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学者治学思想差异对我国元教育研究发展的影响_从_布雷岑卡_的学术思想说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桂生认为,元教育学是以已有的教育学陈述体系为分 析对象, 实际上是按照分析———认识论的标准与规则,撇开 教育陈述的历史内容,而只关注教育学陈述的形式化分析, 即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 他提出要区分 “教育理论”、“关于教 育的理论”、“元教育理论”等三种与教育有关的理论,并用一个形 象的比喻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说:“如果把教育理论比作
作中,布雷岑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元教育理论。他认为: “所有的教育理论教育学本身都可以成为描述、批判和规范 探讨的对象。也就是说存在着教育理论的认识论,或者简而 言之为教育的元理论。它是 ‘教育学’知识的一种分析、批判 , 或者说认识论 - 的哲学。”(.) 布雷岑卡的元教育理论大致包 括两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关于教育学基本概念的语言分析、逻 辑分析、经验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二是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及 教育理论的基本分类或者说教育知识的基本成分的分析。(/)
郭元祥认为:元教育是一种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学 科,教育学自身以及教育学的研究状态为研究对象。因此,它 注重对教育学的历史与逻辑的形式化进行研究,通过诉诸语 言来分析、检验和判断教育学尤其是存在着的各种教育学的 合理性、正当性和有效性,研究教育学理论的目的不是直接 为了重建教育学体系,而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种元教育观。 他还进一步把元教育学的研究框架归结为下面几个方面:! 教育学理论的对象论,研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理 论的范畴论,研究教育学理论的范畴演化史、范畴类型和层 次、范畴及其体系,以及范畴逻辑;#教育理论的解释论,研 究教育理论的解释原则、方式, 阐述解释结果,最终达到指 导实践的目的;$教育理论的性质论、动力论、实践论,回答 教育学究竟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教育理论和实践应 具有何种关系等问题;%教育学理论的覆盖面问题、方法论 问题等等。&)’
的。
关键词:元教育;布雷岑卡 ;分析教育哲学;中西学者;治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0/$
文献标识码:1
文章编号:’$$# 2 !/$+ , #$$% - $# 2 $$!" 2 $.
一、“布雷岑卡”的元教育理论 谈起元教育,“布雷岑卡”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名字。正是 这位德国的教育学家,不仅首次提出了 “元教育理论”,而且, 在世界上众多的有关元教育的研究成果中,布雷岑卡的元教 育理论是迄今为止唯一以体系状态呈现的“元教育学”。 “布雷岑卡”元教育理论的源起,可上溯到 #$ 世纪 %$ 年 代。当时,在分析哲学的影响下,分析教育哲学在英美国家兴 起。分析哲学为世界学术界提供了清理学术体系的这样一种 范式, 即分析语言、清理概念、梳理逻辑、理清体系。这一范 式强调逻辑分析、语言分析,认为从逻辑、语言层面开展对学 科的分析与批判是最为根本的方法与手段。因此,逻辑分析、 语言分析被视为“元理论”的基本手段。”(’) 分析教育哲学作 为一种将分析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语义分析方法用于教 育领域而形成的教育哲学思潮, 与以往的教育哲学思潮不 同,分析教育学家们认为教育哲学不是一个知识体系,而是 一种 “清思”活动,主张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以往的教育理 论,特别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命题以及问题进行逻辑和 语言的分析、澄清,从而消除教育领域内漫无止境的概念之 争、学说之争,使教育研究活动更富有成效。分析教育哲学并 不急于去构建新体系,而是致力于清理,甚至不惜怀疑和否 定自身, 使教育理论的合理性、有效性,甚至其生存问题, 第一次以强刺激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从而激发了人们对 教育理论整体反思的责任和兴趣。分析教育哲学专注于教育 理论的形式分析和批判,这已不同于原有的教育理论研究而 具有“元”的性质,因而也被人们称之为“元教育哲学”。因此, 有学者称,分析教育哲学是元教育学的雏形。( # ) ’*"" 年,布雷岑卡的名字开始在元教育研究领域出现。 从在德国 《教育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 《科学教育学的危 机在最近出版的教科书的体现》的论文开始,布雷岑卡开始 向德国传统教育学流派发起挑战,经过十几年的论战交锋, 布雷岑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元教育理论。在 ’*!+ 年出版的 《元教育理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学基础导论》著
小说、诗、剧本之类的文艺创作,关于教育的理论则相当于这类 文艺创作的评论;至于元教育理论则类似于语法学、修辞学、 逻辑学以及文章作法之学。”& ** ’
通过上述对这一时期研究成果的综述,人们可以发现我 国元教育研究内容的重点指向及与西方元教育理论的理论 渊源。虽然, 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数量及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了 一种多姿多彩,形成了我国元教育研究的一个高潮,但仔细 分析,便会发现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都集中在对元教育 理论的引入、介绍上, 而本土化研究的数量却十分有限。
二、我国元教育研究的发展高潮 国内的元教育研究,始于上个世纪 +$ 年代后期。至 *$ 年代初, 我国已有不少研究者开始了元教育学的具体研究 工作,后来有学者把这一时期的元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归 纳为三个方面:!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学的 逻辑起点;#关于教育学的性质和体系等等。(") 从这一时期 的研究状况来看,我国的研究者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元教育 理论,但出于高度的理论责任心和反省、批判态度,已经把分 析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教育理论自身,研究触角已经超越了传 统教育学研究范围,而延伸到元教育学领域,这意味着我国 的元教育学已经处于孕育之中。这期间, 我国的第一本以元 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姚文忠的 《元教育科学导论———教育 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中提出:元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在元教育理论两方面的具体内容下, 有些问题以不同 的面目、方式反复地出现, 因为它们触及到对教育理论的根 本认识,从而构成了教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概括起来有 三方面: 第一方面的问题,涉及到教育理论的多样性与综合 性特征,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确立完整的教育学认识论探讨 的重要前提;第二方面的问题,涉及到教育理论的实然与应 然特征,这对矛盾反映在教育理论的陈述、教育理论的价值 取向及教育理论的实践情结等问题上, 正确处理好这对矛 盾是使教育理论得到合理定位的条件;第三方面的问题,涉 及到教育理论的真理性、方法论特征,而描述性、批判性和规 范性, 实际上标志着元教育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元教育研究回落所反映出的中西学者治学思想冲突 当前,随着元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全面展开,一些潜 在的冲突却显现出来,从而使有关元教育理论的研究在我国 又呈回落趋势。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元 教育理论在我国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目标定位偏移问题等 等,然而,造成元教育理论研究归于沉寂的真正深层次原因 是我国研究者的治学思想与西方学者的治学哲学观有着本 质的差异。正是这个原因,使研究从最初的“致力于中国教育 学的科学化”,转变为 “越来越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是一种研究 的工具和手段”。换句话说,它开始作为一种研究领域为某些 人所研究,而不是作为一种研究武器向广大教育研究者推 广。国内学者们不习惯把元教育学与研究实践、研究者的需 要联系起来, 因而难以找到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可以 这样说,元教育学在走入玄妙境地的同时,也走入了误区。 应当看到, 中国学者的治学思想历来不同于西方,这在 很大程度上使研究者在元教育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桎梏。因 为,在教育研究领域,长期以来, 国内的研究从总体上说是 在不断接收外来教育学的冲击波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元教 育学是 “西方血统”,其赖以存在的分析哲学完全基于西方的 学术文化。分析哲学的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它的主要派别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语义学、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等都是 实证主义的变种。而实证主义是无法真正融入中国社会的 “舶来品”,它找不到存在的阶级基础、社会条件和思维方式, 在精神上与中国社会格格不入。分析哲学与中国思想和文化 的隔阂,在中国学者的治学思想之中有着直接反映。首先,西 方元教育学者半个世纪以来苦苦追求的 “教育学科学化”的 理想,与中国学者的 “教育学科学化”的愿望是不同的。前者 是希望使教育学面对迅猛发展的自然科学的冲击而对自身 所进行的一种思考,所以,西方的 “教育学科学化”一直受到 自然科学体系和方法的深刻影响,其科学化的历程从某种意 义上说,就是学科自身的特性与自然科学的标准相斗争的过 程。从康德开始,教育家们所致力的就是怎样使经验的教育 学更加靠近自然科学,提出 “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的观点。到赫尔巴特把教育理论置于心理学基础之上时,教 育学自然科学化的倾向被推向极致。直到本世纪中叶,随着 整个西方社会对实证主义的反思,这种倾向才得到教育界的 深刻反省。而中国学者则不然。一是对教育学的研究中较少
"##$% " 理论导刊 !!
世界经济与政治
具有自然科学化的倾向,而是残留着许多封建知识分子的研 究传统———为政治和政策服务。所以,中国的教育学科学化 首先经历的必然是学者们解放思想的痛苦,因而其历程是艰 难的;二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学是 “后发外生型”的,所以,其科 学化历程必然表现为使西方成熟的教育学本土化的过程,而 对拿来主义,中国学者历来有着先天性的排斥。因而,在教育 学科学化方面,中西学者治学态度的差别是十分显著的。在 方法论上,西方学者所运用在元教育学中的逻辑和语言分析 法,与中国学术界一贯的研究方法也并不一致。所谓的逻辑 分析法 “就是按照语言的形式理论,把科学语言重建成形式 语言,对之作语义分析和语形分析”。这种治学方法在西 方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因为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西 方学者就十分重视思辩术和逻辑学,这与中国学者感悟式 的研究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就语言分析来说,中 西语言思维逻辑的巨大差别也给元教育学在中国发展带来 了较大的障碍。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治学思想的差异直接阻碍了中国元 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研究者首先从 改变治学思想上出发, 中西两种治学思想在哲学领域的冲 突是我国元教育理论研究的桎梏。在外来理论本土化的进程 中,摆脱旧有治学思维对元教育理论研究的束缚,才能真正 做到使中国教育学走向科学化。
科技与教育
中西学者治学思想差异 对我国元教育研究发展的影响
———从 “布雷岑卡”的学术思想说起
韩炳黎
(西安邮电学院 教务处,西安 !’$$"’)
摘 要:分析以布雷岑卡学术思想为代表的西方元教育理论以及我国元教育研究的发Hale Waihona Puke Baidu脉络,可以看出相互间的
理论渊源。我国元教育研究由高潮走向回落是由于我国研究者的治学思想与西方有着不同传统而造成
瞿葆奎、唐莹认为:元教育学是一种以理论形态的教育 知识为对象的研究,有别于以教育现象领域为对象的教育学 的研究。他们考察了我国元教育研究状况及特点,对当前元 教育学研究课题作了一个概括:!西方近代教育学史研究; "西方教育学对中国的影响及教育学的 “中国化”探讨;#对 于中国 “教育学”现象的困惑和分析;$教育学理论的性质问 题,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教 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教育学科群的发展现状及其结 构、分类问题;’教育学研究的社会学问题等等。他们认为可 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研究课题作整合,这些不同的角度 是:!有关教育学内部关系方面和外部关系方面的课题;" 有关教育学曾经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方面的课题;#从 “教 育学”的界说出发,可以区分出有关教育学作为语言系统方 面、作为知识体系方面、作为认识活动方面,以及作为社会活 动方面的课题;$从教育学的分类出发,可以区分出有关教 育哲学方面、教育科学方面以及教育实践学方面的课题。
!" 理论导刊 #$$%& #
科技与教育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哲学反思,属于方法学和 方法论科学领域。探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现法则、教育 科学理论的构建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管理和学科队伍的建 设以及教育情报。&!’
(# 年代中期,大量西方的元教育学研究成果被介绍引 进,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 我国的元教育学研究开始 出现一个高潮。这期间的代表人物有郭元祥、瞿葆奎、唐莹、 陈桂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