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

1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查看评论>大洋新闻时间: 2012-10-19 来源: 广州日报(2012年9月19日)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以新型城市化推动广州科学发展1.重大意义。

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是探索特大型城市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是遵循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破除“增长停滞魔咒”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积极探索,是推动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新期待的根本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领导城市工作能力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但必须清醒看到,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逐渐凸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促进城市发展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最高追求转变,从拼土地、拼汗水、拼资源向拼人才、拼知识、拼创新转变,从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发展转变,从城市“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集约高效城市发展格局转变,从“千城一面”向更加注重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凸显城市特色转变,从全能型政府向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善治模式转变,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广州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2.目标定位。

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要紧紧围绕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低碳、智慧、幸福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强化人才、知识、创新的发展新动力,把握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三个重大突破”新抓手,优化“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空间新布局,打造花城绿城水城的生态城市新品牌,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创造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幸福新生活,把广州建设成为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印发《广州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印发《广州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印发《广州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广州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公布日期】2012.05.04•【字号】穗科信字[2012]125号•【施行日期】2012.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印发《广州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穗科信字〔2012〕125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国办函〔2011〕164号),我市获批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网融合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旨在推动我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的工作方案。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若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局。

特此通知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广州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国办函〔2011〕164号),我市获批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按照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网融合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三网融合工作与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和集聚效应、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结合起来,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加强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创新运行机制,引导市场有序竞争,推动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以上四区简称广州开发区)和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以上两区简称为南沙开发区)。

在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创新发展模式试验,是加快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机制发挥动力引擎作用的重大战略举措。

现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形势新任务,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以自主创新、金融服务、资源环境、城乡统筹、涉外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为主要任务,围绕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验,推动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机制战略性转型和发展模式战略性转变。

(二)总体思路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验的总突破口和中心环节,以自主创新和金融服务业改革开放为推动开发区经济转型的两个重要战略支点,以“两型”社会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以创新涉外管理体制为激发改革动力和保持发展生机活力的重要助推平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在实施改革创新中开发区、行政区各有侧重,开发区围绕自主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形成促进经济转型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开放型经济运行规则体系;行政区围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框架和公共管理模式。

(三)改革目标3年重点突破,5年基本完成。

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机制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模式战略性转变,率先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的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争创全国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落实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落实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穗办[2009]15号【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6.09【实施日期】2009.06.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穗办〔2009〕15号)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广州市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抓好督促落实,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分工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六月九日广州市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方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国家颁布实施,组织实施好《纲要》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已专门审议制定了《广州市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对《纲要》实施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为确保《纲要》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组织市有关部门对《纲要》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梳理,归纳为重大发展战略研究、重大体制机制创新、重要改革发展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基地等五大类,形成本分工方案。

一、工作分工(一)重大发展战略研究。

1.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分管市领导:邬毅敏;市府研究室牵头)2.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分管市领导:徐志彪;市科技局牵头)3.建设亚洲物流中心。

(分管市领导:甘新;市交委牵头)4.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

(分管市领导:李荣灿;市经贸委牵头)5.建成珠江三角洲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实施创新型城市需要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1. 制定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愿景,明确要打造的创新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推动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2. 建立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型城市需要建立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创新的生态系统,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初创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建立创新中心、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3.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增加政府对创新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

同时也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设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

4.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培育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5. 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数字化能力,打造智慧城市,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

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6. 打造创新文化和创业环境: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城市中建立创新社区和创新网络,促进创新和创业的互动和交流。

7. 强化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国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来该城市创新。

与国际创新城市和科技园区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其经验和做法。

以上是一个较为基础的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穗府办规〔2019〕5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穗府办规〔2019〕5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穗府办规〔2019〕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4月18日广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8〕3号),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坚持规划统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一)国土空间规划要强化城市发展战略引领,按照“多规合一”和全市“一盘棋”的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落实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城市更新建设规划、行动计划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城市更新重点区域范围,积极引领成片连片更新改造,指导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

二、动态调整“三旧”改造地块数据库(二)“三旧”改造标图建库实行动态调整,每季度调整一次,政府重点项目可实时申请调整。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于每年12月底前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

纳入“三旧”改造标图建库和办理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的用地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前。

数据申报统一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各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基础资料共享。

三、推进旧村全面改造(三)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因用地和规划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资金平衡的,区政府(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可采用征收等方式整合本村权属范围内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其他用地作为安置和公益设施用地,采用协议或划拨方式纳入旧村改造一并实施建设,也可通过政府补助、异地安置、异地容积率补偿等方式在全区统筹平衡;市重点项目可在全市统筹平衡。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08•【字号】穗府〔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5月8日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理念,用绣花功夫扎实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努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制定若干措施如下:一、全面推进改革创新试点(一)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围绕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政务服务效能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争取一批含金量大、企业和群众呼声高、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综合授权改革在广州落地,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

(二)争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示范。

推进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建立完善要素市场,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建设要素交易平台,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打造全国乃至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

(三)构建中新广州知识城开放合作示范区。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知识城在公共管理、人才服务、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方面,形成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成果,构建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6.21•【字号】穗府办函〔2018〕105号•【施行日期】2018.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穗府办函〔2018〕10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6月21日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贯彻落实《广州市加快IAB 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构建高端引领、龙头带动、全链集成、多维融合、开放共享的价值创新园区,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一)总体思路。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10个“产业龙头+主导产业链+产业创新中心+产业资金+产业服务平台+产业社区”六位一体融合发展的价值创新园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水平,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统一,推动广州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10个价值创新园区基本建成产业特色明显、协作配套紧密、创新活力迸发的发展体系,成为集聚高端产业新平台、广州经济发展新引擎、产城融合发展新示范。

1.主导产业链条不断健全。

龙头企业的产业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显著增强,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关联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上下游耦合关系,到2020年,各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

广东省建设创新城市各有路径

广东省建设创新城市各有路径

广东省建设创新城市各有路径近日,广东省自主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深圳召开,这是广东省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会议。

广东20个城市推动自主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各有所长,相互取长补短,学习和交流,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做出贡献。

本文所选取的广州、中山、珠海、韶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4个城市。

广州:优化自主创新环境近年来,广州市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凭借广州在提高自主创新方面具备的较好基础和条件,广州将加强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来抓,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加速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强化政府科技资源的支撑和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进一步加快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高塘新建区等重点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该市加大对广州科学城基础设施的投入,并通过积极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迅速形成产业规模,目前广州科学城已成为广州高新区的核心园区。

二是通过积极推动孵化机构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空间,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门槛。

目前该市已建成包括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开发区创新基地在内的多家孵化机构。

三是大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投资近亿元建设的广州科学城中试基地已有10家科研机构进驻,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中山:创造一批“单打冠军”中山市加快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起以专业镇科技创新为特色,以国家、省、市三级研发机构为主体,科技中介服务并重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坚持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建设卓有成效。

二是不断加强专业镇科技扶持力度,建立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完善产业链配套和人才、专利、标准战略等服务建设,促进特色经济升级换代。

广州市科技和创新委员会关于落实创新驱动重点工作责任的实施方案

广州市科技和创新委员会关于落实创新驱动重点工作责任的实施方案

广州市科技和创新委员会关于落实创新驱动重点工作责任的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5.07.28•【字号】穗科创字〔2015〕113号•【施行日期】2015.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广州市关于落实创新驱动重点工作责任的实施方案穗科创字〔2015〕113号2015年2月27日,省政府与市政府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签订《广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责任书》(以下简称《工作责任书》),明确了广州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

为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促进各区和市各部门形成合力,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我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分解按照与省政府签订《工作责任书》中的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对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GDP)、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利创造、科技企业在“新三板”和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等八个方面共10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见附件1)。

(一)财政科技经费投入。

我市提出要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并研究制定了《广州市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见附件2),全市地方财政科技经费2017年要达到108亿元。

根据市、区两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实际情况,提出由市本级财政承担45%的任务,各区本级财政合计承担55%的任务,并将各区总目标任务按2015-2017年分解到各区。

(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GDP)。

省政府下达给我市2015年、2016年、2017年的R&D/GDP目标任务分别是2.3%、2.5%、2.7%。

根据各区的产业结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布、发展潜力的不同特点,提出各区2015-2017年的R&D/GDP目标任务。

(三)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反映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结合我市现有工作基础,提出到2017年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500家的发展目标,2015-2017年全市要分别新增200家、300家和4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31•【字号】穗府办[2009]23号•【施行日期】2009.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穗府办[2009]23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市发展改革委2009年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各区(县级市)、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年)》,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深化改革的部署贯穿到各项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坚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类推进,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坚持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要重视改革成果的转化,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制度化、法制化,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一、重点改革任务(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研究制订广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范围内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力争年内完成对816项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实现精简50%左右审批事项的目标,加大力度推行审批制度管理“零收费”制度。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按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完善改革思路和有关配套政策。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穗府办〔2020〕8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广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推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要求,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建设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重大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等创新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交通、能源、物流等融合基础设施,支撑广州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为广州创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注入新动力。

到2022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水平领先全国,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高地。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穗府[2011]14号【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8.11【实施日期】2011.08.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穗府〔2011〕14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13届1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八月十一日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

建设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对于探索珠江三角洲地区创新发展模式,带动华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6〕6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改地区〔2009〕29号)、《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实施细则〉》(穗字〔2010〕5号)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穗府〔2007〕10号),编制《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

《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在理论创新的指引下,重点推进广州科技创新,同时对产业创新、城市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也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广州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实施本规划,将显著提升广州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增强城市创新功能和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推进广州发展方式转变,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走创新发展道路。

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做好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创新资源丰富。

广州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占居广东省普通高校的三分之二,集中了全省所有的国家重点高校和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汇聚了全省大多数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1万人,2009年底在穗两院院士34人;集中了各类科研机构158家,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2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27家;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62家。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83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6.2%;经认定的国家、省级、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7家。

(二)创新特色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670.71亿元,增长28.9%,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

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聚集了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由五大园区构成的广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启动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4家高新区之一,代表未来发展的中新知识城已进入规划实施,全市科技企业孵化链条渐趋完整;科技合作特色鲜明,面向独联体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已成规模,与新加坡在知识创新合作上迈出步伐,穗港澳科技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智力引进平台形成品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已成为海内外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留学人才与科技项目交流平台,广州引进留学人员每年以30%速度递增。

(三)综合实力雄厚。

2010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04.48亿元,比2009年增长13%,自1989年起连续20年在国内城市中位居第三,是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10年的2.7%。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的通知-粤府[2008]7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的通知-粤府[2008]7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的通知(粤府〔2008〕72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粤发〔2008〕5号)精神,着力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发展目标建设创新型广东,就是把自主创新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核心,将广东建设成为创新环境优越、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健全、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成果众多、创新效益显著、自主创新支撑引领能力强大的创新型省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为标杆,把自主创新作为全省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心环节,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争当全国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排头兵,为把广东省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提供科技支撑。

(二)行动准则。

坚持创新先行。

培育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探索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广州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2010年修订)

广州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2010年修订)

广州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10.10.26•【字号】穗科兴字[2010]1号•【施行日期】2010.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广州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穗科兴字〔2010〕1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经市领导同意,现将新修订的《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广州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二○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广州”战略,加快推进我市创新型企业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穗字〔2008〕1号),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和《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特修订广州市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企业技术和产品设计的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推进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为内容,以树立创新标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示范和创新环境优化,对市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开展加强和提高自主创新研发平台、研发团队、研发条件的建设工作,引领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实施目标:--至2015年形成一批国家、省、市认定的(300家)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健全,具有带动性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

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实施

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实施

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实施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近日,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各区、县级市和各部门贯彻实施。

【总页数】1页(P106-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江苏省协助编制的《拉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J],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广州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J],
3.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实施 [J],
4.印发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J], ;
5.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05]12号——关于公布实施广州市从化太平镇总体规划的通告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做好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创新资源丰富。

广州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占居广东省普通高校的三分之二,集中了全省所有的国家重点高校和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汇聚了全省大多数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1万人,2009年底在穗两院院士34人;集中了各类科研机构158家,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2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27家;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62家。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83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6.2%;经认定的国家、省级、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7家。

(二)创新特色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670.71亿元,增长28.9%,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

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聚集了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由五大园区构成的广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启动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4家高新区之一,代表未来发展的中新知识城已进入规划实施,全市科技企业孵化链条渐趋完整;科技合作特色鲜明,面向独联体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已成规模,与新加坡在知识创新合作上迈出步伐,穗港澳科技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智力引进平台形成品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已成为海内外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留学人才与科技项目交流平台,广州引进留学人员每年以30%速度递增。

(三)综合实力雄厚。

2010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04.48亿元,比2009年增长13%,自1989年起连续20年在国内城市中位居第三,是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10年的2.7%。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10年广州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8:37.2:61,服务业比重仅次于北京,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

(四)基础设施优良。

广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大幅提升。

拥有现代化中心城市交通主骨架和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铁路枢纽、高速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枢纽型交通设施体系,以及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流会展设施。

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是国家电信网三大通信枢纽、因特网三大核心节点、因特网三大国际出口之一。

信息化普及水平达国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5%,位居全国第一,宽带普及率达95.6%。

(五)区位优势突出。

广州毗邻港澳,城市开放度高,国际资源整合力强。

2009年国务院批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具有高端要素集聚、科技支撑、文化引领、综合服务等重要功能。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3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创新经验,肩负“科学发展、先行先试”重大使命。

广州自1993年至2008年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把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动力。

2007年以来相继出台一系列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为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广州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全社会创新投入相对不足,企业没有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二是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有待改善;三是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不足,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四是产学研用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制度安排;五是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科技金融结合机制尚未建立。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州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更开放的理念去创新,从根本上建立起推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双跨越。

二、工作思路和试点目标(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为统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建设具有中心城市集聚辐射鲜明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支撑引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惠及民生和城市、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科技,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开拓大开放大合作的创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创新广州”、“智慧广州”、“服务广州”三大品牌,推动广州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实现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努力把广州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到更高水平。

(二)试点目标。

1.总目标:到2015年,把广州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枢纽地位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知识创新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亚洲领先的信息化都市和智慧城市。

2.具体目标:(1)全社会创新投入不断提高。

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8%;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70%,拥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大幅提高,培育发展3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达80人以上。

(2)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大幅度提高。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万人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件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低于0.6吨标煤;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6万元/人。

(3)科技惠民成效显著。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6%;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8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全市人均科普经费达到20元,公众基本科学素养位居全国前列。

(4)创新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50家;形成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联盟;引进1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落户广州建立科技创新研发基地;培养引进100个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建成一批国家创新型园区。

三、试点主要任务(一)推进三大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广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1.确立企业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在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中,择优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行业标杆作用的企业,认定为创新型企业或创新型试点企业,予以经费支持,引导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在研发投入、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创新。

组合科技计划、政府服务、引进人才支持、产学研合作、金融与创业投资、上市等资源倾斜投入,以发展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和国际性影响的领军企业和领军企业家。

开展创新型企业百强评价工作。

争取到2015年,全市培育创新型企业300家,创立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国家、国际标准。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给予资金支持。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对企业知识产权产出、融资、实施和标准化给予资金补助。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考核制度,将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和技术进步列入企业经营者年度绩效考核指标。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创新资源。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发展。

采取部、省、市、区联动方式,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联合基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建立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创新协作体系,以产业核心技术平台为依托,引导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创新战略合作关系,在标准化、专业化的基础上开展密切合作,及时获得核心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信息和二次开发的授权,建立产业技术创新链条和合作机制,推进产业集群化创新的发展。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促进技术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支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有效模式,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以技术合作开发为目的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知识产权分享、长期互助合作的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实行共建研发机构、互派人员、定向培训等合作方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公共创新平台探索企业会员制方式,增强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

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推动发展10家以上区域性、全国性以至国际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对联盟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对辐射力强、影响带动作用明显的联盟,支持推荐申请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对获得试点的联盟给予资金支持;试行委托联盟组织实施所在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

依托大中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基地。

设立产学研用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基地等。

2.立足本地、加强引进,推进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的源头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学科特点和优势,进行特色知识创新基地建设试点,探索支持具有地方性特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新形式,加强具有优势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探索性研究,争取在纳米、光电子、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深海海洋、重大疾病发生与治疗机理等领域,获得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采取整体引进、联合共建、援建等方式,引进国内一批著名高校和大院大所,开展源头创新;引进一批国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到广州举办联合研究中心,进行前沿技术研究。

加强知识创新体系的基础建设。

加大重点实验室培育力度,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新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力争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

支持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到广州设立分支机构。

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整合广州地区公共科技资源,建立集科技文献、信息、数据、科研仪器设备等于一体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级数据信息中心,发展一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数据中心,建设高性能超级计算中心。

以后补贴的方式引导各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向社会开放。

打造知识创新新高地。

加快推进“中新知识城”规划和建设,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支持在知识城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在知识城建设科技与产业创新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