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

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生长必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植物的根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和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根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第二单元光和影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亮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8.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 要的光源。
9.如果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了。
10.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且,光的 传播速度要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
11.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一部分被反射,一 部分被吸收。
12.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会部分或 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而当月 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
5.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 折射现象。
6.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 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 光。
7.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 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 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感谢观看
17.照镜子时,我们看到的镜子里的自己是光反射形成的。
18.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 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 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9.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最早进行测量时,就利用了光 的反射原理。
20.潜望镜中的两块平面镜用光沿直线传播以及 光射向平面镜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人们就可以看到 比自己视线高的物体了。
13.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 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14.倾斜放入水中的铅笔,水下的部分从杯子正面看起来向 上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5.三棱镜对光起到了色散的作用。
16.彩色轮快速旋转时我们能看到白色。这说明了白光是由 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科学五年级上册 知识清单 (教科版) 第一单元 光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与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须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削减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一样。

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与二氧化碳进展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觉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与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展的。

10、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1、普里斯特利发觉: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与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12、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2、心脏与血管1、心脏与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心脏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觉,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与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常常熬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与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安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状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植物的发芽、生长1.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合环境的水平。

(它们会努力的适合环境的变化。

)3种子发芽能够不需要阳光,而生长必需阳光。

4总来说之,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二、动物的生存1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3以生存。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5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三、生物生存的关系1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有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实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4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5生物的生存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6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7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8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10食物链中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1也就是说,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3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4池塘里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15池塘里有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1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能够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五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光》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光》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关于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子: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燃烧的蜡烛、通电的电灯等,月亮不是光源。

2.太阳是重要的光源。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化为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二)光的传播特点1.光在同种介质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应用:手影戏、皮影戏、日晷计时、排队看后脑勺、射击三点一线……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光→透明的物体:通过光→半透明的物体:部分通过光→不透明的物体:不通过3.光在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会被挡住,在物体后方就会留下影子。

4.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会部分或全部遮住太阳光,此时可以观察到日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可以观测到月食。

日食月食(三)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称为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的路线不发生变化,不发生折射。

应用: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折”了、池塘看上去比较浅、鱼翔浅底、彩虹、三棱镜、湖里的鱼看起来变大了……2.三棱镜结构特点:由透明材料做成、截面呈三角形3.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7种不同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4.白光(太阳光)是复合光,光的三基色:绿、红、蓝。

5.制作彩色轮时,圆盘上的三个扇形的大小要相同,快速转动彩色轮,观察到盘面变成白色。

(四)光的反射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应用: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照明灯装灯罩、墙壁涂成白色、后视镜、照镜子、牙医的额镜、路口转角镜、灯光下看书、潜望镜……2.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

3.与镜面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是光在物体表面反射情况不同,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五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香蕉生长在我国(南方)。

各种动物都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多在(夜间)活动,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

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8、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简答:1、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都发生了那些变化?答: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一般先要出现种子膨大,接着种子破裂之后长出根,最后慢慢长出叶。

2、植物的生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答:有充足的光照,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新版PEP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新版PEP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新版PEP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一、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的生长变化:-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发芽,并长出幼苗。

- 幼苗生长:幼苗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利用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并逐渐长大。

- 开花结果: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开花并结出果实。

2. 动物的生长变化:- 幼体生长:动物从幼体(小型)逐渐长大,体型逐渐变大。

- 换羽或脱皮:一些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换羽(鸟类)或脱皮(爬行动物)的现象,以更新外部结构。

- 成体繁殖:动物达到一定年龄和发育阶段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自己的后代。

二、四季的变化1. 春季:- 温暖回来:冬天过去,气温逐渐回暖,大雪融化。

- 植物生长:植物开始生长,花朵绽放。

- 动物回归:一些动物从冬眠或迁徙中返回,并开始活动。

2. 夏季:- 炎热天气:夏季气温较高,阳光明媚。

- 植物繁茂:植物生长旺盛,绿叶丰茂。

- 动物活跃:动物活动频繁,寻找食物和水源。

3. 秋季:- 温度逐渐下降:天气渐凉,气温下降。

- 植物变黄:植物叶片逐渐变黄,一些植物开始结果。

- 动物准备冬眠:一些动物开始储存食物或寻找避寒的环境。

4. 冬季:- 寒冷天气:冬天气温较低,寒冷刺骨。

- 植物休眠: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

- 动物冬眠:一些动物选择冬眠来度过严寒的冬天。

三、环境保护1. 节约用水: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2. 垃圾分类:将垃圾按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投放,方便回收和处理。

3. 植树造林:广泛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保护森林和植物生态。

4.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

5. 爱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买卖和捕杀濒危动物。

以上是新版PEP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复习知识点。

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并掌握其中的要点,以便参加相应的考试和评测。

五年级上册1、2单元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1、2单元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计划》见书本P3页。

(注意: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掌握)2、种子发芽实验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所有的条件都要相同。

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种子生长需要的条件:(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阳光)。

4、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例如: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例如:落叶蚯蚓小鸟(注意:谁被谁吃了,箭头不要画反)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注意:生产者都是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注意:消费者一般都是动物)。

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8、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池塘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如果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注意: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

)9、在制作生态瓶时,要等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动物。

10、改变生态瓶: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例如:倒掉一半水,由于水量的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生态瓶中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加。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注意:生物群落里只有生物,生态系统中既有生物又有非生物)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022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2022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2022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光1.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其中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2.夜空中有很多星星,其中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行星不能自己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3.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或没有点燃的蜡烛。

4.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5.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即使有一个红苹果,我们也看不到它。

6.夜视仪是一种仪器,它能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8.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9.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1) 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 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cm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 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0.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11.透明物体如玻璃能让光穿过并且看清前方物体细节,半透明物体如纸能让光穿过但不能看清前方物体细节,不透明物体如书不能让光穿过并且看不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

12.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

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这个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烟气阻挡了部分光并将一些光反射到人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了光束。

当烟气越多时,烟气反射的光越多,我们看到的光束也就越清晰。

13.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

14.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

15.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1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3)、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4)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5)我们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2、太阳钟(1)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举例说明不同形状的日晷(课本4页)(3)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3.昼夜交替(1)、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

4、看月亮(1)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上半月左亏,下半月右亏。

(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4)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光照;土壤;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水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有丰富有机质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特准备了本篇完整版科学复习资料。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同学们能够巩固和回顾所学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数量和分布。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资源。

1.1 动物的多样性动物是地球上众多生物中的一类,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习性。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1.1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和脑部,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各自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方式。

1.1.2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和脑部的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数量庞大,并且在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都有广泛分布。

1.2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植物可以根据其种子的种类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1.2.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其种子暴露在外的植物,如松树、银杏树等。

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少,种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1.2.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内,如苹果、桃子等。

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好,种子可以通过果实的传播方式广泛分布。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

2.1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一种方式。

它由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食物分解者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同一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相互传递来获得能量。

2.1.1 食物链食物链是一个简单直观的表示方式。

例如,草→兔子→狐狸,其中草是食物生产者,兔子是食物消费者,狐狸是食物消费者。

2.1.2 食物网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之间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通过食物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命表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一、回顾知识点
1. 生命的表现形式包括什么?
- 生命的表现形式包括呼吸、运动、感应和生长等。

2. 生命体对外界环境有哪些需求?
- 生命体对外界环境需要空气、水、养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3. 人如何呼吸?
- 人通过呼吸器官(肺、气管和呼吸肌)进行呼吸,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 动物如何感应?
- 动物通过感觉器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来感应外界信息。

5. 植物如何感应光线?
- 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感应光线,并进行光合作用。

二、题练
1. 下列属于生命体对外界环境的需求的是()
A. 笔
B. 食物
C. 电视
2. 动物的感应主要通过什么器官进行?()
A. 肺
B. 光线
C. 眼
3. 植物通过什么器官感应光线?()
A. 叶绿素
B. 呼吸器官
C. 耳朵
4. 人的呼吸器官包括哪些部分?()
A. 肺
B. 气管
C. 口
D. A和B
5. 植物通过什么过程进行光合作用?()
A. 呼吸
B. 感应
C. 光能合成
三、思考题
1. 请举例说明生命的表现形式。

2. 为什么人需要呼吸?
3. 除了眼睛和耳朵,动物还如何感知周围的情况?
4. 除了光线,植物还如何感知周围的环境?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科学》五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

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13、世界上第一个天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872年3月1日)作为第一座国家公园由XXX建立。

14、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蚯蚓生活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
4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5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8、池塘里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里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1禁止滥捕滥杀动物滥砍滥伐树木 2减少工业污染
3做到不使用不宜分解的一次性物品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 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5杜绝浪费多种植植物、
1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2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

3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4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分充足,气候炎热,所以它的叶子比较宽大.
松树生活在温带和亚寒带,寒带, 它的叶子呈针状,可防止叶子被冻伤,减少水分的散失.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缺水的地方,它的"叶''比较厚,有利于水分的储存.
其实,仙人掌上的刺才是它真正的叶,别的是它的茎.这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5 举例说明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向日葵的向光性, 水葫芦生活在水中, 叶在水面.
6企鹅、天鹅、青蛙、大雁、狼,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企鹅:冰天雪地的寒冷南极。

天鹅: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

青蛙: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卵产于水中。

大雁: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狼:狼的适应性很强。

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环境。

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

1生态瓶的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所有动物的生存最终都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离不开另一些动物。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当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同时,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8、制作生态瓶所用的水是自然水
9、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的其他地区。

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0、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阳光、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二、问答题:
1、能使生态瓶中生物好好生存所需的条件。

①有充足的阳光;②足够的氧气和水;③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4、为什么说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5、绿豆芽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怎样设计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是: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要改变的条件是:阳光;
不改变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肥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