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全面理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全面理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为了引导和规范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过程和方法,提倡乐于探究,注重实践,倡导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一、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 学生为本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为主,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2. 实践和探究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探究研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代数思想和方法、数学应用和实践活动等。
1. 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数的运算,学生能够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和方法,理解运算的意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几何图形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统计与概率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包括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研究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1. 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是指中国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五个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这些理念包括:
1. 创新性: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 经典性: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理解和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传统和经典概念的理解。
3. 连续性:强调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知识的连续框架,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融合性: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5. 实践性: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五大课程理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中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九大变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九大变化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1.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两句话”: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历与间接经历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承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经历为根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良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详细解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详细解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详细解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为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大的知识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1. 数与运算:主要是教授学生正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运算等。
数与运算:主要是教授学生正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运算等。
2. 图形与几何:主要是教授学生有关图形和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等。
图形与几何:主要是教授学生有关图形和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等。
3. 统计与概率:主要是教授学生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技能。
统计与概率:主要是教授学生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技能。
三、数学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这包括观察、描述、比较、分类、测量、估计、推理、解决问题等基本的数学活动。
1. 观察和描述: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积累数学经验,形成对数学对象的直观感知。
观察和描述: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积累数学经验,形成对数学对象的直观感知。
2. 比较和分类:通过比较和分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数学概念。
比较和分类:通过比较和分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数学概念。
3. 测量和估计:通过测量和估计,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单位,形成量的感觉。
测量和估计:通过测量和估计,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单位,形成量的感觉。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21年制订)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21年制订)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部)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更新教育观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1、提倡“多样化”算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再进行合作交流。
这样能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各种计算,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即使学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评价要有角度,要从学生思考角度来看,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了一个探究过程,且学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儿童认识水平。
对于各种方法,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方法更好?对于最优方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反思、评价并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在选择中选择,在合作中合作,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被提出和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期使教育工作者对新标准有更深刻的理解。
1. 培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侧重于机械记忆和应试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新标准强调通过实际问题、情境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推理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标准还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传统教学常常将数学割裂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而新标准提倡将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研究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小朋友们画草地图,测量它的面积,计算所需的草地种子等。
3. 强调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
数学思维方式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题目的解答过程,而新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研究策略。
例如,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培养一种试错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同时,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 培养合作研究能力新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
而新标准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研究,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答问题、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难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2. 注重过程,重视结果:新课程标准既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也重视研究结果,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过程,重视结果:新课程标准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重视学习结果,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4. 注重创新,鼓励探究: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创新,鼓励探究: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数学工具,发展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数学工具,发展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单的代数表达式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_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
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
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生活化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
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是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5、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教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倒数的认识一、说教材《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的内容。
教材首先出示乘积是1的分数乘法,从而引出分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倒数的特点。
例1教学求一个数的方法。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比较简单。
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很广泛,比如本册将要学习的《分数除法》就要运用到倒数的知识。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做中发现、在活动中理解倒数的意义,能正确的求一个数的倒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念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019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第2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三、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5、“用数学”的含义是(2)【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6、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7、《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评价者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实践与综合应用二、是非题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
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X)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V)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V)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X)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V)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V)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X)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X)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V)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