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代替 HJT 169—2004) (可复制)

合集下载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 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3.3 最大可信事故
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3.4 重大事故
指导致有毒有害物泄漏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危险物质
表 1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4.2.3.2 一级评价应按本标准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4.2.3.3 二级评价可参照本标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4.3 评价工作程序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 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 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物质由于化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作功,引起的爆炸。分散的可燃性蒸气的突然或缓 慢燃烧形成的气雾爆炸;在有限空间内混合可燃气体爆炸;反应失控或其他工艺反常所造成压力容器爆炸;不稳定的固 体或液体爆炸,均属化学爆炸。 3.14 急性中毒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169-2018)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 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 1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 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 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
表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II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
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有特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本标准规定的一般性原则适用。 相关规划类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0000.1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8 部分:急性毒性 GB 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28 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94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本文提出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本导则旨在指导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以确保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概述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减少环境风险带来的损失。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应覆盖项目前、中、后三个阶段,从项目的规划、建设到运营及拆除等环节进行评估。

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流程3.1 确定评价对象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用地、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媒介,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和人群。

3.2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估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

数据收集可包括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收集、样品采集等方式,对环境风险评价所需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

3.3 定性与定量评价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专家经验和判断来判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程度。

定量评价则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和计算等方法对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3.4 环境风险分析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因子和风险等级。

环境风险分析应考虑到不同路径和途径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

3.5 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应针对评价结果中所确定的环境风险因子和风险等级,以减少风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4.1 理论方法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方法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生态风险评价、风险识别与分析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一、背景随着我国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控制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4年环境保护部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旨在规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包括申请环境影响评价(EIA)的建设项目和非申请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等,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审批和环境管理人员的环境监管工作。

三、评价内容本标准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1. 项目背景和建设规划对项目背景和建设规划进行分析,包括项目的类别、规模,用地要求、工艺流程、环境容量等详细信息,以便全面了解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

2.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标和原则明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标和原则,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原则为了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本标准要求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应遵守一系列的编制原则,包括多种技术手段的运用、环境影响因素的统一分析及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等。

4. 环境基础状况评价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水、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并对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5. 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为了确保环境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标准要求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充分的比较和评估,根据所研究的环境风险的不同进行选择。

主要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6. 风险分析及建议以环境风险评价为基础,本标准要求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阐述,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DOCS
0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 与意义
• 定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可能产 生的环境风险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 环境风险:指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人类健 康和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新评价标准。
• 收集环境风险因素的新数据和监 测结果,分析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和 有效性。 • 根据更新后的评价标准,对建设 项目环境风险进行重新评价和防控。
建04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模型与 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常用模型
概率模型:通过概率论和统计学方法, 计算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 过模糊数学理论,对环 境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的管理与监控
环境风险管理:通过制定环境风险防 控制度和操作规程,降低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监控:通过建 立环境风险监测网络, 实时监测环境风险因素
的变化。
• 制定环境风险防控制度,明确项 目建设单位的环保责任和措施。 •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制度的执行和 监管,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 建立环境风险监测网络,对关键 环境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 • 分析监测数据,评估环境风险的 大小和发生概率。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因素的定性分析
风险因素分类:根据环境风险因素的 性质和来源,对其进行分类。
风险因素评估:评估环 境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
和可能后果。
风险因素排序:根据环 境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对其进行排序。
• 按风险因素的性质分类:如技术 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等。 • 按风险因素的来源分类:如项目 内部风险、项目外部风险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 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I目录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4.2 评价工作等级4.3 评价工作程序4.4 评价的基本内容4.5 评价范围5 风险识别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5.2 风险识别内容6 源项分析6.1分析内容6.2分析方法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7 后果计算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8 风险计算和评价8.1风险值8.2风险评价原则8.3风险计算8.4风险评价9 风险管理II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第十章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过多起震惊世界的重大污染事件。

在众多事故造成的而环境污染事件中影响最大、后果最严重的是美国联碳公司在印度的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甲基异氰酸泄漏事件,造成2000多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0多万人受伤。

这些环境污染事件使人们认识到: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均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泄漏密切相关。

因此人类社会开始关心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评价问题。

风险评价是估算不可预见事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的方法学,环境风险评价只是其中一部分。

从风险评价的发展历史看,由于化工、石化等行业在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和运输中,存在潜在危险严重,并可导致重大环境污染和巨大直接经济损失等环境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了独立的新兴的学科——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中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R[危害/单位时间]= R[危害/单位时间]×R[危害/单位时间]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为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更有效地防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为此,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用于建设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导则,该导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制定,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度和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加。

然而,建设项目的实施往往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本文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二、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及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所产生的潜在环境影响和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定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为环境保护和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环境风险评价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准确预测和评估风险。

2.公正公平:环境风险评价应公正公平,遵循科学的、公开透明的程序。

不得为任何利益群体谋取私利。

3.可操作性: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应具有可操作性,并能提供防控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四、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1.项目背景和描述:详细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规模、位置、类型等。

2.环境影响分析: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

3.风险识别和分析: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包括事故风险、污染风险、生态破坏风险等。

4.风险评估和预测:对环境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和预测,包括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评估。

5.风险管理措施: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事故防范、环境保护、应急响应等方面。

6.风险沟通与参与:开展相关的风险沟通和参与工作,让公众了解项目的环境风险,提出意见和建议。

7.环境风险管理计划: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管理计划,明确监测和管理环境风险的责任和措施。

五、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技术1.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获取项目环境信息,包括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要素。

2.模型建立与预测: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模型预测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风险。

3.风险评估软件:运用专业的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评估和定量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 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I目录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4.2 评价工作等级4.3 评价工作程序4.4 评价的基本内容4.5 评价范围5 风险识别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5.2 风险识别内容6 源项分析6.1分析内容6.2分析方法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7 后果计算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8 风险计算和评价8.1风险值8.2风险评价原则8.3风险计算8.4风险评价9 风险管理II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附录A (规范性附录)附录B (资料性附录)I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第一部分:前言1.1 缘起与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为了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建设项目中,环境风险评价是为了评估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以帮助决策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本技术导则的编制旨在规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为保障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开发、工业项目、农业项目、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1.3 术语和定义(1)环境风险评价: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2)风险分析:指在确定环境风险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价和评估的过程。

(3)环境风险因素:指可能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经济等因素。

(4)环境风险等级:指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的环境风险程度。

(5)风险卡:指使用图形、表格等方式直观展示环境风险评价的一种工具。

第二部分:环境风险评价流程2.1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2)收集必要的环境信息;(3)识别环境风险因素;(4)风险分析及评价;(5)预测环境风险;(6)环境风险等级评价;(7)提出环境保护和风险防控措施;(8)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2 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对象是指需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建设项目,评价范围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环境影响、危害或风险的范围。

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确定应当科学确定,符合实际情况。

在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确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3 收集必要的环境信息对环境风险评价而言,信息的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全套表格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全套表格

项目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CAS号临界量/t备注环境敏感目标调查表类别环境敏感特征厂址周边5km范围内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相对方位距离(m)属性人口数环境空气厂址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厂址周边5k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大气环境敏感程度E值受纳水体序号受纳水体名称排放点水域环境功能24h内流经范围(km)地表内陆水体排放点下游10km范围内敏感目标水与排放点距离(m)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序号环境敏感区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包气带防污性与下游厂界距离(m)地能下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项目危险物质调查情况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最大存在量分布情况备注1建设项目 Q值确定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最大储存量t临界量t qi/Qi12∑Q=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P)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行业及生产工艺(M)比值(Q)M1M2M3M4 Q≥100P1 P1 P2 P3 10≤Q<100 P1 P2 P3 P41≤Q<10P2 P3 P4 P4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大气环境敏感性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E1 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E2 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人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E3 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Ⅱ类及以上,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一类;或以发生事故时,敏感F1 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国界的较敏感F2 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二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省界的低敏感F3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分级S1S2S3环境敏感目标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 10km 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 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 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 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 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 范围、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地表水功能敏感性环境敏感目标F1F2F3S1 E1 E1 E2S2 E1 E2 E3S3 E1 E2 E3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敏感G1 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较敏感G2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不敏感G3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D3 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2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1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D3”条件Mb:岩土层单层厚度。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全套表格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全套表格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D3
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D2
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D1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标分级
分级
环境敏感目标
S1
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 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
E2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 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人
E3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
S2
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 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总则(1)掌握导则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2)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3)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的的工作基本的划分;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

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4)了解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对危险化学品按其伤害阈和gbz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敏感区位置,确定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公里;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公里范围。

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5)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1)风险识别;(2)源项分析(3)后果计算(4)风险计算和评价(5)风险管理二级评价可选择风险识别、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风险管理及减缓风险措施等项,进行评价。

(6)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 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I目录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4.2 评价工作等级4.3 评价工作程序4.4 评价的基本内容4.5 评价范围5 风险识别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5.2 风险识别内容6 源项分析6.1分析内容6.2分析方法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7 后果计算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8 风险计算和评价8.1风险值8.2风险评价原则8.3风险计算8.4风险评价9 风险管理II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附录A (规范性附录)附录B (资料性附录)I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1
HJ 169—2018 代替 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10-14 发布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 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表 1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 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 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
表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风险调查
风险源
环境敏感目标
简单分析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危险性
环境敏感性
风险潜势为Ⅰ
风险潜势为Ⅱ~Ⅳ
风险潜势为Ⅳ+
考虑调整
风险识别
风险源项
风险类型
可能扩散途径 可能影响后果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风险源强
模型选择
参数设定

风险预测与评价
环境风险管理 评价结论与建议
图 1 评价工作程序
4.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II
HJ 169-20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
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有特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本标准规定的一般性原则适用。 相关规划类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1
HJ 169 2018
环境风险 environmental risk 突发性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可能性。 3.2 环境风险潜势 environmental risk potential 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的概化分析表达,是基于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危 险性及其所在地环境敏感程度的综合表征。 3.3 风险源 risk source 存在物质或能量意外释放,并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源。 3.4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 3.5 危险单元 hazard unit 由一个或多个风险源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单元,事故状况下应可实现与其他功能单 元的分割。 3.6 最大可信事故 maximum credible event 是基于经验统计分析,在一定可能性区间内发生的事故中,造成环境危害最严重的事故。 3.7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air toxic endpoint 人员短期暴露可能会导致出现健康影响或死亡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用于判断周边环境风险 影响程度。
2019-03-01 实施 发布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风险调查 ........................................................................ 5 6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 5 7 风险识别 ........................................................................ 6 8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 7 9 风险预测与评价 .................................................................. 8 10 环境风险管理 .................................................................. 11 11 评价结论与建议 ................................................................ 1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简单分析基本内容 ............................................. 13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及临界量 ................................... 14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的分级 .......................... 24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环境敏感程度(E)的分级...................................... 26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泄漏频率的推荐值 ............................................. 28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事故源强计算方法 ............................................. 29 附录 G (规范性附录) 大气风险预测推荐模型 ......................................... 34 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选取 ....................................... 37 附录 I (资料性附录) 有毒有害气体大气伤害概率估算.................................. 45 附录 J (规范性附录) 报告书附图、附表要求.......................................... 47 附录 K (资料性附录)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 52
3
HJ 169 2018
环境风险潜势
Ⅳ、Ⅳ+



评价工作等级



简单分析 a
a 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 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 A。
4.4 评价工作内容
4.4.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初判、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 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等。 4.4.2 基于风险调查,分析建设项目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环境敏感性,进行风险潜势的判断, 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4.4.3 风险识别及风险事故情形分析应明确危险物质在生产系统中的主要分布,筛选具有代表性 的风险事故情形,合理设定事故源项。 4.4.4 各环境要素按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分别开展预测评价,分析说明环境风险危害范围与程度, 提出环境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 4.4.4.1 大气环境风险预测。一级评价需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和事故发生地的最常见气象条件,选 择适用的数值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给出风险事故情形下危险物质释放可能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范围 与程度。对于存在极高大气环境风险的项目,应进一步开展关心点概率分析。二级评价需选取最不 利气象条件,选择适用的数值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给出风险事故情形下危险物质释放可能造成的大 气环境影响范围与程度。三级评价应定性分析说明大气环境影响后果。 4.4.4.2 地表水环境风险预测。一级、二级评价应选择适用的数值方法预测地表水环境风险,给 出风险 事故情 形下可 能造成 的影响 范 围 与程度 ;三级评价应定性 分析说 明地表 水环境 影响 后果。 4.4.4.3 地下水环境风险预测。一级评价应优先选择适用的数值方法预测地下水环境风险,给出 风险事故情形下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低于一级评价的,风险预测分析与评价要求参照 HJ 610 执行。 4.4.5 提出环境风险管理对策,明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4.4.6 综合环境风险评价过程,给出评价结论与建议。 4.5 评价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0000.18 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8 部分:急性毒性 GB 30000.28 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28 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94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