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水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4章第1节“水结冰了”。

主要内容涉及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和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掌握水结冰的基本条件和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水结冰现象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箱、冰格、水、色素、温度计、显微镜、投影仪。

学具:观察日记、记录表、画笔、颜料、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冰格制作彩色冰块,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水结冰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温度等特性。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冰块的外观、温度变化,讨论结冰的条件。

4.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

5.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温度计、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6. 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结冰的现象,分析结冰的条件。

2. 答案作业答案包括结冰现象的描述、条件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水结冰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了解其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结冰的条件水结冰的特性2. 观察记录表冰块外观温度变化结冰条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实践操作的指导与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水结冰的物理条件和特性的理解,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结冰的过程。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一、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二、学习 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3.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三、重点了解和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四、难点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红糖放进水里会变成红糖水(出示图片)及和红糖水的好处。

把食盐放入水里,会怎么样?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夏天出汗多,身体的盐分流失也多,盐分流失多,所以我们要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可以每天饮用适量的盐开水,达到身体的平衡。

观看视频,溶解现象。

小组自由回答。

学生交流,猜测。

旨在让学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讲授新课食盐、红糖等物质能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吗?我们曾经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我们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人到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回想下,我们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如果食盐或红糖的量很大,结果会怎样。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把一些物质溶解在水中,想象一下,如果在一汤匙的水中放人一袋红糖会怎样? 结果会发现,汤匙中的水只能溶解一点点的红糖,其他的不能溶解。

想要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猜想,回答问题。

谁能容积一些物质,但不能够一直溶解下去,想要知道一定量的水能溶解多少探究一定量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物质,我们就需要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说说我们知道的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小苏打、食用碱、奶粉、味精等。

如果不确定某种物质是否溶于水,可以取一点放入水中,看看是否能够溶解。

我知道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食盐、冰糖、小苏打、奶粉、洗衣粉……除了生活中我们知道的溶于水的物质,不了解的物质我们可以取少量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观察是否能够溶于水,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的物质要分别放入不同容器盛装的水中,不可以都放在同一容器的水中。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材分析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材分析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材分析Water is an important substance on Earth and a typical liquid。

Students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knowledge about water in their daily lives。

such as its ability to clean items。

dissolve substances。

and form bubbles when heated。

However。

this knowledge is fragmented。

How can we transform students' sensory knowledgeof water into scientific concepts。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en water and water vapor。

What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s。

These are the ns we hope students will focus on and explore.Unit 1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water" and guides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states of matter。

By observing the us states of water (solid。

liquid。

and gas) and studying the changes that occur during melting。

n。

and n。

students can establish the concept that "matter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t the same time。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水》第2课 水沸腾了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水》第2课 水沸腾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

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

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

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

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水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教学重点解释水去哪儿了,对水的蒸发有一定认识。

教学难点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湿毛巾小组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烧杯,滴管,塑料薄膜,橡皮筋,塑料水槽,水一、回顾和聚焦1.导入: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我们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法,研究了《观察一瓶水》一课,谁来说说水有哪些特点?2.教师趁机用湿毛巾在黑板上写一个的“水”字,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表。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随机板书:液体、无固定形状、没有颜色……4.提问(在黑板上“水”字消失之际):刚才的水到哪里去了?5.聚焦:除了液体的水,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二、探索1[材料:各组一份,滴管1根,装了半杯水的烧杯1个]1.过渡: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用滴管滴一小滴水在手上,过一段时间后,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现象?2.领取器材,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3.组织交换:你窥察到什么?怎么解释?学生自由发表。

4.拓展: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现象,谁能举例说说?学生自由发言,包括晾衣服、烘手机、水洼里的水……3、探索21.假如在两个杯子里放入等量的水,其中一杯用塑料薄膜盖好,用橡皮筋固定。

放在通风向阳处,过一定时间,你觉得水量会有什么变化?2.观看“水量的变化”藐视频(也能够提早2-3天做实验,教室上看成效)3.研讨:看到什么现象,怎么解释?四、探索3[材料:各组一份,塑料水槽1个]1.说明“塑料盒里的变化”的实验要求学生自由提问,推测可能的实验成效2.带学生到室外阳光下,将透明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窥察盒里的变化。

3.组织研讨: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五、小结1.组织交换:学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研讨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水水蒸气液体没有颜色气体摸得到没有气味透明摸不到看得到无固定形状看不到会流动1.2水沸腾了教学目标1.通过推测、窥察、实验、研讨等发现究竟,发展思维。

三年级科学上册资料-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资料-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1.1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水迹会(慢慢变干)3、(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4、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用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

5、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6、温度越(高),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越(快)。

7、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被压缩;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被压缩。

2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 )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2、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这时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4、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5、水沸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6、3水结冰了1、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

2、冰还是(水),冰是固态的水,本质没有改变。

3、冰在(低于0 )的温度时就会开始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4、碎冰里加(盐)可以使温度更低。

5、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冰固体,硬、光滑、会浮在水面上,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 )或冰的温度升至(0 )时,冰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液态)的,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3、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冰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知道水在大自然中的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水的循环过程。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水的循环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实验器材(如水、杯子、盆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杯子、一张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它到底去哪里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呈现水的循环过程:水蒸发成水蒸气,升入高空形成云,然后降落到地面成为雨或雪,再流入河流、湖泊或地下。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杯子装水,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水循环现象,并用笔画下来,下节课分享。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含目录)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含目录)

2020秋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含目录)第一单元水1.水是怎样的。

师出示一杯水放展台上,讲述:我们都知道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一年级时我们曾对水进行过观察。

提问:谁来说一说水是怎样的?2.师生交流,教师板贴特点。

提问:老师用湿毛巾写的水字有什么变化吗?水渐渐消失,它到哪里去了呢?3.学生填写前测单。

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记录单,将个体猜想填写到表格中,全班进行统计。

4.分析学生前概念。

把每位同学的想法都汇总在投影上,从汇总表中对学生前概念进行分析。

二、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1.引导方法,观察玻璃上水的蒸发。

讲述:同学们,这只是猜想,科学研究得讲究证据,我们需近距离来观察水的蒸发才行。

给每一组发一块玻璃,可以把水放在玻璃上,近距离的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2.指导操作。

给每2位同学准备一块玻璃片、一小杯水、棉签,用棉签蘸一些水,在玻片上划一划,水就会留在玻璃片上。

把玻片放平,静静观察。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3.视频指导。

用感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4.小组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记录,扫描学生观察记录。

5.师生交流。

在学生观察的时候,老师将表格收齐,并进行统计,把统计情况呈现在投影上,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记录。

6.观察总结。

通过观察发现,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7.根据水蒸气的特点再次引发猜想:水变成水蒸气后去哪里了?8.总结。

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

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三、比较:水和水蒸气1.教师引导。

水在蒸发后变成了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又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以板贴进行调整,呈现韦恩图。

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L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L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2.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3.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三、教学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四、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师: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L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4.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5.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6.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7.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填空1.物体的三种形态为(固体、液体、气体)。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形状)。

固体、液体有(固定体积)气体(没有固定体积)。

2.水是生命的源泉,(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3.水的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冰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形态。

4.水和水蒸气的相同与不同:水和水蒸气是水的不同形态。

它们都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有一定温度,占据一定的空间,无固定形态)的特点。

不同点在于(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较重,可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较轻,当温度变低时可以液化成液态水)。

5.用湿抹布擦黑板、湿的手变干了、海水晒盐、湿衣服在太阳底下一会干了等现象说明水(蒸发)了。

蒸发是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6.夏天,冰棒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态的水),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液态的水),雾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液态的水),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态的水),云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液态的水)。

7.测量温度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遇到(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分开被测)的水8.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外焰),中间的一层叫(内焰),最里面的一层叫(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4)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且盖两次),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盖。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梳理-第一单元水 教科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梳理-第一单元水   教科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水课堂知识重现1.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透明,但有一定体积的液体。

2. 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3. 蒸发的定义: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的现象。

任何时候、任何温度下水都在蒸发。

例如:水洼中的水和湿衣服上的水都是常温下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而砂锅中的水是在加热过程中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

4.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风、温度和湿度。

风越大,蒸发越快;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空气湿度越小,蒸发越快。

例如:我们晒衣服时会把衣服晾晒在太阳下、通风干燥处,而不会把它晾晒在潮湿的地方。

5. 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

不同点:水是液体,看得到,不易压缩;水蒸气是气体,看不到,易压缩。

水和水蒸气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6.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后凝结成看得到的小水滴。

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汽”是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在遇到上方较冷的空气后变成液态的小水珠。

7.其实,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如图中,在壶嘴和“白汽”之间有一段似乎什么也没有的“空缺”,这一段物质主要是水蒸气;而我们看到的“白汽”其实是一些非常细小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由从壶口冲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凝结而成的。

7. 当孩子发烧时,我们总会采用一些物理方式来降温。

在腋下、大腿、背部、额头等身体部位,用低浓度的酒精或者温水擦拭,会感到凉爽,这是由于酒精或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热,使皮肤温度降低的缘故。

生活中的冷风扇就是利用水蒸发吸热而使空气温度降低的原理让我们觉得凉爽的。

8. 沸腾是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一般而言,水的沸点是100℃ ,但它的沸点也会随着外界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如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水可能到70℃就会沸腾)。

9. 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保持不变。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水的变化以及水的利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水的微观结构、水的变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沸腾过程,知道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性质、水的沸腾过程。

2.难点:水的微观结构、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水的基本性质、水的沸腾过程等图片和视频。

3.教学资源:与水相关的科普文章、故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关于水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介绍水的基本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同时,展示水的微观结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微观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水的沸腾温度和时间,探讨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水的沸腾过程是怎样的?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

二、小法官,巧判断
1、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
慢也一定相同。( × ) 2、在常温下,水是不会蒸发的。(× ) 3、水蒸发的快慢只与温度有关。(×)
4、把手指弄湿,手指就会感到凉,是
因为水蒸发时吸热。( √ )
谢谢!
活动
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 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凉凉的。说明水蒸发 要吸热。
小发现
通过几个小实验,我发现: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 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蒸发岁 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在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结论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 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 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 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 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 都要吸收热量。
设计实验:
我 采用的对比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质量的水放在相 同口的瓶中,一个置于教室阴凉处, 一个置于教室朝阳处。过一段时间, 有阳关照射温度高的水蒸发完了, 阴凉处温度低的水还有。
结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实验二:取两瓶相同质量的 水,一瓶就放在瓶中不盖盖子, 另一瓶水洒在桌面上。经过相 同的时间,桌面上的水干了, 瓶中的水几乎没少。
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办法可以证 明自己的结论,设计实 验,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一下吧。
小练笔
一、课文内容我最熟 1、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 (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
叫做( 蒸发 )。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温度 ) ( 面积大小)( 空气流动速度 )。 3、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 ( 快慢 )不同。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授课教师:
写字游戏
用湿布在黑板上或桌面上写一个水字, 五分钟后记录观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沸腾了》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课学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现象,结合提示的问题,明确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探索板块:共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预测,即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学生已有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加热温度数据,教材中的提示要点给予了详细的参考。

由于该过程涉及到实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使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

研讨板块:组织整理实验记录,进行讨论分析,利用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对水沸腾过程的变化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有序、有条理的汇报;明确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是100℃,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

知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亲历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水沸腾现象,但不会太在意,只有较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温度的上升,水沸腾时能够看见气泡以及听到声音等,缺乏对沸腾过程具体的认知。

酒精灯等试验器材第一次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也是第一次具体涉及。

在探究活动中,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且十分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已经初步具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烧过水吗?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使用参考视频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

(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
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xx。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不同水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当提前做好预实验,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时间的设置可以是0分钟,
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在这里,观察的重点在于温度计的示数以及水的变化。

此时水的变化也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水底、水面、水面上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2.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表格已经详细的呈现出了需要观察的四个角度,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

这里容易将水中和水面的现象混到一起,此时水中和水面都有气泡产生,要注意观察区别。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水沸腾时的温度,它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触碰到温度计,改变了它的位置,有可能会引起一些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合理的解释。

【作业设计】
1.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A. 90℃
B. 100℃
C. 60℃
2.水沸腾时的温度()
A.不断上升
B.保持不变
C.逐渐下降
3.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