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集体备课教案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特别是蚕的变态过程。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蚕的变态过程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蚕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变态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变态过程。
难点: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生长图片和视频。
2.准备相关的昆虫标本。
3.准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生长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阶段,特别关注变态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蚕的生长过程,尝试解释昆虫的变态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现象。
5.拓展(10分钟)学生观察昆虫标本,分析不同昆虫的生长过程,进一步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变态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蚕或其他昆虫,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昆虫的变态现象: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蚕的发育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并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蚕的生长变化,但他们对蚕的发育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蚕的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不同阶段,了解蚕的发育过程。
2.操作法: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加深对蚕的认识。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蚕的标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蚕宝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蝴蝶的发育过程。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蚕变了新模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蚕的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不同阶段,如卵、幼虫、蛹和成虫。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蚕的发育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触摸和观察蚕的标本,记录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加深对蚕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蚕的观察和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课件

蚕蛹会动哦, 它是活的!
新知讲解
1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 有哪些典型的动作?
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摇、听、称、 量来观察哦! 观察准备:熟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观察方法:重点观察蚕的行为及丝的特点。
新知讲解
1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观察分析:图1是即将5龄蚕,这时的蚕身体缩短,发 黄而透明;图2是蚕依托用纸做的格子房吐丝的全景 图;图3是蚕吐丝的样子,此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 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图4 是蚕已经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的样子,这时的蚕丝 尚少,可以看到蚕的身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蚕吐丝 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来 回摆动,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里面;图5是一一个蚕 已经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蚕茧。
蝴蝶的蛹
拓展提高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苍蝇的蛹
独角仙的蛹
蜜蜂的蛹
拓展提高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瓢虫的蛹
蚂蚁的蛹
蚊子的蛹
蝉的蛹
拓展提高
化茧成蝶与作茧自缚
化茧成蝶:又称“破茧成蝶”,是指蝴蝶幼虫成 熟后要变成蛹,幼虫一般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蔽的 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之后直接化蛹, 无茧。古人看到的更多的是蚕结茧、化成蛾的过 程,认为两者相似都是蝶,所以有“化茧成蝶” 这个说法。现在用指重获新生,走出困境。 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蚕把自己裹在丝里面, 然后从蚕到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 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其他发现。
推测:蚕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 样呢?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次蜕的皮。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孵化、幼虫、蛹、成虫五个阶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蚕的具体发育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
难点:理解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相关课外阅读资料4.观察家蚕发育的实验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蚕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家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讨论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家蚕发育的过程,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5.拓展(5分钟)学生阅读课外阅读资料,了解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蚕发育过程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家蚕的发育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要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节“蚕变了新模样”。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其特点,探讨蚕为何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如何通过观察蚕的变化了解其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解、显微镜、蚕宝宝、观察盒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的生长变化。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通过观察蚕宝宝,讲解各阶段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其生长变化,填写观察记录表。
(2)讨论蚕为何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生长的奥秘。
(1)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各阶段特点:幼虫期吐丝、蛹期变形、成虫期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尝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生物的生长变化,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学生对生物生长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其他生物的生长变化,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的各个生长阶段及其特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4.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
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
[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4.蚕变了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4蚕宝宝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认知。
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
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9.我们在做“给花传粉”的实验时,先用雌蕊的柱头轻触纸上的花粉,发现它很
容易沾上花粉(如图)。这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什么?它在花产生种子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解:雌蕊的柱头上有黏液。它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解析】【解答】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雌蕊柱头上有粘液可以更好地帮助雌蕊接受来自雄蕊的花粉。
★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蚕茧一般为白色或黄色,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
★蚕茧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表面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
2、观察蚕蛹
(1)解剖蚕茧
用剪子把蚕蛹从蚕茧中取出来。
【提醒】
①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着
②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
了解蚕茧特点
了解蚕蛹身体特征
了解蛹是有生命的。
知道蚕变蛹前还要进行第5次蜕皮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异同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的作用
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共性
巩固课堂知识
坚持观察记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在科学探究中,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4.蚕变了新模样 (课件)(共21张PPT+视频).ppt

探究二
观察蚕茧
形状
纺锤状
长3~4cm 大小用尺子量一量 宽约2cm
白色、
颜色 黄色
作用
探究二
观察蚕茧
拿着蚕茧摇一 摇
放在耳边听一 听
对着光亮 照一照
探究二
观察蚕茧
形状
纺锤状
长3~4cm 大小用尺子量一量 宽约2cm
白色、 颜色 黄色
保护 蚕蛹 作用
探究三
蚕变了新模样
第二单元
实验室常规要求:
1.认真听,仔细想,爱惜实验仪器; 2.组长负责,分工明确 3.团结协作,不讲小话 4.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大胆汇报
新课聚焦
蚕茧是如何形成? 蚕茧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蚕茧
探究一
蚕是如何结茧的?
注意观察 蚕的动作
探究一
蚕结茧的时候 有哪些经典的动作?
提示:
身体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颜色 体节 形状 身体长短
身体长 青白色 呈长圆筒形
8个体节 有腹足
无复眼
身体短 深褐色 呈纺锤形
6个体节 无腹足
有复眼
无盾片
有盾片
都有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体节、 气门等。
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
讨论
能变成什么样子?
?
拓展提升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如苍蝇、蜜蜂、蝉和蝴蝶等。但是不同的蛹有不同 的特点。
蝴蝶的蛹一般是幼虫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藏的地方用几条 丝将自己固定住,之后直接化蛹,无茧。蚊子的蛹与其 他昆虫的蛹不同,它可以跟幼虫一样活动。
拓展提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新模样》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蚕变态发育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探究蚕在不同阶段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认识蚕丝绸制作过程及其在我国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解蚕变态发育过程,记住各个阶段特征。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丝绸文化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实物或图片、显微镜、丝绸制品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显微镜观察蚕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蚕发育过程。
2. 例题讲解讲解蚕四个生长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特征。
(1)卵:蚕发育起点,呈圆形,黄色。
(2)幼虫:蚕主要生长阶段,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蚕化为不食不动蛹,外形像小船。
(4)成虫:蚕化为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蚕各个阶段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4. 讲解蚕丝绸制作过程介绍我国古代丝绸制作工艺,引导学生解蚕丝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强调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在我国文化中地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态发育过程2. 内容:(1)卵(2)幼虫(3)蛹(4)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发育过程,绘制蚕四个生长阶段画图。
2. 答案:(1)卵:圆形,黄色。
(2)幼虫:体型逐渐变大,蜕皮四次。
(3)蛹:外形像小船,不食不动。
(4)成虫:具有翅膀,完成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绘制,掌握蚕发育过程,对丝绸文化有更深入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蚕其他知识,如蚕饲养、蚕丝用途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3. 例题讲解透彻性4. 学生随堂练习与互动5.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答案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蚕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是本节课难点和重点。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课题蚕变了新模样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1.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3.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4.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重点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我们的蚕慢慢地长大了,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同学们根据图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而它却蚕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了,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呢?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它们还活着吗?我们是怎么知道?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回答。
蚕结茧了。
讲授新课聚焦: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 蚕茧,所以说蚕茧是蚕宝宝通过吐丝缠绕而成的。
拿着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
对 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
我们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
探索: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摇、听、称、量来观察哦!观察准备:熟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蚕变了新模样》一. 教材分析《2.4 蚕变了新模样》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观察蚕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蚕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并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描述、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的图片和视频,描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蚕的生命周期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呈现蚕的生命周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蚕的生长阶段,用语言和图片展示蚕在该阶段的形态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蚕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蚕会变成新模样?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形态变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语言和图片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PPT课件(5篇)

实践探究
我们可以从哪些 方面来观察蚕茧 的外形特点呢?
形状: 椭圆形。 大小: 大小不同,长约3-4cm,宽约1.7-2.1cm。 颜色: 有白色、红色等颜色。
新知讲解
蚕茧怎样抽成蚕丝呢?一个蚕 茧的蚕丝有多长?应该怎样测量 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测一测。
一层皮,它可能是第5次蜕的皮。
其他发现
腹足和尾足消失,腹部两侧仍有 发达的气门。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 变成什么模样呢?
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交流讨论
同学们,你们觉得所有的 蚕都可以变成蚕蛹吗?说说 自己的理由。
不是。一些体质不好的蚕无法 完成蜕变而会死在茧中。
交流讨论
蚕茧除了保护蚕蛹之外,还可以做 什么用呢?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 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 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画一个蚕蛹
观察蚕蛹
雌蛹
雄蛹
蚕蛹的正面身体是一 节一节的
蚕蛹的侧面有一个一 个的气孔
蚕蛹的腹部面可以隐约看到 翅膀的纹路和触须及3对足
观察蚕茧和蚕丝
观察蚕茧 看看蚕茧的形状、大小与颜色。 测量茧的长度。 比比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 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 长多少,宽多少?
新知讲解
小记者在行动
我们做一个“寻找”行动的小记者,去 采访别人,问问他们观察到的蚕蛹是什么样 的?把采访到的内容记录详细,最后归纳总 结并和同学讨论。
巩固提升
同学们,与大家合作一起查一查蚕 蛹价值,然后再交流讨论。
1.分小组:4人一起; 2.组内谈论,将讨论结果写下; 3.组内代表发言。 我查到了蚕蛹可以……
蚕变了新模样(课件)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堂达标
判断
1.蚕吐丝结茧后,经过大约三天时间。( × )
2.蚕蛹就变成蚕蛾了。蚕蛾破茧而出后就开始产卵。( × ) 3.蚕茧上的洞是蚕蛾从蚕茧中钻出来的时候弄破的。( √ )
课堂达标
选择
1.昆虫共同特征之一是身体分三部分,它们是( A )。 A.头、胸、腹 B.触角、胸足、气门 C.腹足、尾足,胸足 2.蚕的一生经历了( B )四种形态。 A.卵、蛹、幼虫、成虫 B. 卵、幼虫、蛹、成虫 C.幼虫、蛹、成虫卵
2.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
交配和产卵都是
动物的繁殖行为
交尾
产卵
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尾,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雄蛾就会死亡, 雌蛾则继续繁衍下一代的任务——产卵。雌蛾产卵时是不休息的,蚕的 繁殖能力很强,一两天下来可以产到400-500粒卵,产完卵后的雌蛾 虽然有嘴巴,却不再吃任何东西,不久就会死亡。待死蛾干枯后,轻 压腹部可发现,腹内几乎空无一物。
蚕蛾和蚕蛹的身体都分 成头、胸、腹三部分
蚕蛹的头、胸、腹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头、 胸、腹,蚕蛹的翅和触角的雏形以及足分别 发育成了蚕蛾的翅膀、触角和足。
提示
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 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三对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
物是昆虫。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 有三对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
2 观察蚕蛾
雌蛾与雄蛾 有什么不同?
蚕蛾身体 是怎样的?
蚕蛾吃 什么?
蚕蛾的形态
形状 翅近三角形,身体呈纺锤形。 颜色 白色或淡黄色。
触角 头部 胸部
翅膀 腹部
头部
蚕蛾头上有一对 羽毛状的触角。
头部
复眼 口器 蚕蛾的口器退化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学课件

探索
蚕的幼虫与蛹的对比
探索
蚕的幼虫与蛹的对比
拓展
【回顾总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下课了!
•你的收获感有多大,我的满足感就有多强烈!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4.蚕变了新模样
导入
我们饲养的蚕宝宝
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 Nhomakorabea导入
蚕变蛹的过程
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
探索
观察蚕茧
摸
说 量
画 看
探索 蚕茧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探索
打开蚕茧
1.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和团 小组成员。
2.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 3.仔细观察,用画图的方式完成记录, 猜测未来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
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
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蚕,蚕茧,放大镜,小剪刀,电子秤,手电筒,开水,烧杯,竹签(或毛刷),丝绸制品,探究记录纸等。
教师:学生分组材料一份,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蚕的幼虫长大后会吐丝结茧了,蚕用茧把自己包了起来,茧里的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变了新模样》。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课件

导入
蚕变蛹的过程
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
探索
观察蚕茧
摸
说 量
画 看
探索 蚕茧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探索
打开蚕茧
1.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和团 小组成员。
2.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 3.仔细观察,用画图的方式完成记录, 猜测未来的变化。
探索
蚕的幼虫与蛹的对比
探索
蚕的幼虫与蛹的对比
拓展
课堂反思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 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 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 共同提高。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蚕变了新模样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我们饲养的蚕宝宝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导入蚕变蛹的过程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导入观察蚕茧探索蚕茧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4.蚕变了新模样
导入
我们饲养的蚕宝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观看蚕宝宝结茧视频资料。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取出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轻轻剪开蚕茧,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茧。
活动准备:蚕茧、剪刀、手电筒、放大镜。
观察方法:(1)按照观察动物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并将蛹的身体结构与蚕进行对比。
蚕的幼虫阶段对比观察,发现蚕茧和蚕蛹有哪些外形特征,在观察过程中感受蚕茧和蚕蛹对蚕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蚕的幼虫阶段对比观察,发现蚕茧和蚕蛹有哪些外形特征,在观察过程中感受蚕茧和蚕蛹对蚕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蛹的下一个形态产生极大的观察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和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介绍化茧成蝶与作茧自缚
化茧成蝶:又称“破茧成蝶”,是指蝴蝶幼虫成熟后要变成蛹,幼虫一般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蔽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之后直接化蛹,无茧。古人看到的更多的是蚕结茧、化成蛾的过程,认为两者相似都是蝶,所以有“化茧成蝶”这个说法。现在用指重获新生,走出困境。(视频资料)
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蚕把自己裹在丝里面,然后从蚕到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故答案为:B。
【分析】完全花指的是一朵花上同时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两性花指的是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单性花指的是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6.玫瑰花是( )花。
A.单性花B.不完全C.两性花
【答案】C
【解析】【解答】玫瑰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是两性花。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探讨: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蚕蛹呈纺锤形,黄褐色;蚕的幼虫呈长圆筒形,青白色。
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眼;身体有体节;每个体节上又1对气门。
蚕蛹的身体缩短了;不吃、不爬行;颜色由青白色变成深褐色;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拓展: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都会经历的阶段。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蚊子、蝉和蝴蝶等。但不同动物蛹的形态不同,不同的蛹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蝴蝶的蛹一般是幼虫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藏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之后直接化蛹,无茧。蚊子的蛹与其他昆虫的蛹不同,它可以跟幼虫一样活动。出示各种昆虫的蛹的图片。
7.
【答案】
【解析】【解答】鸡蛋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分别是:蛋白提供养料和水,蛋黄提供营养,胚发育为小鸡,气室是提供氧气的,蛋壳对鸡蛋内部的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鸡蛋内部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8.连线题。
请你将鸡蛋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卵壳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
卵黄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板书
4 蚕变了新模样
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
1.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A.哺乳 B.寄生 C.找食物
【答案】A
【解析】【解答】胎生动物一般哺乳的方法喂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的动物喂养方式不同,比如人母乳喂养,鸟找食物喂养。
2.一个果实内只有一个种子的是( )。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课题
蚕变了新模样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3.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4.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重点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描述蚕茧的特征。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甲:我觉得蚕蛹会变化,因为有个成语叫做破茧成蝶,所以我推测蚕蛹会长出翅膀……
学生乙:我觉得蚕蛹会变化,蜕掉外壳后会出现更大。更白的蚕宝宝……
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蚕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过渡,既保留有幼虫时期的特点,又有成虫时期的特点。蚕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蚕蛹一般情况下不会动,没有反抗能力,如果不用茧把自己包裹住,会被鸟类等动物吃掉,或者被雨淋死。所以蚕蛹把自己包裹住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并填写记录单。
小组活动,交流汇报。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猜测茧中蚕的身体的变化。
蚕的这种形态叫做蛹,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蚕蛹的体形粗短,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9个体节。与蚕的幼虫相比,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答案】A
【解析】【解答】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故答案为:A。
【分析】雄蕊可以分为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
5.关于花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完整的花是完全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我们的蚕慢慢地长大了,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同学们根据图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而它却蚕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了,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呢?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它们还活着吗?我们是怎么知道?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回答。
B.一朵有雄蕊也有雌蕊的花叫单性花
C.在一朵南瓜花上没有观察到雄蕊,可以判断这是雌花
【答案】B
【解析】【解答】A.结构完整的花就是完全花,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一朵有雄蕊也有雌蕊的花叫两性花,B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C.在一朵南瓜花上没有观察到雄蕊,可以判断这是雌花,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2)用剪刀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用放大镜观察蚕茧内部的情况。
记录方法:画出蚕蛹的简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记录:(1)蚕蛹的外形。
(2)蚕蛹的运动。
蚕蛹一般情况下不动,但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如用手轻轻地触摸它,用手电筒照或发出声音时,蚕蛹的体节会轻微弯曲。
(3)蚕茧的内部。
在剪开的蚕茧里发现了一层蜕下来的皮,它是蚕吐完丝化成蚕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皮。蚕一生共蜕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
C.鬼针草是依靠动物来传播种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种类不同,特征就不同,种子传播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靠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有的靠水力来传播种子,如椰子;有的靠果实成熟后炸裂的弹射力传播种子,如大豆;还有的植物靠动物来传播种子,如苍耳。
4.植物开花时,( )的顶端产生花粉。
A.雄蕊B.雌蕊C.子房D.胚珠
观察总结。蚕蛹的观察记录
观看观察蚕茧和蛹视频资料。
介绍蚕茧、蚕蛹
蚕茧的特征: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蚕茧通常为白色或黄色,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蚕茧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迎着光观察或轻轻摇动蚕茧,可以发现蚕茧里面有东西。
蚕蛹的特征: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
9.各取10粒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分别放到盛着200毫升水的烧杯里,编号为A、B、C,浸泡1~2天后观察。
A. B. C.
(1)烧杯里的水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实验现象说明水与种子的发芽有什么关系?
【答案】(1)A、B、C三个烧杯中的水都减少了,减少的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A、C、B。这说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吸收的水分多少不同。
A.开花—结果—受精—传粉 B.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C.开花—传粉—结果—受精
【答案】B
【解析】【解答】油菜花的生长顺序是开花—传粉—受精—结果,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植物的繁殖过程都是先开花再传粉,然后受精,最后长出果实。
探索: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摇、听、称、量来观察哦!
观察准备:熟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观察方法:重点观察蚕的行为及丝的特点。
观察分析:图1是即将5龄蚕,这时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图2是蚕依托用纸做的格子房吐丝的全景图;图3是蚕吐丝的样子,此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图4是蚕已经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的样子,这时的蚕丝尚少,可以看到蚕的身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来回摆动,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里面;图5是一一个蚕已经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