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主题为地球的水资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认识地球的水域种类,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这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合作思考和保护水资源意识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1. 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1. 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 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了解地球的水域种类,定性定量地感受“地球是一个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2. 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记录整理信息的能力,但对于量化比较和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示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世界地图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的水域分布情况,并进行量化比较。

六、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等教具。

2. 学生练习册、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具。

3. 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增加学生对水资源的认知。

七、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基本特征,并提问:“地球上有哪些水域?”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鼓励他们思考:“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以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1《仰望天空》教案暗的部分是平原。

环形山主要是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形成的。

(5)月球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和液态水,也没有生物。

3.太阳概述。

恒星----本身发光发热的天体行星----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绕着行星运转的天体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太阳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源泉。

播放视频《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模拟》太阳是一个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表面经常有变化,这就是太阳活动。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

观看视频了解并认识太阳太阳的体积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也比地球大的多。

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的黑斑,实际上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探索二: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观察几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在维恩图上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探索三:模拟实验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为什么看上去大小差不多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找一找原因。

实验材料:观察纸筒、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纸片。

播放视频《比较太阳和月球的不同》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保持观察纸筒的位置不变。

(2)在观察纸筒能观察到的范围内,选择小圆纸片的位置,并保持不变。

(3)移动大圆纸片,观察大圆纸片移到多远距离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实验现象:大圆纸片距离观察纸筒较远时,才能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实验分析: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近,看起来越大,自由描述发现。

学生回答距离远等原因观看视频学生在维恩图中已经写下很多自己了解的信息,他们积极地展示自己的“知识渊博”。

教师需组织好“科学分享会”,提醒学生,科学家们在工作时也会像这样分享和交换信息。

模拟实验是科学家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该环节是学生首次接触模拟实验,教师需要和学生交流模拟材料所模拟的对象以及模拟实验证明猜想的过程,结合实验结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模拟实验是在做什么,才教学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三年教学反思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共8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1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认识的一节课。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需要为蚕宝宝的到来和后续的长期观察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蚕卵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结合“幼虫和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的资料提示,提出“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的问题,教师通过开展观察记录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对蚕的一生的相关认识。

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观察蚕卵、为蚕宝宝建造“家”、制定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设计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等准备活动,学生能够对蚕的生命过程有整体认识。

第三部分——研讨,“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在探索部分的所得,引导学生正确表述科学词汇“卵”“孵化”“观察计划”,提醒学生课后重点关注蚕卵的孵化,并督促学生做好饲养和观察工作。

“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知道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大致是怎样的,第二个内容是指导饲养小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是养蚕活动中很关键的问题。

第四部分——拓展,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这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续部分,需要课后完成,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学生分析】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充满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

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起始教育温度和温度计11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测量水的温度水结冰了12蚕的生命周期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冰融化了水珠从哪里来13我们的生命周期单元总结水和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单元总结14我们知道的磁铁磁铁有磁性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植我们的植物15磁铁的两极磁极的相互作用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16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指南针茎越长越高开花了结果了17做一个指南针单元总结我们的大丰收单元总结18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期中学业水平检测1910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20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诊断与调整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最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8页精品】

最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8页精品】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能源与环境保护课时一:自然界的能源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界的能源种类及其特点- 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方法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准备:- 教材: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自然界的能源,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能源的特点。

2. 研究:利用教材中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3. 呈现:展示人类如何利用能源,介绍不同的能源开发方式和过程。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课时二:节约能源,从我做起教学目标:- 了解节约能源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好惯- 引导学生提出节约能源的措施和方法教学准备:- 教材: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实物:能源的使用场景道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的浪费现象并讨论原因。

2. 研究: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介绍节约能源的概念和意义。

3. 探究:用实物道具展示不同的能源使用场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节约能源,提出自己的节约能源措施和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为节约能源做贡献。

课时三: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 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准备:- 教材: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图片:环保行动的图片素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环保行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环保意义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2. 研究:利用教材中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环保行动和方法。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环保行动并反思其中的意义。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7《动物的繁殖》教案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7《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7《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课题动物的繁殖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科学探究1.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基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科学态度1.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动物繁殖后代的案例。

重点 1.了解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了解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两大类。

难点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春天到了,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百鸟和鸣;夏天到了,池塘处处蛙声一片。

你知道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吗?(展示图片)【提示】它们是在求偶,以便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2、播放视频:动物的繁殖行为3、地球上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

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回答交流观看视频思索通过动物的繁殖行为导入繁殖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讲授新课一、卵生和卵生动物1、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提示】鸡、鳄鱼、天鹅等。

2、小结: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靠产卵 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展示卵生动物图片)3、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它们要经过求偶一交配一筑巢一产卵一孵卵一育雏等过程进行繁殖活动。

4、以小鸡为例,探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

(展示示意图)回答交流认真听了解卵生和卵生动物的科学概念,能列举熟悉的卵生动物了解卵生动物的繁殖过程5、播放小鸡孵化视频二、胎生和胎生动物1、 猫或狗是怎么繁殖后代的?【提示】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
2)提示
各组确定主题颜色后,可以继续收集整理资料,或者补充资料。
(3)第三步:制作海报
1)准备材料:大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2)制作过程
①根据搜集的材料,给海报设计不同的区域
②用画画、贴图片、写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区域内容
3)温馨提示
①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个区域内容的设计,包括材料的收集与选用、文字的书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
我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每个天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如果让你分别用一种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
认真听
目的在提示学生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特点
讲授新课
一、活动1:画太阳和月亮
1、活动要求
①画出你了解的太阳和月亮
②分别给它们涂上颜色
故答案为:A。
【分析】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5.花瓣、雄蕊和花柱完成“历史使命”逐渐凋落是在( )结束后。
A.开花 B.传粉 C.受精 D.子房发育
【答案】C
【解析】【解答】花瓣、雄蕊和花柱完成“历史使命”,逐渐掉落是在受精过程结束后。
单元小结
课堂检测
珍惜水资源
课堂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在科学探究中,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认识到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2020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

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立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

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教师出示课件,展现实验过程。

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

精品文档(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

(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

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绘。

(4)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物体是举动的还是静止的?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举动的图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参照物:车站:方向:车站东方:距高:1500米标出正确的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教案序号:课题:2.各种各样的运动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

观察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当斜面坡度较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滑下来。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小六棱柱、一个小球。

实验步骤: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将小球轻轻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后再灌下来;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文具盒。

实验步骤: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单元一:植物的生长主题1: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根茎、叶、芽等。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如风、动物、水等。

掌握一些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如扦插、压条等。

主题2: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主题1: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孵化、抚养、成长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迁徙、捕食、防御等。

主题2:动物的照顾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照顾动物,如饲料、兽医、居住环境等。

知道动物的需求和情感,如饥饿、口渴、孤独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照顾技巧,如洗澡、修剪、护理等。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主题1: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体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如重量、形状、颜色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主题2:物体的使用教学目标:了解如何使用物体,如工具、设备、材料等。

知道物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操作、维护、保养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使用历史和文化,如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通过多个主题和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教案教案(共8册)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教案教案(共8册)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教案教案(共8册)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教案共8册,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各种科学实验、观察活动、讨论交流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科学基础知识薄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认知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科学素养较高,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但需要老师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内容: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科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实验器材。

2.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课堂评价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观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态度目标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难点】重点:1. 能说出物体运动的依据。

2.能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说出物体运动与静止的依据【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方向盘、软尺、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引入:出示一张小女孩池塘喂鱼照片,提问: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时,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揭示课题【板书:运动和位置】二、探索——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探索活动一:(提示:引导学生说出判断时,需要与另一个物体比较位置。

教师可以用“和....相比”的句式,代替“参考物”概念的表述)(1)出示图片(在运动会上),提问: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2)出示图片(在公交汽车站),提问: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3)出示图片(在大草原上),先出示第一张图,提问:老鹰在运动吗?说说你的判断证据。

学生交流讨论再出示第二张图,提问:老鹰在运动吗?再说说判断的证据。

各小组交流反馈汇报小结: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板书:物体位置:改变——运动不改变——静止】三、探索——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材料准备:方向盘、软尺若干个]1.探究活动二:当两人都静止不动时,学生同时获得方向和距离信息后确定自己的位置(提示: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对教室的8个具体方位有认识基础)(1)教师介绍方向盘、软尺的使用方法以及活动的要求。

(2)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探究活动三:站中心同学静止不动时,自己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以及注意事项(2)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3.探究活动四方案一:[材料准备:校园平面图、可移动的透明方向盘、测量尺](提示:此活动对学生认识水平有一定的挑战,如果学生有困难,选择方案二)提供每组校园设计图纸,借助透明方向盘及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照物”上(告知学生每小段表示几米),然后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方案二:[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出示校园设计图课件,多次更改“参考物”,让学生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活动结束后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板书:描述位置:方向、距离】四、研讨(提示:这两个问题与聚焦部分的问题相呼应,可以有机融合到探索活动中,问题1与探究活动1融合,问题2与探究活动2-4融合。

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进行总结提升。

)提问“通过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五、拓展(提示:先让学生阅读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询问不明白之处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出示坐标图,学生根据已知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板书设计】1.运动和位置物体位置:改变——运动不改变——静止描述位置:方向、距离【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学生活动手册中没有安排本课内容,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记录表。

【作业设计】1.能作为判断老鹰是否运动的依据是()。

A.看一幅图B.两幅图对比2.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

A.方向B.距离C.方向和距离3.在教室里,小明在小红的东方向3米处,那小红在小明的()。

A.东方向3米处B.西方向3米处C. 西方向6米处4.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离车站2000米的地方,请用圆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

教学反思: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材简介】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课。

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的范畴。

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为第3课做好认知铺垫。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利用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运动着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运动形式,但是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同。

本课安排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方式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聚焦部分,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运动形式的不同。

探索部分,通过研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

研讨部分,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多种运动方式的结合。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教材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

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

其实,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了。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

因此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难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等)、圆点、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物体运动的视频一个](预设5分钟)1.视频导入(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看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里面,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运动(2)学生观看视频交流。

二、探索1.探索1——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1)(出示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它们可以怎样运动?我们一起试试,让它们运动起来。

(2)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

(让学生试着用手势比划一下上述物体的运用形式。

)(3)小结并揭题。

这些物体的运动一样吗?这些不同的玩具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

(板书课题)2.探索2——记录运动的形式(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小圆点5张、记录纸条每组5张、学生活动手册](1)指导记录。

(出示单摆)这个叫摆。

教师拨动摆,小朋友仔细观察摆是怎样运动的有办法把它们的运动记录下来吗怎么记录呢老师有一个小窍门教大家,我给摆贴上一个红点,然后用慢镜头来观察一下红点位置的变化过程,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PPT)你们学会了吗?板书:(2)提出记录任务。

让我们来试着在它们身上贴上红点,选择其中两种物体,让它慢慢地运动起来,记录一下红点的位置变化。

(学生活动、记录,巡回指导)(3)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

(4)分类。

根据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试着给它们分类。

说说分类的理由。

三、研讨——尺子的不同运动形式(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PPT]1.看(出示钢尺),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玩?根据我们刚才讲的,小组讨论钢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

2.学生分组实验3.出示图片讨论:生活中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4.小结: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四、拓展——讨论悠悠球和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悠悠球和旋转木马视频各一个、学生活动手册]播放旋转木马视频,试着记录人的运动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