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深度学习”的深度理解

在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已经把“深度学习”作为改进课堂教学,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但在本人接触的一些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中,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笔者结合学习《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思考,对深度学习与其它学习的区别作一辨析。

一、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的概念来源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2006年Hinton在研究机器学习,如何仿照人的大脑建立多层神经网络时,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而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必由路径,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度学习的研究,人类要模拟人脑建立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通过它来模仿人脑的机制,并用来解释数据,处理图像,声音和文本等。

我们这里所说的深度学习不是指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是相对于以记忆、了解、理解层次的知识学习为目标的浅层学习而提出,深度学习着重在知识综合、应用、分析、解释、评价、创新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深度学习是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科思维、学科能力,形成核心素养。

二、深度学习与学习深度

深度学习通过大概念、大任务的单元教学设计,以真实的教学情境,解决真实的学科问题,从而形成核心素养。其有三个特点:(1)知识水平不超过课标的要求;(2)强调学生的原有经验,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3)教学设计关注全要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深度是指知识、能力学习或情感体验的纵深发展,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智优学生、普通学生和智障学生的学生深度应该不同,一般在高中阶段应以课标为准绳,不同学生个体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会不同。但笔者认为对于超常学生,应有超常教学,应不局限于课标的要求,可以突破学科的阶段性设限,提前学完基础学科,进入研究性学习和学术阶段,尽早进行学术研究阶段,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

三、深度学习与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信息的输入会被学习者部分吸收或全部吸收,并不介意学习的方法是讲授式、接受式、发现式还是体验式,相对于当前某些无

效或低效学习而言,有学者提出有效学习的一些教学策略:如,“清晰地授课、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导向、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成功率、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善用探询、捕捉信息积极反馈、提问艺术、发挥教师的影响力”等。

深度学习的目标培养高阶思维,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深度学习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和长效的。(1)深度学习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科的思维和观念,发展学科的能力;(2)深度学习发现学科的本质,构建学科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3)深度学习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现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深度学习与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经历像科学家科学研究一样的学习方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理论探究或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相对于接受式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发现式学习方式,有利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里要说明的,一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探究式学习,如,规则性知识的学习;二是探究式学习往往消耗较多的时长,探究式学习有时会被教材过早呈现结论所干扰。

探究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但深度学习的方式范围更广,一切能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学习方式都是深度学习,如,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深度学习在大任务、大单元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学习过程,深度学习都会获得“知识的生成、能力的提升、情感的体验”。

综合所述,笔者以为深度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更应该是一种学习范式和教学理念。在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把深度学习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方式、教学行动,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将“知识本位”的学习转化为“思维本位”和“素养本位”的学习,使学科教学从“学科本位”走向“育人本位”,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