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什么是宏观调控
什么是宏观调控引言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整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宏观调控的概念、原则、手段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
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是指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收入分配等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
其核心是通过政府的调控手段来实现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引导,以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宏观调控旨在通过调整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运行状态,使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并避免出现波动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宏观调控的原则1. 均衡性原则:宏观调控的首要原则是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保持经济各领域的均衡发展,防范和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状态出现。
2. 稳定性原则: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包括物价的稳定、就业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等。
只有稳定的经济环境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可持续性原则: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调控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确保经济发展长期而稳定。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以达到调节经济影响力的目的。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收来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通过提高或降低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3. 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通过调整和引导投资行为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等方式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4. 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改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手段。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及意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货币、信贷等手段对整个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制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而宏观调控制度则包括法制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调控。
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提高生产率等方式,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此外,宏观调控还可以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控制通货膨胀、促进贸易平衡等,对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及效果1.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的最基本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我国,政府实施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如降低贷款利率、适度扩大财政支出等,可以刺激投资扩大和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2.稳定物价。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还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在我国宏观调控中,央行实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等方式,稳定物价水平,维护经济稳定运行。
3.调整收入分配。
宏观调控可以调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情况,保障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费政策、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等方式,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和优化。
4.优化产业结构。
宏观调控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别化的宏观政策,可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绩效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5.防范经济风险。
宏观调控可以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发挥稳增长、保稳定的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预防风险隐患,避免经济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宏观调控在企业中的应用1.房地产行业的调控。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常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在房价过高、市场泡沫严重时,政府也需要采取调控措施,防止房地产市场风险。
宏观调控概念及方法阐述
宏观调控概念及方法阐述周春云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及内容(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其是国家采取各类手段来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及控制,使得社会再生产能够协调发展的条件,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中的关键职能。
国家在采取宏观调控时,一般是通过政策、法律及计划等手段,来对经济发展状态进行干预与调节,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能够持良好事态发展。
在市场经济当中,商品及服务的供求关系,是受到价格等市场机制所影响的,经济增长时,会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停滞与倒退,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对对社会资源及社会生产力都造成严重损害。
而宏观调控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来对经济运作进行干涉,从而使得国民经济可以适度增长,使产业结合能够合理调整,物价水平持续稳定,进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内容宏观调控在应用时,一是国家采取各类经济政策与措施,通过对经济及社会方案等政策的制定,来对产业布局进行规划与挑战,对总量平衡进行控制,对货币及财政政策加以制定,对积累及消费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供求平衡,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对市场经济制度做到完善。
二是采取价格、税收等经济经济手段,来对国民收入实现分配与再分配,从而对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调控。
三是通过对各项经济计划的编制,使资源配置发挥出有效作用,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情况下的不足。
二、宏观调控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手段(一)经济调控经济调控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之一,作为国家调控行为,其可以依据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对经济管理实施把控,并可以将控制手段细化到工资、税收及信贷等各方面,并对货币有着直接的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中出现经济问题的最直接调控手段。
例如,市场上所流行的一种商品,其在国家经济管理中,有一定问题出现时,国家便会采取经济调控的手段,来对该类商品实施价格调控。
正如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收成不高,难以对人们要求进行满足,这时,便会产生供求关系不平衡现象,从而造成农作物价格上升,长期以外,给人们的消费能力带来调整,这时,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会采取经济调控,或是对物价进行调节,或是对人们工资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我国经济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一、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二、政府角色的转变三、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与调节四、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并重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下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为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思路和方法。
一、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是政府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采用各种政策手段,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拐点、阶段性矛盾等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整个经济运行平稳、健康、可持续。
二、政府角色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以往政府一直是经济的主导者和主体,其负责规划、管理和调控经济运行,掌握着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也有相应的调整。
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经济管理者,而应当成为市场的监督者和调节者,通过增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扭曲,维护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与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自由竞争,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率和效益。
此外,市场还能够调节资源供求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变化,使市场产生自我平衡的机制和调节能力。
四、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并重在宏观调控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经济效率和公平正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同时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兼顾的重要问题。
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健康有序。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及成效
浅析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及成效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能以较快速度稳步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主要是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问题和外汇收支总量的调节和控制。
要保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除确保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外,还要通过国家队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要确保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及时性、稳定性何战略性,政府制定正确的调控目标和采取适当的调控手段是重要的。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这与目前其他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一致。
(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生产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以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尺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经济结构系统的调整与变革,这种状况,称为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因此有发展,必定有增长,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不一定是意味着经济发展.保罗克鲁格曼说:”生产率不等于一切,但长期看它几乎意味着一切”,因此经济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考虑到人口的增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因素等,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求经济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又要避免大起大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就业,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我国的中长期经济增长率,主要依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和经济增长潜力确定;年度经济增长率,主要依据中长期的调控目标,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临时性因素确定。
温总理在 2010年政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扶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高科技产业等,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经济增率控制在8%左右。
宏观调控的作用
宏观调控的作用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运用各种手段来影响和引导整个经济体系,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等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方式。
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使经济得到平稳的增长。
例如,在经济增速过快的情况下,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过热的投资和消费,以避免产生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而在经济增速过慢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2. 保持社会稳定的调控作用: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宏观调控可以通过稳定经济增长、保持就业、控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波动等措施来维护社会稳定。
例如,在经济危机或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和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防止大规模失业和社会动荡的发生。
3. 促进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增加民众的消费能力。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进步税率,对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税率,从而实现财富再分配的目标,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总之,宏观调控在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引导经济朝
着稳定增长、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的方向发展。
政府通过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手段,在保持经济运行稳定的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宏观调控法价值的认识
宏观调控法价值的认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宏观调控法是指通过国家或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和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宏观调控法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工具,旨在引导和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宏观调控法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它既是一种政策工具,也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有力控制手段。
宏观调控法的核心是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投资、消费和货币供应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法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它可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它可以平衡经济周期波动,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保持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
再次,它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
此外,宏观调控法还可以应对外部冲击,增强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然而,宏观调控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制度和机制建设亟待加强,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和决策执行机制。
二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兼顾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关系,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
三是应强调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法在国家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通过科学、稳健的宏观调控,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社会提供更加稳定、公平、持续的发展环境。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宏观调控法,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和挑战,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宏观调控法的定义和背景。
通过对宏观调控法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宏观调控法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通过介绍宏观调控法的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宏观调控法的发展历程和形成原因,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和意义。
论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作用
论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作用内容提要:财政实现宏观调控职能要靠具体的政策手段,这些政策手段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融资等五大类,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这在西方教科书上有较多的论述,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需要从实践角度重新认识财政手段的特性和功能。
关键词:财政手段宏观调控作用财政宏观调控是指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整套政策措施体系。
近年来,我国财政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推进各项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多种,正确认识各自的特点与作用机理,并合理搭配使用,对于有效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至关重要。
一、政府预算政府预算,也称国家预算,具有直接调控、调节力度强的特点,是我国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通常以一年作为预算期间。
政府预算直接贯彻政府意图,其收支规模、结构以及收支的对应关系制约和影响着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首先,从预算规模看,政府预算规模的大小反映社会财富向政府转移的比例。
其次,从预算结构看,政府预算的结构以及收支平衡关系反映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
通过政府预算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采取逆周期方法,具体运用赤字预算和盈余预算这两种预算形态来实现调节作用,即经济萧条、有效需求不足时采取赤字预算,而经济过热、需求膨胀时宜采取盈余预算手段。
从作用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政府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其次,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的结构,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再次,可通过政府预算手段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近年来,政府预算作为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金融危机后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通过政府预算支出的方式运作实施。
二、税收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集经济、法律和行政特性于一身,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1. 什么是宏观调控?在经济领域,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来影响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并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2. 宏观调控的背景和必要性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失衡。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显得十分必要。
只有通过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才能调整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促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3.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3.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债务等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收入调节、公共财政支出调节、税收政策调控等。
通过加大或减少财政支出、税收制度改革等措施,来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3.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方式,来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从而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3.3 地方政府政策地方政府政策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区域开发、产业引导、项目扶持等手段,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调节当地经济结构的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政策举措,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调整。
3.4 外贸政策外贸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对外贸易的政策,包括减免关税、扩大出口、促进进口等措施。
通过调整外贸政策,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调整国际收支的平衡。
4. 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效果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有效地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关系,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和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可以提高国内投资、消费等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调整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维护货币稳定;通过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外贸政策的调整,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在经济运行中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三大手段,有组织的预见性的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控制经济从低点恢复正常运行、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以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为目标的一种重要政策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政府财政政策主要依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及投资等来实现。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国税、海关税收、社会保险金等。
财政支出包括支付公务员的薪水、支付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支付公共事业的运作费用等。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收支平衡、投资规模等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政府和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方式。
具体而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票据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来改变货币供给量,进而改变货币流通情况,对市场来说,最明显的就是贷款利率。
如果贷款利率增加,需求者会减少贷款,投资将受抑制;银行将会增加预存金,抑制货币供给。
相反,如果贷款利率降低,需求者会增加贷款,投资也将增加,银行也将注入更多的货币,加快经济发展。
外汇政策是一种政策工具,它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的财政安全,通过控制外汇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
国家把外汇市场分为一般市场和购买外汇市场,国家采取双重货币制度,就是把一部分外汇作为外汇储备,一部分用于流动,以控制国家的外汇流出入。
通过管理外汇储备,可以使货币的价值稳定,降低通货膨胀的危害,进而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宏观调控确实是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采取的重要政策手段,其目的是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它的要素是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为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收支平衡、投资规模等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是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流通情况;外汇政策则是控制外汇流出入,以稳定货币价值、降低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和手段
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和手段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和手段一、宏观经济管理原则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一)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避免政府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滥用权力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失效的重要根源。
(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承受能力包括社会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
如1988年价格改革引起的抢购风潮而导致中断价格改革。
(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基础上。
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面对国民经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管理调控的目标,需要一定的宏观调控手段。
与宏观经济管理调控方式的分类相类似,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可以分为宏观调节手段和宏观控制手段。
(一)宏观经济管理调节手段具体来看,宏观经济管理调节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规手段和文化手段。
1、经济手段。
主要包括经济计划(规划)、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
经济计划,就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过程所做的部署和安排,具体地说,它是指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而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计算并筹划人、财、物,拟定计划实施步骤和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的经济管理活动。
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它们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运用相当广泛,这里不再多说。
2、法规手段。
法规手段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调节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手段,包括一系列关于经济活动的法律、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
3、文化手段。
文化对经济具有巨大的作用力。
但是,同其他调控手段不同的是,文化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控手段,其对经济发挥作用的时间相对缓慢,对传统有很大的继承性,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这种手段必须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主流的经济体制,它以市场为基础,依靠供求关系、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而在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维护经济运行的总体平衡和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它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管理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以及未来宏观经济管理的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宏观经济管理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可能存在供需失衡、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或者过冷等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来进行调节和干预。
宏观经济管理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市场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风险。
宏观经济管理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通过税收和支出来调节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方向。
宏观经济管理还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手段来维护国民经济的总体平衡和稳定。
宏观经济管理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经济总量、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维护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等方面。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是多方面的。
在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都积极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在中国,近年来,宏观经济管理主要以宏观调控为主线,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加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来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美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稳定经济总量,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维护通货稳定。
在欧盟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主要通过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来维护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通过欧盟委员会的财政政策来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这些实践充分表明,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应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措施。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发表时间:2019-03-12T14:26:32.0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左琳[导读] 摘要: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而我国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促使我国经济管理控制能力和调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而我国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促使我国经济管理控制能力和调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从经济管理中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入手,对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展开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宏观调控手段;经济管理;实践应用从目前我国经济管理整体的形势上看,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势在必行,这也是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对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可以从多角度、多方法、多管齐下入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这些手段在经济管理运用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1 经济管理中宏观调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宏观调控方式的实施,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1.1 经济方式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方式,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这是一种国家集体调控行为,原因在于它可以根据国家财政及货币等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在国家经济管理框架内,某种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若出现某些纰漏或者负面影响时,这就需要国家实施经济调控手段对此类商品进行调节和控制,最大程度的减少该类商品所引起的我国市场经济状况的波动,从而避免难以控制的经济管理局面。
宏观调控案例
宏观调控案例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及发展速度等方面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既是一种经济管理手段,也是一种政策工具。
下面,我们将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案例展开分析。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也受到了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
首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投资、提高财政支出,推动国内需求的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降低利率,实施适度货币政策。
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利率等措施,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减免企业税收、提供贷款支持等。
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中国经济,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个宏观调控案例是中国于2015年推出的“新常态”经济政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明确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此次宏观调控的核心是通过结构性改革来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减少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供给效率为目标,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为目标,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这些调控措施的实施不仅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宏观调控不仅是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在实施宏观调控时,政府应根据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宏观调控还需要注重与微观调控的结合,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经济发展的使用方法掌握经济政策调控和宏观调控技巧
经济发展的使用方法掌握经济政策调控和宏观调控技巧经济发展的使用方法:掌握经济政策调控和宏观调控技巧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稳定和繁荣的关键。
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需要合理运用经济政策调控和宏观调控技巧。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的使用方法,并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政策调控的使用方法经济政策调控是指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政策手段来调整和控制经济运行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经济政策调控手段: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当经济处于低迷时,政府可以采取增加财政支出、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加税等手段来调节经济增速。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息、降息来控制货币供应,从而调节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胀水平。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优惠贷款等手段来影响银行信贷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指政府管理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汇率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购买或出售本国货币以影响其汇率水平,从而促进出口和进口平衡,调节国际收支。
4.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支持和引导特定产业的发展的政策。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费、优化市场环境等手段,来推动某些优势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宏观调控技巧的使用方法宏观调控技巧是指通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管理和调整,以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宏观调控技巧:1. 统筹兼顾:宏观调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2. 预测和预防:宏观调控需要预测经济走势和挑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经济风险的发生。
政府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分析研判形势,及时调整政策。
3. 灵活适应: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变化,政府需要灵活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挑战。
政治宏观调控政策例子
政治宏观调控政策例子
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以下是一些政治宏观调控政策的例子: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例如,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加息等措施来减少货币供应;反之,则可以采取降息等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
2.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支出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例如,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则可以采取增税、削减支出等方式来抑制经济增长。
3.产业政策:政府通过对不同产业的扶持和限制来调节经济发展。
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措施来促进其发展;而对于传统制造业,政府则可以采取限制产能、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来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4.区域政策:政府通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例如,政府可以在西部大开发中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些宏观调控政策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而制定的。
它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市场经济在西方社会已经达到相当成熟和完备的程度。
纵观其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才从以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市场经济,转入到政府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府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转变实行国家干预、增强宏观调控的“积极国家”。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形成、运转的有力保障。
在我们国家,传统的计划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运行,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1993年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了我国今后的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然而,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直接转入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市场经济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这不仅因为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不高,而且更关键的在于国家政府必须真正转变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一整套职能模式。
本文仅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宏观调控职能的新模式在我国,改革前的传统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功能。
不承认市场机制在传递信息、调节经济活动、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片面地夸大市场的负面效应,甚至把市场机制当作社会无序、政府无能、通货膨胀、两极分化及失业、贫困等现象的根源。
因此,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机制中被摒弃,用单一的、纯粹的政府指令计划取而代之。
国家政府不仅在总体上和全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确定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规定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安排国民经济中经济运行的总量,使全社会绝大部分资源采取行政指令而非市场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政府直接控制管理微观经济活动。
在这种局面下,一方面政府各级主管机关是一个个严厉的“家长”,把企业束缚得死死的:计划由国家下达,原料由国家调拨,产品由国家包销,工人由国家分派。
关于宏观调控的典型案例
关于宏观调控的典型案例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改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对经济总量实施
调节和管理的过程。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案例。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近年来面临着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等宏观经济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货币政策调控。
在面对通货膨胀问题时,中国央行采取了加息、提高
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的势头。
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
货膨胀,维护了物价稳定。
财政政策也是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通过提高政府支出、实施减税等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并促进就业,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尤其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时,中国政府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来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
产业政策也是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政府通过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来
引导经济发展方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提升经济竞争力。
在房地产泡沫问题上,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出台房地产限购政策、提高首付比例、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等,有效遏制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保护了人民
的刚性需求。
中国政府通过多种宏观调控手段,有效地应对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宏观调
控不仅提高了国民经济水平,也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未来,随着国
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也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市场经济是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稳定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形势的稳定,遏制通货膨胀等,使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最大作用。
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在市场经济中,不同产业、区域等经济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存在差异。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资源向具有活力、适应性强的产业、地区等进行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 加强社会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正和道路方式的普遍公正。
这对市场经济机制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4.维护市场稳定。
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随着供需关系变化而波动,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防范市场供需矛盾和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风险,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总之,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市场机制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简述宏观调控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简述宏观调控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市场经济是指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关系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具有自由竞争、价格自由浮动、资源自由流动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宏观调控法被广泛运用于市场经济中。
宏观调控法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经济总量关系,运用各种手段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运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方式。
它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这些宏观调控法的目标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等。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可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调控经济。
例如,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来抑制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反,当经济增长速度过慢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财政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
货币政策也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的总量和结构。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的信贷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投资和消费,减少货币供应量;而在经济增长乏力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可以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产业政策也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中,产业政策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和发展战略性产业等方式来引导经济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收、提供补贴等手段来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地位逐渐凸显。
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管理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未来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需要完善和改进
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地位逐渐凸显。
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管理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未来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正是在现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宏观调控也迎来更高的挑战。
它既要能够预测发展,又要能够调节控制,还要做到开发增值。
如果我们能够将其高效应用起来,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指日可待。
当然,经济的管理不单单是政府一方的努力,也需要全国人民的配合,国家在实施宏观调控的时候,要重视人民的力量,调动人民的热情,唯有做到这些,才能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1]。
一、宏观调控的内涵分析
(一)概念界定
当下社会,国内外各阶层对宏观调控的概念理解有很大的出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它是中国政府发明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特色的词语,紧密的连接着政府和市场经济管理;2.它是政府拥有的全部经济职能,只要用做解决干预经济问题,就是宏观调控;3.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衍生物,来源于需求理论,而不是经济学理论。
其实无论哪一种观点,它都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段起到把控经济的作用,是保障国家经济管理稳健发展的必要方式。
其本质是政府经济管理下微观控制和宏观控制的有效结合[2]。
(二)特殊属性
1.目标的总体性。
俗话说,有目标才有方向。
其具有的这一特性对政府经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政府要做到从全局出发,大方向把控,以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推进经济管理蓬勃向上发展。
2.手段的有效性。
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保证宏观调控对经济管理起到相应的作用。
当然,有效性并不是说政府采用了宏观调控手段后,国家经济一定会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前进,其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因素。
只要做到保证考核数据的真实性,不虚假、不夸大,积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就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3.行为的间接性。
它的间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其直接作用对象是各种经济量;第二,对经济主体和经济变量起不到直接影响。
只有保证直接对象是宏观经济变量,而非直接作用于经济主
体,才可以称之为宏观调控;第三,对经济目标起到作用的并不是宏观调控手段,而需要借助宏观调控手段结合经济杠杆,共同作用调节供需平衡[3]。
(三)常见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市场经济下凡是与经济有关的行为活动均由政府自发统一调控。
针对不同的突发性经济问题,国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比如:依据实际需要调整居民收入和物价,通过税收或信贷等方式使我国的经济时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解决临时性或突发性经济问题。
2.政治手段。
如果说经济手段是持续的、温和的,政治手段则是短期的、强制的。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发布强制命令来对经济管理进行调控。
面对这种命令,其他下属机关单位只能选择全权接受并执行。
也正是由于政治手段自带的强制属性,使它时常受限,有时会影响经济发展,要谨慎应用。
3.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顾名思义就是依法、用法。
市场经济下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得无视法律,对所有的和经济有关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严厉惩罚。
有效利用此手段,可以保护公民和国家的财产不受侵害,为我国的经济管理保驾护航。
二、对宏观调控手段的认识误区及重大转变
经济管理是国家政府对国内供需、CPI、GDP等指标的统一把控。
但宏观调控手段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修正,使其与国家实际情况相匹配,充分发挥它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宏观调控手段的认识误区
1.夸大其经济属性。
一提到宏观调控,人们脑海里自动浮现出它的经济作用,并仅仅觉得它有且只有经济作用,这样显然是不对的。
事实上,它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政策。
若想避免宏观调控出现较多乱象,此点不容忽视。
2.混淆其真实意义。
人们常常认为政府采取的宏观工作都是宏观调控,其实不然。
多种多样的中长期规划和宏观调控都是政府宏观工作的组成部分。
宏观调控的意义在于处理经济管理中的临时突发性异常,而中长期规划更有助于经济的长时间平稳。
3.争论其可诉性。
可诉性始终是宏观调控的一大争议,一部分人觉得其属于国家政治行为,并且只有制定决策的权利,没有实际行使的权利,另一部分人则反之。
其实无论哪种,我们都不能否认其对经济管理的干预、调节功能。
4.忽视其目标的宏观性。
宏观性作为调手段的一大特性,其地位不容忽视。
国家使用宏观调控改善国民经济时,通常是多元化的,从大局出发,着眼于整体,调节经济,平衡供需,拉动内需,改善人民生存生活现状,营造健康经济环境[4]。
(二)宏观调控手段的重大转变
1.调控方向的转变。
俗话说:国富民强,民强国盛,国盛民安。
改革开放到2008年以来,我国不断刺激经济,国民CPI逐年飞速上涨,经济过热,使我国一度出现通货膨胀的高峰。
2008年至今,国民CPI的增长略显缓慢,PPI也在加大降幅的呈现负增长。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转变我国的宏观调控方向刻不容缓。
2.经济结构的转变。
注重市场经济结构的均衡,不单单拉动沿海经济,同时也要兼顾内陆经济。
服务、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同样重要。
只有平衡经济结构,协调经济发展,才能够优化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3.调控意识的转变。
通过宏观调控,刺激老百姓自主投资,权利下放,深化改革,不限制投资主体,支持老百姓创业,给老百姓投资提供便利[5]。
同时也要注重建立健全我国的国有经济制度,由靠关系办事变为依法办事。
搞活消费者市场,鼓励老百姓消费。
三、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在经济管理体系中,合理优化资源是宏观调控的意义所在。
要想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我国的国家地位,宏观调控的应用不容小觑。
政府需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均衡产业结构,摒弃不健康行为,协调人民、企业、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宏观调控成为我们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启明星。
(一)控制粮食通货膨胀
作为闻名全球的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吃饭是国民生活的基础,因此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有这种地位作依托,农民应该更乐于种植粮食,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把我国现有的粮食价格远远抛在了后面,农民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如果不保障农民的效益,将会严重阻碍经济的进步。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来管控粮食价格,保证粮食的正常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国家在管控价格的同时还可以运用政治手段强制干预,出台相关政策,为广大农民谋福利,以此来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农民自信心。
宏观调控不光能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带动农业发展,拉动内需,让我国的经济管理更上一层楼[6]。
(二)促进国民收入和就业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民,而维持人民基本生活最重要的就是金钱。
金钱的直接来源是人民收入,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民的整体经济水平和幸福水平。
当物价高于收入时,人民购买力普遍下降,金钱和物品的交换逐渐失衡,长时间处于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经济的衰退。
因此,需要国家有效运用宏观调控,合理调整人民收入。
当人民的生理需求被满足后,就会转向安全层面需求,这一层面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解决人民就业[7]。
国家要积极帮助因各种原因被动失业的人民再就业,成为自己、家庭、国家的骄傲。
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不仅仅依靠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缓解国家低保压力,给国家经济管理提供最大的支持。
(三)保护企业生存和发展
企业是连接国民生存和国家经济的纽带,是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柱。
因此,要正视企业在我国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出发,为了保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民自发成立的小民营企业。
这类企业更容易受不同阶段国家经济的影响,生存和发展令人担忧。
所以,宏观调控要注重保护此类企业,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给企业营造更适合生存的土壤,促使企业为国家经济贡献更大的能量,体现更高的价值,给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经济的腾飞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秀敏.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4(2).[2]徐绍史.宏观调控在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EB/OL].新华网,2015-03-05.
[3]张晓晶.主流经济学的危机与中国国经济学的话语权[J].经济学动态,2013(12).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来源:《经济管理》,作者:刘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