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崛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崛起

平远向“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迈进

2008年9月12日

梅州日报

绿色平远,生态领航;生态绿洲,宜居宜业。这几年,平远创新发展模式,高奏生态经济主旋律,步步推进,绿韵动听。如今,平远凭着生态经济建设为绿色崛起奠定的先行优势、基础优势和舆论优势,乘胜谋划“生态绿洲、创业福地”,向“全市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迈进。

创新发展生态经济全力推动绿色崛起

2006年,平远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实际,于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首次确立实施“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三大发展战略,并把生态经济作为核心,使平远开始转入发展生态经济的科学发展轨道。

平远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把特色工业、绿色农业、山水城镇、生态旅游等“四块经济”作为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努力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统筹兼顾了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为建设“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型宜居宜业城乡创新了模式,指明了方向,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从而为今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先行优势、基础优势和舆论优势。

两年来生态经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平远重抓“生态经济”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崛起”内涵相同,目标一致,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绿色崛起”道路。

山坳建厂山上种树建园理念独辟蹊径

长期以来,资源型工业一直支撑着平远经济,也制约着生态建设。在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创新理念,逐渐走出了以绿色资源为代价的传统格局,向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平远实行“根据山形依山建厂”的新举措,以“山坳办厂、山上种树”的建园理念,取代了以往“人造平原”牺牲植被的园区建设传统模式。依托天然的环境,不破坏原有生态状况,建成环山林木相拥的生态工业厂区,“林中有厂、厂中有林”,实现工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落实“园区生态科技化、工厂区环保花园化、生活区宜居宜业化、矿区保护植被化、农业区绿色安全化、路网区林荫化”等“六区六化”的生态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的生态水平,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彰显六好发展态势

地上绿色银行,地下丰富宝藏。这是平远潜在的最大发展优势。围绕这一优势,该县于2006年实施了建设“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三大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平远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呈现出“六好”发展态势。

一是特色工业发展势头好。初步建立起以稀土新材料、优质建材、汽车配件、高档家具、电力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一园三区四基地五产业”的特色工业发展格局。二是绿色农业发展效益好。油茶、南药、脐橙、优质稻“四大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山水城镇建设局面好。按照“打造城门、唤醒大佛、舞活石龙、提升老城”的城市建设思路,拉开了“以新城开发带动老城改造”的城市发展架构,加快了宜居宜业的山水城镇建设步伐。四是生态旅游开发进展好。“探秘五指神奇”、“沐浴大佛灵光”、“走进绿色氧吧”等主题旅游,成为平远旅游的最大亮点。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拉动平远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五是先进文化建设效果好。打响了梅州客家文化始祖地品牌,大力弘扬和挖掘程旼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三大文化”,使这些历史文化品牌真正成为平远打造精神集结地、历史风貌彰显地、名贤文化纪念地的“名片”。六是和谐平远建设反响好。多渠道筹资建设重点公路、教育卫生、安居住房、农村电网、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建设,使广大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绿色崛起风鹏正举宜居城乡创业福地

平远肩负起市委赋予探索“绿色崛起”模式的重任。县委、县政府决策者们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城乡创业福地”的理念,全力争创全市绿色崛起示范县,探索山区县科学发展模式。

为推动绿色崛起,平远风鹏正举。依托生态优势,制定了“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构建支撑生态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文化意识、制度建设、技术运行等体系,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城乡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建立起“节水节地、生态保育、环境友好、增长较快、社会和谐”的生态经济体系,抓准生态产业的重点领域、中心城镇等重点地区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建设强有力的队伍并抓好落实,打造生态效益的发展载体、狠抓大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在经济上再造一个平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