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特征:*与时点有关 • *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
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
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
•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
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
•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 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 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 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一章总论
中心账户体系+其他核算表
小测试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___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内总支出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______.
A.物质生产活动 B.非物质生产活动
C.非金融活动
D.国民经济活动总体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为______提供 坚实的数据基础
为了实现具体的核算,使用了交易概念对 经济活动进行了更详细的区分。
交易——各种经济活动的代称
交易(transaction)
是指两个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
交易的不同形式
交换
转移
内部交易
甲 单位
甲 单位
甲 单位
乙 单位
乙 单位
图1-2 交易的不同形式
交易——各种经济活动的代称(续)
从内容上区分为
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
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
该单位所处的位置; 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时间的长期性(以一年做为原则性标准)。
国民经济的组成
世界其他地方
短期出境单位
本国经济领土
外资企业
短期入境单位
对外投资企业
图1-1 国民经济的组成 图中阴影区域为中国国民经济的范围
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
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 基层单位与产业分类
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或称居民部门 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盈利机构部门 国外部门
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即产业活 动单位
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 类型生产活动, 并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它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 的财务决策。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2015.9(王)
(1)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 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各种经济单位:各种各样的企事业单位等。 各种经济活动:各单位参与的生产、消费、投资..
(2)国民经济运行
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终止于产品的使 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4)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第2页)
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 全面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如财政统计、
货币金融统计等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 SNA。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定性规范 核算概念
内
核算原则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 增长7.4%。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
9.2%、42.6%和 48.2%.
同时还会发布关于:工资、 财政税收、外汇 储备、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 易、交通邮电旅游、金融、教育科学技术和 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实际完成数据。
2014年和2013年数据比较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568845)亿元, 比上年增长7.4%(7.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7.8%)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8.3%)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2%、42.6%和 48.2%( 10.0%、43.9%和46.1%)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2
五、市场价格
1、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价格均为市场价 格 2、市场价格的形式:
(1)要素价格 (2)基本价格 (3)生产者价格 (4)购买者价格
精选课件ppt
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
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P17 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P17
精选课件ppt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1、来源于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 2、国民核算一词的最早使用者 ——范·克利夫(荷兰)1941年
精选课件ppt
4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二战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两大核算体系的产生 (1)SNA (2)MPS 3、目前,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2)金融机构(3)政府(4)住户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6)国外
2、基层单位——产业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
精选课件ppt
10
三、交易
1、包括经济交换与经济转移 包括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
2、类型(1)货物和服务交易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精选课件ppt
11
四、经济流量与存量
精选课件ppt
5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它学科的 关系
1、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如:生产理论、供求理论、再生产循环理 论等
2、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帐户 和复式核算方法
3、统计学:宏观经济
精选课件ppt
6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 展
1、计划经济时期——MPS 2、市场经济时期——新SNA 1984年开始 1992年提出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实行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明确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核算原则与核算方法。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系统描述,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2.1993年联合国修订SNA,国民经济核算实现全球一体化。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过程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
3.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92年提出并分两步实施,1998年正式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对象1.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2.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基层单位、产业部门的概念。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分类: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的概念。
4.经济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5.价格的概念,主要价格形式及概念。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1.一般市场活动过程的主要构成,市场的分类。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量关系,社会再生产的三个阶段。
3.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
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原则1.市场原则。
2.所有权原则。
3.三等价原则。
4.核算统计原则。
第五节国民经济核算方法1.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平衡表法、矩阵方法、方程式法、图解法,其中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主要方法。
2.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的特点。
3.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方法,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并会进行生产核算的简单应用分析。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1.生产总量的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2.生产活动的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
3.货物与服务产出的特点。
4.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与非市场产出。
5.生产的概念。
第二节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1.机构单位总产出的核算:生产要素最初投入、对货物或服务的中间消耗、生产税净额。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第23页/共108页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 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 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 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 1应可、用 以国统把计国民领民域经经的济济知核识算核和看算现成实是的做一法个基来反础设映计国信具民体经息的济源统运计行是指复标杂以和过企统程计系业口统径的、范描金围述的体。系, 融所统、以 计,指政在标统和府计指单设标计之位上间,需的要统以更计多关及地系各利。用统类经计济描学学述会和、管统、理计学归民的纳间知、识统团来计设分体计类、各等个的事具统体计 业思民组想 经和济织统核计算等方时微法要在在观国经单民济经学位济知核识的算基会设础计上计中,得重核到点算了增比加数较相充应据分的为的统运计基用技。术础和我,方们法逐学的习应国 级用核。 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所有的部门及其进行的所 有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2)国民经济运行
国民经济的运行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 终止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实物运动 生产
价值运动
流通
供给
返回2
2010年 人均GDP 前10的国家
1卢森堡:104,390 2挪威:84,543 3卡塔尔:74,422 4瑞士:67,074 5丹麦:55,113
6澳大利亚: 54,869 7瑞典:47,667 8阿联酋:47,406 9美国:47,132 10荷兰:46,418
中国4283美元,位于所统计的182个国家中的第95位 香港31,799美元。位于 23位。 台湾18,303美元 ,位于37位。
2010年GDP前10的国家(美元)
1美国:14,624,184 2中国 :5,745,133 3 日本:5,390,897 4德国:3,305,898 5 法国:2,555,439
6 英国: 2,258,565 7意大利:2,036,687 8巴西 :2,023,528 9加拿大:1,563,664 10俄罗斯:1,476,912
入和支出联系了起来。
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1941年在《经济学家》 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文章,
文章中首先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 。
1944年和1945年,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北 爱尔兰的代表讨论了经济统计的国际比较问题 其结果是有关国民经济估计的方法和表达形式 的最早国际协议。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国民经济核算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 的基本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1)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章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2019/2/16 第一章 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实践
■ 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 ■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2019/2/16
第一章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第一章
20
一、市场经济活动、运行和分类
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构成主要是从事市场 活动的交易者、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以 及保持市场发育活力的等价交换原则和平 等竞争机制。 国民经济活动是由成千上万个个别市场活 动所组成,从宏观总体出发考察,这些市 场可以归于三大类,即产品(含服务)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 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和结果的数量特征,是人们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 问题、分析规律,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 重要统计工作。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 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定期公布结果: 季度:季后15天的初步核算数和季后45天的初步核实数。 年度:次年1月的初步核算数、次年9月的初步核实数和隔年5 月的最终核实数。
分类: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 净值的持有量。
存量与流量的联系:经济存量是以前经济交易和其 他流量的积累,它们随着核算期的交易和其他流量 而变化。
2019/2/16 第一章 18
四、市场价格概念
概念: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国民经 济核算原则上是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那些非货币 交易或内部交易也是按照现期同类产出市场价格计量 核算。然而市场价格有不同的价格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点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进展,发觉咨询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差不多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确实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能够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点。
因此要明白得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紧密配合为经营治理服务,然而,统计要紧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点,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操纵主动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尽管叫核算,然而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点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往常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会计核算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使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即生产使用原材料的价格按照购入时的价格,而不区分什么时刻,如果是两年前购入的原材料,就按照当时的购入价格核算。
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不论什么时刻购入的原材料,完全按照其生产投入使用时的现行市场价格核算,以保持生产与成本统计描述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我们准确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基础,而企业购入原材料时的价格与现在生产时的原材料价格的差额单独核算,作为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收益或缺失。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二、确定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规则
“所有权原则”是确定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 基本原则。即:核算中的资产和负债要具有所 有权特征。
任何资产和负债只要能归属具体的单位, 也就具有了所有权特征,就在核算之列。
—— 核算中称其为“国外”
2、机构部门:同类机构单位的集合
SNA中将所有的机构单位归并为6大类, 我国则归并为5大类。
附:SNA与中国机构部门划分的类别
SNA的机构部门分类
中国的机构部门分类
①非金融公司
①非金融企业
②金融公司
②金融机构
③一般政府
③政 府
④住户
④住户(居民)
⑤为居民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 ⑤国外
①经济领土=地理领土 ± “领土飞地”
领土飞地: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机构、科考站、军 事基地等。
②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 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 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非常住单位:
是指处于外国经济领土上的机构单位。在一国或 地区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即: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又不属于常 住单位的那些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是如何算账的?
简言之,一个国家经济在整体上由两个要素组成:谁?做了 什么?沿此思路,国民经济核算首先要对参与经济的各个经 济单位予以分类,将经济总体划分为不同部门,同时要对各 类经济活动予以区分,按照经济运行过程排列起来,包括生 产、分配、消费、积累等。然后将“谁”和“做了什么”结 合起来进行核算,系统反映各个经济部门在各个经济环节上 的活动规模和相互关系,最终形成经济管理中常用的若干经 济总量指标,并据此计算常用的动态指标,比如国内生产总 值(GDP)及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 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及其结构,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 其差额。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由国家统计局制订,目 前应用的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本学期讲授的内容
w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w 第2章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 w 第3章 投入产出核算 w 第4章 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 w 第5章 资本形成和金融交易核算 w 第6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w 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 W·配第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估算。从此时开始到20世 纪40年代初国民经济核算产生之前的国民收入统计长期发展 过程中,闪耀着许多国民经济核算的学术思想。
w 1、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W·配第关于英国国民收入估算中, 已采用了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复式核算的方法。 但它仅仅是在核算项目和平衡关系上尚不够成熟。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1.5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w一、“国民核算”概念的提出
w 1.“国民核算”一词,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 ·克 利夫于1941年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论国民核算: 荷兰1938年年度调查的经验》和《论国民核算的意 义和组织》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并且公布了他利 用“会计账户”的形式和方法,对荷兰1938年度所 编制的“国民核算表”。
•联合国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指导工作,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和实践的发展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
•(1)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 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二者俗被称为“旧SNA”)是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 •(2)20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R·斯通为组长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 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核算的基础上,将“投入产 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民财富核算”等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是与其使用价值一起运动的:若商品售出则货币流入,若商品购入则货币流出,也就是说,伴随着实物(货物和服务)流通还存在着货币流通,两者相辅相成,但运动方向相反。
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
另一方面是“生产-分配-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价值运动”。
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已经与具体的使用价值相对分离。
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
两种运动在脱离生产过程之时相分离,又在进入使用过程之时相汇合,既对立又统一,为我们考察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提供了两条基本线索。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更加注重保展的主要目标
▪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
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国民经济核算的 提出
国民经济核算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 夫提出的。范·克利夫于1941年在他发表的文章 中,首次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并且公布了 他所编制的荷兰1938年度国民核算表。
同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通也发表了对英 国 1938年和 1940年国民收入和支出核算的结果。 这些都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向国民经济核算的过 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两种核算体系:
国民账户体系 (SNA)
依据全面(综合)生产理论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
依据限制性生产理论
MPS与SNA的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 不同、 指标体系不同、 统计反映方式不 同。目前国际上基本实行SNA基础上的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和MPS的区别
▪ SNA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总量指标 ▪ MPS以国民收入为主要总量指标 ▪ SNA生产概念是与货物生产和服务有关的
一切活动 ▪ MPS生产概念是货物生产 ▪ SNA对实物运动与资金运动全面核算 ▪ MPS只对实物运动进行核算 ▪ SNA核算工具是复式记账法 ▪ MPS核算工具是平衡表
1993年的SNA充分吸收了世界各个国家 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核算成果,是一个反映 先进生产力的核算体系,是联合国和西方 国家经济核算专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贡献。 1993年SNA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 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第一章 总 论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
5
本章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 掌握国民经济范围的定义、机构部门与产业部门分
类的基本原理
• 掌握经济交易的定义及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
13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
• 根据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
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 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
目标的论证,为经济政策提供基础和依据;
14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续)
• 在核算日益国际化的前提下,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
外资企业
图1-1
国民经济的组成
34
图中阴影区域为中国国民经济的范围
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
• 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 • 基层单位与产业分类
35
机构单位
• 机构单位(institutional unit)
–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 –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 • 特征: –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
31
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
• 常住单位 (resident unit)
–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 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
–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
–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 • 非常住单位(rest of the world) –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而被视为 国外,
[6]邱东等:《国民经济核算》,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杨灿等:《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科学出版社,2015 [8]王德发等:《国民经济核算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9]赵彦云等:《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
会计
审计
统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 记录、汇总和分析,向有关方面报导财务信息,并直接参与单位的经 营管理,促使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和管理工作。
25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 1993年起,中国取消了基于MPS模式的国民收入核
算工作。
• 这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两套体系并存阶段的终
结,开始了与国际接轨、完全按照SNA模式进行国
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变革。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进入
了一个新阶段。
26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 理论基础 –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 • 体系设计方法 –借鉴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 方法基础 –统计学(1.数据调查方法 2.数据分析方法) • 现实基础 –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
•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的内容组成
6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7
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 • 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
–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 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 性质 –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借鉴来自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录方法 –运用相互有机联系的账户和平衡表
10
表1-1 矩阵账户
账户* 库存 账户* 账户*
账户*
银行存款
20000
账户* 账户*
11
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 对国民经济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宏观
核算。 • 通过核算,连续地提供一套系统的数据来显示国民经 济过程及其成果。 • 由此可以为监测、分析和评估经济运行提供动态连续 的数据信息。
表1-2两大核算体系的综合比较
比较项目
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的划分
MPS
创造物质产品和增加物质产品价值 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工业、农业、 建筑业、商业和物资供应、货运和 生产邮电部门是生产部门。
SNA
创造货物和一切服务的活动都是生 产劳动;凡是取得收入的部门都是 生产部门,包括所有生产货物和服 务的部门。
8
复式记账法案例
9
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 • 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
–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 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 性质 –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借鉴来自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录方法 –运用相互有机联系的账户(T字形账户和矩阵账 户)和平衡表
再分配
主要总量指标 方法依据 主要核算形式
T字形账户 矩阵账户 单式记账的平衡表
24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 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相适应,经 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基于MPS(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物质产 品平衡表体系,我国将其称为“东方体系”)模式 的建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 –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20世纪80年代)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1993)
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的管理和分析。
•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还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
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1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被称 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简称SNA,国民账户体系,我国曾将其译作“国民 核算体系”,称其为“西方体系”)
16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 历史地看,国民经济核算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完善的
过程。
• 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的演进;
–国民经济核算向世界各国不断推进并逐渐实现全
球一体化的过程。
1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前身)
• •
• • •
•
SNA的产生源于国民收入的估算和完善。 17世纪威廉〃配第使收入等于支出,第一次公布了他根据 劳动收入、财产和租金估算的英国国民收入。威廉〃配第 至1919,学者兴趣。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36年,凯恩斯理论,《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 1939年,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 1945年国际联盟情报局长 1947年理查德〃斯通,《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 量》(库兹涅茨) 20世纪50年代初,联合国强调建立国际标准,1953。
–其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内。
32
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
• 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 –该单位所处的位臵;(不是依据国籍或法律财产 所有关系) –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时间的长期性(以一年做为原则性标准)。
33
国民经济的组成
世界其他地方
本国经济领土
短期入境单位 短期出境单位 对外投资企业
12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特点
• 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 特点:
–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 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 –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 –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 互联系,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 第1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 附表:国民财富平衡表 • 第2表:国民经济劳动资源平衡表 附表:各物质生产部门实际工作时间 • 第3表: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物资平 衡表) 附表: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联系 22 • 第4表:社会产品分配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续)
20
MPS的产生和消亡
• 列宁1918年提出“过渡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统计国 民经济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并实行监督一切产品的 消费”。这是列宁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经 济核算的思想。 • 1919年苏联中央统计局局长提出,要编制整个国民 经济和各个部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 • 1920年苏联中央统计局设立国民经济平衡处 • 1925年中央统计局完成了1923-1924年度报告平衡表 编制,苏联第一张平衡表,在这张表的基础上,经 过30年时间,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21
总产出
中间投入 最终使用 初次分配
物质产品价值
物质生产部门消耗的物质产品
货物和服务价值
货物和服务部门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非物质生产部门和居民消费的物质 政府和居民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 产品,以及净出口和资本形成 、净出口和资本形成 净产值(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 增加值(GDP)在货物和服务部 门内的分配 门内的分配 物质生产部门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 支付 转移收支 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支付 转移收支 社会总产值 单式记账 单式记账的平衡表 国内生产总值 会计复式记账的借贷原理
18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续)
SNA-1953 SNA-1968 SNA-1993 SNA-2008
• SNA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为一国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成为政策、决策和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 另一方面,在整个政府经济统计体系中处于中心地 位,是其他主要国际统计体系的基础,使得数据可 比、可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