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优质课件 (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五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精品PPT课件 〔人民版〕
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尤其是女生)辍学率较高;教育师资队伍质 量不高,待遇低;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对 于学生长达12年的学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 用的就是那一次考试、一张试卷)等等。
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待遇偏低;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 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 工程的形象代表!她那双 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 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 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 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 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 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 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 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 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 学。2005年,她大学毕业, 顺利踏上了工作岗位。
C
5、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A
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 计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B
7.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 措施不包括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法律保障,使教育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
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各级各类教育跨上 了新台阶: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 盲;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 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待遇偏低;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 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 工程的形象代表!她那双 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 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 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 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 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 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 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 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 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 学。2005年,她大学毕业, 顺利踏上了工作岗位。
C
5、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A
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 计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B
7.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 措施不包括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法律保障,使教育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
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各级各类教育跨上 了新台阶: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 盲;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 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二历史课件:人民版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共47张PPT)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4;、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 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 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 的发展。
“文革”十年,教育受严 重破坏,濒临崩溃。
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 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 损失约5000亿元。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3、措施:
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
4、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为人民服务(1954年宪法)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5、新中国1957年教育方针:
(1)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
经确立
(2)内容: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 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
结合书本和材料,分析“科教兴国”战略 的主要内容?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 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月的一天 ,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 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 ,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 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系 于 教 育
第2课
国 运 兴 衰
业人 的民 发教 展育
事
教育兴办(文革前) 教育挫折(文革间)
教育发展(文革后)
百国 年运 大兴 计衰 教系 育于 为教 本育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8张PPT)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 损失约5000亿元。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 教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 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 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产值
1952 1963 1970
趋势
奠基
蓬勃发展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知道 了解教育 时代背景 指导方针
了解 内容
认识 影响
奠
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 和社会主
民族的、科学 改造旧教育,
的、大众的文 建立新的教育
化教育
管理体制。
改革学制,调
义建设的 初步探索 时期
为人民大众服 整各级学校。
务的教育
向工农和工农
子女“开门”
1946年的6.9倍
小 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 》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1999年)
知道 了解教育 时代背景 指导方针
了解 内容
认识影响
改造旧教育,
民族的、科学 建立新的教育
的、大众的文 管理体制。 形成比较
奠 社会主义 化教育。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2001年 1997年 1990年 80年代初
6.72%
12.21%
15.88%
23.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 教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 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 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产值
1952 1963 1970
趋势
奠基
蓬勃发展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知道 了解教育 时代背景 指导方针
了解 内容
认识 影响
奠
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 和社会主
民族的、科学 改造旧教育,
的、大众的文 建立新的教育
化教育
管理体制。
改革学制,调
义建设的 初步探索 时期
为人民大众服 整各级学校。
务的教育
向工农和工农
子女“开门”
1946年的6.9倍
小 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 》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1999年)
知道 了解教育 时代背景 指导方针
了解 内容
认识影响
改造旧教育,
民族的、科学 建立新的教育
的、大众的文 管理体制。 形成比较
奠 社会主义 化教育。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2001年 1997年 1990年 80年代初
6.72%
12.21%
15.88%
23.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67.4万人
1947年的3.3倍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件PPT
课(1957年)
劳模
郝建
秀(中)
在山
东大
学附
属工
农速
成中
学学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1952年)
习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情况一览表
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
初等学校
学校 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 生数
学校数
在校 生数
1949
205所
11.7万人
5219所
127万人
34万多 所
2400万 人
1965 434所 67.4万人
①“停课闹革命”
②“复课闹革命”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北大”红卫 兵批判校长陆 平等“反动学 术权威”
(二)“教育革命”
管理体制: “工宣队” “贫下中农管委会”
教学体制: “开门办学”,缩短学制
“七一”工人大学
“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 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 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 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 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⑴两种教育制度: ①全日制学校 ②半工半读学校
⑵两种劳动制度: ①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 ②半工半读 ⑶作用: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
育,提供了可贵的指导 6.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后期)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 “开门” 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⑴措施 ②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⑵意义:使数万名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了比较 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优秀课件(共20张PPT)
几 年 来 履 行 职责的 工作、 思想、 学习、 廉洁自 律等情 况述廉 述责报 告如下 : 一 、 加 强 学 习,提高 认识
始 终 把 学 习 与提高 认识作 为前提 来抓。 一是搞 好自学 。先后 学习了 《国共 产党章 程 》 、 《 党 员领导 干部廉 洁从政 若干准 则》、 《国共 产党纪 律处分 条例》 、党风 廉 政 建 设 责 任制等 有关文 件和规 定,在学 习的同 时,做了 部分学 习笔记 与体会 ,力求 学 懂 、 弄 通 、理解 透,做到 学以致 用;二 是积极 参加集 体学习 ,达到相 互促进 的目的 。 几 年 来 ,按 时组织 和参加 局机关 组织的 集体学 习和党 委班子 的集体 学习。 在集体 学 习 过 程 ,能 够结合 自己的 实际谈 体会,亮 思想,查 不足 。通过 各种形 式的学 习教育 , 使 自 己 认 识 到,作为 一名党 员干部 应带头 廉洁从 政,严以 律己,从 而增 强了遵 纪守法
据《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世界75个国家和地 区的创新能力评价,我国处于第43位,低于人口大 国巴西(33位)和印度(38位),科技创新的劣势 和不利地位尤为突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的 自 觉 性 和 拒腐防 变的能 力。 二 、 尽 心 尽 力,履职 履责
从 思 想 上 明 确自己 的职责 和任务 ,按照分 工尽职 尽责,主 要 抓 了 以 下 几 方面的 工作。 一是规
读书声声响, 处处是课堂。 互教又互助, 师生大家当。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60%以上
38.1%
1949年
1964年
年均扫盲604.3万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始 终 把 学 习 与提高 认识作 为前提 来抓。 一是搞 好自学 。先后 学习了 《国共 产党章 程 》 、 《 党 员领导 干部廉 洁从政 若干准 则》、 《国共 产党纪 律处分 条例》 、党风 廉 政 建 设 责 任制等 有关文 件和规 定,在学 习的同 时,做了 部分学 习笔记 与体会 ,力求 学 懂 、 弄 通 、理解 透,做到 学以致 用;二 是积极 参加集 体学习 ,达到相 互促进 的目的 。 几 年 来 ,按 时组织 和参加 局机关 组织的 集体学 习和党 委班子 的集体 学习。 在集体 学 习 过 程 ,能 够结合 自己的 实际谈 体会,亮 思想,查 不足 。通过 各种形 式的学 习教育 , 使 自 己 认 识 到,作为 一名党 员干部 应带头 廉洁从 政,严以 律己,从 而增 强了遵 纪守法
据《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世界75个国家和地 区的创新能力评价,我国处于第43位,低于人口大 国巴西(33位)和印度(38位),科技创新的劣势 和不利地位尤为突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的 自 觉 性 和 拒腐防 变的能 力。 二 、 尽 心 尽 力,履职 履责
从 思 想 上 明 确自己 的职责 和任务 ,按照分 工尽职 尽责,主 要 抓 了 以 下 几 方面的 工作。 一是规
读书声声响, 处处是课堂。 互教又互助, 师生大家当。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60%以上
38.1%
1949年
1964年
年均扫盲604.3万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件(共31张PPT)
是
文革
我发明的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人 教育兴办(文革前) 民 教 育 事 教育挫折(文革中) 业 的 发 展 教育发展(文革后)
百国 年运 大兴 计衰 教系 育于 为教 本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下面这段以美食为衬托、 以高考为主题的视频片段,并做以下思考: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 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 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全民教育
“一个都 不能少”
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制度,
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
2·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 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 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
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C 由此可知 (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966-1976 冲击、影响
1、“文革”对教育冲击
1·大中学校招生基本停顿
2·1968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
3·七·二一工人大学、各级学校开门办学 4·1970大学招生办法改变(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审)
2、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1·对教育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2·导致一个时期的“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高中历史专题五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2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冯 牧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拨乱反正: 1977年恢复高考
方针政策
“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加强教育立法
巨大成就: 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⑴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共 和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⑵“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教育。
①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②改革旧课程,改革旧学制。 ③教育面向工农和工农子弟。
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 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 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 知识和能力),我感觉的并非可耻,可以勉强的(地)应 负(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 但那样作(做),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 是能在新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 满意地推签(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 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理化考 试时,他仅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 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 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 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 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2021/9/192021/9/192021/9/1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92021/9/19September 1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拨乱反正: 1977年恢复高考
方针政策
“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加强教育立法
巨大成就: 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⑴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共 和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⑵“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教育。
①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②改革旧课程,改革旧学制。 ③教育面向工农和工农子弟。
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 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 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 知识和能力),我感觉的并非可耻,可以勉强的(地)应 负(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 但那样作(做),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 是能在新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 满意地推签(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 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理化考 试时,他仅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 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 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 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 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2021/9/192021/9/192021/9/1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92021/9/19September 1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2)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措施:
Ⅰ、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 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 工农速成中学及与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
Ⅱ、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 学接受教育。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 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在山 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 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教育革命”
3、“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 业的影响: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背景:
① 学校“停课闹革命”。
② 大中小学校停止招生。
③ 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 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批示
人 民 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本课结构
第一框: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奠基篇; 第二框:“文革”中的“教育革 命”; ——挫折篇; 第三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发展篇;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1)对旧教育彻底改造
2)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 年—1965年)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3、“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教育 事业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 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 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文革”十年,教育受严重 破坏,濒临崩溃。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2、“教育革命”;
1)领导体制改革: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2)教学体制改革: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3)招生体制改革:
2、“教育革命”;
3)招生体制改革:
Ⅰ、招生对象:
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 学”)
Ⅱ、招生办法: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 相结合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 年—1965年)
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
经确立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 指导方针: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办学体制:多种形式办学
措施: 教学体制: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
动制度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 年—1965年) 成就: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 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 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 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19 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单位:亿美元)
年份 产值 1952 173 1963 682 1970 1969 1976 5544
——《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背景: 2、措施:
1)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3)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3、新时期的教育成就: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背景:
(1)平反冤假错案; (2)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 (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 遇,使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 反正,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 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 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 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 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 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 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1)对旧教育彻底改造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 指导方针: 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内容: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建立起新
的教育管理制度;积极改革学制,对 各级学校进行调整。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 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结果: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
毛主席,你是 我的偶像—— 一个毛的超级 FAN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 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 动刹车的时候。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 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 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 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 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 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 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 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 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教育持续发 展的坚实基础;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 设的新生骨要问 题是( )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A
巩固: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B )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全国下乡知青 总数累计已达1700万人。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影响:
1、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去,参加农 业生产劳动,经受了一定的锻炼;2、但是, 大批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在学校接受 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人才断层,从长远来 说,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