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一、〈论语〉十二章一.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新课标第一网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四.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五、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此书为西汉淮南王__________________编着..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出自于此..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⑵马无故亡而入胡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⑷此独以跛之故3.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此何遽不为福乎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4.本文是一则______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__________________六、古诗词阅读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篇名作者出处体裁观沧海白居易全元散曲元曲如梦令马致远乐府诗集古体诗天净沙秋思王湾漱玉词五律钱塘湖春行曹操白氏长庆集词次北固山下李清照全唐诗七律四、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B.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五、阅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写景诗..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诗以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____景;然后写_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6.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10.诗题中的“人日”指的是哪月哪日从诗文中找答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选出对“思发在花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是说自己在花丛前面萌生了回乡的想法..B.是说自己在花开以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C.是说自己思乡之情随春天到来而萌生了..D.是说自己回乡的心愿在春天里变得强烈起来了..12.从诗的内容看;作者人在何方所思之处又在何方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语文诗词名句背诵——检测练习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谈学习方法的:4.论语的“论”读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5.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6.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更深了..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8.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9.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__..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是是 ..10.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1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1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19.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20.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2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着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23..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2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2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2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30.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31.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32.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33.晏殊浣溪沙中的“ ;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附:资料积累:1、论语: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⑦创建会议在我县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5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老骥伏枥..8、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9、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1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

”________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

”________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选自刘向《列女传》)【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②处子:安顿儿子。

③贾(gǔ)人:商贩。

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乃/遂/卒B.乃/卒/遂C.遂/乃/卒(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

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

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2.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伤仲永、木兰诗、共工怒触不周山)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伤仲永、木兰诗、共工怒触不周山)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伤仲永、木兰诗、共工怒触不周山)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伤仲永》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

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⑴、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⑵、见闻录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三、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答案:自:名词,自己介词,从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其:代词,这代词,他的然: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客人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5、泯然(众人)矣()答案:1、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2、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3、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5、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答案: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ABCDF),属于侧面描写的有(E)。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

②蹊田:践踏田地。

③策:通“册”。

④恬:心神安适。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3.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古诗文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古诗文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古诗文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二)《山中杂诗》(吴均)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第一组习题: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二]第二组习题: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目似瞑,意暇甚D.止增笑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止有剩骨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我能用“�M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 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 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乙】三上欧阳修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亦笃学如此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④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④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⑥,戒⑦仆养之终老。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

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题及答案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着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童趣》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徐喷以烟(2)项为之强(3)凹着为壑(4)果如鹤唳云端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4.作者记述幼时的三件趣事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第一件趣事:第二件趣事:第三件趣事:5.为什么作者说这三件事都有“物外之趣”?答: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1)待君久不至(2)君与家君期日中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下车引之(4)元方入门不顾3.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4.按元方的话来说,“客”缺乏哪两种品格?这两种品格缺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答:5.选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父异焉(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2.指出下列句中“其”自指代什么。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4)稍稍宾客其父。

其:3.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成“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父利其然也。

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西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节选自《》,这本书是清代编选的。

本文的作者是,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人有百手(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不能名其一处也(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妇拍儿\亦渐拍渐止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4.下面各组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的时间概念是相同的一项是()A.少顷继而B.是时一时C.俄而未几D.忽然既而5.上文写口技人描摩音响,表演的两个场面,请简要归纳.第一个场景:第二个场景:6.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交待简单的道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7.翻译下面划线部分的文言文。

(4分)(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下面的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及日中/则如盘盂。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孰为/汝多知乎!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温故而知新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故问其故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孰为汝多知乎?4.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答:5.“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答:6.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答:参考答案童趣1.沈复清2。

(1)慢慢地(2)通“僵”,僵硬(3)山沟(4)鸟鸣3。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4。

第一件趣事:以烟喷蚊,作青云白鹤观。

第二件趣事:神游于土墙凹凸初,花台小草丛杂处。

第三件趣事:捉虾蟆,鞭数时,驱之别院。

5。

这说明作者年幼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平常的事物都充满了童贞童趣。

6。

(1)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凭着假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陈太丘与友期行1.(1)待君/久不至(2)君与家君/期日中2。

(1)约定(2)舍弃(3)拉(4)回头看3.“君”对对方的尊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缺乏“信”“礼”,具体表现为“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

5.略伤仲永1.(1)属于(2)对……(感到)诧异(3)完成(4)通达聪慧2。

(1)仲永自己(2)他的,指仲永(3)诗(4)他的,指忠勇3。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既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

提示:可从“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来谈。

6。

(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口技1.虞初新志张潮笔记小说林嗣环2。

(1)即使(2)只(3)说出(4)夹杂3。

D 4。

C 5。

第一个场景: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复睡的情形。

第二个场景:表演深夜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6。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表演艺术的高超。

7。

(1)就(听到)有一个妇女惊醒打呵欠的声音。

(2)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颤抖着,几乎想抢先逃走。

两小儿辩日1.A 2。

距离离开学过的知识原因3。

(1)我认为太阳出来时距离人近。

(2)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等到了中午太阳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烫。

(3)谁说你见多识广呢?4。

两小儿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问题,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

世上的事物多种多样,知识无穷无尽,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所不知。

6。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