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人教版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①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一、教学大纲1. 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承和社会变革,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课程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将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单元: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2. 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3.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4. 宋朝与元朝的中兴5. 明朝与清朝的变革3. 教学要求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2. 建立学生对历史概念和事件的正确理解;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4. 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研究、实地考察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1. 概念解释: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起源2. 研究内容: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重要事件和人物:夏朝的尧舜禹,商朝的商汤和武丁,西周的周武王和周公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1. 概念解释: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意义和影响2. 研究内容: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成就;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3. 重要事件和人物:秦始皇,汉高祖刘邦,张骞出使西域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1. 概念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2. 研究内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3. 重要事件和人物:司马炎,杨坚,唐玄宗,王维,杜牧第四单元:宋朝与元朝的中兴1. 概念解释:宋朝与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2. 研究内容: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元朝的统治制度、社会状况和科技进步3. 重要事件和人物: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元世祖忽必烈,钱钟书,马可·波罗第五单元:明朝与清朝的变革1. 概念解释:明朝与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2. 研究内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清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和对外关系3. 重要事件和人物:明成祖朱棣,清太宗皇太极,顾炎武,郑成功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的内容概述,具体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与调整。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指南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指南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指南简介这份教学指南是针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而编写的。

本教材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为主线,通过介绍古代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思维能力。

-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相互交流的方式。

-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Module 1: 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单元1: 文明起源的条件与特点- 单元2: 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单元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Module 2: 大河文明与帝国的兴亡- 单元1: 两河流域的文明- 单元2: 后商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变革- 单元3: 周、秦时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Module 3: 古代东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单元1: 古代东亚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单元2: 近东地区的古代帝国- 单元3: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Module 4: 古罗马帝国与西方文明- 单元1: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 单元2: 古代罗马文明与___的兴起- 单元3: 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起教学方法- 阅读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其中的文字、图表和地图,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和思辨能力。

- 讨论与辩论: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

- 视听教学法:结合影音资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实施建议- 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每个模块的研究时间和任务。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教师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 每个单元结束时,组织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教学评价- 结合平时表现、小测验和课堂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规划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规划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规划一、课程概述简要介绍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成就等。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比较、综合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兴趣,理解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详细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成就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对于基础知识的传授,采用讲授法,确保学生掌握。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历史问题。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包括新课讲授、复习、测试等。

六、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七、教学资源教材使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辅助资料包括历史纪录片、历史小说、历史地图等,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八、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知识竞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九、教学反思与调整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十、结语强调教学规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经典复习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经典复习纲要

七年级下册历史经典复习纲要第一课:隋朝的建立:公元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挥军南下,灭陈,统一南北。

历史意义: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一、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时期。

3、特征: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历史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南北交通。

第二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公元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治国举措: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贞观之治”:贞观年间,农民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年号“开元”)。

①善于用人(任用姚崇、宋璟等人);②注重地方吏治;③戒奢从简;唐玄宗与唐太宗的共同点④发展生产;⑤都出现盛世局面。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生产的进步。

①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陆羽被称为“茶神”,著有《茶经》),饮茶之风盛行全国;②农具的改进和创新【曲辕犁、筒车(筒车又叫做水转筒车,便于灌溉)】;2、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①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

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长安概况】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大纲及进度表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大纲及进度表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大纲
及进度表
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秦朝的统一
- 重点内容:
-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 秦始皇的励精图治
- 起义农民的起义活动
- 秦朝的法家思想和铁腕统治
- 教学目标:
-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 理解秦始皇的重要举措和政策
- 掌握秦朝法家思想的特点
- 教学资源:
- 课本:第一单元
- 录像资料:秦始皇和法家思想
- 评价方式:课堂讨论与小组展示
第二单元:两汉的政治制度
- 重点内容:
- 汉朝的建立和王莽的新政
- 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 东汉的地方政权和郡县制度
- 教学目标:
- 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演变
- 掌握王莽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 理解汉朝地方政权的运作
- 教学资源:
- 课本:第二单元
- 文献资料:王莽新政的内容与评价-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与个人报告
第三单元:帝国的经济文化
- 重点内容:
- 马车和船只的出现
- 丝绸之路的开通
- 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流传
- 教学目标:
- 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掌握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 了解古代文化艺术的特点
- 教学资源:
- 课本:第三单元
- 图片资料:古代交通工具和丝绸之路- 文献资料:古代文化艺术的介绍
- 评价方式:小组研究与课堂展示
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授课时间:6课时授课教师:吕银萍、刘继红、李红军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课程目标: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课程内容: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讲述:960——1368年(400年历史)。

包含三个阶段的历史:1.宋与辽和西夏并立。

2.南宋与金对峙。

3.元朝大一统局面。

这一时期历史主要特点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学习方式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时安排每一节课为一课时,(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程评价:(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1)教师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2)学生对一阶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评语或简要的自评报告。

(3)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开展互评,形成简要的评价报告。

(4)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临时组成的协作小组,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相互评价。

(5)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想象作文或历史小论文。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本文档旨在全面概括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内容,以下为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第一单元: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年代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几个大国的崛起和战争的年代。

内容包括:- 近代世界的格局变化- 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生活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和生活情况。

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古代农业技术和生活方式- 古代交通运输和商业活动- 古代医药和科学技术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内容包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和建筑-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和哲学成就第四单元:亚非古代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

内容包括:-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古代非洲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古代亚洲和非洲的经济和交流第五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变与不变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与政治情况。

内容包括:-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欧洲的城市与商业- 欧洲的文化和科学成就第六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内容包括:- 周朝的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 隋唐的科举制度和地方政权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纲要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人教版(教材版别)历史(学科)七年级下学期全册
《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城关二初中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设计教师
王晓雷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28
设计日期
2011.12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秦始皇统一中国1.1 秦国的崛起- 李斯变法- 秦国的军事强大1.2 秦汉的争斗- 项羽与刘邦的战争- 刘邦的胜利与建立汉朝1.3 秦汉政权的发展- 秦汉政权的组织体系- 郡县制的建立1.4 秦汉文化的传承- 秦汉文化的特点- 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西汉王朝的兴衰2.1 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西汉的边疆扩张2.2 王莽篡权与公孙氏的- 王莽的改革失败- 公孙氏的与灭亡2.3 东汉王朝的兴起- 光武帝的- 东汉的统治和衰落2.4 西汉文化的繁荣- 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传承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秦汉之后的中国3.1 三国时期的分裂- 曹操与刘备对抗- 孙权的东吴3.2 三国时期的兴衰- 吴蜀之间的斗争- 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3.3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的统治与北方民族的入侵-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的传入与发展- 文化繁荣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4.1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影响4.2 中华文明的传播- 中华文明的传播方式- 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4.3 南海丝绸之路- 南海丝绸之路的起源- 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性4.4 对外交往与文化传播-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上是《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授课时间:22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一、课程目标:1、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与发展:(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特点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

【优质】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优质】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授课时间:26课时授课教师:张丽珍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一、课程目标: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和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年级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历史展开,包括古代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内容。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状况,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4.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认识到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古代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迁徙、中国古代的文字和发明等内容。

2.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本单元主要介绍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周朝的分封制度等内容。

3.第三单元: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等内容。

4.第四单元: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封建制度的形成、各级贵族的职责和地位、农民的生活和地位等内容。

5.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包括儒家思想的兴起、诗经的创作、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历史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讲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讲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讲义1. 介绍本讲义是根据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内容编写的教学辅助资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下面将简要介绍本讲义的主要内容。

2. 课程概述本册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展开,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呈现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历史进程。

通过研究本册课程,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兴衰和扩张,以及现代中国的变革和发展。

3. 主题概述本讲义涵盖了七个主题,每个主题讲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事件。

以下是各主题的概述:3.1 主题一:远古时期这个主题介绍了中国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发展。

学生将了解到远古时期人类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当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

3.2 主题二:封建时代这个主题讲述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介绍了封建制度、封建国家的政治组织和农耕经济的特点。

学生将了解到封建时代的社会等级制度和统治形式,以及当时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发展。

3.3 主题三:帝国时代这个主题讲述了秦、汉、唐、宋等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介绍了帝国的建立、扩张和统治方式。

学生将了解到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变革和经济繁荣,以及帝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互动。

3.4 主题四:现代化进程这个主题讲述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对外交往,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等事件。

学生将了解到中国现代化的起因和推动力量,以及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革命的影响。

3.5 主题五:独立和解放这个主题讲述了中国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独立运动的推动,以及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3.6 主题六: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主题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时期。

学生将了解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挑战,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的成果与问题。

3.7 主题七:改革开放这个主题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包括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相关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内容和成果。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大纲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大纲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本教学大纲是针对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规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掌握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发掘历史信息、理解历史文化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将按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顺序设置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单元:大秦帝国的疆域与文化2. 第二单元:罗马帝国的兴亡与文化传播3. 第三单元:南北朝的统一与繁荣4. 第四单元:隋唐王朝的统一与变革5. 第五单元:新兴宗教的传入与疆域的变化6. 第六单元: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开化与繁荣7. 第七单元:大西洋风暴的起因与传播8. 第八单元:英法大革命的爆发与影响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促进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的碰撞。

2. 观摩与实践:通过观摩历史文物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3. 个案与研究:通过分析个案和开展小型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4. 多媒体与互联网: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接触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学大纲将进行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与作业:通过课堂小测和作业,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项目研究与报告:通过学生的项目研究和报告,评估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历史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学大纲将依托以下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资料:利用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和相关教辅资料,提供基础的教学内容和辅助材料。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教学提纲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教学提纲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教学提纲1、公元6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这一时期的繁荣与开放表现在哪些方面?(1)国家统一:①581年隋建立,589年隋灭陈,实现统一;②618年唐朝建立,全国统一。

(2)政治开明:①唐太宗——贞观之治②武则天——贞观遗风③唐玄宗——开元盛世(全盛)(3)经济繁荣:①隋: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交流;②农业:曲辕犁、筒车等工具的发明③手工业:丝织业、陶瓷业(唐三彩)④商业:商业大都市有长安(国际性大都市)、洛阳、扬州、成都。

(4)制度创新: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①隋朝创立:隋文帝→隋炀帝②唐朝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③影响:改善了…,促进了…,促进了…。

(5)民族关系友好: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②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③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加强了两族友好关系。

(6)对外交往频繁:①鉴真东渡②与新罗友好③玄奘西游④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7)文化辉煌:①科技——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长安、雕版印刷(《金刚经》);②文学——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③艺术——书法(颜真卿、柳公权)、绘画(阎立本、吴道子)、雕塑(敦煌莫高窟)、乐舞。

2、辽、宋、夏、金、元时期具有怎样的历史特点?(1)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辽、宋、夏、金(9课)(2)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10课);[①南方农业发展;②手工业兴旺——纺织(丝、棉)、制瓷、造船③商业繁荣——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海外贸易(商港:广州、泉州、市舶司)、纸币产生(交子)](3)社会生活上: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11课);[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精神生活——瓦子、节日](4)民族关系上:融合发展(12课);[①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融合;②契丹、女真汉化;③回族形成;④元朝境内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锡林浩特市油田学校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杨冬梅适用年级七年级总课时5课时设计日期2017.03.23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内容产生兴趣,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时段:6-10世纪(581-960,共380年的历史)。

隋唐时期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期,此时的中国位居世界前列,是亚洲地区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隋唐时期也有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武功辉煌的成就,但它与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繁荣与开放。

首先表现在政治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发展至顶峰,就在隋唐时期。

一条曲线上升的顶点,虽然饱含转折下降的意思,但是表现在文化上,仍然让人感到它的繁盛与强大。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表现。

而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管是隋唐之前,还是隋唐之后,都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唐朝这样,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全面的开放。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确暴政导致亡国,只有实施仁政,减轻人民负担等开明治国措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2、认识国家的统一,政治清明为国家经济繁荣、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能力1、需要能够正确评价隋炀帝、武则天、唐玄宗这几位封建帝王对历史的贡献;2.能够正确评价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三、知识1、了解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统治的措施;2.科举制的形成;3.唐朝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与日本等周边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第1课:隋朝的统一于灭亡1课时左右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课时左右第3课:盛唐气象1课时左右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课时左右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课时左右课程实施有效性评价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内容本文档旨在介绍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以供教师参考和学生研究。

一、教材概述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是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共包含若干个模块,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和事件。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模块一:从秦汉到三国(公元前221年-280年):介绍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同时也涵盖了汉朝的兴衰和三国时期的战乱。

模块一:从秦汉到三国(公元前221年-280年):介绍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同时也涵盖了汉朝的兴衰和三国时期的战乱。

2. 模块二:隋唐时期(581年-907年):讲解了隋朝和唐朝的建立及其盛世,介绍了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模块二:隋唐时期(581年-907年):讲解了隋朝和唐朝的建立及其盛世,介绍了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3. 模块三: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探讨了宋朝和元朝的历史背景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宋代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模块三: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探讨了宋朝和元朝的历史背景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宋代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4. 模块四: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阐述了明朝和清朝的兴衰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以及清朝的政治改革和封建社会等内容。

模块四: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阐述了明朝和清朝的兴衰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以及清朝的政治改革和封建社会等内容。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特点;2. 培养对国家历史的兴趣和认同感,提升历史意识;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
授课时间:22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目标:
1、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与发展: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特点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

(7)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认识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发
展方面总结性的特点。

(8)知道明清小说的繁盛和“四大古典名著”。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的是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3个单元、22节正课。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5课时完成)
内容讲述6—10世纪(581-960年,共380年的历史)。

隋唐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历史主要特点:1.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期。

2.位居世界前列,亚洲地区中心。

3.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单元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8课时完成)
讲述:960——1368年(400年历史)。

包含三个阶段的历史:1.宋与辽和西夏并立。

2.南宋与金对峙。

3.元朝大一统局面。

这一时期历史主要特点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9课时完成)
讲述1368——1840年(472年历史)明朝与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学习方式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课程评价: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1)教师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2)学生对一阶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评语或简要的自评报告。

(3)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开展互评,形成简要的评价报告。

(4)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临时组成的协作小组,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相互评价。

(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和小型检测,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按容易、较易、较难比例7:2:1,难度系数0.8的要求编制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卷,进行考查,基本知识正确率90%以上,思维性问题正确率80-70%,应用型问题正确率60%。

能否正确表达历史事件的过程与内涵;能否把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结合现实生活和新情境解决历史问题。

(2)进行一次作业展评,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3)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所需条件: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

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