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docx
第十二章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 想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中国人民最早发现 并且开发了台湾
公元230年,孙权 派卫温、诸葛直 两位将军率远征 水师一万余人渡 海到达当时的夷 州(今台湾省)。
公元609年,隋 炀帝派陈棱大将 军率部万余人开 始对台湾东征。
2 中国政府最早并长 期对台湾行使主权
二、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 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 有的光荣传统。
“神农大殿”前象征 56个民族大团结的千年古柏
二、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秦始皇
从秦王羸政于公元前பைடு நூலகம்21年, 结束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统一中国。
公元280年,晋武帝 司马炎灭吴,结束了 三国鼎立的局面,统 一中国。
➢邓小平:“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 就意味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如果到 1997 年 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 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江泽民: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 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知识梳理
祖 国 统 一 大 业 的 推 进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
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 港澳回归
(“一国两制”的应用 ) 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 “一国两制”的展望)
九二共识
八项建议和主张
苏科全科网
1.什么是“一国两制”?我国已成功实践这一 伟大构想的地区有哪些? 2.香港和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被哪两个国家占 领的?怎样区分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 旗? 3.你知道台湾历史上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 回归的情况吗?你认为回归的动力是什么?由此, 你认为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
台湾夜景 香 港 夜请叫儿的乳名,叫我 景 七子之歌· 澳门 澳门风光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 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 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 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 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 生母啊!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香 港
澳门夜景 一声“澳门”! 台北市建筑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 于192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 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 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 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 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 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 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 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 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内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内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有一定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具体内容。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

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一、教育理论指导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港澳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台湾问题更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坚信台湾问题也必将得到圆满解决。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一)教学内容课题: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涉及内容:1、“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2.港澳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些知识,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
(二)教学方法梳理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音乐欣赏法、视频观看体验情景法、指导学生阅读主动获取知识法、课堂交流谈论法、抢答问题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身边历史,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具有明显增强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在活动中,他们好胜心强,能努力去争取与维护集体荣誉,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信任、尊重,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史实,理解其含义。
第12课_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结束海峡两岸的人为隔绝局面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意义和香港、澳门的回归。
教学难点:对“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的理解。
三、教材要点解析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4、1984 年12 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 年7 月 1 日,中英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国家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5、与香港情况类似,1987 年4 月,中葡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 年12 月20 日,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7、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8、1993 年4 月,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会谈。
“汪辜会谈”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 北师大版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含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三个问题。
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掌握这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对国家强盛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历史意义;3.“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准备:上网搜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图文、音像资料,自制ppt课件,预设问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本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做到对基本历史史实有概况了解,整理课外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香港、澳门回归是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的,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香港、澳门的主权回归。
【教学难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2、和平统一台湾的政策。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语:同学们,1997年7月1日,那是一个令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日子,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的历史情景。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香港回归时,相关的音像资料;香港回归祖国已快十年了,那么,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教师活动:投影仪展示香港回归时相关的音像资料;香港回归祖国已快十年了,那么,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1)提出者:邓小平。
精编初二下册历史《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练习题及答案

精编初二下册历史《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练习题及答案要点训练1、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D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3、“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指的“两制”是: AA 两种社会制度B 两种政体形式C 两种司法制度D 两种管理制度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 D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香港、澳门问题D.台湾问题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 C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5、台湾与大陆合作是双赢,说明AA、台湾回归符合祖国大陆的立意,也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C、台湾政府鼓励台湾人民到大陆经商的政策D、台湾政府实行改革势在必行6、2005年4月至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A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国人民的心愿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最高利益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④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7、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有B①大多数台湾人不希望统一②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发展③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④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8、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
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B①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妄图通过“公投制宪”分裂国家②某些外部势力插手台湾,干涉中国内政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9、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84年10月,邓小平宣称,“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
(八年级历史教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八年级历史教案
●一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指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其核心是祖国统一大业的不断推进,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目标与分析
1.目标: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分析: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持续稳定发展的史实,领略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加深对党的热爱。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涵和作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二学生对目前的认知和分析能力阶段很容易将其误解,不能从根本上去认识到其真正含义。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学生了解“一
国两制”提出的原因,其中关键是掌握其真正含义,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教案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课标内容]
(1)简述xxx、xxx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xxx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xxx、xxx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xxx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xxxxxx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运用讨论法,感知xxx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xxx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了解xxx、xxx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xxx、xxx的回归,xxx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大家回顾一下,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导入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1、构想的提出
2、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二、港澳回归
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2、xxx、xxx回归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xxx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