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宁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指的是宗法制,“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指的是分封制,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认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始皇开创的,排除;C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西周并未打击异姓诸侯,排除。

2.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

A.君相矛盾得到了缓解

B.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C.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

D.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初中书省,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拟出各种方案,最后由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君相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在说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中枢权力机

构完备,故错误。

3.《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

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

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

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答案】D

【解析】

【详解】张居正强调自己作为内阁首辅权力很大,能够“代帝执政”。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因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内阁不是丞相,没有法定的地位,排除AB项;C项只是对材料表面的解读,不是本质的理解,排除C项。

4.“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春耕多一遍,秋收多一石”、“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种地不下类,等于瞎胡混”。上述农谚主要反映了

A.古代农业生产要掌握节气变化

B.小农经济存在脆弱性和落后性

C.传统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谚语反映的是农业生产要注重时令、施肥、春耕等,体现了传统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存在脆弱性和落后性,排除B;材料中谚语无法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D。

5.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出处

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

王莽“新朝”牛耕画像

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

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东汉牛耕壁画

A.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

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C.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髙

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书》中的牛耕是“用耦犁,二牛三人”;到王莽时期是二牛二人犁耕法;到东汉时二牛一人犁耕法,从材料信息可以说明汉代犁耕技术不断进步,故选C;精耕细作是一个延续过程,材料看不出质变的表现,A错误;小农经济在材料中未体现,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牛耕普及,D错误。

6.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扬州之所以好,是因为在这里可以通过经营盐业和典当业等而变得富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学而优则仕”和“读书求功名”的传统观念。故本题应选B项。AD不符合明清加强重农抑商的事实,C夸大了官员经商现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

【解析】

【详解】材料中涉及到的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材料中的“趋势”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故选A;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力量,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错误;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是错误的表述,C错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并不是从近代化的角度和趋势来分析,而是从列强侵略的角度来分析的,D错误。

8.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据此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②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③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④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领事裁判权“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故①正确;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是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故②错误;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故③错误;领事裁判权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领事裁判权

9.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论某件中国时事:“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期报纸应出版于A.1911年10月 B.1911年11月 C.1912年1月 D.1912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