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壮药

合集下载

壮医壮药功效药性歌诀大全(推荐收藏)

壮医壮药功效药性歌诀大全(推荐收藏)

壮医壮药功效药性歌诀大全(推荐收藏)南疆气候温,遍地草木丛,天然壮药库,性味各不同,有毛能止血,浆液可拔脓,中空能利水,方茎发散功,毛刺多消肿,蔓藤关节通,对枝又对叶,跌打风湿痛。

叶梗都有毛,止血烧伤用,诸花能发散,凡子沉降宏,方梗开白花,寒性皆相同,红花又圆梗,性味多辛温,寒凉能解热,辛温可驱风,苦味多寒品,辛散能润容。

苦解热攻下,甘滋补和中,酸固涩收敛,麻治痈蛇虫,淡利水祛湿,咸软坚消痞,多液补养阴,辛热多升浮,辛味行气血,芳香多止痛,气味应结合,配伍贵变通,采药时节选,根薯宜在冬,茎叶宜夏天,花采寒露中,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壮药谱歌诀,方便临床用,拜壮医为师,实践能精通,学习壮医药,要到群众中。

八味药性歌诀:辛酸苦麻涩咸甘淡,八味药性各专一。

辛行气血能解表,跌打风湿亦散寒。

酸立固涩能收敛,止泻固精疗虚汗。

苦寒祛湿能攻下,治疗实热排便通。

麻能镇痛散痈疖,并疗蛇伤与顽痰。

涩立收敛能抗菌,止血烧伤又消炎。

咸味化痞散鼠疮,通便泻下可软坚。

甘味和中亦滋补,调和百药能矫味。

淡味祛湿亦利水,镇静除烦且安眠。

见病用药歌诀:园山边鱼腥草,肺热痰稠咳嗽好。

茅根田边旱莲草,凉血止血功效高。

仙鹤草和风尾草,腹泻菌痢能治疗。

患了感冒全身痛,山芝麻叶配贯众。

患了传染性肝炎,栀子金钱阴阳莲。

树下生长不出林,肺痨煎服可太平。

家里常备有硫磺,全把疥虫消灭光。

家中常种榄核莲,炎症痧麻用水煎。

红眼病难见青天,请君急用穿心莲。

人们阴部生了疮,快找兽类胆汁放。

五指毛桃真是好,强筋壮骨功效高。

山沟生长土砂仁,理气止痛健胃平。

洗手果树叶有用,皮炎疮疖外洗用。

宽筋藤舒筋活络,关节僵硬用得着。

生姜辛温户户种,风寒感冒必需用。

村边生长益母草,妇科诸证少不了。

性味微温七叶莲,风湿跌打痛用先。

山坡生长叶上花,骨折风湿可用它。

茵陈又配木黄连,清热解毒治肝炎。

人们扭伤和跌打,离不开用四块瓦。

家中常备葫芦茶,外感诸热要用它。

靖西种有山楂果,消食健胃用处多。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一、治疗机理: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二、主要功效:①消炎退热。

如感冒发热的病人,可以用药线点灸退热,痔疮发炎肿胀,可通过点灸消炎消肿。

②祛风止痒。

本法对皮肤瘙痒及荨麻疹有较好疗效,临床资料证明,点灸后确能起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③通路止痛。

本法对各种痛症如头痛、月经痛、肌肉扭伤痛等,有明显的疗效。

④消肿散结。

本法可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

⑤健脾消食。

本法对小儿厌食有较好的疗效,对成人食欲不振者,亦能增强食欲。

⑥健脾止泻。

对脾胃虚寒的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⑦温经通脾。

对风寒湿毒引起的关节痹痛,有较好的疗效。

⑧活血止血。

可用于各种出血症,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关键在于选好穴位。

三、适用范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验证,可用于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对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四、常用穴位①中医针灸穴位。

按中医取穴方法取穴,②壮医经验穴位:主要的有:梅花穴:按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梅花穴。

适用于外科病症、肿块等。

莲花穴:按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莲花穴,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按局部皮损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此穴组成葵花形,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对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发展壮医药的战略性建议

发展壮医药的战略性建议
力、 学术水平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 为壮 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
了 坚 实 的基 础 。
研究所所长黄汉儒等主编的《 壮族医药史》 一书的出版, 填
补 了壮 医史 上 的空 白。20 年 , 00 由黄汉 儒等 主编 的《 中国 壮 医学》 书 向全 国公开 出版 发行 ,04 , 一 20 年 庞声 航、 王柏
1 壮 医药发掘整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区 内外患者及东南亚 、 大利亚 、 国等外国友人慕名前来 澳 美 求诊。18 95年成立广西 民族 医药研究 所 ,02年成 立广西 20 壮 医医院 ,0r年广西壮医 医院被 国家中 医药 管理局确立 20 7 为全国重点建设 民族医医院。开展壮医诊法如望诊 、 目诊 、
括 为 : 医 的 天 人 自然 观 为 阴 阳 为本 、 气 同 步 理 论 , 医 壮 三 壮 的生理病理观 为脏腑气血骨 肉、 道 水道 、 道 , 谷 气 龙路 火 路
果、 角、 八 肉桂、 蛤蚧 、 血藤 、 鸡 广豆 根、 田七 、 天葵 、 年 青 千
的三道 两路理论 , 壮医的病因病机论为毒虚致百病 , 壮医六
广西壮族 自治 区境 内有 16 万 的壮族人 口, 65 壮医药是 壮族先 民长期 与疾 病斗争 的经验 总结 , 中国传统 医药学 是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有 悠 久 的历 史 , 特 的理 论 和 行 之 有 效 具 独
对 壮 医药 缺 乏 系统 理 论 的 状 况 , 强 了 对 壮 医 药 理 论 的整 加
简便 , 疗效确 切 , 费用低 廉的特点很 受群众欢迎 , 因此有广
阔 的 需 求 空 间和 巨 大 的 发 展 潜 力 。 同时 , 西 发 展 壮 医 药 广

保护广西壮族的民间医药

保护广西壮族的民间医药

保护广西壮族的民间医药民间验方实用价值高,并具备简、便、廉、验四大特点。

许多民间偏方有它的优势,针对性强,只要对症,一用就灵。

但受到传统的影响,民间秘方正在失传,作者呼吁发掘利用民间秘方。

壮医药长期植根于广大壮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及浓郁的民族特色。

壮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壮医药主要以师徒授爱、口耳相传等形式流传于民间。

壮医医疗工具如针(挑针、陶针、金针、火针、麝香针、梅花针等等)、药线、瓷碗、骨弓、药锤及熏蒸、药物敷贴、药佩、药刮、牛角、竹罐;壮药如肉桂、八角、薏苡仁、罗汉果、珍珠、蛤蚧等2000多种;壮医防病强的功夫动作图如花山崖壁画;壮医神话传说如“神医三界公的传说”和“爷奇斗瘟神”;壮医药市和佩药挂药如靖西药市、各种药囊。

由于壮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对壮医药进行记载和总结,壮医药的很多历史文物、壮医药理论和诊疗技术、单方、验方、秘方濒临失传。

长期活跃于民间,为壮族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的壮医民间医生也已青黄不接,濒于断代。

保护内容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作为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特别是对作为壮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壮医药的保护。

主要内容包括:壮医药口碑资料;壮医诊疗技术、单方、验方、秘方;民间壮医;壮医药文化。

五年计划2006年保护措施:开展全区民间壮医的登记。

预期目标:完成全区民间壮医的登记造册。

2007年保护措施:开展诊疗技术,单方、验方、秘方的抢救性挖掘整理。

预期目标:濒临失传的诊疗技术、单方、验方、秘方最大程度得到保护。

2008年保护措施:开展壮医药口碑资料的收集整理。

预期目标:壮医药口碑资料最大程度得到收集整理。

2009年保护措施:对壮医药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

预期目标:医药文化形态及其基本特征得到确立。

2010年保护措施:编写壮医药文化大系。

预期目标:建立壮医药文化保护目录、使壮医药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措施开展包括壮医药口碑资料的收集整理;壮医诊疗技术、单方、验方、秘方的抢救性挖掘整理;民间壮医的登记;对壮医药文化形态进行研究和保护等。

几种功效颇高的壮药

几种功效颇高的壮药

几种功效颇高的壮药
钟仕强;林伟;唐斌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壮族在解放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所以壮医壮药靠祖辈相传或徒承师艺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

下面是几种流传较广、疗效颇高的壮药: 1、独脚疳[striga asiatica(L.)O.ktze]。

为玄参科独脚金属草本植物。

药用全草,功能健脾消食,清热利湿。

主治小儿疳积。

壮家几乎人人会用此药。

用法:鲜草或干品与瘦肉炖吃。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钟仕强;林伟;唐斌
【作者单位】广西药用植物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壮药壮通饮对大鼠内源性脑神经干细胞归巢后神经元功能的影响 [J], 陈晓锋;吴世嫦;王婧婧;刘燕平;李凯风;何乾超;刘强
2.加强民族药比较研究,促进壮药特色发展 [J], Goz Suvaz;Dwngz Genbwz;;
3.几种经济林叶的药功效 [J], 袁玉涛
4.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几种功效酶的动态变化及减肥功效评价 [J], 王桂丹
5.广西几种特色壮药的药理毒性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J], 李茜;韦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四)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四)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四)第五节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 , 渊源于秦汉的士官土吏 , 开始于唐宋的羁麽制度,形成发展于元代 , 全盛于明代 , 没落于清代 , 消亡于民国时期。

土司制度从开始到消亡经历了 1000 多年的漫长历史 , 而这一时期正是壮族医药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 所以 , 我们认为土司制度对壮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和深远的影响。

一、土司制度对壮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晌土司制度对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中央王朝册封当地少数民族中有威望、有势力的首领为职官 , 划分其疆界 , 使之"世领其土 , 世有其民", 维持他们内部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 使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 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定 , 从而促进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壮族地区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双向交流 , 亦对壮族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光大主编的《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一书 , 把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独特性、共华性、包容性和二重性四个方面。

其包容性主要体现在 : ①不少土司头人汉文化水平较高 , 吸收了很多汉文化知识。

②壮族地区的某些士官和土民原本系汉人或其他少数民族 , 后被强大的壮文化所融化。

③土司制度本是封建王朝压迫人民的工具 , 却民情易服 , 故能较长期存在。

结合史实 , 可以肯定土司制度时期的壮汉文化交流比以前有更大的发展 , 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故在壮汉文化双向交流中 , 壮族医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促进作用如前所述 , 土司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 促进了壮族地区政治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 同时 , 土司制度对壮医药也有促进作用 , 具体表现如下 :1. 土司制度下的医药机构在土司制度下 , 官方设有医药机构 , 官方和民间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医药人员 , 地方志对此有明确的记载。

壮医包药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壮医包药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壮医包药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壮医包药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功效、适用范围、禁忌症、操作流程、疗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壮医包药疗法的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壮医包药疗法 medical bag of Zhuang medicine使用壮药鲜品捣烂、或饮片研粉后用调制剂(一般可用特制药酒、白酒、清水、姜汁、白醋等)调和,装纱袋包于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作用的一种特色疗法。

4 主要功效祛风毒、湿毒、寒毒、热毒、痰毒、瘀毒等;疏通三道两路;清热消肿,散寒祛瘀。

5 适用范围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杂症。

常见适应症主要有林得叮相(跌打肿痛)、发旺(风湿骨痛)、隆芡(痛风)、呗农(痈疮肿痛)、额哈(虫蛇咬伤)、麻抹(麻木不仁)、喯佛(包块肿块)、旁巴尹(肩周炎)、活邀尹(颈椎病)、夺核拖(腰椎间盘突出症)、产后腊胴尹(产后腹痛)、X尹(痛经)、兵嘿细勒(疝气)、北嘻(乳腺炎)、航靠谋(腮腺炎)等。

6 禁忌症局部皮肤破溃者。

高度水肿者。

开放性骨折及外伤出血者。

孕妇。

7 操作前准备环境要求治疗室环境宜保持清洁、安静、明亮,室温宜保持在26℃~28℃内。

应按GB 15982-2012的要求,每日对操作环境和工作服消毒。

用物准备药袋(规格15cm×18cm)、药粉(200目)、调制剂(药酒或小青柠汁)。

绷带或胶布、防水小铺巾、剪刀;复合碘皮肤消毒液、生理盐水、消毒棉签;一次性无菌XX针(单头或双头皮肤针)、消毒真空抽气罐、气枪。

操作前护理说明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同意,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壮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壮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壮医学概论》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壮医方向本科教学用)前言《壮医药学概论》是一门介绍壮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础的课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壮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壮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地理和气候对壮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壮医学的形成过程、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原则等;还可以对壮医临床基础知识有一个简单的大致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壮医各科打好基础。

壮医药学概论是学习中医学、中西结合医学、壮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内容共有八章。

教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壮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地理和气候对壮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的同时,阐述壮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础。

总学时为45学时。

第一章: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壮医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壮族社会历史概况、发展特点。

3.熟悉社会因素与壮医药的关系、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

【教学内容】重点讲述:1.壮医药的基本概念。

2.壮族的来源、社会历史发展特点。

一般讲述:1.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

2.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

3.壮医药存在的原因。

第二章:壮医药发展史【目的要求】1.掌握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

2.熟悉农业、科技、文化、习俗等对壮医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了解壮医药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重点讲述:1.壮族地区实物出土的针具。

2.花山崖壁画与壮医药关系。

一般讲述:1.古代壮族农业、科技对壮医药发展的影响。

2.古代中医典籍中对壮医药的记载。

3.壮医药初步形成与发展。

4.现代壮医药发掘整理的规模与成果。

第三章:壮医基础理论【目的要求】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三气同步的学说。

3.掌握谷道、水道、气道是人体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是实现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基础。

4.掌握龙路、火路是人体内两条内封闭通路,起着维持人体生机和反映疾病动态的作用。

5.掌握脏腑气血骨肉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基础。

服务于壮医临床应用的壮药教学内容研究

服务于壮医临床应用的壮药教学内容研究
壮 医药事业。
【 关键 词】壮 药教 学;壮 医临床 ;教 学内容
【 中图分类号 】G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 1 1 5 1 ( 2 0 1 3 ) 0 2 . 0 0 7 8 . 0 2
I m pr o v i ng t he t e a c hi ng c o ur s e s o f Zhua n g me di c i na l he r bs t o be t t e r S e r v i c e f o r t he Zhua n g c l i ni c a l
s e l f - s u ic f i e n c y c a p a b i i l y t o f Z h u a n g d r u g s i n s o me d e g r e e , t o c h a n g e he t is d j u n c t i o n o f Z h u a n g c i l n i c a l a n d Z h u a n g d r u s, g a n d i f n  ̄ U y t o
壮 医药特色学科一直是广西 中医药大学及广西壮族 自治 区重点建设的一个特色专业 , 从2 0 1 1 年起 , 在 国家政府的大 力支持 下,经教育部批准 ,广西 中医药大学正式在原有的 中 医专业壮 医方 向基础上开设壮 医专业 ,标志着壮医本科高等 教育又迈上 了一个新 台阶 , 为壮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机遇 , 同时也提 出了新 的挑 战。
b e n e i f t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 a it d i o n l a Zh u a n g me d i c i n e . Ke y wo r d s : t e a c in h g o f Zh u a n g me d i c i n l a he r b s ; Zh u a n g c l i n i c l a me d i c i n e ; t e a c h i n g c o u se r s

壮医药学概论教学要点的探讨.docx

壮医药学概论教学要点的探讨.docx

壮医药学概论教学要点的探讨一、壮医药学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壮医学是传统的民族医学,但由于历史上社会生产实践背景,也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而使壮医没有象其他传统民族医学一样的历史典籍、没有医疗经验和理论升华的典籍文献记录资料,这是这门课的产生的一个背景基础和背景缺陷原由。

二、把握壮医药学“口传心授”的主要传承方式壮医药学是传统民族医学,必须具备一定符合其规律的传承性方式,由于壮医药学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决定了其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

这些传承内容主要体现在壮医药主要的医疗理论、药物功用认识、各科疾病诊断经验、治疗经验,壮医药各种特色疗法的经验传承上,是通过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壮族自治羁縻及土司制度州县和一般州县(中Y)并存,决定壮医药也不是正统的官方中医记录,因而壮医药主要流传在壮族聚居地区讲壮族语言的民间。

“口传心授”方式决定了其不可能为繁杂的体系,而多为简洁、实用及经得起考验,这些知识内容是客观的传统壮医药,但多散播在民间,须采集挖掘整理,这是目前壮医药的重要工作。

三、壮医药学没有形成规范文字记录的原由使壮医药的基础医药知识不系统、直观,而必须借助于壮医药的壮族文化背景进行内容支助、理解、说明;如社会生产水平较低实际和对鬼神信仰的精神实际是壮医“巫医同源、巫医并存”,即是壮医的深远文化背景;如一些画符、念咒、驱鬼、三道公庙等形式中寓含许多壮医药知识内核,如果舍弃了“巫”的形式,那么壮医就怕一无所在了,就否认其历史价值了。

又如壮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文化反映着壮医药对流行病预防的重要成就。

四、壮医药社会历史的民俗、民族文化是壮医药经验和成就保留和保存的重要形式并且这些反映着壮族人民以普及化形式或民俗形式或民族特质文化形式对实践认识到的最重要的壮医药知识、成就的记录和经历代相传的活生生的客观记录;尤其反映了壮医药的保健和预防医药的历史成就。

如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饭、歌海节、赶圩文化、赶药市习俗,又如抛绣球、点天灯、花山石刻等体育锻炼预防保健形式;这些是壮医普及的预防医学的重要成就。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技术规范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技术规范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证型分类、壮医药物竹罐操作技术要求、禁忌症、慎用症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膝骨关节炎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膝关节软骨进行性消失、骨质过度增生,临床出现慢性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畸形及活动受限的常见风湿病。

本病壮医称为骆荧,根据壮医理论,本病缘于患者年老体虚或受伤留瘀,不慎感受邪毒(风毒、寒毒、湿毒等),客于筋骨,阻滞龙路、火路,使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膝关节疼痛,甚或肿胀,屈伸不利,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喇声或摩擦声,动则痛甚,重则关节变形,气候变化时加重,反复不愈。

3.2壮医药物竹罐疗法BambooCuppingTherapyofZhuangEthnicMedicine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用煮沸的壮药液来加热特制的竹罐,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可配合壮医刺血疗法、壮医药物热熨疗法。

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气机的功效。

4诊断及证型分类4.1西医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膝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1986年)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4.2壮医诊断——主症:膝关节疼痛,甚或肿胀,屈伸不利,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喇声或摩擦声,动则痛甚,重则关节变形,气候变化时加重,反复不愈;——兼症:筋骨痿软,乏力,发僵,麻木、畏寒肢冷;——目诊征:勒答上龙路脉弯曲、延伸、有瘀点;——甲诊:甲色淡红或青或紫或苍白,月痕暴露过少或过多;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匿,发病缓慢;——X线摄片检查可见关节面软骨下骨质硬化,可见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部分可有骨质疏松改变;——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可轻度增高。

壮医药学概论

壮医药学概论
为了给壮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合格的专门人才,以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下,广西中医药大学根据高等学校壮医药专业教学的需要,总结20多年来壮医药 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成果,结合临床实践验证,编写了本教材,供高等学校壮医药专业教学使用。在编写过程中, 我们力求去伪存真,坚持理论实际的原则,努力突出教材的民族特色。
壮医药学概论
20xx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推荐
03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提要 04 目录
《壮医药学概论》是2006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庞宇舟,林辰,黄冬玲。全书共分八章,包 含壮族社会历史、壮族地区历史人文地理与壮医药的关系、壮医药的起源、壮医药的积累、壮医药的形成与发展, 以及壮医药的发掘整理等内容,对壮医基础理论、壮医诊断学、壮医治疗学、壮医方药学、壮医预防学、壮医临 床各科的基础理论及技能也作了简要阐述。
推荐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壮医与中医都属于传 统医学范畴,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药学概论》是一门阐述壮医 发展历史,概述壮医诊断、治疗、常用方药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 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内容。壮医药不仅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且至今仍是广大壮族地区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是壮族地区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经过广 大壮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不懈努力,目前壮医药在理论研究、诊疗方法以及壮药的发掘整理及应用推广方面都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壮医药的理论体系已经确立,应用技术日臻提高,壮药范畴与质量标准已初步确定和形成,壮医 药的高等教育正走上快速的发展轨道。壮医药作为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正以其独特的功能为人类的健康作出 贡献。

壮医药防治风湿病特色外治疗法概述

壮医药防治风湿病特色外治疗法概述

壮医药防治风湿病特色外治疗法概述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我国岭南地区,该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使得在此生活劳作的人们风湿病发病率较高,在与风湿病斗争的过程中,壮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外治疗法。

标签:壮医药;风湿病;外治疗法;综述壮医是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民族医学,壮医药理论主要包括有“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学说、“三道、二路”学说和“毒论”学说[1]。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学说指出万物皆由阴阳化生,“阴阳为本”,“三气同步”认为人与天地,人体内部之间同步运行,相互协调为常道,这是壮医的天人观。

“三道”即谷道、气道、水道,“二路”即龙路、火路,“三道二路”生理上以“通”为度来维系着天地人之间的同步运行,一旦其中任一环节运行不畅,都将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壮医在防治疾病上以“调气、疏通”为原则,此即“三道、二路”学说,它阐释了壮族医药理论的生理病理等。

壮族医药最具特色的是“毒论”学说[2],由于壮族先民居住地瘴、痧、蛊等“毒气”较多,同时虫毒猛兽等经常出没而产生各种毒的认识和概念。

壮医的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指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狭义的毒是指一些有害有毒之物,由此产生了独特的壮医病因病机论为毒虚致百病,独特的治疗方法为补虚调气解毒。

诊法上注重“三气同步,思外揣内”[3],尤其推崇目诊,壮医认为眼睛(壮医称为“勒答”)是天、地、人三气精华所聚[4],眼睛能包含、洞察一切和反胦百病,通过目诊可诊断疾病、推测预后、确定死亡。

治疗上以“补虚调气解毒”为原则,重视内治更善外治。

1 壮医药诊治风湿病壮医将风湿病称之为“发旺”[5],源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生不当导致人体正气亏虚,以风毒、湿毒、寒毒、痧毒、热毒等为代表的邪毒乘虚入侵机体,痹阻于筋脉肌骨,使龙、火二路阻滞不通而发病,临床以关节疼痛、肿胀为特征,可伴见肢节酸软、重着、麻木、僵硬、甚则关节变形、功能丧失等。

“发旺”相当于西医学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该类疾病迁延难愈,致残率高。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完整版)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完整版)


, , 。
点灸前的准备
备好火源 备好药线 选好体位(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耐心解释,消除顾虑 严肃认真,合理处方
操作技术要点

整线:以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 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 线头约1~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
[取法]按照局部肿块或皮损的形状和大小, 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 形分布。
[作用]软坚散结,祛风上痒。
[主治]一切肿块性和皮损性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2.莲花穴
[位置] 在皮肤损害处。 [取法] 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 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呈莲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主治] 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位置]在唇齿处。
9.启闭穴
[取法]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线的连线,鼻孔外缘与
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
[作用]醒脑通窍。 [主治] 牙关紧闭。 [点灸法]连续反复点灸,直至病人苏醒,牙关紧 闭消除。
10.鼻通
[位置] 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 [取法] 正坐,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
对各种痛症,如头痛、牙痛、痛经、腹痛、
4.消肿散结 :
可以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 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
5.健脾消食 :
对小儿厌食症、成人消化不良等症效果显 著,可以迅速提高食欲,开胃消食。
6.健脾止泻
对急性肠胃炎、痢疾等引起的泄泻,
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7.温经通痹
对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肢体麻 木等有明显效果,既可消肿,又能止痛

壮医中的毒药与解毒药

壮医中的毒药与解毒药

壮医中的毒药与解毒药壮医中的毒药与解毒药善用毒药和解毒药是壮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之一。

壮药属于传统药物的范畴,是壮族人民经世代相传,并形成传统经验所使用的取自自然界的药物,它共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

是壮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积累起来的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医药学宝库的组成都分.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据一九八二年统计,全国共有一千三百多万人.其中分布在广西的有一千二百多万人,主要聚居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其它地区亦有分布.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医疗经验,对民族的繁衍和促进生产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并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气发掘、整理和研究壮族医药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创造我国新医学不可分割的部分.由于种种厍因,我国对壮族医药的研究开展较晚,在牡药发展史方面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发现壮族人民善用毒药和解毒药,在这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并且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方面的宝贵经验自晋代以来,已有部分被添补进本草著作中,对我国药物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仍有很多经验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

一、善用毒药和解毒药是壮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之一(一)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据有关史载,今之壮族由秦初曾广泛活动于粤西的一部分西瓯骆越人并融合其它民族发展而成.从汉至唐宋时期,在西瓯、骆越原来分布之地相继出现有乌浒、俚、獠等民族,对于上述这些民族,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认为是包括壮族在内的壮侗语族一些民族的先称.此外,岭南"山人","土人"、"夷人"、"蛮"是对包括壮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的贬称。

在古代,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全境及广东西部和云南东部,居住地域相对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三气)同步为理沦基 础,以"三道(谷道、气 道、水道)"、"两路(龙
木、火、土、金、水)学说 为理论基础(用阴阳学说阐 明人体的结构、生理、病
理及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路、火路)"学说为理论 和预防;用五行学说来阐
核心,强调"毒气"学说。 明人体脏腑组织问的相勺:
关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
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 用、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几个方面,从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依 存互根、消长转化,来说明疾病的变化与发展。中医学认为,阴阳 失调、偏胜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 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便成为中医治疗的基本 原则。
历史悠久的壮医药,不但在历史上为本民族及兄弟民族的 健康繁衍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且现在乃至将来仍然是壮乡人 民赖以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之一,相信它今后将会为56个民 族的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健康繁衍做出更大的贡献!
1983-1987年统计,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中草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 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 药达709种。
• 壮医与汉医及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对医药的认识都是以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主导, 即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且是运动、变化的,但他们之间又有诸多的区别,如壮医没有 汉医的经络学说理论,但其"三道"、"两路"理论却独具特色;虽然壮医亦以阴阳的相互 对立、相互消长、相互平衡、相互转化来解释大自然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变化,但 在具体说明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时则用壮医特有的"三气同步"及"三道"、"两路"理 论,独具特色;壮医的病因、治则较之汉医单一,但诊法和治法却十分丰富多彩;壮 医虽然不像中医那样具有完整的方剂学,但其用药注重"毒药"、"解毒药"、"鲜药"及"食 补",疗效甚佳。由此可知,各医药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应该互相参照渗透,取长补 短,共同提高。在振兴中医的同时,挖掘整理、发展研究壮医及其他民族民间医药是 十分必要的,对丰富祖国医学的内容,完善各民族医药的理论,对各族人民的健康是 大有益处的。鉴于壮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存在的诸多不足及许多民间医疗经验的失传, 使我们意识到挖掘整理工作迫在眉睫,搞好这项工作是为人类、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举
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
论核心,以辨证沦治为诊
疗特点。
~~~~~~~~~~~~~~~~~~~~~~~~ 壮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我国传统医 学做出贡献。在病因方面,对"毒"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治毒的经验更丰富;在诊法方面,壮医的目诊、甲诊、指诊 等都有丰富而系统的内容;药物方面,许多壮族地区出产的 常用药物如肉桂、田七、蛤蚧等,早已成为中药宝库中的一 员,还有不少新药正在研究开发,如金花茶等,有的则等待 我们去挖掘;在治疗方面,壮医的外治法,如药线点灸疗法、 药罐疗法等,大大地丰富了祖国传统医学的内容。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近年来研究成功的“舒洁药物 文胸”、“产妇春浴液”、“神女乐”洗浴液、“童热 清”口服液、“胎黄消”口服液等药械,大都是在壮医 验方秘方的发掘整理基础上提出来。
结束语
• 通过以上壮医与各民族医药在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则治法等方面的异 同比较可以得知,各民族医药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俗,都是各族人民长 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他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各族人民经过千百年的艰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渐产生了保健意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疾病的相互关 系,了解疾病发生的原理,并根据所站立的不同角度,各总结出一套用来解释人体生 理病理的说理工具,从而形成本民族医药的理论基础。再通过"神农尝百草"的实践活动 及总结生活经验,逐渐了解各种动植矿物的药用价值,产生理性认识,总结归纳,提 高升华为一定的理法药方,构成一整套完整或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 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巨大作用。
措。让我们为振兴中医、振兴民族医药而共同努力!
谢谢观赏!
壮医壮药与中医中药的不相同点
壮医壮药特点
中医中药特点

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 毒"指各种毒物,如毒草、 毒树、毒虫、毒蛇、毒水、 毒矿、毒箭等;"虚"指人

中医认为病因多种多样, 主要有六淫(风、寒、暑、 湿、燥、火)、七情(喜、
体正气不足(主要指对毒的 怒、忧、思、悲、恐、惊)、
抵抗力下降及自身解毒功 能较弱,也包括体内运化 能力和防卫能力相应减弱)。 当正虚毒侵时,则"三道"、
壮医壮药
PK
中医中药Βιβλιοθήκη 壮医壮药与中医中药的相同点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是古人探索宇宙本源、 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 万变皆有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
壯医与中医对“阴阳”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的。壯医同样认为 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变 化的反应结果。但在装医学中更有一种“阴盛阳盛”的新概念。这 在中医学阴阳理论中是从未提及的。其形成与取类比像的认识方法 有。
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 和突出贡献。
主产或特产于壮族地区的壮药资源,具有广阔的开 发前景。如罗汉果、肉桂、八角、金银花、蛤蚧、蚺蛇、 葛根、花粉、广豆根、广西血竭、广金钱草、扶芳藤、 大黑山蚂蚁、灵香草、木棉花朵等等。特别是田七的开 发和综合利用,已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
广西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成药,如正骨水、 云香精、中华跌打丸、金鸡冲服剂、鸡骨草丸、炎见宁、 三金片、百年乐、大力神等,多是在壮医验方秘方或其 他民间单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提高而成。这些具有地 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药,功效显著,且不易仿制。
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祛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 5.调理气血关系。6.因时、
临床上以辨病治疗为 主,结合辨证和辨症。
因地、因人制宜。治疗方法主 要有:内服法、外治法、针灸 疗法、火罐疗法、气功疗法、
按摩推拿疗法、导引疗法、心
理疗法、刮痧疗法等。
理论基础
• 壮医以三气(大、地、 • 中医以阴阳五行(五行指
疠疫、饮食(包括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 逸、外伤、痰饮、淤血。
"两路"阻滞,影响三气同
步,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

诊断
• 壮医诊断重视目诊, 多种诊法合参,包括 问诊、闻诊、脉诊、 甲诊、指诊、腹诊等。
•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 问、切四大法,注重" 四诊合参"。
治疗原则
• 壮医的治疗原则为:
• 中医的治疗原则为:1.治病 求本。①正治(寒者热之、热
调气、解毒、补虚。 治疗方法分为两大法:
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 之)、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 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外治法和内治法。外
②治标与治本(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治法包括针法、灸法、 拔罐、熏蒸等30多种
2.调整脏腑功能。3.调整阴 阳(补其偏衰、损其偏盛)。 4.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