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表

合集下载

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嘿,咱来聊聊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这回事儿。

您知道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折旧可是个挺重要的环节。

这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工具,能帮助企业合理计算资产的折旧。

先来说说这个公式的原理。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前期让折旧额大一些,后期逐渐减少。

这就好比一个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精力充沛,能做出很多成绩,随着时间推移,能力的发挥可能会逐渐平稳。

具体的公式是这样的: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比如说有一家公司买了一台机器,价值 10 万块,预计能用 5 年,净残值为 1 万块。

那第一年的折旧额怎么算呢?首先,预计使用年限是 5 年,所以年折旧率就是 2÷5×100% = 40%。

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就是 10 万,所以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10 万×40% = 4 万。

到了第二年,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就变成 10 万 - 4 万 = 6 万,折旧额就是 6 万×40% = 2.4 万。

就这么一年一年算下去,直到最后两年,要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

有一次,我去一家小企业帮忙处理财务问题。

他们的会计对这个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总是弄不明白,导致账目有点混乱。

我就一点点地跟他解释,还拿他们公司新购置的设备来举例。

看着他从一脸迷茫到逐渐恍然大悟的样子,我心里那叫一个欣慰。

其实啊,这个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多做几个例子,多练习练习,就能掌握得很好。

在实际的税务处理中,正确使用这个公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也能让企业的财务报表更真实可靠。

这对于企业合理规划资金、做出正确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弄明白这个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哟!。

会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

会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

会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嘿,说起会计里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

咱们先来讲讲啥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简单说,它就是一种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那这个计算公式到底咋来的呢?其实啊,就是先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计算公式呢,是这样的:年折旧率 = 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比如说,有一家公司买了一台价值10 万块的设备,预计能用5 年,那咱们来算算。

先算年折旧率,2÷5×100% = 40% 。

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10 万×40% = 4 万。

第二年的时候,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就变成 10 万 - 4 万 = 6 万,这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6 万×40% = 2.4 万。

我之前在一家小公司里帮忙做财务,就碰到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的情况。

那时候,老板对成本核算特别在意,就想把各种资产的折旧算得清清楚楚。

我刚开始接触这个方法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对着那些数字和公式,感觉脑袋都要大了。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算清楚一台生产设备的折旧,我在办公室里熬到了很晚。

周围的同事都走光了,只有我还对着电脑,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那一个个数字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总是不肯乖乖听话,让我算来算去都对不上。

后来,我静下心来,一点点重新梳理,从最初的设备价值,到每年的折旧额,一个数一个数地去核对。

终于,让我给算清楚了。

那一刻,心里那种成就感,别提多棒了!再回到这个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要注意在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要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总之啊,双倍余额递减法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多练习,多琢磨,就能把它掌握得妥妥的,让它成为咱们财务管理的好帮手!。

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各类企业和企业化更多>>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

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表[整理版]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表[整理版]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表
年折旧率=%
40%1005
2=⨯
第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 40%=32 000(元)
第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2 000) 40%=19 200(元)
第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2 000—19 200) 40%=11 52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第4、第5年的年折旧额= (80 000—32 000—19 200—11 520)—3 000 2=714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累计折旧
32 000 (第一年) 19 200 (第二年) 11 520 (第三年)
7 140 (第四年) 7 140 (第五年)
77 000
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表
第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
15
5
=25666.67
第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
15
4
=20533.33
第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
153
=15400
第4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 15
2
=10266.67
第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
15
1
=5133.33
累计折旧
25666.67 (第一年)
20533.33 (第二年)
15400 (第三年)
10266.67 (第四年) 5133.33 (第五年)
77000。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例题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例题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例题嘿,咱们来聊聊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个有趣的东西!双倍余额递减法呀,它可是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那它的计算公式到底是啥样的呢?先给您说一下公式: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这里要注意哦,在最后两年,要把剩余的净值平均分摊来计算折旧。

咱来举个具体的例子感受感受。

比如说有一家公司,买了一台价值10 万块的设备,预计能用 5 年,残值为 1 万块。

第一年,咱们来算折旧。

首先,年折旧率 = 2÷5×100% = 40% 。

这台设备期初的账面净值就是 10 万,所以第一年的折旧额 = 10 万×40%= 4 万。

第二年,期初账面净值就变成了 10 万 - 4 万 = 6 万。

年折旧率不变还是 40%,所以第二年的折旧额 = 6 万×40% = 2.4 万。

第三年,期初账面净值成了 6 万 - 2.4 万 = 3.6 万,折旧额 = 3.6 万×40% = 1.44 万。

到了第四年和第五年,就不能再这么算了。

因为按照规定,最后两年要把剩余的净值平均分摊。

前三年一共折旧了 4 万 + 2.4 万 + 1.44 万= 7.84 万,那剩余的净值就是 10 万 - 7.84 万 = 2.16 万。

所以第四年和第五年每年的折旧额就是 2.16 万÷2 = 1.08 万。

您看,通过这个例子,是不是对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清晰多啦?我还记得之前在给学生们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个小同学瞪着大眼睛,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为啥要有这么麻烦的计算方法呀?”我笑着告诉他:“这就像是咱们过日子,得清楚东西用旧了值多少钱,这样公司才能更好地管理财务,做出正确的决策呀。

”那小同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埋头又开始算起来。

其实呀,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实际的财务工作和学习中都特别重要。

简捷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累计已提折旧额的公式探讨

简捷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累计已提折旧额的公式探讨

简捷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累计已提折旧额的公式探讨作者:徐玉果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9期作者简介:徐玉果,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系教师,1992年开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至今。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用固定资产账面上每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净值乘以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双倍直线折旧率双倍直线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只要该项固定资产仍继续使用,其账面净值就不可能被冲销完毕,所以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如果发现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采用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时,就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为操作方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1:某项设备的原值为1000万元,预计净残值1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各年折旧额如下表:注:表中折旧率=2÷5×100% = 40%由于[(216-16)÷2 =100(万元)所以,从第4、5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为100万元。

如果我们用V代表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用R表示折旧率,Z表示(1-R),用N表示预计使用年限,F表示年计提折旧额,S表示累计折旧额。

第一年计提的折旧额F1 = V·R = 1000×40% = 400(万元)因为Z0 = 1 所以S1 = F1 = V·R = V·Z0·R =1000×1×40%=400(万元)第二年计提的折旧额F2 =(V-V·R)·R = V·(1-R)·R = V·Z1·R = 1000×(1-40%)1×40%=240(万元) S2 = S1+F2= 400+240 = 640(万元)第三年计提折旧额因为Z1 =Z所以F3 =(V-V·R-V·Z1·R)·R = V·(1-R-Z1·R)·R=V·(Z-Z1·R)·R= V·Z(1-R)·R = V·Z2·R =1000×(1-40%)2×40% =144(万元)S3 = S2+F3 = 640+144 =784(万元)由此可推出,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额时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第N年(非最后两年)应计提的折旧额Fn=V·Zn-1·R (1)第N年累计折旧额为:Sn = V·Z0·R+V·Z1·R+V·Z2·R+……+V·Zn-1·R (2)将上式左右两边都乘上Z,则Z·Sn = V·Z1·R+V·Z2·R+V·Z3·R+…+V·Zn·R用式子(2)-(1),求得Z·Sn-Sn= V·Zn·R-V·Z0·R因为:Z·Sn-Sn= Sn·(Z-1) = Sn·(1-R-1) = -Sn·RV·Zn·R-V·Z0·R = V·R·(Zn-Z0) = V·R·(Zn-1) = -V·R·(1-Zn) 所以:Z·Sn-Sn= V·Zn·R-V·Z0·R,既可演化为:-Sn·R = -V·R·(1-Zn),从而求得Sn= V·(1-Zn) (3)套入上式可快速求得某年末,采用双倍双倍余额递减法累计已提折旧额,以本题第三年为例:S3 = V·(1-Z3) = 1000×[1-(1-40%)3] = 784(万元)假设用A代表残值,则最后2年的年折旧额:F平均 = [V- Sn -A]÷2 = [V- V·(1-Zn)-A]÷2 = [V·(1-1+Zn)-A]÷2=(V·Zn-A)÷2(4)注意:上式中Zn中n的取值应为采用双倍直线折旧率的最大年限数,本题为3。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
固定资产双倍余额递减法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寿命(年)×100%
采⽤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种⽅法。

例甲公司某项设备原价为120万元,预计使⽤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假设甲公司没有对该机器设备计提减值准备。

甲公司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0%=48(万元)
第⼆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8)×40%=28.80(万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8-28.80)×40%=17.28(万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0-48-28.80-17.28-120×4%)÷2=10.56(万元)。

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公式

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公式

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公式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

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年折旧率=2/5=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86400(元)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52800(元)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的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的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的公式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常用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它的计算公式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则。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公式: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年折旧率。

比如说,有一家企业买了一台机器,花了10 万块,预计能用5 年,预计净残值是 5000 元。

那第一年的折旧额咋算呢?首先,预计使用年限是 5 年,所以年折旧率就是 2÷5×100% = 40% 。

这台机器一开始的净值就是 10 万,所以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10 万×40% = 4 万。

到了第二年,这时候固定资产的期初净值就不是 10 万啦,而是 10万 - 4 万 = 6 万。

所以第二年的折旧额就是 6 万×40% = 2.4 万。

依此类推,每年的折旧额都这样算。

但这里有个小细节要注意哦,就是在最后两年,要改用直线法折旧。

我之前在给学生们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个同学就迷糊了,他总是搞不清楚为啥最后两年要用直线法。

我就给他举了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存钱罐,一开始里面有很多钱,你一开始花得快,到后面快没钱的时候,你就得悠着点,不能还像之前那么大手大脚地花啦,不然就空啦!这同学一听,恍然大悟,笑得可开心了。

其实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目的就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

这样能更合理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损耗。

因为一般来说,新的资产在使用前期效率高、故障少,价值损耗也大;而到了后期,效率降低、故障增多,价值损耗相对就小了。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折旧,因为它能让企业在前期减少税负,增加现金流,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的公式搞清楚,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不被这些数字和公式给难住!。

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各类企业和‎企业化更多‎>>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

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会计经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会计经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1)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每年的折旧率都是一个分数,分母是折旧年限的前N项和;分子依次是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折旧年限-2);例如:对于一个折旧年限为4年,原值为11000元,净残值为1000元的固定资产,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第一年的折旧额为:(11000-1000)x4/(1+2+3+4)=4000(元)第二年的折旧额为:(11000-1000)x3/(1+2+3+4)=3000(元)(2)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但是,注意:达到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前两年内,要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元。

则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分别为:双倍直线折旧率=2/5x100%=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x40%=8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8000)x40%=48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8000-4800)x40%=2880(元)第四年、第五年的年折旧额=(20000-8000-4800-2880-200)÷2=2060(元) 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的减低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值*(1-预计净残价值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数的年限总和由于你没有给出预计净残价值,因此,无法计算.假设:有一固定资产原来价值10000元,预计净残率为10%,使用年限为5年,要求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过程如下:第1年:100000*(1-10%)*5/(1+2+3+4+5)=30000第2年:100000*(1-10%)*4/(1+2+3+4+5)=24000第3年:100000*(1-10%)*3/(1+2+3+4+5)=18000第4年:100000*(1-10%)*2/(1+2+3+4+5)=12000第5年:100000*(1-10%)*1/(1+2+3+4+5)=60002.折旧方法还有以下:折旧方法分为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平均法包括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限平均法.在此,不再介绍平均法和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式是:年折旧率=2/估计使用年限,年折旧费用=本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提醒: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的折旧额要平均计算,具体公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价值-预计净残价值)/2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在资产管理和会计领域,折旧是指资产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的过程。

为了帮助企业准确计算资产折旧的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适用范围。

1. 概念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基于假设资产在使用寿命内的价值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进行递减。

根据这个理论,资产的折旧额度在前几年会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直至资产几乎没有价值。

2. 计算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的计算方法如下:折旧额 = (2 / 使用寿命) ×剩余价值其中,使用寿命是指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剩余价值是指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的残值。

例如,某公司购置了一台机器,购买价格为10,000美元,使用寿命预计为5年,剩余价值为1,000美元。

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计算,第一年的折旧额为:折旧额 = (2 / 5) × (10,000 - 1,000) = 1,800美元第二年的折旧额为:折旧额 = (2 / 5) × (10,000 - 1,800) = 1,440美元以此类推,通过逐年计算折旧额,可以得到资产在使用寿命内每年的折旧金额。

3. 适用范围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适用于各类资产,特别是那些在早期年限内价值迅速减少的资产,如计算机设备、机械设备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例如,某些资产的价值可能在使用寿命的中期或后期保持相对稳定,此时使用其他折旧方法可能更为合适。

因此,在选择折旧计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和资产的特性。

4. 优缺点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资产使用寿命较短的早期年限内,更快地减少资产的价值,以反映其真实价值变动。

同时,这种计算方法也可以提供更早的折旧税收减免。

然而,双倍余额递减折旧公式的缺点在于,在资产的后期年限内,折旧额度会逐渐减少,可能无法充分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动。

excel 计提折旧公式

excel 计提折旧公式

excel 计提折旧公式
Excel中计提折旧的公式有很多种,常用的公式有以下几种:
1. 平均折旧法公式:每年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2. 双倍余额递减法公式:每年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折旧额)×双倍余额递减率
3. 按年数总和法公式:每年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本年度使用年数÷使用年限总和
以上公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不同的计提折旧需求。

在使用Excel进行计提折旧时,可以通过建立公式表格、引用单元格等方式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 1 -。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折旧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2/使用寿命
其中,折旧额为该年应计入的折旧金额,资产原值为购买资产的成本,累计折旧为截止到当年累计计提的折旧金额,使用寿命为资产预计的使用
年限。

这个公式的核心是通过将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得到资产净值,然
后将净值乘以2再除以使用寿命,得到每年的折旧额。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公式的计算过程。

...
以此类推,直到第十年的折旧额。

通过这种方法,每一年的折旧额都比上一年少,符合资产价值通常在
使用寿命初期下降得比较快的情况。

双倍余额递减法相对于直线折旧法,
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动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后期,折旧额可
能会非常小甚至为零,这是因为资产价值已经接近于零,无需再继续计提
折旧。

此外,当资产原值过高时,双倍余额递减法可能会导致折旧额超过资
产原值的情况,这是因为资产原值过高导致折旧额的计算结果不合理。


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产原值或选择其他适合的计提折旧
方法。

折旧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折旧方法,也被称为加速折旧法或加权递减法。

它将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设置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两倍除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

公式如下:
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 预计使用寿命
该方法的特点是在资产使用寿命开始时折旧费用较高,逐年递减。

这是因为资产最初的年折旧费用设定为两倍,然后在接下来的年份中每年都按照剩余账面价值(即初始账面价值减去折旧费用)的两倍计算折旧费用。

这样,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的早期阶段更快地减少,反映了资产在使用寿命初期贡献较大的经济效益。

优点:
1. 在固定资产的初期年份能够较快地反映折旧损耗,与资产的经济效益相匹配。

2. 在资产使用寿命初期折旧费用较高,可以减少税务负担。

缺点:
1. 在资产使用寿命后期,折旧费用可能低于资产实际价值,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过高。

2. 计算复杂,不易掌握,需要较高的会计知识和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基于公司的需求、业务模式和法律法规等因素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表
年折旧率=%40%1005
2=⨯
第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40%=32 000(元)
第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2 000)⨯40%=19 200(元) 第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2 000—19 200)⨯40%=11 52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第4、第5年的年折旧额=[(80 000—32 000—19 200—11 520)—3 000]÷2=714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累计折旧
32 000 (第一年) 19 200 (第二年) 11 520 (第三年) 7 140 (第四年) 7 140 (第五年)
77 000
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表
第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
155
=25666.67 第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154
=20533.33
第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153
=15400
第4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152
=10266.67
第5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0 000—3 000)⨯15
1
=5133.33
累计折旧
25666.67 (第一年) 20533.33 (第二年) 15400 (第三年) 10266.67 (第四年) 5133.33 (第五年)
77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