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南通非遗体验馆创业计划书

南通非遗体验馆创业计划书

南通非遗体验馆创业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文化产业的逐渐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南通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目前,南通的非遗项目虽然丰富,但在传承和推广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打算开设一家南通非遗体验馆,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项目概述南通非遗体验馆是一家以展示、体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非遗文化机构。

我们将在该体验馆内展示南通各类非遗项目,如南通剪纸、金山稻花香等,并提供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

此外,我们还将开办非遗培训班,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推动南通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随着人们文化消费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非遗文化产生兴趣。

开设非遗体验馆,能够吸引各类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家庭游客。

2.竞争分析:目前,南通并没有类似的非遗体验馆,竞争较小。

但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竞争可能会逐渐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运营模式1.展示:南通非遗体验馆将展示南通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游客介绍非遗的历史和特点。

2.体验:除了展示,体验也是非遗体验馆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开设各类非遗体验活动,如剪纸制作、稻花香制作等。

3.培训:为了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我们将开设非遗培训班,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五、市场推广1.网络推广:通过建立网站、开展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提升知名度。

2.合作推广:与旅行社、学校等机构合作,推出联合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3.口碑推广: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体验,留住游客,并让他们成为体验馆的忠实粉丝。

六、财务规划1.投资规模:我们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南通非遗体验馆,其中包括场地租金、装修费用、展品采购等。

2.盈利模式:主要盈利来源包括门票销售、体验活动收费、培训课程收费等。

3.收支平衡:根据市场分析和运营模式,预计前两年可能亏损,但第三年开始有望实现盈利。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通政发〔2017〕49号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通政发〔2017〕49号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通政发〔2017〕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确定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9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6项),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南通市人民政府2017年8月14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9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传统舞蹈九狮图海安县2传统舞蹈大凳舞海安县3传统舞蹈河蚌舞海安县4传统技艺陡锅米榍饼制作技艺海安县5传统技艺如皋酱油酿造技艺如皋市6传统技艺白蒲姜丝肉制作技艺如皋市7传统医药陈氏骨伤疗法如皋市8传统美术青石雕刻如东县9民俗哭九千七如东县10传统技艺石港窨糕制作技艺通州区11传统技艺平潮红糖京枣制作技艺通州区12传统技艺南通薄荷油提炼技艺港闸区13传统技艺南通艾蓝染色技艺港闸区14传统技艺古旧家具修复技艺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15传统技艺鸟笼制作技艺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16传统美术掐丝珐琅画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17传统技艺南通“八碗八”制作技艺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18传统技艺锔瓷技艺南通市秀上锔瓷艺术馆19传统医药肿溃灵膏制作技艺南通市朱斌中医烧伤诊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6项)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传统戏剧童子戏如皋市2传统美术南通灯彩(如皋灯彩)如皋市3传统技艺南通棕编如皋市4传统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哨口制作技艺)如东县5传统美术红木雕刻(南通红木小件制作技艺)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6传统美术红木雕刻(丝翎檀雕)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结束——。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南通市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展现了南通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对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南通市也有着悠久的剪纸传统。

南通的剪纸艺术以百花齐放、飞禽走兽为题材,形象逼真,色彩明快,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有些老艺人的作品还能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二、皮影戏南通市的皮影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皮影戏的制作技艺和表演形式在南通地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

南通的皮影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许多观众。

三、民间音乐南通市的民间音乐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评弹、评话、评书等。

这些传统曲艺形式不仅在南通市广为流传,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通的曲艺大师们凭借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数的艺术享受。

四、年画南通市的年画源远流长,绘画技艺成熟,内容充实多彩。

南通的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五、篆刻艺术南通市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的篆刻艺术家们凭借着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对于刻字技艺的掌握,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篆刻作品,成为了当地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南通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展现了南通市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努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之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称道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例如布艺、木偶戏、绣花等,每一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拉动南通市的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南通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开发意识差、开发模式落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

根据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备的旅游开发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六大开发模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价值study on tourism exploitation mode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nantongliang sheng-rong fang su-rong(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07, china)【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 kind of high grade human tourism resources,tourism exploitation is a important method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and a important way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in nantong. the tourism exploi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t the initial stage in nantong and has many problems,such as the exploitation consciousness difference,the exploitation model backwardn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excavation insufficient, the talented personlacks, and so on.according to the the realitie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nantong ,this article makes six tourism exploitation models.【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exploitation model; tourism value江苏南通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临黄海,南倚长江,气候温宜,山青水秀,物阜民丰,素有“崇川福地”之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传承与保护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传承与保护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传承与保护作者:杨静来源:《金田》2014年第07期摘要: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经过岁月的淘洗,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本文不要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蓝印花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它依附于分体的人、群体或者特定的场所存在,是一种“活态”的文化。

蓝印花布的记忆就是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技艺之一。

南通作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较完好的保存了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南通蓝印花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图案艺术性强,是中国蓝印花布的典型代表,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中国民间蓝印花布的现状蓝印花布作为人们生活用品与南通的农耕文明相伴做过了数百年的灿烂历史。

中国种植棉花历史悠久,随着棉花种植的普及和纺织业的革新,而蓝印花布又与印染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简单,它用纸板代替传统的木板刻画出丰富的吉祥图案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这种简便的制作工艺,就适应了民间染织业的蓬勃发展。

在民间蓝印花布的用途主要是被广泛使用在蓝印花布的被面、包袱、头巾、门帘、围裙等等的家庭纺织中。

在近代,随着外来的“洋布”传入中国市场和国外的染料的进入,而且价格也在逐渐的下降。

这样人们的眼光就会被鲜艳的“洋布”所吸引,而被人们认为色调单一的、粗俗的蓝印花布就逐渐的被人们所淘汰。

而后,民间的艺人们为了生存把蓝印花布的模板进行改版,进行五彩印刷才逐渐的重新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江南的南通忧郁经济基础灯方面的原因,蓝印花布的作坊一直延续到见过以后,传统的染色工艺由于作坊的存在得以延续下来。

由于蓝印花布有着优质的棉布、独特的工艺、鲜明和谐的蓝白之美逐渐吸引了许多的国外的商客的目光。

南通僮子戏保护与开发研究

南通僮子戏保护与开发研究

南通僮子戏保护与开发研究2014年5月本科毕业论文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序言 (1)一、南通僮子戏的概况 (2)(一)僮子戏的简介 (2)(二)僮子戏的发展进程 (3)(三)僮子戏的艺术特征 (5)二、僮子戏的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7)(一)现状 (8)(二)问题原因分析 (9)三、僮子戏的保护与开发 (10)(一)保护对策 (10)(二)开发 (11)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6)南通僮子戏保护与开发研究摘要:南通僮子戏是南通地区古老的剧种,始于唐代,是以驱邪、免灾、祈福为目的的祭祀仪式戏曲,与巫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僮子戏被江苏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地位。

以有着悠久历史的僮子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僮子戏的调查走访,分析了目前僮子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城市现代化的冲击,人才、优秀剧本的缺乏,资金不足、无力创新等。

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提高人们非物质化文化保护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专业人才,扩大观众群,注重僮子戏的创新与普及等等,使僮子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僮子戏;保护;开发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ngzi DramaNantongAbstract:Nantong TongZi drama is one of the oldest operas in nantong, it began in the tang dynasty, TongZi drama is the exorcism, escape, praying for the purpose of sacrifice ritual drama, and it ha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witchcraft. It was listed in nantong and jiangsu province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ist. TongZi drama has an important value and position.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TongZi drama, it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lad play and Problem:The impac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the lack of talents, excellent screenplay, insufficient funds, weak innovation, etc.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do the following steps: Raise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 dematerialize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raining professionals, expanding public group, focusing on innov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ongZi drama, etc.Enable TongZi drama to get a better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Key words:tongzi play, protection,development序言僮子戏主要在南通、如皋、如东一带比较流行。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南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非艺术形式,它们不仅承载了南通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南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的分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在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对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展开研究。

一、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南通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南通拥有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形式,如曲艺、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南通地区广泛流传,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项目种类繁多。

曲艺、传统戏曲、民间舞蹈等属于艺术类项目,而民间手工艺、传统饮食文化、节庆习俗等则属于非艺术类项目。

这些项目既有各自的独特魅力,也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南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艺术类与非艺术类的分类问题1. 艺术类的定义和特点艺术类项目是指以艺术形式为主要表现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在表现形式上更注重审美效果和艺术表达,往往需要技艺高超和长期的传承培养。

比如曲艺是以唱、念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舞蹈则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艺术类项目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魅力,往往更容易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艺术类项目也更容易受到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扶持和保护,以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非艺术类项目是指以民俗、民间习俗、手工技艺等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在表现形式上更注重实用功能和传统文化的延续,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传统饮食文化是指南通当地独特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俗,其传承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通人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非艺术类项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南通历史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见证。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其保护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其保护

传统扎染技艺的传承
01
02
03
家族传承
南通扎染技艺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 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保留 了最原始的扎染方法。
师徒传承
南通地区的扎染大师收徒 传艺,将这一传统技艺传 授给年轻一代。
社区传承
南通地区定期举办扎染技 艺培训班和讲座,让更多 的人了解和学习南通扎染 技艺。
扎染技艺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增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扎染技艺保护的政策支 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提供政策优 惠等措施。
培养传承人才
通过建立学校、培训班等方式,培养 更多的扎染技艺传承人才,确保技艺 得以传承。
推动创新发展
鼓励扎染技艺传承者进行创新,将传 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适应市 场需求的变化。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及 其保护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扎染技艺的起源与发展 •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的传承与演变 •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保护的问题与挑战 • 当代南通扎染技艺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南通扎染技艺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具有深厚的历 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南通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素有“ 扎染之乡”的美誉。南通扎染技艺起源于秦汉时期,经过数 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03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扎染技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高公众对技
艺传承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推动扎染技艺走进校园、社区等公共场所
开展校园普及教育
在中小学和高校开设南通扎染技 艺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这一传统技艺,培养其对传统文
化的热爱和尊重。
开展社区普及活动
组织扎染技艺传承人走进社区, 向公众展示扎染技艺的制作过程 和成品,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这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南通市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的刺绣、扎染、蓝印花布、色织土布、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非遗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5月26日,“五月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大奖赛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一批列入国家和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在该校艺术展厅集中展出。

其中,丝毯、缂丝、扎染、刺绣、蓝印花布、丝绸剪贴等传统纺织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南通蓝印花布是全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工艺保存完善,技术水平高超,社会影响范围甚广。

南通有手纺手织布十分著名,又有江海平原盛产蓝草,故许多农户备有“小青缸”,自我染布备用。

南通蓝衣花布以青白著称,近代以通州二甲保留较好。

它以花纹精美,又富有民俗文化内容名扬四方。

由于众多蓝衣花布艺人不断创新,现代蓝衣花布更加精美,制成的旅游工艺品设计巧妙,制作工艺精细,包装也十分精美,故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缂丝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特种工艺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南通缂丝的出现也有千年历史,比苏州缂丝还要早几百年。

缂丝的经典工艺就是通经断纬,实质上就是在经面上用各种色块进行有机的填补,并用几种特殊技法如戗、搭梭等把各种色块链接起来,形成一副完美的作品,缂丝融丝织工艺技巧于一身,荣称“织中之圣”。

南通是亚洲著名的扎染之乡,其扎染工艺丰富精彩为世人羡慕。

其防染色结扎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有钩针结扎、手缝结扎、手捏结扎和机械结扎等不同工艺。

染色方法亦各有巧妙,有冷染、热染、吊染等多种技法。

故扎染制成品上图花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

特别富有诗意。

其色彩斑斓多姿的艳丽图纹,最适宜女子制作高档时装礼服、旅游工艺品和家庭装饰用品。

扎染染色的燃料选择很广,其中还有高档产品不用化学染料的染色。

它单独使用传统的草木和天然矿物质制成燃料,它染色既鲜艳又环保,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产品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最受欢迎。

凤鸣于天

凤鸣于天

凤鸣于天摘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南通板鹞风筝,有着优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尤为称道的是其独有的音响效果。

本着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本文着重论述了板鹞风筝的艺术特点及相关应用,并对其开发利用及创新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南通;板鹞风筝;艺术特点;开发利用;创新探索中图分类号:g8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48-02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季节。

每当风和日丽,就会有各种形状的风筝在蓝天下飞舞。

如果你有幸见到一种造型独特且伴有哨音长鸣于空的风筝,那必定会加倍瞩目。

因为那正是本文试图加以探究的承继着中国民俗文化传统特色的南通哨口板鹞风筝。

风筝源于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素有“南鹞北鸢”两大流派。

北鸢是指北方的风筝,以京津、潍坊风筝为代表,以造型取胜;南鹞是指南方的板式风筝,其中即以南通的板鹞风筝最为有名。

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源于北宋年间,因其造型如一平板而得名。

又因其有独特的哨口设计,“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抑扬”,真正传承了古人所说的“以丝竹为弦,风吹有声,如筝鸣响,故名风筝”的艺术特色。

曾在2007年法国马赛举办的第18届“东方之门”风筝国际邀请赛中获奖,有“空中交响乐”的美誉。

一、南通板鹞风筝的艺术特征(一)南通板鹞的独特造型我国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

按结构和形状可分为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板式风筝、串式风筝、立体风筝等,其中动物题材最为普遍。

如:龙风筝、凤风筝、燕子风筝、蝴蝶风筝、十二生肖风筝等等,以北鸢中的北京沙燕最为著名。

而南通板鹞风筝与众不同:南通板鹞硕大无比,平整如板,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等,以六角板鹞居多。

即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叠加而成为一个基本单元,以六角形为基础,((图1)通过组合变化,串连成星式,最常见的有七连星、(二、三、二式排列)(图2)九连星、十九连星等,还有圆形这种比较少见的变异形式。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南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与其他旅游产品整合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传承与保护1、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众多。

2008年,南通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8项)。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性突出,品位较高。

在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海门山歌等5大类11个项目于2007年3月(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鹞风筝、蓝印花布、仿真绣、童子戏、海门山歌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意义2,1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方式遗产利用可以持续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单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部分陈列在博物馆供人欣赏也只能让人们看到其毫无生气的躯壳,并不能感受到其内在精神。

合理、适度的旅游开发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得到延续,并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在旅游景点由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定期定时举行民俗风情表演、歌舞演艺活动,把民间文化、手工工艺移植到景区,既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又保护和传承了民间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表演吸引游客,在全国各地旅游景区已不再鲜见,特别是随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各地发展“非遗游”的热情空前高涨,“非遗游”风生水起,游客可以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欣赏当地最具特色的民间技艺与民俗,获得地理风光和历史人文的双重享受。

南通“非遗”王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南通“非遗”王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南通“非遗”王家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2014年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拳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调查了其保护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传承对策:加大宣传与政府扶持,传承形式多元化,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以期促进王家拳在南通的更好发展。

标签:“非遗”;王家拳1 前言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成为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利刃[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冷兵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由于缺乏实战性,其对抗实用价值逐渐减退,取而代之的是观赏与健身价值。

且长期以来师徒传承的模式,导致虽然拳种名目众多,传人却越来越少,闻名遐迩的太极拳也是由于健身价值突出改编成简易版才流传开来。

在南通的古镇石港,自清朝初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动作短小精悍,变化多样,以柔克刚的内家拳种----王家拳,它是由南通人王越群集各派技击之精华,触类旁通,创造出来的。

师徒相传,已近九代,成为了南通武术的一张名片。

尤其1986年王家拳获评全国稀有拳种金奖。

这一殊荣更是对王家拳的肯定与褒奖,然而近30年的发展,这一传统武术并没有能够逃避无人传承的尴尬,为摆脱无人可传的境地,王家拳被列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希冀通过此种方式重新得以发扬光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南通石港王家拳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3 结果与分析3.1对王家拳武术传统文化的保护3.1.1王家拳研究会的成立2016年,王家拳的第八代传人胥兆亮,对这一传统武术后继无人的现状深感忧虑,于是联合了王家拳的弟子们在民间成立了通州太极元功王家拳研究会。

对太极元功王家拳进行了拳谱修理与汇编,将传承人的武术动作制作成影像资料。

保护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就是保证传统武术拳种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非遗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作为遗产的不可复制,相较于“物质”类的非遗,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脆弱,如今的嫡传弟子,都已进入老年,这样的“体力活”对他们来讲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试论非遗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的应用——以南通板鹞风筝为例

试论非遗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的应用——以南通板鹞风筝为例

试论非遗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的应用——以南通板鹞风筝为

姚申丽;赵慧宁
【期刊名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卷),期】2024(8)11
【摘要】该文从南通板鹞风筝的传承现状入手,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南通的风筝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受到冲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南通板鹞文化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近年来,人们对文创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创市场越来越繁荣。

本着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该文着重论述了南通板鹞风筝的艺术特点与文创产品之间的关联,从板鹞自身文化内涵、纹样图案寓意、风筝放飞活动等方面,挖掘其深层价值,试图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引入非遗文化元素,推动大众与传统手工艺品之间产生更加积极和具体的联系,进而推动非遗文化传承。

【总页数】4页(P78-81)
【作者】姚申丽;赵慧宁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南通“非遗故事”文创产品设计为例
2.南通板鹞风筝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3.南通板鹞风筝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日用陶瓷设计为例
4.南通板鹞风筝非遗数字化传承路径探究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南通板鹞风筝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媒体时代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数字媒体时代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数字媒体时代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媒体时代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随着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

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南通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涵盖了戏曲、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歌舞以及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传,这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数字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数字媒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关注。

通过数字媒体的力量,优秀的戏曲、传统手工艺、民歌舞等文化元素可以穿越时空,传递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其次,数字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借助摄影、摄像等技术,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确保其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

通过数字媒体的存档和传播,即使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逐渐失传,也可以通过数字媒体的力量重新生机。

此外,数字媒体还能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数字媒体,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更富有创意和艺术感的作品。

比如,戏曲演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舞台上表演更为生动的场景,吸引更多的观众。

传统手工艺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吸引更多的顾客。

当然,数字媒体时代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过载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数字媒体时代,我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如何选择和筛选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其次,数字鸿沟使得一些老年人或者是偏远地区的人们无法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的优势,这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在数字媒体时代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南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蓝白之梦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计划方案

蓝白之梦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计划方案

蓝白之梦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计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南通是中国著名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为了挖掘和保护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促进南通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蓝白之梦,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计划方案》以有效推进该项目的推广和传承。

二、项目目标1.传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通过培训、工作坊等形式,传授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和工艺知识,增强传统工艺的传承力度。

2.创新蓝印花布产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推出创新的蓝印花布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

3.打造品牌形象:建立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在文化产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4.增加就业机会:通过蓝印花布项目的开展,为当地民众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1.传承印染技艺(1)建立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基地,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环境。

(2)邀请有经验的传统工艺师傅担任导师,传授技艺和工艺知识。

(3)组织学员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创新产品开发(1)成立蓝印花布设计团队,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推出具有创新设计和高品质的产品。

3.推广和宣传(1)举办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展览活动,展示技艺的独特魅力。

(2)与旅游、文化机构合作,将蓝印花布项目纳入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体验。

(3)建立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进行线上推广和销售。

4.建立品牌形象(1)制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品牌标识和标准,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可信度。

(2)参加各类展会和活动,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3)与其他文化机构、品牌进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就业机会享有(1)扶持当地有意从事蓝印花布项目的人员,提供资金支持、培训和创业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的开发与保护摘要:笔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南通风筝文化及其生生不息的原因,论述了南通风筝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必须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有规划的建立一些风筝放飞区域;加强对艺人的保护,注重对年青艺人的培养;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整合产业资源,尽早形成产业规模;更多的承办全国、国际风筝大赛的建议。

促使南通风筝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风筝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

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汉代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

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体育性也逐渐成为了风筝的本质特性之一。

风筝文化源于民间,风筝文化根在民间,是一种典型的“民俗体育文化”。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鹞北鸢”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哨口板鹞是“南鹞”的代表,她起源于北宋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

2004年7月,按照文化部“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南通市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南通板鹞风筝被列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和2008年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又分别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南通风筝文化丰富1.1 独具特色的外层物质文化文化的最外层是物质层,是指经过人类作用的第二自然物,是在自然物上打上的人类意志和活动的印记。

南通风筝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其在物质层面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1.1.1 个头大南通风筝俗称“板鹞”,板鹞硕大无比、平整如板,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

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

1.1.2 声音响在品种纷繁的南通风筝中,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最具特色,为全国绝无仅有,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

据说哨口有30多种型号。

“板鹞”鹞面装有数十乃至数百只大小不一的哨口,通常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

放飞时,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有如机群掠空,震耳欲聋、又似江海怒涛,汹涌澎湃。

1.1.3 鹞面美板鹞外形古朴,绘画精细,南通的造型风筝,融灯彩、绘画、风筝于一体,与北派风筝相比,更显精巧工细,灵活美观。

鹞面常用绸布缝制,上多绘有昭君出塞,木兰从军,天女散花等工笔人物画,有的还相应的配有与画面相配的诗句。

1.1.4 工艺繁哨口板鹞可融雕、扎、书、画、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工艺精湛,不仅是极有观赏与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板鹞的扎制工艺要求颇高,首先选择质地坚实,弹性好的江南笔竹或本地上乘老竹,粗细长短随风筝大小而定,用文火烤直,砂纸打光,罩以清漆,以防虫蛀。

选择晴天干燥之日扎制,以便扎绳收紧。

扎时做到上下左右对称均匀,轻重一致,尢其是左右两根边骨的精细和弹性必须分毫不差,以保证板鹞在强风中的平衡,板鹞骨架扎好后,用事先按其尺寸绘绣好的绢布缝合,再用去其弹性的蜡线或细绳作引线,引线五至十二根上下迎角适当,左右对称,长短与风筝大小相宜。

板鹞的两条尾子又称尾档,长度约为板鹞高度的十五倍左右,重量为装配哨口后全重的十分之七,通常用加工后质地松柔的蒲草或稻草正反搓成上粗下细,左右均匀一致的草绳制作。

尾档可分飘于板鹞下方两侧,互不缠绕,快速放线风筝后飘时,轻柔而有浮力的尾档,在空中飘舞犹如惊蛇闪动。

1.2 较为完善的中层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文化的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精神文化决定了制度文化的产生与性质;制度文化为精神文化的扩展与升华提供了体制和法规层次上的保障。

南通风筝的保存与发展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为了保护南通风筝,形成了从政府到民间自上而下的系统的组织结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对南通风筝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南通市风筝协会,各县镇也分别建有风筝协会,如刘桥风筝协会下设十个分会,300名会员正常活动,成为凝聚人心,构筑和谐的平台,固定每年三月初一为风筝节,而且承担了主办通州市首届风筝节的任务,为繁荣经济发挥了作用。

在民间还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如他们在风筝俱乐部,如闸西乡白龙庙村的陆宝如,自办的家庭风筝博物馆,近20只不同时代鹞子展示。

并以这个载体成立了精英风筝俱乐部,定期活动,交流放飞技术,外出参赛,成为友谊的团体。

1.3 历史悠久的内层精神文化南通风筝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不衰,而且越来越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其根源就在于她特有的内层精神文化。

南通是一块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漫长的农耕文化积淀成南通风筝文化的独特风格,蕴藏着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蕴。

团结协作、志在高远、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人天和谐是南通风筝文化的精髓。

风筝精神主要表现为:文化力,即驱动力:逆风而上,敢于拼搏;聚合力:集体制作(扎、画、雕、糊)多人放飞讲协调;亲和力: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前,南通放鹞子是件村民中的大事,她不仅是一种民间的娱乐活动,更重的是人们通过这一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放飞时要由一个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老手作“头把手”,带着十几个人拉绳,还有一组人扶着风筝放飞,叫“丢”。

风筝如一飞冲天,则人们欢声雷动,认为这预示着一年的丰收,万事如意!他们认为风筝上的哨鸣可以震天地,震慑妖魔。

放飞春天,这是第一习俗。

清明节前后,放鹞子为最盛期,无论大人小孩,到空旷的田野中放鹞子,炼身心,寄托好运;在落后的农村体育环境下,放鹞子成为农民娱悦身心的主要习惯之一;几户拼份子扎大鹞子放放,成了凝聚一个地方人气的习俗。

每个集居的圩塘、每个不同的庄园放鹞子成为团聚那里的人际的一个载体。

放风筝也是家富的象征。

即使几家穷人,也凑合份,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互助放风筝。

家庭和睦是放鹞子活动的家庭基础。

有的家庭家中人常把家里的鹞子如何是好作为自豪夸耀的语料。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健身、健心价值已逐步上升为南通风筝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

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

放风筝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放飞的过程中需要奔跑、牵拉等运动,这些运动有益于强健人们的体魄,增进健康。

放飞风筝通常需要多人的团结合作,讲究齐心协力,人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增进友谊,有利于社会和谐。

2 南通风筝得以生生不息的原因剖析南通风筝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衰,是与其地域环境、经济基础、生活理念、生活习俗,有效保护等“因子”分不开的。

2.1 独特的地理位置南通位于黄海之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地势比较低平,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黄淮平原。

南通地处中纬度地带,滨江临海,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从风的原理看,江海平原的风属于海风,濒临江海的风量,年平均风速2.8~3.2m/s,风速、风力相对匀称,对风筝上天后平衡性、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开放的海洋地理环境使人们产生了外向、好动的性格。

他们有独立不羁的人格、开拓精神和变易观念。

这种充满自由、竞争精神的文化个性,鼓励人们参与各种户外活动,放风筝这种户外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2.2 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空间越来越小,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理念与健康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活动来扩展交际空间,回归自然,放松劳累的身心。

放风筝可以使人们走向户外,亲近自然,愉悦身心,使劳累的身心得到放松,满足了现代人健康的追求。

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从农村乡间到城市绿地,男女老幼都放风筝。

过去,只是春季放飞,现在春夏秋冬,不管东西南北风,有风就放。

2.3 追根溯源,走进博物馆为了保护、传播和发展南通的风筝文化,南通建立了风筝博物馆。

南通风筝博物馆栩栩如生的再现了风筝的起源、历史传说,记载了文化名人寄托情结的美丽诗句;有以风筝升空原理为启迪的32项国内外科学发明,有强身健体的中医传说等等;更有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这里收藏了古今中外100余件风筝精品,并以南通特色——哨口板鹞为主。

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绘画、雕刻、扎、糊、绷技艺相融合的静态美,还可以欣赏到或浑厚、或清脆、或婉转等风筝升空时发出的美妙哨音及风筝升空后龙飞凤舞、多姿多彩的动态美。

在此您可感悟到漫长农耕文化积淀成的南通风筝文化的独特风格、蕴涵着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蕴,以及团队协作、志在高远、勇于拼搏、人天和谐的风筝文化。

2.4 从娃娃抓起,走进校园孩子是文化的传承人,学校是传承文化的最为重要的基地。

使风筝走进学校,从娃娃抓起,是南通风筝保护与传承的又一有力举措。

南通市教育局与南通电视台、江海晚报及风筝博物馆合作组织开展“弘扬南通风筝文化”的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开展风筝文化教学活动、组织开展风筝绘画比赛、组织开展风筝征文比赛、组织开展作品展览和放飞活动。

充分发挥南通风筝文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进一步了解南通文化,塑造爱家乡、爱祖国的精神风貌,激发建设南通、建设祖国的热情。

同时,通过风筝的制作放飞,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领悟逆风而上勇于拼搏的风筝精神,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南通市二中体育组把风筝制作放飞引进教学,探索教学方法,在市中学系统上了公开教学课,培养学生劳技本领,开启智力,集体放飞,陶冶情操均取得良好效果。

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学生风筝赛上荣获几个一等奖。

南通大学师院数学系学生会,通过风筝文化节,举办大型风筝展,风筝知识讲座、风筝制作大赛、风筝节征文、集体放飞风筝、我与我追逐的梦等系列活动,对学生传承民族文化、激励自强精神,勤奋努力,立志成才。

2.5 合理开发,勇于创新进行开发性的保护是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模式。

南通风筝因其制作工艺复杂,造型独特,外观漂亮,集收藏性、体育性、艺术性、装饰性、礼品性、广告性与一身。

对其加以开发,不仅可以进一步使南通风筝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这对于风筝文化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

正缘于此,南通在刘桥、平潮、港闸一带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专业户,葫芦的种植户,画鹞的专业户。

一批退休职工,尤其是木工、木模工成了雕“葫隆”的骨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