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自我心理调适
个 教 师 接 手 了一 个 差 乱 班 后 ,经 过 一 年 的 努 力 ,
该 班 转 变 甚微 ,成 绩 不 见 提 高 。 他 对 自 己努 力 的 结 果 不 能 形 成 积 极 的 感 受 ,长 期 看 不 到 自 己 的成 绩 ,就 认 为 自
己健康 状况如何 ,不仅要 明 白自己的身体健康 状况 ,对 心理健康 状况更要 有点 “ 自我感 觉”。而 自我 感知 ,自 我认知 ,只 有在 自身健康 的前提 条件 下才会正常认识 。 人 在健康状 况下 ,言行合 符常规 ,是原 本的 自我表 现。 保 持 真正 健康 就 是保 持 常态 。认 识 自 己,就 要正 视 自 己 ,要求 自己不断调 适达到 身体 健康 、心理健 康、道德
素 。教师的职业是 一种特殊 的职业 ,教师不仅 要教书 , 还 要育人 ,也就 是帮助学生学会做 人。教育工 作是塑造 完 美个性的工作 ,教 师育人是 比教 书更重要 的任务 。教
师是 人 类 文 化 的 传 播 者 ,是 学 生 心 灵 的 塑 造 者 ,是 班 级 活 动 的领 导 者 ,是 学 生 家 长 的 代 理 人 ,是 学 生 的知 心 朋
断 学习新知 ,树 立终生学 习的理念。读经典 、读理 论书
籍 、看 报 刊 、 听 新 闻 、 上 网络 … …应 是 教 师 生 活 不 可缺
少的环节 ,教师只有 自身不断注入 新鲜血液 ,才能保持 对世界 的新 鲜感 ,教育观 点才不至于 落后于学生 ,也 能 找到和学生 交流的话题 。教师还应 有广泛的社会交往 、
质 、塑造完美个性 的工作 ,教 育工作 的这一 特殊性决定 了教师心理素质 的重要性。教 师心理健康 的状况不仅 事 关 自身所 扮演 的角 色行为效率 ,而 且直接影 响着 学生 的 心理健康 。一个教 师对 自己的职业若是 长时 间产 生倦 怠 情绪 ,将 会导致教 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问题 ,势必 影响到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1.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加之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工作任务日益增加,导致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在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当代社会中,中小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包括旷课、逃学、违规、欺凌等,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容易导致教师疲惫和倦怠。
4.待遇低下:相对于其他职业,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收入不高,福利待遇不完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5.与家长冲突: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值等方面的差异,常常引发与家长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使教师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1.加强工作支持机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工作支持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工作支持和帮助,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
2.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底线和纪律要求,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4.提升教师待遇和福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力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优化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5.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避免因家长意见不合而引发冲突。
6.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养成教师自我学习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师德教育力度不够,教师职业道德出现滑坡。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严重下滑。
据调查,在部分农村学校,个别教师长期请病假在外经商,临时找人代班代课;部分教师长期沉迷于麻将、赌博,上课应付差事;有的学校考勤制度不严格,一些教师有事请长假,无事请短假,学校对其约束力不够;个别教师语言粗俗,行为举止不检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
以上种种表现,充分证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严重滑坡。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重才轻德,在师德建设方面讲的多,落实措施少,处罚力度小,不足以引起重视;二是现在农村各中小学进入教师队伍的招考教师中,许多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的,本身知识功底、文化素养相对于九十年代以前毕业生就有很大差距,责任心不够,事业心不强;三是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担负起育人的工作,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培训、试讲实习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欠缺。
2.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动力不足,知识陈旧,不思进取。
在提倡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引领农村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力应为推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组做出贡献。
但据了解,农村学校特别是初中以下学校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劲头不足,除办公桌上摆放的教材、教参等备课资料外,此外别无其它书籍,更无什么教育名著、中外经典著作,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自认为在这个小天地中,凭自己肚里的墨水足以应付中小学生。
这是因为,其一,教师内心没有学习的强烈愿望,不追求精益求精,把充满创新工作的教育当成了一堂课的年年重复;其次,学校措施不力,无明确约束性考核办法,三是校园内学术气氛不浓,在大家都在谈论车市、楼市、理财时,有人很难安下心来读书。
除了一些为了文凭参加函授自考的功利性很强的学习外,主动学习的很少。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持续增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无视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会导致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颓废和教育质量的下降,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
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育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当教师时间长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如意、心理的不平衡,往往让很多人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教之初豪情满怀,希望桃李满天下,慢慢地理想没了,激情退了,牢骚多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原先活泼可爱的学生也变得讨厌了,稍不如意就想讽刺几句,或者上完课走人,眼不见心不烦,对学生不闻不问;尽量少上点课,甚至想到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做点轻松的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情绪衰竭。
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抑郁、精神不振、缺乏热情与活力、对他人的容忍度和工作满意度降低等,教学工作中的成功及类似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事件也较难引发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没有创新的欲望,仅满足于应付任务,甚至厌倦教学工作。
其二是态度和行为冷漠。
教师对学生缺失人性化的态度表现在:教师常常不愿接触学生,对学生冷漠、厌烦,常常用带有蔑视性的标签式语言来称谓和描绘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将学生视为无生命的物体来对待。
对同事疏远,逃避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
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找借口,怨天尤人。
其三是缺乏成就感。
教师常常表现为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
因为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家长、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增加,学校、同事对教师关心支持不够,使很多教师体验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这种情况导致教师重新评价工作的实际价值,重新考虑时间精力的投入与经济收入、地位荣誉等回报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引言:中小学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神圣使命的职业,然而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成因分析1. 课程负担过重:中小学教师需要备课、上课、改作业、出卷等一系列工作,加之学生数量庞大,导致教师课程负担过重,无法充分休息,产生倦怠感。
2. 管理压力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各方面的管理压力,包括学校管理、家长管理、学生纪律管理等,这些压力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3.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教师职业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4. 薪酬不公:教师职业普遍薪酬低,而且薪酬待遇不公平,这使得教师缺乏动力和满足感。
5. 教师职业尊严感缺失:一些学生和家长的不尊重或误解,加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重视,使教师缺乏职业尊严感。
二、管理策略探讨1. 加强课程减负: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课程负担,减少课程数量和课时,提供更多的备课时间,促进教师充足休息。
2. 管理压力的减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支持,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心理辅导,以减轻教师管理压力。
3.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参加研讨会、培训课程等专业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进步动力。
4. 改善薪酬待遇: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薪酬的投入,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同时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以增加教师的满足感和动力。
5. 增强职业尊严感: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的宣传和推广,提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鼓励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结语: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其工作的荣誉感和职业满足感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应对策略有哪些
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应对策略有哪些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可能会遭遇职业倦怠这一困扰。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应对呢?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1、情绪衰竭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缺乏热情和动力。
对于教学工作不再充满激情,容易感到烦躁、焦虑和压抑。
面对学生的问题和挑战,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愤怒的情绪。
2、个人成就感降低教师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和能力,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就不再感到满足和自豪,认为自己无法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去个性化教师对待学生变得冷漠、麻木,不再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将学生视为无差别的群体,而不是独特的个体。
在教学中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
4、身体症状长期的职业倦怠可能导致教师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又会进一步加重心理上的负担。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工作压力过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包括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教研活动等。
同时,还要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家长的期望,导致教师身心俱疲。
2、社会期望过高社会对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教师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教育者。
这种过高的期望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学生问题复杂多样如今的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如家庭环境不稳定、学习压力大、网络成瘾等。
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
4、缺乏支持和资源学校可能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如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设备简陋、教师培训不足等。
这使得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5、个人因素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应对压力的能力、职业规划等也会影响职业倦怠的产生。
一些教师可能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容易产生挫败感。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教 师与其他 人一样 。 心理 紊质 有高有
、
造 性 的工作 岗位 而 走 向庸俗 、 浅薄 、 单 调 低 。面对如此 复杂剧 烈的环境 , 没 有 良好 的应 付方式 和心 理承受能 力 , 教 师就无法
适应社会 。 教 师往往 对 自己提 出不切实 际 的要 求 , 有 的甚 至要 求 自 己成 为一 个 。 完
造 成教 师职 业倦怠 的原 因错综复杂 ,
主要有三个方面 :
1 、 社 会 对 教 师 压 力 过 大
传统 文化 中的 “ 天地 君亲 师” 国将
兴, 必贵 师而 重傅 无形 之 中把教 师推上
政部门和学校对教 师工作越来越多的文 美主义” 者。例 如有一位 刚参加工作 4 年
响教师的生活 质量 , 而且对 教学质量的提 都会产生极大 的消极影 响。
一
性化 , 情绪、 情感的疲惫感 , 就是这样逐渐
如云雾般 滋生弥漫 开来。
3 、 教 师 本 身过 高 的 追 求
高、 学生全 人 的发展 乃至 整个 社会 的发展 思考 自己的教 育智慧 和行为改进计划。 诸
背 后做小动作 。 同事 关系也一落千 丈。事 实表 明 , 对 自身要 求越高 。 其 自身的压 力 也就 越大 。 势必导致 倦怠的产生。
二、 缓 解 职 业倦 怠 的 对 策
1 、 社 会 对 教 师 要 理 解 和 支持
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现实以及生活 是许 多 中小学教 师生 活的真实写照。 有关
本作 业需要 花费 2分钟 时问 .那 么教
师批 完这 两个 班 的作 业就 需要花费 4个 教师的思维 、 情 感 和身体等 因缺乏新异刺 激感到极度 的疲 劳。 这种 耗 时低效的作业 批改方 式 和行 政 命令 正 在耗尽 教 师有限 的时 间 、 精力 , 使 教 师没 有更 多的时 间来 如 此类 的 行政 命令 正 在迫 使教 师离 开创 和刻 板 , 这 样 的工作要 求 日益成 为教 师不 堪重负 的负担 。不仅如此 。 随着 教师专业 化 的进程和 职称评 优晋级 的需要 , 教 育行 字材料 撰 写 的要 求 和各种 评 比活动 的泛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原因浅析及对策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它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关注教师职业倦怠,探究产生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寻找相应的对策以缓解职业倦怠,已成为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表现:(1)抑郁。
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漠然等。
(2)焦虑。
持续的忧虑和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呼吸困难、头疼、晕眩等,使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
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职业倦怠的教师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三、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及至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一)职业的因素。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之中,从而极易导致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首先,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
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的一点就是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其他职业在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一般都不再从事和工作有关的事情。
但教师除了在上班时间要进行紧张忙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有大量的工作只有在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去做,如查阅参考资料、培优补差、家访、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科研等等。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有。
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信心和热情,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
本文重点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协助。
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有。
据“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中,有86%的教师经历轻微的工作倦怠;58.5%的教师经历中度的工作倦怠;29%的教师经历轻微的工作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就教师个体来说,首先,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职业倦怠会使教师减少教学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另外,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
就教育来说,职业倦怠是成为导致教师厌教、教育水平不高甚至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
所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拟就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实行探索,以其对教师职业发展有所助益。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同的方面来分析,主要有学校、社会、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学校方面的原因1.工作时间过长相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一般职工平均工作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
从现实来看,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多于9.67小时。
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适合考试的要求不惜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8小时工作已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们就牺牲节假日、正常的休息、娱乐时间。
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第一段:引言教师是社会的培养者和传递者,他们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很多教师都面临着职业倦怠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第二段: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可以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
在个体层面,教师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单一、教学目标不清晰等因素导致情绪低落。
在组织层面,教师可能受到管理不善、缺乏支持和认可等问题的困扰。
在社会层面,教育政策的频繁变动和家长的教育期望也对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第三段:提高个体抗压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个体抗压能力来应对职业倦怠。
首先,他们可以寻找与教学相关的专业发展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能。
其次,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生活兴趣和爱好,保持身心健康。
最后,他们可以逐渐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以应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
第四段:改善组织环境教师职业倦怠也与组织环境密切相关。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机会来改善教师的工作体验。
此外,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和反馈机制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第五段: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也能够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
同时,家长和社会大众也应该正确理解教育的含义和价值,减少对教师的过份要求和批评。
第六段:提高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密切相关。
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使教师获得公正的评价和认可,进而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
第七段:建立支持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支持系统来减轻职业倦怠带来的困扰。
教育机构可以设立咨询与帮助中心,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教师可以与同事和朋友分享工作中的困扰和心理压力,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第八段:合理管理时间合理的时间管理对于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1)、职业压力大。
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2)、工作负担过重。
近年来随着部分校点的撤并,农村教师不仅要承担每周的教学工作,还要照顾学生的起居饮食,负责学生的吃、住、安全,承担着学生的“医食住学”,既是教师,又是保姆,比较辛苦。
(3)、得不到家长、社会的支持。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学生之间常常会有一些小矛盾,或是当学生逃课,打架等等违纪现象出现时,老师的批评教育不愿接受,适当的惩罚,可能家长又不理解,有时还会到学校闹事。
(4)、制度的不完善。
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
二、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一)明确教师职业的特点我们的职业只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无所谓灿烂不灿烂,更谈不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只是借以养家糊口、赖以生存而已。
与其他热门职业相比,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有时还显得特别低。
降低你对职业的期盼,这样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要不断的学习首先,别让自己成为新文盲。
世界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做文盲要做学习狂。
其次,坚持阅读和思考。
经常阅读报刊,浏览网页,阅读经典,对世界的新鲜感,能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
(三)、调整好心态(1)、别与他人攀比。
不论你是与中学同学还是大学同学相比,可以肯定的说,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但你很容易只将眼光盯着那些在事业、爱情以及拥有的财富比你强的同学身上,而这种比较既让你感到浮躁,又让你失去信心。
其实,你虽不是最成功的,但你肯定不是失败者,用不着灰心丧气。
(2)、学会原谅自己和别人。
学生因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让你怄气。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策略二十一世纪是世界各国国力繁荣昌盛的黄金时间 , 是中国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奋斗目标的战略时期 , 更是教师职业辉煌的崭新时期,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去完善自己,从而获得完美的人生。
一、教师的“职业光环效应”不应成为执业的唯一精神支柱。
新世纪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大大超乎人们的想像,甚至于超越预言家的玄奥预言。
这种迅猛发展的速度必然会带来教育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会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得到振奋。
我们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教师的职业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需,也是教师自身生存的必需,从而自觉地树立教育兴衰关系到国家兴亡、个人发展的正确观念。
二是教师的职业是一门充满挑战性的职业,这种挑战之中的最强的刺激性并不是金钱和物欲的诱惑,更多的是来自学生个体更加个性化的挑战,是来自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更加多元化的挑战,是来自于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教育要返璞归真的较量的挑战。
如果教师不克服职业倦怠感,就会在这种严峻考验面前因为缺乏足够的准备和实力而疲于奔命,最终被淘汰出局;三是学龄人口的急剧下降和终身学习的普遍认同,从而形成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量需求,这是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外驱力,目前教师队伍是大而不壮。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家的“优生优育”政策的逐步落实,已经达到了“优生”目的,那么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在“优育”上下功夫,教师的责任义不容辞!二、教师的职业要不断适应新形势,要轻装上阵,要不断学习,要雄姿英发!我们这一代教师从木楼、板壁屋、煤油灯、钢板铁笔和油印机等原始的办公条件中一路走来,付出的艰辛自然是一部沉重而厚实的教育发展的教科书。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具备了轻装上阵的物质基础,就要充分发挥好网络、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达到轻负高效的教育效果。
比如长期以来占用教师时间最多的手写教案,我们就可以改为“三点式备课”,即“网上参考一点,同伴互助一点,自己研究一点”,这样既解放了自己,又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因个人知识的缺陷而影响课堂效率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做到“宽容而不放纵 ,严格而不苛求 ,惩罚而不体罚 ,和谐而不庸俗。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教育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备受关注。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职业倦怠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个教育管理体系的运行。
本文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调查情况分析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调查显示,超过60%的教师认为自己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疲劳、情绪低落、缺乏职业动力等。
而对于职业倦怠的原因,大部分教师指出了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和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已形成普遍现象,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原因分析及教育管理措施1. 工作压力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难度大以及教育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等方面。
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应建立和谐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搭建相互支持的教师合作平台,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减少不必要的繁琐文件和会议。
2. 工作内容单调乏味教师的工作内容往往是重复性且单调的,这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产生倦怠感。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培训与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由此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视野,使教师的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化和有挑战性。
3.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晋升和职称评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因此,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供更多的进修与培训机会,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是重要的教育管理措施之一。
4. 加强心理辅导中小学教师常常面临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5. 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缓解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学交流、研讨和教案评课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凝聚力。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鲁东大学 孙孟娟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一)心理表现形式1981年,马勒诗和杰克森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展开研究,经问卷分析出教师职业倦怠具有三种形式: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较低的个人成就感。
(1)情绪耗竭:教师如果感觉到倦怠,首先是在自己的情绪上感受到枯竭。
尽管一开始对教师这一职业怀有很大的热情,只要情绪耗竭,教师就会被逃避的心绪所笼罩。
(2)去人性化:是指教师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持有消极的态度,喜欢用言语嘲讽别人,情绪不稳定,喜欢发脾气。
这种去人性化的行为,在工作当中会影响到别的教师,容易使其也进入去人性化的状态。
(3)低个人成就感:一个信心满满、准备大展拳脚的教师遇到过多的阻碍时,会感觉自己离目标越来越遥远。
这个时候,其会认为自己努力和不努力所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自己为什么还要努力呢?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工作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二)行为表现形式美国的心理学家法博提出,教师职业倦怠发生在不同的教师身上是有不同的行为表现的。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精疲力竭型。
通常情况下,压力一大,这种教师就会主动放弃继续努力。
精疲力竭型的教师会感觉自己的精力已经全部用完,并且不断地给自己加强这种感觉,使自己难以恢复。
(2)狂热投入型。
教师如果对于成功有着非常强烈的信念,其就会狂热地投入工作当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认真努力都一定能够获得理想中的回报,所以教师的高度热情一般坚持不了太久就会被消磨殆尽。
(3)能力富余型。
这类教师会认为工作非常简单,自己就算不努力也能完成得非常好。
时间一长,工作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从而厌倦工作。
如此一来,工作的效率就会降低,离职率就会提升。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一)客观原因一是来自社会的压力。
当下,学生家长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的付诸者就是教师,对教师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够适应这种高标准和严要求,或者是适应得比较慢。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然而,多年以来,我们见证了许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职业倦怠发生的成因,并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是关键的。
一、成因分析1.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通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特殊需求的关注和教育变革带来的挑战。
这些压力会导致教师忧虑、焦虑和疲劳,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2.缺乏职业认同感中小学教师通常经历长期的学习和培训,但经常面临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批评,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
缺乏职业认同感会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3.工作环境不满意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例如,教学设施和资源的贫乏、班级规模过大、学生纪律问题等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于长期处于不满意的工作环境中的教师而言,职业倦怠成为他们的常态。
二、管理策略1.提供支持和辅导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
例如,定期组织职业发展培训和心理健康咨询,提供教学资源和指导,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支持和重视。
2.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学校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教师管理机制,以激励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这包括建立公平的评估体系、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等。
只有在公正和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学校应鼓励和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相互支持和帮助,缓解工作压力并增加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
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活动和座谈会,以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4.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大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投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方式实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一、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对于外界环境因素,我认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舆论及赋予的期望值过高社会一面赞誉教师,比如“红烛精神”、“春蚕精神”。
而另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教师的职业确实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嗤之以鼻的嘲讽对象,成了任人宰割的代名词。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的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2、经济收入真实的偏低近年来,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小学教师。
持续的物价上涨,使生活在城镇的小学教师入不敷出。
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心理失衡,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有的教师不得不被迫改行改业,甚至把教师的待遇作为择业的反面教材的现象日益普遍。
3、工作强度过大城镇学校大多是大班额(我们学校人数最多班的人数高达78人),大班额带来的上课管理的高强度,刚开学老师们就哑了嗓子,特别是任教低年级的教师终年声音嘶哑,大班额随之带来每天批改作业量大,辅导学生作业时间多。
由于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扮演多重角色:为了学生安全,教师要带班值班,扮演多重角色;应付各级领导的检查、评比等等,都让教师心理不堪重负。
二、矫正策略1、轻负减压。
学校辩证地看待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反思办学行为,立足生本理念下开班设课制度为教师减负。
学校每个班控制不允许超过50人,班额的缩减为教师减轻了负担和压力。
立足人本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尽量避免做应景的事,做劳民伤财的事。
2、激励成功。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的积极性,帮助教师从思想上克服职业倦怠,我们充分发挥了两种激励机制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尊师重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以及高考升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上的改革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办法。
本文侧重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
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
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2007年教师节重庆市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
而在尖子班、重点班和升学年级任教的教师压力更大。
很多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
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始于工作应激。
应激是我们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大努力的情形时产生的紧张状态。
工作应激是一种精神压力,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适度的工作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动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诸多职业压力的一种。
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是人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促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职业倦怠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助人的行业中,比如警察、教师、律师、医生、护士、记者、心理咨询师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特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有资料显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年公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也反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30%的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工作倦怠,结果令人忧虑。
江苏省也曾进行过一项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对18所学校(其中中心小学6所,初中8所,高中4所)随机选定700余名教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77份,这些教师涉及中小学的所有学科、职称,包括班主任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在各所学校普遍存在。
25%的教师声称基本不喜欢目前的工作,11.2%教师完全不喜欢目前的工作,重点中学持有此态度的教师比例较普通中学高,男教师比女教师高。
只有41.8%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36.7%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成绩落后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耐心和爱心不足,认为部分学生无可救药,虽然大部分教师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和新现象,内心有危机感,但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更新观念的动力大多不足,表现出相当的惰性。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八大策略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八大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中,由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工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消极状态。
为了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可以采取以下八大策略:
1. 关注身心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锻炼、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 寻求支持:与同事、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3. 学会放松自己: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自己,缓解紧张情绪,提高心理韧性。
4. 改变工作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
5. 提升教学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6. 寻求专业帮助: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辅导人员的帮助,获得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7.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互动和沟通,减轻人际压力。
8. 调整工作生活平衡: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保持工作生活平衡,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综上所述,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需要教师在身心健康、工作态度、教学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和改变。
通过实施以上八大策略,教师可以减轻职业倦怠的影响,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摘要、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
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组织、职业、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
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
教师应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
关键字、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一、引言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
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
最早把倦怠引入临床心的研究领域,用以描述生理和心理枯竭的助人者,后来有关职业倦怠的涵义扩展到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教育行业。
将倦怠定义为一种心理的综合症状,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降低的自我成就感。
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我成就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工作意义的肯定。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1)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
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2)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
(3)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
”(4)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基于此,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种种压力,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二、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1.社会期望值过高。
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
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
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分歧。
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
教师还要胜任各种各样的角色,并且要将每一种角色做到最好。
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冲击着教师的心理。
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师。
这时教师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在工作中感到疲惫不堪,更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和回报,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低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怠。
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
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一系列的反差。
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
倦怠通常是由于专业人员感到其付出与之回报不相匹配而产生的。
教师的个人回报感越高,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越低。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
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感受到更多支持的教师不易产生职业倦怠。
此外,还表现为超长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学生的不配合、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都会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职业特征方面的压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实践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级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但是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种角色都扮演好,这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同时教师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形成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会导致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教学效能感的下降,引起职业倦怠。
斯可瓦布、布瑞恩,研究认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职业倦怠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
此外,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在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
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感到知识的枯竭和应对学生问题时方法的枯竭,最终引发职业倦怠。
(四)教师自身的压力外在的环境因素必须通过教师内在的个体因素才能起作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不同人格特点的教师面对压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国学者徐富民、朱从书、黄文锋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自尊的教师易于缓解职业倦怠。
[7]另外,那些具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人,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教学效能感能够预示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低教学校效能感的教师,其职业倦怠的程度越高,最容易离开教师行业。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
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以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
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
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
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另外,要确立对教师职业的合理期望。
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校长、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应对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以减少教师的压力。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予以关心支持。
2.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
从组织角度上讲,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
通常在一所学校中,学校的组织文化与人际往往很复杂,包括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教师在这些人际网络中与其他人员的交往互动,即形成一种学校文化。
如果学校的人际氛围不和谐,如充满个人主义,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激励,甚至互相攻击,这些都将促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因此,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
如何建设健康的学校文化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呢?首先学校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体现竞争精神。
如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则易使教师限于平庸、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主动追求专业的动力。
最后,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并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保障。
在学校组织中,校长的角色很重要。
校长要发扬民主、关心教师,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要创造这种氛围,校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长对待所有的教师要公平、民主。
3.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认为基本需要的缺失会让人生病,但并不会让人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为个体带来真正的幸福。
[8]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教师从事职业生活的基础。
只有首先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才能诱导教师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只有那些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从职业重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才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4.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征。
作为教师个体,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特别是一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训阶段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真正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时,就会产生倦怠感。
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更理性地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信心。
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最后,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通过适当调适来克服职业倦怠。
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
教师应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
教师个人要努力加强个性修养,增强理智感、自制力、自信心,克服主观臆断、情绪冲动、自暴自弃,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健康、平衡的心态。
此外,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也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