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模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de0109cc17552707220828.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对具体设计任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编制注射成型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设计塑料模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查阅设计资料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塑料模具设计题目为中等复杂程度塑件,并满足教学要求和生产实际的要求,设计题目选自生产第一线。
(2)及时了解模具技术发展动向,查阅有关资料,准备好设计所需资料和工具。
(3)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结合生产实际综合地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及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严肃认真地进行模具设计。
(4)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5)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6)注射工艺计算正确,编制的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规程符合生产实际;(7)模具结构合理,凡涉及国家标准之处均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图样及标注符合国家标准。
(8)图纸机绘(计算机绘图)。
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1.先期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在学生具备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成形设备、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也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必要实践教学环节。
2.设计前应注意的事项(1)设计前必须预先准备好资料、手册、图册、绘图仪器、计算器、图板(计算机)、图纸、报告纸等;(2)设计前应对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地消化,并明确设计要求再进行工作。
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教案
![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792a7925c52cc58bd6be10.png)
教案教学实施与授课主要内容备注模块一塑件第一讲课题一塑件分析塑件,也称为塑料制品。
塑件结构分析在企业里的工作分工是工程部的结构工程师,俗称产品开发工程师。
1)设计塑料制品原则⑴针对不同物理性能扬长避短⑵便于成型加工⑶尽量简化模具结构⑷满足使用要求和外观要求2)塑料制品设计时考虑的因素塑料性能,模具塑方法,模具结构和加工艺性,当制品的外观要求较高时,应先通过造型而后逐步绘制出样图。
1、塑件几何形状设计塑件的内外表面形状要尽量避免侧凹结构,以避免模具采用侧向分型和侧向抽芯机构,否则因设置这些机构而使模具结构复杂.不但模具的制造成本提高,而且还会在塑件上留下分型面线痕,增加了去除飞边的后加工的困难。
以成型侧孔和凸凹结构为例。
比较两种方案,从而选择优良的设计方案。
2、脱模斜度当塑件成型后因塑料收缩而包紧型芯,若塑件外形较复杂时,塑件的多个面与型芯紧贴,从而脱模阻力较大。
为防止脱模时塑件的表面被檫伤和推顶时变形,需设脱模斜度α。
在使用上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热塑性常取2~4mm。
见表 1.2常用塑料壁厚参考表。
第二讲4.加强筋(骨位)加强筋的作用是提高塑件强度。
大平面布局能提高刚性,沿料流方向能降低流动阻力。
布局时避免局部集中,高度取矮为宜。
5.圆角塑件除特殊要求(分型面装配接口外,一般采用圆角过度)6.合页与孔利用PP的特性做出整体合页,厚度0.25~0.5mm。
跟壁厚形成一个比例,不能在熔接处。
模具直接成型(盲孔、通孔)畸形盲孔采用减胶,通孔用碰穿,复杂孔用插穿。
封胶:两个零件相互吻合而不能过胶。
教案教学实施与授课主要内容。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1037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2.png)
〔四〕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适应性
塑料在恒定压力下,随着加工温度的变化,存在三种状态:
高聚物形变——温度曲线
g: 玻璃化温度
f: 粘流化温度
b :称脆化温度
d: 热分解温度
非结晶型塑料〔无定形)
第九页,共23页。
〔四〕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适应性
-
第十二页,共23页。
1.黏度与剪切稀化效应
〔五〕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在注射成型中,除了热固性聚合物和少数热塑性聚合物外,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均有近似假塑性液体流变学的性质。
不同类型流体的流变曲线 1 —膨胀性流体; 2 —牛顿流体; 3 —假塑性流体
图1-6 聚合物的温度、力学状态及成型加工适应性 1—线形无定形 2—结晶型
第十页,共23页。
1.黏度与剪切稀化效应
〔五〕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流体在管内一般有两种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
〔1〕牛顿流体〔低分子物质及少局部聚合物如PC、PA等〕: 牛顿流体的流变方程式为 : ― 切应力 ―剪切速率:单位时间的切应变
线型 支链型 网状
第五页,共23页。
2.聚合物分子链的聚集状态
〔二〕高聚物的构造
结晶型塑料 非结晶型塑料〔线性无定型)
构造
结晶造成分子的严密聚集状态,增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使聚合物的抗拉强度、硬度、熔点、耐热性和耐化学性提高;弹性模量、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则降低,外表粗糙度值增大,而且还会导致塑件的透明度降低甚至丧失。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一、 工程引入
某企业大批量生产塑料灯座,要求灯座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外外表无瑕疵、美观、性能可靠,要求设计一套成型该塑件的模具。通过本工程,完成对塑件材料的选择及对材料使用性能和成型工艺性能的分析。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04837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b.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第一章:塑料成型工艺概述1.1 塑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塑料的定义与特性塑料成型的定义与分类1.2 塑料成型工艺流程制品设计模具设计成型设备选择成型工艺参数设定1.3 塑料成型工艺的特点及应用不同塑料的成型特点常见塑料成型工艺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塑料材料的性质与选择2.1 塑料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电性能2.2 塑料的成型性能流动性能热性能收缩与翘曲性能2.3 塑料材料的选择塑料选材原则常见塑料材料介绍第三章:塑料成型设备3.1 塑料成型设备分类注射成型机挤出成型机压制成型机吹塑成型机3.2 主要成型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注射成型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挤出成型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3 塑料成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设备选择的考虑因素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四章: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基础4.1 模具的基本结构与分类冷模具热模具4.2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模具设计的原则模具设计的步骤4.3 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模具尺寸与精度模具的材料与热处理模具的冷却与加热第五章:塑料成型工艺参数设定与调整5.1 成型工艺参数的定义与作用温度压力速度时间5.2 工艺参数的设定与调整方法实验法经验法计算机模拟法5.3 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控制工艺参数优化的目的与方法工艺参数的控制与调整技巧第六章:塑料注射成型工艺6.1 注射成型工艺流程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步骤模具的加热和冷却注射成型周期6.2 注射成型参数设定与调整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模具温度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6.3 常见注射成型问题及解决方案产品变形和翘曲气泡和杂质产品尺寸不准确第七章:塑料挤出成型工艺7.1 挤出成型工艺流程挤出成型工艺的基本步骤挤出机的选择与调整挤出成型参数设定7.2 挤出成型设备与模具挤出成型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挤出成型模具的设计要点7.3 常见挤出成型问题及解决方案产品厚度不均匀表面质量问题产品的强度和韧性不足第八章:塑料压制成型工艺8.1 压制成型工艺流程压制成型工艺的基本步骤压制成型机的选择与调整压制成型参数设定8.2 压制成型模具设计要点压制成型模具的结构与分类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因素8.3 常见压制成型问题及解决方案产品开裂和变形产品尺寸不准确表面质量问题第九章:塑料吹塑成型工艺9.1 吹塑成型工艺流程吹塑成型工艺的基本步骤吹塑成型机的选择与调整吹塑成型参数设定9.2 吹塑成型设备与模具吹塑成型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吹塑成型模具的设计要点9.3 常见吹塑成型问题及解决方案产品变形和翘曲气泡和杂质产品尺寸不准确第十章:塑料成型工艺的优化与控制10.1 成型工艺的优化方法实验法经验法计算机模拟法10.2 成型工艺的控制技巧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工艺参数的调整技巧10.3 成型工艺的持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塑料的基本性质、成型性能及选材原则解析:了解塑料的基本性质和成型性能对于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进行成型加工至关重要。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稿)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22147dbb0717fd5370cdc5f.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稿一、课程设置1.1设置背景1、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塑料成型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常用塑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编制塑料成型工艺、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成型模具,编写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模具装配、调试、维修的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的开发背景为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组织模具专业骨干教师深入模具制造企业和产品制造业,通过对深圳富士康、德昌机电、武汉嘉铭激光、奕东电子厂湖北有限公司等近20家代表企业的调查,研究得出模具专业岗位群分为三大岗位群,一是模具制造岗位群,二是模具设计岗位群,三是模具装配调试维修岗位群,并邀请企业专家开展座谈,探讨这三个岗位群的一般性工作任务,归纳出应具备有三种职业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然后对这些技能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找出其对应的必备课程体系。
详见下图;1.2课程定位从课程体系图我们可以看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培养的是学生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和编写常用塑料成型工艺规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1.3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实训创新能力。
2)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吸收新技术、新知识的意识。
3)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塑料的组成、分类和性能2)掌握塑料成型工艺知识、熟练操作塑料成型设备3)学会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结构设计3、能力目标1)能编制常见塑料成型工艺规程2)能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注射模具3)能使用pro/e及一种以上软件进行模具建模二、教学内容1、内容选取原则(1)广泛性原则塑料成型工艺方法有很多,如注塑、压缩、压注等。
但最普遍和高效的是塑料注射成型,为此教学内容全部选取为塑料注射成型的典型结构分析和设计组织教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b910d6770bf78a652954cf.png)
太原科技大学《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模具教研室《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后进行的针对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设计工作,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作用是:1.巩固与扩充《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非金属材料》等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2.学习专业设计手册的使用,强化工程计算、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进行塑料制件设计的实际训练,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学习对塑料件进行工艺分析的方法。
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培养和提高模具设计的综合能力。
为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完成塑料制件设计,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完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塑件的注射模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的注射模具设计使用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掌握成型另件工作尺寸计算,受力另部件强度,刚度计算;掌握选择注射机的原则和方法,选择注射机,确定型腔数;确定成型方案;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二、模具设计要点及与注射机的关系。
1、模具设计要点:<1>熔体的流动情况:流动阻力,速度,流程,重新融合,排气.<2>熔体冷却收缩与补缩.<3>模具的冷却与加热.<4>模具的相关尺寸与注射机关系.<5>模具的总体结构与零部件的结构,考虑模具安装与加工强度,精度. 2、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注塑机的技术规范:类型,最大注射量,最大注射压力,最大锁模力,最大成型面积,最大最小模厚,最大开模行程,定位孔尺寸,嘴喷的球面半径,注射机动模板的顶出孔,机床模板安装螺钉孔或丁字槽的位置与尺寸。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eda3784028915f814dc294.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教案(~学年第学期)学院系(部)教研室教师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任务组成;每个教学任务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任务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任务组成;每个教学任务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任务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任务组成;每个教学任务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任务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单元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单元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括2~6个学时。
2.检查与评价可以每个单元一次,也可以每个学习情景一次,但每个学习情景至少检查与评价一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1.一门课程由数个学习情景(5~8个)构成;每个学习情景又可能由数个(2~4)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括2~6个学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28e4e676c66137ef0619c1.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傅子霞课题:双分型面注射模(教材第94—97页)。
教学目标:1.识记模具基本结构,理解和掌握模具脱模过程。
2.能动手设计模具结构。
3.对模具设计产生兴趣,认识到机械设计的严谨性等。
教学重点:1.双分型面注射模的结构。
2.双分型面注射模的脱模过程。
突破方法: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复杂的结构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教学难点:双分型面注射模的脱模过程。
突破方法:将动作进行分解,逐一讲述,然后再合并动作,通过动画演示进行突破教具:多媒体课件、塑料制件。
教法:实例分析法、推理法等。
学法:模拟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复旧入新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单分型面注射模的结构和脱模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缺点。
然后,通过多媒体给出“一串葡萄”,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要把葡萄从葡萄藤上摘下来,制成一粒一粒的葡萄干,怎样做效率更高?由此引出双分型面注射模。
二、新授(一)双分型面注射模的结构分析:双分型面注射模是在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单分型面注射模有部分共同之处,通过多媒体给出其典型结构,采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双分型面注射模的独有结构,并结合模具功能要求,运用推理法分析每一个结构所能实现的功能。
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特点:1.采用点浇口的双分型面注射模可以把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在模内分离,为此应该设计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机构,保证将点浇口拉断,还要可靠地将浇注系统凝料从定模板或型腔中间板上脱离。
2.为保证两个分型面的打开顺序和打开距离,要在模具上增加必要的辅助置,因此模具结构较复杂。
类比:通过多媒体给出双分型面注射模的典型结构,让学生指出哪些是单分型面注射模所具有的,剩下的就是双分型面注射模独有的。
(1)成形零部件,包括型芯(凸模)、中间板;(2)浇注系统,包括浇口套、中间板;(3)导向部分,包括导柱、导套、导柱和中间板与拉料板上的导向孔;(4)推出装置,包括推杆、推杆固定板和推板;(5)二次分型部分,包括定距螺钉、弹簧、中间板;(6)结构零部件,包括动模座板、垫块、支承板、型芯固定板和定模座板等。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讲稿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1786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7.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讲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掌握不同塑料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3.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和分类;4.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
二、教学内容:1.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2)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区别;(3)塑料成型的工艺流程。
2.不同塑料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1)常见的塑料材料及其特性;(2)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3)塑料材料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3.模具的基本结构和分类:(1)模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模具的分类及其特点;(3)不同类型模具的应用领域。
4.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2)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
5.模具设计实例分析:(1)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设计合适的模具;(2)分析模具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模具设计实例的展示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通过理论讲解,介绍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互动讨论答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实践操作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实践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课堂结束前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设计实例评估: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产品需求进行模具设计,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讨论和互动交流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其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PPT:包括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2.模具设计案例和实例:提前准备一些模具设计案例和实例,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8b69b767f5acfa0c7cd81.png)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方法及手段
1.1塑料成型模具的重要性及进展。时刻占0.25学时。
1.2塑料成型工艺。时刻占0.5学时。
1.3课程的任务与要求。时刻占0.25学时。
结合多媒体中实际生产图片及动画来讲述。
作业布置:
备注:
说明:本页用于某一章节或某一课题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
2.2塑料的分类与பைடு நூலகம்用。时刻占0.75学时。
2.3塑料的工艺性能。时刻占1学时。
2.4塑料的成型性能。时刻占0.75学时。
结合多媒体中实际生产图片及动画来讲述。
作业布置:2-2、2-4、2-5
备注:
NO:3
授课题目
第3章塑料制件设计
课时安排
4
教学
目的
要求
把握塑料制件设计中对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结构工艺性、形状复杂程度、拔模斜度、壁厚、孔的设计、支承面、加强筋、圆角和螺纹等与模具设计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尺寸精度、结构工艺性和壁厚。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方法及手段
3.1塑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设计塑件时要考虑原材料的成型工艺性,如流淌性和收缩性等。时刻占0.5学时。
3.2塑件形状和结构设计。保证塑件性能的前提下应力求结构简单,壁厚平均,使用方便。时刻占1.5学时。
结合多媒体中实际生产图片及动画来讲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教案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院、部名称: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教研室
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教学时数:40
授课班级:08机电、机制
主讲教师:郭 侠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项目一(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项目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cdf82960590c69fc37625.png)
项目一塑料成型工艺设计教学要求了解塑料成型及塑料模具的分类,了解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掌握塑料的组成、分类和成型工艺,理解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热力学性能。
教学难点掌握塑料成型工艺与制件的结构,掌握塑料成型成型原理与成型工艺性。
课时安排绪论加本项目安排26课时。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绪论一、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1、塑料的概念及组成2、塑料的特点塑料的密度小、质量轻塑料的强度高塑料的绝缘性能好,介电损耗低塑料的化学稳定性高3、塑料工业的发展阶段二、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的概念:模具是以特定的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制品的工具。
三、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1、CAD/CAM/CAE技术2、大力发展快速原型制造3、快速测量与逆向工程4、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技术5、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的使用6、模具的复杂化、精密化和大型化项目一塑料成型工艺设计任务一选择与分析塑料原材料一、塑料的组成(一)树脂(二)填充剂(三)增塑剂(四)稳定剂(五)润滑剂(六)着色剂(七)固化剂二、塑料的分类(1)通用塑料(2)工程塑料(3)特殊塑料三、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任务二确定塑料成型方式及工艺过程塑料成型的分类一、注射模二、压缩模三、压注模四、挤出模五、气动成型模任务三分析塑料的结构工艺性一、塑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二、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塑料制件的结构设计包括:塑件形状、脱模斜度、塑件的壁厚、局部结构(如加强肋、支撑面、圆角、孔、螺纹、齿轮、嵌件等)以及文字、标记与图案等。
结构设计特点为应当满足使用性能和成形工艺的要求,同时力求做到结构合理,造型美观,便于制造。
任务四确定塑件成型工艺参数一、温度。
在注射成型中需要控制的温度有料温和模温。
料温主要取决于料筒温度和喷嘴温度,主要影响塑料的塑化和塑料充满型腔;而模温主要影响充满型腔和冷却固化。
二、压力注射成型需要选择与控制的压力包括塑化压力、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f6d0d8bcd126fff6050b76.png)
二、相关(xiāngguān)知识
(二)塑件局部(júbù)结构设计 2.支承(zhī chénɡ)面
设计原则:
当塑件需有一个支承面时,不能用整个底面作为支承面,因为稍许的 翘曲或变形就会使整个底面不平。设计塑件时通常采用凸边或几个凸起的支 脚作为支承面。当底部有加强筋时,支承面的高度应略高于加强筋。
第二页,共19页。
二、相关(xiāngguān)知识
(一)塑件设计(shèjì)基本原则
1、塑料(sùliào)制件的尺寸
指塑料制件的总体尺寸: 塑料流动性 现有的成型设备规格、参数
2、塑料制件的尺寸精度
为满足塑料制件的装配要求和零件的互换性要求 模具的制造误差 塑料材料的成型收缩率波动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飞边厚薄的变化 型腔的变形模具零件相互之间的安装定位误差 模具的结构(浇口尺寸和位置、分型面位置、模具的拼合方式) 成型后的条件(测量误差、存放条件)
1、 有时还能降低物料的充模阻力 2、 保证塑件的强度、刚度,而且还避免了塑件壁厚的不均匀
加强筋布置的注意事项
1、 加强筋应设在受力大,易变形的部位,其分布尽量均匀 2、 避免设加强筋后塑件局部壁厚过大 3、 尽量沿着塑料流向布置。以降低充模阻力 4、 设计成球面、或拱面,也可有效增加刚性和防止变形
3.圆角
设计原则:
塑件的面与面之间一般均采用圆弧过渡,这样不仅可避免塑件 尖角处的应力集中,提高塑件强度、而且可改善物料的流动状态, 降低充模阻力,便于充模。另外可便于模具的加工制造及模具强度 的提高,避免模具在淬火或使用时应力开裂。
第十页,共19页。
二、相关(xiāngguān)知识
(二)塑件局部(júbù)结构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推出机构设计(示范课教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推出机构设计(示范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c6440990c69ec3d5bb758d.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授课人:)【课题】注射模的推出机构的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射模的推出机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2、能力目标:注射模的推杆推出机构的设计【授课内容】1.注射模的推出机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2.注射模的推杆推出机构的设计【教学重点】1、内容:注射模的推杆推出机构的设计2、突破重点的方法:讲授,讨论,作业【教学难点】1、难点内容:注射模的推杆推出机构的设计2、突破难点的方法:讲授,讨论,作业【教时安排】30分钟【教学方式方法】案例、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使用教具】【使用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屈华昌主编2011 【参考资料】《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何冰强主编2011,《模具制造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步骤、讲授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等)一、复习导入(1分钟)二、讲授内容(26分钟)第五节推出机构设计一、推出机构的结构组成1、推出机构的组成如图5-69所示的模具中,推出机构由推杆1、拉料杆6、推杆固定板2、推板5、推板导柱4、推板导套3及复位杆7等组成。
2、推出机构的分类3、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1)设在动模一侧2)保证塑件不能变形3)机构简单动作可靠4)良好的塑件外观5)合模时能正确复位二、脱模力的计算一般而论,塑料制件刚开始脱模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最大,即所需的脱模力最大。
三、简单推出机构(一)推杆推出机构1、推杆位置的设置(1) 推杆应设在脱模阻力大的地方。
如图5-71a所示,型芯周围塑件对型芯包紧力很大。
(2) 推杆应均匀布置(3) 推杆应设在塑件强度刚度较大处2、推杆的直径推杆在推塑件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以承受推出力,为此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使用大直径推杆,当结构限制,推杆直径较小时,推杆易发生弯曲、变形如图5-72所示。
3、推杆的形状及固定方式图5-73所示是各种形状的推杆。
A型、B型为圆形截面的推杆,C型、D型为非圆形截面推杆。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讲稿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771d11866fb84ae45c8d0c.png)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讲稿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系 ( 部 ) 机电工程系教研室(实验室) 模具教研室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授课班级主讲教师职称使用教材规划教材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讲稿第1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塑料成型及塑料模具的分类教学重点、难点:塑料成型及塑料模具的分类第一节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一、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1、塑料的概念及组成2、塑料的特点塑料的密度小、质量轻塑料的强度高塑料的绝缘性能好,介电损耗低塑料的化学稳定性高3、塑料工业的发展阶段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是随着石油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
塑料工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创阶段(2) 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酰胺等热塑性塑料相继工业化,奠定了塑料工业的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 飞跃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为塑料工业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原料。
(4) 稳定增长阶段二、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的概念:模具是以特定的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制品的工具。
第二节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1、CAD/CAM/CAE技术2、大力发展快速原型制造3、快速测量与逆向工程4、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技术5、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的使用6、模具的复杂化、精密化和大型化7、模具工业的信息化第三节塑料模具的分类一、注射模二、压缩模三、压注模四、挤出模五、气动成型模第四节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要求1、了解聚合物的物理性能、流动特性、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塑料的组成、分类和性能2、了解塑料模具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正确分析成型工艺对模具的要求3、能掌握成型设备与模具之间关系及要求4、掌握各类模具的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5、具有分析解决成型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作业:1-3、1-4小结:模具在实际中的地位、作用与分类,学习的任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c5365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2.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第一章:塑料成型工艺概述1.1 塑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塑料的定义与特性塑料成型的定义与分类1.2 塑料成型工艺流程塑料原料的准备塑料的加热与塑化塑料的冷却与固化塑料的脱模与后处理1.3 塑料成型工艺参数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第二章:塑料模具概述2.1 模具的分类与结构模具的分类模具的基本结构2.2 模具的设计原则模具设计的要求与步骤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参数2.3 模具的材料与制造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模具的制造工艺第三章: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3.1 注射成型工艺概述注射成型原理与特点注射成型工艺参数3.2 注射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的型腔与型芯设计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模具的加热系统设计3.3 注射模具的导向与定位模具的导向设计模具的定位设计第四章:塑料挤出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4.1 挤出成型工艺概述挤出成型的原理与特点挤出成型工艺参数4.2 挤出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的口模设计模具的定径套设计模具的切割装置设计模具的导向设计模具的调整方法第五章:塑料吹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5.1 吹塑成型工艺概述吹塑成型的原理与特点吹塑成型工艺参数5.2 吹塑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的型腔设计模具的吹气系统设计模具的后处理设计5.3 吹塑模具的导向与定位模具的导向设计模具的定位设计第六章:塑料压缩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6.1 压缩成型工艺概述压缩成型的原理与特点压缩成型工艺参数6.2 压缩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的型腔设计模具的压柱设计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模具的导向设计模具的定位设计第七章:塑料压注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7.1 压注成型工艺概述压注成型的原理与特点压注成型工艺参数7.2 压注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的型腔设计模具的压注系统设计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7.3 压注模具的导向与定位模具的导向设计模具的定位设计第八章:塑料传递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8.1 传递成型工艺概述传递成型的原理与特点传递成型工艺参数8.2 传递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的型腔设计模具的传递系统设计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模具的导向设计模具的定位设计第九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计算与模拟9.1 模具设计计算塑料收缩率的计算模具尺寸的计算模具强度的计算9.2 模具设计模拟模具流动分析模具冷却分析模具翘曲分析9.3 模具设计软件介绍模具设计软件的功能与特点模具设计软件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实践与应用10.1 塑料成型工艺实践成型工艺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成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0.2 模具设计应用实例典型模具设计案例分析模具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10.3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未来发展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模具设计技术的创新与突破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塑料成型的基本概念与特性补充和说明:塑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是理解后续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础。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87cd7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5.png)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册)电子教案完全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塑料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塑料的基础知识、塑料成型工艺、模具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塑料的基础知识1. 塑料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塑料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方法。
2. 塑料的组成与性能介绍塑料的组成、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 塑料的成型特性介绍塑料的成型特性及其对成型工艺的影响。
三、塑料成型工艺1. 注射成型工艺介绍注射成型原理、工艺参数及设备。
2. 挤出成型工艺介绍挤出成型原理、工艺参数及设备。
3. 压制成型工艺介绍压制成型原理、工艺参数及设备。
四、模具设计基础1. 模具的分类与结构介绍模具的分类、基本结构及作用。
2. 模具材料的选择介绍模具材料的选择原则及常用材料。
3. 模具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介绍模具设计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五、模具设计实例1. 注射成型模具设计实例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注射成型模具的设计过程。
2. 挤出成型模具设计实例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挤出成型模具的设计过程。
3. 压制成型模具设计实例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压制成型模具的设计过程。
六、塑料成型设备1. 注射成型机介绍注射成型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及主要参数。
分析不同类型注射成型机的特点与应用。
2. 挤出成型机讲解挤出成型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操作要点。
探讨不同类型挤出成型机的选用原则。
3. 压制成型机阐述压制成型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探讨不同类型压制成型机的适用范围和性能。
七、塑料成型工艺参数调整1.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讲解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探讨如何调整这些参数以优化成型过程。
2. 挤出成型工艺参数分析挤出成型工艺参数(如温度、速度、牵引力等)对成型效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m + m j ≤ kmn
式中
n ― 型腔数量; m ― 单个塑件的体积或质量, cm3 或 g ; mj ― 浇注系统凝量, cm3或 g ; k ―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利用系数,一般取 0.8 ; mn ―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cm3 或 g ; 注塞式注射机的允许最大注射量是以一次注射聚苯乙烯的 最大克数( 为标准的。 最大克数( g )为标准的。 螺杆式注射机是以体积( 螺杆式注射机是以体积( cm3, )表示最大注射量
S ≥ H1 + H 2 + a + (5⋯10)
a—取出浇注系统凝料所需的距离,
即模板与中间板之间的分开距离,mm;
其余各符号的意义同上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5、开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 、 1.开模行程的校核 . 2)当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
主要是指全液压合模机构的注射机,如XS—ZY—250和机械合模的 SYS—20、SYS—45等角式注射机,其移动模板和固定模板之间的最大 开距S减去模具闭合厚度H等于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S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3. 模具尺寸与注射机装模空间的关系 模具的最大、 模具的最大、最小厚度模具的总高度必须位于注射机可安装模具
的最大模厚与最小模厚之间 Hmax=Hmin+l Hmin≤H≤Hmax。 式中 H——模具闭合厚度; Hmin——注射机允许模具最小厚度; Hmax——注射机允许模具最大厚度; l——注射机在模厚方向长度的调节量。 小于H 若H小于 min时,则可采用垫板来调 小于 整,以使模具闭合。 大于H 若H大于 max时,则模具无法锁紧或影 大于 响开模行程,尤其是以液压肘杆式机构 合模的注射机,其肘杆无法撑直,这是不允许的。 应校核模具的长、宽尺寸,使模具能从注射机的拉杆之间装人。 模具的长、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最大注射量 最大注射压力 最大锁模力或最大成型面积 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最大 开模行程 机床模板安装模具的螺钉孔( 形槽) 机床模板安装模具的螺钉孔(或T形槽)的位置和尺寸等 形槽
以保证模具和注射机相互匹配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微 型
类 型
小 型 160~ 2 000 16~630
中 型 2 000~ 4 000 800~ 3 150
大 型 50 000~ 12 500 4 000~ 10 000
超 大 型 >16 000 >16 000
锁模力(kN) <160 理论注射量 (cm³) <16
二、相关知识
(二)注射机的分类 2.按注射机大小规格分类
二、相关知识
(一)注射机的结构 一台通用型注射机主要包括注射系统、合模系统、 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器控制等四部分 (1)注射系统
注射系统包括料斗、料筒、 加热器、计量装置、螺杆 (注塞式注射机为柱塞和分 流梭)及其驱动装置、喷嘴 等 作用;加热熔融塑料,使 其达到粘流状态;施加高压, 使其射入模具型腔
类 型 锁模力(kN) 理论注射量(cm³) 微 型 <160 <16 小 型 160~2 000 16~630 中 型 2 000~4 000 800~3 150 大 型 50 000~12 500 4 000~10 000 超 大 型 >16 000 >16 000
3 按塑化和注射方式它可分为
柱塞式、螺杆式和螺杆塑化柱塞式注射机。
螺杆式优点: 螺杆式优点:
① 塑化效果好。 ② 注射量大。 ③ 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④ 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 ⑤ 设备价格较高。
图5-6 柱塞式注射机成型原理图 1—注射模 2—喷嘴 3—料筒 4—分流梭 5—料斗 6—注射柱塞
二、相关知识
(二)注射机的分类 4 按注射机的用途它可分为
通用注射机和专用注射机(热固性塑料注射机、发泡塑料注射机、多色 注射机等)。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1. 浇口套球面尺寸
卧式或立式注射机
>
<
R=r+( 1~2 )mm ~
直角式注射机 : 平面接触
D=d+( 0.5~1 )mm . ~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2. 定位圈尺寸
注射机固定模板定位孔与模具定位圈(或主流道衬套凸缘)的关系 两者按H9/f9配合或 配合或0.1mm间隙 间隙,以保证模具主流道的轴线与注射 / 配合或 间隙 主流道的轴线与注射 机喷嘴轴线重合,否则将产生溢料并造成流道凝料脱模困难。定位 机喷嘴轴线重合 圈的高度h,小型模具为8~10mm,大型模具为10~15mm。
1 注射量表示法 注射机以标准螺杆 一次能注射出PS的最大量表示。 注射量表示法不能直接判断规格的大小,常用的卧式注射机型号有: XS—ZY—30、XS—ZY—60、XS—ZY—125、XS—ZY—500 、 XS—ZY— 1000 等。其中 XS 表示塑料成型机械; Z表示注射成型;Y 表示螺杆式(无“Y” 代表柱塞XS—Z—30、XS—Z—60 ),500 、 125 等表示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 ( cm3或 g )。 2 合模力表示法 合模力表示法是用注射机最大合模力( kN )来表示注射机规格的方法, 3 合模力与注射量表示法 合模力与注射量表示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表示方法,是用注射量为分子、 合模力为分母表示设备的规格。如 XZ — 63 /50 型注射机, X 表示塑料机械, Z 表示注射机, 63 表示注射容量 63 cm3,合模力为 50x10kN 。 国家标准采用注射量表示法( XS - ZY注射量 - 改进型表示法) 部分国产和注射机主要技术规格见课本。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2 .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合模力)的校核 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合模力)
p ( nA + A j ) ≤ Fn
式中 Fn― 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 N; A ― 单个塑件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mm2 ; Aj ― 浇注系统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mm2 ; 在分型面不重合 p ― 塑料熔体对型腔的成型压力( MPa ) 查表5.3,
S ≥ H 1 + H 2 + (5⋯10)mm
S—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mm; H1—推出距离(脱模距离),mm; H2—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件高度,mm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5、开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 、 (1)开模行程的校核 开模行程的校核 1)当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 B 双分型面注射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3.注射压力的校核 .
塑料制件成型所需要的注射压力是由塑料品种、注射机类型、 喷嘴形式、塑件的结 构形状及尺寸和浇注系统的压力损失等因 素决定的。对粘度大的塑料,壁薄、流程长的塑件,注射压力 需大些。柱塞式注射机的压力损失较螺杆式大,注射压力也需 大些。 注射机的额定注射压力 P0 要大于成型时所需要的注射压力P 即:
S≥
(
H1 + H 2 Hc MAX
)
+ (5 ~ 10)mm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2 .推出装置 的校核 1)中心顶杆机械顶出 2)两侧双顶杆机械顶出 3)中心顶杆液压顶出与两侧双顶杆机 械联合顶出 4)中心顶杆液压顶出与其它开模辅助 液压缸联合作用, 各种型号注射机的推出装置和最大推出距离不尽相同,设计时, 应使模具的推出机构与注射机相适应。通常是根据开合模系统推出装 开合模系统推出装 置的推出形式(中心推出还是两侧推出)、注射机的顶杆直径、 )、注射机的顶杆直径 置的推出形式(中心推出还是两侧推出)、注射机的顶杆直径、顶杆 间距和顶出距离等校核模具推出机构是否合理、堆杆推出距离能否达 间距和顶出距离 到使塑件顺利脱模的目的。
图5-2 注射机的结构 1—合模液压缸 2—锁模机构 3—移动模板 4—顶杆 5—固定模板 6—控制台7—料筒及加热器 8—料斗 9—定量供料装置 10—注射缸
二、相关知识
(一)注射机的结构 (2) 合模系统
合模系统主要由前后固定模板、移动模板、拉杆、合模油缸、连杆机 构、调模机构以及制品推出机构等组成。 作用;实现模具的闭合、锁紧、开启和顶出制品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4. 模具的安装固定
安装方法有两种: 用螺钉直接固定:模具动、定座板与注射机模板上的螺孔应完全吻合; 用螺钉直接固定 用压板固定:模具固定板需安放压板的外侧附近有螺孔就能紧固,因此, 用压板固定 压板固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5、开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 、 (1)开模行程的校核 开模行程的校核
1)当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 这主要是指液压机械联合作用的合模机构的注射机。如XS—Z— 30、XS—Z—60、XS—ZY—125、XS—ZY—500、XS—ZY—1000等, 其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它的行程大小由连杆机构(或移模缸) 的最大冲程决定的。
A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
P0 >K P
安全系数, (K—安全系数,取1.3~1.4) 安全系数
二、相关知识
(四)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4、安装参数校核 、 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的相关尺寸的校核 设计模具时,注射机安装模具部分应校核 的主要项目包括喷嘴尺寸、定位孔尺寸、拉 杆间距、最大及最小模厚、模板上安装螺钉 孔的尺寸及位置等。
A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
S ≥ Hm + H1 + H 2 + (5⋯10)
B 双分型面注射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
S ≥ Hm + H1 + H 2 + a +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