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文物保护的理念_0

合集下载

文物保护的原则及理念

文物保护的原则及理念

⽂物保护的原则及理念2019-10-02⼀、⽂物保护原则1.不改变⽂物原状在长期的⽂物保护⼯作中,⼈们将不改变⽂物原状作为其保护原则之⼀,不改变⽂物原状是指在⽂物保护⼯作当中,使⽂物原有的形状、颜⾊、结构、材料和⼯艺都不进⾏改变,使⽂物保存原有的形态和制作⼯艺,使其能够反映当时的⽂化特征。

2.考古现场⽂物保护的原则在⽂物保护⼯作中,考古现场是必不可少的⼀个环节,这属于⽂物保护的特殊场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遵循少⼲扰、可再处理、可逆性和事先取样的原则,从⽽确保考古现场的⽂物保护⼯作。

3.选择⽂物保护材料的原则能够称之为⽂物的都具有不可再⽣性,所以对⽂物进⾏保护过程中所利⽤的材料也需要具有特殊功能,与普通的保护材料之间具有较⼤的差异性,因此对其保护材料进⾏选择时,需要遵循⼀定的原则,不仅要具长期耐久性、性能最佳,同时还要具有可逆性和不改变外观的原则。

⼆、⽂物保护理念1.保护为主,全⾯发展在进⾏⽂物保护⼯作当中,其⼯作的核⼼即是要以保护为主,即把遗产本体和原⽣环境的保护和保存放在⾸要的位置,这是⽂物保护⼯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物保护⼯作得以全⾯、健康发展的基础。

由于在我国长期的⽂化遗产保护⼯作当中,始终将保护放在次要的位置,⽽对⽂物的利⽤更为重视,所以在⽂物保护⼯作中呈现⼀种怪现象,在对遗产进⾏申报和建设⼯作中处于极其积极的态势,⽽当申报完成后,则对遗产的保护⼯作处于弱势,这就使⽂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保护⼯作的不利,则直接影响到遗产的开发利⽤。

所以在⽂物保护⼯作当中,需要我们坚持以保护为主,全⾯发展的理念来进⾏。

因此在实际⽂物保护⼯作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点,其⼀,要充分的理解保护和利⽤之间的关系,明确⼆者之间即是相互对⽴,⼜是相互统⼀的关系,是互为⽬的的,所以在保护⼯作中需要将保护为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当中。

其⼆,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进⾏⽂物保护⼯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员的专业培养和教育,从⽽努⼒提⾼⽂物保护⼈员的素质和技能,使⽂物得到永久的保护和利⽤。

26384412_浅析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历程

26384412_浅析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保护尚处在萌芽阶段,虽然来自官方的政策保护了很多文化遗产,但朝代的更迭、政权的交替都会给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此时的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古器物,讲究政治性、正统性、趣味性。

一、古代文物保护理念的萌芽(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保护概况谈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不得不赞颂孔子的伟绩。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而经久不衰,很大程度是受孔子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理念的影响。

他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纷乱时代,却坚持以保护前朝文化遗产为己任,重视古物与文献资料,并善于通过器物与文献资料看社会生活的本质;他自觉整理文化遗产,搜集古代诗歌编成现行本《诗经》,并在周代文化观的基础上编写了鲁国国史《春秋》,给后人研究春秋这个时代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孔子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者,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影响深远,其观点对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尚有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处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萌芽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主要为前朝重器、名器。

中国素有保护古代器物的传统,早在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中就保存着大量青铜器、玉器等前朝珍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者有意识地采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以统一思想文化,并确定“不师古,不崇经,以法为治,以吏为师”的政治文化原则,进而演变到“焚书坑儒”的极致。

这一系列措施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破坏无疑是毁灭性的。

汉代长期安逸稳定的政治环境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自皇室起,重视前人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无论是保护前朝君主陵墓、先贤墓葬,还是尊重亡储、保护圣人之后人与庙宇,以及祭祀名川大山,虽然志在巩固皇室的统治地位,但从客观来看,都极大程度地保留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汉代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将当时的听闻见识编纂成书,其内容涉及古器物、古遗址、古文字、古书籍等,为后人研究汉代及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献资料。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篇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制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然而,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量的外来文明文明进入了中国,中西文化在我国进行碰撞,鱼和熊掌何以兼得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篇2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的重视,而我们传统的元宵节呢?据报道某超市举行的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居然没有一人报名参加。其实在有些中学生的概念里,元宵节就是吃汤圆,别无其他文化内涵。据海南省海口网调查:海口超八成学生不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就连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年轻人中也有逐渐淡化的趋势。
保护传统文化,并非排斥外来文化。对于那些优秀的、先进的外来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学习、要借鉴,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因为学习其他民族制造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进展,有利于民族的振兴。 我不是说不能接受外来节日,也并非责怨西方节日,关键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优良传统,保护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2005年令国人不爽的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正是我国没有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后果。众所周知,端午节原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纪念屈原,一千多年前传到了韩国,结果却被强势的韩国人换了个名称江陵端午祭,拿去申遗。恐怕得知这消息的每个中国人都会愤愤不平,但是我们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

文物保护理念

文物保护理念

文物保护理念一、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是文物保护的基本理念。

文物保护不仅是对文物的保护,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保护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文化,进而传承文化的精髓。

1.1 文物保护的意义文物保护的意义在于保存历史的记忆,传承文化的基因。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保护文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文物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1.2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文物保护和传承是相互依存的。

保护文物是传承文化的基础,只有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文物的完好和安全,进而传承文化的精髓。

同时,传承文化也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承,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物,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文物保护应以保护为主,抢救为先。

对于已经受到损害的文物,我们应该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避免文物进一步受损。

2.1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等。

其中,保护为主是指将文物的保护放在首位,确保文物的完好和安全;抢救第一是指对于已经受到损害的文物,要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合理利用是指对文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是指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加强文物的登记、鉴定、保管和修复等工作。

2.2 抢救性保护的必要性抢救性保护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已经受到损害的文物,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很可能会导致文物的进一步受损甚至毁灭。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文物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文物的损害情况并进行抢救性保护。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文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提高文物修复的水平和质量。

三、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文物保护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古代中国的收藏文化与文物保护的思考与实践

古代中国的收藏文化与文物保护的思考与实践

古代中国的收藏文化与文物保护的思考与实践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

在这个古老的土地上,收藏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数千年来,中国人民热爱收藏,将许多珍贵的文物传承下来。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文物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的收藏文化和文物保护的思考与实践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的收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传统。

早在汉朝时期,人们就开始收集和保护古董、字画、经书等文物。

收藏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皇帝们亲自参与收藏文物,推动了文物保护工作。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物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文物市场的不规范和商业化导致了许多国宝被私人购买并流失海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文化遗产。

而对于那些留在国内的文物来说,缺乏专业管理和保护措施同样让人担忧。

其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例如,汶川地震导致了大量文物的损毁,这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中国政府和民间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中国颁布了《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文物的保护原则和措施。

其次,加强了文物保护专业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中国成立了许多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中国加强了国内外文物合作交流,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然而,面对庞大的文物保护任务,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文物保护投入不足是一个现实难题。

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这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

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工作过于注重“保护”,而忽视了“传承”。

一些文物被保护起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很多珍贵的文化内涵无法得到有效传播和发扬。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文物保护,加强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文物的重要性与保护

文物的重要性与保护

文物的重要性与保护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和价值。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和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和传承。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时间的侵蚀,许多珍贵的文物正面临着被破坏、失去或遗忘的风险。

因此,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着过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艺术成就。

通过研究文物,我们能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物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让后代子孙能够继承和感受历史的厚重。

其次,文物是历史记忆的载体。

历史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文物则是历史的见证。

通过文物,我们能够重温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文物不仅仅是静态的存在,更是活跃的历史场景。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的记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现实,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另外,文物是艺术和审美的瑰宝。

在人类的创造过程中,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文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包括雕塑、绘画、建筑等。

通过欣赏文物中的艺术价值,我们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文物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收藏,更是一种情感的陶冶。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人类的艺术瑰宝,让人们能够欣赏和享受美的力量。

最后,文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当代社会,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许多国家和地区依靠文物旅游吸引游客和创造就业机会。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社会的发展资源,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为了保护文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其次,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

再次,加强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升文物保护的效果和方法。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谈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新理念

谈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新理念

谈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新理念作者:饶德文来源:《卷宗》2016年第11期摘要:文物界在文物保护,修复的问题上,是坚持传统工艺,还是应该采用现代科技,有着不同的意见,传统工艺认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必须坚持传统工艺,如果采用现代科技和现代新材料有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

现代科技认为保护和修复文物应采用现代材料是先进的,科学的,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不改变文物的原状,”是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

加强对传统工艺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对文物保护和修复的交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预防性保护—文物保存环境的监视与控制是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工艺;现代科技;保护与修复文物是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今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们是古代人类各个民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在当时社会意识,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工艺技术条件下,通过人们的创造性劳动,采用当时社会能提供的一切物质,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它们既是有形的实体,又是经人类加工,利用保留,蕴含着无形价值的体现,是人类创造文明的载体。

研究保护和修复好有形的珍贵文化遗产——文物实体,是对深入研究,揭示和了解其无形价值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物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大部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对损坏的及预防损坏的文物做高质量的保护和修复,尽可能有效的还原和延长其"寿命",保护其价值的完整性,科学性,原真性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 传统工艺传统工艺是一门历史悠久,技术精湛的手工业技艺,熟练运用焊接,补配,整形,修饰等工艺来恢复文物的完整性。

近百年来,一直承担着拯救文物的重任。

我国的传统技术多起源于下层工匠的实践,造成许多成形的技术因为缺乏理论的指导而失去了升华的机会;其次传统工艺的传播途径狭窄,保密性很强,致使一些工艺因老艺人的过世而失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技术发展缓慢,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和修复理论的难以提高。

浅论保护文化遗产全民参与理念的构建

浅论保护文化遗产全民参与理念的构建

浅论保护文化遗产全民参与理念的构建摘要目前,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超越了政府独自承担的范畴,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宣传力度的不断扩大,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越来越深入民心。

因此,在全面了解我国文化遗产内涵及其面临的困境之基础上,通过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来阐明全民参与理念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民参与;协调发展;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绪论1.1保护文化遗产全民参与的含义人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个认识渐变过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就从未停止过。

但多是以政府为主要保护承担者,给予财政和政策上的扶持。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才得以形成,“文物保护”的概念逐步被“文化遗产保护”所取代。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政府保护制逐步被全民参与保护制度所取代,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和遵守的文化遗产保护风气。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言: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不再是政府部门和文化行政监管部门的专利,每一个人都有遵守法律法规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监督和利用的权利。

也就是号召全社会公民共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来,树立自觉保护意识,从而使得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1.1 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也称“有形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历史见证。

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开放和延展。

其大体演变趋势可以从横纵两个维度加以分析。

就横向发展而言,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单一指艺术和历史文化遗迹发展到指代相互关联的文化遗产群,从物质文化遗产延展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有形文化遗产扩展至无形文化遗产。

其囊括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

总而言之,只要能承载一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有形或无形事物都可纳入文化遗产的范畴。

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

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

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引言文物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制定了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方针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期展示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就。

一、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的内容包括:坚定保存第一,统筹合理利用;依法保护严禁破坏,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全民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识;加强科技支撑,推动技术创新。

1. 坚定保存第一,统筹合理利用首先,要坚定文物的保存地位,将保存作为首要任务。

保护文物不仅仅是为了看,更是为了保留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同时,在保存的基础上,要合理利用文物,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

2. 依法保护严禁破坏,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文物保护需要依法进行,任何破坏文物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

要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同时提高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3. 加强全民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识文物保护事关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和荣誉,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要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提高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重视,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志愿者活动,形成全民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氛围。

4. 加强科技支撑,推动技术创新科技的发展对于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要加强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水平,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更多的科技手段和支持。

二、文物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文物保护不仅仅是保留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历史价值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和研究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艺术价值很多文物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保护这些文物,可以让后人欣赏和学习,激发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文物保护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是什么

文物保护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是什么

文物保护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是什么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与智慧。

而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对物件本身的维护,更是对其所蕴含的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守护。

那么,在文物保护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究竟是什么呢?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核心在于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文化遗产并非仅仅是古老的物件或建筑,它们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瑰宝,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看,文物是过去时代的遗存,它们记录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古老的竹简、碑刻,能让我们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播方式;古老的建筑遗迹,可以呈现出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

艺术价值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许多文物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无论是精美的绘画、雕塑,还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都展现了当时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追求。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科学价值同样不可忽视。

一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成果,例如古代的天文仪器、农业工具等。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索和成就,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社会价值体现在文化遗产对于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塑造上。

共同的文化遗产能够让一个群体或民族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传统的民俗活动、宗教仪式所使用的器具,都承载着特定社群的共同记忆和价值观。

精神价值则是文化遗产更深层次的内涵。

它们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勇气、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还强调完整性和原真性的保护原则。

完整性意味着不仅要保护文物本身,还要保护其周边的环境和相关的文化景观。

因为文物与其所处的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

例如一座古老的寺庙,其周边的山水、街市等环境要素都与寺庙本身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总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意义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保护文化遗产意义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

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

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

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人之为人,人类的本质规定性及其体现,就在于以其创造性实践,建设一个文化世界。

在某个当下看文化,就是审视以往文化形成的某一群体的“文化遗产”,即某种活态的文化模式。

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包含未来发展趋势的某种启示。

保护文化遗产,在文化意义上体现着人类对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历史性的自觉。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

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

但是,现代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直接的全球行动。

这个文件把世界遗产分为自然的和文化的两大类。

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从历史、艺术、科学或审美、人种学、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

自然遗产,是指各类从审美、科学、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面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分为受威胁的动植物生态区和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浅析我国文物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我国文物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我国文物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2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7000处,县市级的有3万多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1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2处。

再看世界上其它国家,英国文保单位有50万处,法国有4万处,希腊有40万处,甚至以色列、挪威等国都比我国多得多。

本文分析了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现阶段文化保护方面的不足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对策在热衷关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地段、世界文化遗产等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甚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轰然倒塌,永远消失。

此外,文物古迹的环境遭破坏也比比皆是,星星点点的文物湮没在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让人很难感到它的价值所在。

我国原有古代存留下来的城池约五千座,这些经历百年、千年沧桑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曾经拥有的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古建筑数量之多、形式的丰富,令世界为之震撼,而如今这一切在今人肤浅、缺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中,在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就被破坏、拆毁了。

导致这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现象出现的根源就在于有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政绩心理,就在于政府容忍开发商无知、反文化的掠夺式的开发。

实际上,保护与发展孰轻孰重,这个问题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面临的痛苦抉择。

一、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当前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明显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修复和重建,而忽视了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遗存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杭州雷峰塔的重建就是一例,这也怨不得阮仪三们要大声疾呼“假古迹不要再建了”。

威尼斯宪章强调文物建筑修复时添加的部分必须保持整体的和谐一致,但又必须和原来的部分明显地区别。

禁止任何重建,这是历史古迹的保护都应遵循的原真性原则。

因此,任何随意地、不分界限地进行“复古”、“仿古”,都是不负责任的,是对历史的讹传。

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要求浅析

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要求浅析

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要求浅析1. 引言1.1 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国家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过文物保护工作,可以保护历史遗迹、古建筑、古书画等珍贵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延续,让后人了解、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文物保护工作还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许多国家通过文物保护来吸引外国游客和投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国家文化自信的展示和提升。

只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目标,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1.2 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严肃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文物保护领域,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文物保护意识不够普及,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文物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进受阻;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造成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执行效率不高;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腐败问题,一些不法分子以违法犯罪手段获取文物,破坏了文物保护的环境。

由于一些文物保护工作的法规尚不完善,执法行为不够严格,文物保护工作的执行效果也大大打了折扣。

文物保护工作在我国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在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文物是一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文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尊。

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一环。

许多文物建筑都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其保护工作也将促进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

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是文物的收藏、陈列和展示之地,它不仅仅是一座收藏珍贵文物的场所,更是一座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宝库。

在博物馆中,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陈列方式和正确的保护措施,才能更好地展示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意识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更多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关注。

一、文物陈列的意义文物陈列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是向公众展示文物的窗口,也是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平台。

通过文物陈列,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感受历史的魅力,增进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文物陈列也是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的有效途径,可以引导人们对文物保护提高认识和重视,保护文物不仅是博物馆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文物陈列中,合理的陈列方式和手段十分重要。

要充分考虑文物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在陈列时展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物所传达的信息。

要遵循科学的陈列原则,保证文物的安全和完整,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坏和破坏。

还要根据文物的特点和材质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和环境,确保文物得到良好的展示效果和保护状态。

二、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文物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增加,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保护意识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传承,还能有效预防文物的流失和破坏,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形成了保护意识,文物保护事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提高保护意识的必要手段。

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文物保护专题展览、举办讲座和交流活动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制定相关文物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文物的安全和完好。

还要加强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谈谈对保护文物的看法

谈谈对保护文物的看法

谈谈对保护文物的看法保护文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素质。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文物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保护文物的看法。

一、文物保护意义1.历史意义文物是历史留下来的实物证据,它们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实物,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祖先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艺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2.文化意义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这些传统和内涵不仅是我们民族自身的财富,也是人类共同的宝藏。

而保存好这些传统和内涵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保存相关文物。

3.艺术意义许多文物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当今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领域中。

例如,在建筑、雕塑、绘画等领域中,文物的元素经常被运用到现代艺术中,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也成为了我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二、文物保护现状1.面临的挑战在当今社会中,文物保护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人为破坏和盗窃问题。

由于一些人的利益驱动和文化素质低下,他们会对一些重要的文物进行盗窃或者破坏。

其次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

例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都可能对一些脆弱的文物造成损害。

2.已取得的成果尽管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例如,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并且不断地完善这些法规;在技术手段方面,我国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究和设备更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也加大了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建设和投入。

三、文物保护的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在文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制定更为严格和有效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2.增加投入在文物保护方面,资金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投入,才能更好地维护这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和艺术珍品。

创新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

创新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

创新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物作为过去文化遗存的重要物质载体,它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保护文物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从博物馆的建设、完善到各类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以及民间文物收藏的鼓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格局日臻完善。

文物正在广泛进入人民日常生活,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此,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创新文物保护理念,着力解决文物保护发展中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是文化理论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目前文物界存在的几个现象(一)文物大国名不副实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文明的国家,理应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文物大国。

一般说来,博物馆以及馆藏文物的数量及质量,加上开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物实力的鲜明标志。

截至2015年,我国博物馆总数451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28家,非国有博物馆982家。

虽然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0倍,然而,人均拥有数量和馆藏文物的数量与发达国家比较,都缺少一个文物大国所应有的优势。

(二)文物外流镀金内销由于国内文物交易渠道不畅,而回流文物的买卖限制较少,不少珍贵文物走私出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47个国家200 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海外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大约是馆藏数量的10倍以上。

换句话说,按照最保守的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至少在1700万件以上,远远超出我国本土博物馆藏品总量。

文物走私出境已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条,出境关口一条是通过广州、深圳、厦门、福州海关出境;另一条则是先将盗掘文物汇集到文物大省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份,再取道香港、台湾发散到世界各地。

由于近年国力增强以及对文物的重视,国家及个人纷纷通过回购的形式使文物回流,但交易成本和成交金额大幅提升,通常是原有价格的10倍甚至100倍。

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

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

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保护文物是对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文物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我们前人的智慧与付出。

高中时期,我们应该重视保护文物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保护文物是维护国家文明的重要方式。

文物是国家历史文化的纽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传统与独特性。

通过保护文物,我们不仅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也能够促进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同时,文物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保护文物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其次,保护文物对于教育与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文物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和文化背景。

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历史有助于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此外,保护文物也为学者提供了研究的素材和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无论从教育还是研究的角度,保护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保护文物有助于激发创新和艺术的发展。

文物是一种文化遗产,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能够启发现代艺术的创作灵感。

通过研究和欣赏文物,可以引导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启迪。

保护文物有助于培养创意和艺术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和转型发展。

总之,保护文物是高中阶段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与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从高中时期就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保护文物的行动,为维护国家的历史文化做出贡献。

高中保护文物的议论文二: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文物保护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文物保护。

科技的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与传播。

通过使用三维扫描、影像处理等技术,可以将文物以数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并通过互联网等平台进行传播。

这不仅能够保护文物不受损坏和失窃的风险,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物。

中国古代的文物修复理念

中国古代的文物修复理念

中国古代的文物修复理念1. 引言1.1 古代文物修复的重要性古代文物修复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历史、重建历史的必要途径。

通过修复文物,我们可以将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后人能够感受和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古代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修复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学习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文物修复还可以促进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传承,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古代文物修复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尊重和珍视,也是对未来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修复文物,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视我们的历史。

1.2 古代文物修复的历史意义古代文物修复的历史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修复古代文物,我们能够保留古代文明的痕迹,让后人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文化的辉煌。

古代文物修复也有助于揭示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技艺水平和价值观念,为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古代文物修复的历史意义还体现在其对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通过修复古代文物,我们可以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古代文物修复的历史意义同时还体现在其对文化交流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修复的古代文物可以成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不仅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也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古代文物修复的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和贡献。

2. 正文2.1 中国古代文物修复的特点一、注重传承与保护在古代,文物修复不仅仅是修补损坏的部分,更注重传承和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修复工匠们会尽力保留原物的历史痕迹和特色,以尊重古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统。

二、讲究技艺和传统工艺古代文物修复工匠们的技艺非常高超,他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各种传统的修复工艺。

文物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什么

文物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什么

文物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什么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文物如同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文物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

那么,文物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究竟是什么呢?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将这一理念应用于文物保护,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还要考虑到未来世代对文物的需求和权益。

首先,文物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上。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其原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延缓文物的自然老化和损毁过程。

这包括对文物进行定期的监测、维护和修复,使用符合文物保护原则的材料和技术,以及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

比如,对于古建筑,我们要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改造,保持其原有的结构和风貌。

在修复过程中,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使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使修复后的建筑能够真实地反映其历史特征。

对于出土文物,要做好防潮、防氧化等保护工作,确保其在保存环境中稳定不变质。

其次,可持续发展理念还要求我们重视文物所处的环境。

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此,在文物保护中,我们要将文物与其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保护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如山水、植被等,有助于维持文物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例如,一些古代石窟寺往往依山而建,如果周边的山体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石窟的坍塌和损坏。

同时,也要保护文物周边的人文环境,包括传统的街巷格局、民俗风情等。

这些人文环境是文物存在的文化土壤,能够赋予文物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再者,文物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合理利用文物资源。

文物保护不是将文物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文物保护的理念
摘要文物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我国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我国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借鉴了西方完整的科学体系和方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念与方法,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保护并体现文物完整的价值是最高准则,应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贯彻与落实。

关键词文物保护理念;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原则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宝,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文物和历史珍宝,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文物保护理念,采取科学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方法。

我国的文化背景有别于西方,因此在文化保护方面,不能够完全参照西方的理念与方法,而应当取其精华,并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社会背景等,探索与创建相关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与技术。

1 保护并体现文物的完整价值为核心
文物是“有形”的,是一种实物,但是这个实物却具有“无形”的价值内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发掘出土的青铜编钟的外形反映了它“有形”的艺术造型,同时这套钟也具有极为先进的声学结构,而西方一直到16世纪才出现半音阶,到18世纪钢琴上才出现5个八度,因此曾侯乙编钟的存在说明了当时中国的音乐水平十分高超,此外,这套编钟还体现了很高的冶金铸造水平,因此一套编钟同时体现了当时的声乐水平、艺术水平、社会文化水平等,这些形成了文物“无形”的价值内涵。

文物是文物价值信息的承载实体,如果载体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其价值内涵也将难以找寻,因此文化保护并不单单是保护文物实体,更是保护文化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由于文物的价值是一定的,只能够损耗却不会增加,因此保护和体现文化价值的完整性十分困难,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就是为了保护实体的完整性,进而体现出实体的价值,所以文化保护理念的核心应当是保护和体现文物的完整价值,只有对文物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知,才能够做好文化保护工作。

2 文化保护的“原真性”理念
我国的古代建筑运用了大量的彩画,这也形成了典型的中国特色,但是我国对建筑彩画的保护以及修复却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争议,很多西方文化保护专家认为这一做法违背了文物保护的“原真性”原则,但我国则认为修补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体现文物价值,这种争论并不仅仅是文化保护方法争论,更是一种东西方文物保护理念的碰撞。

彩画是我国古建筑的一部分,主要起着保护建筑构件以及装饰的作用,同时不同的彩画还可以体现出古建筑的功能和等级,因此古建筑彩画并不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独立的艺术品,而是根据要求进行绘制的,如果古建筑上的彩画出现了损坏或者缺失,古建筑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因此补画、补描甚至
是重画是必要的文物保护措施,但是在补画时必须尊重原作,不搞“创造性”复原,必须符合古建筑的功能、等级等价值体现。

3 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在保护以及体现文化价值的指导思想下建立了一系列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对文物的价值造成损伤,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也规定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1]。

文化的“原状”并不单单是指文物的外观形貌,而是文物一切的原始信息,因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不仅不能够改变文物的外观形貌,也不能够改变文物反映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发展等历史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物的分析、检测技术日益提升,这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文物更深层次的价值,也有助于全面反映文物的原状。

在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对于具有科技冶金史价值的铁器的保护就不能够采用热膨胀原理去锈和高温还原处理方法,虽然这些处理方法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也可以保持文物良好的外观效果,但是经过处理之后,文物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损失了文物对社会发展、冶金技术等信息的反映,所以这种做法实际上改变了文物的“原状”,也损害了文物固有的价值体现。

4 最小干预原则
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为文物创造了良好的保存环境,采取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措施,并尽可能避免对文物的干预,这是因为任何的干预措施都可能会对文物以及文物的固有价值造成损害,因此只有在文物处于濒危或者无法保存的状态下,才能够进行文物抢救,采取修复和保护处理等干预措施。

文物保护中的“最小干预原则”要求文化保护工作者在能够采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最为可靠的处理方法,使文物能够长久保存下去,同时尽量减少对文物实体和其固有价值的损害,保持文物的原真性。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文物认识的逐渐深化,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定会越做越好。

5 可识别性原则[2]
文物保护与修复中使用的一切添加材料都不是来自文物的原材料,进行保护与修复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保护文物原始材料和原始工艺所固有的一切历史信息,因此在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并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文物的原始工艺和原始材料。

文物保护与修复中使用的保护材料并不需要有耐损、耐压、耐老化等特性,但是材料一定不能够对文物实体以及文物的原材料造成损伤,不能够影响人们对文物原始材料和原始工艺所固有的价值信息的研究。

文物保护理念中的“可识别性”原则对于不同的文物应当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陶器碎片只要黏合起来,并用石膏弥补残缺就可以体现其价值,对于艺术品,修整、复原、补缺之后应当尽量与原真部分和谐一致才能够体现艺术的美感,体现它的价值。

在某种程度上,可识别原则就是为了防止以假乱真,避免对正常的学术研究产生干扰,我国很多文物修复专家认为,“不可识别”基本是不可能的,借助于感觉器官以及众多的仪器设备,再“完美”的仿制或者修复都可以鉴别出来。

过度强调视觉上的“可识别”原
则很难把握尺寸,这实际上不利于体现文物价值完整性的内涵,一些保护单位对缺失的文物制作部分复制品的做法是可取的,例如在一座陵园中,当很多部分遭受创伤或者缺失,已经影响到陵园的整体外观以及陵寝制度的体现时,适当做一些有科学依据的复原可以更好地展示陵园遗址以及陵寝制度。

结语
我国的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与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借鉴了西方较为先进和完善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方法,也针对我国的文化背景进行了探索与改建。

在我国,保护并体现文物完整的价值是文化保护的最高准则,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原则”等。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将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陆寿麟.我国文物保护理念的探索[J].东南文化.2012(2):6-9.
[2] 颜燕萍.文物保护的理念与对策研究[M].复旦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