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句言孝对于维护礼的秩序的重要作用。
四、孝的现代意义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许多传统道德面临着时代的冲击与抉择。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孝道的一些具体要求,如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年无改父之道”,孟子所强调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经》所倡导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等,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必须予以摒弃。但从理论上和实际上讲,虽然传统的孝道多有时代局限和具体实践上的种种不足,但毕竟涉及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是道德全民性和稳定性的体现。所以,孝这种伦理道德,是合情合理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社会风尚的体现。因此,它不仅作用于过去,而且作用于现在乃至将来。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里仁》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பைடு நூலகம்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一、《论语》中有关孝的句子
《学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d.爱,即内心要对父母充满爱心,“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唯色为难也,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
2.身后要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礼葬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三、“孝”与“仁”、“礼”的关系
1.“孝”与“仁”:
孝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程子曰:“孝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为政》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孝”与“礼”
论语中认为,孝的施行有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教化,维护礼的秩序,进而维护国家统治实现所谓的“为政”。
《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为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书言君陈能孝语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
就孝道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性来讲,我们至少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赡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孝。所有的人都有父母长辈,都有子女晚辈。今天的子女,就是明天的父母。赡养父母,就等于是保存人类,赡养自身。所以,赡养父母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人类生存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之一。第二,敬重父母是最高尚的孝。赡养父母是必要的和必需的,但是,在这样的赡养中必须融入尊敬和敬重的精神。没有敬重,孝道就失去了灵魂,就会变成虚伪的和徒有其名的,最终也难以长久坚持。第三,孝与忠是相通的。在家孝与在外忠应该是一致的,虽然孝子不一定就会是忠臣,但忠臣一定得是孝子。在“忠”的问题,旧时代有着明确的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忠只是忠君忠主。但是,在今天,君主专制的时代已经过去,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同样是孝子的必然归宿。第四,孝并非唯命是从。把孝道引向对父母的唯命是从,是古代孝道的最大弊端。在今天讲求法治和民主的时代,要想使孝道生机勃勃,必须把民主和法治的精神作为行孝的前提。当然,孝道不必与现代民主和法治精神相对立,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对父母和亲人的孝,往往容易与民主和法治的精神产生现实的矛盾。所以,要想使传统的孝道美德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必须把一份民主和法治的责任心放在首位
这个页面里有一篇关于孝的现代意义的文章,你看一下那些用的着,上面那两段也是我从上面复制的,感觉还有一些也可以,就是可能有些有点太和谐社会了,所以就不确定要不要弄上去。http://www.gmw.cn/content/2008-09/19/content_839351.htm儒家孝论的现代意义
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37585608孝的历史演化与现代意义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懼。”
《先进》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路》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易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关于这块我个人的观点是,孝在服劳奉养之外关键在于一种人生参与,其实也就是物质关怀以外的关怀。之前有看到过一句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好好珍惜,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挺有感触的,觉得与亲爱的人之间最好还是彼此的人生互相参与,毕竟我们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唯一不可重复的,对于家人最大的孝应该也是好好的一起生活,这样才不至于和亲人错过彼此的人生,虽然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跟亲人不会失去联系,但是毕竟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错过了彼此的人生,我是不想这样,也不希望人亲人的缘分是这样。这就是我的观点,你看着弄吧,不合适的地方你看着改,该删的该加的你看着弄哈。这次我算是偷懒了。
二、论语中孝的含义
个人认为孔子关于孝最中心的观点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生前、身后。
1.生前要求能养、敬、知、爱。
a.能养,即服劳奉养;
b.敬,主要体现为“无违”,既不忤逆父母的意志,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提意见要委婉不冒犯,尊重父母的思想等并维护其尊严;
c.知.,即关怀、理解与体谅。体现为“知父母之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知父母“唯其疾之忧”而爱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