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例题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是一种常用的资产折旧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
它的特点是在前几年折旧额较高,后几年逐渐减少。
下面将以一例题为例,详细介绍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和计算步骤,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例题假设某公司购入了一台机器设备,设备原值为10,000元,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残值为2,000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2. 公式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为:第一年折旧额 = (2 / 使用寿命) * (设备原值 - 累计折旧)其中,设备原值为资产的原始成本,累计折旧为前几年的累积折旧额。
3. 计算步骤根据上面的例题,我们来逐步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
第一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0) = 4,000元第二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4,000) = 1,600元第三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5,600) = 640元第四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6,240) = 256元第五年折旧额 = (2 / 5) * (10,000 - 6,496) = 102.4元4. 结果分析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第一年折旧额最大,逐年递减,符合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
在计算折旧的过程中,需注意累计折旧不能超过资产的净值(原值-残值),并且折旧额需四舍五入到合适的数字。
5. 总结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是一种常用的折旧计提方法,其公式简单易懂,计算规则清晰。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资产的原值、使用寿命和残值来确定折旧额,确保资产的折旧能够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变化。
同时也要注意在税务申报和财务报表编制中,合理运用折旧方法,合规合法地处理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工作。
以上便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例题分析,希望读者能对该计提方法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当。
继续深入探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相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1. 对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折旧额=剩余价值×折旧率
其中,剩余价值等于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已计提的折旧额。
为了更好地理解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提折旧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公司购买了一台总价值为10,000美元的机器,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1,000美元。
根据直线法折旧率计算,每年的折旧额为:
(10,000-1,000)/10=900美元
而根据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为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即1,800美元。
那么第一年的折旧额为:
1,800美元
剩余价值为:
10,000-1,800=8,200美元
第二年的折旧额为:
8,200×1,800/10,000=1,476美元
剩余价值为:
8,200-1,476=6,724美元
以此类推,每年的折旧额都会递减,直到剩余价值接近于预计残值为止。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优势在于,前期的折旧额较大,可以更快地反映出
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递减。
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寿命较短的资产,这种方
法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
然而,双倍余额递减法
的缺点在于,前期的折旧额较大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账面利润减少,对税务
和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通过使用折旧公式,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残值和使用寿命,计算出每年的折旧额,进而更好地管理和评估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
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
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
1、平均年限法:(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额= 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最后两年改为平均年限法
注意:此处期初固定资产净值计算时不减去预计净残值,只有到最后两年才减去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x(折旧年限+1)÷2)x 100﹪
例如:固定资产原值100万,预计净残值为8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年数总和= 5+4+3+2+1 = 15
第一年年折旧额=(100-8 )* 5/15
第二年年折旧额=(100-8 )* 4/15
第三年年折旧额=(100-8 )* 3/15
第四年年折旧额=(100-8 )* 2/15
第五年年折旧额=(100-8 )* 1/15。
中级会计提折旧的方法
中级会计提折旧的方法
中级会计中固定资产提折旧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 年限平均法:也被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原价-预计
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2. 双倍余额递减法:这是一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方法,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3. 年数总和法:该方法是将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的年限相加,并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减去其预计残值得到折旧基数,再按每年的使用年限所占总年限的比例,计算出每年应该提取的折旧额。
4.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来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请注意,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在选择折旧方法时,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解释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解释嘿,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这玩意儿就像是个神秘的魔法,能让咱的资产价值随着时间一点点地变化呢!比如说啊,就像你有一辆特别酷的车,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价值可不就慢慢降低了嘛。
双倍余额递减法呢,它的公式就是这样: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这就好比是一个速度控制器,决定着资产价值减少的快慢。
你想想,要是这个比率高,那资产价值下降得就快,就像跑步一样,速度快了,一下子就跑出去老远啦!
然后呢,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这就像是给资产价值的下降定了个具体的量,就好像你每天要跑多少步是有规定的一样。
举个例子哈,咱假设有个机器,预计能用 5 年,原价 10 万。
那第一年的折旧率就是 2÷5×100%=40%,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10 万
×40%=4 万。
第二年呢,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就变成 10 万-4 万=6 万,折旧率还是 40%,那折旧额就是 6 万×40%=2.4 万。
这么说,是不是好理解多啦?
再想想,这双倍余额递减法不就像是个有个性的朋友嘛,它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处理事情。
和其他方法比起来,它在前期让资产价值下降得比较快呢!
哎呀呀,我觉得这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真的很有意思啊!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资产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就像看着一个故事在慢慢展开一样。
咱得好好琢磨琢磨它,才能更好地利用它来管理我们的资产呀!所以说,这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咱可得搞懂它!。
双倍余额递减法讲解
双倍余额递减法讲解计算公式:⑴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X 100%(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3)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4) 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举例说明:有设备原价为120万,预计使用5年,残值率为4%,假如没有计提减值准备!要求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进行计提折旧?第一,先算年折旧率二2/5*100% = 40%第二,第一年计提折旧=120*40%= 48万第三,第二年计提折旧=( 120-48)*40%=28.8 万第四,第三年计提折旧=( 120-48-28.8 )*40%=17.28 万第五,从第四年起改为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因此:第四,五计提折旧=( 120-48-28.8-17.28- 120*4%)/2 = 10.56 万难点说明:第一,120*4%是计算净残值的= 4.8 万第二,双倍余额递减法特别要注意后两年的计算,它是要改成年限平均法计算的。
然后除以2 是计算一年的折旧额。
第三,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折旧。
下面我还是以这道题给你介绍一下:我们知道设备的原价是120万,然后我们每年都有计提折旧。
下面看这道式子:五年中计提的折旧额和残值为:48+28.8+17.28+(10.56*2 )+4.8=120.万我们发现最后的结果是等于1 20万!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计提到最后后,它的原值是全部被计提完的!最后,给出定义: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就叫固定资产折旧。
第四,是会计分录处理。
我们用“累计折旧” 这个科目来做。
计提后按分类进入该科目的“贷方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I-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法计提折旧的公式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它的特点就是在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后期逐渐减少。
这个方法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年折旧率。
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我记得有一次,在给学生们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有个特别调皮的学生,叫小辉。
他一开始怎么都听不进去,觉得这太复杂,根本不想学。
我就问他:“小辉呀,假如你有一辆特别酷的自行车,你买的时候花了 1000 块,你觉得它能用 5 年,那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它的价值会减少多少呢?”他眨巴着眼睛,还是一脸懵。
我就一步一步给他算。
首先,年折旧率 = 2÷5×100% = 40% 。
第一年的年初净值是 1000 元,所以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1000×40% = 400 元。
我一边算一边给他解释:“你看,第一年就减少了 400 元,那第一年结束的时候,这辆自行车就值 1000 - 400 = 600 元啦。
”小辉这时候好像有点开窍了,但是还是不太确定。
我接着说:“那第二年呢,年初净值变成 600 元了,年折旧率还是40% ,所以第二年的折旧额就是 600×40% = 240 元。
这时候,第二年结束,自行车就值 600 - 240 = 360 元。
”就这样,一点一点给他算清楚,小辉终于明白了,还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懂啦!”其实呀,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这么回事,只要我们一步一步来,把每个阶段的净值和折旧额算清楚,就不会觉得难啦。
比如说一个企业新购置了一台大型设备,价值 100 万元,预计使用10 年,预计净残值为 10 万元。
那咱们来算算看。
第一年,年折旧率 = 2÷10×100% = 20% ,年初净值是 100 万元,所以折旧额 = 100×20% = 20 万元。
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嘿,咱来聊聊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这回事儿。
您知道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折旧可是个挺重要的环节。
这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工具,能帮助企业合理计算资产的折旧。
先来说说这个公式的原理。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前期让折旧额大一些,后期逐渐减少。
这就好比一个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精力充沛,能做出很多成绩,随着时间推移,能力的发挥可能会逐渐平稳。
具体的公式是这样的: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比如说有一家公司买了一台机器,价值 10 万块,预计能用 5 年,净残值为 1 万块。
那第一年的折旧额怎么算呢?首先,预计使用年限是 5 年,所以年折旧率就是 2÷5×100% = 40%。
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就是 10 万,所以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10 万×40% = 4 万。
到了第二年,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就变成 10 万 - 4 万 = 6 万,折旧额就是 6 万×40% = 2.4 万。
就这么一年一年算下去,直到最后两年,要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
有一次,我去一家小企业帮忙处理财务问题。
他们的会计对这个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总是弄不明白,导致账目有点混乱。
我就一点点地跟他解释,还拿他们公司新购置的设备来举例。
看着他从一脸迷茫到逐渐恍然大悟的样子,我心里那叫一个欣慰。
其实啊,这个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多做几个例子,多练习练习,就能掌握得很好。
在实际的税务处理中,正确使用这个公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也能让企业的财务报表更真实可靠。
这对于企业合理规划资金、做出正确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弄明白这个税务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哟!。
双倍余额递减法公式计算过程
双倍余额递减法公式计算过程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它的特点就是前期折旧额较大,后期逐渐减少,这样能更好地反映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较高、价值损耗较大的实际情况。
咱们先来瞧瞧这个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年折旧率。
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家小工厂买了一台价值 10 万元的机器,预计能用 5 年,预计净残值为 5000 元。
首先,咱们算年折旧率,2÷5×100% = 40% 。
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固定资产期初净值乘以年折旧率。
期初净值就是 10 万元,所以第一年折旧额 = 10 万× 40% = 4 万元。
到了第二年,期初净值就变成了 10 万 - 4 万 = 6 万元,这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6 万× 40% = 2.4 万元。
第三年,期初净值成了 6 万 - 2.4 万 = 3.6 万元,折旧额就是 3.6 万×40% = 1.44 万元。
这里要注意啦,在最后两年,要改为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为啥呢?因为如果一直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可能到最后折旧完了,固定资产的净值会低于预计净残值。
所以第四年和第五年,咱们得把剩下的净值平均一下。
前三年一共折旧了 4 万 + 2.4 万 + 1.44 万 = 7.84 万元,那还剩下 10 万 - 7.84 万 -0.5 万(净残值) = 1.66 万元。
这 1.66 万元在第四年和第五年平均分,每年就是 0.83 万元。
我之前在给一个会计培训班上课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同学在这个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上容易迷糊。
有个同学特别有意思,他总是把预计使用年限和已经使用的年限搞混,算出的折旧额那叫一个千奇百怪。
我就一次次给他耐心讲解,还专门给他出了好多练习题让他巩固。
后来啊,他终于搞明白了,那种恍然大悟的表情,让我觉得当老师可真有成就感!总之,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过程,只要咱们记住公式,理清思路,多做几道练习题,就一定能掌握得牢牢的!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准确地运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为企业的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例题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例题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经常会用到。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方法的公式: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 =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比如说有一家公司买了一台设备,价值 10 万块,预计能用 5 年,净残值为 5000 块。
咱们先算第一年的折旧额。
按照公式,年折旧率 = 2÷5×100% = 40% 。
第一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净值就是 10 万,所以第一年的折旧额 = 100000×40% = 40000 元。
到了第二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净值就变成了 100000 - 40000 = 60000 元。
年折旧率不变还是 40% ,所以第二年的折旧额 = 60000×40% = 24000 元。
第三年呢,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就是 60000 - 24000 = 36000 元,折旧额 = 36000×40% = 14400 元。
不过这里要注意啦,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要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咱们接着算,到了第四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净值是 36000 - 14400 = 21600 元。
因为这是倒数第二年了,所以这一年和第五年的折旧额要平均计算。
(21600 - 5000)÷ 2 = 8300 元。
您看,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计算,就能得出每年的折旧额啦。
我想起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实习的时候,就遇到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事儿。
那时候公司新购置了一批办公电脑,老板让财务算一算每年的折旧费用。
财务大姐就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
我在旁边看着,一开始真是一头雾水,那些数字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财务大姐特别耐心,一边算一边给我讲解。
她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还不停地跟我说:“你看啊,这第一步先算出年折旧率,然后再根据年初的净值算折旧额。
简捷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累计已提折旧额的公式探讨
简捷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累计已提折旧额的公式探讨作者:徐玉果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9期作者简介:徐玉果,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系教师,1992年开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至今。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用固定资产账面上每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净值乘以双倍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 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双倍直线折旧率双倍直线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只要该项固定资产仍继续使用,其账面净值就不可能被冲销完毕,所以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如果发现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采用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时,就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为操作方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1:某项设备的原值为1000万元,预计净残值1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各年折旧额如下表:注:表中折旧率=2÷5×100% = 40%由于[(216-16)÷2 =100(万元)所以,从第4、5年应计提的年折旧额为100万元。
如果我们用V代表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用R表示折旧率,Z表示(1-R),用N表示预计使用年限,F表示年计提折旧额,S表示累计折旧额。
第一年计提的折旧额F1 = V·R = 1000×40% = 400(万元)因为Z0 = 1 所以S1 = F1 = V·R = V·Z0·R =1000×1×40%=400(万元)第二年计提的折旧额F2 =(V-V·R)·R = V·(1-R)·R = V·Z1·R = 1000×(1-40%)1×40%=240(万元) S2 = S1+F2= 400+240 = 640(万元)第三年计提折旧额因为Z1 =Z所以F3 =(V-V·R-V·Z1·R)·R = V·(1-R-Z1·R)·R=V·(Z-Z1·R)·R= V·Z(1-R)·R = V·Z2·R =1000×(1-40%)2×40% =144(万元)S3 = S2+F3 = 640+144 =784(万元)由此可推出,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额时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第N年(非最后两年)应计提的折旧额Fn=V·Zn-1·R (1)第N年累计折旧额为:Sn = V·Z0·R+V·Z1·R+V·Z2·R+……+V·Zn-1·R (2)将上式左右两边都乘上Z,则Z·Sn = V·Z1·R+V·Z2·R+V·Z3·R+…+V·Zn·R用式子(2)-(1),求得Z·Sn-Sn= V·Zn·R-V·Z0·R因为:Z·Sn-Sn= Sn·(Z-1) = Sn·(1-R-1) = -Sn·RV·Zn·R-V·Z0·R = V·R·(Zn-Z0) = V·R·(Zn-1) = -V·R·(1-Zn) 所以:Z·Sn-Sn= V·Zn·R-V·Z0·R,既可演化为:-Sn·R = -V·R·(1-Zn),从而求得Sn= V·(1-Zn) (3)套入上式可快速求得某年末,采用双倍双倍余额递减法累计已提折旧额,以本题第三年为例:S3 = V·(1-Z3) = 1000×[1-(1-40%)3] = 784(万元)假设用A代表残值,则最后2年的年折旧额:F平均 = [V- Sn -A]÷2 = [V- V·(1-Zn)-A]÷2 = [V·(1-1+Zn)-A]÷2=(V·Zn-A)÷2(4)注意:上式中Zn中n的取值应为采用双倍直线折旧率的最大年限数,本题为3。
一造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一造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咱们今天来好好唠唠一造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
这双倍余额递减法啊,在计算折旧的时候可有它独特的门道。
先来说说公式,它是这样的: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年折旧率。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咱得一点点捋清楚。
就拿我之前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例子来说吧。
有一家工厂新购置了一批生产设备,总价值 100 万,预计使用年限是 5 年。
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来算,第一年的折旧率就是 2÷5×100% = 40% 。
这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100 万乘以 40%,也就是 40 万。
那第二年呢?这时候固定资产的期初净值就变成了 100 万减去 40 万,也就是 60 万。
折旧率还是 40% ,所以第二年的折旧额就是 60 万乘以 40% ,等于 24 万。
到后面的年份也是依此类推。
可别小看这个计算过程,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错。
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方法有它的优势。
比如说,在资产使用前期能多提折旧,反映出资产在早期的高消耗和高价值损耗。
这就好比一辆新车,刚开的头几年贬值快,维修保养费用也高。
但同时,它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折旧的后期,为了保证资产折旧足额,需要改用直线法等方法进行调整。
不然,资产可能会被低估,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
再比如说,有些企业为了在账面上好看,可能会故意选择不适合自身情况的折旧方法,这可就不对啦!咱们得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地运用这些方法。
总的来说,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多琢磨琢磨,多结合实际情况算算,也就不难掌握啦。
就像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难题一样,只要有耐心,有方法,都能迎刃而解!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让您对一造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公式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折旧计提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公式和计算步骤,并探讨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2 / 折旧年限) × 资产净值在使用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计提时,首先需要确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初始净值。
折旧年限是指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的年限,初始净值是指资产购置价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金额。
接下来,根据公式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是前几年的折旧额较大,后几年的折旧额逐渐减小。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第一年的折旧额等于初始净值乘以2除以折旧年限;2. 第二年的折旧额等于第一年的折旧额乘以2除以折旧年限;3. 以此类推,每一年的折旧额都是前一年的折旧额乘以2除以折旧年限。
通过这种方法,资产的净值在每年折旧后都会按照一定比例递减,直到达到预计残值。
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适用于那些在使用初期折旧较快,后期折旧逐渐减少的资产。
比如机器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在开始使用时折旧较快,但使用寿命后期折旧减少。
使用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计提具有以下优点:1. 折旧额前期较大,可以更早地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2. 在资产使用初期,折旧额较大,可以更快地分摊资产的成本,降低税负;3. 能够提前为资产的维护和更新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折旧额前期较大,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上折旧费用过高,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2. 在资产使用后期,折旧额逐渐减少,可能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偏高,不符合实际价值;3. 对于使用寿命较短的资产,可能会导致折旧费用过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使用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折旧计提时,需要充分考虑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合理确定折旧年限和初始净值,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一建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折旧计提方法,适用于那些在使用初期折旧较快,后期折旧逐渐减少的资产。
会计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用于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中,每年的折旧额是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的固定百分比,这个百分比是直线折旧率的两倍。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2 / 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已经计提的折旧额后的余额。
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的年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每年的折旧额会逐渐减少,因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会随着每年计提的折旧额而逐渐减少。
此外,当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降低到其预计残值以下时,应改用直线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进行折旧。
举个例子,假设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10,000元。
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如下:
第一年:账面净值= 100,000元,年折旧额= 100,000 × 2 / 5 = 40,000元
第二年:账面净值= 100,000 - 40,000 = 60,000元,年折旧额= 60,000 × 2 / 5 = 24,000元
第三年:账面净值= 60,000 - 24,000 = 36,000元,年折旧额= 36,000 × 2 / 5 = 14,400元
第四年:账面净值= 36,000 - 14,400 = 21,600元,由于此时账面净值已经低于预计残值10,000元,因此应改用直线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进行折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的会计师或查阅相关会计书籍。
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公式
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公式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
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年折旧率=2/5=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86400(元)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52800(元)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会计经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1)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每年的折旧率都是一个分数,分母是折旧年限的前N项和;分子依次是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折旧年限-2);例如:对于一个折旧年限为4年,原值为11000元,净残值为1000元的固定资产,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第一年的折旧额为:(11000-1000)x4/(1+2+3+4)=4000(元)第二年的折旧额为:(11000-1000)x3/(1+2+3+4)=3000(元)(2)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但是,注意:达到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前两年内,要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元。
则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分别为:双倍直线折旧率=2/5x100%=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x40%=8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8000)x40%=48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8000-4800)x40%=2880(元)第四年、第五年的年折旧额=(20000-8000-4800-2880-200)÷2=2060(元) 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的减低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值*(1-预计净残价值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数的年限总和由于你没有给出预计净残价值,因此,无法计算.假设:有一固定资产原来价值10000元,预计净残率为10%,使用年限为5年,要求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过程如下:第1年:100000*(1-10%)*5/(1+2+3+4+5)=30000第2年:100000*(1-10%)*4/(1+2+3+4+5)=24000第3年:100000*(1-10%)*3/(1+2+3+4+5)=18000第4年:100000*(1-10%)*2/(1+2+3+4+5)=12000第5年:100000*(1-10%)*1/(1+2+3+4+5)=60002.折旧方法还有以下:折旧方法分为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平均法包括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限平均法.在此,不再介绍平均法和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式是:年折旧率=2/估计使用年限,年折旧费用=本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提醒: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的折旧额要平均计算,具体公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价值-预计净残价值)/2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折旧额=(资产原值-累计折旧)×2/使用寿命
其中,折旧额为该年应计入的折旧金额,资产原值为购买资产的成本,累计折旧为截止到当年累计计提的折旧金额,使用寿命为资产预计的使用
年限。
这个公式的核心是通过将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得到资产净值,然
后将净值乘以2再除以使用寿命,得到每年的折旧额。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公式的计算过程。
...
以此类推,直到第十年的折旧额。
通过这种方法,每一年的折旧额都比上一年少,符合资产价值通常在
使用寿命初期下降得比较快的情况。
双倍余额递减法相对于直线折旧法,
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动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后期,折旧额可
能会非常小甚至为零,这是因为资产价值已经接近于零,无需再继续计提
折旧。
此外,当资产原值过高时,双倍余额递减法可能会导致折旧额超过资
产原值的情况,这是因为资产原值过高导致折旧额的计算结果不合理。
在
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产原值或选择其他适合的计提折旧
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公式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
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每年的折旧率都是一个分数,分母是折旧年限的前N项和;分子依次是“折旧年限”、“”、“……”;
例如:对于一个折旧年限为4年,原值为11000元,净残值为1000元的固定资产,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时,第一年的折旧额为:×4/=4000
第二年的折旧额为:×3/=3000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但是,注意:达到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前两年内,要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元。
则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分别为: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40%=8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8000)×40%=48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20000-8000-4800)×40%=2880(元)
第四年、第五年的年折旧额=(20000-8000-4800-2880-200)÷2=2060(元)
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的方法之一.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的减低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值*(1-预计净残价值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数的年限总和
由于你没有给出预计净残价值,因此,无法计算.
假设:有一固定资产原来价值10000元,预计净残率为10%,使用年限为5年,要求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过程如下:
第1年: 100000*(1-10%)*5/(1+2+3+4+5)=30000
第2年: 100000*(1-10%)*4/(1+2+3+4+5)=24000
第3年: 100000*(1-10%)*3/(1+2+3+4+5)=18000
第4年: 100000*(1-10%)*2/(1+2+3+4+5)=12000
第5年: 100000*(1-10%)*1/(1+2+3+4+5)=6000
2.折旧方法还有以下:
折旧方法分为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
平均法包括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
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限平均法.
在此,不再介绍平均法和年限平均法.
计算公式是:
年折旧率=2/估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费用=本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提醒: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的折旧额要平均计算,具体公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价值-预计净残价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