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溶剂安全说明
实验室试剂操作手册安全须知
实验室试剂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一、试剂的分类与特性在实验室中,试剂种类繁多,根据其危险程度和性质,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易燃试剂:如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这类试剂极易燃烧,遇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
2、易爆试剂:如硝酸铵、高氯酸等,受到撞击、摩擦或高温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3、有毒试剂:如氰化物、重金属盐等,会对人体造成中毒危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4、强腐蚀性试剂:如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衣物和实验设备。
5、氧化性试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接触可能引发燃烧。
了解试剂的分类和特性是安全操作的基础,在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试剂的标签和说明书,明确其危险性质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试剂的储存正确的储存方式能够降低试剂发生危险的概率。
1、易燃、易爆试剂应存放在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储存柜中,远离火源和热源,并采取防爆措施。
2、有毒试剂应存放在带有锁的专用储存柜中,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止误拿误用。
3、强腐蚀性试剂应放置在耐腐蚀的储存容器中,且与其他试剂分开存放。
4、氧化性试剂应与易燃、还原性物质分开存放,避免发生反应。
5、所有试剂都应按照其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存放,如温度、湿度等,并定期检查试剂的状态,如有变质、泄漏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三、试剂的取用在取用试剂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
1、取用前应确认试剂的名称、浓度和有效期,避免拿错或使用过期试剂。
2、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对于易挥发、有毒或腐蚀性试剂,还应佩戴口罩或防毒面具。
3、取用液体试剂时,应使用专用的移液工具,如移液器、量筒等,禁止直接用口吸取。
4、取用固体试剂时,应使用药匙或镊子,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5、取用少量试剂时,应遵循“用多少取多少”的原则,避免浪费和污染。
四、试剂的使用在使用试剂进行实验时,更要格外小心。
1、在通风橱内进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环境的空气流通。
2、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控制试剂的用量和反应条件,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危险发生。
二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二氯甲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工业化学品。
它具有无色、无味、挥发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工业生产和清洗作业中。
然而,二氯甲烷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首先,在使用二氯甲烷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
了解二氯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危险特性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容性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和操作方法,并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危险。
其次,在操作二氯甲烷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例如,在加热或蒸发二氯甲烷时,应选择合适的操作设备,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产生高浓度的二氯甲烷蒸气。
同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护目镜、防化服、手套和防护鞋等,并确保设备及时更新和合规。
另外,二氯甲烷是易燃物质,具有一定的爆炸风险。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其泄漏和与火源接触。
储存容器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储存区域应远离明火、热源和氧化剂。
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容器和工具,并定期检查容器的完整性和密封性,确保危险品的安全性。
最后,如果发生意外事故或泄漏,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来控制危险。
应尽快将受影响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并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同时,必须通知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以便他们提供支持和控制危险的措施。
总之,正确使用和储存二氯甲烷是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只有全面了解二氯甲烷的性质和危险特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和意外发生的风险。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
有机溶剂使用安全措施
有机溶剂使用安全措施简介有机溶剂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一类化学品。
它们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并且常常会引起火灾、爆炸和健康问题。
因此,在使用有机溶剂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以保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机溶剂使用安全措施,以帮助人们在使用有机溶剂时有效降低潜在的危险。
通风有机溶剂常常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
以下是一些通风方面的措施:•使用原有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或工作区域的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
•室外排风:对于有机溶剂使用较频繁的实验室或工作区域,可以考虑安装室外排风系统,将有机溶剂的挥发物排到室外。
•局部排风装置:对于使用较小量有机溶剂的工作台或实验设备,可以考虑使用局部排风装置,如吸尘器或排风罩,以及与含有有机溶剂的容器连接的排风管道。
防火与爆炸由于有机溶剂易燃易爆,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避免火灾和爆炸:•远离明火和热源:确保工作区域远离明火和热源,如明火实验、火源设备和高温表面。
•禁止吸烟:在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室或工作区域内禁止吸烟,因为燃烧的烟草制品可能引发火灾。
•使用耐火容器: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耐火容器存储和处理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与空气接触,以降低爆炸风险。
•防止静电积聚:使用抗静电材料和设备,定期清洁工作区域和设备表面,避免有机溶剂与静电积聚物接触引发火花。
个人防护措施为了保护使用者的健康,个人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防护手套和眼镜:在涉及有机溶剂的操作中,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手套和化学护目镜,以避免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穿戴防护服:在进行大量操作或风险较高的有机溶剂使用时,穿戴防护服,如防护服、抗化学飞溅服等。
•不饮食和吸入:在使用有机溶剂的过程中,切勿饮食或吸入有机溶剂的蒸气,以免引发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定期洗手:使用有机溶剂后,及时洗手,以避免有机溶剂残留在皮肤上长时间接触。
实验室使用有机溶剂的安全规则
实验室使用有机溶剂的安全规则
第一条必须严格控制实验室有机溶剂的存放量,一个实验室的存放总量不得超过30升。
对于低沸点的诸如乙醚等危险性非常大溶剂,应现买现用,存放
总量不得超过500毫升。
第二条实验人员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
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工具(如实验服、防
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第三条因大部分有机溶剂易燃,挥发到空气中,达到临界浓度时也会发生爆炸,故要在通风橱内操作,还要禁止烟火,加强通风。
第四条使用时,一次使用范围应最小化,不要
一下子在大范围内同时使用,以免失去控制。
第五条使用之后,也会有一些残留,所以应用
洗衣粉水或清水清洗,把残留降低至最小的程度。
第六条实验室对于环境安全管理工作要有充分
认识,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实验室必须按照环境保护
法的规定,妥善处理废水、废气、废渣,严禁往下水口、垃圾道倾倒有机溶剂及有毒、有害废物。
第七条各实验室必须将废弃药液、过期药液或废弃包装物依照分类标示清楚,药品使用后之废液应倒入塑料桶中回收,废液桶必须对废液进行详细标注(包括课题组、负责人、联系方式、废液成分等),玻璃瓶须为空瓶,禁止将废弃液体和固体混合在一起。
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概述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是一种细胞培养和生化实验中常用的高效溶剂。
然而,由于其挥发性较大、易燃易爆等特性,需要进行安全操作和保养。
本文将介绍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的应用、操作及保养规程,以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应用范围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主要应用于细胞培养、蛋白质和核酸的提取和纯化等生化实验中。
安全预防措施•充分通风:由于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的挥发性较大,实验室需要使用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
•避免混合: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不应与强氧化剂混合,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避免火源:由于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是易燃易爆的,实验室中不得使用明火或产生火花的设备。
•避免触摸:实验人员应当避免直接接触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如果不小心接触,需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到污染的皮肤部位,并尽早就医。
操作规程•戴手套:实验人员在接触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时需要戴上手套。
•提前准备:在实验进行前,需要将所有需要的试剂及设备全部准备好,并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存放。
•不加热: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不应加热,以免产生危险。
•安全转移: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必须安全转移,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
•包装标签: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需在密闭的容器中密闭存储,并要贴上标签说明容器内的物质。
保养规程•密闭存储: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需在密闭的容器中存储,并注意防止容器泄漏。
•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容器的密封性能,如发现异常必须及早更换。
•避免阳光直射: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影响其成分和性能。
处理事故•如果使用中遇到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继续扩散。
•快速搬离:如果液体泼洒或溢出,应立即离开现场,并查找密闭地方持续等待救援。
•报告上级:如果事故造成了伤亡或财产损失,应在报警后及时向上级主管汇报。
总结二甲胺四氢呋喃溶液在生化实验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其易燃、易爆、刺激性等因素,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和保养措施,以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丁酮msds (4)
丁酮 MSDS1. 概述本文档为丁酮(又称为丁基甲酮)的安全数据表(MSDS)。
丁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丁酮的物理性质、健康和安全信息,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2. 化学性质化学名: 丁酮分子式: C4H8O分子量: 72.11 g/mol外观: 无色液体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熔点: -86 °C沸点: 80 °C相对密度(20/4°C): 0.805相对蒸汽密度(相对于空气): 2.5蒸汽压力: 71.9 mmHg(20 °C)闪点: -7 °C燃烧性: 易燃可溶性: 与水混溶3. 危险性评估3.1 急性毒性•经口暴露:具有轻度刺激和损伤眼睛和消化道的可能性。
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和呕吐。
•皮肤接触: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
长期或重复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龟裂。
•吸入:吸入过量丁酮蒸汽可能引起头晕、昏迷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3.2 慢性毒性长期或重复接触丁酮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产生损害。
可能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和肝脏功能紊乱。
3.3 健康危害丁酮蒸气具有刺激性,并可能对眼睛、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伤害。
3.4 环境危害丁酮对水生生物和环境有毒,应注意避免将其排放到水体或环境中。
4. 急救措施4.1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眼睛至少15分钟。
•如有异物残留,小心取出。
•如果刺激持续存在,立即就医并携带本安全数据表。
4.2 皮肤接触•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物。
•用清水和温和的肥皂彻底冲洗受影响区域。
•如有不适,寻求医疗援助并携带本安全数据表。
4.3 吸入•快速将受污染区域的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中。
•如呼吸困难持续,请立即就医并携带本安全数据表。
4.4 摄入•不要诱使呕吐。
•如果吞咽了丁酮,立即就医并携带本安全数据表。
5. 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5.1 工程控制•在工作区域提供良好的通风,以确保空气中丁酮浓度低于可接受水平。
实验室有机溶剂使用安全
实验室有机溶剂使用安全引言:有机溶剂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品之一,在许多实验和化学反应中都会用到。
然而,由于有机溶剂具有易燃、易挥发和具有一定的毒性等特点,因此在实验室中使用有机溶剂时需要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人员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中有机溶剂使用的安全措施。
一、正确储存有机溶剂1.选择适当的储存场所:实验室中的有机溶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防火设施齐全的化学品储存柜中,远离明火、电源和热源等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
2.避免混储:有机溶剂应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存放,避免混储。
特别是避免与氧化剂和酸类物质接触,以防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
3.正确标记:每个储存容器上都应附上正确的标识,包括有机溶剂的名称、浓度、存放日期等信息,以帮助使用人员正确辨认。
二、安全使用有机溶剂1.保持良好通风:实验室中操作有机溶剂时,应确保通风良好,可以通过打开实验室的排风扇或使用化学抽风柜来有效清除溶剂蒸气,以降低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浓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2.佩戴防护设备: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实验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毒面具等,以防止有机溶剂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3.远离明火和静电:由于有机溶剂易燃,实验操作中应远离明火和高温物品。
同时,应注意防止产生静电,避免静电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4.注意挥发性: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敞开容器时间,以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同时,使用时应注意防止有机溶剂溅到周围的物品和地面上,避免产生火灾或污染。
5.禁止饮食和吸烟:实验室中严禁饮食和吸烟,因为有机溶剂易挥发,进入口腔和呼吸道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事故应急处理1.火灾事故:如果发生有机溶剂火灾事故,应立即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报警并疏散人员,并等待专业消防人员的到来。
2.溶剂泄漏:发生有机溶剂泄漏时,应立即停止泄漏源,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物扩散到其他区域,使用吸附剂或沙子进行吸附和清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常用危险化学品及其安全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常用危险化学品及其安全管理环境监测实验室是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场所,而在实验室中常常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使用以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安全管理措施。
一、常用的危险化学品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品,如乙醇、丙酮、二甲基苯等。
这些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易燃和易爆的特点,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通风,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并严格控制火源和静电,避免发生意外。
2. 重金属盐类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常用的重金属盐类有铅盐、镉盐、汞盐等,这些化学品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在使用和储存这些化学品时,需要严格控制接触和扬尘的风险,避免产生污染。
3. 有机氯化物有机氯化物是一类具有较强毒性的化学品,如氯仿、三氯乙烷等。
这些物质具有刺激性和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接触量,并采取适当的排放措施,避免造成污染。
1. 严格的购买和采购管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所有的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和采购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批。
只有经过专业人员的评估和批准,才能购买和使用这些化学品。
需要与正规的化学品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购买正规的产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的化学品。
2. 安全储存和标识所有的危险化学品都需要储存在专门的储存柜中,按照其危险性和性质进行分类和储存。
需要对储存的化学品进行标识和编号,以便于管理和识别。
对于易燃和易爆的化学品,需要远离火源和静电,对于有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品,需要单独储存,并加强通风,避免接触和泄漏。
3. 严格的使用和操作规程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和吸入。
需要加强通风,控制浓度和接触量,避免产生危害。
对于有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品,需要采取密闭操作和防护设备,避免产生泄漏和接触。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溶剂)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溶剂)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溶剂)1. 溶剂的定义溶剂是一种用于溶解、稀释或分散其他物质的液体或气体。
在工业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的溶剂包括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烃类和氨基化合物等。
2. 溶剂的危害性溶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溶剂具有挥发性,易释放有害气体,在密闭环境中使用需要做好通风措施;- 部分溶剂具有易燃性,避免与火源接触,存放时应注意防火防爆;- 长时间接触溶剂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或损伤,使用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部分溶剂具有毒性,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吸入或误食;- 使用溶剂时要避免产生溶剂蒸汽,不要直接吸入或接触溶剂。
3. 使用溶剂的安全措施- 在使用溶剂之前,了解该溶剂的性质和危害性,并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使用溶剂时应戴好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口罩,避免溶剂的直接接触;- 在使用溶剂的区域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尽量避免在密闭环境下操作;- 避免与溶剂和易燃物共存,存放时要保持防火防爆措施;- 使用溶剂后,及时清洗污染物和用具,正确处理废弃物;- 在使用溶剂过程中,如有异常症状或意外事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4. 急救措施- 如皮肤接触溶剂,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发生炎症或不适,应及时就医;- 如溶剂进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并及时就医;- 如溶剂被误食,应立即漱口,并尽快就医;- 如呼吸道接触溶剂蒸汽,应立即脱离污染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就医。
5. 应急处理- 如溶剂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迅速避开泄漏区域,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阻止泄漏源,如可能,使用适当的吸附材料清理溢漏物,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如发生溶剂火灾,应立即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灭火,切勿直接用水灭火,可使用适当的灭火器灭火。
以上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溶剂)的相关内容,请大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储存溶剂,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有机溶剂的分类与安全
有机溶剂的分类与安全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的化学品。
它们具有溶解性强、挥发性大的特点,常用于溶解、稀释、萃取等工艺过程中。
然而,由于有机溶剂的挥发性和毒性,其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本文将介绍有机溶剂的分类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
一、有机溶剂的分类有机溶剂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有机溶剂分类如下:1. 醇类溶剂:如乙醇、丙醇等。
醇类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溶解固体物质等领域。
2. 酮类溶剂:如丙酮、甲酮等。
酮类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常用于溶解脂肪、树脂等物质。
3. 酯类溶剂:如乙酸乙酯、丁酸丁酯等。
酯类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常用于涂料、油墨等领域。
4. 烃类溶剂:如石油醚、苯等。
烃类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萃取等领域。
5. 氯代烃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等。
氯代烃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常用于溶解脂肪、树脂等物质。
6. 脂类溶剂:如石蜡、蜡烛等。
脂类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常用于涂料、油墨等领域。
二、有机溶剂的安全措施使用有机溶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人身健康:1. 通风换气:有机溶剂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容易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或有毒气体。
因此,在使用有机溶剂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以减少有机溶剂蒸气的浓度。
2. 防火防爆:有机溶剂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和易燃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因此,在使用有机溶剂的场所,应禁止明火和静电,保持良好的防火设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 个人防护: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以防止有机溶剂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和伤害。
4. 废弃物处理: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应急处理:在有机溶剂泄漏、泼洒或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迅速撤离人员、切断电源、使用适当的吸附剂等,以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危害。
化学实验室常用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化学实验室常用溶剂对人体的危害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场所,常用溶剂在实验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这些溶剂也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就化学实验室常用溶剂对人体的危害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
一、酒精类溶剂酒精类溶剂,如乙醇、甲醇等,在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
虽然酒精类溶剂是广泛认可的较安全的溶剂,但长期接触或大量暴露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乙醇和甲醇的蒸汽可以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
此外,酒精类溶剂具有易燃特性,一旦接触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
二、酮类溶剂酮类溶剂,如丙酮、甲酮等,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溶剂。
酮类溶剂具有挥发性的特点,易于蒸发,并且能迅速在空气中形成可燃的混合物。
长时间暴露于酮类溶剂的蒸汽中,会引起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同时还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头晕、失眠等症状。
三、烃类溶剂烃类溶剂,如石油醚、苯等,常用于溶解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烃类溶剂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和易燃性,其蒸汽可以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头晕、恶心、昏迷等症状。
苯还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苯可能引发血液系统疾病。
四、酸碱类溶剂酸碱类溶剂,如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等,常用于实验室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这些溶剂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容易引起皮肤和眼睛的损伤。
硫酸和氢氟酸还具有强烈的蒸气刺激性,对呼吸道和消化系统造成损伤。
因此,在实验室中应正确使用和储存酸碱类溶剂,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
五、其他溶剂除了上述常见的溶剂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溶剂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例如,氯仿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长期暴露会损害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氯甲烷是广泛使用的溶剂,但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和肝毒性。
在使用这些溶剂时,实验室人员应保持充足的通风和合适的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室常用的溶剂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为了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危害。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有机溶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常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以及家庭日常使用。
虽然有机溶剂在很多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就有机溶剂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有机溶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刺激:有机溶剂挥发速度较快,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引起刺激,导致咳嗽、气喘等症状。
2. 神经系统损害:有机溶剂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直接损害。
长期暴露在有机溶剂中,可能导致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3. 皮肤损害: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直接进入体内,长期暴露在有机溶剂中可能导致皮肤炎症、过敏等不适反应。
某些有机溶剂还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皮等问题。
4. 消防风险:有机溶剂易燃易爆,遇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还可能导致工厂、实验室等设施的损毁。
针对有机溶剂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面罩等。
了解有机溶剂的安全性能,避免接触高毒物或易燃物。
2. 加强通风换气:有机溶剂挥发性强,容易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引起有机溶剂浓度升高,因此建议在有机溶剂使用区域增设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
3. 避免有机溶剂泄漏和挥发:正确储存有机溶剂,包装严密,防止泄漏;在使用过程中,控制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避免大面积散发。
4. 个体防护:在与有机溶剂接触的场所工作时,应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面罩、护目镜等,避免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5. 定期体检:由于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危害,建议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6. 应急措施:在发生有机溶剂泄漏、火灾等事故时,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及时疏散人员,将有机溶剂泄漏源隔离,通风换气,避免火源。
7. 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有机溶剂相关的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乙腈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乙腈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乙腈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常见于实验室、工业和医疗领域。
然而,乙腈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乙腈前需要了解其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以下是乙腈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中可能包含的一些重要信息:
1. 化学品的身份和识别:包括乙腈的通用名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等。
2. 危险性特征:描述乙腈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挥发性、燃烧性等。
3. 健康危害:包括潜在的健康风险,如吸入或接触乙腈可能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健康问题。
4. 火灾爆炸危险:描述乙腈的易燃性和爆炸性。
5. 操作安全:提供安全操作建议,如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操作条件的要求等。
6. 泄漏处置:指导在出现泄漏或事故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措施。
7. 仓储和运输注意事项:列出乙腈的储存和运输要求。
8. 毒性和生态学信息:描述乙腈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9. 应急处置:提供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方法。
10. 监控和个人防护:指导如何监测乙腈的暴露水平,以及个人防护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这些只是乙腈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中一些可能包含的信息,具体内容可能因产品和生产商而异。
在使用乙腈之前,应仔细阅读和理解该产品的化学品安全说明书,并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指南。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中的有机溶剂使用指南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中的有机溶剂使用指南实验室是一个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地方,其中有机溶剂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品。
然而,由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其使用存在一定的隐患和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有机溶剂的使用指南。
一、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使用有机溶剂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溶剂。
不同的溶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因此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
在选择上,应根据有机溶剂的稳定性、挥发性、毒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确保所选溶剂与实验室设备和其他试剂的相容性。
二、储存有机溶剂正确储存有机溶剂对实验室的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有机溶剂应储存在密封且防火防爆的柜子或储存容器中,远离明火和高温源。
其次,应将有机溶剂分类储存,并在容器上标明其名称、性质、危险性等信息。
还应定期检查溶剂的储存条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无泄漏。
三、正确使用有机溶剂1. 遵循实验室规范:在实验室中使用有机溶剂时,必须遵循实验室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
使用前应了解溶剂的性质和风险,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
2. 通风环境:有机溶剂通常具有挥发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确保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
如果实验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局部排风等方式将有机溶剂的挥发物排出实验室。
3. 使用限量:有机溶剂的使用应控制在必要范围内,避免使用过量。
使用时要仔细计量,并避免溶剂的浪费。
4. 禁止与火源接触: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因此在实验室中严禁与明火和其他火源接触,包括吸烟、使用明火设备等。
在有机溶剂的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静电火花及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危险因素。
5. 废弃物处理:使用完有机溶剂后,应及时将废弃物放入专门的废弃物容器中,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将有机溶剂倒入下水道或其他非法的废物处理通道。
总结:实验室是一个复杂和危险的环境,特别是在使用有机溶剂时更需要格外小心。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正确储存和使用,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常用危险化学品及其安全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常用危险化学品及其安全管理环境监测实验室是进行环境样品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场所,其中常使用一些危险化学品。
这些化学品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或爆炸性等特性,使用和储存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管理。
以下是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及其安全管理的一些例子:1. 有机溶剂:如乙醚、甲醇、丙酮等。
这些溶剂具有高度挥发性和易燃性,使用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避免接触明火和高温物品。
2. 酸碱试剂:如硫酸、盐酸、氢氟酸等。
这些试剂具有腐蚀性,接触皮肤、眼睛或呼吸道会造成损伤。
使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衣,避免与其他试剂或可燃物质混合。
3. 重金属盐:如铅酸、汞化物、铬酸盐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重金属毒性,对人体健康有害。
使用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粉尘,使用后要及时清理实验仪器和工作台面。
4. 氰化物:如氰化钾、氰化铜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高度毒性,如误服或吸入会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量,避免与酸性物质混合,储存时应与其他化学品隔离。
5. 硝酸酯类:如硝化甘油、硝酸纤维素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易燃爆炸性,使用时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禁止摩擦、撞击或加热。
1. 标识和分类:对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识,使用标识牌和标签明确化学品的危险性。
2. 储存和保管:严格按照化学品的特性分类储存,保持容器密闭,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潮湿环境。
3. 个体防护: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戴上防护眼镜、手套、防护衣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安全。
4. 通风和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
废弃化学品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倾倒在普通垃圾桶中。
5.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配备相关急救设备和应急处理物品,以应对突发情况。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确保实验人员安全和实验室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化学品的管理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有机溶剂使用安全
40
碱具有腐蚀性,应戴好个人防护装置,立即 用湿布擦去,并用大量的水冲洗。 必要时用稀酸溶液中和(如乙酸水溶液), 然后用水冲洗。
33
10. 中毒
迅速将中毒者抬离污染区 报警(120) 抢救生命
对心脏停止的,作胸外心脏按摩 对呼吸停止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剧毒品中毒者,
不能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一般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 注意事项: 溶剂须用密闭式容器储存 远离火源 注意通风 容器避免日光照射
3
3. 有机溶剂的毒性
对皮肤的毒性 造成皮肤表面脂肪层脱落,使皮肤易受
细菌感染
皮肤表面角朊的脱除容易引起皮肤炎 溶剂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 与一般皮肤病有关的变态反应
4
3.1 脂肪烃类溶剂的毒性
进入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进入,皮肤进入次之。 一般毒性较低,主要可引起窒息、麻醉和过敏反
应
可以完全由肌体排出,不在体内积累
急毒低
5
3.2 芳香烃类溶剂的毒性
主要进入途径: 呼吸道、长时间与皮肤接触 一般表现为麻醉和刺激作用,对组织和器官引起损
30
8.4 注意事项
以上操作为干粉灭火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灭火器各有不同,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 使用
灭火器内充装的灭火剂剂量有限,喷射时
间一般都较短,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 火灾,应迅速撤离现场并报警
31
9. 危险液体少量泄漏
要立即处理,但是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明确知道怎么处理 化学品的毒性不高 穿戴好个人防护设备
3. 对容器内燃烧的液体,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 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 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仍应继续 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石油醚操作安全技术说明
石油醚操作安全技术说明石油醚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和易燃性。
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石油醚被广泛用作溶剂和萃取剂,但它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
为了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的操作规程、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预案。
本文将介绍石油醚的操作安全技术,以便读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这种有害物质。
1. 操作规程在操作石油醚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这些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1 存储和配送:石油醚应该存放在密闭、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明火。
在配送时应使用特殊的容器,严禁任何形式的拖拉和托运。
1.2 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循正确的技术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物比例等。
1.3 操作程序:在使用石油醚之前,操作者必须仔细阅读其特殊的方法和技术文件,了解其物理特性和危险性。
在操作时,必须采取正确的流程、使用正确的设备,并遵循正确的污染处理方法。
所有的试验操作都必须由有经验的实验人员执行。
2. 个人防护装备保护操作者的安全非常重要,必须确保操作人员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操作的性质和危险性,必须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以下个人保护装备:2.1 防护衣:必须穿戴无缝接缝的棉质衣服和长袖工作服。
对于长时间的操作,防护衣应该使用可透气的材料,以保持操作者的舒适感。
2.2 眼睛保护:在操作石油醚时必须使用安全眼镜或面罩,以防止石油醚喷溅到眼睛,造成伤害。
2.3 声音保护:在操作噪音高的设备时,必须使用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听力。
2.4 手部保护:在进行石油醚操作时,必须戴上防水手套和口罩,以防止石油醚直接接触皮肤引起损伤。
3. 应急预案在使用石油醚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以应付发生紧急情况。
这些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3.1 操作员培训: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培训,并熟悉应急预案中的流程和安全措施。
3.2 漏洞处理:当石油醚发生漏洞时,必须迅速处理,以防止石油醚散布,并造成爆炸和火灾。
实验室乙醇石油醚存放规则
实验室乙醇石油醚存放规则实验室中的乙醇和石油醚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它们在科研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存放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并遵守乙醇和石油醚的存放规则,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首先,针对乙醇和石油醚的存放,我们应该选择专用的柜子或储存柜来存放。
这些柜子应具备防火、防爆和通风的特性,以避免化学品的挥发和积聚引发意外事故。
此外,柜子内部的温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过热或结冰,影响溶剂的性质和使用效果。
其次,对于乙醇和石油醚的存储容器,我们应该选择密封性好、耐腐蚀的容器。
可以使用玻璃瓶或塑料瓶,但要确保其具备耐火性能,并且标有清晰的化学品名称和浓度标识。
存储容器应放置在防漏托盘内,以防止泄漏溢出,同时在需要时便于取用。
第三,对于乙醇和石油醚的存放位置,我们要遵循分区的原则。
将其与其他化学品、易燃、易爆品分开存放,以免产生相互作用或交叉感染。
此外,存放区域应远离明火和热源,并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溶剂蒸气积聚引发火灾或爆炸。
最后,我们要加强乙醇和石油醚的监控和检查。
定期检查存放容器的完整性和密封性,避免因容器老化或损坏导致泄漏事故。
另外,还要及时清理存储区域,防止因乙醇和石油醚的残留物积聚引发安全风险。
总之,乙醇和石油醚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其存放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操作方法。
只有遵守存放规则,我们才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有条不紊的工作。
因此,希望大家在使用乙醇和石油醚时,能够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安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乙酸乙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采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丙酮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第闪电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燃爆危险:极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域。
见于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放静电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基础或跨越泄露物。
尽可能切断泄露原。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沙土或其他不然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沙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
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29℃。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3、乙醚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在空气中久臵后能形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在火场,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
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对水生物有毒,可对水体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吸入、食入、经皮吸收;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局部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事故响应:若发生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如发生火灾,可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避免呕吐,立刻就医。
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密封,保持室内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光源。
避免与空气接触。
温度保持在15度到25度之间。
勿使用铝、锡、锌作容器。
废弃处臵:用控制焚烧法处臵。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危险组分乙醚混合物□ CAS No. 60-29-7 浓度,% 99.70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避免呕吐,立刻就医。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
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对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砂土灭火。
消防人员应身穿防火防毒服,从上风向进入火场,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或挖沟导流。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特别危险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特殊灭火方法:小面积火灾可用砂土直接扑灭。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灭火时,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臵程序: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禁止排入下水道或排水区。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臵材料: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堰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臵。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不要让泄漏产物进入下水道。
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臵:密闭操作,局部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4、甲醇危险性概述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及眼接触健康危害:低于500ppm,吸入会引起头疼、呕吐、刺激鼻、咽喉、瞳孔放大、有醉酒感、肌肉失调、多汗支气管炎惊厥;吸入过量则僵木、痛性痉挛、怕光,甚至失明,病情恢复十分缓慢且不彻底;接触会使皮肤干裂、红肿,并对眼睛有刺激性;食入除吸入产生的症状还会损伤肝、肾、心脏、神经、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