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完整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doc1
)、(
)、成为具有(
)、责任心、(
)和个性品质
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简答题: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三、简述《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
答:(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旨是什么?
答: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3. “看地图找家乡” 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指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图例。地图上“ ”表示的是( )。 A.河流 B.公路线 C.航道线 D.铁路线 14.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 的是( )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15.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诚实勇敢的榜样,让学生懂得( ) 也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A.说出自己的想法 B.说的和做的一样 C.勇于承认错误 D.敢于说“不知道” 16.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品德与生活(社会)设置 了多个有关环境教育的单元。四年级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关注的是( )。 A.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 B.校园周边的环境状况 C.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 D.中国的环境问题 17.“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巧妙地揭示了走出困境的一个方法 是( )。 A.坚持就是胜利 B.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C.相信自己,迎难而上 D.决不回头 18.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中国的“气象名城”就因城市气候特点而得名,重庆又称 ( )。 A.“火炉” B.“北极村”C.“日光城” D.“雾都” 19.“富饶的物产”主题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以下( )不属于东北三宝。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1.doc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0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我国的国歌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曲作者是(聂耳);词作者是(田汉)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
二、简答题: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答:(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旨是什么?答: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志远小学品社(生)教师理论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A.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健康、安全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合课程D.生活课程3.品德与社会课的评价功能主要是诊断与调节功能和()功能。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5篇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5篇第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洛南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全员培训测试题(卷)姓名分数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4京杭大运河接、、、、钱塘江五大河流。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
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新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 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
()3 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4 各地县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贯彻和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设本学科的目标。
()学习态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三、简答。
(每小题6分,共24分)1《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注意哪些事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四、简述。
(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述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
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简述日常教学主要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五、实践论述。
(12分)在平时的教学中,你是怎样贯彻落实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doc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促进学生()的行成和()的综合课程。
2、本课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而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内容包括()、()、()。
3、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奠定基础。
4、引导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5、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而的目标即()()()。
6、课程内容的建构方式为()。
活动方式主要是(),特别强调()。
7、评价的重心要做到()与()并重。
评价的主体要()。
评价还要重视()。
8、()是品德与生活课程设计的着眼点与核心理念,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根本上源于其生活性。
9、品德与生活课程以()为基础,以()和()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10、()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1、教师在教学活动案例的编写和活动指导方而应具有()。
A灵活性B稳定性C计划性D活动性2、下列那些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A健康安全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3、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这属于()。
A教师观察记录B访谈C成长资料袋分析法D个案分析法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 活动型综合课程D 生活课程5、帮助学牛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 A 核心 B 基础 C 前提6、《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
A 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C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7、《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三条主线是:( )8. 《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 品德发展与()oA 生活质量提高B 生活能力提升C 生活品质提升D 生活条件改善9、 小实验、小制作等类型的活动可安排在课堂教学屮,也可作为课后的()活动进行。
重点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 1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3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4()。
6、()。
7891011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 1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
()3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各地县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5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贯彻和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设本学科的目标。
() 每一种()四、简述。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3简述日常教学主要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五、实践论述。
(12分) 1、在平时的教学中,你是怎样贯彻落实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2、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标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学生生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2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结果3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4海河、黄河、淮河、长江5教学渠道是开放的教学时间具有开放性教学评价是开放的6、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7、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89101112131×2×3√1答(2答((2)学习能力和方法。
202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和答案(三套)
202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一)一、问答题:1、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第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我国的国歌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曲作者是(聂耳);词作者是(田汉)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
二、简答题: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答:(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旨是什么?答: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志远小学品社(生)教师理论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A.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B.愉快、积极地生活C.健康、安全地生活 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品德与社会课标试卷
品德与社会课标试卷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自测题一、填空题。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的综合课程。
”2.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品德与社会》强调了教育的功能。
3.新的教材观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所凭借的话题、范例。
4.新的课程标准与正式颁布。
5.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二、选择题。
1.是品德与社会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2.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3.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4.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三、判断。
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自评与他评。
2. 新版课标在目标设计时对老师的要求是“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育学观念”,学会以“三维目标”的理念去设计目标。
3.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四、简答题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五、辨析题。
新课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出的评价方式是“个案分析”法。
六、案例分析袁老师在新授《着火了》一课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火灾现场的图片,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接着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火灾实例,教师补充相关的内容。
然后用警察叔叔的话,规范学生的言行。
最后用夸夸学生掌握的知识巩固学生的言行。
参考答案一、填空1.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2.德育3.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年12月28日5.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二、选择题1 .A3 .D4 .A三、判断1 √2 ×3×四、简答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02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与答案(六套)
202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螺旋上升。
4、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实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相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实行比较与分等。
()三、单项选择(每题4分共20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程 D.生活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A.学生良好品德形成B.协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是 ( )。
A.110 B.122 C 119 D.120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一条主线指以()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B、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5.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51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4分)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9分)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14分)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15分)答案:一 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发展2、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良好品德形成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5、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6、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7、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8、个性品质、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社会参与评价10、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二、判断题1、√ 2、× 3、√ 4、√ 5、×三、简答1、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答:(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3、答:(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充实教学内容(五)拓展教学空间4、答:(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讲授课、吞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
(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
(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
四、论述答题要点: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存在的问题: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
对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2011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程 D.生活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 )。
A.110 B.122 C 119 D.120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一条主线指以()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 B、学生的发展 C、学生的体验 D、学生的实践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
A.彝族 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是可回收的垃圾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 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 D.烟头建筑垃圾 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B、开放性C、活动性D、综合性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述的是()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清明节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A.生活质量的提高 B.生活能力提升C.生活品质的提升 D.生活能力 10.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A.感受 B.感情 C.感悟 D.感想二、简答题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6分)2)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
(4分)2、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10分)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核心是什么?(10分)三、教学活动设计(试着运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我为家人添欢乐”或“可爱的动物”的教学设计。
)要求:活动设计的目标准确,能很好地表达教材意图,活动设计过程清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等。
一、B D B B C C A C B C二、1、(1)答: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A: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B: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
(2)答:(略)2、答:开放性具体包括了以下几方面: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3、答:性质:(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核心:(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答:(略)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促进学生()和()的综合课程。
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和()。
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行为与习惯、()、()四个层面整合。
6、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评价、()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1.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教材编写 B.教学设计 C.教学质量 D.教材选定2.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和其他的实践活动。
A.参观 B. 调查 C. 游戏 D. 课堂学习3. 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为主。
A.家庭生活 B.主体活动 C.主观意志 D.直接参与4.()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5.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具体的依据是()。
A.内容标准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理念6.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课程的()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A.活动性 B.综合化 C.学科化 D.实践性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
A.家庭教育 B.科学教育 C.实践教育 D.心理教育8.《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标准中,( ) 内容是最能体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
A.健康、安全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三、专业知识1、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宛如璀璨的明星,在人类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请将下面几位历史名人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序:(8分)李白李时珍李广李清照()→()→()→()2、请将每个纪念日的具体日期用线联结起来(8分):国际禁毒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26日国际残疾人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 12月3日3、请将民族节日和具体的民族用线联结起来(8分):泼水节壮族刀杆节傣族那达慕大会傈僳族三月三歌会蒙古族四、简答题1.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方面?(9分)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有哪几方面?(6分)3、中国的四大发明(4分)4、地球上的四个大洋(4分)5、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至少四个)(4分)五:论述(15分)怎样做才能保护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