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教学,行走在路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教学,行走在路上

2014年10月28日至30日,两年一度的“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国际旅游城市――桂林举行。本次活动一改以往历届阅读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按“阅读”和“表达” 两个系列展开,其中“阅读”系列指精读、略读和选读等课文的教学;“表达”系列则包括口语交际、习作、读写结合等课型。作为我国小语届的顶级盛会,赛课体现出来的新理念一直成为引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前行的风向标。笔者有幸聆听本届盛会,现就体育馆会场的7节阅读课、两节读写结合课,就当前阅读教学的新走向作分析和梳理。

一、学什么:与“内容分析式”说再见后的语用教学

“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已成广大教师的共识。语

文阅读课应让学生学什么?语文阅读课的课程内容是什么?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就是“课文内容” 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两年前,全国小语会原会长崔峦老师在上一届赛课活动总结时旗帜鲜明地指出,要与“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但“说再见” 后,阅读教学该让学生学什么呢?广大教师仍感迷茫。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成为“学什么”的答案。但“语用”的内涵到底有哪些?仍需通过探索加以厘清,本届

赛课比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理解语言

语言的学习,要以语言的理解为基础。就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这里的“语言”即指文本。“理解语言”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解语言内容,即文本“写什么”。与“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并不等同于与内容分析说再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基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体悟情感,领会思想,受到人文熏陶。海南杨佳慧老师的《古诗两首》,着力引导学生品读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传递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深圳王晓辉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则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唤起学生对母亲的崇敬、感恩和回报之情。北京张聪老师的《伯牙绝弦》,通过组合阅读,引导学生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山东纪海霞老师的《画家和牧童》,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广西何刚老师的《活见鬼》则让学生明白世上本无鬼,心疑才生鬼的道理。

当前阅读教学中“内容理解”的最大问题是游离于语言文字这一凭借之外。人们获取信息、接受人文熏陶,其途径和载体绝非只有阅读这一途径。但阅读与其他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凭借语言,而不是图片、视频、声音、实物等。为此,阅读教学的内容理解,既不能通

过架空分析获取,也不能运用视听媒体的狂轰滥炸,而应回到正途一一语言文字的潜心涵泳。北京张聪老师的《伯牙绝弦》,“知音内涵的理解”教学板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层:心灵相通,心有灵犀。先要求学生基于原有经验,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知音是什么”,将想法写在学习单上。通过汇报交流,达成共识:心灵相通,心有灵犀。然后,安排师生对读课文,印证这一共识。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一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一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拓展对读: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绵绵春雨……

第二层: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教师先抓住“志”字,通过古代该字的写法,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是“心所去往的地方”。然后,引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峨峨兮若泰山”所传递的高远志向;引入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体会“洋洋兮若江河”所抒发的宽广胸怀。最后,让学生修正自己对“知音”的理解,写在学习单上,并通过汇报交流,达成共识,即“志同道合”“志向相同”。

“知音”内涵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张老师分步推进,并引入相关诗文,但始终紧扣课文语言文字,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逐步把握“知音”的内涵。

2.理解语言形式,即文本“怎么写”。不存在可以脱离语言形式而单独存在的语言内容,也不存在可以脱离语言内容而单独存在

的语言形式,语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张志公先生早就指出:“阅读教学要带学生走个来回,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本届赛课,几乎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对课文表达形式教学的重视。

海南杨佳慧老师的《古诗两首》,将古诗《小池》和相应的现代故事进行第一轮PK将古诗《小儿垂钓》和相应的古诗课本剧进行第二轮PK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凝练。陕西淡洁老师的《人物描写一组》,先引导学生把握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的鲜明特点;然后指导学生研读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体悟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外貌、语言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山东的纪海霞老师独具慧眼,教学《画家和牧童》一文,她引导学生发现“夸赞、购买、价钱、驱赶、批评、称赞、赞扬” 等词共同的构词方式(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相同意思的词)。黑龙江于东老师的《寓言两则》,引导学生关注写得特别生动、特别形象的两个句子,并体会其遣词造句的秘妙。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用假设的方式来补充描述。“那只大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夸张的比喻。

3.学会理解语言,即学会“怎么读”。阅读教学要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目标,主要应凭借理解语言内容的教学;要达成知识能力维度目标,主要应凭借理解语言形式的教学;而要

达成过程和方法维度目标,则主要应凭借学会理解语言的教学。学会理解语言,即学会“怎么读”,包括学会读字、学会读词、学会读句、学会读段、学会读篇以及学会读整本书。它指向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题中之义,而且是首要的、主体的任务。当前学界提出的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取消或弱化学会阅读教学,应当引起

我们的警惕。本次赛课充分体现了上述理念,课堂设计彰显了对“学阅读”的重视。

(二)积累语言

语言的积累理应是语用学习的题中之义。没有大量语料的积

累,就无法正确理解语言,阅读能力的提升就会受到制约;没有大量

语料的积累,就无法精确妥帖地表达,写作能力的提升就成为空中楼

阁。

本届赛课普遍比较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学。最典型的是黑龙江

于东老师的《寓言两则》。在围绕“纪昌练习射箭为什么能成功” 展

开师生对话,明晰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后,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

两组语言的积累学习。第一组是表示学习效果的短语,包括

“成了……好能手” “就要成功了”“练得相当到家了”“取得

了不小的成绩”“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 “学得差不多了”

“取得了这样的进步”等。先引导学生比较细微的差别,再运用到教

师预设的一段语境中,选短语填空,融短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于一

炉。第二组是表示眼睛看的短语或词语,包括“牢牢地盯着”“不

能眨一眨” “不会眨一下”“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等。

(三)运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