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林曙马原主观题部分年份整理

合集下载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1)辩证唯心主义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

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

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

(3)批判形而上学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

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

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4)转向唯物主义《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已发生变化。

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

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

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中山大学马原历年期末试题整理

中山大学马原历年期末试题整理

《马原期末试题》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 143481152004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D.激变论的观点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8、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1、人们对森林的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气候恶劣化,生物物种减少。

在因果联系上,这属于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C.多因多果 D.同果异因12、“存在即是过程”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主义的观点13、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为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15、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16、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7、价值原则A.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B.是一元的C.是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D.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18、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二元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9、.在经济基础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的分配关系C.产品的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2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个人心理 B.社会心理C.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 D.道德、艺术和哲学21、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中山大学马哲试题(二)

中山大学马哲试题(二)

2008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试题资料来源: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网collected by campo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4-2005全校非统考部分(主观题)试题一、叶启绩2005学年试题及参考答案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历史条件:大机器生产、三次工人运动等(3分)。

②、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分)。

③、思想理论来源:吸收与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分)。

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3分)。

②、它是理解其他规律与范畴的中心线索(2分)。

③、它是指导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分)。

四、辨析以下命题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16分)1、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具有物质性的特点,又不能归结于一般物质性(1分)。

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为主导地位与中心地位的(1分)。

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而实现的(3分)。

④、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与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表现,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质内容(3分)。

2、既然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它们都是必然的。

①、这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它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定偶然性(2分)。

②、任何现象都有原因,但不都是必然现象,因为还有偶然现象(3分)。

③、必然现象是由事物内部本质原因所导致,偶然现象是由非本质原因所导致(3分)。

五、论述题(18分)联系当前实际,试说明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

①、实践标准主要是从认识的正确与否即是否是真理方面来谈的。

它遵从的原则主要是:客体尺度、客观制约性、一元性(4分)。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从应当与否即对人类发展价值方面来谈的。

《中山大学8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中山大学8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4)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5)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6)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7)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8)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9)中山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1)中山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7)中山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3)中山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4)中山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5)反馈及奖励为了使您更有效地复习备考,如果您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本书有任何出入(如错别字、考点解析不准确、答案错误)或其他疑问、编写建议等,可将具体内容(所购买的图书名称、章节、年份、题目、页数、或其他)发送至我们的纠错反馈专用邮箱或直接致电我们的客服。

纠错邮箱:********************客服咨询电话:400-666-0985扫码加研途售后老师,立即享受研途福利我们将高度重视您的反馈,第一时间组织老师进行校对审核,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您。

您的反馈一经采纳,我们将向您赠送价值10-500元不等的图书或辅导班抵用券。

版权说明近年来,在市面上出现了大量恶性盗版研途宝考研辅导系列丛书的侵权行为,侵权机构或个人的盗版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对考生的正常复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维护本书之著作权,切实保障考生利益,研途宝现郑重声明:1、由研途宝出版发行的《复习精编》、《冲刺宝典》、《模拟卷》等各类图书,版权为研途宝独家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保护;2、未经研途宝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对上述产品的任何内容进行非法复制、篡改、抄录、传播、销售,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3、凡侵犯研途宝知识产权的仿冒、翻印、复制等盗版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不仅要求其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公安部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将严肃处理上述不法行为;对于数额较大或性质恶劣构成犯罪的,保留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利。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637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4.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5.劳动力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论述题(100分)6.马克思提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马克思是如何从这个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20分)7.评析“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一论断。

(20分)8.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30分)9.有学者把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异互补型、交叉复合型等几种类型。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和我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

(30分)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中山大学【圣才出品】

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中山大学【圣才出品】

4.中山大学历年考研真题2013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科目代码:812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试时间:1月6日下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析“人类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区别。

2.简析“新唯物主义”的特征。

3.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形态“三阶段论”。

4.简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全球化思想。

二、文本解读(30分)请指出下列文字出自哪一位作者的哪一部著作,并分析其基本思想,然后简要做出自己的评价。

“价值形式和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完全无关的。

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我们只有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才能找到这个现象的一个比喻。

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特殊躯体的、同人发生关系并彼此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这可以叫拜物教。

劳动产品一旦表现为商品,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是同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请剖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的“异化劳动”思想。

2.请从与费尔巴哈“类本质”、施蒂纳“惟一者”的比较出发,谈谈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的“现实的人”概念。

四、研究动态述评(20分)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领域有许多热点问题(讨论和争议较为集中的问题)和前沿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标志学科最新进展的问题)。

请就其中你了解最多的一个加以介绍和评论。

首先是介绍,必须包括如下信息:问题的名称和内涵、主要论者和论著(文)、主要观点和分歧、讨论的过程、相关预期;然后加以评论。

答:(1)问题的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网络危机事件研究。

(2)内涵:作为现实政治事件的网络映射,网络危机事件本质上是发生于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交向互动的政治现象或政治事件。

它具有快速传播性、焦点关注性、双重互动性、身份隐秘性、非直接利益性和公共相关性等基本特征。

中山大学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吴育林)2011-01-12 19:32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试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

关于实践,马克思曾用“人的感性存在”或“感性活动”、人的“改变世界的活动”等方式来表达,并强调它是“客观的”、“对象性”的活动。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为“实践”下一个这样的基本定义: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本质形式。

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承认在人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不依赖于的客观物质世界,这是人的活动和生活的前提;(2)人们能够认知和解读的世界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前提,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客观世界对人而言只能是想像的、可能的、未知的世界;(3)世界万物的性质、功能和意义依赖于人的实践水平、需要和目的。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的特征:⑴从“实体思维”进入“实践思维”;⑵从客体性思维进入主体性思维;⑶从单向的认知模式走向全面的反映论;⑷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

2.什么是可能性?如何从哲学角度分析可能性情况?可能性是指指包含在现实事实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对可能性进行分析。

就质的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可能和不可能;二是分析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二是分析是好与坏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从量上分析可能性就是分析可能性的大小。

3.什么是真理?联系实际分析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的可能性情况。

真理是指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则是主观的。

所谓客观真理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所特有的适用范围,超出其适用范围,真理就可能变成了谬误;二是真理是发展的,真理必须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发展,否则真理也有可能变成谬误;三是真理是全面的,即任何真理都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其中的每个观点、每个思想相互之间都具有逻辑的统一性,如果割裂其中的联系,断章取义地理解真理,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

2015~2019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5~2019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66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2016年中山大学65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2017年中山大学6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及详解附文字版试题:一、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如何理解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3.如何理解“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4.谈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怎样理解“资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二、论述题(共四题,每题25分,共100分)1.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

“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

20世纪末,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

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2.试析马克思有关国家的基本观点。

3.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试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思想,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原理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具体表现为:(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中山大学马原试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马原试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珠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40分)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C.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统一的B.世界是可知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运动的3.我国宋朝的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5.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唯物主义6.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A.是相对的B.是客观的C.是可知的D.是有限性7.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歌手演唱歌曲B.农民收割水稻C.球员参加比赛D.法官审理案件8.“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9.《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0.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1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13.“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所蕴涵的哲理是()A.对事物的把握是以量的把握为基础的B.对事物的把握只需把握质不需把握量C.对事物的把握只需把握量不需把握质D.对事物的把握既需把握质又需把握量14.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中山大学-马原--林署--第四讲

中山大学-马原--林署--第四讲
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 去刺你的盾,如何?
这里要把逻辑矛盾与唯物辩 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相区分。
!?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 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 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 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三是矛盾着的对立面 之间具有直接同一性
——《资本论》 卡尔 · 马克思
(1818 --- 1883年)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 成的,斗争性寓于同-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 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 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 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 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 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 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推动事物的发展。
D、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E、两种不同的观点 (2)质量互变规律 A、什么是质、量、度及其变化? B、质量互变规律的两种启示 (3)否定之否定规律 A、如何理解肯定方面、否定方面及辩证 的否定? B、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
(4)从偶然分析必然 A、什么是“偶然性”、“必然性”?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C、偶然性必然性关系原理对认识社会历 史的启示 (5)透过现象看本质 A、什么是“现象”、“本质”? B、如何识别假象?
2、世界万物遵循的客观规律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认识这些规律,对于客观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具有重要的意义。 A、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 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 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 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 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

中山大学林滨老师马原思考题参考

中山大学林滨老师马原思考题参考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林滨老师的上课笔记&考试题目【总结】【关于2013年林滨老师的马原主观题目】考了“自由的判断就是自由的选择”,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精髓”,考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考了“历史循环论”,还考了“为什么要守护城市的建筑”这些都是她。

上课有讲过的,如果注意听课,她在讲到“黑格尔辩证法”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以及“守护城市的建筑”时,都有特意重复了。

第一专题:消除误解,走进课堂1、你阅读过哪些哲学书籍?最喜欢哪一本书?为什么?《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

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

因为重点是揭示看轻时间的教条主义,所以取名《实践论》。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

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2012年中山大学马克思基本原理考博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马克思基本原理考博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马克思基本原理考博真题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2012年中山大学马克思基本原理考博真题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阐述列宁国家与革命学说基本问题。

3、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4、结合材料论述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
位。

5、结合材料论述恩格斯致布洛赫的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及其对当代中国改革的意义价值。

马原主观题汇总Word版

马原主观题汇总Word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6.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马原主观题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why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why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why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如何理解实践概念?6、简述普遍联系原理。

7、简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8、谈谈你对和而不同的理解。

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1、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2、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13、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14、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把抓”的重要意义。

1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6、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17、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1、为什么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2、什么是相对真理?23、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什么?24、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5、怎么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7、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2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的标准?29、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0、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31、当代大学生面对未来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2、怎么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3、社会意识的构成。

2012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

答:这一命题需要从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人的本质①人与动物的区别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劳动创造了人,把人与动物相区别。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的重点,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

人们创造历史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②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

社会关系把人与人区别开来。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

不同社会关系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这是人的本质的根本内容。

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抽象、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变化、发展的。

(2)社会关系对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为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因而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但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着支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

因此,在探讨现实的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3)总述对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是其具体性、历史性。

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必然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推动的,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一下林曙马原的主观题,以便不幸选择他的课的童鞋有个借鉴。

2013年6月珠海林曙主观题
辨析题
1、抛弃“异化”现象就能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异化”的本质和根源
2、人类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以及社会的本来面目
3、唯物史观就是“经济决定论”
论述题
近期媒体频频曝光社会各个领域的负面事件,对于这些事件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从长远角度看,对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实际,举例谈谈你的分析。

2013年1月
辨析题
1、唯物主义“见物不见人”,唯心主义“见人不见物”
2、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先验形式”归根到底是实践
3、上层建筑既能维护也能阻碍经济基础的调整
论述题
当代青年想尽快出名,甚至有一夜成名的现象,这是偶然的吗?其深刻根源是什么?结合“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实际,谈谈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借鉴意义。

2012年12月
辨析题
1、实践唯物主义是新的世界观;
2、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实质上是外来事物代替现有事物的辩证过程;
3、人类最终可以达到“绝对真理”;
论述题
主要谈谈“人的本质”。

对于大学生主要是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