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水到哪里去了》
几天 后
水量明显 减少
水量基本没有 变化,杯壁有 水滴
探索一:水去哪 里了
• 水变成了气,从没有盖子的杯子 中跑了出去。有盖子的杯子里的 水气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所以我们在盖子和杯壁会看到小 水珠。
• 水变成的气叫做水蒸气,而水变 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探水蒸气。 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 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
探索二:水蒸气 水蒸气的 特点
气体、看不见、摸 不到、无固定形状、 无色、无味、透明
探索二:水蒸气
液体 无色 无味 透明 看得见 摸得到 无固定 形状
水和水蒸气的
异同
水
水蒸
气
无色 无味 透明 看不见 摸不到 气体 无固定 形状
探索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的
水 异同
水蒸
液体、 无色、 气气体、
看得见、 无味、 看不见、
无固定
摸得到
形状 摸不到
小结
1.水变成的气叫做水蒸气,而水 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 看不见、摸不到、无固定形状的 气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
1.水到哪里去了
聚焦
水有哪些特点?
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探索一:水去哪 里了
几分钟 后
几天 后
探索一:水去哪
里了
生活中类似的
现象
晾衣服
干涸的 河道
探索一:水去哪 里了实验一:观察两杯水一段时间后
的水位变化
均加入 80ml水
盖盖
不盖 盖
探索一:水去哪 里了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4章第1节“水结冰了”。
主要内容涉及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和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基本条件和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水结冰现象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格、水、色素、温度计、显微镜、投影仪。
学具:观察日记、记录表、画笔、颜料、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格制作彩色冰块,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水结冰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温度等特性。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冰块的外观、温度变化,讨论结冰的条件。
4.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
5.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温度计、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6. 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结冰的现象,分析结冰的条件。
2. 答案作业答案包括结冰现象的描述、条件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水结冰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了解其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结冰的条件水结冰的特性2. 观察记录表冰块外观温度变化结冰条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实践操作的指导与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一、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二、学习 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3.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三、重点了解和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四、难点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红糖放进水里会变成红糖水(出示图片)及和红糖水的好处。
把食盐放入水里,会怎么样?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夏天出汗多,身体的盐分流失也多,盐分流失多,所以我们要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可以每天饮用适量的盐开水,达到身体的平衡。
观看视频,溶解现象。
小组自由回答。
学生交流,猜测。
旨在让学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讲授新课食盐、红糖等物质能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吗?我们曾经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我们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人到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回想下,我们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如果食盐或红糖的量很大,结果会怎样。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把一些物质溶解在水中,想象一下,如果在一汤匙的水中放人一袋红糖会怎样? 结果会发现,汤匙中的水只能溶解一点点的红糖,其他的不能溶解。
想要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猜想,回答问题。
谁能容积一些物质,但不能够一直溶解下去,想要知道一定量的水能溶解多少探究一定量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物质,我们就需要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说说我们知道的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小苏打、食用碱、奶粉、味精等。
如果不确定某种物质是否溶于水,可以取一点放入水中,看看是否能够溶解。
我知道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食盐、冰糖、小苏打、奶粉、洗衣粉……除了生活中我们知道的溶于水的物质,不了解的物质我们可以取少量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观察是否能够溶于水,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的物质要分别放入不同容器盛装的水中,不可以都放在同一容器的水中。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为什么要平均分成几小 份,而不是一次都放入?
一份一份地加入可以清楚地看到 这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并准确地计算溶解的份数。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记录表
1份 2份 3份 4份 5份 6份 7份 8份
食盐是 否
完全溶 解
小苏打 是否完 全溶解 我的发
现
温馨提示:
1.搅拌过程中,搅拌棒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 2.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没有完全溶解,不算一份。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三年级科学
一、聚焦
食盐
(白色晶体)
食盐在水中
红糖在水中
食盐
红糖
如果一直不断地把它们加入到同样多的解多少物质
二、探索
活动1:说一说
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
白糖、食用碱、小苏打、味精……
小苏打
(白色粉末)
清水
食盐
活动2:对比实验
哪种物质溶解能力更强?
3. 3不.同为,什食么盐我的们溶在解做能溶力解更实强验。时,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并准确地计算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
怎样实验?
红糖
白糖
食用碱
味精
五、结束语
1.50毫升水中大约可以溶解18克食盐,50毫 升水中大约可以溶解5克小苏打。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 力是不同的。
六、下节课材料准备
1.四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2.同样多的热水、冷水各一杯; 3.两杯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 4.搅拌棒。
怎样设计实验来说明不同的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呢?
实验材料
50毫升水 50毫升水 食盐 小苏打 搅拌棒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教科版(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课件(附目录)
√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
√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 √ 4.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 5.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变。( )
× 6.用酒精灯烧水时,冒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
二、选择。
C 下列哪个现象不是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 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 中都要吸收热量。
解释现象
1、为什么洗澡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有些冷? 2、夏天,为什么地面洒水后会感觉凉爽?
活动四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越大, 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 发越快
水在0℃时会结冰。
2.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温度的变化使水发生了变化 。
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减少; 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增加。
你认为水结冰时,热量增加了, 还是减少了?说说你的看法。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
4、冰融 化了
猜谜语
远看白亮亮, 近看玻璃样, 越冷越坚硬, 遇热泪汪汪。
将袋中的食盐 放入盛水的玻璃杯 内,又会怎样呢?
实验前提示
①做这个实验用的材料是标有红点的食 盐袋,红点的烧杯。 ②把全部食盐倒入烧杯内,先轻轻搅拌 观察,再充分搅拌观察。 ③各个组员明确分工,注意合作。 ⑤严格按要求实验,及时记录刚才的实 验现象。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好材料。
用密封性好的高压锅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随着水温的升高,水 不断的汽化成水蒸气,锅内气压增大,锅内水的沸点也会升高,这样食物容 易煮熟。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沸腾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沸腾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7课。
本单元以“水”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各种形态、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沸腾了》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水的沸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对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水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和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奠定基础。
同时,这一课的实验探究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聚焦:通过提出“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水的沸腾。
2.探索: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预测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活动二,给水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特点。
3.研讨: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特点,总结水沸腾的条件。
4.拓展:让学生思考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2.理解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温度保持不变。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
2.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
3.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对水沸腾的原因进行解释。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水的沸腾现象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能以事实为依据,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和创新。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水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烧开水、煮饭等。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发明了蒸汽机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
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水的溶解情况分离混合物类似的物质变化明:变变变!暗:物质不变!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 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解释水去哪儿了•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材编写逻辑:解释、回忆、实验证明、研讨•实验证明比较缓慢,可以考虑课后或者用微视频等形式•本课有两个体验活动•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怎么操作•湿的手变干了•手心和手背变干的时间一样吗?能试着解释吗?•两个手变干的时间一样吗?如果其中一只手甩动呢?如果对着一只手吹气呢?•同桌两人,一人在教室里走动一人没动,变干时间一样吗?•那么,手上的水去哪里了呢?我们能够看到吗?它一定还在教室里吗?•拓展到课后,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实验,变干的时间一样吗?•一个简单的体验活动•同样可以赋予好多内容•比如: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经历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和质疑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等等……这些内容不正是我们小学科学追求的学科素养吗!一个主要活动:水加热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温度计 酒精灯教材以提示的方式呈现 重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 观察记录关注教材研讨环节的问题,过 程中气泡、声音和水温等变化 的观察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 记录能力最好的素材。
学生会忽略水量的变化一个主要活动:水结冰活动材料的准备是本节课的重要保障 试管水面标记:贴纸?油性记号笔? 橡皮筋? ……同样要关注结冰实验中的观察记录 烧杯外壁的变化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聚焦问题•初步感受(吸管、吹风机),也可以直接手摸•观察融化•比较水、水蒸气和冰•拓展是把探究引向课后•课前需要充分的材料准备•水蒸气和冰之间的转化是学生没有体验的•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常温下:食盐溶解度 36g/100g水小苏打溶解度10.35g/100g水•50毫升水能够溶解多少克不是重点•平时上课建议老师可以用勺子•根据全班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教材第一次出现对比实验是对溶解概念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对水的进一步认识6、加快溶解•还是对比实验•教材中没有提到“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和用到了•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实验参考方法,进行实验计划的设计•研钵的图片是对另一种加快溶解方法的暗示•吃糖依然是对加快溶解方法不错的体验和经历•经典的教学,内容期待一线老师们的尝试和突破•一个主要活动:混合和分离沙盐•应该是三年级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建议沙子最好洗干净•也是对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回顾和体验,两种物质放入同一杯水中•过滤方法的简化•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单元回顾•两个小活动:捏橡皮泥和折纸或者撕扯纸•重点在于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点•活动手册的记录对三年级学生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拓展部分研究热胀冷缩,这也是物理变化的范畴。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课件(2023秋新课标版)
D.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上
练一练
二、判断题
6.水的温度升高,白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会减慢。( × ) 7.在探索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时,两杯水要同样多。( √ )
8.在研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中,要做到水 D3.C 4.A5.D 温一样,溶解物一样(也要一样多),并
同时放入水中,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 ) 9.控制变量实验法的前提是必须有变量和不变量。( √ )
一、选择题
1.小明把沙子倒入盐水中,他可以用( A )的方法把沙子分离出来。
A.过滤 B.蒸发
C.溶解 D.加热
2.下列物质中,能用过滤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的是( C )。
A.水和冰糖 B.水和食盐 C.水和面粉 D.水和味精
3.我们在混合沙和豆子时需要进行搅拌,但我们搅拌后发现( B )总是在上面的。
不能
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你能想出将混合物中的沙和食盐分离的方法吗?
2.设计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方案。
我的思路是 :根据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特 点,可以先用水分离食盐和沙子,再分离食盐和水。
3.用水分离食盐和沙。
可以试着做一做!
我们用水试试!
食盐水
沙子
(1)先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 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
7.混合与分离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
牛轧糖
沙
食盐
食盐洒落在沙里了。怎么把它们分离呢?
1.观察沙和食盐,说说沙和食盐各有什么特点。
+
=
沙
食盐 沙
食盐
食盐和沙特征比较记录表
颜色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要点+重点实验+典型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 水》知识要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期末复习知识要点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第一单元水》知识梳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第5节《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主要介绍水的溶解性质以及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问题。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水的来源、性质和用途,对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水的溶解性质,了解水能溶解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限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溶解性质,认识水能溶解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限制。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水的溶解过程,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水的溶解性质,水能溶解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限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对水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想一下水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例如:水的无色、无味、能溶解物质等。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吗?水能溶解的物质有没有限制?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第二环节:展开探究1. 实验1:观察水能溶解的物质a. 老师准备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糖、盐、小苏打等,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小碗中。
b. 老师分别向每个小碗中加入同等量的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种物质是否能够溶解在水中。
c.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物质是否溶解,如果溶解了,溶解程度如何。
例如,他们可以观察到糖和盐在水中溶解,而小苏打在水中只溶解了一部分。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糖和盐能够溶解在水中,而小苏打只溶解了一部分?-溶解程度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 实验2:探究水能溶解物质的限制a. 老师准备一些不同的物质,如沙子、铁钉、木块等,并将它们放在小碗中。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水的变化以及水的利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水的微观结构、水的变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沸腾过程,知道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性质、水的沸腾过程。
2.难点:水的微观结构、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水的基本性质、水的沸腾过程等图片和视频。
3.教学资源:与水相关的科普文章、故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关于水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介绍水的基本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同时,展示水的微观结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微观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水的沸腾温度和时间,探讨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水的沸腾过程是怎样的?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3.7_水的三态变化ppt课件
2.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 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你明白其中道理吗?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 附着在眼镜片上.
谢谢观看!
课后作业
• 完成第三单元作业本 • (下节课校对)
冰晶(固体)
露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云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雾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变化的条件
温度降到0℃以下 温度降到0℃以下 温度降到0℃以下 温度降到0℃以上 温度降到0℃以上 温度降到0℃以上
1.夏天,在盛有冰冻饮料的玻璃杯外壁上有 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你明白其中道理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的
课前检测
大家说说物体的状态 水 (液态) 冰 水蒸气 (气态)
(固态)
水(液态)
蒸发
水蒸气(气态)
水蒸气(气态)
凝结
水(液态)
水 (液态) 凝固 冰(固态)
冰(固态) 融化
水(液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 固态 气态
冬天,一部分 雪会化成看不 见得水蒸气。
窗上的冰花直 接化成看不见 的水蒸气。
升华
凝华
冬天,窗玻璃上美 丽的冰花
霜
冰
雪
云 露
雾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
霜
雪 冰 露 云 雾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水蒸气(气体)→ 冰 温度降到0℃以下 (固体)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霜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冰
水(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
在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水 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 水,我们知道些什么?把你 知道的填入气泡图中。
冰
水是什么样的
洗衣
淡水
存在
水
用途
和生物的关系
植物离不开水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冰
固态水
液态水
水蒸汽
气态水
自然界中的水有三种 存在方式:液态、气 态和固态。
水的用途非常广泛
生命离不开水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 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 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 自然资源。
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 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 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 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所以 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考考你
老师有几个袋子,分别装有不同的物质,可 能是石头、木头、树叶、水、牛奶、醋和空气。 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同学们能利用五官猜出 水装在哪个袋子里吗?
石
Hale Waihona Puke 木树头头
叶
水
牛
奶
我们能给这
醋
空 气
七种物质进行分 类吗?说说你分
类的依据。
气体: 空气
液体: 水
牛奶 醋
固体: 石头 木头 树叶
固体: 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体积。 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