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文化特征及
浅谈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及现状
成可用的靛蓝泥,靛蓝泥是制作蓝染染料的主要原材料。
蓝草不仅可以用来染色,而且防霉、防蛀,还具有消炎杀菌
和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用蓝草染的蓝印花布,色泽纯正,不易
褪色,给人一种清新秀丽、淡雅不俗的美感。
三、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1.挑选坯布
元明期间,由于棉纺织业昌隆,棉布逐步成为全国人民首要
的穿着质料。棉布也成为制作蓝印花布的首选坯布。因此,当
(下转第 34 页)
32
雕。低浮雕雕刻较浅,层次层面少、交叉少,主要以线面结合的 雕艺术价值。剖析金山农民画的构图精髓,选用合适的创作题
方式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中浮雕比低浮雕的层次稍多一些,面 材、图案,将其以镂空雕刻装饰的手法实现“物画”结合;金山农
与面的交错更多,因此也比低浮雕的深度更深,变化更多。高浮 民画中简约、有趣的造型艺术形态,结合木雕艺术中的浮雕工艺
蓝
史。以前,江苏、浙江一带村子里的老百姓基本上 每家每户都会织布和染布。江苏《光绪通州志》中
印
具体记载了小暑先后、白露先后可两期收集蓼叶的 业绩和民间制靛的简略过程,由此可见当时蓝草的
花 布
莳植和蓝印花布的出产的重要性。除了日常穿着 和生活用品,在婚嫁礼俗方面,老百姓也会用到自 己染织的蓝印花布。
的
□
摘 要:蓝印花布在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该文主要讨论南通蓝印花布
浅朱 的历史发展和制作技艺,并分析蓝印花布目前的状况。
佳
谈莹
关键词:蓝印花布 发展 技艺 传承 现状
南 通
一、蓝印花布的发展
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浇花布、药斑布,是 我 国 一 种 古 老 的 植 物 印 花 工 艺 品 ,具 有 悠 久 的 历
和谐的蓝白之美——浅谈南通“老蓝花布”图案设计及其艺术特色
Arts circle艺术设计2012/09++和谐的蓝白之美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其格调古朴大方、清新秀丽,至今仍焕发出特有的迷人魅力。
南通地区作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和主要产地之一,其生产的蓝印花布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因而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明末清初,人们将蓝印花布称为“老蓝花布”,“老蓝花布”经过南通历代民间染坊和艺人数百年不断挖掘、切磋、丰富,产生了不少手工精湛、设计新颖的优秀之作,我们称它为精品,本文试就南通古旧蓝印花布精品图案设计及其艺术特色进行研探。
一、南通古旧蓝印花布精品匹料图案设计南通“老蓝花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而民间艺人在蓝印花布匹料图案设计时,又能设计出众多的花样,有的以单独一种题材来设计图案,如单纯的植物花卉图案设计的就比较多,梅、兰、竹、菊是常常单独出现的题材。
有的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图案为一体的混合型图案,如“喜鹊登梅”图案是由植物花卉图案与动物图案两种类型结合为一体的混合型图案,“鲤鱼跳龙门”则是由两种以上类型图案组成,这种混合型图案在日常用品的蓝印花布中也普遍存在。
在广泛的设计题材中,民间艺人创作一般以植物花卉和动物图案为主,是因为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案素材,而且有些植物花卉和某些动物形象优美、风格独特以及含有吉祥之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在蓝印花布匹料中,也有简洁的几何图案,民间艺人以造型要素中的点、线为基本元素,采用自然现象中不同形体,例如波浪形、回旋形、日月形,并运用生活中常见的鱼鳞及手工纺织纹,以变化的手法组成多种几何图形图案,这种形象生动,结构简洁的形体,反映着民间艺人创作智慧的结晶。
二、南通古旧蓝印花布精品日常生活用品图案设计对于蓝印花布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图案设计,包括被面、包袱布、帐檐、门帘、头巾、枕巾、肚兜、围涎兜等设计。
其中被面设计在南通民间特别多,而且设计有一定标准要求,被面呈长方形,有双幅(民间称“独幅”被面)、三幅(民间称“七幅头”被面)、四幅(民间称“九幅头”被面)三种,由手缝拼接而成。
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与其文化内涵
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与其文化内涵目录:1.基本信息2.产品概况3.文化演变4.设计理念前言: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
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
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
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
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
蓝色印花布是传统文化的精美的展现与传承。
基本信息:产品概况:历史文化: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药斑布已经普遍流行于民间,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明清一代的作品。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
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
设计理念: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上蓝印花布占有相当位置。
以前,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的治理家政能力。
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和色彩特点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和色彩特点清代南通蓝印花布是民间手工艺作品的代表,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由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清代南通蓝印花布艺术特色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清代南通蓝印花布享誉全国,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印花织物的佼佼者.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用途非常广泛,常被应用于枕套、包袱、被套等日常生活物品上.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类型多种多样,纹样风格朴素典雅,纹样题材也多取自于大自然或生活情景,在色彩运用上,只选用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因而南通蓝印花布又可分为蓝底白花与白底蓝花两种.然而,在这种朴实不华的色彩运用之中,却蕴含着独特的民族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一、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题材往往涉及动物、植物和人物,单纯的文字图形、几何图形或者多种图案相结合的综合纹样也较为常见,这些来源于不同题材的纹样造型基本上可以纳入到具象纹样造型、抽象纹样造型和具象抽象综合纹样造型这三种纹样造型类型之中.(一)具象纹样具象纹样造型,是指在清代南通蓝印花布中,纹样造型图案通过刻画动物、植物、人物等题材的具体形象来传达所表达的内涵.绝大多数蓝印花布的纹样属于这种具象纹样造型,因为南通蓝印花布中的素材要么来自大自然,要么来自生活经验,因而大部分传统蓝印花布手工艺人从自然界或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对具象形象的刻画,在写实的基础之上,往往也运用一定的想象力将具象纹样表现得更加富有视觉观赏性.具体而言,南通蓝印花布具象纹样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所刻画的内容,但由于受到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限制,纹样装饰必须要进行一些艺术加工,使得形象更加符合美的造型法则.例如,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蝙蝠纹样造型就是具象纹样造型的典型代表,从图中可以十分直观得看出图案印制的是四只蝙蝠,蝙蝠展翅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具象表现蝙蝠形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印花技术的限制,对具象题材的造型进行适度修饰、夸张或概括是十分必要的,适度的修饰使造型特点更加突出,赋予蓝印花布平面造型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生动活泼、装饰性更佳的效果,增加蓝印花布的视觉观赏性.(二)抽象纹样抽象纹样造型也是南通蓝印花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图案一般由高度抽象、符号化的几何图形或者文字构成,体现出对形式美的执着追求以及直观的视觉美感.抽象纹样造型是相对于具象纹样而言的,二者所表现的内容正好相反,具象纹样造型注重刻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而抽象纹样则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多以文字或者抽象图形、符号的形象出现,使得蓝印花布视觉效果绚丽多彩、变化无穷.抽象纹样造型主要包括文字纹样造型和几何图形纹样造型.第一,文字纹样造型.南通蓝印花布文字纹样中,最为常见的有福禄寿禧等含有吉祥寓意的文字,而且文字的字体多采用篆书.由于中国汉字字形结构富有可塑性,而且往往含有很多的美妙寓意,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象征性,因而在蓝印花布造型中深受欢迎.第二,几何图形纹样造型.这种纹样通过规律的几何图案或者富有变化的几何图案,形成简洁明快的视觉美感.其中回纹(如图2所示)是应用最多的,回纹的特点是简洁大方、典雅规整,它是由雷纹线条组成的几何形体,寓意安宁吉祥、绵延不绝,这种抽象的符号化图形具有简洁明快的视觉特点.(三)综合纹样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在通常情况下,二者在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中并非是非此即彼的,二者常常融会贯通地运用在同一个蓝印花布图案之中.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综合纹样在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中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同构,即以具象纹样刻画为主体纹样,结合抽象纹样的外在形式.在常见的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狮子滚绣球被面图案中,其主体纹样就由狮子滚绣球与梅兰竹菊的具象画面组成,而抽象纹样则是作为背景的格子纹样和万字纹,这两种抽象纹样作衬托、装饰,使得整个图案纹样结构层次感分明,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融合,显现出密而不乱、多而不杂的风格.第二,具象纹样在中心,轮廓外围配上抽象纹样.这种具象和抽象结合的图案在南通蓝印花布中应用相当广泛,例如,在常见的包袱布福寿双全图案中,具象的蝙蝠纹样的轮廓外围用大小不同的点进行点缀,中心纹样中抽象的寿字纹样,则是经过高度概括、抽象化、符号化的艺术加工提炼而出.整个纹样结构看起来简洁明了,图案造型生动有趣,不仅在视觉造型上更加富有观赏性,二者的相得益彰也完美烘托出福寿双全的寓意.二、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特征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素朴雅致,不追求奢华炫目,它的色彩只包含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但是在这两种简单的颜色背后所隐藏的不仅是传统手工艺者朴实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而且也包含了古人的和谐自然观念.(一)色彩只用蓝色和白色搭配清代南通蓝印花布只采用了蓝色、白色两种颜色,两种色彩简明轻快、一动一静、各有所长,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美感.首先,蓝色作为深色系的代表,可以带来朴素和低调的视觉效果,用单纯的靛蓝染色,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朴素、低调,完全不同于五颜六色或金碧辉煌的喧嚣浮躁或奢侈华丽;而且从色彩所蕴含的情感特征来看,蓝色代表冷静、深沉、清静、含蓄、沉稳等特质,能够很好地代表劳动人民淳朴敦厚的性格和朴实不华的审美特点;其次,白色单纯透明,和蓝色一起搭配,既能够表达蓝天白云的自然意境,又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使得图案更加醒目,完整地衬托出蓝色所蕴含的情感特质.(二)色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清代南通蓝印花布色彩的运用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深厚的历史文化蕴义.中国古代是长幼尊卑分明的等级社会,服饰制度也是等级分明的,青色是平民阶层的代表色,这就使得南通蓝印花布这种民间手工艺品长盛不衰,因而,蓝色的运用背后是一种平民历史文化,而在当代,蓝印花布则已经不再代表等级文化,而是走向了一种简约、朴素的审美趣味.第二,深厚的南通民俗文化.南通人民把蓝印花布也称作青花布,在民俗文化中,蓝印花布在充当生活常用品的同时,也被寄予一些民俗文化寓意.人们用青、白色寓意清白,希望为人处世一尘不染、清清白白,而文人墨客则用青色服装来显现自己清高的风骨.在清代,南通民间婚俗中也用青与亲的谐音来表达情感,使得婚礼喜庆气氛更加浓郁.由此可见,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的靛蓝色彩不仅能够起到装饰作用,而且饱含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三)色彩运用和谐自然.除色彩种类有限、文化内涵深厚之外,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运用还显现出和谐自然的鲜明特征.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较为单一,它没有绫罗绸缎色彩的鲜艳和丰富,但是蓝白的协调搭配,却和蓝天白云、旷远翠绿的自然界景象相得益彰,展现出自然和谐的色彩运用观念.如图3的龙凤戏珠蓝印花布,白色和蓝色的简单搭配却格外显现出蓝天白云的美妙风景,龙凤呈祥的场面更是表现出了手工艺人对和谐境界的不懈追求.由此可见,蓝白二色的搭配深刻体现出传统手工艺人对和谐自然的追求:蓝色是苍天碧海的颜色,代表宁静、宽厚、深遂、稳重、智慧和包容的特征;而白色则使人联想到白云、白雪,代表纯洁、光明、神圣的特征,这两种颜色的巧妙运用,不仅产生一种明快、朴素的美学特点,更具视觉冲击力.此外,南通蓝印花布色泽单一却不失光彩,凝重而不失自信,产生一种自然、质朴、宁静、和谐的境界美.三、结语清代南通蓝印花布是民间手工艺作品的代表,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题材丰富,纹样类型也多种多样,在精美的造型之上,再加上对蓝色和白色独到运用,使得蓝印花布呈现出朴实、自然、和谐的风格特点.如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生机,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和探讨.参考文献:【1】沈雯哗.《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设计振兴研究》.江南大学,2007.【2】王旭娟.《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探析》.苏州大学,2007.。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文化特征及“现代”精神研究
剪纸、 刺绣 、 木雕 等传 统 艺术 图案 , 断地 丰 富 药斑 布 的纹 不 样 。 民间蓝 印花布 的广泛应 用 , 进 “ 促 印花担 ” 队伍 的迅速 发展, 他们 只印花 、 浆 , 括 不染 色 , 为农家 提供各 种形式 的花
版 。这种 “ 印花担 ” 江 南 也称 “ 印 作 ” 他 们走 街 串巷 , 在 秃 , 走 乡 串村 , 子一头 装 的黄豆及 石灰 粉 , 担 另一头 装有刮 印工
国人 利用 蓝草 的色 素 染 色 , 追 溯 到 春秋 战 国 时期 。 可
苟子 目睹绿色 “ 蓝草 ” 的色素转 化过 程 及染 出 由黄 变绿 、 由
南通人 多祖祖 辈辈 以种蓝 草 、 蔬菜 为生 , 每年农 历二 月 种植 蓼蓝草 , 月份 收割头 蓝 , 五 大暑季 节收 割 。制 蓝方法 同 历史 上记载 大致相 仿 。就 地取 材 的染 布原 料 , 自纺 自织 的 便 利工 艺 , 使江海 地 区染 织业 迅速发 展 , 并逐 渐成 为全 国知
空花版 和 防染 剂 的 蓝底 白花 布 , 称 “ 缬 ” 原 蜡 。唐 代 统 称
“ 染缬 ”, 包括 “ 绞缬 ” “ 和 夹缬 ” 。夹缬工 艺是用 特定 木板缕 刻而成 , 然后 把布 匹对 折夹 在 两 片刻 有 同样 花纹 的 木板 中
产 生 出不 同风 格的各 种 图 案 。由于 原料 中用 了黄 豆 , 湖北 称 为“ 豆染布 ” 蓝 印 花 布工 艺 上 需 刻 制花 版 , 建 称之 为 ; 福
Vo . 5 No 3 12 .
南通 蓝 印花 布 工 艺 的文 化 特 征 及 “ 代 ” 现 精神 研 究
南通蓝印花布的价值及其纹样的应用研究
南通蓝印花布的价值及其纹样的应用研究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种,其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变革。
自1950年代起开始规模性生产,至今仍然备受推崇。
本文将就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价值及其纹样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南通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区,因其靠近长江口,故自古即为重要的交通要地,与海外交通亦十分便利。
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当时的南通以土布为主要生产物,而印染技术也是比较基础的。
蓝印花布作为一种织物品种,开始逐渐出现在这里,并得到了发展。
随着南通商人的起飞及商贸交流的不断扩大,南通蓝印花布逐渐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独有的文化传承、时尚审美。
二、南通蓝印花布的价值1. 文化价值。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它蕴含了中国古代织绣技艺的精华,充分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
因此,南通蓝印花布不仅是一种织物,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2. 艺术价值。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多彩多样,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其使用了植物花卉、动物、人物等多种图案,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文化内涵,因此也是一种文艺品。
3. 实用价值。
南通蓝印花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不仅具有坚韧耐用的特点,而且其颜色鲜艳、图案美观,是家居布艺、装饰等方面的理想选择。
三、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应用研究1. 植物花卉类。
南通蓝印花布中的植物花卉纹样十分丰富,大多数是一些常见的花朵,如牡丹、荷花、桂花、玫瑰等。
这些花卉通常是与枝叶、藤蔓交织在一起,使得图案更加生动、自然。
2. 动物类。
南通蓝印花布中的动物纹样多为传统的马、鹿、虎、狮等。
这些动物常常与一些传统的文化符号相结合,使得图案更富有深意。
3. 人物类。
南通蓝印花布中的人物纹样主要描绘了一些传统的中国人物形象,如仙女、神仙、龙女等,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色彩。
这类图案通常被应用于艺术品、古典宫廷服饰等领域。
结论南通蓝印花布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在历史文化、艺术及实用价值方面均有着深刻的意义。
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
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包括其历史渊源、设计风格、艺术表现以及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等。
一、历史渊源蓝印花布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最早的蓝印花布制作技术是由宋代的手工技艺演变而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
蓝印花布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民间流行的纺织品之一,甚至被皇室贵族所喜爱。
二、设计风格蓝印花布的设计风格多种多样,每一款花纹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常见的设计图案包括花鸟鱼虫、山水田园以及各种吉祥纹样等。
这些花纹既能展示自然风光,又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蓝印花布的设计不仅注重细节和纹理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富有创意的构图和配色,传递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
三、艺术表现蓝印花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制作过程中体现了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传统的蓝印花布制作过程包括纹样设计、制版、蘸布、印花、晾晒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手艺的传承和创新,将普通的布料变成了艺术品,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融入其中。
四、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蓝印花布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图案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相联系,如中国画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儒家思想中的吉祥图案等。
通过蓝印花布,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渊源和设计风格,更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探索蓝印花布的人文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手工艺品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瑰丽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扬开来。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以其鲜艳的蓝色、独特的图案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不仅体现在其精细的图案设计上,还表现在它与服装设计的创新结合中。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设计丰富多样,通常以花卉、鸟兽、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其图案线条流畅、简洁明快,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同时,南通蓝印花布采用传统的手工印染技艺,其制作过程复杂而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刻版、印染、晾晒等。
这种制作方式赋予了南通蓝印花布独特的质感和纹理,使其在视觉上更具立体感和艺术感。
在服装设计中,南通蓝印花布的创新应用为服装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魅力。
设计师可以通过将南通蓝印花布与其他面料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服装款式。
例如,在夏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将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成轻薄透气的衬衫、连衣裙等,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同时,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进行调整和变化,使得服装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此外,南通蓝印花布还可以应用于配饰设计中,为服装搭配增添亮点。
设计师可以将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成领带、围巾、手提包等配饰,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协调和精致。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与服装的颜色、款式相互呼应,起到了提升整体设计感和艺术性的作用。
总之,南通蓝印花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在服装设计中展现出了无穷的创新潜力。
它不仅丰富了服装的样式和图案,还为服装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魅力。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与服装设计的创新应用相得益彰,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而富有江南风情的服装画卷。
美术学毕业论文关于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文化特征及现代精神研究
关于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文化特征及“现代”精神研究[论文关键词]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文化特征“现代”精神[论文摘要] 南通蓝印花布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制造工艺十分讲究;蓝印花布的最大特征在有意无意间关合浓烈的生命意识;从色思维学本身来看,可以从蓝色具有的情感和心理特征方面寻找原因;南通蓝印花布的内涵在任何历史时代都包含着的那个时代的“现代”精神,使南通蓝印花布历久弥新,成为不朽的工艺品门类。
南通蓝印花布是印染艺术的奇葩,研究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发展、制造工艺与文化特征,对于认识我国的文化传统,促进南通蓝印花布艺术发展并世代承传,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南通素有“崇川福地”之称,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和齐鲁文化在这里撞击融汇,形成了江海平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
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蓝印花布已经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阡陌田畴走向都会城市。
国人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苟子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及染出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过程,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叹。
北魏贾思勰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
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
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菱,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顷止。
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
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
”古代漏浆防染印花历史悠久。
早在北朝就出现了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原称“蜡缬”。
唐代统称“染缬”,包括“绞缬”和“夹缬”。
夹缬工艺是用特定木板缕刻而成,然后把布匹对折夹在两片刻有同样花纹的木板中间,捆扎后注人需要的颜色或者投入染缸中染色,待去掉夹板后,便显出蓝底白花图纹。
夹缬工艺所刻花版费工费时且容易变形,南宋加以改进,用于印染蓝花布,又名为“药斑布”,俗名“浇花布”。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特征及其应用分析
62纺织报告| Textile Reports1 南通蓝印花布的概述和发展现状蓝印花布流传于江南一代,又称“药斑布”。
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嘉定县志》卷八记载:“出安亭,宋嘉泰中,士人归姓始为之,以灰药布染青,俟干拭去,青白成文,有山水、楼台、人物、花果、鸟兽诸象。
”[1]蓝印花布源于江南,并由江南传到江北,流传至全国各地。
1.1 概述南通蓝印花布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艺术文化底蕴。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工艺印染品,印染手法是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
这种印染手法由于需要棉花以及天然染料—蓝靛,形成了南通地区基本上家家纺纱、户户织布以及每户人家都能染蓝布的优良局面。
正是因为天然的优势造就了南通南通蓝印花布艺术特征及其应用分析葛英颖,宋 雨(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Ge Yingying, Song Yu(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12, China)Abstract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 is a traditional craft printing and dyeing product in China,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connotation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working people, forming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China ’s traditional art and culture. As China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people ’s attention to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 is also increas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 through research, and lists the cases in line with the contemporary clothing design. Research shows that we must retain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 and combine the tradition and fashion trend,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 pattern of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in clothing design, in order to find a way to better develop and inherit the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 sprea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to provide ideas for applying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 to clothing design.Key words Nantong blue cloth with design in white; patter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novative application摘 要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工艺印染品,其艺术特征及审美内涵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形成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篇章。
南通民俗文化蓝印花布
南通民俗文化蓝印花布旧时,浙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
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都是自家纺织印染的蓝印花布。
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等都可用它来做。
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布料。
它的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
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
在南通地区,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在明清时期,由于南通当时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特殊,温暖湿润,特别适宜棉花和"蓝草"的生长,并且"蓝草"和棉花种植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再加上当地的民间纺织技术又十分发达,家家都有木制的纺车和织机,家家可闻布机声,户户都有织布娘。
故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据明代《南通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
在众多印染蓝印花布艺人中南通的吴元新是其中一位,他从小对美术兴趣浓厚,17岁进印染厂做学徒,工作后于1989年考入中央美院深造。
为继承和发展这项古老的民间工艺,吴元新为了收集图案文样,走遍了江浙一带乡间的田园农舍。
除了没日没夜地沉浸在蓝白世界内苦苦钻研,他就是走路也不会放过有用的"目标"。
2000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个人蓝印花布艺术馆,并收藏了近千件民间的蓝印花布图案。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古时称为药斑布。
《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明清时期,药斑布已普遍流行于民间,所以老百姓又称之为浇花布,在这基础上发展至今。
蓝印花布最具典型的就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图案。
这种蓝白底相交的传统工艺有着繁杂的制作工艺流程。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
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
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第一道就是镂刻花版,在牛皮纸上勾出大体的图案,用自制刻刀以刀代笔,进行镂刻,镂刻中有分刻面、刻线、刻点的手法,刻面主要采用断刀的刀法,来表现大块图案,这也是蓝印花布中最具典型的刀法,刻线要刻得流畅、通顺,蓝印花布图案中的线又分阴线、阳纹。
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研究——与山东地区蓝印花布进行比较
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研究——与山东地区蓝印花布进行比较□刘嘉摘要: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逐渐提高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就蓝印花布而言,已有不少学者参与研究,然而对于不同地区蓝印花布的对比研究较少。
该文旨在研究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內涵,并从色彩效果、纹样题材、造型风格等方面出发,将其与山东地区蓝印花布对比,分析两者之间艺术特征的异同。
通过研究得出,南通地区蓝印花布善于利用断续的线条和不同形式的点组合纹样,笔味浓刀味淡,具有清新、明快、秀丽的色彩效果等,符合江南人温婉细腻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蓝印花布南通艺术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一定的挑战。
而作为第一批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蓝印花布,如今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不同地区的蓝印花布展现着不同地区特有的地域特征,然而目前人们往往只是将蓝印花布当作一种复古风格的布料,缺乏对不同地区蓝印花布文化内涵特征的了解。
因此,将不同地区的蓝印花布进行对比研究,成为传承和发展蓝印花布的关键。
一、蓝印花布的发展脉络据《夏小正》记载,“五月,启灌蓼蓝”,由此可以推测自夏朝起人们便开始使用以植物为染料的染色方式。
宋代,桐油纸、豆灰防染工艺等相关要素的发明,使蓝印花布的制作技法更为成熟,流传地域也更为广泛。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
宋嘉定中有归姓者为之。
”文中所说之“药斑布”,即江南地区对蓝印花布的别称。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蓝印花布产生于嘉定和安亭镇,是宋朝时嘉定一位姓归的人创造的。
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棉纺织业的发展,蓝印花布在中原地区逐渐流传开。
到了明清时期,蓝印花布已覆盖大部分的中原地区。
据笔者考察研究得知,蓝印花布自江南产生,我国境内的蓝印花布基本都由江苏、上海传入。
元代,蓝印花布传入浙江地区,并在明清时期流传于浙江民间。
山东地区的蓝印花布于元、明初时流行。
南通蓝印花布:在岁月中雕染
南通蓝印花布:在岁月中雕染蓝印花布,是一种在白布上用靛蓝染出蓝白相间图案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以斑点的粗细、疏朗组合成各种纹样图案,日常的衣服、床褥、包袱布、桌布等都可以用到蓝印花布。
它在江苏、浙江、湖南、山东等地区都有分布,江苏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曾有着最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南通被誉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在工艺和纹样上都有其鲜明特色,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南通,古名为胡逗洲,因为远古时代,南通是一片茫茫的江口海域,随着长江泥沙的沉积,形成了沙洲、浅滩,逐步发展成陆地。
汉代,当地人开始“煮海为盐”,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产盐区。
盐业厚利,促进了城市繁荣发展,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至明代已成为苏北重要的城市。
后随着海岸线东移,盐业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植棉业的发展和家庭手工土布业的兴盛。
南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约16℃左右,加上地势平坦,土质细而松,排水良好,非常适宜种植棉花。
早在元末明初,南通已从隔江相望的苏南地区引进了棉种和植棉技术,发展到清代,南通已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
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回家乡兴办纺织厂和企业,土布被广泛生产和应用,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成为闻名遐迩的纺织城。
蓝印花布是从宋朝的“药斑布”发展而来,《嘉定县志》记载:“以灰药涂布染青,俟干拭去,青白成文,有山水、楼台、人物、花果、鸟兽诸像”,药是指染料原料蓝靛,斑是指蓝色的纹样,到了清代又称之为“浇花布”。
除了土布在南通的广泛生产和应用,染色的关键还在于染料原料——蓝草。
蓝草有马蓝、蓼蓝、菘蓝、茶蓝等种类,南通当地多为蓼蓝草。
南通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给蓝草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蓝草种植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成为众多农民的副业。
南通人祖祖辈辈多以种蓝草、蔬菜为生,每年农历二月种植蓼蓝草,五月收割头蓝,大暑季节收割二蓝,蓝印花布就是利用蓝草色素染色。
刍议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刍议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优雅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蓝染第一布”。
蓝印花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丽的花纹,在传统文化、服饰、家居装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南通传统蓝印花布不仅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而且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以蓝色为主要色调,花纹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
其生产工艺主要有布染、印花、烘干等环节,需要严密的协调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在南通地区,传统蓝印花布的生产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品质优良,细腻温柔,有时还可以为它加入树叶、花瓣等天然印染,使印染质感更加丰富,成为非常受人喜爱的传统艺术品。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品,更是一种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产品。
在服饰领域,蓝印花布的文雅与现代潮流的结合,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家居装饰领域,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蓝印花布制作窗帘、沙发罩、桌布等,让家居充满江南水乡的文化气息。
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南通传统蓝印花布正在成为一种引领文化潮流的重要符号。
蓝白之美的艺术之魅——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特色浅析
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用其独特的艺术符号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它以独具魅力的纹样,通过不同的题材表现、组织形式和内涵表达,表达了民众朴素、自然的审美观念和乐观、积极的思想情感,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和对文化的传承。
一、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表现题材《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见,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集人物、动物、植物、几何、文字等题材,传承了吴越的精巧秀丽,融入了齐鲁的淳厚质朴,在蓝白之间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造型。
这些纹样通过民间艺人的刻画表现,具有吉祥、喜庆的意味,反映出老百姓对人生希望的寄托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1.植物纹样植物纹样是南通蓝印花布表现题材中最常见的,其形态婀娜,风格显著,意韵深远。
蓝印艺人通过归纳、提炼的艺术加工,以刀代笔,抓住植物的主要特性,简化繁枝、强其主干,刻画出姿态优美的梅、兰、竹、菊、牡丹、莲花、仙桃、石榴、佛手等纹样,流传至今。
笔者的毕业设计作品蓝印花布《梅兰竹菊》装饰画系列,正是以“四君子”——梅、兰、竹、菊为载体。
画面中花、枝、叶各部分均由不同表现力的点和短线构成,利用曲直、长短、粗细的变化,较好地展现了花卉枝叶的疏密对比、线条和块面的对比。
为使梅、兰、菊的花形更为饱满,笔者采用中心点密集排列、边缘疏远的表现方法,增强画面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植物造型的枝干则用短线表现,叶子则由大小、形状不同的块面镂刻,使梅之傲、兰之幽、竹之坚和菊之淡得以张扬,象征高洁、坚贞、如意的美好寓意。
2.动物纹样在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中,现实生活中的鲤鱼、鸳鸯、蝴蝶、狮子、梅花鹿、蝙蝠、喜鹊等及人们臆想的祥瑞之物如龙、凤、麒麟等形象,深受百姓喜爱。
这些生动活泼、憨态可掬的动物纹样富有吉祥寓意,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祈愿。
动物纹样比植物纹样的表现更为复杂,既要体现自身形象,又要兼备动态特征,没有繁复的线条和精细的细节描绘,但点、线的相互配合更具多变性与灵活性。
浅析南通蓝印花布图案纹样
浅析南通蓝印花布图案纹样关键词;南通蓝印花布;纹样;民俗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南通蓝印花布是名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一环,是最贴近百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南通蓝印花布近年来蓬勃发展,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再加上政府的支持,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和喜爱。
虽然蓝印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它真正开始发展和繁荣是在明清时期。
蓝色印花布通常被制成行李、被套、围嘴等,可以说它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暖。
它是普通人的共同生活方式,是我们历史生活的印记,是民间文化生活的反映,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记忆。
第一章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分类1.植物纹样在南通蓝印布的表现主题中,最常见的是植物图案。
在自然界中,花、植物和树木有着不同的形状,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含义模糊。
蓝印花布手工艺人通过收集,分析,归纳精致的艺术处理,以刀代笔,抓住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化枝干,强化树干,描绘逼真的梅、兰、竹、菊、牡丹、莲花、仙桃、石榴、佛手柑等图案,自然与技术相结合。
曾看见设计作品中,蓝印布装饰画系列以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为载体。
在西方,花、枝、叶的所有部分都是由点和短线组成的,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利用直线度、长度和厚度的变化,较好地表现了花枝叶的密度比较、线与块的比较。
为了使梅花、兰花、菊花的花型更加饱满,作者采用中心点密集排列和边缘疏离的表现手法,增强花卉类型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树枝和茎的植物建模表达简而言之行,和树叶从块雕刻不同的大小和形状,这李子的骄傲,兰花的隐蔽的,坚定的竹子和菊花可以公开的轻盈,象征着纯洁的美,坚定和希望。
2.动物纹样自然界有植物,必定有动物,南通蓝印布纹中,人们想象的传统天然鲤鱼、梅花鹿,蝴蝶,鸳鸯,蝙蝠,喜鹊等吉祥物,或龙、凤、麒麟等古代传说动物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充满了吉祥、祝福等意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祷期盼。
以植物纹样比较而言,动物纹样相对复杂。
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蓝印花布
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在江苏省南通市郊农村里,至今尚保留着自制自用蓝印花布的习惯。
用棉布加工印花染成的蓝印花布,由于花纹清新、色彩浓郁、沉着、朴素美观而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
据史料记载,宋时南通“风土与扬州并盛,号小扬州”。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南通地区与外地、特别是江南的交往频繁起来。
植棉织布的技术极有可能就是这时传入南通的。
在南通地区,每年秋天,农民们把采收的棉花拣净、晒干,到了冬闲时节,便摆开纺车、布机,纺纱织布。
所织之布除留作自用外,多余的交给布庄,销往各地。
到了明代,南通的棉纺品就已畅销徐州、淮安、山东等地。
在南通市郊出土的明嘉靖顾能墓中的细白土布,其工艺水平已达相当程度。
这种布“紧厚耐著,有大布、土大布、上布、长尖诸名,其佳者曰纱布、曰家机布”,是染制蓝印花布的理想坯布。
另一方面,历史上南通地区还大面积种植蓝靛,为染制印莎布提供了垂手可得的染料,促进了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
据林颖修撰的明嘉靖《通州志》卷一“物产篇”记载,蓝靛作为贡品,岁贡达3500斤。
由此可见,在当时,蓝靛是南通的主要物产之一。
随着棉布生产的发展,棉布成为人民日常的主要衣料。
在农村中,用蓝印花布制作的衣服、被面、帐沿、蚊帐、枕套、包袱布、门帘几乎遍及每家每户,蓝印花布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明清以来,南通地区的石庄、平潮、白蒲、石港、五总、骑岸、二甲、四甲、海门等盛产棉布的集镇,每地都有数十家染坊。
这些染坊多是前店后作坊,规模大小不等。
有的店只加工染布,兼接受印好灰浆的布坯染色;有的专做来料加工,店内备有各种花版以供选择;更有本钱大的,在接受来料加工、染布的同时,也出售蓝印花布成品,品种有小布、包袱布、床单、蚊帐、门帘等,供顾客选购。
这些店铺虽获利不多,但求薄利多销。
另有一种江南称作“秃印作”、南通地区叫徽印花担”的个体经营者,他们专做坯布印花,不加工染色。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技艺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的纺织品,融合了南通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等元素,成为了现代设计师们喜爱的创作灵感来源。
首先,南通蓝印花布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设计师们将传统的蓝印花纹样转化为现代化的服装图案,打破了传统的束缚,赋予了服装更多的时尚元素。
例如,设计师可以将蓝印花的花纹图案运用在连衣裙、衬衣等服装上,使得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其次,南通蓝印花布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了自然与环保的理念。
蓝印花布采用的是天然的植物染料,其染料来源于植物叶子、根茎等,无化学添加剂,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设计师们将蓝印花布的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不仅展示了服装的美感,也传递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珍惜。
此外,南通蓝印花布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还体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蓝印花布的纹样和图案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它的魅力已经超越了国界,走向了世界。
现代设计师们将蓝印花布的元素与其他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服装作品。
例如,将蓝印花布的花纹与西方服装设计的剪裁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服装风格,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综上所述,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它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珍惜,也展示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将会愈发多样化和创新化,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感和惊喜。
南通蓝印蓝白相间的典雅之美
南通蓝印蓝白相间的典雅之美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一归姓者发明。
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後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佈农村集镇。
蓝印花布主要用来製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
蓝印的由来江苏南通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非常适宜棉花种植。
约从14世纪开始,民间的纺织技术已很发达,家家都有木製的纺车和织机,棉布在民间已相当普及,南通地区成了著名的纺织之乡。
关於蓝印花布,传说源自一个小小的失误:一次在晾晒棉布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正巧落在一堆蓼蓝草上,等人们发现时白色的棉布上已经染上一块块的蓝色,整体卻呈现出一份别致淡雅的美。
於是人们经过多次研究,最终发现了用这种草汁染布的方法。
南通地区面海临江,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宜蓼蓝草的生长。
这种就地取材的染布原料,加上自纺自织棉布的便利工艺,使当地染织业迅速发展,並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特产地。
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而印染技艺也由江苏流传和影响到全国。
图案:花版镌刻南通蓝印花布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两种印花製作的方式一样,只是遮盖和印染的部位不同。
首先是挑选坯布,一般都挑选棉质好的上等布料染制蓝印花布,而普通的坯布多染製纯蓝色为主。
蓝印花布的图案要事先刻在花版上。
花版用二至三层牛皮纸订合在一起镂刻而成,刻的时候要求刻刀竖直,力求上下层花形一致。
镂刻的技法会根据图案的大小、表现方式而有所不同。
刻好的花版在正反面刷熟桐油並晾乾,反复两到三次,就可以压平待用了。
这样的花版可以反复使用,一旦破损,还可以通过涂色把图案保留下来做成替版。
花版的纹样类似剪纸,会受到断刀的影响,设计者既要考虑到花版结实耐用,又要顾及到所刻花纹的形象特徵,通常会巧妙大胆而夸张的手法,以意写实,纹样大都粗犷有力,造型富有幻想,很多还保留了原始艺术的痕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文化特征及“现代”精神研究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3-27 09:07:00 ] 作者:何韵潇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文化特征“现代”精神[论文摘要] 南通蓝印花布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制造工艺十分讲究;蓝印花布的最大特征在有意无意间关合浓烈的生命意识;从色思维学本身来看,可以从蓝色具有的情感和心理特征方面寻找原因;南通蓝印花布的内涵在任何历史时代都包含着的那个时代的“现代”精神,使南通蓝印花布历久弥新,成为不朽的工艺品门类。
南通蓝印花布是印染艺术的奇葩,研究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发展、制造工艺与文化特征,对于认识我国的文化传统,促进南通蓝印花布艺术发展并世代承传,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南通素有“崇川福地”之称,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和齐鲁文化在这里撞击融汇,形成了江海平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
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蓝印花布已经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阡陌田畴走向都会城市。
国人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苟子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及染出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过程,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叹。
北魏贾思勰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
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
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菱,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顷止。
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
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
”古代漏浆防染印花历史悠久。
早在北朝就出现了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原称“蜡缬”。
唐代统称“染缬”,包括“绞缬”和“夹缬”。
夹缬工艺是用特定木板缕刻而成,然后把布匹对折夹在两片刻有同样花纹的木板中间,捆扎后注人需要的颜色或者投入染缸中染色,待去掉夹板后,便显出蓝底白花图纹。
夹缬工艺所刻花版费工费时且容易变形,南宋加以改进,用于印染蓝花布,又名为“药斑布”,俗名“浇花布”。
史籍中记载了嘉定及安亭镇的印染情形:“宋嘉定中(1208--1224)有归姓者创为之。
以布抹灰药而染色、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
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
”“药”即染色原料蓝草,“斑”是防染浆剂印后构成的纹样大小斑点,故称“药斑布”。
随着棉纺手工业的发展,“药斑布”简单、粗糙的图形已不能满足民众的审美和生活的需求,民间艺人大胆吸收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不断地丰富药斑布的纹样。
民间蓝印花布的广泛应用,促进“印花担”队伍的迅速发展,他们只印花、括浆,不染色,为农家提供各种形式的花版。
这种“印花担”在江南也称“秃印作”,他们走街串巷走乡串村,担子一头装的黄豆及石灰粉,另一头装有刮印工具和花版,任凭客户挑选花型加工。
清末,南通地区“印花担”队伍还保持着近百人。
农家把刮好浆的坯布送往附近染坊,或自己制作靛蓝染色。
由于蓝印花布需求的不断增长,蓝草种植的普及亦推动制靛业的发展。
南通人多祖祖辈辈以种蓝草、蔬菜为生,每年农历二月种植蓼蓝草,五月份收割头蓝,大暑季节收割。
制蓝方法同历史上记载大致相仿。
就地取材的染布原料,自纺自织的便利工艺,使江海地区染织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特产地。
蓝印花布的工艺由江南传到江北,由苏州及南通传遍江苏,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的主要产地,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畅销并影响到全国各地。
各地民间艺人又结合本地民风民情,创作符合当地审美情趣的蓝印花布纹样,产生出不同风格的各种图案。
由于原料中用了黄豆,湖北称为“豆染布”;蓝印花布工艺上需刻制花版,福建称之为“型染”;东北称蓝印花布为“麻花布”;而在山东等地区,因为江苏是蓝印花布的发源地,至今仍称蓝印花布为“苏印”。
蓝印花布的制造工艺十分讲究,一般有 4道工序:一是纹样设计和花版制作。
先用点、线、面合成纹样,然后用纸合成花版,最后用熟桐油油漆晾干;二是印防染糊与晾干。
把石灰和黄豆粉加水拌合成印花防染浆,漏刮在织物上,完全阴凉干燥,才能开始染色;三是调制染液与土靛浸染。
用蓝草的色素制成染液,在室温下进行多次染色。
一般染色三四次,中色七八次,重色 1O次以上;四是刮浆显花与清洗晾晒。
染色后的蓝印花布经晒干或烘干,用刮刀刮掉防染浆层,然后用流水多次清洗,洗尽浮色。
蓝印花布在有意无意问关合着某种生命文化,其中浓烈的生命意识折射出的文化特征是重要的基础特征。
蓝色与白色,是生命的基本色调。
《尔雅》说:“春为青阳,谓万物生也。
”在我国古代,青色以春天、生命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我国本原哲学体系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阴阳之道与圜天运动旋转、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影响着我国传统的艺术观念,使得生命、生殖成为民间造型艺术中一个恒常的主题。
显然,青色被人们赋予了生命复苏、万物繁衍的象征意义而成为了一种主观理性的认识。
另外,多年来,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对于色彩的限制使青色成为平民阶层的象征,而这种平民化的特质正是蓝印花布在民间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青色在我国传统文学和古典神话中的形象也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如神话中的青鸟所蕴涵的美好意义以及它具有平民特质的仆役身份,给青色也赋予了同样的含义。
古代蓝印花布民间艺人们,随手把自然界蓝天、白云的蓝、白二色选择到蓝印花布上,看是无意识的,却充分反映出东方人本有的淳朴、和谐的审美理念。
王维《终南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云”、《送邢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杜甫《绝句》中“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对色彩的描绘都显示出我国对于蓝白配色的审美体验由来已久。
而且,白底蓝花和蓝地白花的印花布所体现出来的对比与统一之美,正反映了我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周易》阴阳观中所强调的和谐的、共生互补的阳刚与阴柔之美。
白色使人们联想到白云、白雪,象征纯洁、光明、神圣,具有明快、朴素、清洁和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特征;蓝色使人们联想到大海、蓝天,象征宁静、宽厚、深遂,具有清纯、稳重、智慧和无限包容力的特征。
有专家称,民间艺术,是身边的艺术、寻常的艺术。
……民间蓝印花布色彩的情感表达,正是通过蓝白二色的巧妙组合来实现的。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在纹样设计上,遴选生命里的蓬勃要素,吸收了苏州蓝印花布纹样的精髓,并融合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创作手法和优秀图形,使南通民间蓝印花布的纹样造型越来越丰富,品种越来越多。
其画面内容和形式巧妙结合,粗而不呆板,多而不繁琐,让老百姓观之悦目、听之悦耳。
这些纹样大都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如:“和合二仙”、“龙凤呈祥”、“凤戏牡丹”、“狮子戏球”、“麒麟送子”、“连年有余”、“富贵满堂”、“平升三级”、“五福捧寿”、“喜上眉梢”等在简单的蓝白两色中,充分表现出喜庆、和睦、富贵、团圆等变化迥异的风姿风韵,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艺术造型,给人以蓝白之美的享受。
民间蓝印花布可谓是中华民族工艺史上的瑰宝。
是人们对于生命关注的美好诠释。
南通蓝印花布与元代青花瓷器反映的生命意识殊途同归。
元代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青花为瓷器釉彩名,是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
据说,在北方有一座林木茂密的名叫额儿古涅昆的山,山上有一个山洞。
某天,一只青色的狼,从这个山洞里走出来。
后来这只狼碰到了一只作为它未来的伴侣的白鹿,双双跑到了后来的蒙古国土。
据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说,这只狼和这只鹿从贝加尔湖来到斡难河之源——不儿罕山(圣山),即今之肯特山脉定居下来。
蓝色和白色与蒙古族人的衍生发展息息相关,色彩便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生命意义,并在瓷器载体上以青花品种形象地存续下来。
由于天狼眼睛的颜色,蒙古人自此开始了对蓝色的崇拜,阿尔丁夫草原旅游的时节,常常会听到一首歌曲——《蓝色的蒙古高原》。
达延汗把重新统一起来的蒙古称为蓝色蒙古,与中原汉族政权宣扬的“天命思想”无出二致。
大概由于白鹿的缘故,蒙古族也崇拜和信奉白色,敬仰可谓无所不在。
蒙古族的节日惯例,把农历八月后的第一个月当作岁首之月,蒙语泽音为“查干萨日”,因为在这个时期牲畜奶是旺季,人们在这个月食用奶食也最多,因而也日“奶月”或“奶酪月”。
蒙古民族传统的生活习尚和信仰习俗,还把白色与节日、祭祀、庆典等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其他民族所少见。
“白节”(春节)习俗在马可波罗的《行纪》中可找到根据:“其新年于阳历二月,……举行节庆,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
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鞭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
祭祀活动也崇尚白色。
《十福经 ·白史》中说,“成吉思汗系母马九十九匹,洒圣乳而祭祀”。
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月二十一日,恰好八十一天。
也就在这一天,要用八十一匹纯白色马之乳向上苍祭祀而拉开查干苏鲁克(吉祥畜群)祭祀的序幕。
在元代极富生命意识的青花瓷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蒙古民族的骄傲,绝不是偶然的。
在生命意义里,人们可以进一步领略那蓝蓝的天空与袅袅的白云,青青的草原与绵绵的羊群。
有人更点出蓝白的奥秘:蓝色其实是大海的颜色,那是水的本质;白色其实是云朵的色彩,那是空气的符号。
水和空气,正是整个人类生命存续的两个基本元素。
娄家骏、黄杨在《蓝印花布艺术的色彩思维哲学透视》一文中,从色思维学本身提出其思维特征。
蓝色即青色,是古代五行哲学中与木、火、金、土、水的“木”相对应的正色之一,也是现代三原色中的原色之一。
无论作为正色或原色,蓝都是其中唯一的——冷色 (在光色三原色中,绿也属蓝或青的范畴,故称唯一的冷色),有冷或冷静的感觉。
蓝印花布的靛蓝,在色彩学上大体属标准蓝,尽管是相对的。
这是色彩常识或美术家的共识。
色彩是可视可感的具体美感形式。
古人选择靛蓝为蓝印花布的本色,除了靛蓝草在古代很早就普遍种植为其提供了物质条件外,更根本的原因是——美感原因。
以往的蓝印花布研究,大多重视物质条件和图案方面,但是从纯粹的色彩的角度作深入分析研究的很少。
蓝印花布主要的感性审美特征在靛蓝,美在靛蓝,但人们在研究时却不抓住主要特征。
这在我们看来是“主次不分”,从审美上说即“本末倒置”。
他们认为,蓝印花布美在蓝色和蓝花,“靛蓝美是其“第一义”,而图案美在其次,至于其“物质性的材质美”,在审美逻辑上也在其次。
他们认为,青蓝色之于人的需要的必然性、无条件性(视觉不正常者除外,但这样的情况很少),还可以从蓝色具有的情感和心理特征方面找原因。
如蓝色的情感或象征意蕴(或意象、隐喻、暗示、启示 );蓝色的象征义与人与蓝色的物理光学特性的关系具有相关性,但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人的感性生活因素。
蓝色的象征义(或“语义”)与人的审美取向的某些普遍性有同构关系,其一般是冷静、沉稳反身(后退)、含蓄、隐秀、阴柔、悲剧、自然(蓝色是大自然的环境色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