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合集下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1.确定基层的设计要求: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
的强度等级和稳定性要求。

2.确定碎石的级配范围: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碎石级配
范围,以满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确定水泥用量: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
定水泥的用量,以达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确定水胶比:根据水泥用量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定水胶比,以保证水泥的充分反应和碎石的骨料填充效果。

5.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确定的水泥用量和水胶比,进行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重复进行试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

2.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控制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确保试验结果符
合实际施工条件。

3.注意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必须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4.注意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条件对配合比
试验结果有影响,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可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佳配合比,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同时,配合比设计也为施工提供了指导,保证基层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优选)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优选)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图纸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通用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6.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二、设计步骤: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的确定1.1材料的选用(1)水泥:P.C32.5,技术指标见表1:表1 水泥试验结果汇总表(2)俊源石场压碎值:22.5%;针片状:18.4%;液限:22.4% 塑限指数:3.6 表2 石料筛分和集料级配合成计算结果表1.2确定水泥剂量掺配范围依据隆三线设计图纸要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设计要求7d 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为 3.0~4.0MPa,最大不能超过上限,水泥掺量为4.0~5.5%,最大不能超过上限,所以本次设计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取中值,即3.5MPa为设计值,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3.5%、4.0%、4.5%、5.0%、5.5%五种比例配置混合料,即水泥比碎石为3.5:100、4.0:100、4.5:100、5.0:100、5.5:100。

1.3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首先对三种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3.5%)、中间剂量(4.5%)和最大剂量(5.5%),其余两个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按内插法确定,最后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如表3表3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结果1.4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1.4.1制作试件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制备,按现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的规定,采用150mm×150mm的圆柱体试件,每种水泥剂量按13个试件配制,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备试件所需的基本参数计算如下:(1)配制一种水泥剂量一个试件所需的各种材料数量,成型一个试件按7000g混合料配制,取水泥和碎石的材料含水率为0,先计算水泥剂量为3.5%的各种材料数量:水泥:7000×3.5/(100+3.5)=236.7g集料:7000×100/(100+3.5)=6763.3g需加水量:7000×7.5%=525g(2)制备一个试件所需混合料的数量m=V×p d×k(1+w o)=1/4×15×15×π×15×2.320×98%×(1+7.5%)=6479gm—n%剂量时每个试件所需质量;V—试模体积(试模内劲尺寸为:150mm×150mm);P d—n%剂量时该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W o—n%剂量时该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K—工地预期达到的压实度(98%)。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定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在碎石基层上使用水泥作为稳定剂进行强化处理的一种道路基层结构。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够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原则1.基层结构力学性能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满足道路设计要求中对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包括强度、稳定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指标。

2.基层材料的选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选择合适的基材和稳定剂材料。

碎石作为基材应满足一定的物理性能要求,稳定剂水泥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掺量。

3.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合理确定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保证基层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确定碎石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碎石的用量。

碎石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3.确定水灰比:水泥与碎石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准则,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保证水泥和碎石能够充分反应,并达到所需的稳定效果。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情况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掺合料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如矿渣粉、石灰粉等。

掺合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5.配合比设计验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来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和掺量,以及碎石粒径和分配规格。

2.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并合理安排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长韶娄高速公路第二十合同段路面基层施工采用4%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19~31.5mm 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二、设计要求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碎石: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产地为龙塘镇南风碎石场水泥:复合硅酸盐P.C32.5水泥,产地江西芦溪南方水泥厂水:饮用水三、设计过程1、基层级配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5:15:20:40。

2、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三组配合比: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如下:4、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2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61g/cm3和6.4MPa,4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15g/cm3和4.7MPa,6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273g/cm3和3.1MPa。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XXXXXX公路项目第合同段()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编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 年月日目录一)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二)水泥剂量的确定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记录表四)土工击实试验记录表五)水泥性能试验报告六)砂石材料性能试验报告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概述XXXX西南部公路网的主干道,连接上瑞高速公路,被列为XX省“十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按《路面变更设计》的要求路面结构底基层为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二)使用部位竹城公路Y段路面底基层,桩号:K0+000~K16+000三)材料来源及性能参数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水泥采用邵阳长城水泥厂宝庆牌P.C32.5级水泥。

碎石采于交通厅机关服务局竹市碎石场。

各材料性能参数见后附试验报告四)配合比参数的确定根据砂石材料筛分情况及混合料级配要求确定砂石材料配比。

筛分结果及混合料级配要求见下表,混合料参配比例为:1-3籽:5-10籽:石粉= 45 :20 :35五)、室内标准试验一、准备a 检查试验仪器设备齐全,并使之运转正常;b 备足碎石、石屑、水泥等材料;c 试验室工作人员:达勇、李理、吴春。

d 通过对混合料击实试验,并按最佳含水量计算干密度制备试件。

二、计算初步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设计要求推荐水泥用量为4%。

我试验室增加了3.5%水泥剂量及5.0%剂量做对比试验。

1、水泥剂量4.0%总量:m1=ραV(1+w)*96%=2.380*2651*(1+4.9%)*96%=6354(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54/(1+4.9%)=6057(g)水质量:m3=m1-m2=6354-6057=297(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57/(1+4.0%)=5824(g)水泥质量:m5=m2-m4=6057-5824=233(g)碎石1(1-3籽):m4*45%=5824*45%=2621(g) 碎石2(5-10籽):m4*20%=5824*20%=1165(g) 石屑3(0-5籽):m4*30%=5824*35%=2038(g)2、水泥剂量3. 5%总量:m1=ραV(1+w)*96%=2.374*2651*(1+4.7%)*96%=6326(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26/(1+4.7%)=6042(g)水质量:m3=m1-m2=6326-6069=284(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69/(1+4.0%)=5838(g)水泥质量:m5=m2-m4=6042-5838=204(g)碎石1(1-3籽):m4*45%=5838*45%=2627(g) 碎石2(5-10籽):m4*20%=5838*20%=1168(g) 石屑3(0-5籽):m4*35%=5838*35%=2043(g)3、水泥剂量5. 0%总量:m1=ραV(1+w)*96%=2.404*2651*(1+5.4%)*96%=6448(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448/(1+5.4%)=6118(g)水质量:m3=m1-m2=6448-6118=330(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118/(1+5.0%)=5827(g)水泥质量:m5=m2-m4=6118-5827=291(g)碎石1(1-3籽):m4*45%=5827*45%=2622(g)碎石2(5-10籽):m4*20%=5827*20%=1165(g)石屑3(0-5籽):m4*35%=5827*35%=2040(g)按照JTJ057 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六、试验室配比确定结果分析,3.5%水泥剂量混合料已能满足底基层强度2.0MPa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1.确定水泥掺量:水泥的掺量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中的关键参数。

一般来说,掺水比(水泥与干碎石的质量比)在4%~6%之间,较为常见。

但具体的掺量要根据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2.确定碎石粒径:基层碎石的粒径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基层厚度的1/3~1/2,并且要求粒径分布合理,以提高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确定水灰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比。

该比例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一般来说,水灰比在0.23~0.28之间较为常见,但具体数值需要根据材料性能和设计要求确定。

4.考虑温度和湿度因素:温度和湿度是水泥水化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控制水泥含水量和施工时间,以保证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1.基床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床进行处理,去除沥青、油污等杂质,并进行地面平整处理,以确保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采购的碎石和水泥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保存和保护材料,防止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搅拌均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搅拌应均匀充分,以保证碎石和水泥的充分混合。

可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的方式,注意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的控制。

4.施工温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温度对基层的强度和质量有影响。

施工时要避免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施工,以免影响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和基层强度的发展。

5.压实密度和强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密度和强度是衡量基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密实度和强度的检测和控制,可采用静压力板进行压实试验,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施工环境保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1、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3.0MPa;2、3、(1)水泥:对四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设计要求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2.5%、3.5%、4.5%、5.5%四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2.5:100,3.5:100,4.5:100,5.5:100采用。

石料筛分和集料级配计算结果27.0%、25.3%和26.8%,石屑中小于0.5mm料塑性指数为8。

对三种规格碎石材料进行筛分3、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实验,根据筛分结果通过试算法组配混合石料,经计算混合石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可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条件:设计步骤:1、原材料检验及选定当地可供应425号慢凝普通硅酸盐水泥,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可碎石集料级配符合下表要求:水泥要求初凝时间长的水泥,宜采用425号(要求终凝时间在6h以上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材料的塑性指数小于9,70002.5%1╇ 2.5%1╇ 2.5%③用同样的方法对水泥剂量为3.5%、4.5%和5.5%的混合料制件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2)测定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6d标准养生1d浸水,按规定方法测得7d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结 果如下:水 泥:g (1)制作试件: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的制备,按现行技术规范规定采用Φ150mm×150mm的圆柱体试件,每种水泥剂量按13个试件配制,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配试件所需的的基本参数计算如下:①配制一种试件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数量=m 成型一个试件按g混合料配制,取水泥和碎石材料的含水量为0,先计算水泥剂量为的各种材料的数量:7000=170.77000集 料:6829.3g 7000=②制备一个试件需要混合料数量需加水量:7000=407.4g—× 5.82%)5.82%==g98.0%*(12649.4*╇6374.2 2.32*v*ρd *k*(1+w o )水泥剂量 5.00%,混合料含水量 6.4%,最大干密度为 2.331g/cm3,施工时压实度按98%,成型材料按7000g计算。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常用于路面工程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因此在很多路面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目标配合比设计则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和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通过将水泥与碎石进行混合和固化而得到的新型基层材料,其主要特点如下:1.良好的承载性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大量的荷载和交通负荷,有效保障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优异的耐久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侵蚀和损伤,保证路面长期的使用效果。

3.施工简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过程相对简便,能够大幅缩短工期和减轻施工难度,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路面工程,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公路、机场跑道等,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有利于保障公众的出行和生活。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的要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技术,能够直接影响到基层材料的性能和品质,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以下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的要点:1.选择合适的碎石: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来说,碎石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选用合适的碎石对于提高基层材料的耐久性和强度十分重要。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碎石种类和规格,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2.确定水泥用量:水泥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用量。

通常情况下,水泥用量应在5%-10%之间,根据碎石的类型和含水率等因素进行调整。

3.掌握适当的混合比例:混合比例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需要根据碎石和水泥的特性来确定。

一般来说,混合比例应在1:2-1:4之间。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G/TF20-20152、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E51-20093、 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二、试配要求1、该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3.0Mpa,压实度不低于99%.2、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如下要求:筛孔尺寸(mmmm)) 3737..5 31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100 90-100 67-90 45-62 29-44 18-33 8-22 0-7 三、原材料名称 产地 规格 检测结果水泥山西临汾威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P.C42.5 符合规范要求碎石洪洞兴旺峪石料场 10-30 mm符合规范要求 10-20 mm5-10 mm石粉洪洞兴旺峪石料场0-5 mm 符合规范要求 水 山西洪洞 饮用水 符合规范要求四、配合比设计说明1.1.根根据各种规格碎石与石粉的筛分试验结果,确定其掺配比例,使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经筛分试验确定,各种碎石及石粉的掺配比例为:碎石(10-30 mm ):碎石(10-20 mm ):碎石(5-10 mm ):石粉(0-5mm )=28%:22%:18%:32%。

2、分别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试验确定的各种集料掺配比例,不同的含水量,分别配制碎石混合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3.0%3.0%、、3.5%3.5%、、4.0%4.0%、、4.5%4.5%、、5.0%3、通过试验得出各种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水泥剂量(%) (%) 最最大干密度(%) (%) 最最佳含水量(%)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Mpa))3.0 2.3724.2 2.9 3.5 2.378 4.6 3.9 4.0 2.380 4.7 4.5 4.5 2.383 4.95.4 5.02.3865.16.3 3.5%3.5%水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延迟5小时成型3.04、设计底基层压实度为99%99%,则,则各种水泥剂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的原材料总质量M =ρd ×9999%%×(1+w 1+w%%)×V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简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基础结构,其目标配合比设计对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什么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由破碎的石子和水泥混合物构成的一种基层结构。

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通过与石子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石子粘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基层。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的首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确保基层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1. 提高基层的强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水泥的用量、石子的粒径分布以及水灰比等因素,以确保基层的强度满足工程要求。

2. 保证基层的稳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能够承受来自交通荷载的冲击和变形。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减少变形和沉降,延长基层的使用寿命。

3. 提高基层的耐久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能够抵御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侵蚀。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提高基层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久性,减少基层因水蚀、冻融等因素引起的损坏。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是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不同配合比试样的制作和力学性能测试,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参数。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压实度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抗冻融试验等。

2. 理论配合比设计理论配合比设计是基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理论和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合适的配合比参数。

常用的理论方法包括反映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亚力特公式、降低剪应力的多边形法等。

3. 实际工程配合比设计实际工程配合比设计是结合实际工程条件和经验,通过试验和实测数据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参数。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供应情况、施工工艺和可行性等因素。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E51-2009;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E30-2005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GB/T 1346-2011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E42-2005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2007;7、施工图设计要求;二. 设计资料:1、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设计值为3.5Mpa。

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32.5,初凝时间不少于4h,终凝时间不少于6h;3、依据图纸设计要求碎石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30%;4、水泥稳定碎石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9。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集料颗粒组成见表水泥稳定碎石颗粒组成范围三.设计步骤1、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和图纸设计的要求,2、集料:采用的碎石,规格为:20~30(mm)10~20(mm)、5~10(mm)、0-5(mm)根据筛分结果经计算合成级配满足设计要求,试算调整结果如表。

原材料筛分和集料级配计算结果表3、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要求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4.0%、4.5%、5.0%、5.5%、6.0%、五种比例配制混合料。

4、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对五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出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结果见表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结果表5、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5.1制作试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的制备,按现行技术规范规定采用一个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13个试件配制,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备试件所需的基本参数叙述如下:配制一种水泥剂量一个试件所需要各种原材料数量成型一个试件按干混合料7000g配制,取混合料和水泥的含水量为0%,先计算水泥剂量为4.5%的各种材料用量:20-30mm碎石:7000/(1+0.045)*0.25=1674.6g10-20mm碎石:7000/(1+0.045)*0.24=1607.7g5-10mm碎石: 7000/(1+0.045)*0.25=1674.6g0-5mm石屑:7000/(1+0.045)*0.26=1741.6水泥:7000×4.5%=315g需要加水:7000×5.7%=399g5.2 制备一个试件需要混合料的数量:m=vρd k(1+w0)*0.98=2651×2.148×98%×(1+5.7%)=5898.5g5.3 用同样方法对水泥剂量为4.0%、5.0%、5.5%、6.0%的混合料制备参数进行计算;混合料试件制作计算汇总表5.4 测定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6d标准养生1d浸水,按规定方法测得 7d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6、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依据本配合比试验数据配制的水泥稳定混合料,进行了混合料延时成型试验;在延时三小时情况下强度和干密度损失后均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3、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二、试配要求1、该配合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压实度不低于99%.2、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如下要求:三、原材料四、配合比设计说明1.根据各种规格碎石与石粉的筛分试验结果,确定其掺配比例,使碎石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经筛分试验确定,各种碎石及石粉的掺配比例为:碎石(10-30 mm):碎石(10-20 mm):碎石(5-10 mm):石粉(0-5 mm)=28%:22%:18%:32%。

2、分别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试验确定的各种集料掺配比例,不同的含水量,分别配制碎石混合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3、通过试验得出各种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4、设计底基层压实度为99%,则各种水泥剂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的原材料总质量M=ρd×99%×(1+w%)×V。

%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487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28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40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61g%水泥稳定碎石:M=××(1+%)×2651=6581g5每种水泥剂量制备一组13个试件,试件进行标准养生,温度为20±2℃,湿度为≥95%,标准养生龄期为7d,最后一天浸水。

6、按水泥剂量为%、%、%、%、%,相同的集料掺配比例,工地最佳含水量配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灰剂量试验,绘制出标准灰剂量曲线。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内蒙古国道242甘临一级公路工程第三项目部路面底基层施工采用 4.5%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砂砾,集料由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 JTJ 034-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二、设计要求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N2.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底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三、设计过程1、基层级配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砂砾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 碎石、4.75〜9.5mm 碎石、砂砾=20: 5:5:70。

.强度:无机结合料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7d)为2.5Mpa;.压实度:现场压实度要求^97%,制作无侧限强度试件时试件质量计算按97 %控制;3.材料要求:粗细集料集料规格: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天然砂砾厂地:富山碎石场水:地下水级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压碎值:V26 % ;针片状含量:W20 % ;塑性指数:<9% ;②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产地包钢冀东方水泥厂规格型号:P.S-B32.5缓凝3天胶砂强度:N11Mpa28 天胶砂强度:32.5~35.0Mpa;初凝时间:N3小时;终凝时间:N6小时;细度:W10 % ;安定性:必须合格。

4、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五组配合比: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e 152X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篇一: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水泥剂量(%) 5最佳含水率ωopt(%) 4.7最大干密度ρd(g/cm3) 2.378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m 0=ρd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 0'=m×(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 =(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297 g水:m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2080 g 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精心整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配合比设计依据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生产
2.1
(1
(2
、15-TJ3B-JL01-001~003、15-TJ3B-SN01-001。

表1:15~25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
表3:5~10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
表5:集料组成比例表
表6:合成级配表
3,最佳含水率5.6%。

15-TJ3B-JL04-005~006。

表8:矿料合成级配上、下限表
调整生产参数之后,对所生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检测,各检测参数均符合规范要求,相关检测报告编号:15-TJ3B-SW03-002,15-TJ3B-SW04-001。

表10:时间延迟无侧限抗压强度曲线图
根据上图统计结果,确定容许延迟时间不大于3小时。

2.4施工参数确定
表11:进料参数修正表2

,最佳含水率5.6%。

施工容许延迟时间不大于3小时。

3.2拌合楼生产配合比控制参数
港头水稳拌合楼生产配合比控制参数见表13。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三篇篇一: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1.概述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了适应现在大交通量和重轴载的特点,筑路材料也不断地更新;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以水泥稳定材料(简称半刚性材料)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应用。

据统计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采用了半刚性材料。

在半刚性材料中,水泥稳定混合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筑路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可用于各种类别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由于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因此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

与其它半刚性材料相比,水泥稳定混合料具有早期强度高、强度增长快、抗冲刷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非常适合现代重型交通要求。

2.配合比设计依据: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2.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2.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XX2.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2.7《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3.设计资料:3.1该高速公路路面二合同段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为18c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4.0Mpa。

3.2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表1结构层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层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三3.0MPa,压实度三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 : 25% :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X 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O:mO=Pd V(l+co0pt)K=2. 378 X 2650. 7 X (1+4. 7%) X 98%=6467. 6 g 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乐即m0, =m0X (1+1%) =6467. 6X (1+1%) =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l=mO, / (1+ 3 opt) =6532/(1+4. 7%) =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l X a / (1+ a ) =6239 X 5%/ (1+5%) =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l-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 (m2+m3) X «opt= (297+5942) X4. 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w=293 g大碎石:G 大二5942 X 40%=2377 g小碎石:G 小=5942X25%=1486 g石屑:G 屑二5942X35%= 2080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21 0 0年
第 7期
0建筑 与工程 。
科技信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目标配合比设计
李 延锋 贾俊涛 ( 阳路桥 建设 集 团有 限责任 公 司 河 南 洛 洛阳 4 10 ) 7 0 0
水 泥 稳 定 碎 石 底 基 层 ( 层 )应 具 有 足 够 的强 度 和 耐久 性 , 混 21 集 料 按 石 屑 (- r ,— 0 基 , 其 . 0 5 m)5 1mm,O 2 r 2 — 0 a 1 一 0 m,0 3 mm 四 种 规 格 掺 a 合料组成设计时 , 要满足设计 、 范的强度要求 , 要考虑其 干缩 、 配 。 既 规 又 湿 缩 特 性 , 术 性 可 靠 、 济 性 合 理 的 配 合 比设 计 应 是 在 改 善 集 料 级 22 底基 层 ,.m 以下 集 料 的 塑性 指 数控 制 在 4以 下 。 技 经 . 06 m 配 的 基础 上 合 理 择 定 水 泥 剂量 , 混 合 料 的 组 成 设 计 依 次 满 足 :1 具 使 () 基 层集 料 中不 宜 含有 塑 性指 数 的 土 。 且最 大 不超 过 2 高 于 规 范 ( 有 合 适 的 强 度 i2 具 有 良好 的工 作 性 ;3 收 缩 性 小 , 冲刷 能 力强 ; 要 求 , 严 格 清 除 采 石 厂 覆 盖层 条 件 下 , 全 可 以 达 到要 求 ) () () 抗 但 完 。 ( ) 济 合理 。 4经 23 混合 料 控 制 平 均 抗压 强度 按 下 式 确 定 : -
1 对底基层 ( 层 ) 基 目标 配 合 比设计 的建 议
11 集 料级配 现行规范推荐 的集 料级配工作 性( . 和易性 ) , 易 好 不 离 析 , 压后 平 整 密 实 , 其 细 集 料 含 量 偏 高 , 开 裂 , 冲刷 能 力 不 碾 但 易 抗 足 的 缺点 也 很 明显 , 几 年 的 研 究 及 工 程 应 用 中 提 出 : 加 粗 集 料 用 近 增 量 , 制 细 集 粒 、 粒用 量 , 过 改 善 集 料级 配 , 挥 集 料 嵌 挤 作 用 , 控 粉 通 发 降 低 水 泥用 量 来 减 少 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混 合 料 由悬 浮结 构 向半 嵌 挤 半 悬 浮密 实 结 使 构 方 向发 展 。 虽 然成 效 有 待 进 一 步 实践 证 明 , 应 该 说 其 方 向是 正 确 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配合比设计
内蒙古国道242甘临一级公路工程第三项目部路面底基层施工采用4.5%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砂砾,集料由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掺配组成。

1
碎石、4.75~9.5mm碎石、砂砾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砂砾=20: 5:5:70。

.强度:无机结合料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7d)为2.5Mpa;
.压实度:现场压实度要求≥97%,制作无侧限强度试件时试件质量计算按97 %控制;
3.材料要求:
粗细集料集料规格: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
天然砂砾
厂地:富山碎石场
水:地下水
级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压碎值:<26 % ;
针片状含量:≤20 % ;
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
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
数为98次/层。

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

在4小时以内5%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弧度不大,延迟时间在6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弧度较大且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合格。

因此确定5%水泥稳定碎石的延迟时间为4小时,以后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在4小时之内完成。

5、选定配合比
综合以上结果,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规范要求,考虑到试验的保
证率系数及半刚性底基层的干缩、温缩特征,故采用水泥剂量为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为试验室配合比,即C配合比。

6、水泥剂量标准曲线
依据选用的配合比水泥:集料=5.0:100 W最佳含水量=6.1%,配制水稳碎石混合料1000g,按规范要求用EDTA滴定法测得以下标准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