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辅导走进中学生的课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心理辅导走进中学生的课堂

摘要:

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中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状态越来越差,由心理健康引发的事故也日见增多,已成为社会一大问题。如何使中学生建立、保持健康心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新课改下的新课题。心理辅导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心理辅导走进中学生课堂。本文从重视情感、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关键字: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素质教育教学过程

正文:

现代中学生由于家长、社会对其期望值过高,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压力,这种压力让他们心理有时很茫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中学生拥有一定的心理学知对学习很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拥有心理知识不断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此,中学生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知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他们心理发展不成熟,处在似懂非懂的时期,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心理辅导能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学校应如何进行心理辅导?途径很多,如:可找专家来讲课,也可成立心理咨询室,聘请本校的老师,通过培训上岗,对学生心理辅导。但更主要的是把心理辅导贯穿于教学之中。

那么,应该怎样将心理辅导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呢?

一、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学生“尊其师”方能“信其道”。十多年的教学的教育实践给我很多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某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读这个老师教的那门课,也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喜欢他教的那门课。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例如,不久前刚毕业的学生张某,和我相处很融洽,师生感情很深,我从没有让他们在语文上多化时间,但他们都喜欢写作文,他们语文也学得很好,在各种竞赛和升学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教的这届学生,因为刚

接收只有三个多月,还未建立良好师生情感,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就不如上届高。还有学生学班主任这门课的自觉性一般来说比较强,这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由于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一般较多,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较深。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那么怎么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要对学生要有颗“爱心”。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容易唤起学生的进取心,因此,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因此对学生的真诚是联结师生情感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其次是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正直、刚正不阿的为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等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佩服你,才能“信你之道”。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中心理不健康比例的增大,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针对这些情况,更需要我们教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二、利用教材内容,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

确学习目的性,树立远大理想,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如利用阅读教材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所学内容的发展史,语文发展史往往伴随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无疑会引起同学们探索和联想的心理。同时结合介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伟大成就,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且能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发奋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三、重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在各种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展示美的东西,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仅停留在发现美、感知美和鉴赏美的阶段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美。

四、培养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这些心理素质。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效手段。如,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

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中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也是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成败的主要因素。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一定要让心理辅导走进中学生课堂,真正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