权利相互制约 防止秘书机构独大 保证皇权 古代秘书工作成熟 的标志之一。
门下省审议
审核
尚书省执行
转发执行
二、唐朝三省的秘书官职
双方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唐朝初年皇帝命令两省凡有公文,双方先至政事
堂议定,然后上奏。于是,政事堂成为两省联合办公厅,初设于门下省,后
迁至中书省。中书令是政事堂的主官,宰相职,凡皇帝颁下的诏敕,臣下递 呈的表状,都须经过政事堂,由宰相处置或中转,因此,政事堂成为朝廷公 文周转中心。 初唐时期,凡朝廷各司上达的奏章,先交尚书省六部拟办,由尚书省汇 总、分类后,再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批阅,称为“舍人押部”之制。 唐朝中期,政务日繁,公文骤增,开元十一年(723),将政事堂改称中 书门下,并设置枢机、吏、兵、户、刑礼五房,直接协助宰相处理朝廷公文, 五房中各有主书、录事,承担具体的文书事务,逐渐将中书舍人之权接管过 去。政事堂遂称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政务机构。
3 4
5 6
章奏司
封驳司
发敕司
属银台司管辖,掌收受中书省、枢密院交付的 宣、敕,登记后颁发。
秘书史 重点

秘书史重点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2.太史寮:是商朝末年出现中央秘书机构.随着商朝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增加了,这样导致了秘书机构的出现,以便将秘书人员组织起来,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3.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P31)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
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p18)第二章两周的秘书工作1.天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西周时期,由于档案种类,数量增多,档案业务更加复杂,因而设立了天府来收藏保管档案2.金藤之匮:约于西周时,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机密、最重要的档案。
中国秘书简史第五章 唐宋时期的秘书工作

10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 二) 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员与职责 唐朝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 其职掌为出纳帝 命,顾问答对, 慰问朝拜的大臣, 监修起居注, 审定并主持六品以下文武官员的授职议事。其副手 为门下省的实际主官, 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备皇 帝顾问, 审议中书省拟定的制, 诏等公文。门下 省的重要秘书官员还有: 给事中掌封驳之权, 可 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 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 是门下省中的要职, 地位仅次于侍中, 门下侍郎 ; 典仪职掌偏重于负责礼仪性的事务; 符宝郎掌 管皇帝的御玺和朝廷的符节。
11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门下省具体从事秘书工作的主要是给事中、 符宝郎等。给事中在隋代称给事郎, 是门下省仅 次于侍中和门下侍郎的重要人物。一般定额4员, 秩从五品上。佐属品官有录事、主事( 各 4人) , 另有令史、 书令史、 甲库令史、 传制、 亭长 、 掌固、 修补制敕匠等若干吏员。给事中的主要 工作是封驳。
3
一、 三省制的确立及其秘书职能 隋朝官吏地位最高的是“ 三师” 和“ 三公” 。三师为: 太师、 太傅、 太保, 三公为太尉、 司徒、 司空。 《 唐六典》 卷一记载唐朝“ 三师” 是“ 训 导之官也” , “ 三公” 是“ 论道之官也” , 务 虚不务实。名义上是“ 无所不统” , 实际上是“ 无所统” “ 但存其名位”的荣誉职务。他们并无 实职实权, 往往是作为“ 赠官” 赐予有功的大臣 。
12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 三) 尚书省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 尚书仆射副之。但 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 朝此后的时期, 这个官职轻易不授, 而以尚书仆 射为尚书省长官。唐初, 仆射的地位十分尊崇, 因为在中枢的职事官中, 正一品的三公、 三师不 单独设臵, 而正二品的尚书令又被废, 只有从二 品的仆射官阶最高, 其他两省的副官如门下侍郎 、 中书侍郎以及各寺、监的长官均在三品以下。
第六讲《两宋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3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 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
班簿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 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
案、记注案
4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机构 通进司、银台司 章奏司、封驳司 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 阖门通事舍人 阖门祗侯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
19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20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 引黄制度,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21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17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这一制度通过对资格和履历的强调,把秘书官员的基层经 验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
三、宋朝选拔朝廷文字秘书制度 宏词科—博学宏词科
18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四、宋朝秘书官吏的民族气节 主要体现:积极发表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的言论。 王存、胡寅、王居正、胡安国、曾开等
24
A
二、公文文体 (一)皇命文书(下行文)
诰命、御札、敕、册书、制书、敕书、诏书 (二)朝廷及地方官衙的下行文
堂判、堂贴、宣、劄、札子、部符、部省札、符 (三)上行文
20《中国秘书史》 (5)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引黄,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当皇帝的顾问,讲经读史等 宋代翰林学院是皇帝名符其实的机要秘书处
二、信访机构 (一)鼓院、检院 (二)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第三节 秘书官吏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一、宋朝秘书来源概述 从科举考试中录用 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 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官”和“差遣”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 则毋以台谏选焉”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三、地方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一、翰林学士院 职责是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诏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
架阁库 千丈架阁法 (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等基本程序系 统化,沿用至今
思考题: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 司中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 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两宋文书工作制度

两宋文书工作制度一、引言两宋时期,我国古代文书工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推动下,两宋文书工作制度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为后世文书工作制度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两宋文书工作制度的组织机构、选拔制度、文书种类、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两宋文书工作制度的组织机构1. 朝廷三省的秘书机构两宋时期,朝廷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秘书机构负责处理国家文书工作。
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皇帝的命令和文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和批红,尚书省负责执行。
这三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文书工作。
2. 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院是两宋时期皇宫的秘书机构,负责起草皇帝的制书、赦书等文书。
翰林学士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高级文官,具有很高的地位。
翰林学士院不仅负责文书起草,还承担着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的职责。
3. 信访机构两宋时期的信访机构主要包括鼓院和检院。
鼓院负责接收民间上书和诉状,检院负责审核和处理这些诉状。
信访机构的出现,使得民间的声音能够及时传达到朝廷,有利于政府了解民生、调整政策。
4. 地方文书机构两宋时期,地方文书机构主要包括州、府、县等各级行政单位的文书部门。
这些部门负责处理地方政务、民政、财政、司法等方面的文书工作。
地方文书机构的设置,使得政务处理更加便捷,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三、两宋文书工作制度的选拔制度1. 科举制度两宋时期,科举制度仍然是选拔文书官员的主要途径。
科举考试主要包括乡试、省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具有文学才能和政绩的人才担任文书官员。
2. 举荐制度除了科举制度外,两宋时期还实行举荐制度。
官员和士人可以通过举荐,推荐有才能的人才担任文书官员。
举荐制度为选拔文书官员提供了另一种途径,有利于发掘和培养人才。
3. 世官制度世官制度是指官员子弟可以继承父辈的官职。
两宋时期,世官制度在文书官员选拔中仍有一定地位。
部分文书官员通过世官制度进入官场,但这一制度并非主要选拔途径。
论宋代城市秘书性工作

、
城 市 管 理 中的 秘 书 性 工 作
宋 代 经 济 繁 荣 的 城 市 大 多 为 国都 或 州 、 府、 县 所 在地 ,
其 城市行 政秘 书性 工作 实际上融 合在 封建 王朝秘 书性 工作 之 中, 相 应 的秘书性 官 吏 、 机构 、 工作 பைடு நூலகம் 度等 也都 必 须遵 从 国家的统一要求 。但 宋代城市商 品经济 的新发 展 。 要 求原有 城 市管理 制度作 出相应 的调整 和改 变 ,继 而呈 现出一些 新
业发 展繁 荣 , 使得 人 口剧增 , 进 而产 生更 多 的剩余 劳 动力 ,
来 投 入 到 城 市 化 进 程 所 需 要 的 手 工 业 和 商 业 生 产 运 作 之 中: 手工业 产品产量 与质量 的提 高 、 生 产 分 工 的 细 化 和 生 产
象 时有 发生 . 统治者难 以管 理 , 所 以不 得不 将熟 悉市场 的牙
人 员 。牙人 , 又称牙 郎。汉 代 曾称之 为驵侩 , 《 史记解 集》 说: “ 驵, 马侩也 。” … 牙人 最初是 主持 牲畜交易 的人 , 之后 成为 主
持 各 类 物 品 交 换 中介 的 人 的 统 称 。早 期 牙 人 受 政 府 的 干 预 很少, 但 到宋 代因 为经济交 流频繁 , 行 商 坐 贾 逃 税 漏 税 的 现
常事务 。 三是政 府 对“ 市” 内各 行 业 分 行 序 列 . 各行 设 行首 或行 头, 行 首 或 行 头 一 般 由 富 商 分 行 进 行 工 商 业 管 理 。坊 市 分 离
化 。本文将就宋 代城市秘 书性工作作 一论述 。
6.1第六章_隋唐的秘书工作(上)..

☆中书舍人的职掌主要有五项: • 第一,“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百司奏议文武考 课,皆预裁焉”。 • 第二,“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即下则署而行之”。 • 第三,“制敕即行,有误奏而正之”。 • 第四,“凡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而奏之。” • 第五,“凡册命于朝,则使持节读册命之,凡将帅有功 及有大宾客皆使劳问之。”
• 政事堂中的枢机房专门经管皇帝下达给宰相的诏敕等下 行文,负责诏敕的收受、转递给宰相。唐朝制度,凡皇 帝下达的诏敕皇命文书,必须经宰相签署后才为合法, 不然便被视为非正式。所以,枢机房的作用是转达皇命 文书于宰相,经宰相副署后再转给朝廷百司施行,是承 办机密公文的部门。 • 政事堂的其他四房负责收受朝廷各司及百官的奏状等上 行文,协助宰相初阅,提出初步意见,送宰相批阅,它 们是处理朝廷大量日常公文的部门。这样,五戽对中枢 机构及时无误地处理各类公文、加快文书运转、提高效 率起了显著作用。但是,到了武宗时,由于担心政事堂 过分集权,重新恢复了初唐时由三省分别承担中央政府 秘书工作的旧制。
☆三省六部制 - 意义及影响
•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 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 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 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 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 •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 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 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 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三省之中,尚书令、仆射位高,为人臣之极而无 实权。实际行使相权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大。
第六讲《两宋的秘书工作》PPT课件

5
.
唐代朝报(仿制)
6明代邸报
.
清代邸报
7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开拆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库房 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
8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四)枢密院的秘书机构 枢密院承旨司: 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 重要秘书官:检详官
10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政事堂分五房办事: 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11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三、地方秘书机构 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3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 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
班簿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 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
案、记注案
4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机构 通进司、银台司 章奏司、封驳司 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 阖门通事舍人 阖门祗侯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
《中国秘书史》
第六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1
.
知识点:
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为系列; 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 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 秘书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 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PPT共61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两宋地方秘书职官简述

古 代 秘 书地方政府管理'98增刊傅箭星两宋地方秘书职官简述 北宋建国之后,宋太祖采取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为防范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他削减州郡长官的事权,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
州郡长官的事权和兵权全都收归中央政府;州郡长官也改由文人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副长官),使其互相牵制。
后来宋太宗赵匡义又将唐时地方行政机构的道、州、县三级建制改为路、州、县三级建制,这种地方行政机构的三级建制,一直沿袭至南宋灭亡。
“路”是宋代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它由帅(安抚使司,掌军事)、漕(转运使司,掌民政)、宪(提点刑狱司,掌司法)、仓(提举常平司,掌财政)四司组成。
这四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由于四司都具有监察职能,所以又称为“监司”。
各司都设有“长官厅”(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厅、室),是直接为各司长官服务的秘书机构。
《宋史职官》“监司有干官,……以供签厅之职。
”“干官”是四司中负责秘书事务的官吏。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参与谋划、书写机宜文字、干办公事等。
如帅司中就设有;参谋、参议、主管机宜文字等秘书官;漕司中有主管文字和干办公事;宪司里有检法官和干办公事;仓司里有干办公事和主管官等等。
“州(府、军、监)是宋代地方行政机构中介于“路”与“县”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
在“州”府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主要地幕职官与曹椽官。
所谓幕职官,又称幕官和职官,是州郡长官中自行聘请或朝迁派遣的顾问、参谋、办理文书等事务的人员,包括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推官、判官、支使、掌书记等。
其职责是“掌裨赞郡政,总理诸案文移,”每“日赴长官厅议事及都厅签书文檄,”“斟酌可否,以白于其长而罢行之。
”他们既参与决策又办文办事。
以编修《资治通鉴》而名满天下的司马光,早年就曾任过签书苏州判官事、签书武成军判官事、开封府推官。
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也曾任过天平节度掌书记之职。
曹椽官又称诸曹官,是西汉以后“曹官”与“参宫事官”的合称,他们属于宋代州郡官府内分曹官府内分曹治事的较低级的秘书吏员。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共61页文档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1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唐宋秘书工作制度

唐宋秘书工作制度一、引言在我国古代,秘书工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成熟于唐宋。
唐宋时期,随着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科举制度的兴起,秘书工作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本文将从唐宋时期的秘书机构、职能、选拔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唐宋秘书机构1. 唐朝秘书机构唐朝设有三省六部制,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此外,还有政事堂,作为中央秘书机构,负责处理重大政务。
2. 宋朝秘书机构宋朝沿袭了唐朝的制度,设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政事堂仍然是中央秘书机构,负责处理重大政务。
为了加强皇权,宋朝皇帝将军权从政事堂的职权中分离出来,设立了枢密院。
三、唐宋秘书职能1. 唐朝秘书职能唐朝秘书主要负责起草诏令、处理文书、管理档案、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等。
其中,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政事堂的设立,使得中央政务处理更加顺畅。
2. 宋朝秘书职能宋朝秘书的职能与唐朝相似,主要负责起草诏令、处理文书、管理档案、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等。
此外,宋朝还设立了枢密院,负责军国大事,秘书在此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唐宋秘书选拔制度1. 唐朝秘书选拔制度唐朝秘书选拔主要依靠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设有明经、进士、明法等科目,考生通过考试后,即可进入官僚体系。
此外,唐朝还设有秘书省,负责培养秘书人才。
2. 宋朝秘书选拔制度宋朝同样实行科举制度,选拔秘书人才。
科举考试设有进士、明经、明法等科目。
此外,宋朝还增设了秘书监,负责培养秘书人才。
五、唐宋秘书工作流程1. 唐朝秘书工作流程唐朝秘书工作流程分为起草、审议、执行三个阶段。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政事堂负责处理重大政务,皇帝有权批驳或修改政事堂的决策。
2. 宋朝秘书工作流程宋朝秘书工作流程与唐朝相似,分为起草、审议、执行三个阶段。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精选全文完整版

用印制度——以纸制作公文后,改用朱印。朱印简便
易行,印迹清晰易辨,不易消褪。
23
骑缝、押缝制度—— 骑缝:两张黏连的公文处加盖印章。押缝:两 张黏连的公文处签名或公文末尾签名。“魏晋以来法书,梁御府所藏 皆是,朱异、唐怀克、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 之押缝,或谓之押尾。後人花押盖沿于此。”[ 《日知录》。]可以有 效防止公文伪造,以保证公文的真实性。
文
用纸制度——桓玄诏令公文须用纸写,并规定重要的
书 公文须用加染的黄纸书写,既可以防虫蛀,又便于分辨公
制 文类别。 “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
作 皆以黄纸代之。”
制
卷轴制度——初期的纸写书的形式,完全是模仿帛书
度 的。纸被大量应用后,从抄写到制卷,逐渐改进、发展,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卷轴制度。
重要原因。
对于秘书人才,诸葛亮除了要求忠于职 守外,还注重听取他们的意见。
16
文笔之分与文书档案工作
文笔之分与文书工作的发展
文笔之分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理
论问题,“文笔”概念出现于汉朝,而文笔
的理论探讨却是南北朝声律产生之后的事情,
它开启中国文体研究的先河,对于后世的文
章编选和各文体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极为深远
录事参军——刺史的主要属官和秘书官,总领将军府中的秘书 事务。
咨议参军——相当于军事参谋,掌参谋军事,辅助长官决策。 记室参军——负责将军府中的公文书信。
14
秘书的选拔及与主官的关系
秘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包括各级秘书官吏)
书
的基本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的
资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央政府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用于代替始于汉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一、翰林学士院 职责是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诏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
当皇帝的顾问,讲经读史等 主要秘书官: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 内制、外制 参与重要人事任免,作用重要、地位尊荣 宋代翰林学院是皇帝名符其实的机要秘书处。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 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
班簿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 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
案、记注案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机构 通进司、银台司 章奏司、封驳司 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 阖门通事舍人 阖门祗侯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这一制度通过对资格和履历的强调,把秘书官员的基层经验 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
三、宋朝选拔朝廷文字秘书制度 宏词科—博学宏词科
-
第三节 秘书官吏
四、宋朝秘书官吏的民族气节 主要体现:积极发表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的言论。 王存、胡寅、王居正、胡安国、曾开等
-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 引黄制度,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五)三司的秘书机构 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分盐铁、度支
、户三部。 秘书机构:
催驱房、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小结:宋代中央政府秘书机构更为专门化,分别负责文书 收发、登记、督促、催办、检查、拟稿、封驳、承转、 保管、汇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系统周 密,较之唐代更为成熟。
架阁库 中央政府设有最高级别的档案库:金耀门文书库 千丈架阁法 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档案工作进一步专门化。 (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等基本程序系 统化,沿用至今。
-
思考题: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中国秘书史》
第六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
知识点:
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为系列; 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 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 秘书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 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
两宋与隋唐一样,也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驳案)
-
唐代朝报(仿制)
明代邸报 -
清代邸报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开拆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库房 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四)枢密院的秘书机构 枢密院承旨司: 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 重要秘书官:检详官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政事堂分五房办事: 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三、地方秘书机构 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
二、公文文体 (一)皇命文书(下行文)
诰命、御札、敕、册书、制书、敕书、诏书 (二)朝廷及地方官衙的下行文
堂判、堂贴、宣、劄、札子、部符、部省札、符 (三)上行文
奏状、札子、榜子、辞、申状 (四)平行文
关、刺、移、咨报、密白、牒
-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一)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离
-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二、信访机构 (一)鼓院、检院 (二)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1、部门及层级数不同; 2、功能不同; 3、隶属及地位不同; 4、规范化程度不同。
-
第三节 秘书官吏
-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一、宋朝秘书来源概述 1、从科举考试中录用 2、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 3、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4、“官”和“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