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973项目申请书 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

合集下载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申请书领域名称: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申请书领域名称:
如上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关于 离子交换树脂的资料已有很多,以下扼要介绍它的分 类和用途。
分类:离子交换树脂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 树脂
和特种离子交换树脂。
用途:a.水的软化和纯化 锅炉用水常用强酸性阳离 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钙、镁离子交换掉,然后再让 水流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将阴离子交换掉。也有使用 阴阳离子混合交换柱的。经多次处理后,水的电阻 率达到20 MΩcm以上,可供电子和原子能工业应用。
一原因是那时已知的有机物都是从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 还没有从实验室中合成,因此,柏则里认为有机物只能在 的细胞中受一种特殊力量 - 生活力 - 的作用才会产生出 来,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
1828年魏勒(Wöhler F)发现无机物氰酸铵很容易转变为尿 素,后来人工合成了更多有机物,如1845年柯尔伯(Kolbe H)合成了醋酸,1854年柏赛罗(Berthelot M)合成了油脂等, “生活力”学说才被彻底否定了。从此,有机化学进入了 合成的时代。1850 - 1900年,成千上万的药品、染料是 从煤焦油中获得的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的。
往往是二者并用。
最早的功能高分子是离子交换树脂,出现于1945年,当 时还没有功能高分子这个名称。以后经过50年的研 究和开发,到目前已经工业化和实际应用的功能高 分子有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氧化还原树脂、 感光树脂、射线敏感树脂、高分子固定化酶、可降 解薄膜、介电高分子、压电高分子、高分子吸附剂、 高分子絮凝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染料和 颜料、高分子稳定剂、高吸水性树脂,以及部分医 用高分子、功能膜、功能电极等。但这些不过是已 开发的功能高分子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品种正在开 发中。
转向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一些原有的精细化工门类开始 采用高新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一些新兴的精细化工 门类应运而生。

973计划重大科学问题

973计划重大科学问题

附件1:973计划重大科学问题1、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和物理研究(依托现有项目重组)研究内容:研究并提出非“电-声子耦合”的全新型超导配对机制,发现新型超导材料体系,突破77K液氮温度下应用瓶颈。

2、量子芯片和全量子网络(依托现有项目重组)研究内容:探索量子芯片的制备、操作和测量等新技术,研制3-4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

建设4-8个节点的量子网络,实验传递量子信息、开展网络量子算法等。

3、人类智力和创造力的神经基础(依托现有项目重组)研究内容:智力/创造力的基因组及遗传学基础,神经环路的形成、精确化及可塑性的研究,智力/创造力的神经环路分析,智力/创造力在人类中和在非人类灵长类模型中的比较研究。

4、替代贵金属的纳米催化材料(依托现有项目重组)研究内容: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过程中涉及的替代贵金属的纳米催化材料为核心,致力于催化活性位纳米结构与催化性能科学本质的揭示、纳米结构择优取向设计与控制、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与纳米催化剂的性能强化等。

5、突破22纳米特征尺寸的集成电路新原理和新技术(依托现有项目重组)研究内容:致力于解决后22纳米集成电路的新原理、新结构器件、功耗、互连技术、新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可以大规模集成的后22纳米时代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

6、高效低成本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依托现有项目重组)研究内容:构筑新型环保光伏材料,实现全太阳光谱利用,设计新型太阳电池结构,努力将太阳电池的制造成本降至0.5美元/瓦以下,薄膜电池效率20%以上,使之实现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相当。

7、人工合成生物体系(受理项目申报)研究内容:重要模式微生物基因组的最小化、功能分析和人工合成,光合作用与人工叶片,重大生物基产品的生物合成途径创建与人工细胞工厂等。

8、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猪与小型猪疾病模型(受理项目申报)研究内容:创建高效生殖系嵌合猪的胚胎与诱导多能干细胞系(ES/iPS),创制iPS猪;创制具有特异组织与器官缺陷性的医用猪品系;创制基于猪iPS细胞的小型猪疾病模型和可用于移植的人工替代器官。

非共识项目的设立给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带来新希望

非共识项目的设立给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带来新希望

・科学论坛・本文于!""#年$$月%日收到&非共识项目的设立给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带来新希望周忠祥$刘志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摘要]通过科学基金“地表柯石英的模拟合成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项目的评审、批准和研究的具体实例,阐明基金评审制度改革,设立非共识项目的政策,极大地鼓励和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

[关键词]基金评审制度,非共识项目,源头创新,地表柯石英模拟合成与意义每当科学上提出一种创新的思想,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见,有的甚至是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意见,这在科学发展进程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如果在项目评审中,采取一票否决,那就无异于从政策上宣判创新思想的“死刑”。

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进行了项目评审制度的改革[$],改变了一票否决的作法,提出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理“非共识项目”,保护和鼓励创新思想,并且提出应该宽容失败的思想,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研究环境[!,)],极大地鼓舞了科学工作者的源头创新勇气。

与此同时,对有些有重要研究基础的个人和集体所提出的有原始创新性思想,同行中认识有分歧甚至受到反对的项目,设立了“非共识项目”,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因而从制度、政策和物质条件上给予保证,极大地扩展了科学工作者获取原始创新的大好机遇,也为青年科学研究工作者创造了原始创新实践锻炼的良好环境。

我们从一个长期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并在$%()年就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苏文辉教授的亲身研究经历中,深深感受到基金委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

$%%’年,苏文辉教授根据他们发现的脆性钙钛矿氧化物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有的缺陷不是消失而是出现缺陷数量增殖的重要现象[*—+],预言将会在认识地球科学的一些重大问题中,如地震产生的岩矿结构、能量和质量输运以及触发机制等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年以“压致结构缺陷对地幔钙钛矿物质的微结构及性质影响的研究”为题,跨学科申请了项目。

国家级科研项目

国家级科研项目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工程
高强钢双肢连接受压杆塔构件稳定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
曹现雷
201301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工程
平原和高原环境下保温材料PS燃烧特性及火蔓延机理研究
黄新杰
201301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工程
周期性温湿度作用下混凝土材料湿热耦合变形开裂研究
陈德鹏
201201
16国家自然ຫໍສະໝຸດ 学基金面上工程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工程
基于CFD-DEM相变微胶囊液固两相流时空分布及对流传热特性
鲁进利
201401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工程
基于LCA方法的钢铁流程工业CO2排放模型与减排机理研究
刘影
201401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工程
气候变化下情景驱动的雨水系统性能评估与设计方法研究
汪明明
201301
钱付平
201701
4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
基于CH3F(R41)气体添加剂的CO2制冷循环性能提升方法及其机理研究
王栋
201701
5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
覆冰输电塔-线风致震动的非线性随机动力研究
赵明
201701
6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工程
RBF-高铁酸盐氧化-MIEX树脂吸附-陶瓷膜过滤环境友好型饮用水处理工艺与一体化设备
曹现雷
201201
23
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的服役期混凝土变形开裂研究
陈德鹏
201101
24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共批准94个项目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共批准94个项目
李圣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CB013300
人体运动功能重建的生机电一体化科学基础
朱向阳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
2011CB013400
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
张洪潮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2011CB013500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2CB719900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
单杰
武汉大学
教育部
2012CB720000
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
崔平远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CB720100
大型客机座舱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陈清焰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祝之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2CB517900
儿童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及其致病的机制研究
夏昆
中南大学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2012CB518000
重大心血管疾病相关GPCR新药物靶点的基础研究
肖瑞平
北京大学
教育部
2012CB518100
严重创伤重要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付小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2012CB518200
高原低氧环境的快速习服与长期适应机制研究
范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国家973项目申请书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

国家973项目申请书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

项目名称: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首席科学家:田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二、预期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在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前沿领域做出重要原创性的工作,获得一批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我国有特色的高压科学研究体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的中青年高压研究队伍,使中国高压研究的总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进一步提升在国际高压界地位。

五年预期目标:为完成总体目标,集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超高压下凝聚体系的金属化与奇异性能,2)超高压下强关联体系中价电子的行为,3)超高压下纳米限域体系的结构演化,4)超高压下的化合物半导体的电输运与新效应,5)超高压下亚稳相的截获与材料的微结构及性能调控。

揭示超高压下纯氢以及富氢体系中分子的解离机制,探索可能产生金属氢的新途径,实现压制金属化;获得不同压力-温度-组分空间中,新型含3d、4d、5d关联体系的结构特征和奇异物性,揭示超高压关联体系材料磁、电和介电的物理机制和晶体及电子结构起源;总结在纳米尺度、空间受限条件下压致分子体系的键合规律;揭示高压下准一维纳米体系的结构演化以及力学、电学等性质随压力的变化规律;揭示化合物半导体的结构、电输运行为与其特殊功能性质之间的在联系,诠释高压下电子驰豫、平均自由程、有效质量的新涵以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在联系及其规律;在新型材料的超高压合成方面,由唯象研究上升到注重在物理本质的探索,获取截获高压亚稳相的新方法及规律性认识。

合成出3d、4d、5d族3种以上Mott有序化和Stoner型磁电新材料、3-5种有代表性高致密化超细微结构的高性能块体材料。

预期的科学研究成果:拟在SCI收录的国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篇以上,撰写1-3部专著,申报高水平的奖励3-5项,申请发明专利15-25项。

同时培养高压领域的拔尖人才以及学术带头人,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硕士研究生200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A 数理科学数学 A01基础数学 A0101应用数学 A0102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A0103力学 A02一般力学 A0201固体力学 A0202流体力学 A0203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 A0204物理学Ⅰ A04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A0401凝聚态物性Ⅱ: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A0402原子和分子物理 A0403光学 A0404声学 A0405物理学Ⅱ A05基础物理学 A0501粒子物理学和场论 A0502核物理 A0503核技术及其应用 A0504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 A0505等离子体物理 A0506B化学科学无机化学 B01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B0101丰产元素化学 B0102配位化学 B0103生物无机化学 B0104固体无机化学 B0105分离化学 B0106物理无机化学 B0107同位素化学 B0108放射化学 B0109核化学 B0110有机化学 B02有机合成 B0201金属有机及元素有机化学 B0202 天然有机化学 B0203物理有机化学 B0204生物有机化学 B0206有机分析 B0207应用有机化学 B0208物理化学 B03结构化学 B0301量子化学 B0302催化 B0303化学动力学 B0304胶体与界面化学 B0305电化学 B0306光化学 B0307热化学 B0308高能化学 B0309计算化学 B0310高分子化学 B04高分子合成 B0401高分子反应 B0402功能高分子 B0403天然高分子 B0404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 B0405 高分子理论化学 B0406 聚合物工程及材料 B0407分析化学 B05色谱分析 B0501电化学分析 B0502光谱分析 B0503波谱分析 B0504质谱分析 B0505化学分析 B0506热分析 B0507放射分析 B0508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 B0509联用技术 B0510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 B0511化学计量学 B0512表面、微区、形态分析 B0513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 B06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 B0601传递过程 B0602分离过程及设备 B0603化学反应工程 B0604化工系统工程 B0605有机化工 B0607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 B0608能源化工 B0609化工冶金 B0610环境化工 B0611环境化学 B07环境分析化学 B0701环境污染化学 B0702污染控制化学 B0703污染生态化学 B0704理论环境化学 B0705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 B0706C 生命科学基础生物学 C01微生物学 C0101植物学 C0102动物学 C010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C0104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 C0105 神经生物学 C0106 生理学 C0107心理学 C0108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 C0109遗传学 C0110生态学 C0111农业科学 C02农业基础科学 C0201农学 C0202畜牧、兽医学 C0203蚕桑、养蜂学 C0204水产学 C0205林学 C0206医学与药学 C03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C0301基础医学 C0302临床医学基础研究 C0303药物学 C0304中医药学 C0305D地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 D01综合自然地理学 D0101地貌学 D0102应用气侯学 D0103水资源与水文学 D0104冰雪、冻土学 D0105经济地理学(含历史地理学) D0106 城市地理学 D0107生物地理学 D0108区域地理 D0109区域可持续发展 D0110土壤地理学 D0111土壤物理学 D0112土壤化学 D0113土壤生物学 D0114土壤肥力 D0115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D0116遥感成像机理 D0117遥感信息处理 D0118遥感信息模型与方法 D0119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D0120测绘学 D0121污染物表生行为及环境效应 D0122 区域环境质量演变 D0123人类活动与环境效应 D0124环境演变与对策 D0125地质学 D02古生物学(含古人类学) D0201地层学(含磁性地层学) D0202矿物学 D0203岩石学 D0204矿床学 D0205沉积学(含现代沉积、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 D0206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D0207煤田地质学 D0208第四纪地质学 D0209前寒武纪地质学与变质地质学 D0210构造地质学 D0211大地构造学 D0212水文地质学 D0213工程地质学 D0214数学地质学 D0215地热地质学 D0216遥感地质 D0217环境地质 D0218地球化学 D03同位素地球化学 D030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D0302岩石地球化学 D0303矿床地球化学(含有机地球化学) D0304同位素年代学 D0305实验地球化学 D0306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 D0307地质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D0308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 D0309E材料与工程科学金属材料学科 E01金属结构材料(不包括原料和构件等) E0101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E0103极端(超高温、超高压、强辐射等等)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E0104 金属功能材料 E0105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E0106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缺陷 E0107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E0108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E0109金属材料表面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0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1金属磨损与磨蚀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2其它学科 E0113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 E02人工晶体 E0201玻璃材料 E0202结构陶瓷 E0203功能陶瓷 E0204水泥与耐火材料 E0205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E0206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 E0207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E0208半导体材料 E0209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含各类电池材料) E0210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 E0211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E0212其它 E0213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 E03塑料 E0301橡胶(弹性体) E0302纤维 E0303涂料 E0304粘合剂 E0305高分子助剂 E0306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E0307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E0308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E0309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E0310智能材料 E0311仿生材料 E0312高分子材料与环境 E0313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E0314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 E0315其它高分子材料 E0316冶金与矿业学科 E04资源开采科学与工程 E0401钻井科学与工程 E0402地下空间工程 E0403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 E0404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 E0405冶金原理与冶金物理化学 E0406冶金反应工程学 E0407钢铁冶金科学与工程 E0408有色金属冶金科学与工程 E0409材料制备加工科学与工程 E0410粉体工程与粉末冶金 E0411海洋、空间冶金及其它资源利用 E0412 冶金化工与设备 E0413 特殊冶金与冶金新技术、新方法 E0414 安全科学与工程 E0415 资源循环科学 E0416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 E0417资源利用科学与其它 E0418机械工程 E05机构学与机器人 E0511传动机械学 E0512机械动力学 E0513机械结构强度学 E0514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E0515机械设计学 E0516机械仿生学 E0517微/纳机械学 E0518零件成形制造 E0521零件加工制造 E0522制造系统与自动化 E0523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 E0524微机电系统制造 E0525制造科学其他交叉领域 E0526工程热物理 E06工程热力学 E0601内流流体力学 E0602传热传质学 E0603燃烧学 E0604多相流热物理学 E0605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 E0606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 E0607工程热物理与其它领域交叉 E0608 电工学科 E07 电磁场与电路 E0701电工材料学 E0702电机与电器 E0703电力系统 E0704高电压与绝缘 E0705电力电子学 E0706脉冲功率技术 E0707放电理论与放电等离子体 E0708电磁兼容 E0709超导电工学 E0710生物电工学 E0711新的发电技术与节电技术 E0712建筑环境结构工程学科 E08建筑学 E0801城乡规划 E0802建筑物理 E0803环境工程 E0804结构工程 E0805岩土与基础工程 E0806交通工程 E0807防灾工程 E0808水利学科 E09水工结构 E0901水力学 E0902水文、水资源 E0903河流、海岸动力学及泥沙研究 E0904 岩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E0905 环境水利 E0906农田水利 E0907水工新材料 E0908水力机械 E0909F信息科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F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 F0101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 F0102电路与系统 F01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F0104电子离子物理、材料与器件 F0105 生物电子学 F0106 可靠性技术理论与应用 F0107计算机科学 F02理论计算机科学 F0201计算机软件 F0202计算机系统结构 F0203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F0204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 F0205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F0206自动化科学 F03控制理论 F0301工程系统与控制 F030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F0303模式信息处理 F0304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 F0305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 F0306半导体科学 F04半导体材料 F0401微电子学 F0402半导体光电子学 F0403半导体其他器件 F0404半导体物理 F0405半导体化学 F0406半导体理化分析 F0407光学和光电子学 F05光学信息处理 F0501光电子器件 F0502光信息传输 F0503激光 F0504非线性光学 F0505红外技术 F0506光谱技术 F0507技术光学 F0508光学和光电子学材料 F0509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F0510G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G01运筹与管理 G0103决策理论与技术 G0104对策理论与技术 G0105行为心理与管理 G0106组织行为与组织理论 G0107管理系统工程 G0108工业工程 G0109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G0110 互联网管理理论与技术G0111评价理论与技术 G0112预测理论与技术 G0113数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 G0114复杂性研究 G0116其它 G0118工商管理 G02企业战略管理 G0201企业理论 G020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G0204企业财物管理 G0205企业运作管理 G0207企业技术管理 G0208项目管理 G0209其它 G0212宏观管理与政策 G03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 G0301 金融管理与政策 G0302财税管理与政策 G0303产业经济管理 G0304农林经济管理 G0305公共管理与政策 G0306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G0307 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G0308 城镇与区域发展管理 G0310 政府管理 G0311其它 G03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书

项目编号:密级: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名称:所属专项:指南方向:推荐单位:专业机构: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执行期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6年05月25日填写说明一、任务书甲方即专业机构(项目管理方),乙方即项目牵头承担单位(项目承担方)。

二、任务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

三、任务书中的单位名称,请按规范全称填写,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四、任务书要求提供乙方与所有参加单位的合作协议,需对原件进行扫描后在线提交。

五、任务书中文字须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

六、凡不填写内容的栏目,请用“无”表示。

七、乙方完成任务书的在线填写,提交甲方审核确认后,用A4纸在线打印、装订、签章。

一式六份报专业机构签章,其中专业机构留存三份,项目推荐单位、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各一份。

八、涉密项目请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任务书的电子版模板,按保密要求离线填写、报送。

九、《项目申报书》是本任务书填报的重要依据,任务书填报不得降低考核指标,不得自行对主要研究内容作大的调整。

《项目申报书》和本任务书将共同作为项目过程管理、验收和监督评估的重要依据。

项目基本信息表一、项目目标及考核指标、评测方式/方法请填写下表。

项目目标、成果与考核指标表备注:1.“项目目标”,应从以下方面明确描述:(1)项目研发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和需求;(2)将要解决哪些科学问题、突破哪些核心/共性/关键技术;(3)预期成果;(4)成果将以何种方式应用在哪些领域/行业/重大工程等,并拟在科技、经济、社会、环境或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何种的作用和影响。

2.“对应的课题(任务)”,指将由项目内哪些课题(任务)支撑取得某项成果。

3.“考核指标”,指相应成果的数量指标、技术指标、质量指标、应用指标和产业化指标等,其中,数量指标可以为论文、专利、产品等的数量;技术指标可以为关键技术、产品的性能参数等;质量指标可以为产品的耐震动、高低温、无故障运行时间等;应用指标可以为成果应用的对象、范围和效果等;产业化指标可以为成果产业化的数量、经济效益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

人体器官芯片的精准介观测 量
东南大学
顾忠泽
2811.00
5
6
2017YFA0700600
面向智能制造的软件自动构 造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 司
王兴山
2403.00
5
7
2017YFA0700700
低能晶界及相界调控实现材 料素化的原理及演示验证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 所
李秀艳
2689.00
5
8
2017YFA0700800
工业园区多能流综合管控与 协同优化
清华大学 东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项目 中央财政经费 项目实施周期
负责人 (万元)
(年)
王训
2810.00
5
崔铁军
2674.00
5
赵珺
2660.00
5
4
2017YFA0700400
完整肝脏三维结构与功能信 息的精准介观测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华中科技大学
张智红
2776.00
5
5
2017YFA07005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 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1
2017YFA0700100
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及 外场耦合化学键精准重构
微波毫米波数字编码和现场 2 2017YFA0700200 可编程超构材料的理论体系
与关键技术
3
2017YFA0700300
下一代深度学习理论、方法 与关键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孙剑
2722.00
5
9
2017YFA0700900

吉林大学物理招生专业及目录1

吉林大学物理招生专业及目录1

957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 曾谨言,科学出版社,2000 年 7 月第三版(卷 I); 《量子力学导论》 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量子力学》(上、下册) 姚玉洁,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复试科目:固体物理
7-27 招 收 跨 学 科 考
生,不加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34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070205 凝聚态物理(学
③647 普通物理(力学、热学、
制 3 年)
电磁学) ④852 量子力学
01 低维凝聚态理论
02 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
结构与新性质
03 半导体薄膜物理与发光和新
080300 光学工程(学制
1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3 年)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01 光电信息处理及系统
③301 数学一
02 光电技术与光学仪器
④857 大学物理
03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04 现代光谱技术及应用
05 光电功能软材料与测试
参考书目:
647 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
15 单分子动力学
16 单分子量子统计涨落
17 细胞网络动力学 18 非平衡统计物理:地貌和旋 流
复试科目:原子核物 理ຫໍສະໝຸດ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
6
子核物理(学制 3 年)
01 核结构 02 核数据的评价与测量 03 核技术应用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47 普通物理(力学、热学、 电磁学) ④853 原子物理
参考书目:
670 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
《电磁学》(上、下册)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 《力学》(上、下册)郑永令、贾起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工程
申报书
工程名称:磁弹性传感器芯片凝血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廖彦剑
工程组成员:高雪梅、梁杰、吴修迪
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凡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工程必须填写申报书。

2、向学校报送本申报书时,一式3份,并报送申报书电子文档。

3、本表填写内容必须与事实相符,表达准确,数字一律填写阿拉伯数字。

4、打印格式:
(1)纸张为A4大小,双面打印;
(2)文中小标题为四号、仿宋、加黑;
(3)栏内正文为小四号、仿宋。

注*:指支撑本工程开展的校、院级教案实验中心、科研实验室等,表中填写有关实验室名称,可以多个。

二、立项背景和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包括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注:如为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立项工程需写明在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
五、预期提供的成果及形式
六、工程研究支撑条件
九、评审、审批意见。

973计划是什么

973计划是什么

973计划是什么973计划是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推进科学研究和创新。

本文将以3000字为篇幅,详细介绍973计划的内涵、意义、发展历程和成果。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发展计划之一,973计划的出现对于推进科学研究和促进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逐步揭示973计划的内涵与意义,并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和成果的梳理,进一步了解这一计划的影响力。

【正文】1. 973计划的内涵973计划指的是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也被称为“九七三计划”。

它是我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NSTC)的一部分,由中国科学技术部负责实施。

首次提出于1997年,这一计划旨在推动重点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我国的科研实力。

2. 973计划的意义973计划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促进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其次,该计划还能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话语权。

此外,973计划还具备培养研究人才的功能,可以为年轻的科学家提供广阔的研究平台。

总体来说,973计划是我国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对于我国的科研事业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 973计划的发展历程自973计划的提出以来,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从1997年到2011年,该计划主要关注的是组织、论证和规划。

在此期间,针对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专家和研究机构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讨论,并形成了相应的规划和方案。

接着,从2011年开始,973计划进入了实施阶段。

这段时期内,该计划重点关注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973计划还在布局“未来科学”和“智能科学”等新领域,进一步推进科技发展。

4. 973计划的成果973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基因、蛋白质、细胞等生命机制的奥秘。

中国高校973首席科学家

中国高校973首席科学家

中国高校973首席科学家第一名清华大学15个(信息)罗毅支撑高速、大容量信息网络系统的光子集成基础研究(能源)卢强我国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能源)姚强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技术基础研究(能源)过增元(合)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能源)毛宗强(合)氢能的规模制备、储运及相关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能源)陈昌和(合)燃煤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信息)吴澄(合)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材料)南策文(合)信息功能陶瓷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生命)陈国强(合)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药物新靶标的发现和功能研究,(生命)饶子和(合)蛋白质功能、三维结构和折叠原理研究(信息)吴建平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信息)雒建斌高性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精微化、数字化新原理和新方法(信息)孙家广现代设计大型应用软件的共性基础(生命)孟安明利用模式动物研究遗传性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理(能源)陈昌和燃煤污染物干法联合脱除的基础研究第二名:北京大学14个(农业)王忆平高效生物固氮作用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信息)张兴系统芯片中新器件新工艺的基础研究(信息)梅宏Internet环境下基于Agent的软件中间件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丁明孝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生命)唐朝枢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生命)李凌松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材料)严纯华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材料)甘子钊超导科学技术(材料)刘忠范/彭练矛纳电子运算器材料的表征与性能基础研究(前沿)赵夔基于超导加速器的SASE自由电子激光的关键物理及技术问题(生命)郑晓瑛(合)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前沿)姜伯驹(合)核心数学的前沿问题(生命)来鲁华基因功能预测的生物信息学理论与应用(材料) 严纯华新型稀土磁、光功能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第三名: 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并列,各校都有7个973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7人(环境)金亚秋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生命)杨雄里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生命)贺福初/杨?M原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材料)资剑人工带隙材料的物理机制、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材料)杨玉良(合)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生命)金力(合)环境化学污染物致机体损伤及其防御的基础研究(材料)杨玉良聚烯烃的多重结构及其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华中科技大学7人(生命) 魏庆义(合)环境化学污染物致机体损伤及其防御的基础研究,(生命) 马丁(合)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理及分子阻遏,(能源) 郑楚光(合)燃煤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综合) 罗俊基于弱力测量平台的引力及相关物理规律研究(生命) 肖传国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应用基础研究(信息)丁汉数字化制造基础研究(信息)冯丹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存储的组织模式和核心技术研究中国农业大学7(农业) 孙其信农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农业) 王学臣作物抗逆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理及分子基础(农业) 李宁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农业) 彭友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调控基础的研究(农业) 巩志忠作物高效抗旱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农业) 李德发畜禽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与调控机理(农业)武维华作物应答高盐、低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2楼第6名:北京师范大学5个(环境)刘昌明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农业)张新时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综合)李小文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综合)杨志峰生物地球化学及环境的前沿研究(综合)方维海生命体系识别和调控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3+1人[陈竺] 3+1 [滚动项目]+1项[附属医院不属于教育系统](生命)曹谊林组织工程的基本科学问题(生命)盛慧珍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生命)陈国强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药物新靶标的发现和功能研究(生命)曹谊林组织工程学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滚动课题]----“(生命)陈竺疾病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瑞金医院,依托基金委)”中南大学4(材料)钟掘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材料)邱冠周微生物冶金的基础研究(材料)张新明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材料)黄伯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浙江大学4(信息)鲍虎军虚拟现实的基础理论、算法及其实观(生命)郑树森移植器官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综合何赛灵新型人工电磁介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农业)吴平作物高效利用氮磷养分的分子机理中国海洋大学3(环境) 翟世奎(合)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前沿) 耿美玉糖生物学与糖化学-特征糖链结构与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环境)吴德星中国东部好大一片陆地架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华东理工大学3(材料)钱旭红绿色化学农药先导结构及作用靶标的发现与研究{能源}王辅臣大规模高效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材料) 卢冠忠高丰度稀土元素在环境保护领域中高效、高质利用的基础研究南京工业大学3(材料)许仲梓(合)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材料)徐南平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与制备基础研究(前沿)欧阳平凯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中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中国科技大学3(前沿)郭光灿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环境))范维澄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生命)姚雪彪调控细胞增殖重要蛋白质作用网络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3(能源)刘志刚(合)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和石油燃料替代途径的研究(能源)郭烈锦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材料)卢天健超轻多孔材料和结构创新构型的多功能化基础研究南京大学2 人三项(材料)王牧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综合)孙义燧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材料)王牧光电功能晶体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与制备过程[滚动]华南理工大学2(能源)华贲(合)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材料)曹镛(合)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重大基础问题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环境)丁平兴(合,副首席)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生命)胡应和转基因高等动物的创建与高级脑功能分析武汉大学2(环境)李义天长江流域水沙产输及其与环境变化耦合机理研究(环境)龚健雅对地观测数据-空间信息-地学知识的转化机理上海交通大学2{生命}贺林(合)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生命}任秋实视觉功能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生命)3楼四川大学2魏于全基因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顾忠伟组织诱导性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研究吉林大学2(综合)裘式纶(合)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研究(综合)崔田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若干前沿问题中山大学2(信息) 许宁生新型场发射平板显示和微显示的基础研究(生命) 屈良鹄人类非编码RNA及其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太原理工大学1人2项[滚动课题](能源)谢克昌(合)煤热解、气化和高温净化过程的基础研究谢克昌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应用的基础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2项[ [滚动课题](信息)李未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组织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李未海量信息的协同性和可生存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究北京理工大学1(能源)吴锋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础研究同济大学1(环境))汪品先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新疆大学1(环境)潘晓玲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南开大学1(能源)耿新华(合)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天津大学1(能源)苏万华(合)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和石油燃料替代途径的基础研究东北大学1(信息)柴天佑(合)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矿业大学1(环境)谢和平(合)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南京农业大学1(农业)郑小波(合)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华中农业大学1(农业)张启发(合)农作物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信息)卢锡城虚拟计算环境聚合与协同机理研究中国石油大[北京] 1(能源)鲍晓军重油高效转化与优化利用的基础研究(中石油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资源)王成善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西北大学1(能源)刘池阳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北邮1(信息)任晓敏新一代通信光电子集成器件及光纤的结构工艺创新基础云南大学1(环境)何大明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云南农业大学1(农业)朱有勇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原理与方法西南农业大学1(农业)夏庆友家蚕主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良研究首都医科大学1(生命)王晓民神经变性病的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第三军医大学1(生命)蒋建新严重创伤救治与损伤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第四军医大学1(生命)陈军脑功能的动态平衡调控各领域分布:“973计划”项目课题验收会围绕落实《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973计划将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国家973计划

国家973计划

六、特点
973计划项目实行“2+3”的管理模式,即项目执行两年后,进行中期评估,重点评估项目的“工作状态”和“研究前景”,围绕项目总体目标,根据“集中目标、突出重点、精干队伍、择优支持”的原则,调整和确定后三年的研究计划;并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对有突破前景的重点课题,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进行强化支持,从而保证重点工作得到重点支持。
973计划项目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统一部署,分年度组织实施。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五年。973计划项目按照专家评议、择优支持的工作方法和“择需、择重、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强调国家需求与重大科学问题的结合,原则要求为:
1、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要,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三、定位
973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国家目标为宏观导向确定工作总体部署,形成合理布局,体现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要求。在973计划项目的安排过程中,我们加强对于国家重大需求的分析和战略研究,围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自然资源及其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未来,面向科学前沿,开展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四、遴选原则
973计划项目是对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需要国家大力组织和实施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项目的立项要按照“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在现有基础研究工作部署的基础上,鼓励优秀科学家和研究集体面向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自身发展的国家需求和有重大影响、能在世界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重点学科领域,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提供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形成未来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

小分子有机胶凝剂和凝胶推剂的研究进展

小分子有机胶凝剂和凝胶推剂的研究进展

第26 卷第 4 期火炸药学报 2 003年11月Ch inese Journa l of Explosives amp Propellan ts 23X 小分子有机胶凝剂和凝胶推进剂的研究进展刘凯强1 屈育龙1王明珍1 胡道道1 房喻1 王宁飞2 1.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2.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 系统地介绍了胆固醇类衍生物、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脂肪酸盐类等小分子有机胶凝剂LM O G 的性质简要阐述了影响有机胶凝剂胶凝能力的诸多因素。

概括了有机凝胶在推进剂、海上凝油、微机械设计、物质分离等方面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小分子有机凝剂研究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有机凝胶小分子有机胶凝剂触变凝胶火箭推进剂中图分类号: V 5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812 2003 0420023204 O verv iew of L ow M olecular M a ss O rgan ic Gela tors Gel Propellan ts L I Ka i2qiang QU Yu 2long W AN G M ing 2zhen U Schoo l of Chem istry and M a teria ls Science Shaanx i N o rm a l U n iversity X i′ 710062 Ch ina an Abstract: T he p rop erties of low m o lecu la r m a ss o rgan ic gela to rs LM O G stero id 2ba sed deriva tives o rganom eta llic com pound s and m eta l sa lts of fa tty acid s so on a re system ica lly in troduced and the app lica tion of o rganogels in p rop ellan ts o il so lid ifica tion on sea design m icro m echan ics sub stance sep a ra tion and o ther a sp ects have been overview ed b riefly and the m a in facto rs affecting the gelling ab ilities of LM O G s have been . d iscu ssed in deta il B a sed on these som e suggestion s rela ted to th is field have been b rough t ou t in th is p ap er. Key words: o rganogels low m o lecu la r m a ss o rgan ic gela to rs LM O G th ixo trop ic gels rocket p rop ellan ts引言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能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2 使有机溶剂凝胶化形成有机凝胶。

历年973计划项目立项清单

历年973计划项目立项清单

何鸣元
中国石化研 究所
中国石油 化工集团 公司
2000
资源
12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防治研究
王涛
中科院寒旱 中科院、

教育部
2000
资源
13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
唐朝枢 北京大学
卫生部、 教育部
2000
生命
14 衰老机理与老年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
陈香美
解放军总医 院
基金委、 总后卫生 部
2000
15
面向功能可重组结构的 DSP&CPU 芯片 及其软件的基础研究
侯朝焕 中科院专声学所
基金委、中 科院
1999
16
新型超高密、超快速光信息存储与处理 的基础研究
徐端颐
清华大学
教育部
1999
17 集成微光机电系统系统的研究
王跃林
中科院上海冶金 所
中科院
1999
信息 信息 信息
18 大地成矿机理及矿集区理论研究
教育部
2001
研究
15
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 学研究
贺福初
杨?原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 院、复旦大学
基金委、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后 勤部卫生部
2001
信息 信息 资源 资源 资源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
1999 农业
2
作物抗逆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生 理和分子基础
王学臣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部
1999
3 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
曹志洪 中科院土壤所、中中国科学
周健民 科院土壤所

1999
4
重大畜禽疫病病原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研究

973项目申报书——2011CB201200-G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973项目申报书——2011CB201200-G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项目名称: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首席科学家:谢和平四川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针对我国煤炭开采的“深部(高应力、高瓦斯、强吸附性)、高强、低渗”的三大突出特征,揭示深部采动含瓦斯煤岩体宏、细观表征及裂隙演化规律、瓦斯吸附、解吸、运移及物质流动规律,发展和完善深部应力场-裂隙场-瓦斯场耦合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分布规律,建立深部强卸荷条件下瓦斯富集和导向流动的形成机制及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的时空协同机制,形成我国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的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为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洁净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 篇以上,其中SCI、EI 收录论文120篇以上,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论文30 篇以上,出版著作6~7 部。

申请专利8~10项。

在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70~90 名,凝聚和培育国内一批高水平研究队伍,培养本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及创新团队。

建立国内一流深部煤矿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平台,完成1~2 个深部煤矿煤与瓦斯共采的示范工程,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二)五年预期目标(1)揭示深部开采下破断煤岩体的结构特征及联通性规律揭示深部高强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含瓦斯煤岩体在实验室尺度下的破断结构特征、深部采动煤岩体裂隙网络的尺度特征;获得采动煤岩体块度分布、裂隙网络的尺度特征及演化机制、不同工作面推进度条件下采动煤岩体块度分布、裂隙网络尺度律的时空演化规律;建立采动煤岩体块度与裂隙网络演化模型、深部煤岩体采动裂隙场的生成理论,并发展相应的反演方法。

(2)建立深部裂隙煤岩体瓦斯吸附、解吸及物质流动理论揭示不同破断煤岩体内瓦斯的变压吸附特性和瓦斯在不同破断程度煤岩体中的解吸扩散规律;建立描述高压瓦斯平衡状态与吸附解吸过程的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建立破断煤岩体中瓦斯非稳态流动数学模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等分子模拟技术,从分子尺度和介观尺度揭示多级孔隙结构深部破断煤岩体中高压瓦斯的吸附解吸机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首席科学家:崔田吉林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二、预期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在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前沿领域做出重要原创性的工作,获得一批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我国有特色的高压科学研究体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的中青年高压研究队伍,使中国高压研究的总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进一步提升在国际高压界地位。

五年预期目标:为完成总体目标,集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超高压下凝聚体系的金属化与奇异性能,2)超高压下强关联体系中价电子的行为,3)超高压下纳米限域体系的结构演化,4)超高压下的化合物半导体的电输运与新效应,5)超高压下亚稳相的截获与材料的微结构及性能调控。

揭示超高压下纯氢以及富氢体系中分子的解离机制,探索可能产生金属氢的新途径,实现压制金属化;获得不同压力-温度-组分空间中,新型含3d、4d、5d关联体系的结构特征和奇异物性,揭示超高压关联体系材料磁、电和介电的物理机制和晶体及电子结构起源;总结在纳米尺度、空间受限条件下压致分子体系的键合规律;揭示高压下准一维纳米体系的结构演化以及力学、电学等性质随压力的变化规律;揭示化合物半导体的结构、电输运行为与其特殊功能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诠释高压下电子驰豫、平均自由程、有效质量的新内涵以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在新型材料的超高压合成方面,由唯象研究上升到注重内在物理本质的探索,获取截获高压亚稳相的新方法及规律性认识。

合成出3d、4d、5d族3种以上Mott有序化和Stoner型磁电新材料、3-5种有代表性高致密化超细微结构的高性能块体材料。

预期的科学研究成果:拟在SCI收录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篇以上,撰写1-3部专著,申报高水平的奖励3-5项,申请发明专利15-25项。

同时培养高压领域的拔尖人才以及学术带头人,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硕士研究生200名。

三、研究方案1)学术思路:在前期973项目建立的多项高压技术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发现新现象、新物质,创建新理论,形成有特色的高压科学研究体系。

将若干个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国际高压科学前沿基础问题作为重点,通过跨领域的紧密合作,在某课题上再利用动高压对静高压的补充作用,集成优势攻关。

从构建研究体系入手,本着从常规体系到强关联体系、从小尺寸到体材料的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倍受关注的物质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确定高压相结构,获得超高压下的相变过程与规律。

利用超高压下原位测量实验和高压理论,深入认识超高压下典型凝聚态物质新的原子空间分布和新的电子状态以及微观相互作用规律,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高压调制、演化过程以及截获特殊的高压相。

2)技术途径:实验途径:利用高压原位x光衍射实验,研究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集成测量电路,研究超高压下的原位电导率、阻抗谱和霍尔效应等电输运性质;利用原位高压光谱学方法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声子状态以及光学性质等;利用高压Mossbauer谱、X光非弹性散射方法,研究原子电子状态的变化;采用大体积高压设备如六面顶压机和二级推进压机,开展系统的高温高压合成实验研究,合成出理论上设计出的新型高压相材料。

利用冲击波动高压原位结构与性能的探测,对静高压研究进行补充,实现热力学多路径高原位研究。

通过对多实验系统的综合协调来实现同一环境下的多物理量测量,实现准确的物理参数表征,构建物理量之间的客观联系。

理论途径:利用蒙特卡罗、分子动力学、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等方法研究超高压力下凝聚态物质的结构、结构相变及其动力学过程;利用第一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高压相的能带结构、态密度、电子状态的变化,以及光学、电学以及力学等性质等。

3)创新点与特色:(1)研究体系的构建:从常规体系到强关联体系,从小尺寸到体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倍受关注的凝聚态物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体系物理现象丰富。

(2)研究方法和技术:利用我国自己发展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高压实验方法与技术和表征手段,进行多种高压下原位、微区、精密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测量。

项目组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加热原位高温高压Raman 光谱实验系统,国内唯一的激光加热原位高温高压同步辐射与常规X光衍射实验系统以及高压布里渊散射等实验系统,拥有能够同时进行高压下物质结构和弹性、电学、光学等物理性质研究的、世界上先进的集成原位超高压技术。

特别是在前期973项目的支持下建立并完善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高压原位电学及磁学测量技术,建立的可开展超高压高温合成的六八型二级推进高压高温合成装置,大大提升用于高压高温合成新材料的压力上限和创造新材料的可能。

我们邀请到我国动高压专家加盟本项目,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与发展。

利用冲击波产生动高压,选择热力学可控的新的研究路径进行高温高压研究,为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新的途径。

(3)研究思路:利用压力对物质微观结构特有的调控作用,深入认识凝聚态物质的结构、电子状态、物理性质及其本质联系,发现高压下的新现象和新规律。

找到常规条件无法发现的新的高压相,为合成新物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在金属氢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方面有独特的思路,将利用:静高压与其它极端条件结合、通过动高压尝试热力学可控的新的研究路径、利用纳米限域与高压的综合效应,探索新的研究之路。

(4)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是当前高压领域的热点和基础前沿问题。

在电子状态、原子间键合方式及其动力学过程等深层次上开展物质压力效应的系统研究,能够揭示压力效应的物理本质。

4)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1)高压下物理量的原位测量,是高压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高压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强烈依赖于高压下原位物理量测量技术的先进程度。

微型金刚石对顶砧实验技术的突破,使得在实验室中可产生百万大气压以上的静态压力的同时,能在高压条件下直接原位测量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参加研究的单位包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正负电子对撞中心同步辐射高压站,拥有国际先进和完备的高压实验条件,还自主发展了国际领先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如激光加热高温高压拉曼光谱与X光衍射的原位测量方法、超高压下的瞬态测量和高灵敏高选择性测量技术、新一代集成高压技术,新六八型二级推进型超高压高温合成装置,这些实验条件,有的已经成功应用到前期973项目中,有的是在前期973项目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为本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做出国际领先、原创性成果的可能性。

(1)选择的研究体系是凝聚态物质科学中倍受关注的对象,展现出的物理现象十分丰富,存在许多机遇与挑战,极有希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对产生金属氢新机制的探索、新型关联体系的超高压研究等,为获得有影响的重要创新成果,提供了新的途径;纳米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超高压条件的介入,为创新成果的出现增加了新的机会。

(2)在超高压条件下揭示物质宏观性质与微观电子结构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新领域,容易产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可能形成重大突破。

前期973项目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这方面的主要成果,例如我们发现金属钠在高压的作用下改变成了新的结构,从而变成了透明的绝缘体,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3)通过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相变规律,找到常规条件无法发现的新的高压相,再截获高压相,制备出新材料,是产生新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前期的973项目支持下,我们已经利用高压方法成功地制备出一些全新的高压相化合物,包括新型关联体系、新型超硬多功能材料等。

在这个他人涉足不多的新领域,用自己研发的新的方法与技术,可以寻找出更多的高压新相材料。

(4)承担单位有长期的合作基础,曾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包括前期973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有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队伍,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能掌握超高压凝聚态物质研究领域的趋势和前沿,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并且与国际高压界有良好的学术交流和紧密合作。

本项目研究涉及到高压物理、材料科学、化学等多学科,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和,多种实验手段和技术的优势互补,能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方位的协同研究,有利于获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5)项目组织形式采用973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由首席科学家负责,集中管理,分工实施,组织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攻关。

6)可行性分析(1)高压下物理量的原位测量,是高压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高压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强烈依赖于高压下原位物理量测量技术的先进程度。

微型金刚石对顶砧实验技术的突破,使得在实验室中可产生百万大气压以上的静态压力的同时,能在高压条件下直接原位测量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参加研究的单位包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正负电子对撞中心同步辐射高压站,拥有国际先进和完备的高压实验条件,还自主发展了国际领先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如激光加热高温高压Raman光谱与X光衍射的原位测量方法、超高压下的瞬态测量和高灵敏高选择性测量技术、新一代集成高压技术,新六八型二级推进型超高压高温合成装置,这些实验条件,有的已经成功应用到前期973项目中,有的是在前期973项目中创建、完善和发展的,为本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做出国际领先、原创性成果的可能性。

(2)选择的研究体系是凝聚态物质科学中倍受关注的对象,展现出的物理现象十分丰富,存在许多机遇与挑战,极有希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对产生金属氢新机制的探索、新型关联体系的超高压研究等,为获得有影响的重要创新成果,提供了新的途径;纳米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超高压条件的介入,为创新成果的出现增加了新的机会。

需要强调的是项目的研究是我们前期973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多个课题都是在前期取得的成果和建立的基础之上展开的,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关联性很大,在完善的研究平台的支撑之下,完全有能力在更为宽广的压力温度区域和组分尺度范围开展和完成各个课题的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3)在超高压条件下揭示物质宏观性质与微观电子结构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新领域,容易产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可能形成重大突破。

前期973项目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例如我们发现金属钠在高压的作用下改变成了新的结构,从而变成了透明的绝缘体,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4)通过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相变规律,找到常规条件无法发现的新的高压相,再截获高压相,制备出新材料,是产生新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前期的973项目支持下,我们已经利用高压方法成功地制备出一些全新的高压相化合物,包括新型关联体系、新型超硬多功能材料等。

在这个他人涉足不多的新领域,用自己开辟的已经成功的新方法,可以寻找出更多的高压新相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